1. 哪些動作能檢測自己的單臂肌肉力量
當你在做力量訓練時,核心肌群沒有收縮,全身肌肉緊張僵硬,這個時候,你覺得你還會練鍵搭出你想要的肌肉身型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原理:(肌肉放鬆)
因為我們所進行肌肉力量訓練大多是在訓稿高拿練凳上坐著或躺著進行的,所以很容易就讓你的神經達到自我滿足的狀態,這時你全身大部分的肌肉否會處於放鬆狀態。這樣不僅可以減少飛坐姿或躺姿時給身體帶來的不必要的代償,還有利於你調整呼吸和運動節奏,這兩點對力量訓練來說是很重要的。
3.後背擊掌俯卧撐
在你成功完成徒手俯卧撐和胸前擊掌俯卧撐的訓練姿勢後,你完全可以嘗試和練習這個高難度具有挑戰性的訓練動作。
4.伏地挺身訓練動作
也許你小時候就見過,沒錯就是它!一個可以訓練胸大肌的徒手訓練動作。如果上面高難度的動作你做不來,但至少這個訓練動作完全沒問題。加油!
2. 肌力測試方式主要有哪幾種方式
肌力測試方式主要有徒手肌力檢查和器械檢查。
一、徒手肌力檢查
徒手肌力檢查是檢查者用自己的雙手,憑借自己的技能和判斷力,按照一定標准,通過觀察肢體主動運動的范圍以及感覺肌肉收縮的力量,來判斷肌力是否正常及其等級的一種檢查方法。只能表明肌力的大小不能代表肌肉收縮的耐力。
臨床常用的手法檢查及肌力分級法系K.W.Lovett於1916年提出,以後具體操作續有修改,但其原則未變。此法使受試肌肉在一定的姿位下作標準的測試動作,觀察其完成動作的能力。由測試者用手施加阻力或助力。
二、器械檢查
在肌力超過3級時,為了進一步做較細致的定量評定,須用專門器械作肌力測試。根據肌肉的不同的收縮方式有不同的測試方式,包括等長肌力檢查、等張肌力檢查及等速肌力檢查。
常用方法如下:
1、等長肌力檢查
在標准姿位下用測力器測定一個肌肉或肌群的等長收縮(isometric contraction)肌力。
2、等張肌力檢查。
即測定肌肉進行等張收縮使關節作全幅度運動時所能克服的最大阻力。作1次運動的最大阻力稱1次最大阻力,完成10次連續運動時能克服的最大阻力(10RM),測定時對適宜負荷及每次測試負荷的增加量應有所估計。
避免多次反復測試引起肌肉疲勞,影響測試結果。運動負荷可用啞鈴、砂袋、砝碼可定量的負重練習器進行。此法在康復醫學中應用較少。
3、等速肌力檢查
用帶電腦的Cybex型等速測力器進行。測試時肢體帶動儀器的杠桿作大幅度往復運動。運動速度用儀器預先設定,肌肉用力不能使運動加速,只能使肌力張力增高,力矩輸出增加。
此力矩的變化由儀器記錄,並同步記錄關節角度的改變,繪成雙導曲線,並自動作數據記錄。這種等速測試法精確合理,能提供多方面的數據,已成為肌肉功能檢查及其力學特性研究的良好手段。
(2)檢查上肢肌力的正確方法擴展閱讀
肌力是指肌肉或肌群產牛張力,導致靜態或動態收縮的能力,也可將其視為肌肉收縮所產生的力量。肌力測定是康復評定的一項重要內容,是肌肉功能評定的重要方法。
一般均將肌力分為以下0--5級,共六個級別:
0級 完全癱瘓,測不到肌肉收縮。
1級 僅測到肌肉收縮,但不能產生動作。
2級 肢體能在床上平行移動,但不能抵抗自身重力,即不能抬離床面。
3級 肢體可以克服地心引力,能抬離床面,但不能抵抗阻力。
4級 肢體能做對抗外界阻力的運動,但不完全。
5級 肌力正常。
評定的目的及意義 :
1、肌力評定可以幫助判斷有無肌力低下及肌力低下的范圍與程度。
2、發現導致肌力低下的原因。
3、為制定治療、訓練計劃提供依據。
4、檢驗治療、訓練的效果。
3. 如何測試肌張力
肌張力是表示肌肉狀態的用語,「肌張力」是在安靜狀態下,肌肉為開始運動做准備,反射性地維持著的緊張狀態。所以肌張力是每個孩子都會有的,只是正常與否。從臨床角度來說,肌張力是牽拉肌肉時所感覺到的抵抗,以及觸摸時的硬度。所以常從孩子的關節的活動度、肌肉的硬度來判斷。測量肌張力需要在孩子清醒、自然、放鬆狀態下檢查。
首先觀察孩子的關節活動度,活動度過小說明肌張力增高,活動賀塌度過大說明肌張力過低,上肢是觀察腕關節和肩、肘關節,下肢是觀察踝關節、膝關節、髖關節。
通過觸摸感覺肌肉的硬度與堅實度,肌張力增高是肌肉硬度增加,肌張力低下時觸之松軟。
肌張力增高的孩子往往會出現異常姿勢,並伴有運動發育的異常肢派,不存在肌張歷拍賀力增高但無異常姿勢和運動發育正常的情況。
4. 簡述肌肉力量檢測和評價的方法
通常醫生可以通過要求患者收縮其應被檢測的一塊肌肉來檢查其肌力情況,並可依檢查結果推斷出支配這塊肌肉的神經的受損程度。肌力檢查通常分為6級:
0級:看不見肌纖維收縮;
1級:有肌纖維收縮而不能帶動的關節運動;
2級:在無地心引力情況下能運動關節;
3級:可以抗地心引力運動關節;
4級:可抗一定的阻力運動關節;
5級:與健側肌力相等(正常肌力)。
5. 上肢肌張力檢查方法
1、上肢肌張力檢查方法
肌張力的檢查對是一種項比較常見的常規檢查,目的是檢查肌肉緊張度,這對於肢體出現問題的患者來說是很必要的檢查,但是肌張力檢查還有很多的意義,對很多疑難的疾病都有很大的作用,所以患者一定要配合檢查。
肌張力減弱,肌肉弛緩松軟,被動運動時阻力減退或消失,關節運動范圍擴大,有時呈過度屈伸現象。見於周圍神經、脊髓前角灰質及小腦病變等。
需要檢查的人群:懷疑患有肌張力異常的患者。
如果大家在生活中發現自己的四肢出現僵硬或是活動困難的症狀,千萬不要忽視,肌張力的檢查可以讓人盡快的檢查確診,這對疾病的治療有很大的意義。
2、肌張力高的主要危害
肌張力高對患者危害很大,專家指出:患兒更易激惹,聞聲驚嚇,持續哭叫,入睡頌羨困難,穿衣時難以將其手臂插入袖內,換尿布時不易把兩腿分開,洗澡時難將拳頭掰開,當下肢剛角及浴盆或水面時,孩子全身立即成僵硬姿勢。肌張力高的患兒下肢伸直、內收交叉,呈剪刀狀。
3、肌張力高的主要類型
原發性肌張力障礙:該類病人沒有明確的中樞神經系統構造異常,表現為全身性異常如特發性扭轉痙攣或局灶性異常如書寫痙攣、眼瞼痙攣和痙攣性斜頸等,原發性肌張力障礙最為常見。
繼發性肌張力障礙:是由腦代謝和構造異常引起的,最常受累的部位是基底節殼核、蒼白球及丘腦的後核或內側核。
肌張力障礙變異型:表現為肌張力障礙合並其他改變,包括多巴反應性肌張力障礙及肌陣攣性肌張力障礙。
遺傳變性病伴發的肌張力障礙:是由腦部變性疾病引起的肌張力障礙,如肝豆狀核變性病人伴發的肌張力障礙。
有時候寶寶也會出現肌張力的,肌張力是否過高,是沒有客觀儀器可以測量的,完全憑借醫生的手感和經驗,有時寶寶不配合就可能會錯判為寶寶肌張力高的表現,比如檢查的時候,寶寶不願意,腿綳得直直的,另外,孩子站的時候,初初都是腳尖著地,但一般孩子會慢慢將腳放平;但寶寶肌張力高的孩子一直會那樣踮著,就算你用手往下按也不一定能將他的腳放平。
除了上述的症狀之外,寶寶肌張力高的肌肉比一般孩子緊,活動比較疆硬,這也是寶寶肌張力高的表現。換尿布時一般的孩子兩腿應該可以張開到120度,寶寶肌張力高的孩子則張不開。四個多月的孩子讓他站在大人肚皮上時會跳躍,但寶寶肌張力高的孩子只會直直地站著,且用腳趾使勁的陷進大人肉里。所以大家一定要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3個月以前,把寶寶放在床上,雙手上舉要接觸到床,往外打開也要接觸到床,雙手胸前交叉,要手肘相碰。把寶寶的腳向外打,看能打開多少度,90度以內,肌張力高嚴重,120度以下90度以上,肌張力高輕微。把寶寶野茄拍的雙腳捏住往上提,屁屁不能離開床面,看腿能抬多高(抬時腿是直的不能納轎彎),110度以上正常。握住寶寶腳腕,輕輕向上推腳,使腳面盡量靠近小腿。如推不動或抵抗強烈,顯示肌張力高。
根據關節活動范圍大小來判斷,被動運動關節若活動范圍大,說明肌張力低,關節活動范圍小,活動受限說明肌張力高。了解上肢肩關節活動范圍可檢查圍巾征,觀察肘關節與軀干正中線的關系,了解下肢肌張力可檢查外展角、胭窩角、足跟觸耳試驗及足背屈角。
6. 肌力的檢查方法
檢查時令患者作肢體伸縮動作,檢查者從相反方向給予阻力,測試患者對阻力的克服力量,並注意兩側比較。根據肌力的情況,一般均將肌力分為以下0--5級,共六個級別:
0級 完全癱瘓,測不到肌肉收縮。
1級 僅測到肌肉收縮,但不能產生動作。
2級 肢體能在床上平行移動,但不能抵抗自身重力,即不能抬離床面。
3級 肢體可以克服地心吸收力,能抬離床面,但不能抵抗阻力。
4級 肢體能做對抗外界阻力的運動,但不完全。
5級 肌力正常。
7. 肌張力檢查方法
肌張力:指肌肉的緊張度。 肌張力檢查方法:觸摸肌肉測試其硬度,並測試完全放鬆的肢體被動活動時的阻力大小。兩側對比。 (1) 肌張力減低:見於①「牽張反射弧」中斷時,如下運動神經元性癱瘓和後根、後索病變等。②上運動神經元性癱瘓的休剋期。③小腦病變。④某些錐體外系病變,如舞蹈症等。 (2) 肌張力增高:①痙攣性肌張力增高:見於錐體束病變,系牽張反射被釋放而增強所致。上肢屈肌張力增高,呈「折刀狀」,下肢伸肌張力增高。②強直性肌張力增高:見於錐體外系病變,如震顫麻痹等。伸、屈肌張力均增高,呈「鉛管樣」或「齒輪狀
8. 工傷如何做肌力鑒定
參考《勞動能力鑒定 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等級》執行。
肌力檢查與評價
肌力是指肌肉興奮後收縮所產生的動力和張力,耐力則指維持一定時間收縮或多次反復收縮的能力。決定肌力大小的因素有神經系統功能狀態、肌肉的生理橫斷面、收縮前的肌肉長度和肌肉作用力臂長度,而耐力的大小則和可以取得的肌收縮的能量有關。
肌力檢查的方法及評定:
(一)手法檢查與MMT(Manual Muscle Testing)六級標准衡量
先囑被檢查者作主動運動,注意觀察其運動的力量和幅度;然後檢查者給予一定的阻力,讓被檢查者作對抗運動,以判斷肌力是否正常。依次檢查各關節的運動力量,並注意兩側對比。
(1)上肢肌力:
雙上肢前平舉、側平舉、後舉檢查看關節肌肉力量;
屈肘、伸肘,檢查肱二頭肌、肱三肌力量;
屈腕、伸腕,檢查腕部肌力量;
五指分開相對、並攏、屈曲、伸直,檢查各指關節肌肉力量。
(2)下肢肌力:
仰卧位直抬腿、大腿內收、外展,檢查髖關節屈曲、內收、外展肌肉力量;
仰卧位直抬腿及膝關節屈曲,檢查伸髖及屈膝肌群力量;
仰卧位雙下肢伸直,踝關節跖屈、背屈、內翻、外翻,檢查踝關節肌肉力量。
2【評定標准】
0級 完全癱瘓,肌力完全喪失。
Ⅰ級 可見到或觸摸到肌肉輕微的收縮,但無肢體運動。
Ⅱ級 肢體可在床上移動,但不能抬起。
Ⅲ級 肢體能抬離床面,但不能對抗阻力。
Ⅳ級 能作對抗阻力的運動,但肌力減弱。
Ⅴ級 肌力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