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治療方法 > 薩提亞家庭治療方法

薩提亞家庭治療方法

發布時間:2023-03-22 08:04:55

㈠ 【書能香我】心理學中,關於薩提亞家庭治療模式的一些知識點

維基尼亞.薩提亞出生於1916年,逝世於1988年9月。她出生在美國威斯康星州的一個牧場,父母是信奉基督教科學派的美國人。她是5個孩子中的老大,聰明能幹,並對生活和學習充滿好奇。

薩提亞開創性的工作,使她成為世界公認的家庭治療創始人之一。她堅信人們擁有不斷成長改變和獲得新認知的能力,它的治療目標是改善家庭中的關系和溝通方式。他曾說過治癒了家庭,也就治癒了整個世界。她的治療模式被認為是通過理解和解讀家庭的功能失調而改善家庭的溝通方式。薩提亞作為近期被稱為薩提亞轉化式系統治療模式的創始人,她將咨詢或治療看作是內在自我的深刻體驗。她更像一位教師和培訓者而非作家。所以他出版的作品比同時期的人要少一些。

薩提亞家庭治療模式屬於人本主義流派,它是以人為本,關注人性。有兩個理論假設:冰山理論和人際溝通理論。工作在三個領域:個人成長,人際互動和原生家庭。四個治療目標,五個核心治療元素。六個轉化步驟:現狀⇒外來因素⇒混亂⇒轉化⇒整合⇒新的現狀。七個冰山層:行為,應對方式,感受,觀點,期待,渴望,自我。個體健康的八個不同水平:生理,智力,情感,感覺,互動,營養,環境,靈性。

一、薩提亞轉化式成長模式的基本信念,以幫助讀者更准確地理解他的文章。

1, 我們是宇宙普遍生命力的獨特展現,這一生命力推動我們積極成長。

2.我們擁有內在的資源,這些資源使我們可以超越基本的生存層面。我們也有能力利用外界的資源幫助我們成長。

3,雖然我們不必有時候也不能改變外在的事件和環境,但是可以改變過去和現在的父親生活經驗對我們的影響。

4.治療能夠而且必須在比症狀更深的層面上工作,而且治療通常必須在自我的層面工作才能帶來痊癒和改變。

5家庭系統是一個基本的學習和生存單位,因此在所有的治療中都需要將家庭系統直接或間接地涵蓋進來。

6改變總是可能發生的,並且需要內在的改變,在呼吸治療和家庭治療中也是如此。

7, 和來訪者建立深層的聯結,然後創建一個開放的可信的接納的關系是咨詢中必要的組成部分。

8.人的本質是好的,然而有時候我們需要幫助,才能體驗和展現好的一面。

9.感受屬於我們自己,因此可以被駕馭森激,並且通常可以轉化為積極的能量。

10, 治療師對自己的運用是治療中最重要的因素。這意味著治療師自身需要發展出更高層次的一致性,才能在治療過程中挖掘出鏈接,治療師和來訪者的生命能量。

11問題本身並不是問題,如何應對才是問題。這一概念可以有助於在治療中更好地處理症狀背後潛在的問題。這一概念也更強睜春搜調內在而非外在表現。

12治療需要把焦點放在健康及可能性的部分,而非病理的負面部分,不僅僅治療師要關注過去和現在發生了什麼,而更關注可能性,關注怎樣讓人變得更完整。

13.希望是促進改變發生的必要因素。

14人們應相似而有所聯結,因相遇而有所成長。

二、薩提亞對他所有的治療提出了至少四個基本的普遍的目標或元目標。簡而言之,它聚焦於以下方面。

1.責任感:幫助來訪者成為對自身行為感受想法和期待更加負責任的人,而且更有能力實現內心的渴望。

2.更好的決策者:來訪者會懷有更多的自我意識,自我接納和自我關愛,學會在自我及他人中做出更好的更有意義的,有益健康的選擇,他會依據自我他人和環境因素作出選擇。

3.自尊:幫助來訪者提升自尊。按照薩提亞的定義,自尊意味著人們在本質上對自我和生活有多大程度的積極體驗,而不僅僅是他們感覺有多好。僅僅為了尋找良好感覺的努力,可能會導致自我擴張式的自戀,而自尊是一種存在狀態,包括自我層面的一致,而不僅僅是與自己的感受一致。

4.一致性,:一致性是一個人內在自我的和諧狀態,它是與生命能量的和諧共鳴。它與宇宙所有的人類生命及超越生命的力量相連。其他人可以稱他為自我實現或者活在當下,薩提亞稱他為自我內在的和諧,人際的和睦與世界的和平。

在這4個元目標的基礎上,治療師和來訪者會根據他們個人的掙扎和渴望,設定個體和家庭的特定目標。

三、當人們想起薩提亞時,常常記悉歷得他用雕塑的方式教授討好,指責,超理智和打岔4種生存應對姿態的老師。在《新家庭如何塑造人》一書中,他對此進行了充分的解釋。他指出不要局限地認為這些只是溝通姿態,而應該將這些溝通姿態視為一種信息,象徵來訪者活在他們冰山的不同層面,然後利用這些信息和來訪者建立鏈接。為了傳達他的思想意圖,觀點和治療過程,薩提亞常常採用隱喻的方式。他最常使用的隱喻是雕塑,他會運用溝通姿態使內在外化,並用雕塑呈現功能失調的關系。

薩提亞在治療過程中經常使用的隱喻是冰山,冰山代表一個人,他包括這個人的行為,應對方式,感受,對感受的感受,觀點,期待和渴望。冰山的核心和基礎是自我及我自己。在冰山的隱喻中,薩提亞包含了精神和靈性,靈性是心理和情感復合體之所在,構成我們的內在生命,它是來自希臘與靈魂的轉化,精神是純粹的意識,自我是真正的我自己。

後來薩提亞開發出許多治療工具。值得一提的是,他開發了家庭重塑這一工具。它是一種體驗式的方法,可以幫助個體解決童年未完成的事件,找回個體內在的資源和能量,以成人的方式與父母建立健康的關系。薩提亞還開發出一個強有力的工具,被稱為個性舞會。這有助於整合和撫育個體力量,以實現更高程度的完整感和一致性。

四、從外在的交流模式到內在的交流模式,薩提亞發展出互動的內在整合方式,以幫助治療師和來訪者追蹤和干預個體所體驗到的不同的內在階段。下面簡要描述的是薩提亞5個基本的核心治療元素。

1.體驗式。治療必須是體驗式的,這意味著來訪者正在體驗過去事件對於現在的影響。同時來訪者也體驗到當下他自己積極的生命能量。通常身體記憶是幫助他們體驗所受影響的方式之一。只有當來訪者同時體驗到事件影響的負性能量和他們生命力的積極能量時,積極的轉化才會發生。

2.系統性。治療必須在內在和互動的系統中工作,來訪者在其中體驗他的生命力。內在的系統,包括情緒,觀點,期待渴望和個人的靈性能量,所有這些方面以系統的方式相互作用。互動的系統還包括一個人在過去和現在生命中經歷的關系。內在的和互動的系統相互作用,一個系統中的變化會影響另一個系統。轉化型的改變是內在系統的能量轉化,它會帶來互動系統的改變。

3.積極導向。在薩提亞的成長模式中,治療師積極主動地與來訪者在一起,幫助他們重新建構觀點,創造多種可能性,傾聽來自普遍性渴望的積極信息,並幫助來訪者與他的積極生命力聯結。治療聚焦於來訪者的健康和各種可能性,欣賞他們自身的資源並促進其成長,而非聚焦於病理或解決問題。

4.聚焦於改變。由於薩提亞的治療是聚焦於轉化性的改變,所以自始至終整個治療進行中治療時提出的過程性問題都是與改變有關的。例如必須發生哪些改變才能讓你原諒自己?這個問題給了來訪者一個機會去探索他系統中未知的部分。

4.治療師自己。治療師的一致性對來訪者接觸他們自己的靈性生命力是很關鍵的。當治療師表裡如一時,來訪者會體驗到關懷接納,希望,興趣真實可信和主動參與。治療師在隱喻幽默自我表露雕塑及一些其他創造性的干預方法中,運用自己的生命力,那些方法也來自治療師在表裡一致的狀態下,與他自己的靈性自我的聯結。

㈡ 薩提亞家庭治療模式~第二章

愛之書

2 基本三角關系

       我們感知世界的方式首先在家庭中形成它的雛形。從我們來到這個世界的那一刻起,就成為了某個最初的,或基本的三角關系的一部分:父親、母親和孩子。在眾多由我們參與構成的體系當中,它既是最先接納我們的,同時也可能是最具影響力的。而在這個基本三角關系當中,孩子既是改變的媒介,也是改變的體現者。

我們人類的本質屬性就是相似性與差異性的結合,正如人類胚胎的形成必須源於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的結合,一個精子和一個卵子的相遇。根據薩提亞的理論,我們每個人都由相同的生命力量所組成;我們激活了生命,而不是創造了生命。薩提亞相信,人們具有內在的驅動力,使自己變得更加完善。而正是這種與生俱來的積極能量,也被稱為生命力量,從身體上、情感上和精神上給我們以健康的推動,貫穿我們的整個生命。

上述有關普遍生命力量的觀點來自這樣一個前提:我們每個人生來就具有平等的內在價值。所以,關於自我價值的問題決不是我們是否擁有它,而是我們應該如何去體現它。自我價值永遠植根於我們的心底,並不斷掙扎著,希望被發現、被承認和被證實。

薩提亞關於人類發展的理論起始於人類胚胎形成的時刻,她認為這個時刻是一種獨特的動態平衡,保持在穩定和變化之間。剛出生時,我們還處在阿爾法狀態,即大腦右半球的自然狀態。所有刺激信息都可以毫無遮攔地通過我們的感覺通道。這意味著我們在環境中十分脆弱,幾乎沒有任何保護。我們所吸納的東西也許是混亂的,無法拼接在一起的碎片,以及養育的體驗。在基本三角關系的情境中,我們所需要的哺育超越了生理上的生存需求,要能夠讓我們發展出更為完善的功能,成為具有意識的人類個體。

在接下來的九個月里,嬰兒的發展取決於其身體所預期具備的能力。我們的學習就是身體的學習。我們會從照看者的呼吸、觸摸和運動中進行學習,而不只是通過他們的言語。與之相對,他們也會通過嬰兒的咕噥、哭喊和活動揣度我們的需求和意願。正是基於對這些經歷和互動一所有被我們存儲起來的東西一不加區別地積累,我們才形成了有關自我的意象。

面對每一個成員的不斷成長和變化,整個家庭的發展和適應譽早過程,既可能像一首與生命和諧一致的交響樂一樣美好,也可能成為一場令人絕望的斗爭,在痛苦和自我掙扎中不斷被塑造,並最終發展為一個功能不良的家庭系統。

到三歲時,我們的言語已經發展到了一個相當的水平,足以影響我們對 世界的感知和互動。我們也許會對很多早年侍虛畢的學習體驗開始產生懷疑。比如,設想一個經常看到母親哭泣的小男孩。如果以非言語化的方式來理解這件事,他也許會感到這全是自己的過錯。而一旦他發展出了語言能力,他可能會發現母親的哭泣與他毫無關系,而是一些外部事件所導致的。

然而,我們在蹣跚學步時獲得的經驗,常常會持續鞏固和強化自身的軀體感受。有時候,生活會不斷重演我們早年所學到的東西。起初,我們所學到的一切都來自我們自身以外。它會影響我們的基因特質,並建立老芹我們的生理基礎、我們的某些易感傾向和獨特性。

最開始時,我們需要外界來肯定我們自己。我們的父母會將他們對這個世界的了解傳授給我們,肯定和否定圍繞在我們周圍數以千計的事件中的一些事件。正是從這里開始,我們了解到可以期望從別人那裡得到什麼,怎樣與別人打交道,可以預期從自己身上得到什麼,以及人們對我們又抱有哪些期待。我們很快發展出了對周圍環境的某種掌控能力,使得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安全和舒適。

就這樣,當我們感覺脆弱時,我們發展了一些應對辦法。我們如何學習應對,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那兩個激活我們並成為我們父母的人。但是,他們在為人伴侶和為人父母之前,都做過那些准備工作呢?

* 當他們第一次見到對方時,分別是多大的年齡?

* 第一次見面之後,是什麼使他們繼續保持接觸?

* 有哪些說出來或是未曾言明的希望和夢想,是他們期待對方去實現的?

* 他們各自學會了哪些家庭規則(應該、必須、做和不能做)?

一個共同的興趣可能讓他們走到了一起。薩提亞曾經說過,人們會在相似的基礎上相聚在一起,在發現和尊重彼此差異的基礎上得到成長。然而,這種尊重和成長並非是自動產生的。正是由於人們彼此之間存在著最初的希望,失望的情緒常常會歪曲實際所發生的一切。那些未能實現的夢想可能會引發一些自我懷疑、責備、沖突,有時甚至是暴力的內部或外部對話。或者,人們也可能會認為他們的夢想已經不再有存在的必要,床鋪已經准備好,現在該是躺下的時候了。

當夫妻雙方發現無法在對方身上實現自己的願望時,孩子常常成為他們實現願望的下一個目標,我們也許會將自已的配偶和孩子當做另一塊試驗田,嘗試完善我們並不完美的生活。通常,我們會否認自己的夢想,但卻期待我們的孩子能夠代替我們去完成這些夢想。就這樣,我們的願望構成了我們的孩子如何感知和應對這個世界的一部分。也正是通過這樣一種投射的方式,生活得以自我完善。

作為撫育者,父母同時也會教給孩子行為的准則。在基本三角關系裡,孩子們將學到有關安全,他們的身體,他們可愛的地方,以及他們愛的能力等家庭規則。家長們會期望,並且常常念叨他們的孩子應該成為怎樣的人,以及如何成為這樣的人,並在對某些行為表現出贊同的同時,對另外一些行為予以懲罰。在這種由三個人構成的學習情境中,孩子形成了自己的身份。而他們的自我價值感和獨特本質,則是在更早的時候開始發展起來的。

就這樣,當嬰兒成長為兒童的時候,他們從在生存狀態上對他人的依賴變成了在身份認同上對他人的依賴。從新生時對任何事物保持開放和接納的狀態,孩子們很快就學會了如何去避免那些可能會帶來痛苦的情景,包括別人的不贊成。最終他們將家庭規矩作為尺度來衡量自身的價值,如果他們遵從了這些規矩,他們會感到更可能得到別人的愛和尊重。照此發展下去,他們就培養了或是約束了自己作為人類的各個不同方面的獨特本質。

孩子們需要家長的贊同,而家長則希望他們的孩子能夠健康和成功。自然的,父母教給他們孩子的,並不包括所有值得學習的東西,而只是他們所知道的最好的東西。在任一個時刻通常會有上百件事情同時發生,而父母只會對他們認為和孩子的學習關系重要的事情給予正性或負性的選擇性注意。然後,孩子們會在基本三角關系這個最早的社會單元中學會這些知識,並在與他人交互的其他情境中重復這些知識,直到他們學會如何進行區分的管理和應對。

就像一個沒有意識到閱讀重要性的孩子一樣,沒有認識到自我價值的孩子同樣會在生活中面臨非常嚴峻的阻礙。低自尊會損害我們學習、工作以及與他人交往的能力。如果不覺得我們天生就具有價值,我們將沒有足夠的信心去嘗試新鮮事物,追求自己的目標,或是探索自己的意義。

正如前面所說,重要的是我們的自我價值感處於怎樣的狀態,而不是我們是否擁有價值。隱藏在每一個防禦性姿態和不一致反應背後的,是我們每個人都擁有的自我價值感。它常常會提出相同的要求:「我只是想有人愛。」我們所有的關系——不論發生在家庭中、朋友與戀人之間、生意場上,還是其他任何地方一都是建立在愛和信任的基礎之上。一旦某個事件引起我們質疑這種愛和信任是否真的存在,我們就會激活自己的生存反應。而隱藏在生存問題背後的通常卻是這樣一系列信條:其他人在掌管著我們的生活;沒有他們我們將無法應對生活;他們決定了我們的意義。

讓我們來看一看由情境、自我以及其他人共同構成的生存模型:

X

同樣,我們也常常會認為別人正掌管著我們的自尊,決定我們的自我價值。而一旦我們接受了自我,也就等於我們承認自己都是有價值的人。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認為自己是完美的,或是我們所有的行為都偉大非凡。事實並非如此。成為更加整合統一的人並不需要將個體本身與他們的行為等同起來。我們的工作是幫助人們進入一個屬於他們自己的全新空間,在這里,任何行為都不再僅僅出於對生存的需求,而是折射出人性的光輝。它意味著我們將不再說:「哦,我是多麼愚蠢,我怎麼可以做這樣一件事!」而是說:「嗯,讓我來仔細看看自己。也許我可以從所發生的事情中學到些什麼。」

在達到這個自我接納水平之後,我們就可以與他人聯結起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會喜歡別人所做的一切,或是每個人都崇敬我們的所作所為。事實上,我們完全可以在考慮了他人和自己雙方各自情況的基礎之上,對自己做出合適的評價。我們可以描述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對自己或他人進行評判。當我們這樣做的時候,也就擁有了高度的信任,同時也讓許多新的選擇機會成為可能。

讓我們再思考一下這個例子。一位丈夫下班之後回家,面對的是妻子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心血精心准備的晚餐。而當他切開烤肉,說道:「這個肉硬了點。」妻子就立即跑回卧室痛哭了起來。

這個故事向我們展示了丈夫對於烤肉的評價如何激發了妻子的低自尊。妻子將丈夫的評論當做是對她自我價值的宣判,而那些擁有高自尊的人則可以將她的價值感與牛肉的烹飪狀態區分開。

薩提亞在她的一首詩里對價值感進行了很好的描述:

我就是我

遍及整個世界,再沒有一個人與我如此相似。

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真實可靠地屬於我,因為那是我依靠自己的力量做出的選擇。

我擁有關於我的一切,我的身體,我的感覺,我的嘴,我的聲音;

以及我所有的行動,不論它們是針對他人還是我自己。我擁有我的幻想,我的夢,我的希望,我的恐懼。

我擁有我所有的勝利和成功,所有的失敗和錯誤。

因為我擁有全部的我,我可以變得與自己如此親密無間。

通過這樣做,我用身體的每一個部分來愛自己,並與自己友好相處。

我知道關於我的某些方面正在困擾著我,而其他一些方面並不為我所了解。

但是只要我友好地愛著自己,我都可以鼓勵自己,並且充滿希望地尋找解決困境和了解更多自我的方式。

在任何一個時刻,無論我怎樣看和聽,無論我說或做些什麼,也無論我怎樣思考和感覺,這些都是真實的我。

之後,如果發現某些我看、聽、想和感受的部分已經不再適合,我將拋棄那些不再適應的部分,保留其佘,並創造出新的東西來取代我所丟棄的那些。

我可以看、聽、感覺、思考、說和做。

我擁有這樣的本領,可以生存,可以與他人親近,可以具有生產力,還可以了解和動員這個世界上除我以外的人和物。

我擁有自己,並因此可以設計和管理自己。

我就是我,而這讓我感覺良好。

重建自尊 接待一位來訪者的時候,我們會知覺到來訪者已經習得的經驗,並基於我們的知覺來構建治療性問題和干預方案。因此,在運用薩提亞模式時,最初的基本三角關系就成了支撐治療過程的主要理念構架。過去的經歷可能會持續影響到現在,而我們在自己家庭中學到的生存法則,並不總能在我們成年後進入的其他體系中良好地運作。因此,好的治療必須檢驗這種代際傳承下來的不良模式,從不同的視角(今時今日的角度)來看待它們,並予以轉化。因此,薩提亞將大部分的工作重點放在以下兩個方面:更新人們的體驗,並將他們從童年習得的、受限制或是功能不良的應對模式當中解放出來。

作為外部因素,治療師是家庭系統發生改變的基本媒介。正因為如此,薩提亞模式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治療師如何使用他或她自身。那些能夠展現出高自尊的治療師,往往能夠照亮來訪者探尋有效應對方式的道路。在接受每個個體獨特性的同時,通過承認人類的相似性,以及通過產生特別的意義,幫助來訪者強化他們對自我的感知,薩提亞流派的治療師有效地影響著來訪者。

薩提亞常常強調的一種方法,就是針對改變的「添加」概念。絕大部分從功能不良到適應良好的轉變,都需要我們在已經存在或知曉的事物當中添加一些新的內容。這一概念在治療的早期階段通常十分重要,在來訪者的感知這一方面尤其如此。

要想重建高自尊,我們需要讓個體經歷整個改變和轉化的過程。過程是通往改變的唯一道路。過程當中包含了眾多層面,從簡單的1 一2—3序列,到仔細審視發生了什麼、怎樣發生的,以及對知覺、預期和感受的改變。充分意識並欣賞這一轉化過程,是薩提亞方法的核心。

薩提亞堅持認為:無論年齡和所處環境如何,改變一一特別是內部的改變,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可能發生的。對於那些陷入困境並感到自己毫無希望的人來說,這一理念格外重要。積極的改變,通常會聚焦於人們的預期、知覺和感受,並在此基礎上發揮作用。

如果我堅持一個己經無法再實現的期望,例如希望父親可以在我年幼的時候陪我玩耍,那麼這說明我仍舊將自己的注意力放在過去。這不能促進我的成長,或是實現自我完善。

只有放棄這一特定的期望,我才能夠將自己的渴望聚焦到今時今日的情境中,並找到實現的方式。同樣的方式也適用於處理憤怒或是傷害的情緒:我們可以仔細審視自己心中潛在的期望,並將這些期望加以更新,以此來修通這些感受。

外部的改變同樣可能發生,這種改變表現在我們如何對外部事件做出反應。這並不意味著一旦我們有了某種特定的感受,就得立即否定它。我們也許會希望自己從來沒有產生過某種特定的感受(「哦,我是多麼微不足道!」),但是迴避這種感受並不能消除它。

檢驗我們的外部反應,意味著承認我們的行為反應,而不擔憂它們是好的或是壞的。即便那些令人厭惡的事件也具有特殊的價值:它們同樣是我們內部資源的一部分。我們只有尊重自己所有的感受,才能夠對如何處理它們做出由衷的選擇。

換句話說,在如何反應、應對和存在的問題上,我們擁有多種選擇。我們選擇怎樣的應對方式與我們自己的自尊水平息息相關。在低自尊水平下,我們會傾向於認為是某些「原因」決定了我們所能做出的反應。有時候,我們相信是某些事件讓我們惱怒,但事實上,我們可選擇的反應范圍十分寬泛,從極端功能不良的反應,到能夠帶給我們理想行為和非常積極、富於成長性的精神狀態的反應。誘因並不能決定我們的反應。我們不但可以掌控對自己、他人以及我們所處的情境所做出的解釋,還可以掌控自己的感受,以及自己對於這些感受的感受。這種能力可以讓我們發生重大的轉變,不再做環境、他人,或是我們自己的犧牲品,而是被賦予了力量,為自身和情緒擔負起完全的責任。我們可以利用自己的內部資源,將自己的生活方式從僅僅維系生存的水平,轉變為更好地應對,並最終形成更加健康的機能。

但是為什麼我們總也不能讓自己過上本應該屬於自己的生活呢?薩提亞認為,這是由於我們對熟悉的感覺太過偏愛,而在大部分的內部或外部世界裡,又常常會依靠自動化的反應模式。在我們能夠改變這種狀況之前,需要首先意識到這些自動化的模式。

低自尊

高自尊

我想要被愛

我正被自己和他人所愛

應對姿態:不一致的:

我將做任何事情(討好)

我要讓你感到內疚(責備)

我要從現實中分離出來(超理智)

我要否定現實(打岔)

應對姿態:一致的:

我會做最適合的事情

我尊重我們的差異性

你我都是整體當中的一部分

我接納所處的環境

僵化的

評判性的

確證的

充權的

自信的

消極反應

積極響應

由家庭規則和「應該」所驅使

能夠意識到多種選擇和責任

通過外部定義

防禦

壓抑感受

停留在熟悉的環境中

接納自我和他人

信任

誠實

接納我們的感受、完整性和人性

願意為不熟悉的事物冒險

關注過去;希望維持現狀

關注現在,願意改變

即便是一個看上去微不足道的習慣,當嘗試去改變它的時候,大部分人仍然會感到極大的困難。而那些處於意識層面之下的自動化模式就更難改變了。它們是一些相對較小的外部突觸,標志著大量隱藏在下面而不可見的,我們對於整個世界的信念和態度。

薩提亞由內而外審視著人們可能的選擇:人們對於這個世界的早期經驗激發了內部的生存法則,而他們現在仍然依據這些法則來行動。不幸的是,很多觀察者常常只關注薩提亞極具特徵的雕塑技術,或是對外部行動和改變的演示,而遺漏了薩提亞模式中這個原理。對於那些積極參與的來訪者或是來自她演講聽眾當中的志願者,薩提亞會安排他們擺出某些姿勢,以此來描繪某種情景。之後,她還會進一步請他們在給定的角色范圍內繼續保持互動。她擁有數不清的劇本來呈現不同的模式,而這種做法的效果常常是令人難以忘懷的:不論是參與者還是觀眾,都會逐漸深刻地認識到和重拾他們自己有價值的方面。

薩提亞的演示常常以戲劇作為開場,從根本上幫助人們接觸到他們隱藏在認知水平之下的深層渴望。知道認知層面上的改變還不足以轉變我們更深層的應對模式,薩提亞廣泛地釆納了經驗性的模式。對她來說,直接的體驗遠比某種技術更具效力。而這些實踐經驗不但改變了薩提亞最初的實踐方針,為她的治療模式和人類發展模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激發了組成她理論體系的大量元素。

在下一章,我們將更加深入地了解人們怎樣表現他們的生存應對模式,薩提亞怎樣將這些模式描繪為內部和外部姿態,以及我們可以怎樣修正自己的舊有模式來實現表裡一致的目標。

㈢ 家庭治療模式和撒提亞家庭治療模式的區別和聯系。

首先說一說結構式家庭治療。結構式家庭治療是薩爾瓦多·米紐欽(SalvadorMinuchin)創建的。上個世紀70年代,是結構式家庭治療最紅火的年代。那個時候,世界各地的心理治療師都到美國去學習這個流派,所以家庭治療被結構式的家庭治療推到了一個高處。結構散咐式的家庭治療強調什麼呢?
第一,強調的是家庭的結構。家庭的結構中重要的是家庭成員,這個家庭成員在三代之內全不全,我們知道三代以內的家庭成員是非常的重要。第二,強調關系。家庭中很重要的關系就是核心家庭成員的關系,包括夫妻關系、親子關系,還有跨代、代際關系等。
米紐欽認為,一個家庭想要正常的發展,每個成員與成員之間是要有界限的,系統與系統之間也是要有界限。家庭裡面有三個亞系統,這三大亞系統是非常重要的。第一個亞系統就是夫妻系統,第二個亞系統是父母系統,第三個亞系統就是同輩系統,就是孩子組成的這個同胞系統。他說這三個系統要有界限,這個界限不能太強,又不能夠沒有界限,界限太強或沒有界限,這都會給家庭帶來一些功能失調。所以,他在做治療的時候,尤其看重家庭的界限,看這三個系統之間有沒有交流,以及有沒有保持一個恰當的距離。如果沒有的話,他作為治療師就會給這個家庭設立恰當的界限。

因此,我們說在結構式的家庭治療裡面,家庭治療師是非常積極有為的,他會去主動干預失衡的系統。比如說外公外婆、爺爺奶奶介入父母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他會去制止的,會明確地告訴他們,他會問「誰是孩子的父母?」,然後把這個界限重新建立起來。

結構派特別強調分化,包括孩子與家庭的分化、父母與孩子的分化,以及他們每個角色之間的這樣的一個獨立性,不侵入、不捲入、不承擔,這個是他做家庭結構非常重要的一點。結構式家庭治療也特別強調三角化。提到三角化,就是兩人關系出現緊張和焦慮的時候會拉入第三方來緩沖他的焦慮。比如說夫妻關系緊張的時候,其中有一方會拉孩子結舉孫盟,就是她和孩子結盟來對付另一方,這個我們叫三角化。在家庭治療裡面三角化是要把它解除掉的,如果不解除掉的話,這個家庭就很難恢復一個正常的發展。
02
薩提亞流派

我們再來看薩提亞流派。薩提亞家庭治療模式又稱體驗模式,是由美國家庭治療學家維吉尼亞·薩提亞(Virginia Satir)所創建的理論體系。相對來說,薩提亞是一個比較早的人本主義流派,它最重要的核心就是要做一個真實的自己。

在薩提亞看來,一個人在家庭裡面為什麼不能正常發展,一個人為什麼不能正常發展,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這個家庭裡面每一個成員不能做自己,而是去做他人。
在做他人的過程當中,在家庭的溝通方式、交流方式裡面就會出現了一些妨礙成長的溝通,薩提亞總結出來個四大的不太恰當的溝通:討好型、指責型、超理智型、打岔型。她認為,這些不恰當的溝通是導致家庭出現問題的原因。同時她又指出了解決家庭問題的策略,那就是將那些不恰當的溝通調整為真實的、一致的溝通。家庭成員去真實地面對彼此,那麼家庭問題就會得以解決。

因此,薩提亞在做咨詢的時候非常看重家庭的溝正掘鏈通模式,看這個家庭是怎麼溝通的。當不恰當的溝通出現的時候,她會讓這個部分停止,然後重新建立一個真實的、一致的溝通。後來,薩提亞創造出了雕塑技術,來呈現家庭的溝通模式,並通過雕塑來療愈家庭。雕塑是薩提亞非常重要的一個發明,也是她的家庭治療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特色。薩提亞對家庭治療的發展有很大的貢獻。她原來是一位社工,後來慢慢轉到了家庭治療領域,並且做得非常成功。家庭治療通過大眾引進到中國來的就是薩提亞流派,薩提亞目前在家庭治療的行業裡面用的人不是太多,而在社會大眾裡面,在個人成長的提升方面使用的很多,一些人會利用薩提亞來做個人的成長。現在,隨著中國人對心理學的了解程度的增加,薩提亞的影響力也在慢慢減弱,但是仍然會有很多的人在做這一方面。
03
系統式家庭治療

最後,就是系統式的家庭治療。系統式的家庭治療強調什麼呢?它強調一個家庭裡面的關系,也就是強調溝通,家庭是怎麼溝通的。系統式家庭治療更多的是對咨詢師的一個要求,咨詢師怎麼從系統的眼光去看一個家庭,怎麼用系統的眼光去干預一個家庭。系統式的家庭治療給治療師三個任務。
第一,咨詢師或治療師在和這個家庭工作的時候,在系統裡面要保持中立。第二,咨詢師或治療師要帶著假設和這個系統工作。如,如果一個十歲的小女孩兒不上學了,那導致她不上學的原因都有哪些可能性呢?作為治療師和家庭工作,治療師的假設是非常重要的。他需要帶著這個假設,去探索這個家庭。第三,系統式家庭治療強調提問的重要性。例如,循環提問就是通過提問來對這個家庭進行工作。
所以,系統式家庭治療三個核心技術就是中立技術、循環提問、假設技術。

㈣ 薩提亞家庭治療的施行過程是怎樣的

早期階段(開頭三至五次的會診)
⑴對家庭治療原則的解釋,合同的建立:因一般人對家庭治療尚無認識,在治療開始時,宜盡早找機會簡單說明家庭治療的原則,使參與的家人有個初步的了解;並且說明治療上宜遵守的條件及規則,以便能按規則進行。
⑵治療者的參與及被接受:治療者要與家人熟悉,並彼此容納接受,能親近跟家人談論,但也保持治療者宜有的威信,以便發揮治療者的功效。
⑶問題的尋找及改正方向的建立:經由家人的描述家庭生活情況,過去的背景與經歷,目前所面對的困難,並參考治療者觀察家人行為反應所得印象,建立家庭問題的診斷;並與家人研討治療改正的方向。
中期階段(中間五至十次左右的會診)
⑴具體練習行為與關系的改善:不但繼續增加家人對自己家庭問題的認識,及改正的方向,更宜著重心理與行為的更改。由家人相互反應過程中,練習新的適應模式,建立合適的處理方式。
⑵處理阻力,調整全體「系統「的平衡變化:時時處理因更改新行為模式而產生的阻力。
⑶處理及適應一層一層所發覺的問題:因家庭的生活及其問題乃是很復雜的。一樣問題發覺且解決之後,隨後又發覺問題其後中另有一層次的問題,又得去處理。因此,在治療工作也得一層一層地繼續下去,直到大致的問題都解決之後,才能獲得整體的改善效果。
終期階段(結尾三至五次會診)
⑴建立自行審查、改進家庭行為的能力與習慣:成功的治療,乃在治療結束之後,家人能運用治療的經驗,繼續改善自己家庭的情況。因此,在治療的終期,治療者宜協助家人,能對立自己審查自己家庭情況的習慣,並養成能自行改進自己家庭問題的能力。
⑵歸還領導權及恢復家庭秩序:與上述目的相配合而宜進行的事,乃是把一家的領導權,由治療者手中逐漸歸還給其家庭領導者,讓他們去自己執行其功能,恢復原秩序,發揮家庭的功能,能自主、處立,並且能自救。
⑶結尾與分離:對治療過程做摘要,提示一家人的本身潛在力量,預祝他們自己繼續發揮其功能,並與家人作分別的交待,讓治療者退出家庭,結束工作。

㈤ 薩提亞家庭治療模式2021-12-02

什麼是薩提亞家庭治療模式呢?1964年薩提亞出版了埋輪《聯合家庭治療》一書,心理治療界掀起了從系統的角度(家庭成員一起到咨詢室進行咨詢)解決家庭問題的風潮,在這之前則採用的是精神分析所提倡的由咨詢師分開單獨會見家庭成員的形式。薩提亞是如何創新出這一治療模式的呢?故事還得從薩提亞對一位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女子的治療開始說起,經過六個月的治療這位病人的情況得到了極大的改善,但不久之後薩提亞接到她母親的控告說她破壞了她們母女倆的感情。薩提亞沒有按照字面意思理解這位母親的話,而是聽出了隱含的請求,於是邀請這位母親與她的女兒一起來參加治療。在治療的過程中,薩提亞發現之前在咨詢過程中建立起來的女兒與她的關系瓦解,隨之出現的是一種新型的女兒、母親與她之間的關系。當邀請父親加入進來,之前建立的關系又瓦解了,當最後家庭中被稱為「黃金寶貝」的弟弟也加入進來時,整個家庭的關系圖清晰的呈現出來,女兒之所以患病的症結也浮出水面:女兒在家庭中扮演著毫無地位可言的角色,為了能在家庭系統當中生存下去而做出的痛苦掙扎。
接下來許多相似的案例讓薩提亞意識到在家庭體系中存在的動力和力量,讓家庭成員一起參與而不單獨對病人個體進行工作,通過改進家庭成員之間的溝通方式,將改變帶入整個家庭中。讓整個家庭系統從一種功能不良和紊亂的狀態步入一種更加開放、靈活,並且充滿令人滿意的內部關系的狀態。
薩提亞家庭治療模式來源於兩個新概念:第一個概念拋棄了亞里士多德那線性的、單一因果論的看法,提倡阿爾弗雷德·科爾茲布斯基等人系統性的思考方式,第二個概念建立在克爾凱戈爾等人的積極存在主義的理論基礎之上。它認為人類能夠展示出積極的生命力量,正是這種力量將人們功能不良的應對方式轉化為高自尊情境下的高水平自我關懷。
雕塑技術的使用也是薩提亞家庭治療模式的特色之一,在雕塑技術的運用中,薩提亞要求來訪者擺出一些姿勢,通過身體語言來亂孝強調他們正在溝通的信息。這項技術外化了我們內心世界的應對過程。這些身體姿勢將那些通常超出來訪者意識范圍的隱蔽信息重新帶入他們的嘩液稿意識覺察之中。來訪者因此可以獲得一種對於自己感知覺的身體意識,如果不通過這種方式展示出來,他們很可能否認或投射這些感知覺。
舉例來說,讓「黃金寶貝」站在一把椅子上,他的父母擺出一種對他頂禮膜拜的姿勢,而不給女兒留出一點空間。通過讓整個家庭將這個場景表演出來,讓他們意識到他們試圖否認或投射的感受。這種認識可以使得他們開始思考如何改變彼此之間的互動和溝通。
當薩提亞治療了越來越多的家庭之後,她發現了普遍存在於人們心中的渴望,可以幫助人們向著更高的自尊和完整性邁進。薩提亞深信,在這個世界上的任何一個人,不論他(她)擁有怎樣的外部條件和環境,都可以在內部加以改變。人們因為拒絕改變而付出的代價通常包括疾病,內疚,親密感、生產力以及快樂的喪失。她認為人們完全可以更好地生活,而不是忍受痛苦或是勉強生存。她相信人類可以完成他們打算完成的一切,也可以更多選擇、更加有效地利用他們自己的資源。與馬斯洛和羅傑斯的觀點相似,薩提亞相信人們可以從內在的力量、動機和真實感中發展出自我成長和管理的能力。

㈥ 薩提亞家庭治療模式概述

維琴尼亞•薩提亞(Virginia•Satir 1916—1988)是舉世著名的心理治療師和家庭治療師,被譽為「家庭治療的哥倫布」,意思是指家庭治療是由她始創的,所以該治療方法也以她的名字命名。

薩提亞模式的可愛之處就在於,你不需要了解整體,光是它的部分你就可以用,而且很管用。

薩提亞模式與傳統治療模式的觀點差異:

對於傳統治療師來說,心理治療的公式是: 一個原因導致了一個結果,所以只要消除了這個原因,就解決了症狀。

薩提亞模式則認為人是活在 環境、關系 中的(或說系統中)。所以,一個症狀的出現,與人與他人、環境的互動有很大的關系。其中,一個人在原生家庭中經驗到的各種關系,以及積壓種應付方式,對這個人的一生影響最為重大。

薩提亞的治療目標:一致性、高自我價值感

我們與生俱來就擁有生命力,具備獨特性,具備自我價值。而我們從嬰兒至長大成年的過程,為了生存,為了符合父母寄託到我們身上的要求、期望,為了得到他人的肯定。我們慢慢地、不自覺地、把家庭規條作為衡量價值的尺度, 以他人的標准作為自己的標准 ,以應對姿態作為求生存的基本方式,以外在的財富、名望、權力等作為自己安全感的寄託——這樣,就無形中降低了我們的自我價值,做想做的事。對此,薩提亞寫下一首很美、很意味深遠的小詩:

                            五種自由

 自由地看和聽,來代替應該如何看、如何聽。

 自由地說出你所感和所想,來代替應該如何說。

 自由地感覺你所感的,來代替應該感到的。

 自由地要求你想要的,來代替總是等待對方允許。

 自由地根據自己想法去冒險,來代替總是選擇安全妥當這一條路,不敢興風作浪搖晃一下自己的船。

薩提亞把這樣一種行為、生活的方式,稱之為「一致性」。

薩提亞模式的幾個重要概念和觀點:

1、原生家庭——塑造我們的個性

「每個人與生俱來就對父母和世界有強烈的渴望———渴望被愛、渴望溝通。但是,這些渴望卻並非都能一一滿足,便被我們壓抑起來。日積月累,連我們自己都已忽略的渴望,卻成為我們不快樂的根源。」

未滿足的期待:

人類存在必然擁有渴望,對自我價值的渴望包括被愛、被接納、被認同、有意義、有價值、自由…等,因著這些渴望,所以我們有期待,對自己的、對他人的、或來自他人的期待使我們感到痛苦,未被滿足的期待使心靈遭受捆綁,這些期待無法被滿足的原因可能是早年能力有限又無法自我肯定,亦無能力辨視理解一些問題事件的道理,因著時空演變,所雹簡銷以沒有機會滿足,而期待中有關「他人」的部分,多半與原生家庭的父母有關,有時這些期待可能與家庭規則有關。對於未滿足的期待,我們可以怎麼辦?

*放下那些尚未滿足的期待。

 *找出滿足期待的其它替代方法。

 *決定依然保有一個尚未滿足的期待,考慮減少付出的代價。

 *回到渴望的層次工作,找一個新的方法去擁有高的自我價值。

 *為滿足此未滿足的期待工作。

 當我們處理愈多未被滿足的期待時,我們愈能夠從期待的束縛中走出來,愈能感受到自由,而不是等待或被一堆應該、必須的規條壓得喘不過氣來。

 薩提爾女士說人有三度誕生,第一度誕生是指發生於精卵結合之際;第二度誕生即我們實際上自子宮出生,第三度誕生則是在我們成為自己的決定形成之際。前二度不是我們可以掌握決定的,而第三度誕生,發生在當我們可以駕馭自己的生命,駕馭我們獨特性發展的過程,並成為一個負責任的人。

2、自我價值——自尊的內在宣言

關於薩提亞的資料中有一篇《我對自尊的宣言》:「我是我自己。在這世界上,沒有一個人完全像我。我擁有我的幻想、夢想、希望和害怕。」

良好的自我價值感能夠帶來良好的個人行為以及家庭健康,負面的自我價值觀則會導致個人的自我貶低以及家庭發展的困難。廣個人的自我價值的構成因素主要包括對自己的看法、對他人的看法、對他人關於自己看法的反應以及咐弊根據別人對自己的看法而做出的對自己進一步的看法。很顯然, 自我價值主要是一種主觀評判,而且是後天可以培養的,薩提亞的目的是用來強調自源游我的本質重要性。

對自己擁有較高的自我價值評價(這種評價是與事實相符的),在心理學上,它是一種人格成熟的標志,對個人而言,在以下幾個方面是有利的:

在情緒方面,較容易擁有平和而愉悅的體驗能力,對事件自主而靈活地選擇應對,同時也能適當地釋放壓力。在溝通上,我們在珍視自己的同時,也能同樣地珍視他人,了解自己的內心需要同時也能洞察他人的需求,能夠傾聽對方並做出積極反應。對於家庭,我們會理解和尊重每一位家庭成員的獨特性,從而建立平等信任的家庭關系;對於事業,堅固的自信心和清晰的人生目標,以及積極開發的心態,帶來更多的成果機會。

3、五種家庭溝通模式——討好、指責、超理智、打岔、表裡一致

表裡一致型(4.5%)是薩提亞所倡導的目標。這種模式建立在高自我價值的基礎之上,達到自我、他人和情境三者的和諧互動。這種模式的人言語表現出一種內在的覺察,表情流露和言語一致,內心和諧平衡,自我價值感比較高。

討好型(50%)的人忽略自己,內在價值感比較低。言語中經常流露出「這都是我的錯」,「我想要讓你高興」之類的話。行為上則過度和善,習慣於道歉和乞憐。

指責型(30%)的人則常常忽略他人,習慣於攻擊和批判,將責任推給別人。「都是你的錯」,「你到底怎麼搞的」是他們的口頭語。究其內在經歷,指責型的人通常孤單失敗,但他們寧願與別人隔絕保持權威。

超理智型(15%)的人極端客觀,只關心事情合不合規定,是否正確,總是逃避與個人或情緒相關的話題。他們告誡自己:「人一定要有理智」,「不論代價,一定保持冷靜、沉著,決不慌亂。」這類人表面上很優越,舉動合理化。而實際上,他們內心很敏感,有一種空虛和疏離感。

打岔型(0.5)的人則永遠抓不著重點,習慣於插嘴和干擾,不直接回答問題或根本文不對題。他們內心焦慮、哀傷,精神狀態混亂,沒有歸屬感,不被人關照,還常被人誤解。

判斷一個人屬於哪一類型,主要是依據他在親密關系中什麼樣的姿態佔了優勢。

4、情緒釋放——改變痛苦對我們的影響

「家庭結構圖」使人能夠從家庭結構中尋找自我的動力源。對於初次畫家庭圖的學員來說,這是一個十分浩大的工程。要素包括家庭成員的名字、出生年月、職業、溝通模式,並用3個以上的形容詞來描述他們的性格。另外標出任何兩人之間的關系疏密度,雙實線代表十分好,單實線代表一般好,虛線代表不好,曲線代表十分不好。

「我們不能改變痛苦本身,但可以回到當時,改變痛苦對我們的影響。其實,不是咨詢師幫助了案主,而是在咨詢師的引導下,案主自己看清了當時的情境,改變了看法,從而幫助了自己。」

5、雕塑的力量

為重建家庭互動模式,領導者可用 角色扮演 的方式將腦中所浮現的家庭畫面呈現出來,她先在團體中找尋成員扮演家庭中的主要成員,並且擺出在壓力下相對應的姿態。 扮演者戴上角色的牌子,有時用繩子代表關系線,用距離表示內在關系的親疏遠近,加上扮演者運用自己對角色的體會,顯現在姿態上及言語上,一幅強有而力的畫面於是出現。 有時候不需要太多家庭中發生的故事,用雕塑就可以直接顯現一個家庭的核心問題,而 當事人透過這樣的畫面,對於問題可以得到初步的領悟,加上身歷其境, 當事人在其間的體會常是強烈且深刻的,對於長久以來忍受的問題,較願意做出改變的承諾,或是做出在實際生活中不可能發生的對話,達到宣洩或重新練習的目的, 「改變」往往就很奇妙的發生了。

6、冰山理論——自我(self)

用薩提亞的冰山理論來解釋,所有的心理問題都是因為期待未被滿足而引起的。

「自我」(self )意味著非常靈性的那一部分,住在自己裡面就意味著住在靈性、心智、情感以及身體的四個層面。常常會回到自己的內在,覺察自己的內在,可以幫助我們提高自我靈性。比如說今天中午在餐廳的時候,一點鍾了他們還在看菜單,我就有一點不耐煩了,嘿,我們來這兒干嗎了。我於是就回到自己的內在,問自己為什麼這么不耐煩,我在期待些什麼?我發現自己其實是很想早點吃完飯以後出去走走,放鬆放鬆。就像這樣。

7、內在資源及轉化

薩提亞女士注重一個人的內在資源,來自原生家庭學習的特質及資源,無論是正向或負向的,都能夠以新的學習來取代,新的學習不是向外找,而是整合個人內在的資源,這樣的改變才可能且深刻長遠。過去我們認定的負向特質之所以存在,其實有其功能及目的,如果無法看透這點,只想要去除之,很容易遭到抗拒;所以需要藉助內在其它特質來幫助它,也許是個提醒,也許給個思考,那麼原來負向特質所隱含的正向成份才得以顯現,這個過程我們稱之為「轉化」。

家庭是一個系統,是開放的還是封閉的?

 封閉系統的家庭特點:家庭成員的自我價值感低。交流間接、不清楚、不具體、不一致、阻礙發展。溝通方式通常為指責、討論、超理智和打岔。規則隱蔽、過時、非人性化;人們需要適應已經確立的規則。結果:意外、混亂、破壞性與不合時宜。

開放系統的家庭特點:家庭成員的自我價值感高。交流直接、清楚、具體、一致、促進發展。溝通方式平等規則開放、順應時代、人性化;有需要時規則就可以改變,有完全的自由可以評論任何事情。結果:與現實聯系;符合時宜,有建設性。

封閉系統的家庭規則:自我價值次於權力和成就。行動受最高權力者的支配。變化受到抵制。

開放系統的家庭規則:自我價值是首要的,權力和成就是次要的。行動代表了一個人的信念。交流、系統和規則都彼此聯系。

衡量系統是否開放性的標准之一,就是看交流與規則是否允許每個成員的蓬勃發展。

家庭成員中沒有完全相同的,每個人都是不同的,處於不同的成長水平。也許有的人害怕人與人的不同,認為這是矛盾的原因。如果把家庭成員看作一塊塊積木,家庭生活就是用這一塊塊積木搭建各種有趣而穩固的事物,你會發現,家庭成員的差異越大,你能夠搭建的有趣的事物越多,你從中獲得的樂趣也越多。而且,不論是什麼樣的積木,你總能找到一些方法或使用一些工具使你所搭建的事物保持平衡穩定,並且保持穩定的方法還不止一種。(好的家庭環境是差異性和協同性共存)。

薩提亞治療模式中應用到的一些技巧:

例如家庭雕塑、影響輪、團體測溫,以及用一條白色繩索展現出家庭關系圖,顯示個人與家庭之間的心理臍帶關系。這些活動均靈活地融合了行為改變、心理劇、當事人中心……等各派心理治療技巧。

㈦ 薩提亞家庭治療模式

佛吉尼亞·薩提亞是美國著名的心理治療師,也是美國第一代的家庭治療師。

薩提亞家庭治療的內容

薩提亞家庭治療模式的理論假設。

薩提亞家庭治療模式的理論假設可以概括為三個主要方面:對人的理解、對困難的理解和對家庭的理解。這三個方面相互影響,一起構成薩提亞家庭治療模式的理論基礎。

對人的理解:薩提亞相信人是善的,擁有快樂生活的各種能力和資源,而且人只有保持身體理智,情緒,精神感受和互動等不同部分的協調,才能使自己的能力和資源充分發揮出來。薩提亞認為,每個人都有成長發展和與人交往的需要,一個人只有了解自己的內心狀況,並且能夠在表達自己要求是與他人建立相互信任的合作關系,才能滿足這些需要。簡單的說,一個人能否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和資源,取決於這個人與他人交往中的感受,以及所獲得的自尊心的高低。

對困難的理解:薩提亞認為,不幸的事件並不能導致人的問題,導致人出現問題的真正原因是錯誤的應對方式。當人面臨周圍環境的挑戰時,過分依賴自己過去的經驗和處理方式,就會無法正確評估現實,也無法充分調動自身擁有的資源和能力,從而使周圍環境的挑戰轉變成問題。

對家庭的理解:薩提亞非常重視家庭,認為他對每個人的影響都非常大,不僅因為每個人都有一段不短的時間生活在家庭中,而且家庭生活經驗是人早期的學習經驗,陪伴人的一生。薩提亞發現,家庭在處理成段碧員的差異時,通常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封閉式,既通過獎勵和懲罰促使成員保持一致性。另一種是開放式,既通過強調有彈性的適應激發成檔咐員的發展潛能。薩提亞認為,某些家庭之所以選擇封閉式的應對方式,是因為受到以往家庭經驗的影響,因此通過回顧家庭歷史,可以幫助家庭提高警覺性。

薩提亞家庭治療模式的治療方法 。在薩提亞家庭治療模式中,對家庭進行正確診斷是其握蠢舉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涉及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自尊和自我價值的診斷,二是溝通方式的診斷,三是家庭規則的診斷。

薩提亞認為,人對自己價值的認可程度或者自尊高低直接影響人的行為,因而社會工作者在評估時需要留意有關自尊和自我價值的信息,如服務對象如何形容自己的能力,服務對象在困難面前如何表現,服務對象是不是總是注意有損自尊的負面信息以及服務對象在權威面前有何感受等。

針對人的溝通方式,薩提亞提出它涉及自我,對方和場景三個方面,如果能夠同時顧及這三個方面的要求,就是一個好的溝通,如果忽視了一方或者幾方的要求,這樣的溝通就會導致困擾的出現。薩提亞強調,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一些規則,作為家庭成員行為調節的標准,因此社會工作者在觀察家庭時,需要特別留意那些妨礙個人或者家庭功能發揮的家庭規則。

薩提亞家庭治療模式的治療程序可以分為三個步驟,一是追思往事,所謂追思往事,是指考察個人過往的經驗,把個人遇到的問題放在「現在——過去」的時間維度上來講。二是整理舊經驗。整理舊經驗是指幫助個人從新的角度來理解舊經驗,讓舊經驗賦予新的意義解釋。三是整合新舊經驗,整合新舊經驗則是指幫助個人把舊經驗中的新發現運用到現在的生活中。顯然,薩提亞不僅注重過往經驗的處理,而且非常重視新舊經驗的整合。

薩提亞家庭治療模式的焦點是在治療過程,治療技巧的運用則處於次要位置,常見的有家庭重塑,家庭塑像,家庭圖和家族年表等。 這些治療技巧的運用需要依據實際情況有所調整,目的是為了給個人或者家庭提供新的成長經驗。

薩提亞家庭治療模式的特點

夏提亞家庭治療模式不同於傳統的治療策略和方式,有自己鮮明的獨特風格,主要表現在:

一、對自尊的強調,薩提亞家庭治療模式不注重「症狀」的治療,而是關注「症狀」背後的人,認為困難本身並不是問題,真正導致問題的是人處理困難的方式;提出提高個人的自尊和自我價值才是治療的目的,並且通過改善個人溝通方式和家庭規則,使人的潛能充分發揮出來。

二、關注經驗的整合。薩提亞家庭治療模式非常關注過往經驗的梳理,強調個人的問題,只有放在「現在——過去」的時間維度上考察,並且從新的角度來理解才能找到新的意義和解釋,但是新的經驗未必能夠自動轉變新的應對能力,因此薩提亞家庭治療模式還把新舊經驗的整合式為改善個人的和家庭功能的關鍵。

三、注重感受的改變。注重感受的改變也是薩提亞家庭治療模式的一個重要特點。薩提亞認為,人的行為改變始於感官的印象和感受的變化。

㈧ 薩提亞家庭治療的基本信念

標簽:

分類:

心理咨詢

一、薩提亞家庭治療的基本信念

對人的信念:

* 我們所有人都擁有讓自己成功應對和成長所需要的內部資源。

* 人們在彼此相似的基礎上建立聯結,而在各具差異的基礎上得以發展和成長。

* 人們在本質上是好的。要想與他們的自我價值感相連接並確認他們,他們就需要找到自己的內部資源。

對家庭的信念:

* 家庭是一個系統。家庭是個體在生命歷程中所參與的所有系統中的第一個,從出生的那一瞬間起,個體就處於一個家庭系統之中。

* 個體與母親、父親所形成的最基本、最原初的三角關系,對個體與重要他人之間的互動模式,對自我價值的形成都有深遠的影響。

* 家庭系統分為封閉系統和開放系統兩種形式。開放系統具有自我價值高、溝通平等和規則人性化的特徵,封閉系統則相反。對任何一種系統來說,都有持續存在的傾向,個體努力維持著系統的平衡。

* 父母通常會重復他們在成長過程亮蔽中熟悉的家庭模式,即便是這種模式是功能不良的。

* 邁向整合統一的一個目標就是接納我們的父母亦是普通人。在他們本身具有的個性水平上與他們交往,而不是僅僅與他們的父母角色溝通。

對治療的信念:

* 治療需要關注健康和可能性,而不是病理學方面。

* 我們擁有很多選擇,特別是在對壓力而不是對情境做出反應的時候。

* 問題本身不是問題,應對問題的方式才是問題。

* 應對是我們自我價值水平的展示。自我價值越高,應對方式越健康。

* 表裡如一和高自尊是最主要的目標。

二、兩種對立的世界觀

薩提亞提出兩種不同的世界觀,「威脅與獎賞模型」以及「種子模型」。威脅與獎賞模型認為人性本惡,為了成長為有用、負責人的人,人檔晌生來需要被控制。

種子模型認為人生來具有智慧,只要給予合適的自然條件,就想種子一樣兒童成長為健康的成人。

這兩種模型在四個方面截然不同:1、對關系的定義,2、對人的定義,3、對事件的解釋,4、人們對改變的態度。

薩提亞談到通過了解人們如何處理這四個領域的問題可以基本了解人們的生存狀態。

三、生存姿態

溝通可以定義為人們如何傳遞信息,增進彼此了解,如何做出對內部外部的反應。薩提亞認為溝通方式是一個人自我價值的體現。

薩提亞用一種誇張的方式展示了五種生存姿態,包括表裡一致、討好、指責、超理智、打岔。其中表裡一致是一種完滿的狀態,是我們決定成為更加完善個體敬蠢州的選擇。其餘的四種都是低自尊的應對方式。

四、   薩提爾家庭治療模式的主要技術

薩提亞發展了一系列可稱為「改變工具」的於預技術,她的兩項被世人熟知的技術就是「角色舞會」和「家庭重塑」。在晚年,薩提爾又開發出第三種重要的技術手段—— 互動成分技術。

五、治療目標

薩提亞認為治療的目標是提升個體潛能,使個體發展的更完善;使家庭產生新的希望,幫助其喚醒曾經的夢想。同時,薩提亞堅持認為問題本身不是問題,應對問題的方式才是問題,於是治療的另一個目標是教每個家庭成員用新的方式來看待和處理問題,強化和提高他們的應對能力。

另外,治療需要關注健康和可能性,而不是病理學方面。所以薩提亞的治療目標是促進健康而不是消除症狀,如果導致症狀發展的過程改變了,症狀也會瓦解。

      六、治療步驟

一般可分為四步:

1 、評估: 薩提亞的家庭治療將家庭看做一個系統。整個家庭結構以及每個家庭成員之間的互動都可以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所以治療師首先要進入家庭環境,通過觀察家庭成員之間的交往互動過程了解:

1)這個家庭系統是開放系統還是封閉系統;

2)家庭的溝通模式;

3)家庭規則;

4)來訪者的自尊和自我價值感

2 、設立目標: 咨詢師和來訪者一起商定咨詢目標,幫助來訪者挖掘自身潛力、強化提高他們應對問題方式。建立其表裡如一的溝通姿態和高自尊是最主要的目標。

3 、選擇治療技術: 薩提亞發展了一系列可稱為「改變工具」的於預技術,「角色舞會」、「家庭重塑」以及互動成分技術。另外還有冥想、家庭規則轉化指南、溫度讀取以及幽默等其他改變工具,咨詢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和自己的實踐能力,和來訪者商討選擇決定。

4 、反饋: 咨詢一個療程結束後,咨詢師可以根據來訪者自身心理問題改善狀況的自我報告、咨詢師的臨床觀察、來訪者家人觀察以及心理測試結果對咨詢效果進行評估。

㈨ 薩提亞家庭治療模式是什麼有哪幾種溝通姿態

理解的簡單一點兒就是這是一種心理治療,家庭治療是一種新模式,我的理解氏拿是,與普通的心理治療不同的是,更注重接受治療者的家庭影響,從家庭,社會等方面進行心理治療。

這類治療最大的特點就是,更注重在治療過程中提高個人「人性化」擾核老,而不是單純的只為治療好疾病,最終目標是使治療者達到「身心整合,內外一致」的效果。

分為五種溝通姿態,分別是討好型,超理智型,一致型,指責型,和打岔型。這些基本包含了我們彼此溝通交流的所有模式,每一種形式都在人群中佔有不同的比例緩升,針對不一樣的形式也有不一樣的溝通方法。

現在心理治療的系統越來越完善,人們對於心理治療也有了更多了需求,畢竟誰都想更好的調解自己的狀態。

可能一開始人們對於心理治療是有偏見的,覺得有精神病才會去看心理醫生,現在這種偏見慢慢消除了,更加明白了心裡治療的意義所在。

㈩ 薩提亞家庭治療模式的不一致的應對

薩提亞家遲畢庭治療模式沒旦嘩的不一致的應對姿態包括討好、指責、打岔、超理智。
討好的應對往往動機善良,但不夠愛自己,忽略了自己。
指責的應對往往表現出直率,但通常不照顧他人的感受,忽略他人。
超理智的應對表現出很有邏輯和道理,但是忽略自枯行己和他人的感受。講起道理令人厭煩。
打岔的人應對是統統忽視自我、他人和情境,你感覺會是對牛彈琴。

閱讀全文

與薩提亞家庭治療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湖過濾器安裝方法 瀏覽:341
來的時的使用方法 瀏覽:343
如何練習動力的方法 瀏覽:214
養雞啄毛解決方法 瀏覽:41
內部審計研究方法 瀏覽:134
銷售眼鏡技巧與方法 瀏覽:609
黑枸杞正確食用方法 瀏覽:462
如何分辨真假蜂蜜有幾種方法 瀏覽:836
魅族手機微信紅包提醒怎麼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46
五十八乘一百九十八的簡便方法 瀏覽:980
話筒線與喇叭線連接方法 瀏覽:119
土壤檢測的方法 瀏覽:341
教學方法教師教學工作基本環節 瀏覽:300
秋繁如何分蜂方法 瀏覽:380
蠶絲被的好真假鑒別方法 瀏覽:358
仙客來爛根的治療方法 瀏覽:63
臀部松解最佳方法 瀏覽:261
如何做辣椒油的最好方法 瀏覽:498
課堂教學方法改革中的問題與對策 瀏覽:41
白線癌的治療方法 瀏覽: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