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母羊流產發生的原因 母羊流產的診斷及防治措施
母羊流產是指胎兒在沒有結束妊娠期就從體內流出的現象,通常是由於感染疫病(主要是傳染性疾病)或者飼養管理不當而導致。母羊流產既會導致胎兒夭折,影響機體健康,還容易引發生殖器官疾病,造成不育,症狀嚴重時甚至會導致死亡,嚴重損害養羊業的經濟效益。下面具體來了解一下:母羊流產發生的原因 母羊流產的診斷及防治措施。
1、發生原因
疾病因素。 母羊感染某些傳染性疾病,如布氏桿菌、羊痘、沙門氏菌等,都能夠導致其發生流產、產出死胎以及不孕等現象。感染某些非傳染性疾病,如妊娠毒血症、疝痛、瘤胃臌氣、體溫升高以及貧血等,也都能夠導致流產。另外,母羊患有某些生殖器官疾病,如重症陰道炎、陰道脫出或者慢性子宮內膜炎等,能夠導致子宮先天性發育不全,影響胚胎或者胎兒生長發育,從而引起流產。
缺乏營養。 母羊飼喂過少飼料,長時間處於飢餓狀態,機體瘦弱,導致胎兒無法獲取充足的營養,從而容易導致流產。另外,母羊缺乏維生素時,也是造成流產的一種原因。如缺乏維生素A時,子宮黏膜以及絨毛膜上皮細胞會發生變性或者角質化,影響胎盤功能而導致流產;缺乏維生素E時,容易導致胚胎早期死亡,從而容易引起流產。缺乏維生素D,加之磷、鈣比例不合理,且缺乏機體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如鐵、銅、錳、碘、鉀等都會影響胎兒發育,形成死胎,發生流產以及產出弱羔。此外,母羊飼喂品質較差的飼料,如霉變、腐敗,或者飼喂過多油餅以及酸性過強的青貯飼料,都會導致消化紊亂,對胎兒發育產生不良影響,從而發生流產。
管理不當。 母羊發生頂碰、擠壓、鞭打、踢跳、跌摔、冷熱應激以及受到驚嚇等.導致子宮及胎兒受到嚴重的沖擊震動,從而發生流產。另外,氣候環境也是導致母羊發生流產的原因之一。
2、類型
根據引發流產的復雜原因,大體上可歸納成三類,也就是普通流產、寄生蟲性流產和傳染性流產,而每類流產又能夠分成症狀性流產和自發性流產。根據流產時間以及臨床症狀,可概括為隱性流產、延期流產、死產、早產,其中隱性流產和早期死產不會表現出明顯的臨床症狀,排出胎兒時往往會被忽略;早產、末期死產會在臨床上表現出的症狀類似於正常分娩,主要是呈現不同程度的行為不安,停止採食,拱腰,經常做排尿姿勢,腹痛而頻繁起卧等;延期流產根據子宮頸張開與否又可分成胎兒浸溶和胎兒干屍化兩種,前者子宮頸處於張開狀態,侵入微生物,導致胎兒軟組織發生分解,形成散發難聞氣味的液體,從母羊陰部流出;後者指母體吸收胎兒水分,如同干屍,通常在妊娠期滿前後被排出,少數甚至會長時間停留在子宮內。
3、鑒別診斷
飼養管理不當引起流產。母羊沒有表現出典型症狀就突然發生流產。病程持續較長時,會表現出精神萎靡,食慾廢絕,腹部疼痛,有黏液從陰門流出,但胎盤、胎兒沒有任何異樣。通過細菌鏡檢,呈陰性。
布氏桿菌病引起的流產。 通常母羊在妊娠3-4個月左右發生流產,開始時,陰門發生紅腫,流出黃紅色液體,胎衣發生黃色浸潤,部分會覆蓋膿液或者蛋白,胎兒通常呈敗血症經過。另外,由布氏桿菌病引起的流產往往會並發子宮內膜炎,且能夠誘使不孕。該病一般採取血清學檢測能夠確診。一般來說,母羊初次感染布氏桿菌病,更容易引發流產,之後可通過免疫而康復。
弓形體引起的流產。 母羊通常在產前4-6周會由於感染弓形體而引起流產,同時還伴有死胎排出、胎衣不下。通過剖檢,發現絨毛呈暗紅色,胎盤腫脹,存在1-2mm大小的壞死灶。通過實驗室檢查,能夠看到明顯的弓形體,再結合血清學方法能夠確診。
4、防治措施
對症治療。 當妊娠母羊表現出呼吸加速、腹痛不安等現象,表明有發生流產的可能,此時可每天肌肉注射10-30mg黃體酮,連續使用5-7天,之後改成每3天注射1次,連續使用20天。當妊娠母羊既表現出流產的先兆性症狀,還伴有較多的分泌物從陰道排出,子宮頸口開張,胎囊已出或者破水,就表明已經無法抑制流產,此時要促使胎兒盡快排出體外。如果母羊已經患有子宮炎,要採取有效的治療措施,可取20萬IU金黴素、20萬IU青黴素,添加300mL生理鹽水混合均勻後灌注到子宮內,每天2次,連續使用7-10天;或者灌注O.l%的高錳酸鉀溶液進行治療。如果胎兒已經死亡且不能夠自行排出,可給母羊肌肉注射2-3mL比賽可靈注射液,刺激子宮蠕動,從而排出死亡胎兒;或者向子宮內灌注10%生理鹽水100-200mL,促使胎兒排到體外,之後再使用青鏈黴素進行治療。
疾病防治。 母羊要定期對傳染病進行檢疫,並適時進行免疫預防接種。一般來說,每年春秋季節要對母羊進行羊布氏桿菌病的血清學檢測,對於陽性羊要馬上採取無害化處理,同時給其他羊免疫接種布氏桿菌羊型5號弱毒苗或者豬型2號弱毒苗。
母羊流產的原因及預防措施
一是重視羊群傳染性疾病引起的母羊流產並嚴加防範 。
如果在母羊群內連續不斷地發生多隻母羊流產,且在羊群中不斷發生不明原因的關節腫大、跛行的羊只,正常分娩的母羊容易出現胎衣不下,同群的公羊中不斷發生不明原因的睾丸腫大等現象,則應重點考慮母羊是否因感染傳染性疾病——布氏桿菌病而流產。羊布氏桿菌病是一種人畜共患的傳染病,羊群感染後,養殖人員、獸醫等與病羊有過親密接觸的人員如果不注重防護和消毒等自我保護,也易導致人發生感染並出現與病羊相類似的臨床症狀。鑒於布氏桿菌病的危害性,如母羊群內連續不斷地發生多隻母羊流產,可提前對羊群採用布氏桿菌羊型5號弱毒苗進行免疫的同時,建議養羊場戶應及時與當地的動物疫病防控部門聯系,盡早做好檢測和診斷工作,如一旦確診母羊屬於感染布氏桿菌病而引起母羊發生流產的,應及時按照突發羊布氏桿菌病的防控預案採取果斷措施,以確保養殖人員、獸醫等與病羊有過密切接觸的人員安全。
懷孕母羊感染衣原體病引起母羊發生流產,則一般多呈地方性流行,且流產現象多發於初產母羊,而經產懷孕母羊一般表現無異常,只是在發病後期忽然發生流產、早產、產死胎和弱羔,其弱羔多在產出幾天內死亡。在羊衣原體病流行的地區,可提前用羊流產衣原體油乳型滅活苗,在母羊懷孕前或母羊懷孕後1個月內每隻皮下注射3毫升進行免疫預防(其免疫期一般為7個月)。
二是養羊場戶應加強對懷孕母羊的飼養管理。
飼喂懷孕母羊的飼草和補喂的精飼料均應力求新鮮、多樣化,尤其是幼嫩的牧草、胡蘿卜等青綠多汁飼料則可多喂。禁止給懷孕母羊飼喂馬鈴薯、酒糟和未經去毒處理的棉子餅或菜子餅,並禁喂霉爛變質、過冷或過熱、酸性過重或摻有麥角、毒草(如鬧陽花、無刺含羞草等)的飼料,以免引起母羊發生流產、難產和發生產後疾病。同時在母羊的整個懷孕期均應細心管理。具體來講,母羊配種後如養殖場戶的養殖條件許可,則應盡可能地將母羊圈養休息3~5天,母羊配種一星期至懷孕4月齡則可照常外出放牧,但不宜過度。母羊懷孕1~2月齡,由於胎兒胎盤與母體胎盤還沒有完全形成、結合,而較易引起母羊發生流產,因此在放牧時應防止母羊跑跳、急走;懷孕3~4月齡的母羊應逐漸減輕放牧強度,母羊放牧和進出欄舍要防止互相擁擠,放牧時切忌母羊走陡坡和轉急彎,以防折傷腹部引起動胎流產,同時切忌打冷鞭和猛忽間受驚嚇,天氣過冷或過熱時不可出牧,每晝夜應保證母羊有14~16小時的休息和反芻時間。母羊懷孕最後一個月應盡量避免遠牧,切忌將羊群趕到過高過陡的山坡或崎嶇不平的山崗處放牧,以防母羊滑跌,並防止母羊受狂風暴雨的侵襲,謹防引起母羊流產。懷孕母羊的圈舍應通風乾燥,光線充足,並勤清掃糞便、勤換墊草。母羊產前7~10天應及時轉入產羔房內飼養,產羔房應事先徹底清掃干凈,地面挖換新土,然後用2.5%~3%燒鹼水噴灑消毒,牆壁用20%石灰乳粉刷消毒,羊床上墊以軟短墊草,以確保母羊的安全。
三是對母羊患有急性或慢性生殖道疾病 (如母羊患子宮內膜炎)的,應在母羊發情配種之前,採取積極的治療措施。
一般可用0.1%的高錳酸鉀溶液反復清洗母羊的子宮,以促使其子宮內的黏液全部排出,對生殖道疾病病情比較嚴重的,可待母羊子宮內的清洗液排出干凈後,及時向子宮內注入抗菌消炎類葯液,並配合使用抗菌消炎類葯物肌肉注射,精心護理,以促進母羊恢復生產性能,防止母羊患生殖道疾病繼發引起流產。
四是養羊場戶如遇母羊產期未到意外地表現一些流產徵兆,如母羊表現腹痛不安,時起時卧,拱腰努責,小便頻繁,陰道內流出粘液或血水等,則是母羊發生流產動胎的徵兆表現,建議養羊場戶應及時採取緊急治療措施。其治療方法可參考如下:
①給母羊內服燒酒50~100亳升,給予輕度麻醉以抑制母羊努責和陣縮;
②母羊輕症動胎者,可肌肉注射黃體酮2~5亳升;
③如母羊因損傷性胎動不安的,則應在給母羊肌肉注射黃體酮的同時,並配以給母羊內服止痛清熱安胎散,即用酒知母3克、酒黃柏3克、川斷6克、沒葯2克、乳香3克、地榆5克、當歸5克、生地炭3克、酒黃芩6克、砂仁3克、鹿角霜6克、川芎2克、桑寄生5克、伏苓5克、台烏5克、血竭花5克、熟地6克、甘草3克,共為細末,開水沖調,童便20克為引給母羊內服;
④如母羊因血熱宮燥,陰道內流出血水,則應在給母羊肌肉注射黃體酮的同時,並配以給母羊內服薴麻根安胎湯,即用鮮薴麻根20克、仙鶴草30克、艾葉10克,煎水給母羊內服;
⑤如母羊呈現習慣性流產,為達到預防和治療的目的,可在確定母羊懷孕後,每隔半月給母羊內服一付保胎安全散,即用全當歸6克、川芎3克、菟絲子6克、炒白芍3克、川貝母3克、黃芩6克、荊芥2克、厚朴2克、艾葉2克、炒枳殼3克、羌活2克、甘草2克、黑杜仲3克、續斷6克、故紙3克,共為細末,生薑5克為引,調勻後給母羊內服。
❷ 我骨折已經5個月了,但還未痊癒,請問應如何調理
骨折病人的飲食調養
對骨折病人的營養需求與膳食,患者和家屬大多感到困惑,常常不得不向醫生請教。
其實,骨折病人除了在最初一些日子裡可能伴有輕微的全身症狀外,其餘時間里大多沒有全身症狀,所以和一般健康人的日常飲食相仿,選用多品種、富有各種營養的飲食就可以了。要注意使食物易於消化和吸收,慎用對呼吸道和消化道有不良刺激的辛辣品(辣椒、生蔥、芥末、胡椒)等。在全身症狀明顯的時候,應給予介於正常飲食和半流質飲食之間所謂軟飯菜,供給的食物必須少含渣滓,便於咀嚼和消化,烹調時須切碎煮軟,不宜油煎、油炸。
以上是骨折病人的一般飲食原則。為了更快更好地促進骨折癒合,骨折病人還應根據骨折癒合的早、中、晚三個階段,根據病情的發展,配以不同的食物,以促進血腫吸收或骨痂生成。
△早期(1-2周):受傷部位瘀血腫脹,經絡不通,氣血阻滯,此期治療以活血化瘀,行氣消散為主。中醫認為,"瘀不去則骨不能生"、"瘀去新骨生"。可見,消腫散瘀為骨折癒合之首要。飲食配合原則上以清淡為主,如蔬菜、蛋類、豆製品、水果、魚湯、瘦肉等,忌食酸辣、燥熱、油膩,尤不可過早施以肥膩滋補之品,如骨頭湯、肥雞、燉水魚等,否則瘀血積滯,難以消散,必致拖延病程,使骨痂生長遲緩,影響日後關節功能的恢復。在此階段,食療可用三七10克,當歸10克,肉鴿1隻,共燉熟爛,湯肉並進,每日1次,連續7-10天。
△中期(2-4周):瘀腫大部分吸收,此期治療以和營止痛、祛瘀生新、接骨續筋為主。飲食上由清淡轉為適當的高營養補充,以滿足骨痂生長的需要,可在初期的食譜上加以骨頭湯、田七煲雞、動物肝臟之類,以補給更多的維生素a、d,鈣及蛋白質。食療可用當歸10克,骨碎補15克,續斷10克,新鮮豬排或牛排骨250克,燉煮1小時以上,湯肉共進,連用2周。
△後期(5周以上):受傷5周以後,骨折部瘀腫基本吸收,已經開始有骨痂生長,此為骨折後期。治療宜補,通過補益肝腎、氣血,以促進更牢固的骨痂生成,以及舒筋活絡,使骨折部的鄰近關節能自由靈活運動,恢復往日的功能。飲食上可以解除禁忌,食譜可再配以伍拍嫌老母雞湯、豬骨湯、羊骨湯、鹿筋湯、燉水魚等,能飲酒者可選用杜仲骨碎補酒、雞血藤酒、虎骨木瓜酒等。食療可用枸杞子10克,骨碎補15克,續斷10克,苡米50克。將骨碎補與續斷先煎去渣,再入餘2味煮粥進食。每日1次,7天為1療程。每1療程間隔3-5天,可用3-4個療程。
==================================
【飲食療法】
方1 赤小豆適量煎服,加赤砂糖少許溫服之,本方適用於活血化瘀期。
方2 豬骨頭1000克,黃豆250克,加水小火燒爛,加鹽姜調味分飲食之。
方3 豬脊骨一具,洗凈,紅棗120克,蓮子90克,降香、生甘草各9克,加水小火燒爛,加姜鹽調味分多次賀源飲之。
方4 鮮湖蟹2隻,取肉(帶黃),待粳米粥熟時,入蟹肉,再加以適量生薑、醋和醬油服食,常服。
方5 烏雄雞1隻(約500克),去皮毛內臟,洗凈,「三七」5克切片,納入雞肚中,加少量黃酒,隔水清燉,熟後用醬油蘸服,常服。
方6 生黃芪30~60克,濃煎取汁,加粳米100克,煮粥,早晚服食。
方7 當歸20克,黃芪100克,嫩母雞1隻,加水同煮湯食用。
方8 紫丹參50克,洗凈,加水煮,取汁,其汁與豬長骨1000克、黃豆250克同煮,待爛熟,加入少量桂皮、鹽即成。
方9 生螃蟹500克,搗爛,熱黃酒沖服250克,余渣敷患處,約半日「各各」有聲即好。用於骨折接骨。
【禁忌食品】
(1)忌盲目補充鈣質 鈣是構成骨骼的重要原料,有人以為骨折以後多補充鈣質能加速斷骨的癒合。但科學研究發現,增加鈣的攝入量並不腔手加速斷骨的癒合,而對於長期卧床的骨折病人,還有引起血鈣增高的潛在危險,而同時伴有血磷降低。此是由於長期卧床,一方面抑制對鈣的吸收利用,一方面腎小管對鈣的重吸收增加的結果。所以,對於骨折病人來說,身體中並不缺乏鈣質,只要根據病情和按醫生囑咐,加強功能鍛煉和盡早活動,就能促進骨對鈣的吸收利用,加速斷骨的癒合。尤其對於骨折後卧床期間的病人,盲目地補充鈣質,並無裨益,還可能有害。
(2)忌多吃肉骨頭 有些人認為,骨折後多吃肉骨頭,可使骨折早期癒合。其實不然,現代醫學經過多次實踐證明,骨折病人多吃肉骨頭,非但不能早期癒合,反而會使骨折癒合時間推遲。究其原因,是因為受損傷後骨的再生,主要是依靠骨膜、骨髓的作用,而骨膜、骨髓只有在增加骨膠原的條件下,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而肉骨頭的成份主要是磷和鈣。若骨折後大量攝入,就會促使骨質內無機質成分增高,導致骨質內有機質的比例失調,所以,就會對骨折的早期癒合產生阻礙作用。但新鮮的肉骨頭湯味道鮮美,有刺激食慾作用,少吃無妨。
(3)忌偏食 骨折病人,常伴有局部水腫、充血、出血、肌肉組織損傷等情況,機體本身對這些有抵抗修復能力,而機體修復組織,長骨生肌,骨痂形成,化瘀消腫的原料就是靠各種營養素,由此可知保證骨折順利癒合的關鍵就是營養。
(4)忌不消化之物 骨折病人因固定石膏或夾板而活動限制,加上傷處腫痛,精神憂慮,因此食慾往往不振,時有便秘。所以,食物既要營養豐富,又要容易消化及通便,忌食山芋、芋艿、糯米等易脹氣或不消化食物,宜多吃水果、蔬菜。
(5)忌少喝水 卧床骨折病人,尤其是脊柱、骨盆及下肢骨折病人,行動十分不便,因此就盡量少喝水,以減少小便次數,如此雖小便次數減少,但更大的麻煩也產生了。如卧床病人活動少,腸蠕動減弱,再加上飲水減少,就很容易引起大便秘結。長期卧床,小便瀦留,也容易誘發尿路結石和泌尿系感染。所以,卧床骨折病人想喝水就喝,不必顧慮重重。
(6)忌過食白糖 大量攝取白糖後,將引起葡萄糖的急劇代謝,從而產生代謝的中間物質,如丙酮酸、乳酸等,使機體呈酸性中毒狀態。這時,鹼性的鈣、鎂、鈉等離子,便會立即被調動參加中和作用,以防止血液出現酸性。如此鈣的大量消耗,將不利於骨折病人的康復。同時,過多的白糖亦會使體內維生素B1的含量減少,這是因維生素B1是糖在體內轉化為能量時必需的物質。維生素B1不足,大大降低神經和肌肉的活動能力,亦影響功能的恢復。所以,骨折病人忌攝食過多的白糖。
(7)忌長期服三七片 骨折初期,局部發生內出血,積血瘀滯,出現腫脹、疼痛,此時服用三七片能收縮局部血管,縮短凝血時間,增加凝血酶,非常恰當。但骨折整復一周以後,出血已停,被損組織開始修復,而修復必須有大量的血液供應,若繼續服用三七片,局部的血管處於收縮狀態,血液運行就不暢,對骨折癒合不利。
(8)骨折禁飲果子露。
骨折與一般皮肉損傷不同,堅硬的骨質癒合時間比較長,短則1個月,長則半年以上。在醫院對好位置,作了固定以後,常需在家繼續休養、康復。做好家庭護理,促進癒合,尤其重要。
「民以食為天」,骨折病人也一樣。讓骨折病人吃好,是家庭護理中很重要的一條。
絕大部分骨折雖無內臟損傷,但由於經歷了創傷或手術的打擊、終日休息、運動減少,原先的生活規律被打亂,可能胃口不好,受傷後短時期內較為明顯。老年患者和體質較弱或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更容易發生。在心理護理的基礎上,要在病人飲食花樣、調配上多下功夫,做到營養豐富,色、香、味俱佳,以刺激食慾。手臂活動不便的,還要喂飯。適當多吃一些西紅柿、莧菜、青菜、捲心菜、胡蘿卜等維生素C含量豐富的蔬菜,以促進纖維骨痂生長和傷口癒合。
骨骼異常堅硬,主要由有機物和無機物所構成。無機物佔比例最多的是鈣。人體內99%的鈣集中在骨骼內。受傷發生骨折後,人們自然而然地想到讓傷員多吃些鈣質,以加快癒合。不知從何時起,骨頭湯成了骨折傷員的最好補品。但是,根據醫療經驗及實驗研究,卻沒有發現骨折傷員需要額外補充鈣質的證據。骨折後受傷部位局部血液循環障礙,組織偏於酸性,骨折端可發生脫鈣。但這些脫出的鈣質並沒有被運走、排泄,而是溶解在周圍。等到局部創傷性炎症恢復正常後,便作為修復骨折的主要材料沉積下來。
根據最近的研究成果,骨折病人需要補充鋅、鐵、錳等微量元素。這幾種元素,有的參與組成人體代謝活動中的酶,有的是合成骨膠原和肌紅蛋白的原料。經測定,骨折後病人體內上述物質的血清濃度均明顯下降。因此,在骨折早期適當補充,可能有利於癒合。動物肝臟、海產品、黃豆、葵花籽、蘑菇中含鋅較多;動物肝臟、雞蛋、豆類、綠葉蔬菜、小麥麵粉中含鐵較多;麥片、芥菜、蛋黃、乳酪中含錳較多,骨折病人可適當多吃。除此以外,也可服用含有這些物質的葯物。
骨折早期因憂思少動,氣機郁滯,無力推運,常有大便秘結,卧床病人更多見。宜多食含纖維素多的蔬菜,吃些香蕉、蜂蜜等促進排便。
骨折病人不需「忌口」,對飲食沒有什麼特殊的限制。但有一點要特別提出的,就是不要吸煙。聲名狼藉的香煙與很多疾病有關,包括心臟病和癌症,並可損害皮膚傷口的癒合能力。
❸ 股骨壞死的病因與中醫治療方法
中醫學認為,股骨頭壞死的病因病機是骨失所養、腎氣不足而導致則骨不生髓。氣血兩虛,則筋骨濡養不足。筋骨勞損,則積勞傷筋。痰瘀凝滯,致使脈絡瘀滯,不通則痛」。故治宜行氣活血化瘀,補腎壯骨強筋,化痰蠲痹通絡。中葯內外合治,可使葯力疊加。現將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治療股骨頭壞死的經驗方葯介紹如下。 內服:主要葯用丹參30克,黃芪、當歸、川芎各25克,熟地黃、山茱萸、枸杞子各20克,生地黃、肉蓯蓉、骨碎補各15克,澤瀉、山葯、淫羊藿、白芍、穿山甲、丹皮、紅花、杜仲、續斷、伸筋草各10克,甘草5克。 隨證加減: 氣滯血瘀,表現髖部疼痛,關節屈伸不利者,加牛膝25克,鬱金10克;兼便秘者加大黃5~10克。 風寒濕痹,表現為陰雨天疼痛加重者,加羌活、獨活、五加皮各15克,伸筋草25克。 有痰濕,表現為關節漫腫,痛處不移者,加半夏、蒼術各10克,雞血藤30克,秦艽15克。 氣血兩虧,者猛吵肌肉萎縮,心悸氣短者,加白參25克,白術、阿膠各15克,熟附子5~10克。 肝腎陰虛者,加龜板60克,生地黃25克,玄參20克。肝腎陽虛者,加巴戟天15克,補骨脂10克。下肢肌肉抽痛者,加天麻15克,鉤藤、木瓜各10克。 外治:患髖外敷醫院制劑活血接骨止痛膏(豫葯制字首侍Z04030032)。活血接骨止痛膏由當歸、生地黃、大黃、獨活、羌活、連翹、白芷、赤芍、乳香、沒葯、續斷、三七等22味中葯配製而成,具有較強的活血祛瘀、消腫止痛、接骨續筋、祛風除濕作用,可打通痹阻經脈,改善微循環。 臨床上輔以食療效果更佳。 食療:取豬大骨、香菇和胡蘿卜各適量,丹參100克,枸杞45克知滑,熬湯喝,每天1劑,連服3~6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