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運動損傷的處理方法有哪些
運動損傷的處理方法有哪些
你知道損傷的處理方法有哪些嗎?及時我們在運動時有所防範,但還是會有以外發生,那麼當運動損傷發生後我們該怎麼處理呢?下面我就在這里跟大家分享一些運動損傷的處理方法些,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一、擦傷:
即皮膚的表皮擦傷。如果擦傷部位較淺,只需塗紅葯水即可;如果擦傷創面較臟或有滲血時,應用生理鹽水清創後再塗上紅葯水或紫葯水。
二、肌肉拉傷:
指肌纖維撕裂而致的損傷。主要由於運動過度或熱身不足造成,可根據疼痛程度知道受傷的輕重,一旦出現疼痛感應立即停止運動,並在痛點敷上冰塊或冷毛巾,保持30分鍾,以使小血管收縮,減少局部充血、水腫。切忌搓揉及熱敷。
三、挫傷:
由於身體局部受到鈍器打擊而引起的組織損傷。輕度損傷不需特殊處理,經冷敷處理24小時後可用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中成葯,加理療。
四、扭傷:
由於關節部位突然過猛扭轉,造成附在關節外面的韌帶撕裂所致。多發生在踝關節、膝關節、腕關節及腰部。
五、脫臼:
即關節脫位。一旦發生脫臼,應囑病人保持安靜、不要活動,更不可揉搓脫臼部位,妥善固定後送醫院治療。
對於出現運動損傷的.處理措施,首先需要了解是出現了怎樣的運動損傷情況,在文中為大家詳細介紹了幾種常見運動損傷的情況以及相應的解決方法。除此之外運動損傷還有一定的幾率出現骨折的現象,那麼最好是原地不動,等待醫務人員進行專業的處理。
1、肌肉韌帶拉傷
內因:訓練水平不夠、柔韌、力量、協調性差,生理結構不佳
外因:准備活動不充分、場地、氣溫、濕度、上課內容不好,教練專業水平不夠:選教練、場地及適當的課程,在正常天氣情況下鍛煉、准備活動充分、循序漸進。
處理:
24小時前為急性期
方法:停止、冷敷、包紮、抬高受傷部位。
24小時後為恢復期:配合按摩、微動、康復或恢復性鍛煉。
2、關節扭傷:
內因:技術掌握不好、協調性差,關節周圍肌肉力量小、生理結構不佳、疲勞產生體力差
外因:准備活動不夠、場地滑、器材使用不當、教練、內容不好預防:准備活動充分、了解設備使用、循序漸進,讓教練或自己速度放慢。
處理:
24小時前為急性期:
方法:停止運動、冷敷、包紮、抬高受傷部位。
2. 常見運動損傷及處理方法有哪些
了解常見運動損傷的機制、症狀與體征,掌握各種損傷的處理與預防方法。常見運動損傷有哪些呢?本文是我整理常見運動損傷的資料,僅供參考。
一、挫 傷
挫傷:是指由於鈍性暴力直接作用於機體某處而引起的的局部或深層組織的急性閉合性損傷。
(一)損傷機制
相互沖撞、被踢打、撞在器械上等。
(二)症狀與體征
1、單純性挫傷
(1)有明顯的受傷史
(2)疼痛(初輕後重)
(3)腫脹
(4)壓痛,且皮下或皮下組織中有硬結(個別嚴重者有深部膿腫或骨化性肌炎)。
(5)功能障礙
2、混合性挫傷
如頭部挫傷合並腦震盪或顱內出血;胸部挫傷合並肋骨骨折;腹部挫傷合並肝脾破裂等,除出現局部症狀外,常可發生休克。
(三)處理
單純性損傷的處理分為三個時期:
1、限制活動期
(1)制動
(2)冷敷、加壓包紮、抬高患肢。
(3)傷後24-48小時內,可外敷或內服活血、消腫及止痛的葯物(新傷葯、雲南白葯、七厘散等)
(4)若腫脹不斷發展,且局部皮溫較高者,應盡快送醫院處理。
2、恢復活動期(受傷24-48小時)
(1)按摩、理療等
(2)傷肢功能鍛煉(先靜力收縮,後屈伸)
3、功能恢復期
(1)按摩、理療
(2)抗阻練習,增強肌力和關節功能。
對於混合性挫傷並出現休克的傷員,應盡快送醫院處理 。
(四)預防
1、加強保護與自我保護
2、遵守體育競賽規則
二、肌肉拉傷
肌肉拉傷:指由於肌肉的猛烈收縮或被動牽伸超過了肌肉本身所能承擔的限度,而引起的肌肉組織損傷,稱之。
(一)損傷機制
1、急性損傷
(1)主動用力拉傷:(如跳遠時小腿後群肌拉傷;起跑時大腿後群肌拉傷等)
(2)被動拉傷:(如跨欄運動時大腿後群肌拉傷;壓腿時大腿後群肌拉傷等)肌肉拉傷的好發部位:肌腹、肌腹與肌腱交界處、肌腱的起止點。
2、慢性損傷
如:末端病、肌腱腱圍炎、肌腹部勞損等。
(二)症狀與體征
1、有明顯的受傷史
2、疼痛
3、腫脹(嚴重者皮下瘀血)
4、壓痛
5、肌肉收縮試驗陽性(嚴重者肌肉收縮畸形,如部分斷裂傷處凹陷;肌腹完全斷裂“雙駝峰”畸形;一端短裂“球狀”畸形。)
6、功能障礙
(三)處理
1、肌肉微細損傷或少量肌纖維短裂時
(1)冷敷、加壓包紮、抬高患肢等。
(2)疼痛嚴重者,可口服止痛葯。
(3)24小時後,外敷新傷葯、痛點注射、理療或按摩等。
2、肌纖維大部分斷裂或肌肉完全斷裂者,經處理後,盡快送往醫院處理。
(四)預防
1、要作好准備活動。
2、加強易傷部位的鍛煉。
3、運動負荷要合理
4、掌握正確的技術動作。
三、關節韌帶拉傷
關節韌帶拉傷:是指在間接外力作用下,使關節發生超范圍的活動而引起的關節韌帶損傷。
(一)膝關節內側副韌帶損傷
1、病因與損傷機制
膝關節突然內翻所致(即膝關節屈曲130°-150°,小腿突然外展外旋,或足與小腿固定,大腿突然內收內旋。)
2、臨床表現
(1)膝內側疼痛(局部壓痛明顯)
(2)膝內側紅腫、(2-3天後)瘀血。
(3)屈伸活動受限(半腱肌、半膜肌保護性痙攣)
(4)內側副韌帶分離試驗(+)(若內側韌帶完全斷裂,則關節間隙增寬和小腿異常外展。)
3、處理
(1)冷敷、加壓包紮。若側副韌帶完全斷裂須夾板固定。
(2)24-48小時後,外敷新傷葯;痛點注射。
(3)按摩、理療(3天後)、針灸等。
按摩手法:按、揉、摩、擦、引伸等。
針灸穴位:血海、陽陵泉、內外膝眼、三陰交、阿是穴等。
(4)及早進行功能鍛煉
(5)若韌帶完全斷裂者,應及時送往醫院進行手術縫合。
4、預防
(1)加強股四頭肌的力量性練習。
(2)加強保護與自我保護。
(3)避免犯規與粗野動作。
(二)踝關節外側韌帶損傷
1、病因與損傷機制
地面不平、身體失去平衡、著地時踩到別人腳上等,使足突然內翻所致。
2、臨床表現
(1)有受傷史
(2)疼痛(壓痛明顯)
(3)腫脹和皮下瘀血(距腓前韌帶損傷時尤為明顯)
(4)出現跛行或功能喪失。
(5)若韌帶完全斷裂,則關節間距增寬,出現超常內翻。(抽屜試驗陽性)
3、處理
(1)冷敷、加壓包紮、抬高患肢。
(2)24-48小時後,外敷新傷葯。
(3)按摩、針灸、理療、痛點注射。
按摩手法:按、揉、摩擦、拔伸、搖等
針灸穴位:昆侖、丘墟、解溪、陽陵泉、足三里和阿是穴等
(4)及早進行功能鍛煉。
(5)若韌帶完全短裂,經冷敷加壓包紮後及時送醫院手術治療。
4、預防
(1)准備活動要充分。
(2)加強足部力量及踝關節的穩定性與協調性的練習。
(3)完善場地設施。
(4)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四、滑 囊 炎
A、滑囊是由結締組織構成的小囊。位於關節周圍,介於肌腱和韌帶的起止點與骨隆起之間。具有分泌滑液,減少摩擦的作用。
B、常見的滑囊炎有:肩峰下滑囊炎、尺骨鷹嘴滑囊炎、肘後滑囊炎、髕下或髕前滑囊炎、跟腱滑囊炎等。
(一)肩峰下滑囊炎
1、病因與損傷機制
(1)急性損傷
由於肩部受到暴力的直接作用,使肩峰下滑囊受擠壓,使肩峰下滑囊充血、水腫等所致。
(2)慢性損傷
由於肩關節長期、反復地進行外展、外旋運動,使肩峰下滑囊長期受擠壓和摩擦產生滑囊水腫囊壁增厚或纖維化等而導致慢性滑囊炎。
2、臨床表現
(1)急性損傷
①有直接受傷史。
②疼痛(局部壓痛明顯;活動後疼痛加劇;個別有放射痛或夜痛。)
③腫脹(血腫與水腫)
④功能障礙
(2)慢性損傷
①疼痛:早期疼痛(酸痛)較輕,逐漸加重。肩關節外展、外旋時疼痛更甚。
②肌肉萎縮:晚期三角肌出現萎縮。
③功能受限
3、處理
(1)急性損傷
①冷敷、加壓包紮。
②24-48小時後,外敷或內服消炎、消腫、止痛類葯物,或穿刺抽液後痛點注射,並加壓包紮。
(2)慢性損傷
①按摩(手法:擦、按、揉、滾、運拉等)
②針灸(穴位:巨骨、臂 、 、阿是穴等)
③中葯治療(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熱療、拔罐等
4、預防
(1)准備活動要充分。
(2)合理安排局部負荷量。
(二)跟腱炎與跟腱滑囊炎
跟腱周圍公有7-8層滑囊,且互不粘合,跟腱滑囊在踝關屈伸活動中起著潤滑作用。
1、病因與損傷機制
(1)急性損傷
由於准備活動不充分即做猛力地踏跳或急速起跑,使跟腱急驟收縮而引起。
(2)慢性損傷
長期做超過機體活動能力的跑跳運動,逐漸勞損而發病。
2、臨床表現
(1)疼痛且壓痛明顯(早期活動開後疼痛會減輕,但嚴重時,牽扯跟腱均會疼痛)
(2)腫脹(急性損傷)
(3)皮溫升高(多數出現)
(4)嚴重者,跟腱與跟腱滑囊出現鈣化。
3、處理
(1)急性損傷
①冷敷、加壓包紮
②外敷新傷葯或封閉。
(2)慢性損傷
①足部熱敷、熱浴、理療。
②按摩、針灸、中葯熏洗
按摩手法:擦、拿、提拉、揉和點按等
針灸穴位:承山、太溪、昆侖、懸鍾、三陰交等
③ 治療期間應避免或減少跑、跳、蹬動作。
4、預防
(1)跑跳動作要正確。
(2)准備活動要充分。
(3)運動負荷要循序漸進,防止突然加大運動負荷。
(4)高跟鞋能減輕對跟腱的牽拉。
五、腱 鞘 炎
腱鞘分內外兩層,其內層覆蓋於肌腱的表面,外附著於肌腱周圍的韌帶及骨面上,兩層之間有滑液。其作用是減少肌腱活動時的摩擦和防止肌腱向側方滑移。
常見的腱鞘炎有:橈骨莖突腱鞘炎、手指屈肌腱鞘炎、肱二頭長頭肌腱腱鞘炎、踝部腱鞘炎等。
(一)橈骨莖突部腱鞘炎
1、病因與損傷機制
拇短伸肌和拇長展肌不斷地與腱鞘發生摩擦,而使腱鞘出現水腫、增生、粘連等損傷性炎症病變。
2、臨床表現
(1)疼痛:橈骨莖突部疼痛,並呈進行性加重。
輕者:拇指活動時疼痛。
重者:疼痛可向前臂和肩部放射。
(2)腫脹:橈骨莖突處輕度腫脹。
(3)壓痛:局部壓痛,並可觸到小結節。
(4)有摩擦音或彈響(嚴重者)。
(6)功能障礙
3、檢查方法:
屈拇指握拳尺側偏試驗(+)、抗阻力試驗(+)
4、處理(原則:活血化瘀、消腫散結)
(1)熱療與中葯熏洗
(2)按摩(手法:揉、按、彈撥、一指禪、捻、運拉等 )
(3)針灸(穴位:列缺、陽溪、偏歷、手三里等)
(4)封閉
5、預防
(1)合理安排腕部負荷量。
(2)避免寒冷刺激。
(3)避免掌指關節過度屈伸和用力過大。
(二)手指屈肌腱腱鞘炎(彈響指)
1、病因與損傷機制
由於手指長期用力或快速活動,使拇長屈肌、指淺屈肌和指深屈肌不斷與拇長屈肌腱鞘和 屈總腱鞘摩擦,而出現肌腱和腱鞘的水腫、增生等損傷性炎症病變。
2、臨床表現
(1)疼痛(掌側疼痛,可向腕部放射)
(2)壓痛(局部壓痛,可觸及小結節)
(3)有彈響聲(用力屈指)
(4)功能障礙
3、處理方法
抗阻力試驗(+)
4、處理(原則:舒經通絡、活血化
瘀);
(1)中葯熏洗、熱療
(2)局部封閉
(3)按摩(手法:捻、揉、拔伸、彈撥和搖等)
(4)針灸(穴位:阿是)
5、預防
(1)避免手長期快速活動或長期用力握物。
(2)注意運動後局部的放鬆。
(3)注意局部保暖。
(三)肱二頭肌長頭肌腱腱鞘炎
1、病因與損傷機制
由於肩關節長期做超范圍的轉肩活動或上臂上舉活動,使肱二頭肌長頭肌腱在結節間溝內與腱鞘反復發生摩擦,或由一次突然的過度牽扯所致。
好發項目:標槍、吊環、單杠及排球等運動項目。
2、臨床表現
(1)急性損傷
A、疼痛(局部疼痛,並向三角肌放射)
B、壓痛(肱二頭肌長頭肌腱處有銳利壓痛)
C、功能明顯受限(上臂上舉、後伸或提物時疼痛明顯)
(2)慢性損傷
A、疼痛(三角肌處)
B、壓痛(局限於結節間溝)
C、功能受限(肩關節活動除上臂外上舉再向後做背伸時疼痛外,其他方向則沒有。)
3、檢查方法:
(1)肩關節內旋試驗(+)
(2)反弓試驗(+)
(3)抗阻力收縮試驗(+)
4、處理
(1)急性期:停止訓練,並用三角巾懸掛患肢。
(2)急性中、後期及慢性損傷:可進行封閉、按摩、拔罐、針灸和理療等。
按摩手法:擦、按、推、揉、撥筋、運拉等。
針灸穴位:天宗、肩貞、巨骨、肩 、阿是等。
(3)功能鍛煉
5、預防
(1)要作好充分的准備活動。
(2)避免局部過度負荷。
(3)掌握正確的技術動作。
(4)注意運動後疲勞的消除。
六、脛腓骨疲勞性骨膜炎
(一)損傷機制
1、肌肉牽扯學說
由於長期進行跑、跳類運動使屈拇、屈趾肌、脛骨後肌及腓骨等反復收縮不斷地牽扯脛腓骨上的骨膜,導致骨膜與和骨的正常關系遭到破壞,從而出現骨膜鬆弛、瘀血、水腫等病理性改變。
2、應力學說
由於身體的重力線與脛骨中線軸線不重疊,致使身體的重力和支撐面的反作用力使脛骨的凸面處受拉力最大,從而使骨膜鬆弛、瘀血、水腫等病理性改變。
(二)症狀與體征
1、疼痛:疼痛多隱痛或牽扯痛,嚴重者出現刺痛或燒灼感,個別有夜間痛。疼痛部位為脛骨內側中下段及腓骨外側緣下段。
2、腫脹:急性期出現凹陷水腫 。
3、壓痛:局部骨面上有壓痛,並可觸摸到硬塊壓之銳痛(晚期)。
(三)檢查方法
1、後蹬跑(+)
2、X線檢查:晚期骨質增生。
(四)處理
1、早期症狀較輕者:
(1)減少下肢的跑跳練習。
(2)局部熱敷和外周按
摩。
(3)彈力綳帶包紮患部,並抬高患肢。
2症狀嚴重者:
(1)停止跑跳練習。
(2)彈力綳帶包紮,並抬高患肢。
(3)中葯外敷、按摩、針灸、理療等
(五)預防
1、合理安排運動量,注意改進訓練方法。
2、避免在堅硬的地面上過多進行跑跳練習。
3、要及時消除小腿部的肌肉疲勞。
七、髕 骨 勞 損
髕骨勞損是指軟骨病和髕骨周緣腱止裝置的慢性損傷統稱。
好發項目:籃球、排球、舉重、速度滑冰等。
(一)損傷機制
主要為膝關節長期負荷過度或反復細微損傷的積累而引起。
(二)臨床表現
1、膝軟與膝痛
2、關節積液(少數出現)
3、肌肉萎縮:嚴重者出現股四頭肌及股內側肌出現萎縮。
4、髕骨壓痛與髕周壓痛:
(三)檢查方法
1、髕骨壓法(+)
2、髕骨周圍指壓法(+)
3、伸膝抗阻(半屈曲位)試驗(+)
4、半蹲試驗(+)
5、髕骨摩擦試驗(+)
6、X線檢查:早期意義不大,晚期有囊變和骨質增生等。
(四)處理
1、減少或停止膝關節半蹲發力各練習動作。
2、加強股四頭肌的力量練習,是防治髕骨勞損的積極手段。
3、封閉、滲透葯外敷、理療、按摩、針灸等
4、上述治療無效的須考慮手術治療
(五)預防
1、杜絕單打一的訓練方法,減少膝部負荷過大。
2、加強骨四頭肌的力量練習。
3、運動後注意疲勞的消除。
4、要早發現以便早治療。
八、骨 骺 損 傷
(一)解剖生理特點
1、骨骺的分類
骨骺分為2類:
(1)受壓骨骺:位於長骨兩端,參與關節構成,並承受壓力。其骺板損傷影響骨的長長,如股骨頭、肱骨頭等。
(2)牽拉骨骺:位於肌肉的起止部,承受肌肉的拉力。其骺板損傷不影響骨的長長,如股骨大轉子、脛骨粗隆等。
2、骺板的組織結構
骺板分為三層:
(1)生長層:此層中,細胞大量分裂並漸成柱狀排列,間質增多。
(2)轉化層(鈣化層):細胞逐漸肥大、變性,基質逐漸減少並鈣化。骨折常發生於該層。
(3)化骨層:此層中,軟骨溶解,基質鈣化,軟骨組織被骨組織所代替。
3、滋養血管進入骨骺的形式
(1)直接進入:滋養血管在遠離骺板處穿過骨骺的邊緣進入,
(2)間接進入:少數滋養血管通過骺板的邊緣進入骨骺,因此,骨骺骨折或分離時易傷及血管,而影響骨的生長發育。
(二)損傷機制
1、急性損傷
(1)暴力(剪力、劈力、擠壓力)作用,使受壓骨骺發生骨折或骺板分離。
(2)肌肉主動猛烈收縮或被動過度牽扯,並由於骺板的強度弱於肌腱、韌帶2-5倍,因此易發生骨骺分離。
2、慢性損傷
(1)由於局部負荷過大或肌肉反復收縮牽扯,使骨骺出現炎症。
(2)此外,患壞血病、佝僂病、內分泌紊亂等疾病更易發生骨骺損傷。
(二)臨床表現
1、骨骺分離或骨折
(1)有明顯的外傷史
(2)體征:疼痛、腫脹、壓痛、畸形、骨擦音、功能障礙。
2、骨骺炎
(1)病史:典型的運動史,而無明顯的外傷史。
(2)疼痛:早期為隱痛,局部負重、沖撞、牽扯時加重。
(3)腫脹:表淺部位可見輕度腫脹。
(4)壓痛:患部有壓痛。
(5)功能障礙
(6)絞鎖:骨骺損傷後若有骨骺碎裂,可致絞鎖。
(三)處理
1、骨骺分離或骨折的處理
骨骺分離或骨折的處理原則與方法基本同於骨折。(骺分離或撕脫性骨折的癒合時間約為骨折的一般,其它類型的損傷大致與同類骨折相同。)
2、骨骺炎
(1)減少或控制局部負荷,並適當固定病變部位。
(2)按摩、針灸、理療、外敷或內服中草葯。
(四)預防
合理安排訓練,避免局部負荷過重;改進組織方法,加強保護與自我保護。
九、肱骨外上髁炎(網球肘)
(一) 損傷機制
由於經常反復做伸腕及前臂旋前、旋後的動作,使伸腕肌群不斷牽扯肱骨外上髁上的滑囊或關節囊而導致慢性損傷。
(二)臨床表現
1、多無明顯外傷史
2、疼痛:初期為酸疼,或重復受傷動作疼痛。病情逐漸加重,最後出現持續性疼痛,並可向前臂放射。
3、壓痛:局部壓痛明顯。
4、關節功能障礙
(三)檢查方法
1、Mill氏試驗
2、抗阻伸腕試驗
(四)處理
1、減輕或停止腕關節的伸及前臂的旋轉動作。
2、可採用按摩、針灸、理療、中葯外敷和封閉(嚴重者)等療法。
按摩手法:揉捏、按、彈撥、提拿等。
針灸穴位:曲池、尺澤、阿是等。
3、保守治療無效者,應考慮手術治療。
(五)預防
1、加強准備活動,提高肌肉的反應性。
2、合理安排局部負荷。
3、及時放鬆局部疲勞肌肉。
4、注意局部的保暖。
十、腕舟骨骨折
(一)病因及損傷機制
多由傳達暴力作用使腕關節極度背伸橈側偏時,舟骨被銳利的橈骨遠端關節面的背側緣或莖突所切斷。
(二)臨床表現
1、疼痛(腕關節背伸橈側偏時疼痛加重;鼻咽窩壓痛明顯)
2、腫脹:腕部出現紅腫。
3、功能障礙:隨著病情加重,功能障礙越來越明顯(這是診斷陳舊性舟骨骨折的重要指征)
(三)檢查方法
1、拇指軸心擠壓試驗
2、掌骨頭叩擊試驗
3、X線檢查
(四)處理
1、採用石膏或小夾板固定患部,固定時間視病情而定,時間約2-4個月。
2、內服活血化瘀,通經活絡的葯物。
3、骨折不愈或壞死的,應考慮做植骨手術。
(五)預防
1、加強保護與自我保護。
2、提高專項技術水平。
3、早診斷,早治
十一、膝關節半月板損傷
(一)損傷機制
1、膝關節處於半屈曲位時,關節周圍的韌帶和肌肉處於鬆弛狀態,關節不穩。此時,如果大腿或小腿處於內外翻位,再突然旋轉並伸直(屈曲)膝關節,易引起半月板損傷。
2、膝關節突然猛力過伸及國繩肌肌腱前後斷裂,也可引起半月板前角或邊緣的分離。
(二)臨床表現
1、有明顯的受傷史
2、疼痛:由於滑膜受牽扯而疼痛,若半月板損傷沒有牽扯滑膜則疼痛不明顯。
3、壓痛:關節間隙內側或外側疼痛。
4、腫脹:早期有積血和積液,慢性期有常有少量積液。
5、響聲
6、絞鎖
7、嚴重者骨四頭肌萎縮
(三)檢查方法
1、麥氏試驗
2、艾氏研磨試驗
3、浮臏試驗
(四)處理
1、急性損傷
(1)控制傷部活動,避免加重損傷。
(2)腫脹明顯者,可通過穿刺法抽取積血與積液。
(3)採用石膏或夾板於膝關節微曲位固定2-3周。
(4)加強骨四頭肌的功能鍛煉。
(5)解除固定後,可採用按摩、針灸、理療和中葯外敷等療法。
按摩手法:揉、推、滾、拿等
針灸學位:風市、梁丘、血海、陽陵泉、足三里、委中、承山等。
(五)預防
1、要做好充分的准備活動
2、合理安排局部的負荷量
3、提高膝關節的穩定性和靈敏性。
4、加強保護與自我保護。
十二、腦震盪
(一)損傷機制
頭部受到暴力作用使神經細胞和神經纖維受到震盪而出現一時性的意識和功能障礙,且多無明顯的解剖病理改變。
(二)臨床表現
1、精神恍惚或意識喪失(時間:數秒或30分鍾不等)
2、呼吸表淺、脈率緩慢、肌肉鬆弛、瞳孔擴大但左右對稱、神經反射減弱。
3、清醒後,短時間內反應遲鈍,出現“逆行性健忘”。此外伴有頭痛、頭暈、惡心或嘔吐等症狀。
(三)處理
1、使傷員安靜平卧,頭部冷敷,並注意保暖。
2、昏迷者,刺激人中、內關、湧泉、等穴位,呼吸障礙者進行人工呼吸。
3、昏迷超過5分鍾,瞳孔擴大且不對稱,耳、鼻、口出血及眼球青紫,清醒後有劇烈疼痛、噴射式嘔吐或再次出現昏迷者,說明腦組織損傷或繼發顱內壓增高,應立即送往醫院搶救。
4、患者清醒仍需卧床休息,直到頭痛、惡心等症狀完全消失。以免引起後遺症。
5、傷員康復後,可用閉目舉臂單足站立平衡試驗來判斷能否參加體育活動。
(四)預防
3. 體育課中常見的運動損傷有哪些處理方法有哪些
常見的運動損傷包括疲勞骨折、外脛夾、肌腱炎、跑步者膝、繩肌損傷、舉重者腰、網球肘、頭部損傷和足損傷。
治療
1、急救
在多種損傷中,找出主要矛盾進行急救,如出血時,首先止血。休克時,首先抗休克,切勿猶豫,延誤時機。
2、一般處理
擦傷:不幹凈的傷口用清水沖洗干凈,傷口乾凈者,塗上紅葯水或紫葯水或貼上創可貼即可自愈。較嚴重的擦傷首先需要止血,酌情採取冷敷法、抬高肢體法、綳帶加壓包紮法、手指直接指點壓止血法等方法進行處理,必要時到醫院進行傷口清洗、縫合、上葯、包紮等處理,以免感染或流血過多。
鼻出血:讓受傷者坐下來,頭向後仰,暫時用口呼吸,鼻孔用紗布或干凈的軟紙塞住,用冷毛巾敷在前額和鼻樑上,一般即可止血。如仍不止,應到醫院檢查、處理,及時採取有效措施,防止大量出血出現休克。
扭傷:首先應該採取止血、止痛措施。可把受傷肢體抬高,用冷水淋洗傷部或用冷毛巾進行冷敷,使血管收縮,減輕出血程度和疼痛。不能亂揉動,防止加大出血量。在受傷處墊上棉花,用綳帶加壓包紮。簡單處理後應立即將傷者送往醫院進行進一步的醫療處理。
挫傷:用冷毛巾進行冷敷,使血管收縮,減輕出血程度和疼痛。在受傷處墊上棉花,用綳帶加壓包紮。簡單處理後應立即將傷者送往醫院進行進一步的醫療處理。
腦震盪:輕度腦震盪的患者,安靜卧床休息一、二天後,即可恢復。對於中、重度的腦震盪,要保持傷員絕對安靜,仰卧在平坦的地方,頭部冷敷,注意身體的保暖,並及時送醫院治療。
脫臼:動作要輕巧,不可亂伸亂扭,可以先冷敷,紮上綳帶,保持關節固定不動後,立即送醫院請醫生矯正治療。
骨折:首先應安撫受傷者,防止休克,注意身體保暖,立即送醫院治療。
運動損傷預防
熱身運動包括劇烈活動前的放鬆活動,幾分鍾即可讓肌肉溫度上升至38℃,並使其更柔韌,強健和耐損。主動熱身運動比用熱水,熱墊,超聲或紅外線燈被動加熱效果更好。
牽拉活動雖然不能預防損傷,但可使肌肉產生較大的拉力,應在熱身運動後或訓練後進行,為避免直接受傷,時間不宜超過10秒鍾。
降溫指訓練結束前逐步放鬆可預防頭暈和暈厥。如果劇烈活動後突然停止,血液蓄積在肢體遠端靜脈中,可能引起頭暈甚至暈厥。最後的放鬆運動可以促進血循環和血中乳酸排泄,但不能防止第二天的肌肉酸痛,因為這與肌纖維損傷有關。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運動損傷、網路-運動性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