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疏通經絡的常用方法-拔罐
拔罐是人們 養生 保健及治療疾病的一種常用方法,拔罐法是以罐為工具,利用燃燒、抽吸、擠壓等方法排空罐內空氣,造成負壓,使之吸附於穴位或體表,使拔罐部位的皮膚充血、瘀血,以達到預防和治療疾病的方法,今天給大家介紹5種常用的拔罐操作方法。
1.留罐法
【定義】:留罐又稱坐罐,將罐吸附在體表後,留置5 10分鍾,然後將罐起下的方法。此法最常用,一般疾病均可應用
2.走罐法
【定義】:又稱推罐法。拔罐時先在施術部位皮膚或罐口,塗一層潤滑油,將罐拔住後,醫生用右手握住罐子,向上下或左右方嚮往返推動,至拔罐部位皮膚紅潤、充血,甚或有瘀血時,將罐起下。此法適用於脊背、腰臀、大腿等部位。
3.閃罐法
【定義】:即將罐拔住後,立即起下,反復多次地拔住起下、直至皮膚潮紅、充血或瘀血為度。
【適應症】:多用於局部皮膚麻木、疼痛或功能減退等疾病,尤其適用於不宜留罐部位,如小兒、年輕女性的面部。
4.刺血拔罐
【定義】:又稱刺絡拔罐。將施術部位消毒後,用三棱針點刺或皮膚針叩刺出血後,再將火罐吸附於點刺部位,使之出血,以加強刺血治療的作用。一般刺血後拔罐留置5 15分鍾。出血一般3 5ml。
【適用症】:多用於熱證、實證、瘀血證及某些皮膚病,如神經性皮炎、痤瘡、丹毒、扭傷、乳癰等。
5.留針拔罐法
【定義】:簡稱針罐,即在針刺留針時,將罐拔在以針為中心的部位上,約5 10分鍾,待皮膚紅潤、充血、或瘀血時,將罐起下後出針。
【結語】:拔罐具有通經活絡、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祛風散寒等作用。一般多用於風寒濕痹、肩頸腰腿痛、關節痛、軟組織挫傷、傷風感冒等,此外還可用於防病保健、預防疲勞。
十二經脈氣血流注順序1—手太陰肺經篇
治療鼻炎的特效穴位
溫腎養腎的8種常見中草葯
治療婦科疾病的特效穴
人體的臟腑氣血、筋脈骨髓所匯集的「八大穴」
人體自帶的「降血壓」急救箱
潤肺的8種中葯
治療腎虛疾病的特效穴、董氏奇穴
口臭、口腔潰瘍、牙齦腫痛有妙招
⑵ 百病一針,來聊聊董氏奇穴放血療法
在《黃帝內經》的162篇中有40多篇談及放血,是古代名醫常用來起死回生的妙術,也中醫治療疑難雜症的特色療法。素問針解篇:「菀陳則除之者,出惡血也。」
《素問·調經論篇》:「血氣不合,百病乃變化而生。」在本人所學董氏奇穴派別中,董師公治百病只用一針放血針,數年大病往往霍然而愈,劇烈疼痛亦可止於頃刻」,其效果常令人不可思議。
董公常說「久病必瘀」「怪病必瘀」「痛病必瘀」「難病必瘀」。放血的起源很早。遠在石器時代。所謂「痛下針破」,砭即古代石頭磨利的放血針。華佗為開刀之始祖,也是善放血的名醫;春秋時代扁鵲,用「百會穴」針刺放血,起死回生,救了腦中風半天之久的號國太子。
然因操作不便等因素,放血技術現已逐漸失傳。近數十年來放血針術又得國內外中醫界的重視,治療范圍更加廣泛,治症也擴展及於內、外、婦、兒、五官各科疾病,得了很好的效果,尤其是中風初期腦內血管如氣球般呈怒張狀態,如能在手指末稍十宣穴用成針刺破出少許黑血,怒張腦血管就如氣球被刺破一小洞,立可大大減輕腦溢血塊壓迫腦部的中後遺症,實為急救中風的最好方法。
1、放血療法的用具: 現在主要採用三棱針。三棱針以不銹鋼製成,分大、中、小三號,一般於刺絡脈,放血量較多時選用。因為高溫高壓消毒無法殺死所有病毒及細菌,故本人常用1寸半#18G--18號注射針頭來替代三棱針。
2、放血部位
(1)末梢放血為臨床上常用的方法,淺刺末梢血管常用十宣穴、十二井穴、太陽穴、耳尖、耳背以及患部的浮絡等。
(2)靜脈血管放血也是臨床上常用的方法,一般用三棱針刺破或穿刺淺靜脈,使其自然出血,自然止血,出血量較多。常用的刺激部位有曲澤肘彎區、委中膝腘區及疼痛部位怒張的小靜脈。
3、 操作方法
(1)點刺:點刺多用於末梢放血,可用三棱針或18號注射針頭。局部消毒後,用左手拇指及食指提緊被刺部位,使被刺部位充血,右手持針快速點刺。
(2)緩刺:緩刺多用於小靜脈或絡脈放血,局部消毒後,用三棱針或18號注射針頭刺小靜脈或絡脈使其出血。曲澤或委中放血常用止血帶分別束於肘關節及膝關節的上方,使靜脈血管充盈,便於放血。
(3)針刺加拔罐:局部消毒後,用三棱針、或#18G-- 18號注射針頭快速點刺數針,然後拔罐,一般拔罐3 4分鍾。
⑶ 針灸取穴方法總結
針灸治療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取穴,辨證准確,取穴合理,在臨床治療中就已經成功了一大半,而針灸取穴的方法有很多種,本文介紹臨床取穴思路十六種,僅供參考。
1、局部取穴與以痛為俞
顧名思義,就是在病變局部取穴,可以取病變局部的經穴、奇穴或阿是穴。本法也是臨床運用最多、最廣的方法,如巓頂痛取百會,額頭痛取印堂,耳鳴取耳前三穴,腰痛取腎俞等均屬此類。很多人粗學針灸,只會取阿是穴治療,雖亦有效,但終需進一步學習提高,才能有所成就。
2、循經取穴
指沿著病變所處的經脈取穴,即所謂經絡所過,主治所及。掌握循經取穴必須首先要熟練掌握十四經脈循行及經穴,一般同時取所在經脈的局部及遠端穴位,遠近相配取穴。循經取穴是臨床最常用的取穴方法之一,易於掌握,收效甚佳。如胃痛取足三里、下牙痛取合谷、上牙痛取內庭等。
3、五輸穴取穴
4、其它特定穴法
特定穴除五輸穴外,還有原、絡、郄、募、背俞、下合穴、八脈交會穴、交會穴等。臨床上這十種特定穴也非常實用,往往收效甚佳,各種特定穴之間也可以配合應用,如原絡配穴法,俞募配穴法等,如頭痛針合谷配列缺,即是原絡配穴法。《醫宗金鑒》的《針灸心法要訣》非常重視原絡配穴法、八脈交會穴以及馬丹陽天星十二穴主治雜病歌等,掌握了上述配穴法之後,在理解《針灸心法要訣》就容易多了。
5、巨刺法取穴
即左有病取右、右有病取左,交叉取穴。如右偏頭痛,取左足臨泣,再如偏癱及面癱的早期也可用此法。本人臨床喜歡用此法,即時效果較好,但仍要配合其它取穴方法應用才能維持療效。推而廣之,上病下取,下病上取,明曉其義,臨證靈變,不用拘泥於巨刺之左右交叉。內經的繆刺之法,左病治右,右病刺血,刺其血絡,也屬此類取穴法,大家要善於總結。
6、刺絡放血法
刺絡放血在活血化瘀、通經活絡、醒神開竅等治法中應用極廣,本人的導師也經常應用刺絡法。刺絡放血法的穴位選擇大概有以下幾種情況,一是病變局部刺絡放血,如紅眼病、目痛可以太陽穴刺絡放血。二是循經遠端刺絡放血,如面部痤瘡可以在曲池刺絡放血。三是上面提到的繆刺之法,對側刺絡放血,如中風偏癱,可以在對側小腿足陽明部位尋找充血的血絡放血。刺絡放血法適用於久病難治性疾病以及各種急症、神志病、火熱病症,此法往往收效較快。本人嘗試紅眼病刺耳尖放血、中風急救刺十宣放血、腰痛刺養老、委中放血等等效果都非常好。但刺絡放血法不要濫用,尤其是血虛氣弱之人,放血不當會導致病情加重。
7、全息取穴法
全息對應在全身非常多見,臨床應用也五花八門,但一般不外乎以下幾個層次,一是以肚臍和命門為中心的整體全息對應。如左上肢對應右下肢,肩對應髖,膝對應肘等。二是以肘及膝為中心的各自太極轉換對應,如上臂對應大腿,手對應足等,也可以反向對應,上臂對應小腿,手對應髖。三是以腕與踝為中心的各自太極轉換對應,如手指對應足趾等。一般左右對應仍以臍或命門為中心,如左腰痛,則對應右側腰部。前後對應則病在前取其後、病在後取其前。如胸乳痛取天宗,腰痛針下腹等。
現行的各種微針療法則是身體局部的全息對應療法,例如頭皮針、面針、耳針、鼻針、眼針、舌針、背針、腹針、臍針、掌針、第二掌骨全息、手全息、足底全息等等。個人體會(僅代表個人觀點勿噴)全息取穴往往可取速效,但長期療效往往難以維系,長效治病還須經穴辨證實治。
8、表裡經取穴法以及上下經取穴法
表裡經取穴法即病在陽經,取與之相表裡的陰經;病在陰經,取與之相表裡的陽經。如腰痛在足太陽經,可取腎經的太溪穴。上下經取穴法即病在此病,針經脈循行順序中上位或下位經脈。如胃痛取胃經下位脾經的公孫穴;腎虛耳鳴取腎經上位膀胱經經的昆侖穴。我們常用的後溪治腰痛,就是小腸經與膀胱經上下位循行關系;外關治偏頭痛,也是膽經位於三焦經下位的原理。本取穴法本人在臨床應用也頗多,常常與其他取穴方法結合運用。
9、辨證取穴法
即按照四診八綱辨證方法取穴。總的原則是實則瀉之,虛則補之。瀉則多用針或放血、拔罐,補則或針或灸或針灸並用。如胃火牙痛當瀉胃經滎穴,腎虛牙痛則補腎經原穴太溪穴,中焦有濕取中脘,風證取風池、風府,陽虛補命門之火,寒痹灸腎俞,氣血不足的網球肘取足陽明經原穴沖陽等。
10、奇穴
包括常見的傳統奇穴以及董氏奇穴,《醫宗金鑒》的《針灸心法要訣》中也非常重視奇穴的臨床應用。我在臨床應用中經常十四經取穴與奇穴配合使用,往往出奇制勝,如安神取印堂,頭痛取三叉三和大白,落枕取承漿和重子,腱鞘炎取五虎,大小骨空治爛眼等都可速效。前幾年董氏奇穴頗為盛行,穴法頗有深意,宗於《內經》而異與傳統針灸,學有餘力的同學可以應用一下。
11、體應取穴法
即以骨治骨,以筋治筋,以皮治皮,以肉治肉,以脈治脈。當然也可以理解為以骨治腎,以筋治肝,以皮治肺,以肉治脾,以脈治心。本人在應用中非常重視淺刺皮部以治皮膚病,貼骨進針,可治骨痹;合谷刺治筋肉之痹等,在臨床上觀察發現,跟不重視深淺刺,一味求深刺求針感的治療方法相比,病程往往縮短不少。
12、經驗穴法
有不少針灸臨床家都總結有一些臨床經驗效穴,往往各家各有不同,類似奇穴,又不完全屬於奇穴,可以認為是經驗穴。如我的母親教我的推按三角肌止點周圍治療急性咽痛,跟高維斌老師學的供血穴治療延髓麻痹,這些經驗給了我很大的幫助,臨床療效也甚好,再如手三里外半寸治扭傷,大椎與大杼之中點治咳嗽等等,大家在學習中可以慢慢積累總結。
13、安神取穴法
理論源自諸痛癢瘡皆屬於心,本人導師常常應用,針對各種疼痛,取心經或安神諸穴如內關、神門、大陵、百會、神庭等,往往相較於單純應用其它取穴法,效果更好。本人在應用中推而廣之,針對各種慢性、頑固性疾病,加上安神諸穴治療,往往效果更佳,大家臨證中也可以嘗試一下。
14、臟腑別通理論取穴法
傳統中醫另有一套臟腑別通理論,認為肺與膀胱相通,肝與大腸相通,心與膽相通,脾與小腸相通,腎與三焦相通,胃與心包相通。按此理論取穴亦有療效。如內關治胃病,中渚止腎痛等,大家仔細體會發現董氏奇穴對此發揮頗多,大家可以深入研究一下。
15、五運六氣、子午流注、靈龜八法、飛騰八法等取穴法
這些都屬於時間醫學的范疇,頗有深意,當努力掌握。學時間醫學,需精通天文、周易等,精通天地自然變化規律。其理奧而義微,可緩緩圖之。本人才疏學淺,不敢妄加評論,感興趣的同學可以慢慢學習掌握。
16、八字法對應及現代針具針法的發展
八字法包括陰陽、相對、平衡、反應四法,此法由當代名老中醫李柏松先生首創,也非常實用。此法通過「定位」規律和「以針刺為主的反擊方法」,可以瞬間達到消退各種病痛的目的,如腰痛取鎖骨下,乳房病取髂骨上,足背痛取對側手背,在四法的指導下,掌握肌體的各種疾病並了解在各個部位所發生的原因與治療的方法。
隨著現代解剖學以及組織外科學與針灸學的結合,近代醫家發明了許多不同的針具和針法,比如小針刀、微針刀、針灸刀、浮針、新九針、刃針、小寬針、鈹針、松針、微型外科手術帶刃針具等,這些針具應用部位多不拘泥於穴位,而是按照解剖部位選擇治療點,在治療一些筋肉關節疾病效果也不錯。近幾年又有水針刀、注射針刀、激光針刀等派生出來,本人沒有應用過,不敢妄加評論,從資料來看也有不錯的臨床療效。上述針法由針變刃變刀,與傳統常規針灸針大有不同,理論也多與現代醫學相結合,感興趣的可以學習應用一下。針灸屬於中醫之大道,扎幾針往往並不難,但全面掌握針灸技法並非易事。
⑷ 人體的董氏奇穴—太陽穴、分白穴
1、太陽穴
【定位】: 手掌面,小指第一節正中央為太陽一穴;小指第二節正中央為太陽二穴。共計2穴。
【主治】: 太陽頭痛、偏頭痛、頭昏、眉棱骨痛、三叉神經痛、手指痛、黃疸病。
【針刺】: 直刺2-3分,或三棱針點刺放血。
【按摩】: 手拇指指甲緣掐按3-5分鍾。
【應用】: 二穴同時下針配合靈骨穴,治療太陽頭痛、偏頭痛、頭暈,下針一分鍾即愈。實證偏頭痛配合臉部太陽穴點刺放血,效果更佳。
2、分白穴
【定位】: 在手背,食指與中指叉骨之間,距指骨與掌骨結合部上1.5寸處,即上白穴上1寸處。
【主治】: 近視、迎風流淚、角膜炎、結膜炎等眼睛諸疾;背痛、腰痛、坐骨神經痛。
【針刺】: 直刺3-8分,局部酸麻脹痛。
【按摩】: 手拇指緣掐按5-10分鍾,每晚睡前一次。
【應用】: 分白穴配合上白穴治療眼睛諸疾奇效;分白穴配合上白穴、靈骨穴、大白穴治療背痛、坐骨神經痛效佳。
關注@生活五味子 ,做你身邊 健康 的小貼士。
⑸ 人體的董氏奇穴—手前臂部的三個奇穴
1、曲陵穴
【定位】:掌心向上,在肘橫紋上,當大筋外側凹陷中。
【主治】:抽筋、嘔吐腹瀉、氣喘、網球肘、心悸、肘關節炎、甲狀腺腫大、心肌肥厚、心臟驟停、胸痛、背痛、重感冒。
【針刺】:直刺0.5-1.0寸,或用三棱針點刺放血。
【刮痧】:用刮痧板刮按15-20次。
【說明】:曲陵穴與傳統尺澤穴位置相同,點刺放血是治療咳嗽、氣喘、胃炎之嘔吐、腹瀉之要穴。
2、建力穴
【定位】:當曲陵穴外側5分處。
【主治】:重感冒、鼻塞、鼻膿腫、咳嗽、氣喘、支氣管炎。
【針劑】:直刺0.3-1.0寸,淺刺治重感冒、,深刺治肺炎。
3、中力穴
【定位】:掌心向上,在建力穴外側5分處。
【主治】:同建力穴。
【針刺】:直刺0.5-10寸。
【說明】:三穴常配合使用,治療支氣管炎、氣喘、心臟病、肘臂疼痛的要穴。
⑹ 肩周炎特效治療28種
肩周炎特效方法
下面是我搜集匯總的肩周炎特效療法,當然並不全面,只是具有參考價值的個人經驗匯總。
1.奇穴---一針治癒肩周炎
囑病人連咳三聲進針,強烈的酸麻脹感並同時伴隨活動患肩,進針點位於內關上八寸,左右各一.祖傳的非常有效
**2.條山穴治肩周炎:一針海外揚名 **
92年,到新加坡的朋友家,正趕上朋友的大姨子來訪.她當時提到自己患肩周炎多年.西醫治療不見成效.我問她願不願意試一試針灸療法?她非常好奇,表示願意試一試.我讓她抬高右臂看看.她只抬到前胸上下就抬不上去了.我當即取出一支六寸長的毫針,在她患側腿上的條山穴刺進去.由於針感強烈,病人大叫一聲.我讓她再抬臂試試,她一下就抬到頭頂部位.在場的一片驚呼:神了!
條山穴既條口穴透承山,一針兩穴.
為什麼條山穴能治肩周炎呢?條口和承山一屬足陽明胃經,一屬足太陽膀胱經.足陽明胃經在肩部的走向路過缺盆而絡督脈的大椎,與足太陽膀胱經相交於肩部.兩穴經氣上行同交於肩,所以治療肩周炎有奇效.
從古人的著作中也可發現,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內病外治.外病內治.左病右治.右病左治的重要論述.《素問.五常政大論》謂:「氣反者,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下,取之上」.《靈樞.終始篇》雲:「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升降出入是人體氣機功能運動的基本形式,所謂「升降出入,無器不有」(《素問.六微旨大論》).這樣在治療上就構成了上病下治,下病上治.
凡是通過葯物.針灸下取以治療上部病證,上取以治療下部病症的方法都屬於上病下治,下病上治之列.它是在整體觀念的指導下依據人體經絡.臟腑及氣機升降的調節機能而確立的法則,不同於通常按疾病部位而因勢利導的方法.
3.肩周炎奇效穴
肩周炎病程較長雖可自愈但患者痛苦難當.我治療此病單取一穴我給命名為 肩周炎穴<自創>.此穴位於足三里下1.5寸.病人仰卧位 取三寸針同側取穴 針尖在脛腓骨之間游離滯針術捻針10分,以針感傳至足底過電感為最佳, 囑患者活動患肩 留針30分.在患肩做些放鬆手法 基本一次就可痊癒.
我臨床使用很久了效果奇佳各位同人不妨試試另外此穴還對各種腰痛有很好得了效,只是手法稍有變動,治腰痛針尖向上順時針為補逆時針為瀉 試試吧各位.
4.介紹本人多年來針灸治療肩周炎一經驗方法
現介紹本人多年來針灸治療肩周炎一經驗方法,雖不為我所創,但用之臨床,其效確如創制者所言甚佳,我並在「網路」中搜索相關內容尚未發現有此報道.
遼寧王艷春以臨床摸索發現的肩陵穴[陰陵泉穴下九分處],治療肩周炎有效率100%,治癒率96.7%.首創效著.前無記述,後有先贊獎.美國有《屯間報》.香港之《明報》均有報道,曾獲市重大科技成果一等獎.
其法是:捻轉提插,得氣為要,活動關節最佳;以左治右,上病下取.
個人體會:該法用於肩周炎初起者效果更好,輕者一次,重者不過三次,我一般留針15~30分鍾,但必須配合活動患處關節.有時遇有復發或頑固者,配合經驗方肩周炎葯酒方服用月余效果均很好.
5.肩胛部疼痛--速效治療法
近期連續治療六位肩胛部疼痛的患者,效果非常好,整理出來,請同道老師評議.
一位患者疼痛四個多月,吃葯,針刺,貼膏,拔罐不見好轉,一位患者疼痛兩年多,諸法皆治未能奏效,四位急性發作第二天治療,其中一位到醫院拍片診斷為頸椎增生,經醫院醫生在頸部推按治療,疼痛加劇,導致頸不能活動.我用以下方法進行治療:
1,按患側胸前與肩胛對應部位的痛點,找到特痛點按5-10分鍾;
2,按健側尺澤穴5-10分鍾.
效果:點按胸前痛點,點到痛止.(從陰引陽,不知對不對)尺澤屬肺經,主氣主節(我的理解)
急性發作患者均兩次治癒,四個月患者三次治癒,兩年患者五次不再疼痛.(治後疼痛發作均較以前大大減輕.)
6、陽陵泉痛點治肩周
治療肩周炎的方法很多,有的方法我親自試用過,確實有很神奇之處!比如在對側下找陽陵泉的壓痛點,囑病人連咳三聲進針,強烈的酸麻脹感並同時伴隨活動患肩,病痛立減8成,這個實例是2周前剛治療的一患肩周炎1年之久的病人,3次徹底治癒!
陽陵泉為八會穴之筋會穴,效驗之果取此意吧,無論怎樣治療只要能更快的減輕病人的痛苦就是好方法
7、治療肩痛的經驗用穴
對於肩痛,個人喜歡使用對側外踝直下的赤白肉際處,直刺0.5-1寸,再在同側根據疼痛的部位加一針牽引針,比如太陽部位疼痛加後溪、太陰部位疼痛加魚際、陽明部位加二間、少陽加中渚。疼痛時間久的可以加健側董氏奇穴腎關(陰陵泉下2。5寸),針1-2寸。在治療的同時囑患者活動患肩,一般一次就可以見效。據本人觀察,效果優於肩痛穴和條山穴,請朋友們試一試。
8、綜合治療肩周炎-----肩周炎的最佳治療方案
[治療手段]
1:肩三針加艾條溫灸
2:TDP烤患處
3:推拿治療
4:中葯外敷 :川烏30 草烏30 肉桂30 乾薑30 樟腦30 赤芍20 南星20 白芷20 甘松20 吳茱萸10 威靈仙50 細辛30 川芎15 玄參15
以上葯打粉,高度醋調至糊狀,用傷濕止痛膏固定。貼敷於肩峰部位,不超過24小時,有時皮膚敏感的人會有過敏現象,可囑其在略癢時即行揭掉。一般一貼即見明顯效果,每天一貼7天一療程。
另外肌肉勞損、關節冷痛、扭傷24小時後此方均適用。
5:鍛煉
(1)蠍子爬牆:讓病員側面面站立靠近牆壁,在牆壁上面一高度標志,以手指接觸牆壁逐步向上移動,做肩外展上舉動作,每日2-3次,每次5-10分鍾,逐日增加上臂外展度數。
也可在屋柱上裝一滑車掛繩牽,一端系著患肢病員以健側上肢向上向下牽拉另一端繩子,來幫助患側肩關節的鍛煉活動。
(2)聳肩 坐姿或立姿態雙手叉腰,用力上下縮頭聳肩,每次聳15下。每日2次
(3)下垂擺動練習:軀體前屈,使肩關節周圍肌腱放鬆,雙下肢自然下垂,然後做前後擺動練習(和左右擺動練習),幅度可逐漸加大,以肩關節有輕度疼痛不誘發肌肉痙攣為宜。
9、動態針刺法治療原發性肩周炎50例
令患者抬臂尋找痛點,在痛點出現時保持抬臂狀態不動,取28號、3寸毫針在痛點進針,沿三角肌肌纖維方向針刺,約刺入2.5寸左右,然後令患者重復使其出現疼痛的抬臂動作,反復這一動作不少於50次。當該痛點消失,新的痛點出現時,以同一方法進行治療。然後,另患者側卧,患肩在上,以同一型號的毫針針刺患側肩髃、肩髎及其他可能出現的痛點。針畢,以電艾灸儀灸療各痛點,留針30分鍾。最後,在痛點行拔罐治療10分鍾,治療5次後統計療效。
療效觀察:50例病人中,痊癒(患肩隨意各方向活動時無痛點出現)32例,佔64%(其中,經1次治療即獲痊癒者13例,經2次治療痊癒者17例,經3次治療痊癒者2例);顯效(患肩活動時疼痛輕微,可以忍受,不影響日常生活。患肩夜間疼痛消失)12例,佔24%;有效(患肩疼痛有一定程度的減輕)6例,佔12%;無效(治療前後無變化)0例。總有效率100%。
10、肩周炎一針靈
肩周炎引起的肩關節粘連,可用丹參注射液20ml,找出痛點(一般在肩關節處),進針得氣後,注入即可。
作用:丹參活血化淤,大量液體進入肩關節,其張力可使粘連松解,起液體針刀作用。
副作用:注射後,一般二--三天內疼痛,可在注射後給於止痛葯口服。 我自己做了近百例,只有十例左右因注射過程中的脹痛而放棄這種療法。
11、刺血撥罐治療肩周炎
1、 取穴,尺澤,曲池,曲澤任選一穴
2、 選擇穴位周圍有於血現象的靜脈血管,局部常規消毒,用小號三棱針刺入靜脈血管壁,即流出5――10毫升暗紫色於血,出血量和病情,體質有關,血止撥罐五分鍾,去罐後用鹽水棉球擦洗針孔血跡,十天後可行第二次。
3、 部分病人一次治療即可恢復或明顯改善,多數病人經二三次治療可獲得顯著效果。
我的手法是,一先在患肢的尺澤或曲澤刺小靜脈再拔罐,約十分鍾後起罐,也可視出血量的多少起罐。二針刺中平穴。三從肩至手慢慢先分筋再理筋,同時用瀉法搖針。四再揉肩頸部穴位。整個操作過程約四十分鍾,基本上一次即有明顯效果。
我的治療辦法:先在最痛點結節處用0.7的粗針深刺到骨膜為止快速提插抖探後出針然後拔火罐令其出血少許。 大的結節可刺2-3針。再辯證取穴進行針灸治療 一般2-3次後 症狀減去大半 然後令其配合運動療法和溫和性的針灸調治輸通10-15天即能恢復活動功能!!
在患者的尺澤,大椎,及啊是穴,拔罐後用梅花針輕叩見有微血時再在此處拔罐見有淤血出起罐擦凈,繼續拔見有顆顆黃豆 大水珠時起罐,不愈3天後在重復此術.100%有效,80%可愈.當然,治療前後的消毒不可缺少.
12、肩周炎一些特效穴
針灸治療肩周炎總原則是辨證治療與循經治療相結合,但是一些特效穴位也不容忽視。
1,魚際、外關:對於肩胛內沿疼痛、外展障礙效佳,可以左右手交替使用;
2,陽陵泉、三里下(足三里下1寸,胃經穴):疼痛部位以肩胛外側為主,胳膊內收障礙效佳;
3,聽宮、養老:對於胳膊不能抬高者效佳。
以上穴位在針刺時可以讓患者輕輕活動患肢外旋、內收、抬舉,有的患者當場可以見效,或者疼痛減輕或者活動范圍略有擴大。曾經以這三組穴位為主治療一位50歲的肩周炎患者(病史1年,多方治療無效,疼痛難忍),每次取穴不過5處,針刺11次,病情緩解一大半。
13、平衡針灸重點穴位肩痛穴-----肩周炎效穴
肩痛穴是平衡針灸學中研究時間最長,治療病人最多,用途最廣泛,療效最理想的一個穴位,臨床治癒率98%,一針治癒率11%。
14、穴位注射治療肩周炎
維生素B12注射液0.5ug、地塞米松針5mg、天宗穴注射,二天一次、五次一療程。效果特好。
15、鋒鉤針治療肩背部肌肉筋膜炎
患者女56歲 肩背疼2個多月近來咳嗽是疼痛加重,曾服解熱鎮疼葯療效欠佳。因夏季炎熱恣意納涼而得,查體:胸6-7-8 椎旁有明顯條索並壓疼。
診斷: 背部肌肉筋膜炎 給與鋒鉤針治療
治療:將鋒鉤針浸泡入碘伏液10分鍾後備用。穴位碘伏消毒後, 找准壓疼點,左手食、中指綳緊所刺皮膚,右手拇、食、中三指呈持筆式緊捏針柄,針尖迅速垂直刺入皮下(深度視患者胖瘦及穴位部位而定),隨後上下提動針柄,聽到有皮下纖維被割斷的嚓嚓聲後,患者感覺酸麻脹重,然後翻轉針刃按摩患部2分鍾使患者的針感持續一段時間並且自我感覺局部發熱。隨即針尖順原針孔出針,干棉球壓迫5分鍾,創可貼保護。術後 三天回訪,諸證消失,感覺很輕松。
其實鋒鉤針割治最主要的不是劃割筋膜重點在按摩! 肩背部的肌肉筋膜炎是局部肌肉浸沒的無菌性炎症反應,因為機體受到風寒侵襲、疲勞、外傷或睡眠位置不當等外界不良因素刺激所造成,肩頸腰部的肌肉、韌帶、關節囊的急性或慢性的損傷、勞損等是本病的基本病因。
由於在急性期沒有得到徹底的治療而轉入慢性;或者由於病人受到反復的勞損、風寒等不良刺激,致使筋膜增厚炎症滲出刺激使筋膜痙攣,筋膜室壓力增高,造成局部微循環障礙,如此形成惡性循環。可以反復出現持續或者間斷的慢性肌肉疼痛、酸軟無力等症狀。
鋒鉤針 可以將筋膜劃開使其對內部肌肉的壓力釋放,局部的鋒鉤針背按摩可以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環,帶走至疼物質,進而是疼痛迅速緩解,並逐漸痊癒。
16、其他幾種肩痛
說一個岡上肌損傷,診斷並不難主要就是肩外展 60__120度范圍內疼痛,大結節處壓痛最明顯。
治療 :在秉風穴上1CM處有一壓痛點觸之酸沉用力按壓則肩外展痛大減甚至不痛了,在此穴針刺一分鍾再活動基本無障礙了, 在此穴留針2天或當歸2ML封閉,效果OK,治療三次基本痊癒了.
各位如有興趣我想說說我其他經驗都是單穴或雙穴治療各種頸肩腰腿痛,取法簡單但止痛非常快 可以達到進針痛止.
我就再整一個肱二頭肌肌腱炎, 分長頭和短頭兩種.
治療單取俠白穴 正中左右三個方向按壓 疼痛最明顯出進針,矚患者活動患肩可見疼痛當時緩解,留針30分後在穴位上當歸封閉,2次搞定肱二頭肌肌腱炎.
我再整一個肩峰下滑囊炎,
治療:
1巨骨穴向肩井方向斜刺1.5寸強刺激30分,
2天宗穴用傳甲熱手法,直到整個肩都熱起來停 隔5分鍾行針一次.胳膊外展活動.大約3__5次搞定肩峰下滑囊炎.注意保暖夏天治療效果最好.各位用一下.
肩峰下滑囊炎:
1,找准痛點,
2, 3到4寸針, 找好角度與深度,刺中時患者有明顯感覺, 停手法,針尾加灸3~5壯.多可一次而愈.
17、我一般是這樣治療肩周炎的
初期已阿是穴局部封閉。再已重手法按揉阿是穴3-4分鍾。中後期部封閉配合針刀松解治療。具體治療點是:以阿是穴為主。後伸困難者以肱二頭肌長頭腱和喙突為治療點。平伸上舉困難以三角肌滑囊和崗上肌為主。肩部疼痛劇烈的配合肩胛上神經阻滯和腋神經阻滯。平時讓病人注意功能鍛煉。避免受涼。一般兩到四次可收到理想效果。感興趣者不妨一試
肩臂抬舉不利,肱二頭肌腱炎患者,可在肩頭正中略前方,肩頭略下方有痛點,以點揉法,指刮法,治十分鍾,再配合肩周圍的揉拿松解肌肉,效果不錯。
經常碰到肱二頭肌長頭肌腱炎急性發作的病人,採用以下方法,屢試不爽:取中平穴(健側,經驗效穴),偱經取患側尺澤、魚際,阿是穴處給以改良枝川液10ml穴位注射。遠部、偱經、局部取穴結合,中西結合,再加上患肩制動(尤為重要),1-3次便能解決痛苦。
18、我說一下我的診斷與治療
1.肩胛提肌損傷.症狀;頸部活動受限.和肩部以及肘關節以上疼痛或麻木.
2.岡上肌損傷.症狀;肩部以及肘關節以上疼痛或麻木,平抬上臂受限
3.岡下肌損傷.肩部和上臂以及手指麻木疼痛
4.肱二頭肌腱鞘炎.平舉90度-120度疼痛在往上舉不痛
5.喙突肌損傷.後伸受限
6.三角肌損傷.平舉後伸.前抬都受限
7.大圓肌.小圓肌損傷.整個上肢疼痛或麻木
我以上說的是臨床常見能引起上肢病變的肌肉.有時候一個肩部疼痛合並好幾塊肌肉,大家要詳細的查啊.
我還想說的就是肩周炎必須是6塊肌肉都攣縮注意(痙攣和攣縮)不一樣,以及整個肩部都受限才可診斷為肩周炎.
治療:
如果是1.2塊肌肉痙攣發病在2周以內的在肌肉的起止點做治療.推拿.針灸.外敷.針刀.什麼都可以.我長用的是強刺激推拿和走罐法,一般一次治癒.
如果形成肩周炎用銀制針在岡下肌和大小棱形肌治療加上神經阻制然後被動牽引提拉有很好的療效.
我提醒大家的是在急性期不要在局部用運多種療法刺激一塊肌肉.不然會加重病情的,一般3到5天治療一次就可以了.
19、治療肩周炎我的方法是針灸為主結合推拿葯物外敷
針灸取肩三針,天宗,肩背穴局部阿是穴.加電針密波10分鍾,後該為疏密波20分鍾.TDP30分鍾起針.
外敷葯物可為生川烏,生草烏.川芎等份研末酒調外敷.
推拿隔日一次.
肩背穴
定位:位於尾骨旁開4--5厘米處。
解剖:布有臀大肌,梨狀肌下緣,股二頭肌,和臀下動靜脈及臀下皮神經,臀下神經,坐骨神經。
取穴原則:交叉取穴。
特點:以針刺坐骨神經干後出現的針感為宜。
針感: 以放射性針感出現的麻脹為宜。
手法: 上下提插手法,帶出現相應的針感後即可出針。
功能: 消炎止痛,調節神經,祛風濕,疏通經絡,醒腦開竅,鎮靜安神。
主治: 頸肩綜合征。頸間肌筋膜炎,肩關節周圍炎。以及精神分裂症,癲癇,癔症性昏厥,偏癱, 梨狀肌損傷,坐骨神經痛。腓腸肌痙攣。
按語: 因取穴不方便,臨床上以肩痛穴代替。
歌訣: 肩背尾骨外二寸,坐骨神干交叉值。頸肩筋膜綜合征,偏癱癲癇癔症分。
20、透刺法
肩周炎早期以疼痛為主,後期以功能障礙為主,這是本病之特點。早期針刺效果好,很快可治癒。後期因肩關節粘連,針刺推拿都不易收效。
我的方法:採用銀針從肩髑進針,經關節囊透極泉,深達粘連組織將之松解,然後行抬肩扳法,將粘連組織徹底松解開,大多一次即可。
21、我一般採用局部注射+口服中葯
注射液配方:當歸注射液2ml+2mg氟美松+vb12注射液250ug+0.5%布比卡因4ml+注射用水2ml
中葯:羌活10 、防風5、白芷15g、葛根15g、土元5g、紅花10g、木瓜15g、伸筋草15g、艾葉5g、丹參15g、雞血藤15g 5付,水煎服。
22、 治別的不敢說有什麼絕招,但治肩周炎是我們家拿手的,我父親在家給人治療時一般都是選取肩三針:肩貞、肩髎、肩髃外加阿是穴(因為一般疼痛處都有條索狀筋變,痛則不通屬經絡不通之證),外加肩井、天宗、手三里和曲池,這些穴位可分幾次來取用,也可同時取用,治療中三次以後加用電針效果更好(三次以前由於有些患者怵針,等三次以後逐漸有所適應可以逐漸加強刺激量,用電針)電針主要連在主穴上如肩三針、天宗、手三里等穴為主,刺激量以患者能耐受為度。
肩周炎又稱冷凍肩,遇冷則加重,我在臨床治療過程中,天涼時溫度條件不是很好時容易受涼所以一般都加紅外線燈及一些活血的中葯湯劑局部熱敷,再就是我發現一個規律:患病時間同樣長的肩周炎在夏天的治癒時間要比在冬天的治癒時間要短近一半,而且受暖溫度的影響也不會造成加重的可能。
23、我把在中醫研究院針灸研究所學習時所得的一個方法說出來吧
申明一下,這是謝秀坤老中醫的經驗,不治粘連,專治肩胛痛,是一個奇穴"前陰會",男性在陰莖根上方五分處,扎針要輕柔,女性在恥骨聯合下緣處。
24、頸肩綜合征
我的理解肩周炎多是合並頸肌損傷患側斜方肌強直椎體生理曲度改變致頸肩綜合症,臨床我多是採用中葯透敷,手法按揉,針灸治療;葯敷以溫經散寒,祛風止痛,舒經活絡重用生川,草烏,細辛,路路通,乳香,沒葯等;手法以放鬆患側斜方肌,三至五次後糾正椎體旋轉,偏斜,變直,肩周撫摩,痛點點按,風池,頸部夾脊,肩井,肩髃,肩髎,肩貞,天宗,曲池,三至五次後施用制腋抻腕,托肘搖肩輻度逐漸加大,至大鵬展翅為效佳;
針灸以上述穴位為主並配以同側懸鍾,針感放射到頭頸部效果最佳;早期囑病人做爬牆活動,康復期以單杠撥伸為主,對患者整條脊柱都有不可預料的收獲,且主張肩病尋頸。
25、加用六味地黃丸
我的經驗:對早期患者,病程較短,以無菌性炎症為主,粘連不明顯,疼痛明顯無功能障礙者,採用2%利多卡因3ML曲安奈德40MGVITB12,500UG肌生注射液4ML亞甲蘭0.02ML局部壓痛點注射,配合復方骨仙膏N貼貼於各壓痛點(次膏組方偶已發在本論壇),1~3次搞定!
對後期患者,粘連較重,關節功能受限,除上述治療外,還要適當加大局麻葯用量,再加針刀和手法松解!一次明顯見輕,很少超過3次.
還有,對50歲左右的患者要配合口服六味地黃丸,它是調節內分泌的優秀葯物,肩周炎多發病於尤其是50歲左右更年期中老年人,為什麽叫50肩呢?就因為與內分泌有一定關系,調節內分泌至關重要!對了,也可以用點甲基睾丸素5MG/日或乙烯雌酚0.5MG/日.
常見壓痛點:喙突,大小結節,間溝結節,崗上下窩,肩胛骨脊柱緣,喙肱韌帶,三角肌,肩胛上N投影,大小圓肌,周圍滑囊,肱二頭肌長頭,最後一定不要忘了頸椎是否有壓痛,一些久治不愈的肩周炎要考慮頸椎的問題!!
26 我的治法是:
先在患側天宗穴穿胛刺,(即先向大椎穴方向,再退出向肩禺方向刺去,根據病情加以適當的補瀉手法.虛則補,實則瀉).不留針
次在中渚穴(對側)以強刺激手法.不留針
後針條口(對側)留針二十分鍾.一般三至五天即愈.
27、我學的是廣東靳老的靳三針
可以用肩三針來治療,如下:
位置:肩髃穴為第一針,同水平前方二寸為第二針,同水平後方二寸為第三針。
針法:針尖與穴位成90°角、直刺0.8—1寸。注意不要過深以免刺中胸腔。
針灸並用.效果較好.
27 肩周炎的封閉療法
一、肌間溝神經阻滯注射
A液:
選肌肩溝穿刺點,常規消毒鋪巾,用7號輸液針前部分從接頭處取下,接上10ml裝有A液的注射器。穿刺使患者肩部及前臂有麻木脹痛的感覺後回抽有無回血及腦積液,固定針頭,注入A液,邊注邊回抽,完畢後輕柔注射部位數次,貼上無菌邦迪。
肌間溝阻滯注射主要是營養上肢神經。
二、關節腔沖洗,玻璃酸鈉注射.
B液:2%利多卡因 3ml
C液:
選肩關節和肘關節炎內側穿刺點,常規消毒鋪巾,穿刺成功後有積液者抽盡,保留針頭,注入B液,再全部抽出,如此反復幾次,保留針頭,注入C液。完畢後被動輕旋肩關節和被動曲伸肘關節數次。
關節內沖洗可有效消除腔內無菌性炎症,清除關節退變所產生的組織胺,5-羥色胺,前列腺素等至痛因子,調節關節內滲透壓;玻璃酸鈉可以改變關節腔內關節液的流變狀態,增加對關節的潤滑,保護關節軟骨,鈍化感受器對刺激的敏感性,減輕疼痛,誘導內源性透明質酸鈉的產生,而達到抑制病情進一步發展的作用。
三、關節外圍壓痛點營養鎮痛液注射,刃針松解。
尋找關節周圍敏感壓痛點,一般集中在肱骨頭和尺骨鷹嘴四周,內外側韌帶,肱三、四頭肌下段、肩鎖關節等位置,作好標記,常規消毒,每點注入上述葯液3~5ml左右,用刃針原針眼進針,直達肌層或骨面,針刃方向與肌纖維平行縱向切割數下,縱向擺動,橫向擺動數下,針下有松動感時出針。貼創可帖。.
壓痛點注射營養鎮痛液,可消除因關節退變而造成的局部軟組織無菌性炎症,刃針療法是針刀的延續,可有效松解病變韌帶,筋膜等軟組織粘連,減壓和解除痙攣。
特別提醒:注意患者的適應症及禁忌症!!!
28、治療肩痛症的一點體會
近來幾例肩痛病例以慢性勞損引起的急、慢性肱二頭肌長頭腱炎症為主。療效較滿意,體會如下:
一、手法除常規松解長頭腱(按、揉、彈撥)外,點揉雲門、氣戶,特別是氣戶附近的纖維粘連感如能迅速消除,則療效甚捷;
二、松解胸大肌、胸小肌為必要步驟。往往因炎症浸潤或疼痛牽涉而有該處肌肉痙攣。解除痙攣可有效改善局部氣血運行;
三、針灸以刺痛點為主,須注意深度,過淺不易起效,過深(如及骨)則多引起強烈反應(後遺痛等)。[按:此為當時體會,今日觀之又有不同。針道深奧,尚須琢磨];
四、對痛點固定不移者,可酌加拔罐或走罐,以放出瘀血為佳。反之,無瘀者,放血徒傷其筋!慎之;
五、牽引等活動關節類手法須酌情使用。對體質壯實者,可邊牽搖,邊按揉局部,加速粘連松解。對不耐痛之體質瘦弱或雖肥而肉薄者,勉力為之,多徒增其苦。
⑺ 人體的董氏奇穴—腸門穴、肝門穴、心門穴
董氏奇穴與傳統經絡系統不同,董氏奇穴系董氏家傳絕學,由於它具有用穴少、見效快的特點,現已廣泛流傳,本節繼續給大家分享腸門、肝門、心門穴三個奇穴。
1、腸門穴
【定位】: 尺骨內側中部,距腕橫紋3寸是穴。
【主治】: 急慢性腸炎、頭暈眼花、膽囊炎、嘔吐。
【針刺】: 直刺3-5分。
【按摩】: 手拇指指腹揉按3-5分鍾,每晚睡前一次。
【應用】: 本穴治療急性腹瀉效果堪佳,在腹痛里急後重或急欲入廁腹瀉時,以手按壓,即能緩和肛門及大腸的緊張狀態,右側腸門穴較左側為佳。
2、肝門穴
【定位】: 在尺骨內側中部,距腕橫紋6寸,即腸門穴直上3寸處。
【主治】: 急性肝炎(特效)、急慢性胃腸炎、胸悶、胸痛、兩脅痛、腿內側痛(立除)。
【針刺】: 直刺3-5分,局部酸麻脹痛。
【按摩】: 手拇指揉按或壓按3-5分鍾,每晚一次。
【配伍】: 本穴配合腸門穴可以治療急性肝炎引起的腹瀉效果甚佳,單用左手穴,禁止雙手同時取穴;本穴配合上三黃治療慢性肝炎亦有特效。
3、心門穴
【定位】: 在尺骨鷹嘴突起內側凹陷處,肘尖下1.5寸凹陷中,下尺骨內側凹陷中,距肘尖1.5寸處是穴。
【主治】: 心悸、胸悶、心臟病、嘔吐、霍亂。
【針刺】: 直刺3-5分,局部酸麻脹痛為宜,本穴不可針刺太深,針刺太深容易傷筋。本穴禁忌雙手取穴。
【配伍】: 心門、腸門、肝門倒馬針法、並配合行氣針法治療腿內側痛,速效;本穴配合地宗穴治療心悸;本穴配合心靈穴長期下針治療心臟病。
【擴展】: 本穴能強心且近肘尖與膝對應,故治膝蓋痛甚效,貼骨直刺尤治膝部骨刺及退行性關節炎;另貼骨直刺對治療尾椎疼痛效果極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