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使用單拐
扶單拐行走,拐杖要與患肢等幅、同步運動 ,即邁患肢與動拐杖同時進行,如果放在患肢同側,拐杖與患肢同時向前移動。
拐杖的使用在我國文化中是相當重要的。熟悉京劇的人都見過龍頭拐杖,在《打龍袍》一戲中呂國太拄著龍頭拐杖,在《百歲掛帥》和《太君辭朝》中,佘太君手執皇上特賜的龍頭拐杖。它除了使用價值以外,更象徵著權勢和地位。很多國家的君主都手握權杖。
拐杖的種類和製作
拐杖的種類和製作取材形形色色,其中以竹、木製為最多。中國人喜歡用竹杖,它輕巧而富於彈性。其他拐杖有藤、紫檀、紅木、黃楊、降龍木、牛角、牙、骨、金屬等。據說,陰沉木手杖最為珍稀,陰沉木是木材因地殼變動而埋於土中,一般多為杉木而成,做成的拐杖質堅耐用,但存世寥寥,不易找尋。
藤木拐杖屬於天然拐杖,由野生藤條製成,最常見的是白藤條 野生藤條在生長的時候由人工壓彎成傘柄形狀。一般1到2年後就能成才。屬於普通品。
⑵ 魔杖正確握法
短的一隻手拿著就好,長的左手手掌朝上握住杖把,右手手掌朝下握住杖把,一般長的杖都橫著拿,短杖隨便…
⑶ 如何正確使用手杖和拐杖
特定的幾個城,首先是第一個,用你拿冥界手杖的馬哥攻佔銀色學院進入城堡,之後劇情,搞定第二個需要1000骷髏兵的能量(攢1000個骷髏兵沒什麼難度把) 再如法炮製 以上
這也沒多大的講究吧,
主要還是這個重心的問題,
還是要平均一點。
⑸ 單手拐杖的正確使用方法
扶單拐行走,拐杖要與患肢等幅、同步運動 ,即邁患肢與動拐杖同時進行,如果放在患肢同側,拐杖與患肢同時向前移動,是不是很別扭?我猜「順拐」大概就是從這里來的吧。扶拐練習行走,主要的目的是縱向前進,盡量減少橫向移位。試想一下,如果拐杖放在患側,當健腿向前邁步時,身體重量要轉移至拐杖上,比移至另一條腿(患腿)上的橫向移位明顯加大,拐杖負重也大。如果放在健側,則只需很少的橫向移動即可把身體重量轉移過來,患肢及拐杖均只需少量負重即可,還能避免拐杖不小心碰到患處,起到保護患肢的作用。大家可以回憶一下,如果你單腿跳需要別人扶的時候是不是讓人站在著地腿的一側?平常使用拐杖時,經常提到「架拐」這個詞眼,其實這種說法是錯誤的,正確的說法應該是「撐拐」。使用拐杖前,首先應將拐杖調整至正確高度,具體方法是:將拐杖立於體側,拐杖的頂端距離腋窩3-5厘米(避免架拐時體重壓於拐杖頂端傷及腋窩內各血管、神經),手臂自然下垂,扶手高度位於腕橫紋(即手掌和前臂交界處)。此時,前臂屈、伸腕肌群同時用力保持腕關節中立位(避免腕關節於背伸位承重傷及三角軟骨盤),再由上肢各部肌群共同發力將身體撐起以實現支持作用。
拐杖高度調節:
一般來說,拐杖腋托應距腋窩下1.5 - 2個手指寬度,握柄高度為雙臂自然下垂時的手腕水平,當使用拐杖支撐時,肘關節應可以適當彎曲。使用過矮的拐杖需要彎腰,使上身前傾重心變低,不能按正常步態行走。如果過高,患者就會通過腋窩壓在拐上支撐體重,容易造成腋神經損傷。
截肢患者為什麼拄在患側?
受傷後短期使用單拐的患者共同特點是雙下肢等長,患側肢體可以提供一定支撐。所以他們可以將拐杖放到健側,使整個身體重心移向健側,減輕患側負重,讓患側行使行走功能但又不會過度勞累,以此促進康復。而截肢患者,患肢已完全不能提供支撐,需要拐杖來代替一側肢體行使功能,只能放在患側。
根據患者損傷形式、程度不同,拐杖的使用方法主要分為以下幾種:如果患者一側下肢損傷,部分限制負重,採用單拐,連同健患雙肢,共「三點」支撐體重,完成步行過程。如果患者一側下肢損傷,完全限制負重,採用雙拐,同健側肢體,共「三點」支撐體重,患肢懸空,完成步行過程。如果患者雙側下肢損傷,均部分限制負重,採用雙拐,連同雙側患肢,共「四點」支撐體重,完成步行過程。如果雙側患肢均完全限制負重,沒有辦法,只有求助輪椅了。
正常步行過程中,上肢應隨下肢腳步交替擺動,具體順序為「左上右下」,「右上左下」。所以,運用單拐步行時,正確的持拐方向應用在健側,健側拐杖與患肢等幅、同步運動,力求節奏、步幅接近健側水平,重心始終跟隨邁向前方的肢體,這樣才是正確的步態。正確用拐方式下,可以保證始終拐杖跟隨患肢運動,且患肢與拐分立與身體兩側,可以具有最大的穩定面,實現最優的保護效果。相反如果持於患側,要想實現患肢與拐杖同步,步態必然「順拐」,姿勢非常別扭,不利於正常姿態的建立,更重要的是,此時患肢與拐杖處於同側,距離很近,行動時穩定面僅有正確方式的不足一半,保護效果自然大打折扣。當然,患者不幸剛巧健側上肢同時受損,此時以其可以接受的方式盡量予以保護就可以了。
當患者一側下肢損傷,完全限制負重時,採用雙拐」支撐體重,患肢懸空,完成步行過程。此時,雙拐應與患肢等幅、同步運動,患肢雖然懸空但凌空模擬正常步態中的屈伸動作,在支持體重的同時維持正常步態習慣。
當患者雙側下肢損傷,均部分限制負重時,採用雙拐支撐體重,完成步行過程。此時雙拐按照「左拐右腿」,「右拐左腿」的正常順序,分別與雙下肢等幅同步交替伸出,以最大之穩定面積分別實現對肢體的保護。這時的步態完全符合常人習慣,雖然對患者的上下各肢協調性有較高要求,但是通過認真的教授令其自如掌握應不成問題。
以上是患者日常用拐的基本方法,利用得當可使患者獲益良多,加強對患者的日常宣教,相信可以獲得更好的康復治療效果。
拄拐的注意事項:
1.身體的重量應壓在手掌上,以手為支撐點(不是腋窩!),如果雙上肢力量不足,不建議扶拐,可以用助步器或輪椅。
2.消除可能造成跌倒的因素,不在濕滑、不平路面行走,還要防止絆倒。
3. 頭暈無力、身體異樣時,不要使用拐杖,可尋求周圍人幫助。
⑹ 怎樣使用拐杖
現在常見的四腳拐杖都分左右,拐杖4個腳中,朝向其中一側的兩個較長,朝向另一側的兩個較短。
拐杖彎頭向前時(拄拐時習慣讓彎頭向前,更好使勁),有的拐杖長腳在左,短腳在右;有的長腳在右,短腳在左。長腳在左、短腳在右的是左手用的;長腳在右、短腳在左的是右手用的。
讓長腳遠離身體,短腳靠近身體,既可防止被長腳絆倒,也能防止把拐杖踢倒。不過很多四腳拐杖的方向可調,把左手款調節桿旋轉180 度就變成了右手款。
(6)手杖的正確使用方法擴展閱讀:
幫助老人使用四角拐杖行走的注意事項:
1、無長指甲;
2、檢查活動的環境是否安全,看看地面是不是平整,是不是濕滑;
3、檢查老人腰部安全帶和拐杖是否完好以及合適,拐杖高度調整到老人的腰部位置,看手柄處海綿是否牢固,拐杖四個橡膠墊是否完好;
4、讓老人穿上適合活動的衣服,防滑的鞋子。
如果老年人之前沒有使用過拐杖,要給老年人做好使用示範,使用拐杖有兩點、三點式走法。在行走時,由協助者扶著老年人,有安全腰帶的扶安全腰帶,老人的拐杖放在健康腿一側斜前方15厘米距離,然後開始行走。
⑺ 如何正確使用手杖
選擇拐杖時,要注意它的質量,一定要穩固。
腋窩支撐部的橡膠墊要具有彈性,拐杖底端要有橡皮端頭。
如果感覺身體或腿沒勁兒、走路搖晃不穩、下肢關節扭傷疼痛或有膝關節骨關節炎,可以選擇使用手杖。
注意正確的高度和支撐。
在站直時,拐杖的上緣應在腋下2指左右。
拐杖的扶手應在臀圍線的高度,或站立時雙手下垂,手腕橫紋的位置。
當握住扶手時,肘關節輕微彎曲。
為了防止損傷腋下的神經和血管,在站立和行走時,身體應該用手去支撐而不是腋窩處。
行走時保證正確的姿勢。
行走時,身體略前傾,雙拐前移30厘米左右。
開始時,似乎是要用傷腿前行,實際上是將體重移到雙拐上。身體在兩拐間前移,最終好腿落地撐住。當好腿站實後,雙拐前移准備下一步。行走時,要目視前方,不要看腳下。
坐時,背對一把穩固(最好帶扶手)的椅子。把雙拐交到一隻手上,另一隻手向後摸到椅子,然後慢慢坐下。坐下後,把拐杖倒過來放在身邊夠得著的地方,避免拐杖滑倒。
要站起來時,身體向前輕移,雙拐放到傷腿一側的手上,撐起身體,用好腿支撐。
在上下樓梯時,一手扶樓梯扶手,一手握雙拐。上樓時,好腿在前,傷腿在後,用好腿帶著傷腿。下樓時,傷腿在前,好腿在後,用好腿一節一節跳下。如果樓梯沒有扶手,那隻能雙臂撐拐跳著上下了。
記住:「好腿先上,壞腿先下。」
1、手杖要用好腿一側的手握著。左腿傷了,右手拄手杖;右腿傷了,左手拄手杖。
2、行走時,手杖先向前一小步,邁出傷腿,再邁好腿。這樣以好腿為重心支撐,身體略向好腿一側傾斜,可明顯減輕傷腿一側的負重。
3、在下樓梯時,手杖的使用與拐杖一樣,也要記得是「好腿先上,壞腿先下。」
⑻ 手杖的用途介紹
手杖的功能在於增加步行時支撐的面:以減緩下肢或是身體骨骼結構所必須承擔的負荷。一般以健側手使用手杖時可以減少患側下肢所承受的重量達20%至25%。可分擔患者腳部的載重,減少因下肢肌肉無力所產生的跛行現象,例如退化性關節炎的患者。對於膝上截肢的病人,借著手杖增加患者載重的力臂,可降低殘肢與義肢間的反作用力。降低走路轉彎時所需的肌肉力量,對於周邊血管病變的患者,可以減輕下肢血液循環的壓力。可以提供行動時感覺判斷的訊息。
需用時機
為了讓步行輔助器具真的能幫助行動並且避免傷害,我們必須注意使用的時機與正確的使用方式。手杖的使用時機包括:需要改善平衡的時候需要減緩關節疼痛的時候輕發炎或受傷部位的承重力量對於衰弱的肌肉提供輔助功能常做探知周遭環境的工具。
設計功能
手杖主要有單腳手杖、多腳手杖等。單腳手杖,只有一個支撐點,適用於下肢功能輕度障礙者、步行不穩者、輕度偏癱患者和老年人。但要求使用者上肢要有一定的支撐力,手部要有一定的握力。
多腳手杖,有三個或四個支撐點,由於多腳手杖的支撐面積大,因此穩定性能好,但上下台階和樓梯會不方便。適用於使用單腳手杖不安全者、平衡能力欠佳者等。
根據攜帶條件分:普通手杖和便攜手杖,便攜手杖一般指質地輕盈並可折疊。
材料工藝
一般手杖大多為木頭、藤、竹或鋁合金制的,高級的手杖還有碳纖維材料的。材料的種類雖然多,但所有的手杖必須又輕又靈活,這樣用起來才不會感到累。選擇時還要注意,手杖材料的承重性能也要特別好。
手杖的「尖頭」
手杖底部有個「尖頭」,好的尖頭觸到地面,形成的角度會讓使用者很舒服,而且也防滑。不論是何種材料的手杖,在與地面接觸的部位都必須加防滑墊,這樣才能避免打滑。
手杖的握柄
手杖的握柄部分不宜太小,否則對使用者的手關節不利;如果您的手掌容易出汗,避免使用塑料的握柄,軟
木或乳膠質的手杖最好抓。
登山手杖
登山時使用手杖,可以減輕腿部壓力,節省體力,加快登山速度,更重要的是,可以保護膝關節,減輕其磨損。此外,因為有手杖的支撐,可以有效地維持身體平衡,使登山更安全。有的登山手杖是由碳纖維材料製成,每支重量僅約150 克,從重量上講,這是很占優勢的,別看它重量輕,但很堅固耐用,能提供足夠的支撐強度,很輕松地支撐全身的重量。這種手杖具有很好的彈性,在體重的壓力下可以輕度彎曲,從而起到緩沖的作用;反彈力則能構成推動身體向前的助力。這種手杖都有特殊設計的腕帶,它可以在支撐時使手臂和手杖形成一條直線,下山時用就更加方便。 調整登山杖的長度:一般三節式的登山杖有兩節是可以調整的。開始先將登山杖全部旋松,將靠近底端的支桿伸長到最大限制的長度(登山杖上面都有刻度可以參考) ,手持登山手杖站在平面上調整登山杖的長度,手臂自然垂下,以手肘為支點,將前臂上舉到跟上臂成90度,再將登山杖的尖端向下調整到接觸地面(調整登山杖時不應該超過登山杖上所顯示的最大調整長度)。最後將登山杖的支桿全部鎖緊。
正確使用腕帶:通過腕帶來支撐登山手杖,而不是緊緊地抓著把柄施力。腕帶的重要性可是不亞於登山杖本身的強度。我們在使用登山杖下坡時,登山杖所承受的沖擊力應該由腕帶傳導到手臂上;在上坡時,手臂的推力則由腕帶傳到登山杖,產生上坡的助力。所以,手腕穿過腕帶時不應該直接從腕帶上方伸進去抓住把柄,而是應該把腕帶拿起來,從腕帶的下方穿入,將帶子壓在手掌之中,然後再輕輕地抓住手杖把柄。
登山手杖的維護
1 碳纖維手杖不能受太大的橫向力,也不能磕碰,所以使用時要小心一些。
2 登山杖用完後,如果長時間不再用,應將其開口處朝向下方直立存放。
醫療手杖
這類手杖有自己的名字—「助行器」,依其與地面接觸點的多少可分為以下3 種:一般手杖:與地面僅有1 個接觸點,好處在於靈巧。但由於提供的支撐與平衡作用較少,所以只適於行動較慢時使用。
三腳手杖:與地面有3 個接觸點。由於底面積較大,所以能提供比一般手杖更好的支持與穩定性。此類手杖尤其適用於不平的路面。
四腳手杖:與地面有4 個接觸點。適於偏癱的中風病人在剛開始康復的時候使用,可以增加行走的穩定性。但因4 點可以構成多個平面,在路面不平時,反而容易造成搖晃不穩的現象,所以建議四腳手杖最好在室內使用。
⑼ 瑪拉頓的那把杖要怎麼使啊
MLD一共是3個門,紅門 藍門,還有一個就是用你那節杖的了~
不進藍門和紅門,在那屋子裡你可以找到一個小單間,進去後使用,就可以了~~
進去就站在那四點中間就好用了~~實在不行,你就喊隊告訴直接公主~讓他們領你到地方,你用下實驗實驗就好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