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醫是怎麼治療的
正治與反治都是抓住疾病本質的治療方法。
1.正治法是指一般正常情況常用治法,即採用性能與疾病本質相反的葯物來治療的方法。如「寒者熱之、熱者寒之、虛者補之、實者瀉之」的原則,都是逆病象而治,故又稱「逆治」。
「寒者熱之」,即寒證用熱葯治療。如表寒證用辛溫解表法;里寒證用溫補法;陰疽流注用溫補和陽法等。
「熱者寒之」,即熱證用寒葯治療。如流腦、乙腦等溫熱病用清熱解毒法;血熱出血,用清熱涼血法,里熱實證,用清熱瀉火法等。
2.反治法是指反常、少用的治法,即採用性能和疾病表面現象相同的葯物來治療的方法。如「寒因寒用、熱因熱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的原則。這是因為某些復雜嚴重的疾病,其臨床表現與病變本質不符,出現真寒假熱、真熱假寒、實證如虛、虛證如實的假象,故在辨證論治時必須透過現象,治其本質,採用順從病象的治法,故稱為「反治」或「從治法」。
「寒因寒用」,是以寒治寒,即對某些有寒象的病證用寒葯治療。本法適用於真熱假寒證(里熱表寒、內熱外寒)。例如肺炎病人,高熱而又有四肢厥冷,中醫稱之為熱厥證。這是由於邪熱內熾,里熱太甚,陽郁於內,陰格於外,陽氣不能暢達四肢所致。這種病理變化叫「陽盛格陰」,治宜用寒葯解除真熱。
「熱因熱用」,是以熱治熱,即對某些有熱象的病證用熱葯治療。本法適用於真寒假熱證(里寒表熱,內寒外熱)。如亡陽虛脫的病人,本質是陽衰內寒,陰邪太盛,格陽於外,致使陽氣上浮反見面紅、心煩、發熱感等「假熱」現象,中醫稱之為戴陽證,治宜用溫熱的人參、附子回陽救逆。
以上所說的反治法主要是針對疾病所反映於外的現象而言,看來它雖與正治法相反,且具體措施各有不同,但從根本上講,與正治法是完全一致的,都是針對疾病本質而設的治療法則。
Ⅱ 怎樣辨別病人是真熱假寒還是實寒證
寒熱
寒熱是辨別疾病性質的兩綱,是用以概括機體陰陽盛衰的兩類證候,一般地說,寒證是機體陽氣不足或感受寒邪所表現的證候,熱證是機體陽氣偏盛或感受熱邪所表現的證候。所謂「陽盛則熱,陰盛則寒」「陽虛則寒,陰虛則熱」。辨別寒熱是治療時使用溫熱葯或寒涼葯的依據,所謂「寒者熱之,熱者寒之」。
(一)寒證
寒證是感陰寒之邪(如寒邪、濕邪)或陽虛陰盛、臟腑陽氣虛弱、機能活動衰減所表現的證候,可分為表寒證和里寒證,表寒證已以表證討論,這里所指為里寒證。
主證:畏寒、形寒肢冷,口不渴或喜熱飲,面色白,咳白色痰,腹痛喜暖,大便稀溏,小便清長。舌質淡,苔白,脈沉遲。
病機:陽虛陰盛,病人寒化,故畏寒肢冷,脾胃寒冷,故腹痛喜暖,陽氣不振而脈沉遲。
治則:溫中祛寒
常用方劑:附子理中湯
(二)熱證
熱證是感受陽熱之邪(如風邪、熱邪、火邪等)或陽盛陰虛、臟腑陽氣亢盛和陰液虧損、機能活動亢進所表現的證候,可分為表熱證和熱證,表熱證已在表證討論,這里所指為里熱證。
主證:發熱,不惡寒,煩躁不安,口渴喜冷飲,面紅目赤,咳痰黃稠,腹痛喜涼,大便燥結,小便短赤。舌質紅,苔黃,脈數。
病機:陽熱偏盛,故發熱喜涼,熱傷津液而口渴喜飲,小便短赤,大便燥結。熱盛故見脈數。
治則:清熱法。
常用方劑:白虎湯等。
(三)實熱與虛熱
由於感受熱邪所形成的實熱證,與機體陰液虧損或機能亢進所致的虛熱證,其臨床表現及治則都是不盡相同的。見下表
(四)寒熱真假
在疾病發展到寒極或熱極的危重階段,可以發現一些「寒極似熱」、「熱極似寒」的假象,臨床上把本質是熱證而表現為寒象的叫「真熱假寒」,本質是寒證而表現為熱象的叫「真寒假熱」。這種情況往往表示疾病比較嚴重。如果不能抓住本質,就會被假象所迷惑,而致誤診、誤治。
1.「真寒假熱」:如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常見身熱,兩顴潮紅,躁擾不寧,苔黑,脈浮大等,表面上看似有熱象,但病人卻喜熱覆被,精神萎頹淡漠,蜷縮而卧,舌質淡白,苔黑而潤,脈雖浮大但無力。為陰盛於內,格陽於外,其本質仍是寒證,故稱「真寒假熱」治療上要用溫里回陽,引火歸元。
2.「真熱假寒」:即內有真熱而外見假寒的證候,如熱性病中毒較重時可見表情淡漠、睏倦懶言、手足發涼、脈沉細等,粗看好似寒證,但又有口鼻氣熱,胸腹灼熱,口渴喜冷飲,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舌紅絳,苔黃干,脈雖沉細但數而有力。為陽熱內郁不能外達,本質是熱證,故稱「真熱假寒」,治療上應清瀉里熱,疏達陽氣。
一般來說,寒、熱的表象屬標,是一種假象;內、里的寒、熱屬本,是它的本質。
辨別寒證與熱證,不能孤立地根據某一症狀或體征判斷,應對疾病的全部表現綜合觀察,尤其是寒熱、口渴不渴、面色、四肢溫涼,二便、舌象、脈象等幾方面更為重要。即畏寒喜熱為寒,發熱,怕熱喜冷為熱;口淡不渴為寒,口渴喜飲為熱;面色紅為熱;手足厥冷多為寒,四肢煩熱多為熱;小便清長、大便稀溏為寒,小便短赤、大便燥結為有熱;舌淡苔白為寒,舌紅苔黃為熱等等。從寒證與熱證的比較可以看出:寒證屬陰盛,多與陽虛並見;熱證屬陽盛,常有陰液虧耗的表現
Ⅲ 真寒假熱怎樣治
是內有真寒,外見假熱的證候。其產生機理是由於陰寒內盛格陽於外,陰陽寒熱格拒而成,故又稱「陰盛格陽」,陰盛於內,格陽於外,形成虛陽浮越陰極似陽的現象,其表現如;身熱,面色浮紅,口渴,脈大等似屬熱證,但病人身雖熱卻反欲蓋衣被,渴欲熱飲而飲不多,面紅時隱時顯,浮嫩如妝,不象實熱之滿面通紅,脈大卻按之無力。同時還可見到四肢厥冷,下利清谷,小便清長,舌淡苔白等症狀。所以,熱象是假,陽虛寒盛才是疾病的本質。
如喻嘉言治徐國珍一案,身熱目赤,異常大躁,門牖洞啟,身卧於地,輾轉不快,更求入井索水,且脈洪大,表面看來,無疑是一派熱象。但喻嘉言透過這一串假象,見其素水到手,又置而不飲;脈象洪大無倫,而重按無力。通過這兩點喻氏決定徐氏的病是真寒假熱證。從這一病例可以具體領會。
真熱假寒的病症,用寒性葯物而宜於溫服,用溫熱葯而宜於冷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