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彈響髖可以繼續運動嗎
我建議關節鏡閉合手術治療吧,最近看到三軍醫大西南醫院楊柳教授在《中華骨科雜志》上面關於這個的一個治療方式,感覺還是比較不錯的,你可以咨詢本地醫院。
Ⅱ 彈響髖的治療,50分!!
不要手術;不會好的;我就知道這樣的病例的
Ⅲ 彈響髖應該怎麼改變運動量
簡一、彈響髖
又稱為髂脛束摩擦綜合征。還有一種彈響髖是因為髖關節先天性脫位或關節囊鬆弛,造成髖關節過伸外旋時出現彈響。彈響髖分為關節內型和關節周圍型二種。
位於大腿上部的前外側,是全身最厚的筋膜。闊筋膜的外側部分,因有闊筋膜張肌的腱纖維編入(相當在股外側中上1/3部位)而且特別增厚呈扁帶狀,稱骼脛束,向下止於脛骨外上髁。
骼脛束因某些原因導致肥厚或緊張,或大轉子過於突出,或有滑囊炎,就可以造成髖關節活動時兩者相互摩擦產生彈響。
二、症狀
彈響髖是指髖關節在主動伸屈活動和行走時,出現聽得見或感覺得到的響聲。關節外彈響較常見。發生的主要原因是髂脛束的後緣或臀大肌肌腱部的前緣增厚,在髖關節作屈曲、內收、內旋活動時,增厚的組織在大粗隆部前後滑動而發出彈響,同時可見到和摸到一條粗而緊的纖維帶在大粗隆上滑過。被動運動時無此現象,多見於青壯年,常為雙側性。這種彈響往往是自發的出現,可以發展到走一步響一聲的嚴重程度。但一般無疼痛,如出現疼痛,則常是並發大粗隆部滑囊炎的結果。
髂脛束或臀大肌肌腱前緣增厚與外傷或勞損有關,外傷或勞損後受累組織充血水腫及無菌性炎症反應,導致纖維組織增生等一系列病理改變。有時增大的大粗隆上緣鉤住髂脛束後部而產生彈響;有時髖部彈響系由髂腰肌腱於髂恥結節上和/或髂前下棘上滑移所致;有時是於屈髖位時緊張的臀大肌下緣與坐骨磨擦而產生彈響;大粗隆骨軟骨瘤也可引起彈響髖。彈響髖病人常有髖內翻,由於股骨頸干角變小,使得臀中肌和臀小肌力臂變短,外展功能受影響,這會增加髂脛束上部的張力,引起彈響和功能障礙。
三、診斷
彈響髖的診斷不難,檢查時令患者作患側髖關節的伸屈,內收或內旋活動,在大轉子部聽到彈響,同時摸到或看到索狀物在大粗隆上滑移,就可確診。但需與關節內彈響相鑒別。
四、臨床表現
1.關節外彈響、不適每當髓關節在做屈伸、內收、或內旋運動時,由於髂脛束的後緣或臀大肌肌腱前緣的增厚組織滑過大粗隆的突起部而發生彈響。同時可觸及到(瘦弱的人甚至可從體表見到)一條粗而緊的纖維在大粗隆上前後滑動。
一般是沒有痛感,但患者始終自覺髓部不舒適。
若伴有繼發性滑囊炎時,可有局部疼痛。
2.慢性下腰部疼痛由於腰骶角的加大,腰部負重力線由前部的椎體向後移至關節突,容易造成腰骶後關節的慢性損傷。
3.髂脛來攣縮試驗陽性。
五、治療
彈響髖不伴疼痛時,一般不需治療。伴有疼痛或對彈響有精神負擔時,可採用休息、理療,制動和皮質激素類葯物局封治療。
1.治療原則舒筋解痙,滑利關節。
2.常用穴位及部位居髎、環跳、風市、陽陵、委中等穴,及下腰部、臀部、股外側部。
3.常用手法掌根按揉法、彈撥法、拿法、擦法,及熱敷。
4.操作方法患者取俯卧位,醫生立於患側,先對腰骶段兩側骶棘肌施以掌根按揉法,以患側為重點,並逐漸向患側臀部過渡。從腰骶至臀部上下往返手法治療約3~5分鍾,按揉委中穴1分鍾。
患者取側卧位,患側在上,從臀部起,經闊筋膜的外側部、髂脛束而下用掌根按揉法至膝關節外側,上下往返約5~8分鍾,並配合髖關節屈伸的被動運動。再沿髂脛束作自上而下往返彈撥法。按壓居髎、環跳、風市、陽陵泉諸穴。
患者取仰卧位,從髂前上棘、闊筋膜張肌起始部向下,經股前近端,股外側至膝關節外側用掌根按揉法,上下往返5~8分鍾,並配合髖關節內、外旋轉的被動運動。再彈撥髂前上棘的闊筋膜張肌和大粗隆處緊張的筋膜。最後在病患處施擦法,以熱為度。並可在大粗隆處加以熱敷。
如症狀重,條索狀物增厚明顯,保守治療無效時應手術治療,在局麻下進行,有四種方法:①增厚的索狀物切斷或切除,直至彈響,磨擦完全消除為止,這是常用的術式;②索狀物切斷,遠側斷端移位縫合,如伴有滑囊炎同時切除大轉子滑囊;③髂脛束延長術,此術可保持骨盆在站立或行走時的穩定性。④如局部骨突過大,也可將骨突部分鑿去,術後早期功能鍛煉。
Ⅳ 我得了彈響髖,我以後是不是就不能劇烈運動了
彈響髖又稱為髂脛束摩擦綜合征.髂脛束因某些原因導致肥厚或緊張,或大轉子過於突出,或有滑囊炎,就可以造成髖關節活動時兩者相互摩擦產生彈響.還有一種彈響髖是因為髖關節先天性脫位或關節囊鬆弛,造成髖關節過伸外旋時出現彈響. 應該是去醫院骨科進行正規治療.可以通過拉伸一下髂脛束,或者推拿一類的理療緩解症狀,如果你的情況不嚴重用銀質針或注射療法都可治癒的.
如果未有好轉,建議及時到醫院就診,對症下葯。
以上內容來源網路,版權屬於原作者,僅供參考。
如果您覺得好,請採納。
如果您希望得到更加專業、有針對性的回答,建議您詳細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Ⅳ 彈響髖的治療
彈響髖不伴疼痛時,一般不需治療。伴有疼痛或對彈響有精神負擔時,可採用休息、理療,制動和皮質激素類葯物局封治療。
1.治療原則舒筋解痙,滑利關節。
2.常用穴位及部位居髎、環跳、風市、陽陵、委中等穴,及下腰部、臀部、股外側部。
3.常用手法掌根按揉法、彈撥法、拿法、擦法,及熱敷。
4.操作方法患者取俯卧位,醫生立於患側,先對腰骶段兩側骶棘肌施以掌根按揉法,以患側為重點,並逐漸向患側臀部過渡。從腰骶至臀部上下往返手法治療約3~5分鍾,按揉委中穴1分鍾。
患者取側卧位,患側在上,從臀部起,經闊筋膜的外側部、髂脛束而下用掌根按揉法至膝關節外側,上下往返約5~8分鍾,並配合髖關節屈伸的被動運動。再沿髂脛束作自上而下往返彈撥法。按壓居髎、環跳、風市、陽陵泉諸穴。
患者取仰卧位,從髂前上棘、闊筋膜張肌起始部向下,經股前近端,股外側至膝關節外側用掌根按揉法,上下往返5~8分鍾,並配合髖關節內、外旋轉的被動運動。再彈撥髂前上棘的闊筋膜張肌和大粗隆處緊張的筋膜。最後在病患處施擦法,以熱為度。並可在大粗隆處加以熱敷。
如症狀重,條索狀物增厚明顯,保守治療無效時應手術治療,在局麻下進行,有四種方法:①增厚的索狀物切斷或切除,直至彈響,磨擦完全消除為止,這是常用的術式;②索狀物切斷,遠側斷端移位縫合,如伴有滑囊炎同時切除大轉子滑囊;③髂脛束延長術,此術可保持骨盆在站立或行走時的穩定性。④如局部骨突過大,也可將骨突部分鑿去,術後早期功能鍛煉。
Ⅵ 彈響胯的問題..腿關節走路時響,另外怎麼改善身體素質 復制勿進 高分.
應該是「彈響髖」,臨床又稱「髂脛束摩擦綜合征」。
是髂脛束因某些原因導致肥厚或緊張,或大轉子過於突出,或有滑囊炎,就可以造成髖關節活動時兩者相互摩擦產生彈響。還有一種彈響髖是因為髖關節先天性脫位或關節囊鬆弛,造成髖關節過伸外旋時出現彈響。
建議到醫院的軟傷科或針灸推拿科看看,搞清楚病因,做針對性的治療即可。一般不必手術,吃葯效果也不明顯,做做針灸按摩,或者小針刀松解之類,使得病變的組織得以鬆弛即可!
祝早日康復!!
Ⅶ 彈響髖怎麼治
彈響髖,是髖關節活動時產生的、可聞及的彈響聲,或可觸及的彈拔感,發病局部慢性損傷有關,肢體大轉子處接觸、摩擦,反復刺激髂脛束,致使其充血水腫、增厚、攣縮,與大轉子滑動摩擦產生彈響.診斷較容易,但要與髂腰肌腱攣縮鑒別.有痛疼症狀或髖關節活動明顯受阻者可考慮手術治療.手術宜在局麻下進行。
一定要注意腰椎的保暖,不要太勞累,注意休息,只要一方便就要起來活動下。
您還可以每天堅持鍛煉,如飛燕式鍛煉 預備姿勢:患者俯卧,頭轉向一側。
動作:
①兩腿交替向後作過伸動作;
②兩腿同時作過伸動作;
③兩腿不動,上身軀體向後背伸;
④上身與兩腿同時背伸;
⑤還原,每個動作重復12~24次。
Ⅷ 單側彈響髖術後怎樣康復鍛煉
我是彈響髖術後快一個月了。腿部怎麼還是有點發軟。傷口還有點疼。有什麼恢復鍛煉指導嗎
Ⅸ 彈響髖怎麼緩解,效果超級好,要怎麼做
所謂彈響髖是指在屈伸髖關節時有彈響的聲音,大部分對關節活動沒有明顯影響,只是在屈伸髖關節時能夠聞及響聲。但有一部分比較嚴重者會影響到患者深蹲,在下蹲過程中往往需要雙膝或雙腳分開才能蹲下去,否則難以完全下蹲或者在下蹲過程中身體不穩容易摔倒,主要原因是闊筋膜張肌緊張、增厚或攣縮。
有一部分患者在小時候有臀部肌肉注射葯物的病史,有一部分患者沒有任何病史。輕者對生活沒有任何影響,一般不需要特殊處理。對於較重的病人,如果已經影響到下蹲活動或者出現疼痛應該採取手術治療,可以在關節鏡下微創松解。但是對於特別嚴重者有時需要切開才能夠達到徹底松解,防止復發的效果。
Ⅹ 彈響髖第二天就可以下床上下蹲鍛煉嗎不怕傷害到傷口嘛求解,
這個要看是做的什麼手術治療,如果是微創手術治療的,因為傷口本身就比較小,所以是可以鍛煉的,不怕傷害到傷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