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叩齒標准做法
叩齒一.什麼是叩齒:叩齒就是空口咬牙,是一種較常見的牙齒保健方法,現代醫學認為這樣可增加牙齒的自潔作用,發揮咀嚼運動所形成的刺激,增強牙體本身的抵抗力。以往的養生論述各有出入,總之,叩齒每日早晚各作一次,每次叩齒數目多少不拘,可因人而異。叩齒的力量也不求一律,可根據牙齒的健康程度,量力而行。但必須持之以恆,從不間斷,方可見成效。
有一種說法叫"叩齒三十六",就是每天早晚起床睡覺前叩齒三十六下,同時將產生的口水咽下,從小堅持一直到老,可以使牙齒堅固,不生牙病,相傳這還是達摩祖師傳下來的方法。現代科學認為叩齒能興奮牙體和牙周組織的神經、血管和細胞,促進了牙體和牙周組織的血液循環,增強其抗病能力。
二.叩齒與咀嚼的區別:叩齒主要目的是健齒、固齒,屬於保健性質;咀嚼主要目的是利用牙齒將食物研碎,屬於生理功能。如果不正確使用牙齒和使用過大力量,就會造成牙齒損傷,如咬瓶蓋、咬筷子等。叩齒與咀嚼的區別主要有兩點:
(1).力量不同:叩齒是輕微的力量,叩齒震動牙根周圍的組織,有利於提高牙根抵抗疾病的能力。咀嚼力量可大可小與咀嚼的食物種類、軟硬度有關;
(2).作用效果不同:叩齒效果是健齒、固齒,減少疾病發生,具有預防效果。咀嚼不具有叩齒效果,如果長期使用一側牙齒咀嚼可產生牙合創傷。
三.什麼情況不宜叩齒:有些醫家認為,叩齒法對已患牙病者可能不合適,主要中叩齒力大,恐有損傷牙齒.如明代傑出的醫學家張介賓在《景岳全書》中介紹了他親自實踐的護齒、健齒經驗:古有晨昏叩齒之說,雖亦可行,然而穀穀震動,終非盡善之道。余每因勞因酒,亦嘗覺齒有浮突之意,則但輕輕咬實,務令漸咬漸齊,或日行一二次,或二三次,而根自固矣。又凡欲小解時必先咬定牙根而後解。則腎氣亦賴以攝,非但固精,亦能堅齒,故余年逾姑息,而齒無一損,亦大得此二方之力。張氏提出的咬齒,可視為叩齒法的一個輕量級的改變方法,是用力刺激的程度不同而異。叩齒與咬齒,都屬於牙齒的自我按摩運動。他通過自己親身實踐,提出牙齒保健經驗,值得重視
❷ 叩齒的正確做法
步驟一:靜坐
端坐、頭正、頸直、目視前方,合胸拔背,兩手四指握大拇指,置於兩側大腿上,舌輕抵住上齶,輕輕閉上眼睛,內視返聽,意守下丹田,全身放鬆,自然呼吸,能使情緒安定,排除雜念。
步驟二:叩齒
待情緒安定,精神集中後,上下牙齒輕輕叩打36次或81次,速度宜緩慢均勻,不可用力相擊。
步驟三:攪舌
用舌頭在口腔內的上齶、下齶,上齒牙齦的內、外緣及下齒齦的內外緣,共6個部位作左右攪動運轉各9次或18次。產生的唾液時不要咽下去,接著漱津。
步驟四:漱津
閉著口,將產生的唾液鼓漱津9次或18次 ,接著咽津。
步驟五:咽津
將漱津後滿口的唾液分成三小口,然後逐口咽下,咽下時稍用力,使之汩汩有聲,同時用意念誘導唾液沿任脈方向慢慢下落到丹田。
步驟六:收功
意守丹田3~5分鍾,搓熱手掌,用手掌輕輕按摩臉部,有前額經鼻兩側往下擦,直至下頜,經面頰、耳前繞太陽穴部回到前額,反復9次;食指指腹輕輕梳頭,從前額到後枕,反復9次。雙手拇指和食指捏住雙耳輪從上向下抹9次。叩齒的好處有很多,經常叩齒有助於修身養性。
一、叩齒的注意事項
1、叩齒的作用雖然多,但是18歲以下青少年,由於其牙齒可能發育尚未完全,不宜做叩齒動作。
2、叩齒的力量也不求一律,可根據牙齒的健康程度,量力而行。
3、已患牙病者叩齒力度不宜過大,防止牙齒進一步損傷。攪舌、鼓漱時舌尖要緊壓牙根部,速度不宜太快,用力要適當均勻,緩慢而周到。如口腔有潰瘍或口舌糜爛,影響此法進行時,可暫停數日,待口腔炎症痊癒後再施此法。
4、咽津前,如果口中唾液分泌過多影響其他動作進行,可將唾液部分咽下,不可吐掉。
二、中醫叩齒的好處
1、補腎:腎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叩齒健腎的機理有二:一是「齒者,腎之標」(《雜病源流犀燭·口齒唇舌病源流》),由腎中精氣所充養,腎中精氣充沛,則牙齒堅固而不易脫落;腎中精氣不足,則牙齒易於松動,甚至早期脫落。
牙齒健否是腎健否的標志之一,叩齒能健齒、充腎精,故可健腎。二是腎「在液為唾」,唾為口津是唾液中較稠厚的部分,叩齒催生唾液,是謂「金津」,又稱「玉液」,「津」通於「精」,為腎精所化,咽而不吐,有滋養腎中精氣的作用,故可健腎。
2、健脾: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李東坦《脾胃論·脾胃盛衰論》)。
叩齒能健脾胃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叩齒能健齒。齒健,則食物易被嚼細,胃負減輕,從而養胃;二是脾「在液為涎」與胃相表裡,涎為口津是唾液中較輕清稀的部分,具有幫助食物消化的功能。
叩齒催生唾液,咽之有助於胃「腐熟水分(飲食物)」和脾的「運化、升清」(把水谷化為精微物質並將之「灌溉四旁」、布散全身),減輕脾胃的負擔,達到健脾胃的目的。
3、強骨益腦:腎主骨,「齒為骨之餘」。齒與骨同出一源,為腎精所養。叩齒能健腎,充盈腎精,利及骨骼,持恆進行,能致骨堅,故可健骨。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腎生骨髓」,而腦為髓海,腎中精氣充盈,則髓海得養,腦發育健全,就能充分發揮其「精明之府」的功能;反之,腎中精氣虧虛,則髓海不足而失養。叩齒能健腎,使腎中精氣得充,故可健腦。
4、聰耳明目:《靈柩·脈度》說:「腎氣通於耳,腎和則耳能聞五音矣。」腎中精氣充盈,髓海得養則耳聰;腎中精氣虛衰,髓海失養則耳鳴甚或耳聾。
「腎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素問·上古天真論》),「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靈柩·大惑論》),精氣充盈則目能辨五色。叩齒能充盈腎精,故可聰耳明目。
5、美顏榮發:叩齒可活動面肌,加強面部血液循環,改善面膚的營養,進而美顏。發的生長賴於精血,精血充盈,則發長而光澤;精血虛衰,則發白而脫落。腎藏精,「其華在發」,叩齒可使腎精充盈而榮發。
❸ 叩齒的正確做法
具體做法是:精神放鬆,口唇微閉;心神合一,默念叩擊;先叩臼牙,再叩門牙;輕重交替,節奏有致。
叩齒就是空口咬牙,是一種較常見的牙齒保健方法,現代醫學認為叩齒能興奮牙體和牙周組織的神經、血管和細胞,促進了牙體和牙周組織的血液循環,還可增加牙齒的自潔作用,發揮咀嚼運動所形成的刺激,增強牙體本身的抵抗力。
想要牙齒保健可以每日叩齒,早晚各作一次,每次叩齒的數目多少可因人而異。叩齒的力量也不求一律,可根據牙齒的健康程度,量力而行。但只有持之以恆不間斷,才能見成效。
(3)扣齒的正確方法圖擴展閱讀:
叩齒與咀嚼效果不同。
叩齒的主要目的是健齒、固齒,屬於保健性質;咀嚼的主要目的是利用牙齒將食物研碎,屬於生理功能。叩齒與咀嚼的區別主要有兩點。
1、一是力量不同,叩齒是輕微的力量,叩齒震動牙根周圍的組織,有利於提高牙根抵抗疾病的能力;咀嚼力量可大可小,與咀嚼的食物種類、軟硬度等有關。
2、二是作用效果不同,叩齒的效果是健齒、固齒,減少疾病發生,具有預防效果;咀嚼不具有叩齒效果,如果長期使用一側牙齒咀嚼可產生牙合創傷。
叩齒並非適合所有人,有些醫生認為,叩齒法對已患牙病者可能不合適,主要是叩齒力大,有可能會損傷牙齒。這種情況下也可改換成咬齒法。咬齒的力度較輕。不論叩齒還是咬齒,都屬於牙齒的自我按摩,可根據牙齒的健康狀況因人而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