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頸椎病前路減壓術的手術步驟
1.體位、切口、顯露見頸椎前側顯露途徑(見脊柱顯露途徑)。
2.定位在兩側頸長肌之間的中線上,縱行切開椎前筋膜,用骨膜剝離器將筋膜向兩側推離,即可顯露椎體及椎間盤。椎間盤呈白色,略高於椎體前緣平面。椎體部呈灰色,略凹陷於椎間盤。取一無尖的注射針頭,截成1cm長,將其插入顯露的椎間盤內,攝頸椎側位片定位。如病變部椎體緣有特定形狀的唇樣增生,也可有助於辨認定位。攝片時應將病人雙上肢向遠端牽拉,以利下頸椎在X線片中顯影。頸6、7在側位片顯影不清,可將定位針插入高於病椎的正常椎間盤內攝片,以利定位針顯影。如有電視X光機,可簡單地在透視下定位。
3.切除病變
⑴環鋸法:定位確定後,請麻醉師將病人頸部保持中立位。取環鋸的指示鑽芯縱向、垂直、正中釘入病變的椎間盤內,其上下各涉及鄰椎部分椎體骨質。取相應環鋸,套在鑽芯柄外,左右旋轉,使環鋸鋸齒旋入椎體骨質及椎間盤後,依順時針方向稍許加壓、穩妥旋進 ⑶。旋轉時,防止鋸柄左右晃動,因晃動可導致骨塊斷裂,造成手術困難。隨著深鑽,當環鋸進入椎體後緣時,術者可體會到有發澀樣手感,此時更應穩妥慢鑽,同時注意鑽芯柄外露刻度。若鑽芯柄隨環鋸轉動,說明環鋸內骨塊已活動,環鋸已鑽透椎體。此時旋轉環鋸時不許加壓,可將環據向左右順或逆時針方向稍加轉動。如硬脊膜囊外有粘連,可感到有撕裂感,動作必須緩慢而輕巧。當鑽芯柄隨環鋸旋轉活動達180°時,即可將環鋸及鑽芯柄迴旋上提,拔出環鋸、鑽芯及其鑽得的骨塊。檢查骨塊是否完整,椎間盤硬膜面有無破口。椎體鑽孔用6℃~8℃冷凍生理鹽水沖洗,孔擘有滲血時,應用骨蠟暫時止血,保持骨孔內干凈。用干紗布堵塞止血後,結合CT顯示,用小刮匙刮除或用槍式咬骨鉗咬除椎體後緣的所有骨贅 ⑸。用明膠海綿輕輕堵塞傷口止血,以備植骨。
⑵骨刀法切除間盤:定位確定後,用寬約1cm薄骨刀分別在病變椎間隙的上、下椎體上3~5mm處鑿入,保持垂直,鑿力輕緩而穩定,慢慢鑿入,深約1~1.2cm即暫停;繼在兩側頸長肌內側緣,在椎體間盤上進刀鑿入。並連接上下鑿刀口,取出長方形椎體、間盤塊。用刮匙或槍式咬骨鉗清除剩留的間盤組織及椎體後緣骨贅。用6℃~8℃冷凍生理鹽水沖洗吸凈,暫用明膠海綿填充止血,以備植骨。
4.髂骨取骨一般均在前、中髂骨嵴外緣切口,顯露髂骨,根據頸椎處開孔的大小、形狀切取髂骨塊。如用環鋸在頸椎開孔,則用比其大一號的環鋸,在髂骨上,根據手術需要鑽取一塊或多塊骨塊。需要較厚骨塊的則靠髂嵴後部取骨。髂骨殘留創面用骨蠟塗抹止血,髂骨部傷口逐層縫合。切除鑽取骨塊上附著的軟組織並根據頸椎開孔大小修整後,用生理鹽水紗布包蓋備用。
5.植骨融合頸部植骨時,需請麻醉師適當牽引患者頭部,使頸椎間隙適當擴大。植骨塊置入病區的骨孔內,將植骨器平整地放在植骨塊上,用鎚輕輕叩打,使植骨塊深入並稍低於頸椎椎體前緣或相一致。放鬆頸部,伸屈、轉動頸部檢查植骨塊是否牢固嵌入。如植骨塊嵌入牢靠穩固,即可縫合傷口。
6.閉合傷口傷口沖洗後,檢查無出血,無異物存留,椎體前置膠皮片引流後,逐層縫合切口。
❷ 【求助】三叉神經疼的治療
三叉神經根微血管減壓術
自從Dandy
1934年首先提出血管壓迫三叉神經根能導致三叉神經痛的論點以後,一些臨床資料也表明血管壓迫三叉神經是三叉神經痛的原因之一。許多學者因此採用神經血管減壓術治療三叉神經痛。
(一)
常用方法
目前治療三叉神經痛常用的開顱手術有:經顱中窩三叉神經感覺根切斷術、三叉神經脊束切斷術、三叉神經根解壓術和顱後窩三叉神經根微血管解壓術。
(二)手術操作技術
常規消毒後,採用2%利多卡因作耳後標記線內浸潤麻醉或全麻。沿標記線作切口,用顱骨鑽緊靠乙狀竇後緣鑽開一直徑大約為2cm大的骨窗(將骨屑收集備用)。在手術顯微鏡下將小腦向後上方輕輕牽開,用2~3mm寬頻吸引管的微型腦壓板由此放入達三叉神經根部,自神經出腦橋處向遠端探查血管壓迫及其他病灶情況。在神經與血管之間夾放一塊自體小肌片。將受血管壓迫的神經包繞起來與血管隔開。此時囑患者自己用手撞擊扳機點及做平時易誘發疼痛的某些動作,若無疼痛則達到減壓目的。逐層縫合關閉切口。
(三)影響手術效果主觀滿意度的因素
三叉神經痛行顯微血管減壓治療,雖長期療效各報道不一,但仍可作為一種可行方法應用。以往遠期療效隨訪多偏重客觀因素,缺乏了解患者對治療效果的主觀滿意度,而後者對於從整體判斷三叉神經顯微血管減壓效果也是重要的。影響主觀滿意度的一些因素包括:
1、三叉神經痛是一個給患者帶來極大痛苦,而各種治療方法又均無十分理想效果的一種疾患。因而隨訪中發現,盡管客觀上患者手術後疼痛未徹底消失,留有輕微疼痛或疼痛復發,但疼痛程度輕,又改變了手術前疼痛不能為葯物所控制的狀況,或伴有輕度並發症者,主觀上患者仍對本手術的效果表示滿意。對於這種客觀和主觀上不一致性,患者自我對比手術前那種難以忍受的疼痛與手術後的情況,得出正確的選擇是可以理解的,這也為採用顯微血管減壓術治療三叉神經痛增強了信心。隨訪中患者較高的滿意度表明,此手術仍不失為三叉神經痛治療的較好方法。
2、
手術後早期治癒率並不可靠。隨訪中發現,手術後疼痛未緩解或未完全緩解者大多數表示不滿意。這些患者均為開展顯微血管減壓手術早期的病例。近年來由於注重了受累血管的識別,尤其是那些無名小動脈與三叉神經相交叉或在腦干處相接觸,或多根侵犯血管存在或動脈環隱蔽的情況,對靜脈壓迫電凝切斷,也採用完全切開神經周圍增厚的蛛網膜,以伸直三叉神經根的方法,皆獲得了滿意的效果。
❸ 什麼是減壓手術
你 好,就是說你的椎管狹窄,空隙少,椎管裡面是脊髓,因為壓力增高的時候沒有地方可以釋放,所以需要靠手術進行追關減壓治療。不然就會出現一些相應的神經體征。
❹ 馬尾神經綜合征兩個月了,怎麼治
治療
馬尾神經綜合征(CES)治療的最佳措施就是手術。原則是盡早診斷,早期手術,必要時急診手術。手術的目的是解除壓迫,松解粘連
手術方式:
1、椎板切除減壓術:其目的是擴大椎管達到減壓效果。適應於骨折或骨折脫位。其減壓范圍以足夠使受壓部位的致壓物完全切除或者以脫位的節段為中心,上下不超過一個椎節的椎板。
2、前方減壓或內固定術:主要用於來自脊髓前部致壓物的清除,具有直接減壓作用,並且可給予不同方法內固定術增強穩定性,還可以應用人工椎體,替代骨折或病損的椎體恢復原高度。
3、馬尾神經吻合術:
(1)近端馬尾神經吻合術,第1、2腰段馬尾神經尚未分散,因而神經根聚集,損傷的馬尾排列紊亂,可以明確損傷的部位,診斷後以腦棉包繞切口,保護周圍組織,生理鹽水反復沖洗清除積血和血塊。然後應用顯微外科技術縫合,根據馬尾神經粗細,仔細對合,縫合神經束膜1-2針即可;
(2)遠端馬尾神經吻合術,根據馬尾神經解剖特點,L3以下馬尾神經的運動神經逐漸靠向腹側,而感覺神經分布於背側。為保存下肢功能,盡量吻合其運動神經即前根。馬尾神經無神經外膜,但有周圍神經束膜,故縫合時有一定困難。
4、馬尾神經松解:適應於慢性損傷造成馬尾神經粘連致CES的病人,手術必須在顯微外科技術下進行。 影響手術療效原因有:
(1)馬尾神經和神經根長期受壓,未得到及時減壓發生了繼發性的蛛網膜炎,致馬尾癱和頑固性難治性腰腿痛,因此應早期手術治療。如不能早期手術,手術時應該行馬尾神經探查,如有粘連應作馬尾神經松解術。
(2)術式選擇不當破壞了脊柱穩定性,以致出現醫源性腰椎不穩、滑脫、椎管狹窄,因此應盡量採取開窗減壓術。
(3)手術不熟練,動作粗暴,解剖層次不清,進一步損傷馬尾神經。
(4)椎間盤髓核切除不徹底或漏診誤治。
(5)腰椎管狹窄是導致CES的一個病理學基礎,減壓不徹底可導致手術失敗。因此,術中應注意中央管和神經根管的擴大減壓。
(6)造影可以增加馬尾神經損傷,行造影時應仔細操作和選擇好造影劑。
(7)術後再次粘連、疤痕組織壓迫是手術無效或症狀加重的重要原因。
目前對CES的研究很多,但對其發病機理仍未完全明了,對於重症CES的治療效果也不樂觀。為了提高臨床的治癒率,需要進一步做的工作是:
1、充分應用分子生物學等基礎醫學技術的發展,進一步探討CES的發病機理;
2、提高手術精度,准確選擇手術方式,應用顯微外科技術,准確定位,充分減壓,防止粘連及術後疤痕組織對馬尾神經的再壓迫,減少再損傷
❺ 微血管減壓術治療
顯微血管減壓術是一種安全的手術。該手術常見的並發症為聽力障礙,發生率在2%—5%左右,嚴重並發症小於0.1%。近年來,神經內窺鏡技術及術中聽覺誘發電位監測技術引進到微血管減壓術中後,手術的安全性及療效得到進一步提高。
三叉神經痛手術步驟
1、首先顯露岩靜脈,並根據岩靜脈位置情況決定保留或處理岩靜脈;
2、剪開三叉神經根周圍蛛網膜,使神經得到充分松解;
3、探察、確認壓迫血管,游離後退移離開神經根部;
4、在血管和腦干之間插入Teflon棉。
面肌痙攣手術步驟
1、首先顯露舌咽、迷走神經根部,剪開神經根部蛛網膜;
2、顯露面神經根腦干出口處(root entry zone REZ);
3、探察、確認壓迫血管後,將血管游離、推移離開神經根;
4、在血管和腦干之間插入Teflon棉。
舌咽神經痛手術步驟
1、顯露舌咽、迷走神經根部,剪開神經根部蛛網膜;
2、在神經根的內側探察、確認壓迫血管後,將血管游離、推移離開神經根;
3、在血管和腦干之間插入Teflon棉。
❻ 顯微血管減壓術該如何治療三叉神經痛
三叉神經痛患者隨著病程加長,發作頻率增加,疼痛程度逐漸加重,自然間歇期逐漸縮短甚至終日發作。三叉神經痛患者在疼痛發作時常可出現流淚、流涎、面部抽動等伴隨症狀。原發性三叉神經痛患者雖疼痛劇烈,但神經系統檢查卻無異常體征發現。唐都醫院神經外科王景博士介紹,三叉神經痛在葯物及保守治療疼痛控制效果不佳,且屬於原發性的患者應該盡早考慮顯微血管減壓術治療。
三叉神經痛顯微血管減壓術的概念
顯微血管減壓術是指在手術顯微鏡下將位於三叉神經、面神經等顱神經根部走行異常、並對顱神經造成壓迫的血管推移離開,解除血管對顱神經根部的壓迫,從而使臨床症狀得到緩解。
微創手術安全有效,是治療原發性三叉神經痛最有效的治療方法。
三叉神經痛顯微血管減壓術適應症
(1)典型三叉神經痛的表現,「扳機點」存在;(2)排除多發性硬化和CPA腫瘤;(3)葯物耐受、毒副作用大、療效差;(4)小於70歲,無嚴重器質性疾病,能耐受手術;(5)不能接受其他治療後面部麻木;(6)術前頭顱MR(3D-SPGR)檢查提示三叉神經根與鄰周血管關系密切;(7)患者對手術意向的選擇。
三叉神經痛顯微血管減壓術操作方法
顯微血管減壓術的方法是患者要在全麻下,於病灶側耳朵的後方,發際以內,做一個長約5-6cm的皮膚切口,然後在顱骨上鑽一個小骨孔,直徑大約2.5cm,在顯微鏡下進入產生微血管壓迫的區域,仔細尋找導致病變的「責任血管」,將這些血管游離開,使它們不與神經接觸,再使用神經墊片將神經和血管隔離開,這種材料不會對神經根造成干擾,也不會被吸收,這個手術就完成了。
三叉神經痛顯微血管減壓術的優點
三叉神經痛顯微血管減壓術是唯一針對病因進行治療的方法,因此,是國內外絕大多數學者十分推崇並廣泛應用的治療三叉神經痛的方法,它的優點就是在長期有效的解決面部疼痛或面部抽搐的基礎上,並保持了神經的解剖學完整,從而保持正常的神經功能,改變以往其它治療後出現的面部功能障礙,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三叉神經痛顯微血管減壓術因具有創傷小、安全性和治癒率高及並發症發生率低,尤其是完全保留血管、神經功能的特性,成為目前三叉神經痛、最有效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