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學太極劍心得
說到劍,常常想起小時候看過的一部外國電影《三劍客》,雖然時過境遷,影片的故事情節記不清了,可劍客們用劍來搏殺的場景還時時浮現在腦際。京劇傳統戲《霸王別姬》中,面對四面楚歌的楚霸王,霸王的妃子虞姬舞雙劍來為他消愁解悶。劍,不僅僅是兵器,還可用來抒情。
我對劍產生興趣,還是這次學習楊氏42式太極劍。長長的劍身閃爍著銀白色的光芒,刻有虎頭的元寶形的護手給人一種震懾力,那紅紅的劍穗顯得紅火喜慶。
42式太極劍共42個動作,22種劍法,3種腿法,3種發力動作。其特點是:「柔和緩慢,圓活連貫,虛實分明,輕靈沉穩,在技擊上講究以柔克剛,以迂為直,舍己從人,後發先至。」太極劍的動作很美,比如:提腿劈劍、提膝提劍的動作有一種雕塑美;弓步崩劍、弓步下刺、馬步推劍的動作則顯示了勇猛的氣概;分腳後移劍、蹬腳架劍的動作舒展大氣。如真正做到「以身運劍,劍神合一」,則非一日之寒。
課堂上,四十幾名同學在劉常娥老師的教授下,進行演練,只見劍身舞動,劍穗飛揚,場面十分壯觀。
劉老師耐心細致、不厭其煩的示範,手把手的教學,並不時的給以鼓勵,一聲「很好!」「不錯!」給予同學們鼓勵和自信。在劈、點、挑、刺的動作上,讓人感到了一種氣勢,同學們學習的興趣愈加濃厚了。不少同學學習刻苦認真,大家都休息了,還在一遍一遍的練習揣摩;還有年過古稀的大姐,不顧年邁,堅持學劍。有位大姐對我說:到這里來學劍,什麼煩惱都沒有了。太極劍是鍛煉身體、陶冶情操的好方式。
我沒學過初級劍,一學就報名學42式太極劍,難度不小,心中忐忑,跟的上嗎?我握劍的方式不對,不是握上了就是握下了,老師耐心的講解,握下了沒有力量,握上了劍刃會傷到自己的手,並指出:握劍即要牢固,又要靈活。於是握著我的手教我如何握劍。按著老師的講解,學起劍來順手多了。為了能跟上進度,上課時我全神貫注,認真的學習;下課後,在網路上搜索到42式太極劍的視頻仔細的觀看、模仿。從開學到現在沒拉過一堂課,那天,北風呼嘯,大雪紛飛,也沒能阻擋我上課學劍的腳步。
還有一節課42式太極劍就都學完了,接下來老師要從頭到尾的對每個動作細摳,盡力讓同學們學會並做到動作規范。感謝老師的循循善誘的教學,這學期學的很有收獲,很愉快。
⑵ 求一套強身健體的方法!!!
兄弟,以你的情況,只有類似太極拳一類的強度不大的運動才適合。現在太極拳很普遍,隨處都能買到碟子。但是至於內練,就不是任何人都搞的清楚的了。
不過說實在的,只要是涉及到內練的東西,普遍社會大眾都搞不清楚怎麼回事,主要的是沒有搞清楚內練的概念是什麼。
其實內練沒得那麼復雜,簡單直接就能練會。
內練非常注重意氣相合,實際上就是通過調整身體、呼吸來達到內心放鬆的一種練習方法。
天下功夫出少林,這話不錯。無意當中俺掌握了一些少林的氣功口訣,俺也以此為基礎進行各種武術練習,功夫練的不咋樣,不過說健身,效果還是挺不錯的。現結合俺的體會簡單介紹如下,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少林氣功基礎口訣
少寺長燈明四季,禪影伴燈靠真氣。
谷水只能潤肌膚,唯有宗氣維身力。
氣功練成三妙皆,一靜二松三勻細。
靜皆心空獨有一,萬物如石沉海底。
松皆放肌如流沙,血隨氣運緩緩下。
呼吸深長細勻細,長短相等豪不差。
無論練什麼東西,只要按照此進行就不會亂,此乃「正」。相信兄弟也聽說過有人練氣功練的發瘋的吧,那就是「邪」,走火入魔啦(變瘋子了)。俺也不是危言聳聽,只要是練氣功都一定要注意,要遵循「氣以直養而無害」的規律。掌握了少林氣功基礎口訣,就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太極口訣
太極者,無極而生。
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
動之者分,靜之者合。無過不及,隨曲而生。
人剛我柔為直走,我順人背為之粘。
遇急則急應,遇緩則緩隨。
陰不離陽,陽不離陰。
陰陽相濟皆及神明。
心靜身正,意氣運行。開合虛實內外合一。
運柔成剛,剛柔並用。
太極陰陽,有柔有剛。
剛柔並用,勁發自如。
氣要以直養而無害,說起容易做起難啦。很多氣功功法,非常復雜。
俺也不怕兄弟笑話,當初俺也練過很多功法的,俺用禪宗打坐的方法進行練習,竟然睡著了!又練那個什麼民間秘法,采天地之正氣,結果比劃了半個月,門都摸不到。
所以俺介紹太極拳口訣也是有原因的。很多氣功功法很注重以意領氣的方法,不是方法有問題,而是大多數練習者只是根據文字並不能理解其真正的練法訣要。而太極拳在動作熟悉的基礎上才開始講意氣相合、講虛實變化,不是特別注重氣的運行,就不會走「邪」練偏,從而達到「氣以直養而無害」的效果。
現在太極拳很普遍,就是簡單養身24式就可以。但是真正要達到內練的境界,就必須先熟悉動作。然後配合口訣,帶動呼吸,調整心態。時間長了就能以意領氣,達到進一步的境界。
少林基礎口訣只是一個理解氣功的門檻而已,介紹個一個正宗氣功的方向。凡是練氣,都要在外在動作熟練的基礎上進行,不可操之過急。
當然以上只是本人的體會而已,也許對你幫助並不大。不過說實在的,我還是建議你最好去找個練太極拳的師傅教才行。畢竟自己理解自己體會會很慢很慢的。而且沒有人指導的話,也容易出錯。比如太極講究「立身中正」,步法「邁步如貓行」,那我們的理解可是很豐富的,說不清楚就做出什麼怪動作來了。
並且網路上的東西只可參考,不可執作。畢竟文字的能力相當有限,並不能解決實際的問題。
⑶ 42式太極拳的四種技術並詳述 在線等
為何北京大學李德印能騙得了那麼多中老年人(14稿)
作者:金定章 2012.12.01,
1,前言
創編42式競賽套路太極拳的李德印教授說:「競技太極拳區別於健身太極拳」。
就是說,李德印教授已明確指出競賽套路太極拳不是健身太極拳。
可是為什麼社會上仍然有許多中老年人,其中包括文化程度很高的高級知識分子,還有國家幹部,他們都把競賽套路太極拳當作科學的健身運動,化很多時間學練,練得很起勁?結果沒有得到健身效果,這個問題值得探討。
相反,據醫院門診報道,練空架子太極拳導致膝關節,腰椎損傷的現象常有發生,甚至還發生了練死人的不幸事件。
現在的人都識「競賽套路」這四個字,但不知其義。
跟在別人後面依樣畫葫蘆學太極拳架子,他們根本不知道太極拳不是這樣學練的。
據廣泛調查,1956年推廣架子太極拳以來,凡學這種空架子太極拳的人,沒有一個人練出過養生,武術功效。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麼?
我退休以後希望學到真正的養生太極拳,目的是為了養生保健。
一位迷練李德印競賽套路太極拳的人不幸倒在練拳場上死亡事件,使我感到十分震驚!
從此,我開始對太極拳進行廣泛深入的調查研究,並且親自學練,進行比較,把「什麼是真正的養生太極拳?競賽套路是太極拳嗎?」作為一項科研項目進行認真研究。為此,特別對李德印教授創編的42式競賽套路太極拳推廣情況作了深入的調查研究,現在已經搞明白真相,應該把真實情況告訴廣大太極拳愛好者。
2,老子在道德經上說了下面的話
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
各位朋友:
老子說的話是什麼意思?
我們的祖先老子早已提醒後人。
我們在學西方文化,科技知識的同時,若能學一些中國傳統文化,對我們的身心健康會有益處。
3,一些現代人的特性
大家已經看到,現代人都在學校里接受西方文化和科技知識的教育,結果,生活方式西方化,不少人對人生的目的越來越糊塗,學習,閱讀,識別能力低下。
許多中老年人在家裡感到無聊,想出來參加健身活動,這是很正常的,問題是,那些活動有益於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嗎?
現在喜歡好看,好聽,熱鬧,科學,專家,教授,名人。追求物質享受,吃喝玩樂的人很多。
4,北京大學李德印及其祖輩創編的現代太極拳特點
4.1,好看。
穿著彩色服裝,優美的體操動作,配上亮麗的燈光,很好看;
4.2,好聽。
練競賽套路太極拳,播放優美的配樂,很好聽;
4.3,名人演示
李德印是北京大學的著名競賽套路太極拳教授,創編42式競賽套路太極拳。
由競賽套路太極拳比賽冠軍演示42式太極拳,製作成碟片。
4.4,比賽,表演場面大,氣氛熱鬧。
天安門廣場萬人表演24式簡化太極拳,場面之大,史無前例,非常熱鬧。
各位朋友:
李德印創編的42式競賽套路太極拳的上述特性完全迎合,滿足了這些人的愛好。至於這是不是太極拳,沒有人顧問。
5,推廣效果
李德印的產品立即受到許多中老年太極拳愛好者們的歡迎,適銷對路。推廣得十分紅火。
6,推廣競賽套路太極拳,現代太極拳的積極作用
1956年提出「開展體育運動,增強人們體質。」的口號,競賽套路太極拳,現代太極拳作為太極體操運動,文娛表演活動予以推廣,是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7,把競賽套路太極操當作太極拳加以推廣,是在嚴重誤導民眾。
7.1,首先要搞清楚太極拳是什麼?
太極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產物,太極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觀念,拳是武術,就是把中國傳統文化的觀念融入中國的武術,形成了太極拳。太極拳是一門高超的武藝,稱為天下第一武術。
太極拳是內家拳,要練清凈心,練聽勁,著重找自己身體上的感覺,所以,不可以用配樂。
太極拳是養生術,又是武術。就是說,學會了太極拳,你就學會了中國的一門養生術,同時又學會了一種武術。學太極拳有一整套學練的方法,內容很多,訓練時往往感到深不見底。
7.2,調查發現,沒有悟性,不懂中國傳統文化的人聽不懂,學不會太極拳
許多練架子太極拳的人往往都不知道中國傳統文化,不知道什麼是太極拳,不知道「太極拳論」,只是跟在別人後面依樣畫葫蘆學拳架,就自己認為學會了太極拳,這是極大的誤會。這相當於不知道梅蘭芳京劇是怎麼回事的人,依樣畫葫蘆學梅蘭芳的幾個動作,就認為自己已經學會了梅派京劇一樣。
請大家從自己身邊找一找,1956年推廣空架子太極拳以來,有哪一個人練空架子太極拳得到了明顯的健身效果,又會武術?
7.3,李德印教授把競賽套路體操當作太極拳推銷的主要手法
一,李德印教授指出:太極拳不是單純的醫療體育項目,而是一種武術。
摘自網路【李德印簡介】
李德印說:「太極拳不是單純的醫療體育項目,而是一種武術。講究聽勁化勁、因勢利導、以柔克剛的太極推手,對鍛煉靈敏反應能力具有特殊作用,太極拳架只有和推手配合練習、協調發展,太極拳運動的水平才能真正提高。」
他又指出:「競技太極拳必須區別於健身太極拳。」
二,李德印教授在「李德印42式太極拳」碟片上的講話更精彩
李德印說:
「為了適應國內外武術競賽活動開展的需要,中國武術研究院組織了國內的武術名家,優秀教練員,運動員,在1989年創編了長拳,太極拳等七個武術競賽套路,七個競賽套路的制定,集中的反映了當前武術運動的技術發展水平,而且也適應了武術競賽規范化的需要,由於它的內容豐富,風格鮮明,動作規范,而且在內容,數量,組別,場地,都符合武術競賽規定的需要,因而它對武術競賽活動的開展起到了積極的推進作用。
42式競賽套路太極拳,概括起來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它的內容取材於不同流派風格的太極拳,表現了太極拳的共性,也表現了不同流派的個性,因而人們又稱它為綜合太極拳,這樣,就為參賽的運動員提出了更高的技術要求,也對運動員在同等條件下參賽創造了條件;
第二,42式太極拳內容豐富,它包括了3種手型,12種步型,35種手法,14種步法,4種腿法,2種平衡,內容取材不僅表現了傳統太極拳的風貌,而且也吸取了現在國家體委整理編寫的48式太極拳,88式太極拳,24式太極拳等創新的成果,很好的體現了對我國武術遺產挖掘,整理,發展,創造的方針;
第三,這個競賽套路,不僅考慮了競賽活動的需要,而且也考慮了全民開展普及的要求,選材力求流傳廣泛,群眾熟悉,造型優美,鍛煉全面,群眾喜聞樂從,因而42式太極拳在推動太極拳運動的普及,開展上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各位朋友:
李德印教授指出:「人們又稱它為綜合太極拳,」這種話,騙外行人足足有餘,講給內行人聽,真會笑掉大牙。
與其說它是「綜合太極拳」,還不如說它是各種武術拳架,體操架子和舞蹈動作的大雜燴。太極拳的核心內容全沒有了。
三,搞天安門廣場萬人表演24式簡化太極拳,大造聲勢。
四,讓傳統陳式,楊式,吳式,武式,孫式太極拳都創編競賽套路架子太極拳。
把主要的傳統太極拳都創編出競賽套路架子太極拳,把中國的太極拳都改編成了西化體操運動。
42式競賽套路太極拳從這些架子太極拳中挑選拳架,以顯示42式競賽套路太極拳水平最高。
據調查,練這種太極拳的人,與練42式競賽套路太極拳一樣,練不出養生,武術功效。
7.4,誤導性不斷的發展,擴大。
一,李德印用祖傳太極拳來加大宣傳力度
讓我們來看「李氏三傑與太極拳」這篇文章
來源:《武當》2008第10期 作者:劉德增
摘錄:金定章 2012.09.29
東北三省太極拳開拓者——李玉琳
李玉琳(1885-1965),字潤如,河北任邱人,是武術界享有很高威望的太極拳名師。他從小拜著名拳師郝恩光為師,學習少林拳、形意拳和八卦掌。在郝師東渡日本留學期間,隨師爺李存義到天津,他任職天津中華武術會和輔輪中學武術教員。
1923年,驚聞郝師陣亡殉職,他變賣家產去寧安縣迎回師柩安葬故里,並擔當起撫養師父遺屬的責任,教師父遺孤趙家俊習武成名。這種高尚的、尊師重道的武德傳譽武林,深得孫式太極拳創始人孫祿堂賞識,並收為本門弟子。1924年他隨孫祿堂到上海後,擔任中華體育會武術教員和尚德國術會會長。
在此期間,他向劍術名家李景林學習了武當劍法。由於他先後師從當代幾位名師,他的武術聲望名馳南北。1930年被聘為山東省國術館教務主任、教務長等職。1936年後,他到東北傳播太極拳,開始在道外南八道街開辦太極拳社。由於練拳的人越來越多,在大家倡議下,開創了哈爾濱市太極拳研究社。由於哈市拳社聲譽不斷擴大,又先後在長春、沈陽創辦太極拳研究分社,使太極拳在東北開展起來。他是東北三省太極拳的開拓者。他擅長傳授楊式及孫式太極拳、形意拳、八卦掌、少林金剛拳,器械有武當劍、行鉤、鎖喉槍、太極刀劍等。他培育的學生,新中國成立後從事武術的名師有,黃恕民、欒劍秋、張繼修、金德壽、李天驥、李天池、李德印等。
他武德高尚,武藝精湛,功夫獨到,從不高傲自大。對待來請教拳藝和推手的人,總是熱情接待,從不出手傷人,深博武林同道的稱贊。一位30歲上下叫宋子嘉的人來向他請教推手,宋越使勁,越被他牽製得左右亂轉,東搖西晃,呼呼直喘。宋心裡不服,又要向他比試形意拳,宋剛一出手,他順勢一個「擘拳」,宋連退幾步猛坐於地。宋站起來後,當著眾學生的面跪下就給他磕頭,一定要拜其為師。後來,宋成為他的「四大金剛」弟子之一。
我國太極拳推廣普及運動的開拓者——李天驥
李天驥(1915-1996),字龍飛,河北安新人,我國著名武術家李玉琳次子。他自幼習武秉承家傳,並先後受藝於李存義、孫祿堂等武術名家,全面研修太極拳術。他兢兢業業從事武術教學研修60多年,為國家武術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1931年,畢業於山東省國術館。1932至1937年,任山東省國術館武術教員。1938至1949年,協助父親創辦哈爾濱、沈陽太極拳研究社的教學工作,並應聘為哈爾濱工業大學體育系武術講師。1952年,選為哈爾濱市武術聯合會第一任主任委員,是哈市最早的拳師和武術隊組織者之一。1953年,先後被任命為省市及東北地區體育代表團武術、摔跤、拳擊、擊劍隊總教練去天津參賽,還被選為進京表演隊員,表演武當劍及武當雙劍。1954年,調任國家體委任武術教練,是武術界元老之一。1955年,調任國家體委武術研究院從事武術研究和整理工作。
李天驥先生擅長少林、形意、八卦等拳藝,更精於太極拳劍和武當劍,他是新中國成立後推動太極拳在全國范圍內普及推廣的開拓者和先鋒。從上世紀六十年代起,國家體委廣泛在全國推廣普及太極拳運動,並編寫出版了《太極拳運動》、《簡化太極拳》、《簡化太極劍》,都是出自他的手筆。他為增進各國人民友誼,促進國際人民友好往來,弘揚民族文化遺產,推動國際太極拳活動的開展,做出了一定的貢獻。幾十年中,太極拳擺脫了少數拳師和高徒冷冷清清秘傳的狀況,在全國范圍內廣泛傳播。如今,太極拳成為武術界第一大拳種,上億人學練,在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傳播,李天驥先生立下了汗馬功勞。上世紀八十年代,他多次出訪日本、新加坡進行太極拳講學。他培養的學生遍及國內、日本、美國、新加坡、台灣等地。1946年,當選為中國武術協會副秘書長;1979年,獲國家級武術裁判員稱號;1985年,獲國家體委授予的「新中國體育開拓者」榮譽稱號;1995年,在中國武術協會「中華武林百傑」活動中,被評為中國「十大武術名師」。他的專著有《形意拳》、《武當絕技》、《武當劍術》、《中華武術瑰寶》、《太極拳真髓》等。
德藝雙馨的現代太極拳名家——李德印
欣然聽從組織安排。三年後,由他執鞭的學校武術隊在北京大學生武術比賽中一舉奪得13枚金牌及團體冠軍。他上學時是「三好學生」,工作後是「優秀青年教師」、「學雷鋒標兵」、「全國優秀武術輔導員李德印(1938-)河北安新人。出身武術世家,祖父武術大師李玉琳是東北三省太極拳開拓者,叔父武術名師李天驥是推廣普及太極拳運動的開拓者,他自幼隨祖父、叔父習武,精通太極拳、形意拳、八卦掌、少林拳、武當劍等武藝。1951年至1957年間,有幸於中國名校天津一中深造,受到品德、文化、音樂、體育的嚴格訓練。1961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他還是人民大學短跑、跨欄校紀錄保持者,摩托車運動員。特別是體育和太極拳的特長,使校黨委請他留校執教武術。他是全國武術優秀裁判員」。
從上世紀六十年代起,國家體委在全國推進太極拳普及推廣運動。李天驥就是這場轟轟烈烈運動的開拓者,李德印是這一運動的繼承人,從而使其輝煌昌盛起來。在這之前,公園很少有人打太極拳,太極拳仍是少數人冷冷清清秘傳的狀況;如今,太極拳發展成上億人學練,在一百多個國家傳播的武術第一大拳種。李家叔侄立下了汗馬功勞。
李德印教授是高等學府推廣拳運的先驅。他參加了「48式太極拳」、「42式太極拳競賽套路」、「太極劍競賽套路」等編寫審定工作;多次擔任全國電視教學節目及國際裁判培訓班指導老師;1990年任中國武術隊太極拳教練,取得第十一屆亞運會太極拳男女項目金牌,還是指揮亞運會開幕式中日1500人太極拳表演的總導演;他培育和指導了陳思坦(「太極王子」)、高佳敏(「太極女神」)、蘇自芳、王二平、孔祥東、范雪萍、邱惠芳、易鵬等大批全國乃至世界冠軍;應邀赴日本、英國、美國、瑞士、瑞典及港澳台等地講學傳藝;他結合武術、音樂、戲曲創編的「中國太極功夫扇」和「夕陽美太極功夫扇」,深受太極拳同仁的喜愛。特別是他創辦的德印音像公司,用光碟、名曲組織名家及編導,教授了幾十種太極拳劍刀槍扇。國內外億萬拳友們使用他的光碟或錄音帶,看著他的拳姿學拳,每天聽著他那熟悉的聲音集體伴樂練拳,從而推動了群眾性太極拳運動的發展。
李德印教授是新中國成立後太極拳界涌現出眾多名師名家中的佼佼者。他拳論和武技精湛,武德高尚,身兼總裁判長、國際級裁判、國際級教練。他在榮譽面前始終保持著謙虛平和的心態,教授眾多高水平學員而不收徒。學員們說:「李老師對我們既嚴格,又親切。」他總是笑著對學員們說:「我的能耐就是給你們挑刺兒!把你們練拳中的刺都挑光了,你們就可以出師了!」他曾是中國國際俱樂部太極拳組組長。有采訪時,他總是介紹其它老師如何如何兢兢業業,就是不談自己。在一再追問下,他只是淡淡地一笑,說:「我只是盡了自己應盡的一分力!」如今,他的學生遍天下,可稱得上是德藝雙馨的現代太極拳名家,是武術界值得尊敬和學習的好榜樣。
各位朋友:
到李德印這一代,以太極操冒充太極拳了。
正如有的太極拳專家指出:「太極拳的水平一代不如一代。」
但是這篇文章把李德印捧上了天。李德印除了自己創編太極操外,還有大力吹捧的人,還有大量趣味相投的跟風人。
二,李德印創編競賽套路太極拳的結果,他成了名牌大學著名教授,太極拳專家。
這樣,誤導獲得良性循環,誤導作用進一步擴大。
三,國家體委的有些領導也被蒙了。
以國家體委的名義推廣競賽套路太極拳和其它各種架子太極拳。廣泛調查發現,許多人說:「難道國家體委推廣的北京大學李德印教授創編的競賽套路太極拳會是假的嗎?」
8,競賽套路比賽冠軍王二平講出了競賽套路太極拳的真相。
資料來源:「上善若水」太極拳碟片
世界太極拳冠軍王二平指出:
「要提高太極拳運動員競賽套路的技術水平,傳統太極拳是競賽太極拳所要吸收的營養。競賽套路不同於普通太極拳愛好者學練的太極拳,要迎合奧運會所需技術類型的動作和選擇太極拳..武術的一些拳架..設計,表現出來,配上服裝、音樂、有一個全新的改變,提升它的觀賞性,」
各位朋友:
從王二平的講話中得知,競賽套路是按照國際奧委會的技術類型要求和選擇一些太極拳,武術拳架設計、創編出來的。
大家知道,國際奧委會是標準的西方文化產物。西方文化的觀念是競爭,追求名利。
太極拳是東方傳統文化的產物,東方傳統文化的觀念是退讓,謙讓,禮讓,淡薄名利。太極拳論指出:「舍己從人,四兩撥千斤。」用智慧對付別人的進攻。東,西方二種文化觀念相悖。競賽套路編導者放棄了太極拳武術和養生的核心內容,只選擇傳統太極拳,現代太極拳,武術,舞蹈的一些拳架動作,注入競爭觀念,編出來的這種太極拳,其性質完全變了,它只是穿了「中國太極拳」外衣的花拳綉腿,實質是具有很高觀賞性的體操式體育運動,供人們觀賞、娛樂、是快節奏的運動,因此它與西方的體育運動一樣,不會有養生功能。
大家知道,體育運動員的平均壽命只有五十多歲,因為他們的身體在高強度鍛煉時受到了傷害。練競賽套路時,因為副交感神經無法抑制。稱它為西化太極體操最恰當。
應該知道,競賽套路太極拳運動員到了三十多歲,就要退役。可是現在許多中老年人紛紛積極上崗學練競賽套路太極拳,李德印對此說:「群眾喜聞樂見」。對這種現象,我能說什麼?
9,北京體育大學徐偉軍教授用科學儀器測定證明競賽套路太極拳是有氧運動
資料來源:「上善若水」太極拳碟片
徐偉軍教授指出:
「我們用遙測器對太極拳(指競賽套路)體能強度進行檢測。這項運動從開始到最初3分鍾內,強度逐漸上升;3分鍾後強度線開始變穩。這時強度約為人體最大強度極限的60%-70%,且一直保持下去,不會突然降低或升高,呈一條直線,這正符合我們當前所提的有氧運動的健康檢測指標、對人體最大需氧量的健康要求的理論。同時它對人體是非常安全的,你不必去調整運動量,可放心地去練。這種運動的時間應在20分鍾以上。
請看北京體育大學的另一份研究報告
我國優秀太極拳運動員最大有氧能力及個體通氣閾的研究
作者:北京體育大學三位教師
【摘要】:遞增運動負荷中,高水平太極拳運動員的心臟泵血功能,通氣功能,攝氧功能較強,尤其是利用氧的能力較強,達到優秀耐力項目運動員的水平。賽後血乳酸恰在無氧閾水平上下,平均心率(陳式175.5次/min,42式167.1次/min,楊式155.1次/min)屬有氧代謝的中等強度運動,男、女隊員的血紅蛋白普遍較高。認為緩慢圓活的太極拳運動能獲得如此好的心肺功能反應與太極拳演練時注意拳式呼吸和運動訓練強度恰在無氧閾水平及其「意氣運動」的特點有關,根據太極拳運動員的氧利用率高,推測太極拳運動,對骨骼肌細胞的內呼吸等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今後還需加強對外周機制的研究。
【正文快照】:
太極拳是我國古老的體育健身術,在長期的實踐中,人們認識到它既是一種強身健體的運動,又是一種防治疾病的有效方法,因此很受國內外人士的喜愛,在報刊雜志上時有報導關於練習太極拳後對身體的良好效應,還有人研究發現,練習太極拳的老者,身體各種機能均較一般老人為佳
各位朋友:
下面是我的分析探討
從【摘要】的心跳頻率數據可知道,中老年人的身體是無法適應的。
據最近科學養生報道,中老年人運動時每分鍾心跳頻率應低於170—年齡。
50歲的中年人為170—50=120
60歲的中老年人為170—60=110
70歲的老年人為170—70=100
【正文快照】的內容明確指的是我國古老的太極拳,不是競賽套路太極拳和各種沒有功夫的架子太極拳。因此【正文快照】的內容會使一些不知情的民眾以為競賽套路太極拳和各種沒有功夫的架子太極拳也有我國古老太極拳的功效。其誤導作用十分明顯。
各位朋友:
北京體育大學的徐偉軍也是著名的競賽套路太極拳教授,專家,用遙測器對太極拳(指競賽套路)體能強度進行檢測,證明競賽套路太極拳是有氧運動。但是他並不知道太極拳不是有氧運動。
請看傳統太極拳的體能檢測資料:
一, 《正宗吳式太極拳》一書提供的資料是:
我們在一組長期練太極拳(指傳統吳式太極拳)的成員中作調查,發現多數人練拳後血壓並不上升,心跳並無加快。
二, 上海體育學院衛志強教授對傳統太極拳作體能檢測
長期練吳式、楊式傳統太極拳的人心跳平穩、體能上升幅度很小。
各位朋友:
可見,相對於傳統養生太極拳而言,競賽套路太極拳是
一項高強度運動。
這些資料使我們認清了大學里的太極拳教授,專家是一些什麼樣的人?
10,我已經發表的太極拳調研報告如下:
請朋友們到網路上查看。
10.1,北京體育大學徐偉軍教授用測定證明競賽套路太極拳是有氧運動。
10.2,采訪七十五歲老幹部介紹練五十多年24式太極拳健身體會
103,怎樣防止練空架子太極拳傷害自身和我練內功養生太極拳取得了明顯的健身效果
10.4,許多老年人就是喜歡練競賽套路太極拳 無論怎樣勸都沒有用
10.5,一位迷練李德印創編的競賽套路太極拳的人死得慘,死得冤!
10.6,探討為什麼北京大學的李德印教授能騙得了那麼多中老年人?
10.7,何謂空架子太極拳?
10.8,練空架子太極拳的健身功效並不好過普普通通的散步
10.9,普及養生太極拳基礎知識和學練方法已是當務之急
10.10,練一輩子太極拳體會不到太極功夫 健身效果非常有限
10.11,一代大師顧留馨中南海教太極拳 我的學生是江青 健身效果明顯 紀實訪談錄
10.12,練真正的太極拳能排毒 健身 治病
10.13,太極拳應該怎樣傳授 學和練?現在太極拳的真內容全掏空了 顧留馨十分無奈!
10.14,對北京大學李德印教授創編的競賽套路太極拳推廣情況調研報告
10.15,學會一套太極拳離"會太極拳"相差十萬八千里!
10.16,北京大學李德印教授及其祖輩創編的現代太極拳特點
10.17,李德印教授把競賽套路體操運動當作太極拳推銷的主要手法
10.18,競賽套路比賽冠軍王二平講出了競賽套路太極拳的真相。
10.19,祝大彤(吳式太極拳名家)評價競賽套路太極拳摘要
10.20,為什麼推手時吃牛奶魚肉的大力氣壯漢敗給吃全素的人?
10.21,李德印競賽套路功夫扇和劍舞連環套一網打盡老年人, 85歲老太骨折手術 苦不堪言
10.22,李德印從三好學生成了把天下第一武術太極拳變成老年人健身操的專家。
,,,,,,等。
11,結束語
其實李德印,許多熱衷於練各種空架子太極拳的人們,都是我的好老師,他們為我提供了十分可靠的信息,明確告訴我:「對以健身,養生為目的,想學太極拳的人來說,學練競賽套路太極拳,一切空架子太極拳,白白浪費時間和精力,絕不會得到養生,武術功效,特別是中老年人千萬學不得。」
這篇調研報告是為了揭示「李德印現象」的事實真相。
調研結論是「李德印創編的競賽套路太極拳不是太極拳,而是年輕人的體育比賽運動項目,是文娛活動。」
調查發現,由於李德印採用了種種誤導手法,誤導作用之深廣是史無前例的,在中國太極拳發展史上,李德印成了阻礙真太極拳發展的第一人。使一般人難以識破其真相,造成許多人誤以為李德印創編的競賽套路太極拳是科學的健身太極拳。
因此,像李德印這樣的教授出得越多,對中國真太極拳的發展越有害,北京大學的聲譽就會越受到傷害。
我做這項調研工作,並不是為了去反對別人學競賽套路太極拳,也不是反對李德印創編競賽套路太極拳,這是他們的愛好,他們的自由。
這篇調研報告是為想學到真太極拳的人們提供科學根據,這對我本人,對廣大太極拳愛好者,對有關的領導幹部都是有益的,它只分享給有緣人參考。
以上只是我的一家之言。不當之處,望予諒解。
⑷ 如何在一星期之內練好42式太極劍
建議把42式太極劍分成四段進行練習,四天學完套路,剩下三天就練整套的動作,每天要多練幾遍。熟能生巧嘛,也是防止你在緊張的時候忘動作
⑸ 42式太極劍與傳統楊式太極劍的區別
陳式太極劍保留著原始的古樸狀態,屬於力量型的鍛煉和技擊練習套路,比較適合男性和年輕人習練;
而楊式太極劍就是為了貴族保健所創,是柔和型的鍛煉和健身表演套路,比較適合女性和老年人習練。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2-02-23
楊式太極劍和陳式太極劍有什麼區別
陳式太極劍保留著原始的古樸狀態,屬於力量型的鍛煉和技擊練習套路,比較適合男性和年輕人習練;而楊式太極劍就是為了貴族保健所創,是柔和型的鍛煉和健身表演套路,比較適合女性和老年人習練。
以上是他們倆的區別哦親😊~
問題還沒解決?快來咨詢專業答主~
楊式太極劍和陳式太極劍有什麼區別
在線
3624位答主在線答
服務保障
專業
響應快
馬上提問
40345人對答主服務作出評價
回答切中要害老師態度很好回答專業迅速回答很耐心認真大平台保障,服務好回答切中要害老師態度很好回答專業迅速回答很耐心認真大平台保障,服務好
搶首贊
分享評論
淘寶品牌太極劍千萬商品,品類齊全,千萬別錯過!
淘寶超值品牌太極劍,優享品質,驚喜價格,商品齊全,淘你滿意!上淘寶,驚喜隨處可淘!
淘寶熱賣廣告
正宗少林武術學校-少林文武武術學院統一收費標准
值得一看的少林武術相關信息推薦
正宗少林武術學校,公辦院校,享國家助學金,2023年收費標准點擊咨詢,可免費考察,滿意後再入學
麒麟奕教育科技廣告
太極劍和武當太極劍起勢有區別嗎
瑚懂箔乙署7S
娛樂百事通
親親您好,太極劍和武當太極劍起勢沒有差別。武當劍和32式太極劍的起勢是一樣的,從第二個動作點劍開始,有了變化。預備勢:都是左手持劍,立劍垂直於體左側,劍刃向上,緊貼左臂後面。右手劍指在體右側胯旁。起勢:1,兩臂平抬於體前,與肩同高同寬。2,左手向右上方送,右手翻掌手心向上,下落,與左手形成左上右下的抱球狀。3,轉體向左(東),左腳向左前方邁步,右腳跟外撇,與左腳成45度角,弓步完成。4,同時,左手摟膝劃到左胯旁,右手劍指從肩上向前推指。5,右腳向左腳前方邁步,成叉步。同時左手從右小臂上方穿過向前,右手向後拉到身後,兩臂前後成一字端平。6,左手持劍手心向外,劍緊貼左臂後側。右手劍指手心向上。7,左腳向左前方邁步成左弓步,右腳跟到左腳內側。同時右手接住左手劍點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