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痔的外治法
1.熏洗各期內痔均可以葯物加水煮沸,先熏後洗。常用方為五倍子湯或苦參湯,或選用芒硝、金銀花、連翹、苦參、地榆、馬齒莧、川椒等1~2味煎水熏洗。熏洗可起活血消腫,清熱止痛,收斂止癢的作用。
2.外敷內痔後期,痔核表面糜爛滲液,暫時不能手術者,可先用上法熏洗患部,然後用五倍子散、消痔散加枯礬粉外敷。外敷具有清熱消腫,止痛收斂止血的作用,可使痔核縮小,潰面癒合。
3.塞葯I、Ⅱ、Ⅲ期內痔及內痔手術後不便敷葯者,可把葯物做成膏或栓,塞人肛內,達到清熱消腫,鎮痛止血的目的。塞葯可選用九華膏、紫草膏等。
4.枯痔法
以葯條或葯釘插入痔核內,使痔枯乾壞死,脫落而愈。現一般採用無砒葯釘如七仙條、二黃枯痔釘等。
適應證:Ⅱ、Ⅲ期內痔,內外痔的內痔部分。
禁忌證:兼有各種急性病、嚴重的慢性病、肛門直腸急性發炎、腹瀉、惡性腫瘤、出血患者,以及對砒劑過敏者。
操作方法:術前清潔灌腸,取側卧位或截石位,充分暴露肛門。用生理鹽水洗凈後。翻出痔核於肛外,用左手食指、中指固定痔核,作表面消毒。以右手拇、食指持葯釘尾段,於距齒線0.3-0.5厘米處,與腸壁縱軸成250.350的方向旋轉插入粘膜下痔核中心,深約l厘米。一般每核一次插人4~6根,或視痔核大小而定。間距為0.3~0.5厘米。然後剪去露在痔核外的多餘葯釘,釘根外露1毫米左右。太短易引起插口出血,且不易固定;太長則易損傷對側腸壁。而後將痔核推回肛內。同法處理其他痔核,一次最多處理3個。每次插釘完畢,同時塞人黃連膏或紫草膏。一般7日左右痔核萎縮脫落。
注意事項:插釘不能重疊,深淺適宜,太深可使括約肌受損壞死,感染疼痛;太淺葯釘容易脫落,造成插口出血,達不到治療目的。先插小痔核,後插大痔核,或先插有出血點的痔核,在出血點插釘1個可以止血。插釘時應正確掌握與齒線的距離,過近可引起疼痛。一次插釘總數不超過20根。
術後處理:術後24小時內不解大便,以防葯釘滑脫引起出血。若大便後痔核脫出,應即推回,以免水腫嵌頓引起劇痛,並輔以止血消腫潤腸葯物治療。若使用含砒汞葯釘,應囑患者多飲開水,或以銀花、綠豆煎湯內服,以利砒毒排泄。同時注意觀察病人有否高熱、腹痛、嘔吐、口腔破潰等中毒情況,以便及時處理。
5.結扎法
以葯線或粗絲線,或膠圈結扎痔核根部,阻斷痔核血液供應,使之缺血乾枯、壞死而脫落,從而達到治癒的目的。一般較常用的方法有貫穿結扎法,膠圈套扎法等。
(1)貫穿結扎法:用絲線貫穿結扎於痔根部,以阻斷病變部位的氣血流通,達到使痔核壞死脫落的目的。
適應證:Ⅱ、Ⅲ期內痔,尤其是纖維型內痔更為適宜。
禁忌證:肛周急慢性炎症、急慢性痢疾、腹瀉、浸潤型肺結核、嚴重的肝腎疾患、高血壓、各種血液病患者以及臨產孕婦。
操作方法:常規備皮、清潔灌腸,採用腰俞麻醉或局麻。取側卧位或截石位,充分暴露肛門部位,常規消毒鋪巾。術者兩手的食指交叉,緩緩進行擴肛,使括約肌鬆弛,痔核充分暴露。以彎血管鉗夾住痔核基底部,用左手向肛外輕輕牽引,右手持彎圓針穿10號粗絲線從痔核基底部中央稍偏上方穿過,然後用剪刀沿齒線剪一淺表切口,縫線繞痔核基底「8」字結扎。結扎後的痔核再注入15%明礬液或消痔靈注射液,或軋壓痔核,以加速痔核壞死脫落。最後剪短扎線,約留3。5厘米,再把痔核推回肛內。術畢注入紫草膏,用紗布外蓋固定。一般一次處理3個痔核。若為環形內痔,可先將痔核分為幾個痔塊,在痔塊之一側用兩把止血鉗夾起粘膜。從中間剪開,同法處理痔塊對側,然後將痔塊進行「8」字貫穿結扎,同法一一處理其他痔塊。
注意事項:結扎時應先小後大。縫針穿過痔核基底時,不可穿入肌層,以免引起肌層壞死或並發肛周膿腫。術後當日禁止排便。如便後痔核脫出,應立即推回肛內,以免水腫加劇疼痛。術後7~14日為痔核脫落期,囑病人盡量減少活動,大便時也不宜用力努責,以防引起大出血。
(2)膠圈套扎法:藉助器械將小乳膠圈套入痔核根部,利用膠圈擴張後的緊縮力,阻斷痔核血液供應,使之缺血壞死脫落。
適應證:Ⅱ、Ⅲ期內痔及內外痔的內痔部分。
禁忌證:同貫穿結扎法。
操作方法:術前囑患者排空大便或清潔灌湯,取側卧位或膝胸位。先插人斜面肛門鏡,確定痔核位置及數目,選定套扎部位;充分暴露痔核區。以0.1%新潔爾滅棉球消毒。而後由助手固定肛門鏡,術者左手持套扎器套住痔核,右手持麥粒鉗,經套扎圈鉗住痔核根部,將痔核拉入套扎器內。按壓套扎器柄,使套圈外套向痔根部移動;隨之將套圈推出,扎到痔核根部。然後松開麥粒鉗與套扎器一並退出,再緩緩退出肛門鏡。
注意事項:同貫穿結扎法。
6.注射療法
(1)硬化萎縮注射法:將硬化萎縮注射劑注射至痔核粘膜下層靜脈叢的間隙內,引起化學性炎症反應,曲張的痔靜脈叢也因靜脈、靜脈周圍炎和進行性纖維組織增生而逐漸閉塞、達到使痔核硬化萎縮的目的。
適應證:I、Ⅱ、Ⅲ期內痔,內痔兼有貧血不適合其他療法者,內外痔的內痔部分。
禁忌證:內痔嵌頓;內痔伴有急慢性炎症及腹瀉;兼有嚴重肺結核、高血壓、肝腎疾患及血液病;由腹腔腫瘤引發的內痔、外痔及臨產孕婦,前列腺增生較重者。
常用葯物:消痔靈、6%~10%明礬液、5%魚肝油酸鈉、5%~10%石炭酸甘油等。
操作方法:取側卧位或截石位,常規術野消毒,局部麻醉後,用0.1%的新潔爾滅消毒肛管及腸腔。擴肛後以皮試針頭抽取葯液,在嗽叭形肛鏡下進行注射。葯液應注在距齒線0.5厘米處的痔核粘膜下層,針頭以斜150角進行注射。每核注入葯液0.5~1毫升,以痔核腫脹表面顏色不變為度。每次注射不超過3個痔核,用葯總量不超過3~4毫升。若一次注射不愈,相隔7日可再注1次,一般3-4次可以治癒。
(2)消痔靈四步注射法:也是硬化萎縮注射法的一種,原理與硬化萎縮注射法同。①適應證:各期內痔、出血、Ⅲ期內痔進一步發展而形成的靜脈曲張性內外痔。②禁忌證:內痔嵌頓發炎;伴有急性腸炎、痢疾;皮贅外痔。③操作方法:取側卧位或截石位,用0..5%e洗必泰棉球局部消毒,充分暴露病變部位,用l%普魯卡因10-15毫升作肛門局部麻醉,再用0.5%o洗必泰棉球消毒肛內痔區。用手擴張肛門,在嗽叭形肛門鏡下仔細查清內痔部位、數量及大小,再用食指觸摸痔區有無動脈搏動,確定注射部位。然後用5號針頭,5毫升注射器,吸取消痔靈液,在肛門鏡下分四步,進行低濃度、大劑量注射。下面介紹各項具體操作。
直腸上動脈區注射:為避免葯液集中引起組織壞死出血,用l%普魯卡因將消痔靈液按l:1的比例稀釋的葯液進行注射,每點注射2~3毫升。
痔粘膜下層注射:為防止組織壞死,用1%普魯卡因將消痔靈按2:1稀釋的葯液從痔核中部進針至肌層。當出現肌性抵抗感後邊退針邊注射,再呈扇形注射,使葯液均勻充盈到粘膜下層組織中。注入的葯量可視痔核呈彌漫性腫脹為宜,每核注葯量為4—6毫升。
痔粘膜固有層注射:當第二步注射完畢,再緩慢退針,出現落空感時,即進入到痔粘膜固有層,緩慢注葯,每核注葯2—3毫升。注葯後可見痔核粘膜呈水泡狀,並能見到粘膜的微細血管。
洞狀靜脈區注射:最後在齒線稍上方的內痔最低部位,即洞狀靜脈起始部進行注射。為避免葯液擴散到齒線以下引起疼痛,將葯液稀釋為l:l濃度。在肛門鏡下或用手指暴露內痔下部,在齒線上O.1厘米處進針,針尖穿入內痔的斜上方作扇形注射,每核注葯1-3毫升。Ⅲ期內痔一次注葯量為20~45毫升(稀釋後劑量)。最後用3厘米長、1厘米寬的凡士林紗布,大部分放入肛內,固定內痔,防止嵌頓。外用紗布固定。原則上一次注完所有內痔,注射後內痔因組織萎縮,乾枯成為異物。本法一般無不良反應,若注射後稍有疼痛,不須處理;可能有低熱,極少數病例體溫較高,可對症處理,3-5日可恢復正常。注意事項:注射時要嚴格消毒,每次注射進針處必須消毒,以防感染。必須選用細針頭,以免針孔太大引起出血。進針後應做回血試驗,無回血方可緩緩推葯。針頭勿向痔核內各方向亂刺,以免損傷痔內血管引起出血,造成痔核血腫,局部滲出液增多,延長痔核萎縮時間。注射的深淺要適度,太淺易引起粘膜潰爛,過深可使肌層組織硬化。勿使葯液注人外痔區,或注射位置過低,以免葯液向肛管擴散,造成肛周水腫疼痛。注射後24小時不宜排便,並減少活動。
(3)壞死枯脫注射法:是將腐蝕性葯液注入痔核內,使痔核組織壞死脫落,經過創面修復而癒合。
適應證:Ⅱ、Ⅲ期內痔。
禁忌證:同硬化萎縮注射法。
常用葯物:枯痔油、新6號注射液。
操作方法:腰俞麻醉或局麻,取截石位,充分暴露肛門,用0.1%新潔爾滅棉球消毒。將內痔翻出肛外,左手持蚊式止血鉗於齒線上將痔核夾住一部分固定,右手持備好的葯液注射器,在齒線上0.3~0.5厘米處,刺入痔核粘膜下層,由低到高呈柱狀將葯液緩緩注入痔核內,以痔核略膨大變色為度。注射後,將痔核推回肛門內。痔核約7~14日壞死,乾枯脫落。一次注射不超過3個痔核;若痔核較大或較多,可分期注射,間隔2周注射1次。若用枯痔油注射,每核注入0.5~1毫升,總量不超過4毫升。
注意事項:同硬化萎縮注射法。注射後7—14日減少活動,防止痔核脫落時發生大出血。
7.內痔術後並發症及其處理。
疼痛:口服止痛葯,或用1%普魯卡因10毫升在中篌或下篌穴封閉,每側5毫升。也可選用少腹逐瘀湯(王清任《醫林改錯》),加金銀花15克、連翹10克、蒲公英20克,活血止痛,清熱解毒。
出血:若內痔結扎不牢,或痔核枯脫,出現創面滲血,可用凡士林紗條填塞,壓迫止血,也可外敷止血散。若小動脈出血,應在能充分暴露出血點的條件下進行縫扎止血;術後可口服雲南白葯等,以防出血。
發熱:因組織壞死被吸收引起的發熱,體溫通常不高(38℃以下),一般不須處理,注意觀察。若為局部感染引起高熱,應服清熱解毒葯物,方選黃連解毒湯(王燾《外台秘要》)加金銀花、連翹、敗醬草。
水腫:可用朴硝30克、黃柏30克、金銀花15克、紅花15克、蒲公英20克、白礬3克煎水熏洗,每日1-2次。或用1:5000高錳酸鉀熱水坐浴,浴後外敷痔瘡膏。輕者可用熱水袋熱敷。
小便小利:囑病人多飲水,或用車前子30克、冬瓜皮30克煎水代茶飲服;也可針刺三陰交、水分、關元、中極等穴位,或用l%普魯卡因10毫升長強穴封閉,或用熱水袋熱敷。
② 中醫怎麼治療痔瘡 中醫痔瘡的治療方法
由於長時間的久坐或者久站,再加上 便秘 問題,很多朋友都被 痔瘡 纏上了, 中醫 是怎麼治療痔瘡的呢?下面就跟我來了解一下吧!
中醫推薦4個方法治療痔瘡
中葯 療法
材料:取皮硝30克,艾葉30克,蓮蓬殼4隻,加水2000毫升。
做法:1、將所有材料放入鍋內煮沸後倒入潔凈的搪瓷痰盂內,讓患者坐在痰盂上,讓葯液蒸氣薰肛門口。
2、待葯液微溫時,即倒入小腳盆內,清洗肛門周圍,每日二次。葯液第二天再煎後可重復使用一次,邊疆薰洗數天。
塗抹療法
材料:取麝香1.5克,制馬錢子7.5克,冰片、白礬、銅綠各1.5克。
做法:先將麝香、馬錢子、銅綠、白礬分別研成極細面,再混合後加入冰片粉末,拌勻,裝瓶備用。然後取少量葯面,撒於痔瘡瘡面即可。
熏洗方法1
材料:鴿糞0.5公斤、水4公斤。
做法:1、將鴿糞和水一同倒入陶罐里後,置爐火上燒開熬5分鍾,將罐離火放置在室內靠牆處,坐罐口上熏蒸痔瘡(以不 燙傷 皮膚為度)。
2、每晚熏三十分鍾,再用消毒棉蘸水洗患處,3天換一劑。熏治一周可見效、熏治兩周左右可痊癒。
熏洗方法2
材料:白礬20克、芒硝15克、五倍子25克、花椒15克、車前子15克、艾葉30克、白芷15克、銀花15克、升麻6克。
做法:1、將葯放入盆中,加水5000毫升,文火煎煮至沸20—30分鍾。
2、將葯液倒入稍大盆中,患者趁熱氣盛時,坐在盆上熏洗患處,當葯液不燙時,再行坐浴或以紗布蘸葯液熏洗患處20—30分鍾,每日1劑,早、晚各熏洗1次。
3、每次熏洗完畢後,側卧位,用痔瘡膏塗於嵌頓的痔核上,用手輕輕 按摩 ,使嵌頓在肛門外的痔核全部進入肛門,必要時用紗布卷壓迫、膠布固定,以免脫出。連續熏洗,直至症狀消失。
中醫治療痔瘡的 偏方
韭菜根煎服
韭菜根適量,洗凈煎水,倒入盆內趁熱坐熏,每日2次。
土豆敷貼
將土豆洗凈後切3-5片薄片,摞在一起,於睡前敷貼在痔瘡上,蓋一層紗布用膠條固定,次日早取下,連續數日。
花椒洗患處
取花椒十幾粒,一茶匙食鹽,用開水沖開,坐於盆上,熏洗患部,每日一次,每次10分鍾左右,重者可每日早晚各一次。有消腫止痛之功。
鮮胡桃葉擦洗
鮮胡桃葉100克盛於瓦罐內,加清水100毫升,用紙封閉罐口,煮沸20分鍾,將葯罐放在提桶內,撕開葯罐口上封紙。立即坐在提桶上,利用蒸氣對准患處熏30分鍾,然後將葯液帶渣倒在盆內,待水溫冷卻至50℃左右,進行坐浴30分鍾,並 用葯 渣擦洗患部,每日3次,連用5日。
痔瘡按摩哪些 穴位
長強穴
在尾骨尖端下,尾骨尖端與肛門連線的中點處。屬於督脈,可治療痔瘡、 脫肛 、便秘、腰疼等。多用於治療腰 神經 痛、痔瘡等。配合承山穴可治痔瘡。患者俯卧,雙腳稍稍分開,用手指揉、按壓此穴,每次揉4分鍾,雙手交替按摩。每日2次。
承山穴
人體承山穴位於小腿後面正中,委中穴與昆侖穴之間,當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時腓腸肌肌腹下出現尖角凹陷處。
以大拇指強力漩渦般旋轉按壓腓腸肌兩肌腹之間的承山穴(用力伸小腿時,在人字紋的凹陷中),按壓1分鍾,停30秒鍾再按壓1分鍾,反復進行,以病者能承受,感到酸、麻感向腘窩、小腿、足底部放散或局部脹滿為度,直至疼痛緩解或消失。
③ 中醫治療痔瘡的方法
中醫以為痔瘡的發作起因與風、濕、熱、燥、氣虛、血虛有關。因此,一般而言,中醫治療痔瘡可分為內治和外治兩種方法,中葯坐浴屬於外治的其中一種。歸納起來,大致有清熱涼血,清熱利濕,清熱解毒,補益氣血,瀉熱通腑,養陰潤燥,補中益氣,活血祛瘀,滋陰清熱和溫陽健脾等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