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給孩子做心理疏導
1、家長首先必須了解孩子,在了解的基礎上才能理解他們,才能幫助他們❷ 小孩得了精神類疾病應該怎麼辦
兒童得了精神病怎麼辦,精神病是現代人的高發病,而且患病人群非常廣泛,很多兒童甚至也會出現,這主要是由於遺傳因素、外界干擾、一些疾病等因素導致的,這對孩子以後的成長非常不利,很多家長為此也很擔心,那麼,兒童精神病該怎麼治療呢?下面我們來看看詳細介紹。
兒童得了精神病怎麼辦
1、手術療法
手術療法是比較常見的治療精神病的方法,一般情況下,針對個別嚴重的病例,醫學上有行異種幹細胞治療技術、異種基因治療技術、人類體細胞克隆技術等手術。但是國家衛生部近日發布的《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管理辦法》明確:異種幹細胞治療技術、異種基因治療技術、人類體細胞克隆技術等暫不得應用於臨床。
2、葯物療法
對於兒童精神病來說,葯物治療是比較常見的方法,一般是西葯,主要的葯品包括:奮乃靜、氯丙嗪、利培酮、氟哌啶醇等,但是臨床驗證,如果兒童長期服用葯物治療,會對中樞神經及肝臟造成損傷。
3、心理治療
兒童精神病除了要及時的治療以外,還要注重心裡的治療,隨著社會的發展,通過心理療法可以起到援助治療的作用,尤其是對病情輕的患者,效果還是比較明顯的。但是,心理治療後,療效維持的時間不長,一旦停止,病情反復率是極高的。
❸ 心理治療的方法有哪些
一、精神分析術
弗洛伊德在20世紀初建立了這個理論———童年期傷創經驗導致壓抑本能沖動或情感,是成年後焦慮的根源。
二、支持性心理治療
治療師以各種語言或非語言的方式營造一種溫暖安全、適合溝通的氛圍。治療師採取的策略包括鼓勵、保證、忠告、加強現實感、建議說服等較積極的做法,以期在短期內達到協助個案度過難關,恢復生活常態,提高對生活環境的適應度,增進個案的溝通技巧等目的。
三、行為治療
依據動物實驗得到的學習理論,有系統地應用在協助人們改變、適應不良的行為,因此,行為治療的內容大都是教導性的,培養個案有效的自我管理技巧並且將學習到的心理技巧不斷地在生活里練習。治療者和個案採取合作關系,個案必須主動積極地配合。
四、認知心理治療
50年代末,臨床心理學家艾里斯發展出「理性情緒治療法」,認為思考、情緒與行為間有明顯的交互作用。不是事件影響我們的情緒和行為,而是我們對事情的解釋(思考模式)決定我們的情緒反應。因此有很多的情感障礙與心理困擾,是來自個人的「非理性思考」。而「非理性思考」的形成是從兒童時期對我們具影響力的人(通常是父母、老師)身上學習而來,並且經由自己不斷地重復此種情緒經驗累積而成。
所以治療的過程,就是要協助個案找出自己的「非理性思考」,之後加以駁斥而訓練出理性的思考方式,自然就能消除情緒的困擾。在臨床施行上,認知治療常要配合行為治療,因而全稱「認知行為治療」。
五、團體心理治療
人是群性的動物,團體可以提供個人溫暖、保護及滋養的作用,因此團體心理治療極符合人類這種群居的需求。團體心理治療是一群事先挑選過有情緒障礙的人,固定的時間集合在一起,由訓練有素的治療師引導團體成員互動,分享自己的經驗,彼此鼓勵支持而達到改變思考、嘗試新的行為模式的目的。
根據具體問題類型,進行步驟拆解/原因原理分析/內容拓展等。
具體步驟如下:/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是??
❹ 怎麼疏導心理
心理疏導即心理治療,其基本方法有很多,常見的有:精神分析治療、行為治療、認知治療、家庭治療和森田治療。
1.精神分析治療:醫生通過特殊的治療設置,根據精神分析理論,採用精神分析技術,如治療聯盟、自由聯想、移情等,對患者潛意識的心理沖突和不成熟防禦方式的理解和調整,達到緩解症狀,完善人格的治療目標。適合於焦慮障礙、強迫症、神經症性抑鬱、分離性障礙、軀體化障礙、人格障礙等。該方法一般屬於長程治療,治療時間在數月至數年不等,且嚴格的精神分析治療需要達到一周數次的治療強度以保證療效。
2.行為治療:以行為學習理論為基礎,按一定程序幫助患者消除或建立某些行為,從而達到治療目的。例如,系統脫敏療法治療焦慮恐懼症;暴露與反應預防療法治療強迫症。
3.認知治療:根據認知過程影響情感和行為的理論假設,通過認知干預技術,從改變患者的不合理想法和觀念入手,改變認知結構,逐步達到緩解症狀目的的一類心理治療方法。可用於抑鬱障礙、焦慮障礙、進食睡眠障礙、精神分裂症、性心理障礙等。認知治療常合並行為治療,即認知行為治療。
4.家庭治療:以整個家庭為對象規劃和進行治療,治療把焦點放在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和互動模式上,而不是過分關注個體的內在心理構造和心理狀態。適用於兒童、青少年期的各種心理障礙,夫妻與婚姻沖突等。家庭成員共同參加治療時治療效果發揮最佳。
5.森田治療:是專門針對神經性障礙的心理治療方法。
❺ 兒童孤獨症應該怎麼辦,該如何治療
兒童孤獨症的治療方法包括教育訓練,心理治療、葯物治療等。
第一,教育訓練,這是治療兒童孤獨症最有效最主要的方法,目標就是促進患兒的語言發育,提高社會交往能力,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學習的技能。
第二,心理治療,往往會採用行為治療方法,目的是強化已經形成良好的習慣,干擾接受教育訓練,影響社會交往和危害自身的異常行為。比如刻板行為、攻擊行為、自傷自殘給予矯正。認知治療是用於這種智力損害不嚴重的年齡比較大的孩子,就是來提高認知和同齡人的這個差異、自身存在的一些問題,激發潛力,發展有效的社會技能。家庭治療就是讓父母了解患兒存在這些問題,多給予支持和協作全力的參與治療,幫助孩子學會照料和訓練患兒的基本方法。
第三,葯物治療,目前來說兒童孤獨症沒有特效葯,主要也是針對表現出的精神症狀或者是情緒問題的時候給予抗精神病性的葯物,比如氟哌啶醇,抗抑鬱葯物、改善腦功能的葯物或者是中樞興奮葯,如哌甲酯。
❻ 兒童期有哪些常見的心理問題
兒童常見的心理問題有六種:多動性,抑鬱性,孤獨性,焦慮性,強迫性、恐懼性。
患有多動性心理問題的孩子,顯得非常好動。雖說活潑好動是兒童的天性,但是有些兒童的行為並不是簡單的活潑好動,而是患上了一種稱為兒童注意力缺陷的多動性障礙,也就是常說的「多動症」。
患有抑鬱性心理問題的兒童,其症狀表現為孤獨、不愉快、憂慮、悲傷、失望和精神痛苦,心境處於病理性的低下或惡劣,又稱為兒童神經性抑鬱症。據報道,精神科門診兒童診斷為抑鬱症的佔28%,在精神科住院病人中兒童抑鬱症比例為59%。
患有孤獨性心理問題的兒童,其病情多發生在嬰幼兒期,是感知、語言、情感、智能等多方面的廣泛發育障礙,是一種比較嚴重的兒童精神障礙,心理學稱為孤獨症。兒童孤獨症患病率約為4‰~5‰。對孤獨症患兒的治療目前尚無特效葯,但如果及早發現並進行特殊教育、行為矯治、葯物治療,是可以取得較好的效果.
常常表現出焦慮不安行為的兒童,大都是患了心理焦慮症,是最多見的兒童情緒障礙。焦慮患兒常有認真仔細、膽小多疑的性格,在某些精神因素如親人重病、意外事件或學業失敗等誘發因素影響下而發病。
兒童強迫性心理問題,是一種以強迫觀念和強迫動作為特徵的神經症。患者在主觀上感到有某種不可抗拒的、不能自行克制的觀念、意向和行為的存在。病人雖能意識到這些觀念、意向、行為是不必要的或毫無意義的,但就是難以將其排除。兒童強迫症的發病年齡以10歲前多見,既有自我強迫,又有自我反強迫,是一種典型的心理沖突疾病。
兒童恐懼性心理問題,是指兒童對日常生活一般客觀事物和情境產生過分的恐懼、焦慮,達到了異常程度。恐懼是正常兒童心理發展過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種情緒體驗,是兒童對周圍客觀事物一種正常的心理反應。
對有心理問題的兒童要認真對待地,要及早的治療與教導,否則,就會嚴重影響兒童的正常生活和學習。
有個叫磊磊的男孩,才5歲,性格「活潑」的了不得。整天都鬧騰個不停,他不是不停地跳皮筋,就是對足球踢個沒完,即使偶爾在房間呆一會,也是在櫃子上、桌子上或床上椅子上爬上爬下的,總之一天到晚幾乎沒有閑暇的時候,除非晚上困極了才去睡覺。
開始,父母以為孩子是天性活潑,生性貪玩,沒什麼大關系。後來,經一位懂點心理學的朋友一提醒,才知道孩子是患了兒童常見的多動症。
兒童多動症的病因
有醫生認為,兒童多動症的病因,可能是由於患兒的腦干網狀結構上行激活系統內,缺乏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羥色胺等神經遞質的某一種,使得神經不能及時傳遞信息而造成的一種病態。腦內神經遞質濃度降低,可降低中樞神經系統的抑制活動,使孩子動作增多。
許多研究者發現,兒童多動症與遺傳有密切關系。一些專家將多動症患兒和正常兒童對照研究發現:多動症患兒的父母童年期有多動症病史者較多。
近來發現,鉛中毒是引起兒童多動症的原因之一,攝入含鉛、含鋁量過多的食品,即使未達到中毒的劑量,也會誘發多動症。也有人認為,多種食物添加劑如食用色素,多種飲料、糖果、冰淇淋、香腸都有可能導致多動。
兒童多動症的主要障礙是精神上或心理和行為方面的,其中注意障礙和活動過度又是本症的主要特徵。多動症忠兒與普通兒童的頑皮是有很大的區別的,兒童多動症的心理治療。
對多動症症狀明顯,嚴重影響到學習的兒童,應進行葯物治療。常用的葯物有右旋苯丙胺、利他林、米拉脫林等中樞興奮劑。這些葯的有效率一般為70%一80%,因此是治療多動症的首選葯物。患兒在用葯1~2周後,一般會表現出安靜,不再那麼好動,注意力較集中,能按大人的要求行動,易於管理等。
葯物不能代替教育,只能為教育提供良好的條件。家長和教師不能歧視多動症患兒,更不能損傷其自尊心。對患兒良好的行為應給予及時的表揚和鼓勵。同樣,對患兒的打架傷人等攻擊性行為、破壞公物等破壞性行為以及說謊逃學等不端行為,不可以患病為理由進行袒護,而應像對待正常兒童一樣堅決制止。
桅桅是家中的獨生女。其父母都是知識分子,對她抱有極高的期望。因此,孩子從小受到的教育要比別人多些,智力開發要比別人早些,學習成績一直很好,每次考試都是優秀。
在4年級一次期中考試時,桅桅患了重感冒。由於身體不適,精神不振,再加上心情緊張,有一科沒考好。受此影響,其他科的考試成績也不好。
桅桅從此變得沉默寡言,悲觀失望,精神萎靡,食量減少,逐漸發展為怕見老師和同學,後來乾脆不去上學了,整天在家睡覺。
家長開始不知底細,問她怎麼了。她說不清楚,只是流眼淚。家長以為孩子患了大病,帶孩子到醫院進行檢查,結果未發現任何異常。
於是家長懷疑孩子患了心理疾病,前來咨詢治療,經心理醫生詳細的診斷後,原來桅桅患了兒童常見的抑鬱症。
兒童抑鬱症的病因
兒童抑鬱症主要是心理遭受刺激後而誘發的。比較常見的有感情上受到重大打擊,如親人去世、父母關系緊張或離異、考試失利(特別是未考上理想的學校)等,往往會出現情緒上的劇烈反應並導致情感加重。
自尊心、自信心受挫也會誘發兒童抑鬱症,如學習成績不好,長相不出眾,總認為自己處處不如人,不受老師重視,不引人注目,從而產生一種失落感。
兒童的父母患有抑鬱症也會引起兒童的抑鬱症。有抑鬱症的父母通常少言寡語,不參加社會活動,不與他人結交來往,或對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過分關心,這些都會直接影響到兒童的情緒。
兒童抑鬱症主要是由心理因素誘發引起的,因此治療方法也主要運用心理治療。當發現兒童有抑鬱症狀後,家長應該多與孩子交談,多給以關心、安慰,接受孩子的傾訴,給孩子以情感上的理解和支持,陪孩子做一些平時最感興趣的事。
兒童憂鬱症的心理治療
治療兒童憂鬱症,首先要選擇支持療法,增強兒童的自信心。兒童抑鬱多是由於兒童對自己不滿而引起的,而這個不滿意的標准常常是一個理想化的標准,在達不到這個標准時,就會引起抑鬱。
要提高自信,戰勝抑鬱,就要幫助孩子改變這個標准,使之切實可行。當兒童通過降低標准而達到目的後,要給予鼓勵,正面強化,幫助兒童樹立自信心。
在對患兒進行心理支持之外,主要採取行為療法進行心理治療,就是在生活、學習實踐中進行鍛煉,培養堅強的意志力,提高對挫折的承受能力。行為治療時,家長一定要按計劃行事,嚴肅對待治療,不能遷就孩子的好惡,否則會影響治療的效果。
有個5歲的小男孩,很少講話,班主任反映他兩個月內共講了6句話。
生活中很常見的事他也不會說,而且在幼兒園整天是一個人玩,不與他人交往。父母一直以為是發音器官有缺陷,經專科多次會診,認為發音器官無異常。經測試診斷,發現小男孩其他能力均屬正常,只是語言發育遲緩,並伴有性格上明顯的變異,屬於孤獨症。
富有愛心的班主任老師通過進一步的了解,才知道小男孩的父母是地質工作人員,長期在野外工作生活。小孩出生後不久便被送到農村的外婆家,直到4歲時才送到基地幼兒園入托。而外婆無文化,且寡居而形成孤獨的性格。
兒童孤獨症的表現
語言障礙是孤獨症患兒的突出症狀。大多數患兒語言發育遲緩,顯得很安靜,常常是用手勢來表達自己的願望和要求,嚴重的病例幾乎終生不語。
除了語言障礙,孤獨症患兒還會有孤獨離群、不適應集體生活,缺乏社會交往的技巧;情感冷淡、面無表情;興趣狹窄,行為活動單調刻板等症狀。
孤獨症患兒的身體素質有極端性,要麼非常好,要麼非常弱。患兒易患與植物神經系統失調有關的喘息病、自體中毒症等病症。
在現實生活中,一定要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願望和要求,還可讓孩子傳遞一些簡單的信息。患兒在說話時。常常會出現一些用詞不當、詞語顛倒等現象。此時一定要耐心地傾聽,不能表現出不耐煩,以免傷害患兒的自尊心,失去說話的興趣,產生對說話的恐懼感和口吃的語言障礙,於是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孩子的孤獨症。
兒童孤獨症的心理治療
加強言語訓練是治療孤獨症的重要內容。對剛開始理解語言的患兒,多餘的詞句會把孩子弄糊塗,所以說話應盡量使用孩子能夠理解的簡短語句。
針對孤獨症的兒童心理治療師採取以下四個步驟:
第一步:母親與孩子面對面地坐在地板上,母親一手拿孩子喜歡的那本書,一手拿糖果、餅乾等孩子平時喜歡吃的東西,放在孩子看不到的地方。
第二步:母親將書突然呈現在孩子面前,放在地上,這時孩子可能表現出非常喜歡這本書並伸手去拿,緊接著母親又在他面前擺出他喜歡吃的東西,他又可能會伸手去拿。這時母親要把吃的東西放在離孩子稍遠一點的地方讓他去取,孩子吃到東西會表現得很高興。以後每天按上述方法去做,多次重復,形成一個固定的模式:出現書的同時,還會用眼去找吃的東西。
第三步:將書的位置由地上換到小椅子上,孩子看到後伸手去拿,這時立即把糖果等放在椅子上。按這種方法,使書靠近孩子眼睛的水平方向。
第四步:將書放在母親左眼側面,再移到右眼側面,不斷給糖果以刺激強化,讓孩子眼光逐漸適應,慢慢注視到母親的眼光。進而逐漸改為擁抱、親吻孩子,慢慢地使孩子與母親建立起母子感情。
小女孩9歲,是某重點小學四年級學生。父親是劇團的武打演員,母親是工廠工人。父母均只有高小文化程度。
根據老師反映,患者焦慮情緒比較嚴重,性格內向、膽小孤僻,與同學相處不甚融洽,學習成績屬中等偏下,語文成績較好,數學成績則很差。
家長對孩子的學習督促嚴格,但是沒有能力輔導。
兒童焦慮症的病因
現代社會,人們往往沒有足夠多的時間來照顧孩子,還有很多父母甚至以忙碌為借口忽略了對孩子的關愛。有的父母跟孩子在一起時又不能很好的與孩子進行交流和溝通,所以,大多數父母並不了解孩子的心事,無法與孩子建立親密的關系。
父母與老師的教育方法不當,過分苛求或者溺愛孩子,使孩子依賴性強,獨立性差,一旦走出家門離開父母,便不知如何面對社會,如何處理人際關系,從而產生焦慮反應。這種過於緊張的狀態,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常常辦事不僅達不到預期目標,反而會產生一些負效應,這樣也會使兒童產生焦慮。
面對患有焦慮症的兒童,家長和老師都應該認真對待。首先應該用和睦的家庭氣氛.輕松愉快的師生關系,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
兒童焦慮症的心理治療
一般來說,急性焦慮反應發作並較嚴重時,應當根據患兒的病症發作情況,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抗焦慮葯物。而慢性焦慮反應發作時,以心理治療最為適宜。滿灌療法是治療焦慮症的常用方法。
治療師在治療過程中,使用對患兒來說能引起最強烈的焦慮情緒的刺激以「沖擊」患兒,使患兒克服對某些情境、事件的焦慮反應。放鬆療法是治療兒童焦慮障礙常用的一種方法。通過對患兒進行漸進性放鬆訓練,對減輕、消除兒童焦慮障礙有較好的療效。
10歲的男孩魯魯,據他父母反應,孩子近一個月來走在馬路上總是要數路燈,而且數了一遍又一遍,不停地數。多次嚴厲指責仍無效,經診斷為兒童強迫症。
兒童強迫症的病因
精神因素是強迫症的主要誘因。患兒在生活中碰到重大變故,如父母離異、親人過世等精神刺激,引起恐懼,使兒童憂心忡忡、膽戰心驚。
患病兒童的性格大多內向,膽小拘謹,待人特別有禮貌,優柔寡斷,行動較古板。父母性格內向,有潔癖、強迫行為,也會給兒童帶來影響。
兒童所患的強迫症是與成人有區別的。兒童的強迫現象不存在明顯的心理沖突,只是機械地再三地重復某些行為。同時兒童強迫症的主要表現為強迫行為,而不是強迫觀念,而且年齡越小,這種傾向越明顯。
兒童強迫症的心理治療
兒童強迫症治療後的效果是較好的,多數患兒通過治療在不長的時間里就能恢復正常。
系統脫敏療法是治療患兒強迫行為較有效的方法。首先列出強迫行為的次數與情景,然後對每一種情境下的強迫行為逐步進行脫敏。
反應阻止療法是給患兒一個先導刺激,這一刺激導致患兒出現強迫症狀,並使焦慮增強。然後採取強制手段制止其強迫行為的出現。慢慢的,患兒的強迫行為和焦慮反應都會消退。
治療強迫觀念適用思維阻斷療法。當患兒出現強迫性思維時,大喝一聲「停」。在此基礎上,患兒可以練習對自己喊「停」,使思維停頓。
此外,還可採用滿灌療法、模仿學習等心理治療技術進行治療。輔助治療強迫症的常用葯物有氯丙咪嗪、舒樂安定、氯硝安定等。
有個7歲讀二年級的小學女生,因為在放學的路上看到一輛汽車撞倒一位騎自行車的婦女,嚇得渾身冒汗,兩腿發抖,居然對汽車產生了恐懼:一看到汽車就渾身顫抖,兩腿酸軟,更不用說坐汽車了,而且每天放學回家時都心有餘悸。
兒童恐懼症的病因
兒童恐懼障礙主要是因環境、教育造成的,而其中又以父母的行為方式、教育方法的不當為主。父母對孩子溺愛、過於保護、限制兒童的許多行動,或者用嚇唬威脅的方法對待孩子的不聽話、不乖順,當著孩子的面毫無顧忌繪聲繪色地講述一些可怕的事情。大人過嚴過高的要求,家庭成員關系不和睦或對孩子缺乏一致性、一貫性的教育也會誘發兒童恐懼障礙。
兒童恐懼障礙的心理治療
對恐懼障礙患兒的治療,首先要了解發病的原因,然後有針對性地進行治療。
恐懼障礙是兒童在日常生活中通過條件反射的作用不斷習得的,因此可利用對抗性條件反射原理,循序漸進地消除其恐懼心理。一般的做法是:先用輕微的較弱的刺激,然後逐漸增強刺激的強度,讓其逐漸適應,最後達到消除恐懼障礙的目的。
許多兒童恐懼障礙的產生是受了家庭成員的影響,因此在治療時不能只孤立地治療兒童的恐懼障礙,而要了解患兒行為、情緒問題發生時的整個背景情況及與患兒間的影響。
患有入學恐懼症的兒童與逃學兒童行為不同。逃學兒童為達到不去上學的目的,常常是製造了一系列上學的假象,而入學恐懼症的兒童則毫不掩飾地向家長提出不想去上學。
入學恐懼症
入學恐懼症是指學齡兒童對學校產生一種強烈的恐懼感,拒絕上學的現象,以7~12歲的男孩較多見。日本有資料表明,在200萬學齡兒童中,每年就有5萬兒童因為此症而不得不停課退學。
入學恐懼症患兒大多數都是好學生,少數學生即使學習成績一般,但也是聽話的學生,其智力水平要麼高於一般者,要麼低於一般者。
引發入學恐懼症的原因很多。一般認為,膽小多疑、太仔細、太謹慎、過於敏感的性格容易誘發此症。在家裡被大人溺愛和過分保護,會使孩子依賴性強、獨立性差,從而增加了他們對學校適應的困難。家長、老師對孩子期望過高,甚至有些孩子自小受大人的影響對自己也有較高的期望,超過了心理承受能力而漸漸形成焦慮性心境,就會表現出入學恐懼或是考試恐懼。
入學恐懼症患兒易產生焦慮症狀。如果大人強迫患兒到了學校,就會表現出明顯的焦慮心情和焦慮性軀體症狀。比如哭鬧、發脾氣或愁容滿面、不願說話、惶惶不安、猶如大禍臨頭一般;面色蒼白、呼吸急促,甚至頭痛、腹痛、惡心、嘔吐等。而一旦聽說不去上學,患兒的這一切焦慮反應就自行消失,恢復正常。
❼ 兒童焦慮症最好的自愈方法
兒童焦慮症最好的自愈方法
兒童焦慮症最好的自愈方法。身患面對這種情況的少年兒童一般不愛說話脾氣暴躁,有一部分躲避或依賴個人行為,而導致少年兒童焦慮心態狀態的緣故也是許多,以下兒童焦慮症最好的自愈方法
兒童焦慮症是比較常見的兒童情緒障礙,嬰幼兒至青少年階段的孩子都可能會發生這種疾病。發生兒童焦慮症之後,孩子會出現焦慮情緒和不安行為。病情較輕的患兒在採取有效治療後很快就可以恢復,病情較嚴重的患兒可能會出現恢復不佳的現象。
兒童焦慮症是一種以恐懼不安為主的情緒障礙性疾病,孩子在患上這種疾病之後會出現恐懼、膽怯、口乾、頭痛腹痛等現象。嬰幼兒至青少年都可能會發生這一種疾病,這種疾病無傳染性,但是具備遺傳傾向。患上兒童焦慮症之後,要及時將孩子帶支專業的醫院進行治療。
患上兒童焦慮症之後病情的輕重程度不一,採取治療之後所出現的恢復情況會略有差別。有的患兒在患病之後經有效治療後恢復情況會比較好,有的孩子會出現恢復情況較差的現象。家庭因素、成長環境對兒童焦慮症的恢復會有所影響,在患上兒童焦慮症之後不僅要及時進行正規治療,還應當做好這幾方面的調節。
患有兒童焦慮症之後該如何恢復呢
1、葯物治療
葯物治療對於這種疾病比較適用,病情較輕的患者可以不採取葯物治療,病情比較嚴重的患兒要採取此項治療。服用具有安神作用的葯物可以緩解兒童精神上的焦慮感,服用葯物之後要注意觀察患兒的情況,長期用葯會出現毒副作用。
2、生物療法
患上兒童焦慮症之後可以採取生物療法,這是一項比較常規的治療方法,通過採取此種治療方法可以緩解兒童的注意力,以及消除兒童精神上的'焦慮和不適。
3、心理療法
患上此種疾病以後要給予患兒採取一定的心理輔導,採取心理療法可以找到病根,從根源下手才能起到徹底治癒疾病的作用,心理療法的過程比較漫長,所以要有耐心。
4、與孩子做朋友
很多家長在孩子的面前會刻意的擺出家長的姿態,長期如此會讓孩子與家長產生一定的隔閡。很多家長因為工作繁忙,所以很少傾聽孩子內心中的真實想法。患上兒童焦慮症之後,要多與孩子進行溝通交流。可以跟孩子做朋友,用一個新的身份去了解孩子和傾聽孩子的訴求。
兒童焦慮症是屬於一種心理障礙性疾病,雖然這種疾病的治療比較困難,但是不要因此而鬆懈。發生疾病之後不僅要對患兒進行有效的治療措施,還要進行相關的調節,才有助於患兒的病情康復。
家長不應該總是用命令的口氣對患兒進行溝通和交流,長期用命令的口吻去使喚孩子會讓孩子的內心受到創傷。很多家長在工作之後與手機成為了最好的朋友,在工作之餘要放下手機與孩子多溝通多交流,多與孩子進行一些親子互動,能夠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
一、少年兒童焦慮症的表現
面對這種情況的具體表現是痛苦情緒、躁動不安個人行為和自主神經系統神經功能紊亂。不一樣年紀的患者主要表現各不相同。兒童主要表現為鬧人、心煩。學齡兒童可主要表現為惶恐不安、不肯離去爸爸媽媽、抽泣、展轉不安寧,可伴食慾不佳、惡心嘔吐、睡眠障礙及遺尿等。
學齡前兒童則授課觀念不集中化、學業成績降低、不肯與同學們及教師相處,或因為焦慮、心煩心態與同學們發生爭執,進而回絕念書、出走等。自主神經系統神經功能紊亂以迷走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系統作用激動病症主導,如胸悶氣短、心慌氣短、呼吸困難、流汗、頭疼、惡心想吐、惡心嘔吐、腹疼、口乾舌燥、手腳發寒、尿頻尿急、失眠症、睡眠不好等。
依據發病方式、少年兒童面對這種情況臨床醫學特性和現病史臨床醫學上可分成驚恐發作與廣泛性焦慮症。驚恐發作為亞急性焦慮發病,發病速度快,主要表現為突然冒出明顯的焦慮不安、害怕、焦躁不安,常伴隨顯著的自主神經系統神經功能紊亂。廣泛性焦慮症為普遍耐受性焦慮,焦慮程度輕,但延遲時間長,患者授課焦慮不安、怕老師打手心提出問題、怕考試成績不太好等,也是自主神經系統神經功能紊亂主要表現。
少年兒童面對這種情況造成的緣故有許多,病發前將會有過亞急性受驚史,如與爸爸媽媽忽然分離出來、家人病逝、悲劇安全事故等,下列編跟你一塊兒討論少年兒童的分離焦慮。
二、少年兒童分離焦慮
分離焦慮是嬰兒面對這種情況的這種種類,常見病於學齡期。通常就是指嬰兒因與家人分離出來而造成的焦慮、躁動不安、或不開心的心態現象,別稱別離焦慮。即嬰兒於與某一人造成親密無間的感情結系後,又要與之分離出來時,造成的難過、痛楚,以表達回絕分離出來。
寶寶的分離焦慮通常分成3個環節:
抵抗環節——失聲痛哭,又踢又鬧;
心寒環節——依然抽泣,時斷時續,姿勢的大吵大鬧降低,不理會別人,小表情遲緩;
超脫環節——接納別人的照顧,剛開始一切正常的主題活動,如進食,看動畫片,可是看到媽媽時又會出現悲傷的表情。
分離焦慮的出現,與小孩的沒有安全感相關。
兒童焦慮症如何緩解
1、傾聽孩子
家長要學會與孩子建議一個好的信任關系,讓孩子能將自己的心事將向父母吐露出來。在聽孩子述說時,父母聽孩子傾訴痛苦時,要對其痛苦做出反應,適當地表示同情,這有助於孩子將心裡的。壓力釋放出來,消除顧慮和緊張情緒,控制不安全感的襲擊。
2、不要給孩子太大的心理壓力
很多孩子出現焦慮症,其實跟父母給予的心理壓力有關。所以父母要為孩子制定學習標准,應遵循「興趣第一、量力而行」的原則。年齡、智能水平是不可忽略的依據,可以高出其實際能力一點點,讓她稍稍努力就能達到,看到可喜的成果和自身的潛力,明白只要努力就有希望更好;不苛求、更不能讓孩子頭腦中牢牢綳緊「第一、最好」這根弦。
3、鼓勵孩子
當孩子做錯了事或情緒不穩時,告訴他「沒關系」、「大膽些」、「不要怕」、「再試一次」、「爸爸媽媽相信你」之類的話,一段時間以後,孩子可能會走出焦慮,建立起自信,學會應對困難,並形成開朗樂觀的性格。
4、家庭和睦
一個好的家庭環境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家庭不和睦,老是爭吵,那就導致焦慮症孩子時時擔驚受怕,內心敏感、容易受傷,一點點風吹草動都會引起他們的情緒波動。因而特別需要一個溫馨、和睦、踏實、能給他安全感的家,父母的體貼、呵護、安慰和精神上的引領,能有效地緩解兒童焦慮症。
5、父母需甩掉憂慮
孩子有焦慮症,父母肯定是擔心的,但是父母臉上流露出哪怕一點點的焦慮,對孩子來說都無異於雪上加霜。當孩子被焦慮困擾時,他們最需要的是心理支持,如果父母的心情也非常的沉重與壓抑,就會影響到孩子的心情!
❽ 兒童自閉症怎麼治療
1、醫學上的治療:
① 預防性治撩:防止自閉症的出現,包括遺傳學上的輔導。
② 補救性治療:及早診斷,針對生理因素而加以治療。暫時這兩種方法都未有突破性進展。
③症狀性治療:葯物治療可以減輕症狀,例如過分活躍、不集中、情緒不穩定、暴力傾向、睡眠困難等。
2、行為心理治療及特殊教育:
主要的治療集中在這個方向,而事實上亦對自閉症兒童及家庭有很大的幫助。該方式基本原則有:
① 一個一致的治療計劃。
② 盡量令自閉症兒童能明白對他的要求,令他對環境產生興趣,覺得參與有意義。
因此不能讓他獨自消磨下去。要製造一個穩定、一致的治療結構,與及要主動的幫助他們參與。
A、教他的東西要適合他的能力。
B、盡量幫助家長去學習在家裡用同樣的方法教導他。
③ 教他學習正常行為去代替異常行為。
④ 盡量用鼓勵的方法:
C、開始時可能需要物質獎勵,去幫助他參與。
D、最重要是令他參與後得到成功感。成功的經驗會令他的情緒穩定,及有更大的動機去參與。
E、要從多方面去評估他的能力。他的能力是參差不齊的。根據評估結果去提供適合他能力的訓練方法及學習機會。
F、重覆性行為及不願改變的傾向需要慢慢治療。通常是幫助他學習其他較好的行為去代替這些行為。另外,他們愈明白得多,這些行為就會愈少。
G、用行為心理治療方法去應付一些困難行為,例如發脾氣、不願吃飯等。
H、盡量令兒童和家長有愉快的生活經驗。
3、言語治療:
言語治療師的協助十分重要。將兒童言語的發展詳細分析,然後訂出適當的訓練方法,將這些方法融合於兒童的日常生活之中。另外根據他的進步,將方法調整。幫助每個和兒童經常接觸的人去學習這些治療辦法。
4、社會工作治療:
自閉症兒童對家庭造成很大的壓力。首先要幫助家長認識兒童的基本病理,發展程度及治療方法。另外,減少家庭的壓力,例如經濟方面、居住方面。還有,幫助其他家庭成員,尤其是兄弟姊妹,去認識及幫助自閉症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