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治療方法 > 音樂介入最佳方法

音樂介入最佳方法

發布時間:2023-02-11 18:11:08

如何有效開展幼兒園音樂活動

在重視素質教育的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幼兒園意識到藝術教育對開發孩子的智力、陶冶孩子的情操、激發孩子的自信、鍛煉孩子的意志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們也清楚地認識到藝術對一個人生理和心理的調節,受益於終身的好處。因此我們有必要嘗試通過對孩子的藝術啟蒙來教育孩子,發展孩子,使之健康、和諧、全面地成長。新《綱要》提出藝術的目標在於豐富幼兒的情感,培養初步的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和能力。而現實教學中真是如此的在開展嗎,我將以觀察到的現實音樂教學做以探討。 一、幼兒園音樂活動中的有效性以及音樂活動的重要性。 1.有效性的開展,在個體音樂活動中的外部顯示特徵是指本活動是否與教學目標達成一致,而教學目標的重點又是否正確科學,有沒有體現對孩子的樂趣培養。 2.所謂有效性在教育上的必要性,就要先知道音樂活動的重要性,幼兒從中可以發展情感和美感,促進認知能力的發展,當幼兒參與表演和動手實踐體驗時實現了自己的藝術想像,培養了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也發展了幼兒的基本音樂能力。既然音樂教育對幼兒健康發展有著這么多的作用。那麼教師組織的每個音樂活動就要打動孩子的心,引起孩子情感上的共鳴,積累孩子的音樂技能,培養孩子的藝術情操,有利於其它能力的培養,因此,我們提出音樂活動要有效的開展,讓幼兒樂於學習,自由發揮想像和創造。 二、幼兒園音樂活動存在嚴重滯後現象。 音樂教育是愉悅孩子身心的教育,它的教育不像語言表白那樣直接而是像春雨點點滴滴滲透到兒童的內心情感、心靈深處,起著熏陶、感染的教育作用。可是教育跟不上新理念,還停留在「教他學教他做」的現象處處可見。 現象 1.音樂教學活動中,教師只是關心幼兒會不會唱歌曲,樂隊的節奏是否整齊,舞蹈動作跟教師教的是否一致。但大多數的結果都是在教第一遍時,幼兒還有點興趣,第二遍就開始嘻嘻哈哈,注意力已經分散,原因就在於:教師沒有真正成為幼兒自主進行音樂活動的積極者,支持者,發掘者,只是個命令者,指揮者,監督者,教師較少去考慮如何幫助幼兒在活動中獲得成功感,增強自信心,激發興趣,及幫助形成良好的、正確的自我概念。 教師不了解幼兒,也不觀察幼兒的需要,只一味的牽引著小朋友,小朋友始終處於被動地位。 現象 2.選擇音樂題材忽視幼兒的身心發展和實際需要 ,忽視慎重篩選。 如一首《大中國》,不加修改的讓小朋友學唱,孩子唱的歇斯底里,也不知在哪兒換氣只見個個氣噓喘喘。看到這兒我真為這群孩子痛心啊。 很多教師片面的認為兒童音樂應緊跟現代步伐 。因此,在選擇兒童音樂時,不考慮所選音樂是否適合孩子,音樂的音域是否適合孩子,即使選擇了音樂內容也不會處理以何種類型為主進行教學。如果這首《大中國》以欣賞和打擊樂形式教學未必不可。 現象 3.教學目標設定不能體現幼兒主體性。長期以來, 我國幼兒音樂教育主要採用目標教學模式, 目標在課程的選擇、組織、實施和評價中起著向導的作用,支配整個教學過程。而音樂教育的內容分為唱歌、律動舞蹈、音樂游戲、欣賞活動、打擊樂教學等 , 容易造成重點教學邏輯不清晰, 教師自然圍繞單項技能訓練來進行教學。由於教學方法較單 一、刻板,音樂教育的審美功能便難以得到體現,而實際上幼兒在音樂活動中感受到什麼, 是怎樣去體驗音樂美卻往往被忽視。這抑制了幼兒的審美情感。幼兒情感得不到自由的表達, 其審美的主動性、創造性也必然喪失殆盡,忽視幼兒學習過程,不重視幼兒創新能力的培養 。 現象 4.「重頭輕尾」的音樂,許多老師在執教時重視情境化的導入,開始部分非常吸引人,教具准備新穎奇特,活動繼續開展就會突然脫節,道具利用率底,前後沒有關聯。 三、如何體現音樂活動中的有效性。 音樂活動中,教材的選擇是否符合年齡特徵,音樂活動內容側重的學習要科學合理安排,每項音樂題材如韻律、歌唱、欣賞、游戲等音樂類型的開展要同其它學科有機滲透,各項類型也可互相結合學習,一切的原理都離不開幫助孩子的全面發展。 1.活動前,要選擇適合幼兒學習的教學內容。 現今的音樂教材種類較多,這就給教師的選擇提出了難題,而本市園內使用的幼兒教材中音樂題材也極其豐富,這就需要教師多搜集查找適合幼兒園大中小各年齡段的教材,在使用《幼兒園建構式課程指導》、《幼兒園課程指導》和省編教材。 教師選中一個音樂活動時,首先要熟透它,做出教案分析,將學習側重點的安排一定要科學。可以參考許卓婭老師主編的《幼兒音樂教育活動叢書——歌舞活動》和《欣賞音樂》《打擊樂器演奏活動》《韻律活動》及許老師的其它音樂活動書,和美國《妙事多音樂花園》的3-6歲音樂。那裡有許多適合現今幼兒愛玩愛想像的天性這已特點。自由的展現自己,更和諧地融入音樂中去,如《太陽出來了》它非常能調動幼兒的肢體動作,讓幼兒在表演中自然的獲得了歌唱的興趣,體驗了表演的樂趣,此歌曲又能較好的成為音樂活動的准備歌曲,因為前因關系的歌詞和四四指的穩定性讓幼兒能較自然和喜悅進入角色。而《妙事多音樂花園里》的音樂節奏感強且生活化,能融入幼兒的生活經驗和發揮創造力,從中選出合適的教學內容。還可以從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國音樂里選些適合幼兒的音樂。進行有效整理,把韻律活動、欣賞、打擊、歌唱活動歸類,每一年齡段每一學期合理安排。將各項教學內容結合主題開展,但也不能為主題教學而約束,在適合主題教育的情況下要注重它能否給幼兒帶來興趣和快樂。 2.教學目標要體現以幼兒為主體, 注重興趣的培養。 目標的制定要在活動過程中具體施展,教師要給他們充分自由的活動空間, 重視幼兒的主動性、積極性,調動幼兒的表現慾望,讓他們在自編、自創中探索,產生自信感,獲取表演的樂趣和學習的興趣。 3.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 (1) 運用生動活潑的語言介入。 當適合幼兒的音樂內容確定後,教師如何有效地在活動中開展呢。涉及到的有教師的教學方法是否生動,是否合理和趣味性等問題。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運動生動活潑的語言方法,馬上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隨之進入情景生活化的場景,如小班《大拇指》歌,教師先妙趣橫生的介紹手指的成員,口氣幽默嫻趣,沒有任何輔助道具,使用誇張的語言打動孩子,知道大拇指藏起來了,太有意思了,抓住了幼兒的心靈再進行動聽清唱:大拇指,大拇指,你在哪裡?然後大拇指慢悠悠的出來,唱:我在這里,我在這里,你好不好。活動進行到這里,教師的教學語言的感染力是很強的,它有時能賽過一些色彩鮮艷的圖片及可愛的教具。所以在音樂活動中教師們運用生動活潑的言語機率要多些,它將帶給你教學上無窮的輕松,也能給幼兒的音樂學習帶來積極性,主動性。 (2) 給幼兒想像、創造的空間和機會。 音樂活動中盡量讓每位幼兒有動起來的機會,身體的運動是孩子的本能。

Ⅱ 怎樣利用傳統游戲方式指導幼兒進行音樂游戲活動

在重視素質教育的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幼兒園意識到藝術教育對開發孩子的智力、陶冶孩子的情操、激發孩子的自信、鍛煉孩子的意志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們也清楚地認識到藝術對一個人生理和心理的調節,受益於終身的好處。因此我們有必要嘗試通過對孩子的藝術啟蒙來教育孩子,發展孩子,使之健康、和諧、全面地成長。新《綱要》提出藝術的目標在於豐富幼兒的情感,培養初步的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和能力。而現實教學中真是如此的在開展嗎,我將以觀察到的現實音樂教學做以探討。
一、幼兒園音樂活動中的有效性以及音樂活動的重要性。
1.有效性的開展,在個體音樂活動中的外部顯示特徵是指本活動是否與教學目標達成一致,而教學目標的重點又是否正確科學,有沒有體現對孩子的樂趣培養。
2.所謂有效性在教育上的必要性,就要先知道音樂活動的重要性,幼兒從中可以發展情感和美感,促進認知能力的發展,當幼兒參與表演和動手實踐體驗時實現了自己的藝術想像,培養了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也發展了幼兒的基本音樂能力。既然音樂教育對幼兒健康發展有著這么多的作用。那麼教師組織的每個音樂活動就要打動孩子的心,引起孩子情感上的共鳴,積累孩子的音樂技能,培養孩子的藝術情操,有利於其它能力的培養,因此,我們提出音樂活動要有效的開展,讓幼兒樂於學習,自由發揮想像和創造。
二、幼兒園音樂活動存在嚴重滯後現象。
音樂教育是愉悅孩子身心的教育,它的教育不像語言表白那樣直接而是像春雨點點滴滴滲透到兒童的內心情感、心靈深處,起著熏陶、感染的教育作用。可是教育跟不上新理念,還停留在「教他學教他做」的現象處處可見。
現象1.音樂教學活動中,教師只是關心幼兒會不會唱歌曲,樂隊的節奏是否整齊,舞蹈動作跟教師教的是否一致。但大多數的結果都是在教第一遍時,幼兒還有點興趣,第二遍就開始嘻嘻哈哈,注意力已經分散,原因就在於:教師沒有真正成為幼兒自主進行音樂活動的積極者,支持者,發掘者,只是個命令者,指揮者,監督者,教師較少去考慮如何幫助幼兒在活動中獲得成功感,增強自信心,激發興趣,及幫助形成良好的、正確的自我概念。 教師不了解幼兒,也不觀察幼兒的需要,只一味的牽引著小朋友,小朋友始終處於被動地位。
現象2.選擇音樂題材忽視幼兒的身心發展和實際需要 ,忽視慎重篩選。 如一首《大中國》,不加修改的讓小朋友學唱,孩子唱的歇斯底里,也不知在哪兒換氣只見個個氣噓喘喘。看到這兒我真為這群孩子痛心啊。 很多教師片面的認為兒童音樂應緊跟現代步伐 。因此,在選擇兒童音樂時,不考慮所選音樂是否適合孩子,音樂的音域是否適合孩子,即使選擇了音樂內容也不會處理以何種類型為主進行教學。如果這首《大中國》以欣賞和打擊樂形式教學未必不可。
現象3.教學目標設定不能體現幼兒主體性。長期以來, 我國幼兒音樂教育主要採用目標教學模式, 目標在課程的選擇、組織、實施和評價中起著向導的作用,支配整個教學過程。而音樂教育的內容分為唱歌、律動舞蹈、音樂游戲、欣賞活動、打擊樂教學等 , 容易造成重點教學邏輯不清晰, 教師自然圍繞單項技能訓練來進行教學。由於教學方法較單一、刻板,音樂教育的審美功能便難以得到體現,而實際上幼兒在音樂活動中感受到什麼, 是怎樣去體驗音樂美卻往往被忽視。這抑制了幼兒的審美情感。幼兒情感得不到自由的表達, 其審美的主動性、創造性也必然喪失殆盡,忽視幼兒學習過程,不重視幼兒創新能力的培養 。
現象4.「重頭輕尾」的音樂,許多老師在執教時重視情境化的導入,開始部分非常吸引人,教具准備新穎奇特,活動繼續開展就會突然脫節,道具利用率底,前後沒有關聯。
三、如何體現音樂活動中的有效性。
音樂活動中,教材的選擇是否符合年齡特徵,音樂活動內容側重的學習要科學合理安排,每項音樂題材如韻律、歌唱、欣賞、游戲等音樂類型的開展要同其它學科有機滲透,各項類型也可互相結合學習,一切的原理都離不開幫助孩子的全面發展。
1.活動前,要選擇適合幼兒學習的教學內容。
現今的音樂教材種類較多,這就給教師的選擇提出了難題,而本市園內使用的幼兒教材中音樂題材也極其豐富,這就需要教師多搜集查找適合幼兒園大中小各年齡段的教材,在使用《幼兒園建構式課程指導》、《幼兒園課程指導》和省編教材。 教師選中一個音樂活動時,首先要熟透它,做出教案分析,將學習側重點的安排一定要科學。可以參考許卓婭老師主編的《幼兒音樂教育活動叢書——歌舞活動》和《欣賞音樂》《打擊樂器演奏活動》《韻律活動》及許老師的其它音樂活動書,和美國《妙事多音樂花園》的3-6歲音樂。那裡有許多適合現今幼兒愛玩愛想像的天性這已特點。自由的展現自己,更和諧地融入音樂中去,如《太陽出來了》它非常能調動幼兒的肢體動作,讓幼兒在表演中自然的獲得了歌唱的興趣,體驗了表演的樂趣,此歌曲又能較好的成為音樂活動的准備歌曲,因為前因關系的歌詞和四四指的穩定性讓幼兒能較自然和喜悅進入角色。而《妙事多音樂花園里》的音樂節奏感強且生活化,能融入幼兒的生活經驗和發揮創造力,從中選出合適的教學內容。還可以從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國音樂里選些適合幼兒的音樂。進行有效整理,把韻律活動、欣賞、打擊、歌唱活動歸類,每一年齡段每一學期合理安排。將各項教學內容結合主題開展,但也不能為主題教學而約束,在適合主題教育的情況下要注重它能否給幼兒帶來興趣和快樂。
2.教學目標要體現以幼兒為主體, 注重興趣的培養。
目標的制定要在活動過程中具體施展,教師要給他們充分自由的活動空間, 重視幼兒的主動性、積極性,調動幼兒的表現慾望,讓他們在自編、自創中探索,產生自信感,獲取表演的樂趣和學習的興趣。
3.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
(1) 運用生動活潑的語言介入。
當適合幼兒的音樂內容確定後,教師如何有效地在活動中開展呢。涉及到的有教師的教學方法是否生動,是否合理和趣味性等問題。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運動生動活潑的語言方法,馬上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隨之進入情景生活化的場景,如小班《大拇指》歌,教師先妙趣橫生的介紹手指的成員,口氣幽默嫻趣,沒有任何輔助道具,使用誇張的語言打動孩子,知道大拇指藏起來了,太有意思了,抓住了幼兒的心靈再進行動聽清唱:大拇指,大拇指,你在哪裡?然後大拇指慢悠悠的出來,唱:我在這里,我在這里,你好不好。活動進行到這里,教師的教學語言的感染力是很強的,它有時能賽過一些色彩鮮艷的圖片及可愛的教具。所以在音樂活動中教師們運用生動活潑的言語機率要多些,它將帶給你教學上無窮的輕松,也能給幼兒的音樂學習帶來積極性,主動性。
(2) 給幼兒想像、創造的空間和機會。
音樂活動中盡量讓每位幼兒有動起來的機會,身體的運動是孩子的本能,如果這個音樂很動聽很感人,孩子有肢體動作的慾望,如果教師不安排肢體的創作將會抹殺孩子的天性,有一次我去聽課,一個新老師上《柳樹姑娘》,這是首優美動聽的三拍子歌曲,當幼兒欣賞完歌曲時,教師出示圖譜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和記憶歌詞,雖然這位新老師一味的強調這首曲子的美,而整個活動過程下來呈現給大家的是:整個圖譜設計獨特幫助孩子記住了歌詞,教師讓幼兒分男女生唱,自由選擇唱等形式開展,沒有任何的肢體語言,看上去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乏乏,雖然活動結果顯示孩子會唱這首歌,但是這樣的教學能有利於孩子音樂能力的培養嗎?結果我到那班裡進行調查,沒有一位小朋友在活動後享受自唱《柳樹姑娘》,聽完這個活動後,我在自己班裡用同一內容同一圖譜開展了音樂活動,不同的是,利用完圖譜幫孩子熟悉歌詞後我充分的讓孩子想像柳樹姑娘會怎麼展現自己的美,讓每位幼兒動起來。在自創動作中再次感覺《柳樹姑娘》的優美,活動結束後小朋友不自禁的唱著「柳樹姑娘,辮子長長……」,這些對比雖說不是非常的科學,但基本上能說明在音樂活動中,教師要善於創作肢體的動作或善於鼓勵幼兒的動作表現,這樣將大大提升教學有效性,在韻律活動,欣賞活動中,肢體動作的加入是必須的,最怕在歌唱中,教師會忽視它的魅力,而在實際教學中許多教師都會將之大打折扣,要知道活動中運用動靜交替,情景交融表現音樂的全過程是孩子享受活動的全過程。
我們要遵循幼兒的動作參與學習的規律,因為幼兒是從動作中學習的,帶有節奏韻律和歡快情緒的音樂活動增強了動作的趣味性和愉快感受,而動作又促進了音樂能力的發展,所以說在音樂活動中可以創設身體動作部分,做為教師應積極地引導幼兒一起動起來。達爾克羅茲的體態律動理論就是側重通過動作對音樂進行體驗和感受身體的運動和表現使得抽象的音樂要素成為了可以看得見的身體活動。
(3) 注重傾聽的重要,注重節奏感的學習。
許多音樂活動都要注重對音樂的節奏感受和旋律感受,給孩子一定時間傾聽音樂,感受樂曲的機會,通過自身的感悟,體驗音樂最先給予自己的感覺,如打擊樂活動《快樂的羅嗦》,只有在對音樂有一定的理解才能讓幼兒自創出合適的打擊樂器來演奏,那麼傾聽音樂就是活動開展的必經之路。新教歌唱《風兒找媽媽》,它是一首非常動聽且能打動人的音樂,在傾聽教師動人的清唱後,幼兒對其中的歌詞和樂曲風格的感受就更准確了,歌唱活動中,准確歌唱能力的培養對大多數孩子來說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正如我前面說到的聽到眾多孩子唱跑調的現象,既然這種現象普遍存在,我認為音樂活動中是否缺失了有效的傾聽部分,借用聽覺去理解和享受音樂美,無論是鋼琴、磁帶伴奏或是師幼唱,都要讓孩子們去積極地欣賞,如同在給孩子過生日時,全體小朋友給小壽星唱起《生日快樂》歌,但卻唱出了三四個不同的音高,這時教師讓孩子們靜下來聆聽個別小朋友唱一唱,孩子們馬上覺察到其中的症結,於是 教師讓孩子們一個跟著一個唱,慢慢地,大家就在一個調兒上了,可見,聆聽別人的聲音在音樂能力的培養中起著極大的作用,每位教師且不可忽略它的能耐。
達爾克羅茲的體態律動理論認為,節奏是音樂中最強有力的要素。柯達伊提出,節奏是幼兒園音樂教育中感知和學習的主要方面,在學習音樂節奏時,總會與平時的生活經驗結合,模仿各種動物的聲音或生活中的各種有規律的聲音,如歌謠《踩高蹺》表現的是正月里過新年的熱鬧景象,幼兒體驗節日歡樂氣氛的同時,用各種小動物也來過新年導入來進行固定節奏型×× ×/×× ×/和×× ××/×× ××/×× ×/的叫聲或動作練習,即加強了對音樂學習的趣味性,又提高了幼兒對節奏的熟練程度。如二聲部合唱《大鍾和小表》活動中,兩者的節奏關系對比鮮明,幼兒如何更好地掌握兩者的節奏型,大鍾×○×○ / ×○ ×○ / 和小表×× ×× / ×× ×× / ×× ×× / ×× ××/ 的節奏型,讓幼兒用身體動作配合嘴巴聲音,大鍾當當,小表嘀嘀嗒嗒的聲音,結合小朋友想到的機器人或小木偶等形象造型生動得獲得了節奏的練習,對學習二聲部合唱打下重要的化解難度基礎,所以說在音樂活動中教師要有掌握判斷的能力,根據教學內容,合理安排教學過程,自然地將這些要素滲入學習中,將會讓孩子在音樂活動中有效的學習,並樂在其中學。
(4) 重視音樂情境游戲化的開展。
幼兒園音樂活動的設計,教師往往都喜歡較情景生活游戲化進行。這樣的設計實踐證明有利於提高幼兒的興趣,增強音樂的趣味性,從而促進幼兒對音樂要素的感知和音樂能力的提高,如歌曲《蝸牛》適合小班幼兒練習節拍,而游戲性也較強,請小朋友拉手成圓圈對應一二段,慢慢向中心移動,慢慢蜷縮,擠在一起體驗快樂,慢慢後退,老師帶隊緊縮圓圈,走成蝸牛狀,非常形象的游戲輔助歌唱,加大了音樂對幼兒的感染力度,小班孩子就會不知疲憊的享受音樂的樂趣。如大班的音樂游戲《套圈》活動,它的三個樂段,能充分展現三位幼兒之間的合作能力,套圈中唱出自己和同伴的名字,幼兒在游戲中很快地對歌唱有了理解和認識。而許多歌曲中也能加入游戲創作,如《迷路的小花鴨》、《螞蟻搬豆》等歌曲,教師都可以安排游戲場景幫助幼兒有效學習和理解歌曲。
幼兒園的音樂教學活動中教師能精心分析教學內容,巧妙設計教學,注重動靜交替,從幼兒的實際喜好出發,引導幼兒想像創作,並及時鼓勵幼兒的積極參與,提高幼兒的學習熱情,在學習興趣的帶動下各項學習都會其樂融融。如果一線教師能在選材、制定目標、教學時都能以孩子的興趣為出發點,尊重孩子的創作成果,不讓孩子對音樂活動失去興趣。

Ⅲ 音樂課教學方法有哪些

1、體驗性音樂教學方法

以音樂感受體驗為主,通過激發學生音樂學習興趣,感受鑒賞音樂美,情感體驗外化等培養學生音樂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1)音樂欣賞法

以欣賞活動為主,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藉助 音樂作品進行聆聽、聯想、想像、模仿、分析、比較等激發學生自覺地學習、促其形成對音樂學習的濃厚興趣與求知慾望。

(2)演示法

教師在課堂上通過實際音響、示範、直觀 等方法,讓學生獲得感性知識,深化學習內容 的方法。

(3)參觀法

2、實踐性音樂教學方法

以音樂實踐活動為主,通過在老師指導下學生親身參與的各項音樂實踐活動,形成與完善音樂技能和發展音樂表現能力的方法。

(1)練習法

將知識運用於實際、將知識轉化為技能、 技巧和發展音樂表現能力的方法。

(2)律動教學法

是人體隨著音樂做各種有規律的協調的動作。

(3)創作教學法

培養學生音樂創造性思維、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的的教學方法。包括即興創作、表演創作等。

(3)音樂介入最佳方法擴展閱讀

在「感受音樂意境」環節上,信息技術的作用非常大。信息技術的有效介入活躍了音樂課堂的氣氛,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音樂從單純的聽覺藝術拓展為視聽藝術。學生在音樂活動中必須運用多種感官參與,從而大大地激發了學習的興趣,引發了學習的動機。

在音樂教學過程中要經常有意識地引人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和形象生動的具體場面,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情感體驗。通過各種教學手段,以實物演示情景,以圖畫、錄像,多媒體再現情景,以音樂渲染情境,以表演體會情景,以語言描述情景。從而激發學生的情感,幫助學生理解教材,促進學生全面素質和創新能力的提高。

Ⅳ 現代教育技術如何用於音樂教學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現代教育技術,尤其是多媒體技術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發展。由於多媒體技術的介入,小學音樂教育教學方式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有助於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促使其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有助於創設豐富的課堂情境,還有助於開拓學生的視野,提高理解音樂的能力。因此,教師們也越來越喜愛和信賴多媒體技術。
一、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充分調動人的各種感官機能
我們可以通過三張表格來了解現代教育技術的巨大功效。
表1為人通過各種感官獲得知識的比率
感官
視覺
聽覺
觸覺
嗅覺
味覺

比率(%)
83
11
1.5
3.5
1

表2為聽覺與視覺的注意集中比率
感覺
注意集中比率(%)

聽覺
54.6

視覺
81.7

表3為人獲得知識的記憶保持比率
感官
記憶保持比率(%)

三小時後
三天後

只用聽覺
只用視覺
視聽並用
60
70
90
15
40
75

多媒體技術是視頻圖象、音響、圖形和文本藉助於計算機硬體和軟體而實現的有機結合。教學中,通過語言、圖象和聲音的同時作用於學生的多種感官,讓他們左右腦並用,並充分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 從而使學生的聽、唱、看等綜合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二、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
興趣和動機是學生學習的源泉。多媒體課件恰恰就是集多種優秀的教學手段於一身,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進入角色,調動各種感官參與學習,從而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如,在教學《乃喲乃》這首歌曲時,我邀請學生一起觀看課前在網上搜集整理的土家族的資料:他們的服飾、住房、生活習俗等,更重要的是介紹了重要節日——社巴節上的歌舞場面,讓學生跟著錄像中的土家族人學跳擺手舞。在短短的幾分鍾時間里,通過多媒體以藝術的手法,使學生對土家族這個神秘的民族有了一定的了解,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聲、文、畫、像的結合,提高了學生的音樂欣賞水平
多媒體教學信息都是由教育專家以及計算機技術人員共同研發的,集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成功的教學經驗於一體。同時保證了圖象與聲音的高清晰、高保真,因此也是上好音樂欣賞課的前提。
例如,在欣賞《森林的故事》時,隨著音樂的進行分別出示以下幾段動畫:1、早晨,寂靜的森林裡,小動物們還在甜甜的睡夢中。伴奏音樂為《苗嶺的早晨》的引子部分。2、隨著音樂變得逐漸歡快、熱烈,小動物們也一個一個醒來,他們歡快的跳著舞、唱著歌,森林中充滿了歡笑聲。3、突然,音樂變得恐怖,伴奏音樂為《不得了》,動物們聽到了伐木的電鋸聲,以及突如其來的森林火災,它們四處逃竄,無家可歸。森林裡再也沒有了歡笑聲,只聽到悲哀的哭泣聲。4、少先隊員植樹來了,動物們感到非常吃驚,它們躲在遠處悄悄的看著,慢慢地靠近少先隊員們。伴奏音樂為《少先隊員植樹造林歌》,森林的上空回盪著少先隊員們愉快的歌聲。5、森林又恢復了以前的樣子,瞧,動物們正在狂歡呢。伴奏音樂為《快樂的大熊貓》。最後,大屏幕上出現了一句醒目的口號:「讓我們行動起來,創造一個和諧、綠色的家園!」
在欣賞過程中,從美的享受到心靈的陶冶乃至情感的振盪升華,使學生們得到了完整的體驗,在一定程度上豐富和提高了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和理解,同時,更使學生從心靈深處受到了一次思想品德的教育。
四、合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促進音樂教學的最優化
雖然,多媒體技術在教學實踐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它也不是萬能的,要充分發揮其作用,在使用過程中必須正確對待。
1、多媒體技術的使用不能喧賓奪主。音樂教育是一種情感教育,它講求以情動人,因此教師必須能夠對學生在活動中表露的情感進行正確的分析和判斷,並採取相應的措施。而這些,多媒體技術是不可能勝任的,也就不可能取代教師的主導地位。
2、音樂教師必須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多媒體技術為音樂教學注入了活力,同時也使教師在教學中遇到的許多教學難點迎刃而解。可是,如果教師盲目、機械地套用它,就會成為教學干擾源,因而分散學生的注意力。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提高自身的素質,不但要提高音樂理論知識和教學水平,還要掌握現代教育技術,能熟練運用多媒體技術,並能學會製作多媒體課件。這樣就一定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教學藝術和技術的優點,成為一名與時俱進的音樂教師。

一、巧用現代教育技術創設教學情境,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托爾斯泰曾經說過:「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動力。音樂形象是比較抽象的,我們的教育對象——小學生,他們的生理、心理特點是好奇、好動、模仿力強,是屬於多種感官綜合運用的時期,他們的思維方式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如果還繼續停留在傳統以聽為主的教學模式,學生對音樂形象的初步聯想就難以得到深化和發展,學生對學習音樂就容易失去興趣,音樂教學質量也難以得到提高!因此,在教學中根據教學的需要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為學生創設一個形象逼真、色彩繽紛、能動能靜的教學情境,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等多種器官,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例如:在教唱歌曲《搖籃曲》時,首先讓學生說說媽媽是怎樣哄小寶寶睡覺的,使學生對音樂形象和情緒有了初步的認識,再利用多媒體播放媽媽哄小寶寶睡覺的畫面,配上搖籃曲的音樂,使學生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學生興趣盎然,並且童心大發邊輕聲演唱歌曲邊模仿媽媽哄小寶寶睡覺的動作,感受催眠的風格特點,使原來單一枯燥的課堂變得生動活潑,充滿了趣味性。再如:在聆聽《小天鵝舞曲》時,為了讓學生體會樂曲表現的那種活潑歡樂的情緒,以及詩一般的情趣,畫一般的意境,巧用多媒體播放芭蕾舞配上音樂,視聽結合,營造一個如臨其境的欣賞環境,從而更好地理解樂曲表現的情緒和形象,使學生的審美體驗推向高潮。
二、巧用現代教育技術滲透多元化文化,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以往音樂教材的視角只是單純從音樂到音樂,很少從文化的角度去思考。近年來,已重視從音樂文化上去開拓,強調了音樂與人、音樂與社會、音樂與民族、音樂與大自然的聯系,還強調與文學、歷史、地理、民族、宗教、哲學等其它學科的聯系,開闊學生的文化視野,提高學生綜合文化素質。例如:學習中國民歌時,每個民族的文化如:民族風情、語言、建築、服飾、歌舞等就各不相同,許多文化都在音樂中滲透。在教學中如果只是老師用圖片、語言等方式教授,是難以達到教學目的的,而巧用多媒體把這一民族的各種文化資料做成課件,直觀具體地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去感受、體會,既自然又真實,學生既學會了歌曲又了解了這個民族,更重要的是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例如:在教歌曲《多麼快樂 多麼幸福》時,把藏族分布的地理位置.和西藏的自然風光:雪山高原、建築、服飾、歌舞、風俗等資料運用多媒體展現出來,讓學生充分了解藏族的文化,加深了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理解, 使音樂情感與藝術形象完美的結合起來,學生表現歌曲時就容易得多了。這樣學生不僅僅是學會了這首歌,還對藏族的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達到了教學目的。

三、巧用現代教育技術突破教學難點,提高音樂課堂教學效果

心理學家認為:動態刺激比靜態刺激給人的印象也最深刻。在教學中,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把學生難懂的知識直觀的顯示出來,化難為易,達到良好的效果。例如:音樂欣賞是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聆聽不同國家、地區、民族的兒歌,童謠及樂曲片段,感受不同風格的音樂和音樂強大的表現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聆聽習慣以及鑒賞音樂的能力。它涉及的內容很多,有曲藝、戲曲欣賞、中、外歌曲欣賞和器樂欣賞等。在器樂欣賞中,包括西方的管弦樂和中國民族管弦樂;在民族樂器合奏中,又涉及到吹打樂和絲竹樂等5個主要樂種,在樂曲中,還涉及到古今中外幾十種樂器的音色等。如何讓學生記住這些眾多的樂器以及辨別它們的音色呢?又如何獲得最佳的欣賞效果?最好的手段也是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把這些資料直觀展現出來,就能有效地解決了難點。例如:在聆聽民族管弦樂《豐收鑼鼓》時,需要學生認識中國民族樂器並能聽辯這些樂器的音色,而學校不可能全都配置這些樂器,老師也不可能都會演奏。在教學中,如果老師只是單純地結合圖片講解,就顯得比較枯燥,但是,把這些樂器製成課件利用動畫形式進行講解、演示就生動得多了,並剪輯樂隊演出時的片段,效果就更好了。學生就能把樂隊演奏時的規模陣容、樂隊的各種樂器及樂器的音色特點,演員的服裝道具,表演時的動作表情,指揮的風格手勢,音樂的情感形象等看得明明白白,聽得清清楚楚。又例如:《如今家鄉山連山》是一首兩聲部歌曲,雖然比較簡單,但是兩聲部的歌曲學生接觸得比較少,為了讓學生唱准節奏、音高並能做到兩聲部的聲音都唱得和諧,運用多媒體把兩聲部用不同顏色顯示在屏幕上,再用錄音軟體分別把兩個聲部的伴奏錄制下來。教學時,唱到哪個聲部就播放那個聲部的伴奏,並且把歌曲中的力度記號和速度記號設置為「移動播放」來提醒學生,幫助學生更快地唱好歌曲、掌握歌曲,化煩為簡,化難為易,突破了教學難點;既增長了知識開闊了視野,又獲得了美好的藝術享受,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四、巧用現代教育技術挖掘歌曲的音樂素材,幫助學生理解歌曲的情感,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高尚情操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現代教育技術,尤其是多媒體技術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發展。由於多媒體技術的介入,小學音樂教育教學方式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有助於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促使其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有助於創設豐富的課堂情境,還有助於開拓學生的視野,提高理解音樂的能力。因此,教師們也越來越喜愛和信賴多媒體技術。
一、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充分調動人的各種感官機能
多媒體技術是視頻圖象、音響、圖形和文本藉助於計算機硬體和軟體而實現的有機結合。教學中,通過語言、圖象和聲音的同時作用於學生的多種感官,讓他們左右腦並用,並充分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從而使學生的聽、唱、看等綜合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二、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
興趣和動機是學生學習的源泉。多媒體課件恰恰就是集多種優秀的教學手段於一身,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進入角色,調動各種感官參與學習,從而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
三、聲、文、畫、像的結合,提高了學生的音樂欣賞水平

多媒體教學信息都是由教育專家以及計算機技術人員共同研發的,集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成功的教學經驗於一體。同時保證了圖象與聲音的高清晰、高保真,因此也是上好音樂欣賞課的前提。

四、合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促進音樂教學的最優化
雖然,多媒體技術在教學實踐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它也不是萬能的,要充分發揮其作用,在使用過程中必須正確對待。
1、多媒體技術的使用不能喧賓奪主。音樂教育是一種情感教育,它講求以情動人,因此教師必須能夠對學生在活動中表露的情感進行正確的分析和判斷,並採取相應的措施。而這些,多媒體技術是不可能勝任的,也就不可能取代教師的主導地位。
2、音樂教師必須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多媒體技術為音樂教學注入了活力,同時也使教師在教學中遇到的許多教學難點迎刃而解。可是,如果教師盲目、機械地套用它,就會成為教學干擾源,因而分散學生的注意力。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提高自身的素質,不但要提高音樂理論知識和教學水平,還要掌握現代教育技術,能熟練運用多媒體技術,並能學會製作多媒體課件。這樣就一定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教學藝術和技術的優點,成為一名與時俱進的音樂教師。

Ⅳ 音樂教學方法有哪些

著名的四大音樂教學法是什麼?
一、達克羅士教學法:

內容概述:「達克羅士音樂教學法」為世界四大音樂教學法之一,其特色為教師以鋼琴即興方式教學,學生則以身體律動來體驗對音樂的感受。達克羅士教學法是瑞士集音樂家、教育家、作曲家、指揮家、舞蹈家及詩人於一紶的艾彌爾.傑克-達克羅士(Emile Jaques - Dalcroze, 1865-1950)於1905年在日內瓦音樂院實驗成功而公諸於世旳教學法。

其教學方式有:1.律動教學 2.聽音訓練 3.即興創作。1.律動教學:這是藉著身替肢體最自然的律動,表達對音樂節奏的反應。這種教學模式常用在我們幼稚園、國小低年級的韻律、唱遊…。它經常以肢體的動作:如走步、跑步、彎腰動作來代表拍子;或藉著拍手、腳踏來分辨不同的音符;或藉著游戲的規律節奏來激發學生對節奏的反應能力…這種以肢體的節奏感,導引學習音樂基本能力的潛能發揮可說是最符合認知、思考的一種音樂教學。2.聽音訓練:達克羅士認為以首調唱名來訓練歌曲教唱,對於音樂欣賞的聽音或記憶較有助益於能力的發揮,尤其音程間的認知,簡單歌曲的仿唱,一定要配合身體的律動以達到「內在聽覺感受能力」的音樂薰陶3. 即興創作:這是藉著任何樂器的彈奏,學生可以自由發揮創意性的舞蹈動作來揣測音樂的動機及意境。另一方面達克羅士也鼓勵對旋律與和聲方面的創作與嘗試,他認為節奏、韻律的配合是不能疏忽的。

達克羅氏教學法教學特性:

1. 重視以兒童之體律動的節奏配合音樂教學。

2. 舞蹈與律動為音樂教學的主要活動。

3. 教材應取之於自然界中的節奏素材,是兒童音樂學習最自然的感受。

4. 非常重視兒童對「視覺」、「聽覺」感受能力的培養。

5. 即興的舞蹈表演動作可促進兒童的表達能力。

6. 音樂教學應以節奏教學作為基礎。

二、高大宜教學法:

內容概述:根據高大宜的看法,他認為人聲是最好的教學工具。唱歌必須是無伴奏的,就像傳統的民謠演唱一樣。由這個觀點來看,音樂教學的實施,祇要具備接受良好訓練的師資和完整的教材,則無論在都市鄉鎮,甚或最偏遠的地區,都可以實施;而且它的教學對象由二歲的幼兒至成年人,都可以透過歌唱的方式來學習音樂,可說是最理想的全民音樂教育。

高大宜的教學法可以用歌唱教學法作為其教學宗旨其主張所有音樂活動有:

1.歌唱教學、2.節奏的配合教學、3.視唱與歌曲練習、4.手語教學。

1. 歌唱教學幼兒時期的歌唱以聽唱仿唱為主開始已『念』歌方式,用童謠民歌與生活之諺語作為題材,從小三度音程開始教唱,並以五聲音階的音域為主,選擇適當的教材配合實施教學,采漸進的教學方式,由兩小節到四小節,再擴大為八至十二小節的樂句,每次上課以20分鍾為原則。

2. 節奏的配合教學(1)先以感覺節奏的快、慢開始,聆聽老師的節奏示範再加上以自己模仿,以拍手或踏步方式實施。(2)採用節奏音節念法實施節奏教學。(3)以歌曲配合游戲動作,尤其讓兒童有創造設計的機會以配合唱歌的舞蹈動作。

3. 視唱與歌曲練習高大宜的歌曲與視唱有一系列的教本,大部份取之於民謠,視學生程度而給予適當的教材。視唱訓練多以首調唱名法唱譜練習;歌曲練習則以二聲部合唱為主,多為民謠,採用五聲音階的調式,節奏較難,適合程度較高的能力者視唱及歌曲演練。

4. 手語教學高大宜的應用John S Curwen的手語以輔助視唱的教學法,主要的特點是利用視覺,加上身手配合的手語動作,來加深兒童聊解音階中,各音之間的音程高低的距離關系並使兒童能感受兒童歌唱時曲調所表達起伏的那種音樂性。高大宜教學法教學特性:1. 以歌唱為主的教學法。2. 以傳統民謠、兒歌作為主要教......>>
音樂教學方法有哪些
教學方法是師生在教與學的雙邊活動中為了有效地完成一定教學任務而採用的方式與手段的總稱,它既包括教師的教法,又包括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學法,是教授方法和學習方法的有效結合。決定教學方法的基本要素是教學目的、教學對象、教學內容,由於音樂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的特殊性,音樂課的教學方法不同於一般學科普遍採用的教學方法。下面就音樂教學的特點談談音樂教學方法的選擇和應用。選擇教學方法要與學科特點相適應,要依據該學科教學活動的目的、任務。音樂教學的根本目的就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即通過音樂教學陶冶學生的審美情感,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音樂教學的內容包括歌唱、器樂、律動、欣賞、創作和音樂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音樂課又是一門技藝性較強的學科,這就決定了音樂教學普遍採用的是練習法、欣賞法和示範法。音樂教育作為一種審美教育,並不是純知識理論傳授,感受音樂、鑒賞音樂、表現音樂都必須以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為基礎。音樂教學就是為欣賞音樂、演奏演唱、創作表現音樂而進行技術方面一系列的知識傳授和技能訓練,離開了技術訓練就很難完成美育任務,也就無法完成音樂教學任務。故而練習法理所當然應當成為音樂教學中廣泛使用的基本方法和重要方法。音樂是聽覺藝術,要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首要條件是讓他們接受美的薰陶,讓他們大量接觸優秀的音樂作品,擴大音樂視野。審美、修美的重要標志之一就是音樂欣賞的能力,在聆聽音樂的同時,音樂的美會感染學生並激發他們的興趣,音樂欣賞能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注意力和記憶力,提高他們的鑒賞水平。作為音樂課教學內容之一的欣賞本身就是以欣賞教學方法為主,而在歌唱、器樂、律動等教學中也無不貫穿和體現著欣賞活動,所以欣賞法也是音樂課普遍採用的一種教學方法。我們知道,兒童學音樂是從模仿開始,在課堂上學生學習各種技能也都離不開教師的示範,尤其是在唱歌、器樂等教學活動中,教師的范唱、范奏都必不可少。所以,示範法也是音樂教學的重要方法之一。選擇教學方法還要依據學科中不同的教材內容、特點。如歌唱教學方法有聽唱法、視唱法,還可由教師范唱范奏,並運用圖片、教具及手勢提示輔導學生唱好歌。器樂教學要避免機械枯燥的練習,教師講解要簡明扼要形象。欣賞教學不光採用欣賞法,還可以採用詩、文、圖畫等多種手段促使學生聯想與想像。分析綜合與比較的方法也應貫穿學生學習欣賞音樂的全過程。音樂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法則以視聽結合法、聯系對照法、講解法為主,不同於一般技巧訓練採用的方法。學生的實際情況,如年齡特徵,音樂素質等也影響著教學方法的選擇。譬如:在進行歌唱技巧訓練的時候,對小學中年級學生就要指導他們逐步從胸式呼吸轉向胸腹聯合式呼吸,學會有氣息支持的歌唱;到高年級要求逐步掌握控制氣息的能力,為從本能地歌唱進入藝術歌唱奠定基礎,同時進行發聲方法的訓練,咬字吐字也要求清晰准確。律動教學則應以小學低年級的學生為主要教學對象。在教學中教師應給學生提供較為簡單的可能性的示範,並且大量採用游戲的方法,以更好到調動學生學習、練習的積極性。不管在器樂、欣賞或音樂常識教學中,對低年級學生要以形象性、趣味性為主,對高年級學生來說,講授法相比較可多用。學生的素質也影響著教學方法的選擇。在音樂素質較好的班級,可適當加大音樂知識和技巧訓練的難度、深度,課堂教學內容安排也可更加充實。例如,在教唱新歌時就可採用視唱法。而對音樂素質較差的學生,就應以聽唱法、跟唱法為主學新歌,教學進度要放慢,難度也要降低。此外,在運用教學方法時,要注意多種教學方法的合理配合。在歌唱、器樂教學中,不僅要採用示範法、練習法,還要穿插運用講......>>
小學音樂教學方法有哪些
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把握課堂教學節奏,使教學設計藝術化 音樂課的另一個重要方面就是通過審美活動引發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以達到陶冶學生情操的目的。情感體驗產生於每個教學環節,有強弱之分,有起伏美好的體驗會使他們保持興趣,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生實踐。在教學中如果把學生比喻為琴,教師就是彈琴的人,而教學設計就是樂譜。會彈琴的,琴就會發出優美的聲音,優秀的教學設計,會使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這種體驗會導致積極的思維活動。所以教師進行教學五一節設計時,一定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情感體驗,對學生可能產生的情感體驗做出預測。在此基礎上對教學內容、方式、方法進行調整。課堂教學始終令人昏昏欲睡固然不好,讓學生始終處在高度亢奮也不是太好。優秀的課堂就像一篇好文章、一部好電影,開始部分抓住人心,激起興趣,中間部分精彩分呈,結尾達到 *** ,令人回味無窮,並且所有環節之間的轉換是自然、連貫流暢的。因此教師在照顧學生情感體驗前提下還要抉擇課堂的教學節奏,做到有收有放,把一節課變成一首動聽的歌曲,這首歌有著優美的旋律。
幼兒園音樂活動使用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我想談談歌唱活動中教師如何抓住導入環節向幼兒發起互動,調動幼兒學習歌曲的興趣。1.言語互動。(1)故事導入。在教學中教師把歌詞編成幼兒愛聽的小故事,作為新授歌曲的導語,用生動的語言向他們講解。(2)猜謎導入。如歌曲《大雨小雨》,教師用一個傳統的謎語:「千條線,萬條線......」將幼兒的注意力集中到 此,認真傾聽歌曲。2.范唱感染。每首歌都有各自所要表達的不同內容和情感,他們或高亢、或低沉、或歡快、或抒情,如何讓幼兒感知這一切呢?這時就需要教師按照歌曲的情感要求、風格特點進行有感情的范唱,激發幼兒的歌唱慾望。3.動畫播放。教師可結合歌曲的特性製作PPT,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只有把幼兒的興趣調動上來,才可以引起有效互動。
說明中小學常用的一種或幾種音樂教學方法
⑴體驗性音樂教學方法,以音樂感受情感體驗為主,通過激發學生音樂學習興趣,感受鑒賞音樂美,情感體驗外化等培養學生音樂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①音樂欣賞法:如藉助詩歌,舞蹈,戲劇繪畫等②演示法:教師在課堂上通過實際音響,示範讓學生獲得感性知識③參觀法:如組織學生聽音樂會,參觀樂器博物館,事先向學生講明目的,要求,事後進行討論⑵實踐性音樂教學方法:以音樂實踐活動為主,通過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親身參與的各項音樂實踐活動,形成與完善音樂技能技巧和發展音樂表現能力的方法①練習法:如教師提出要點進行必要的示範;或由學生進行集體或個別練習,教師加以指導;師生共同對練習進行分析,小節②律動教學法:從身心兩方面同時入手訓練,學慣用聽覺感受音樂,用肌體和心靈感受節奏的疏密,旋律的起伏③創作教學法④游戲教學法:隨音樂的情緒,節奏,有表情地進行律動⑶語言性教學方法:以語言傳遞為主,通過教師和學生口頭語活動以及學生獨立閱讀書面語言為主的音樂教學發①講授法,教師通過簡明,生動的口頭語言進行教學②談話法③討論法④讀書指導法⑷探究性音樂教學方法,以探究,發現為主,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習動機,引導學生多角度分析得出結論。
音樂課三拍子教學方法有哪些
自學能力是學生對知識刻苦自學、自我探索、自求得之的能力。它不同於一般認識和感知能力,也不同於那種機械記憶能力,而是在教師指導下,在學生已有基礎性學力的基礎上,自覺主動地總結自己的學習方式、方法,積極組織和利用影響自己學習的各種因素,成功完成學習任務的發展性學力。自學過程實際上是一項復雜艱辛的創造性勞動過程,是不斷探索、發現、理解和掌握知識,開拓思路的過程。自學能力是一般能力的綜合運用,是教育目標的一個重要因素。如何培養學生的音樂自學能力、以至於養成良好的確學習習慣,我主要從課前、課中和課後三方面入手。 一、課前 在課前,我讓學生圍繞目標、收集與學習歌(樂)曲相關的資料、讓學生提前有備、有興趣而學。包括文字、音響、音像及相關歷史、地理等人文知識。比如、在教唱《七子之歌—澳門》這首歌曲時,我讓學生提前蒐集當時中國屈辱的歷史背景,七子的地理位置等相關的知識。在教唱愛國歌曲時,我讓學生提前收集:今年2008年,在我們自己的國土上舉行的奧運會的精彩鏡頭、自己喜歡的奧運會的歌曲、運動項目、運動員等。學生收集到的資料,我盡量根據課堂時間一一在課堂上展示,並及時給予學生肯定!這樣可以鼓勵學生自學,培養自學習慣的興趣和動力。 二、課中 在課中,多讓學生享受自學的成功樂趣。在進行新課學習的過程中,老師除了重、難點部分正確引導外,一些稍淺顯的知識、放手讓學生去自學,這樣學生易獲得成功的喜悅!也給學生一次自我能力展示和體現的機會。隨著學生知識的增加、自學知識的范圍,也隨之增長。我在音樂課的教學過程中,歌詞部分的教學理解一般都讓學生自學,讓學生根據自己掌握的語文知識來分析歌曲的情緒:是歌頌的?抒情的?活潑的?還深沉的?……我在歌曲旋律的教學中,一些較難學習的歌曲,我在歌譜教唱之後,歌詞的填唱我會讓學生自學。留出一定的課堂時間給學生自己學唱。讓學生同桌兩人結伴自學:一人唱曲譜、一人唱歌詞;或者教師唱曲譜、學生唱歌詞。學生們通過自己的學習,會發現自己在會唱曲譜的基礎上,再加入歌詞就可以自己學會一首自己喜歡的歌曲了!體會到了自學成功的樂趣!也在培養自學的好習慣。 三、課後 課後學習是課中知識的延伸。因為課堂45分鍾的時間是有限的,教師要善於設疑,引發學生在課後繼續自學探索的慾望。繼續增長學生的綜合知識。比如,我在教唱《桑塔露琪亞》這首歌曲的時候,我們師生在課堂上圍繞主題、目標學唱了歌曲的曲譜和歌詞,了解了義大利這個多水城市多船歌的特點;也體會了船歌三拍子搖晃的特點;又欣賞了中國的幾首船歌。下課的時間快到了,我最後讓學生欣賞世界三大男高音演唱的歌曲《我的太陽》,聽完歌曲之後我接著質疑:同學們,你們知道世界三大男高音都是誰嗎?可惜已經去世的一位又是誰?他曾經在我們中國的紫禁城舉行過演唱會,唱過許多精彩的曲目,同學們不妨課後去了解……這樣,學生在好奇和興趣的驅使下,繼續著增長他們的自學知識…… 總之,培養學生良好的自學習慣立足長遠,要善於抓住最佳時機,要善於從低年級抓起,從淺顯的知識入手,將根基夯實!無論在課前、課中、課後,多留出時間給學生自己學習,教師對學生的自學成果及時給予肯定、表揚、肯定!讓學生自嘗甜果,從而引發學生自學的興趣、動力和慾望!日久天長自學習慣便隨之形成。 以上是我在教學中的一點體會,不足之處歡迎指導。
音樂教育專業的課程有哪些?
樂理、視唱練耳、聲樂、鋼琴(含中外器樂)、和聲基礎、中外音樂史與音樂欣賞、合唱指揮、歌曲寫作、曲式分析、藝術概論、舞台表演、舞蹈、教育學、心理學、小學音樂教學研究、現代教育技術等。主要實踐環節有:畢業實習、采風、藝術實踐(展演)、就業指導、畢業設計(論文、音樂會)。
音樂教法課是什麼?怎麼上? 100分
認真仔細!
淺談音樂欣賞教學中的幾種方法
以欣賞教學為主的教學基本模式

該模式課堂教學大致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上課伊始的組織教學非常重要,師生相互問候既是情感的交流也是集中學生注意力,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音樂課的新課導入雖然不是教學的中心環節,但卻是通向賞析新作品的橋梁,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是科學誘導積極啟發學生主動學習新課的必不可少的環節之一。

此階段導入所採取的主要教學方法有:故事導入法、情境圖片視頻導入法、啟發談話法、音樂導入法、預留懸念式導入法、開門見山式導入法、設問式導入法、復習導入法等。

第二階段:新作賞析,目標落實。

新作賞析、目標落實是音樂欣賞課中新授的重要環節。為了達成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必須通過各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能動性、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音樂感受與鑒賞能力。新授教學的過程一般分為初次聆聽、整體感知(分段賞析)、走進音樂(再次聆聽、體會內涵)三個步驟。

1.在初次聆聽、整體感知的過程中,遵循「以聽為中心」的原則,通過初聽全曲對作品進行整體感知,初步感受作品的情緒、音樂情境,同時分辨演奏形式及主奏樂器,簡單了解作者及創作背景等等,使學生對作品有個初步的了解。

2.分段賞析、走進音樂是引領學生通過分段聆聽對作品進行細致欣賞分析,通過聆聽體驗根據情緒、音樂要素等的變化判斷曲式結構、作品表現內容等,通過聆聽、視唱、默模奏、演唱、演奏等方式記憶作品的典型節奏和主題音樂。

3.再次聆聽、體會內涵是在學生分段細賞的基礎上進一步完整欣賞作品,把握作品的風格流派。

感知作品的體裁特點,同時能夠積極參與音樂體驗,充分體會音樂內涵,發展學生的音樂創造力和想像力,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賞習慣和審美能力。

第三階段:達標檢測,當堂反饋 。

這是欣賞課教學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檢測的目的是為了反饋本節課學生所學知識點,也就是達標情況,同時也是主題音樂及音樂知識的進一步鞏固和積累,為學生全面提高音樂素養和審美能力打下基礎。當然,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以及教學過程的推進分別採用分段檢測和最後檢測的方式進行測標補標。

此階段所採取的檢測方式有:辨聽、演唱主題音樂 、聽音樂判斷體裁、聽音樂判斷樂器以及音樂知識(包括音樂基礎知識及和作曲家及作品相關知識)搶答競賽等方式。

第四階段:拓展延伸,小結升華。

本環節根據教學內容基本可分為兩個步驟:拓展欣賞(創造活動)和課堂小結兩種方案進行。

1.教學內容的拓展是指在教材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選取教材之外的具有一定審美價值的作品,來充實教學內容,開拓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加強對音樂內涵的進一步理解與感悟。拓展欣賞的內容包括:同體裁作品音樂欣賞、同作曲家音樂作品欣賞、同種樂器音樂作品欣賞、同民族或地域音樂作品欣賞等。

2.課堂小結可以幫助學生梳理、回顧本節課所學主要知識點,可以起到備忘錄的作用。課堂小結的方式有多種,不但可小結本課知識點,也可適時小結學法,還可由教師提出啟發性的問題讓學生自己小結,甚至也可針對作品對學生進行情感延伸、德育滲透,在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Ⅵ 音樂介入照護起源於

音樂介入養老照護是引進起源於日本並擁有七十多年歷史。它的理念是:在群體活動的氛圍中,由專業人士帶動,根據不同對象而設計的音樂節拍,配合參與者身體動作的變化,獲得身體活化、心情愉悅的效果。

相關信息

1、通過音樂照顧帶動,利用音樂的特性帶給參與者身心上的刺激,讓其聆聽優美的旋律,通過身體語言來表現,使參與者有心情的放鬆、動與靜的體驗和成就感。音樂照顧讓被實施者身心和智能得到改善,情緒恢復,從而讓他們形成自發的生命力,這也是音樂照顧最核心的效果。

2、音樂介入照護生活化的動作和充滿童趣的懷舊療法,不僅適合一般健康老人,對失智、失能老人、精神障礙者、自閉症小孩、殘障者等更有針對性。隨著我國養老產業的不斷發展,這種新型、有效的養老照護模式值得推廣。

3、在常規治療基礎上給予音樂照護治療。內容有聆聽冥想、樂器合奏、緩和心情等,分為輕音樂、催眠曲、進行曲等不同音樂形態,同時還搭配和使用手搖鈴、響板、木槌、大鼓、風鈴、鈴鼓等不同樂器。

4、利用音樂的特性帶給被實施者身心上的刺激,增進與他人的關系,安定情緒、促進健康與成長。每周1次,每次30分鍾,4周為1療程,共3療程。

Ⅶ 學前兒童音樂欣賞可以運用哪些輔助方式

(一)音樂欣賞活動的選材考慮。

音樂欣賞是指懷著由衷的欣喜熱愛之情,自動追求從音樂中獲得自我滿足和自我實踐過程。開

展欣賞活動應該讓幼兒有美、有愉悅的感受。因此,音樂欣賞材料的選擇顯得至關重要。在選擇音

樂欣賞材料時應綜合考慮多方面的因素:

1、選材時應考慮到材料是否符合教育的要求。

選擇的音樂作品的內容、形式、風格是否豐富、多樣,比例結構是否合理,都直接影響到音樂

欣賞活動的教育效果。因此我們選材時必須始終以其教育價值出發,選擇符合教育要求的音樂材

料。如我們可以選用一些中、大班將要學唱的歌曲作為小班的欣賞材料,也可以選用一些少兒歌曲

作為中、大班的欣賞材料。

2、選材時應考慮到幼兒感知、理解音樂的實際能力水平。

許多音樂作品都很優美,但往往因為某些原因無論在長度上還是結構上都無法為幼兒所接受而

很難成為幼兒音樂欣賞的材料,這就需要我們教師認真分析與思考,根據幼兒的實際能力水平進行

選擇及節選,如可把作品中比較常的樂段或節奏變化比較明顯的樂段進行整理提煉:《梁祝》是大

家所熟知的樂曲,它的幾個樂段分別講述了不同的故事情節,將"化蝶"一段提出來,便可以讓小班

幼兒通過觀摩教具"蝴蝶"的翩翩起舞結合樂曲優美、緩舒的旋律展開想像和模仿,既滿足了幼兒欣

賞的需求,又符合幼兒善於模仿的特點,從動靜交替中達到教學目標。

3、選材時應考慮到幼兒的興趣需要。

美國現代心理學家布魯姆指出:"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學習材料的發生興趣。"這說明興趣

是學習的基礎,幼兒園音樂欣賞活動也不例外。作為幼兒園一線教師,我們更應該關注到這一點,

在平日里多觀察、多指導,及時發現及抓住幼兒的興趣點,充分發揮其教育價值。如平日里幼兒很

喜歡玩滑滑梯,我就安排他們欣賞短小活潑的鋼琴曲《滑梯》,讓幼兒在欣賞的過程中再次體驗滑

滑梯的樂趣;在角色游戲中,幼兒總喜歡扮演爸爸、媽媽,可見他們對這兩個角色充滿了興趣,於

是,我就讓他們一邊抱著娃娃一邊欣賞《搖籃曲》,讓幼兒真正地沉浸到音樂中去。

(二)音樂欣賞活動的教師因素。

任何一個教學活動都需要教師進行組織,當然,音樂欣賞活動也不例外。教師在活動中的作用

至關重要。那麼,在音樂欣賞活動中,我們應該做何努力呢?

1、努力提高自身的音樂素養。

音樂欣賞不只含括了音樂知識,還包括了對歌唱能力方面的要求以及豐富的舞蹈動作。教師只

有具備良好的音樂素養,才能夠對音樂作品進行細致的分析與理解,才能夠通過協調的動作、優美

的歌唱以及精彩的表現來展示音樂的魅力,從而感染音樂中的幼兒,使他們沉浸在音樂的感受中,

並從教師的引導中提高自身的音樂欣賞能力。

2、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

(1)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為欣賞作品打好基礎。

音樂是反映人們現實生活和思想感情的,欣賞音樂需要一定的藝術修養和生活經驗。生活經驗

是感受音樂作品的基礎。教師在開展欣賞活動前,應事先了解幼兒的經驗基礎,及時為幼兒豐富欣

賞作品時必需的生活經驗。我曾經組織過一次音樂欣賞活動《瑤族舞曲》,由於事先沒有給幼兒以

知識准備,幼兒對瑤族沒有感性上的認識,不知道瑤族人民的生活習慣以及瑤族與其他民族有什麼

不同的民族特徵,導致整個活動的教學效果不理想;而在欣賞歌曲《雪花》前,考慮到泉州這一地

區多年未下雪,班上大部分幼兒沒有見過雪,我結合常識課,通過讓幼兒觀看雪花圖片讓他們認識

雪花,了解雪花的形狀、顏色等有關知識,而後進行欣賞教學,幼兒的內心情感得到了升華,想像

力也充分發揮,就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2)創設良好的音樂氛圍,讓欣賞環境"活"起來。

幼兒的思維以具體形象為主,創造一個與作品相適應的音樂欣賞環境能有效提高幼兒對欣賞

活動的興趣。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根據作品的內容創設相應的情景,讓幼兒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觸動幼兒的心靈,讓幼兒真正的參與進來。例如,在欣賞音樂作品《秋天》時,我在活動室牆面上

布置了許多表現秋天的圖畫,在地上灑滿了落葉,使幼兒能夠感受到濃濃的秋意,欣賞時自然就更

加投入了。又如在欣賞音樂作品《快樂的小廚師》時,我在活動室內布置了許多食物的圖片,又准

備了許多炊具、廚師的服裝等,讓幼兒感受到廚師的工作,欣賞時也就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了。

(3)適時適度的介入引導,讓幼兒真正自主地參與活動。

在許多的教學活動中,常常存在著教師指導語過多、提問頻繁、直接指導等問題,幼兒常常失

去了思考、創造的時間與機會。要讓幼兒真正自主地參與到活動中來,教師就必須改變指導策略,

從中心退向邊緣,從控制者的"前台"走向引導者的"後台",適時、適度地介入引導。例如,在音樂

欣賞《瑤族舞曲》時,我在開始部分運用配樂詩引導幼兒欣賞,此時教師是主導者;下一環節運用

色塊圖把美術欣賞與音樂欣賞相結合,教師則是引導者;最後則讓幼兒跟隨音樂自己舞蹈,教師更

應是欣賞者,在旁鼓勵幼兒大膽自由表現,為下一活動做好經驗准備。

(三)音樂欣賞活動的多手段參與。

幼兒欣賞音樂應是一種積極的活動,而不是消極的、被動的感受,應使整個欣賞音樂的過程都能
引起幼兒的興趣,使其想像活躍,情感有所觸動。因此,我們必須綜合運用多種手段、多種形式參

與滲透,讓幼兒多通道地參與到活動中來。

1、運用語言材料,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音樂作品。

語言材料在這里特指含有藝術形象的有聲文學材料,如故事、散文、詩歌、童謠等。在音樂欣

賞中適當地運用語言材料能把抽象的音樂變得形象化,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與表現音樂作品。例

如,在欣賞《瑤族舞曲》時,我運用配樂詩對音樂進行完整欣賞,配樂詩的內容與樂曲的結構、曲

調、意境相融,較好地幫助了幼兒熟悉樂曲並幫助幼兒感受樂曲所表達的音樂形象。又如在欣賞歌

曲《歌唱二小放牛郎》時,通過講故事,讓幼兒了解了王二小的英雄事跡,從而知道了歌曲表達的

內容。

2、運用動作材料,幫助幼兒更好地表現音樂作品。

高爾基說過:"在聽音樂時,得用自己的經驗、印象和知識去補充。"幼兒的生活經驗有限,但

是幼兒感受音樂的能力並不差,且他們都有較強的表現慾望。當音樂響起時,也許他們會情不自禁

地手舞足蹈起來。運用肢體語言與音樂相滲透被視為一種有價值的欣賞形式。例如,在欣賞《運動

員進行曲》時,可讓幼兒隨樂曲打節奏。又如在欣賞《搖籃曲》時,讓幼兒用輕柔的動作哄寶寶睡

覺。

3、運用視覺材料,幫助幼兒更好地欣賞音樂作品。

視覺材料形象具體,即可是在時空中靜止的(如圖畫、雕塑等),又可是在時空中流動的(如

錄相、可活動的教具操作等)。音樂是流動的,稍縱即逝。我們可以通用提供形象具體的視覺材料

幫助幼兒"留"住那一瞬間,讓幼兒不斷地欣賞、感受。例如,在欣賞《瑤族舞曲》時,引導幼兒用

顏色(色塊圖)來表現樂曲速度的快慢,使幼兒在欣賞的過程中充分感受藝術的美,更好地達到了

欣賞的目的。

音樂欣賞教學在幼兒園音樂教育中是比較有難度的領域之一,同時它又是音樂教學中的一個永

恆的課題,只有不斷深化其內涵,拓展其外延,才能賦予這一課題以新的活力。在實踐中,我感到

音樂欣賞活動的核心價值在於激發幼兒審美情趣與審美情感,感受音樂欣賞活動帶來的愉悅,體驗

自由表達與創造的樂趣。這需要我們教師在實踐中不斷進行摸索、總結,從而為音樂欣賞教學這一

課題不斷注入新的活力。

閱讀全文

與音樂介入最佳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鼠用什麼方法不咬人 瀏覽:831
如何拍分身術最佳方法 瀏覽:37
廣告分析的方法 瀏覽:149
環氧值的測定方法都有哪些 瀏覽:675
線上閱讀用什麼方法好 瀏覽:266
頭發毛躁用什麼方法解決比較好 瀏覽:568
海椒種植方法 瀏覽:585
學校食堂食材人均訂貨計算方法 瀏覽:514
綁擔架快速方法 瀏覽:684
線偏振光鑒別方法 瀏覽:356
監控電源如何安裝方法 瀏覽:590
拉珠百葉窗簾免打孔安裝方法 瀏覽:34
怎麼正確的敷面膜方法 瀏覽:878
眼底積水如何治療方法 瀏覽:86
掰手腕鍛煉的方法 瀏覽:161
現在有快速便宜檢測血糖的方法嗎 瀏覽:250
解決喝水不用嘴的方法 瀏覽:487
五年級數學盈虧的解決方法 瀏覽:377
梅樹苗的種植方法 瀏覽:994
如何調漂最快的方法視頻 瀏覽: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