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治療方法 > 新雞跑籠的正確方法

新雞跑籠的正確方法

發布時間:2023-01-05 14:25:00

A. 籠養肉雞技術

如何籠養肉雞
一、上雞前的准備
1、 檢查水線:確保管道不漏水、滲水,每個乳頭都完好,保證供水。
2、 檢查籠具:確保每個籠門開關自如,確保每個籠底及四壁用底網封閉完好,防止小雞鑽出籠外。
3、 試溫:檢查鍋爐、散熱器、溫控電腦及輸水管道是否完好,將溫控探頭置放在二層雞背水平線上。然後關閉天窗及所有通風口,點火升溫。觀察室溫達到30度需要多長時間,同時根據棚室結構、布局按左、右、前、後、中,上、中、下三層等不同部位放置精確溫度計、濕度計,檢查每個部位的實際溫度、濕度,與溫控電腦有多大差距,做到心中有數並做好記錄。
4、 檢查燈光:要求光線柔和明亮,能達到各個部位,不要有黑暗死角。
5、 檢查用電線路:各用電器線路須仔細檢查,防止漏電連線,籠養雞舍金屬較多,一旦漏電後果不堪設想。
6、 消毒:提前一星期封閉雞舍進行熏蒸消毒24—48小時,放風2—3天後,進行噴灑消毒,消毒葯要選擇對金屬沒有腐蝕性的產品。
二、育雛
入雛前室溫要達到30度左右,入雛後室溫逐漸升至33—35度左右。籠養肉雞一般在最上層育雛,每籠育雛27—30隻。開食用小料盤,提前加滿飼料放置籠內。水箱提前加水,以便預溫(和室內溫度一致),雞苗到場要迅速將雞苗箱移至室內,擺放均勻,然後點數入籠。育雛前3—5天,飲水中應添加:葡萄糖、電解多維、抗菌葯物、黃芪多糖。目的是緩解應激,恢復體力,殺滅垂直傳播疾病,同時促進免疫器官發育,提高雞只抗病能力。育雛前三天,要24小時強光照,便於雛雞迅速適應環境,盡早飲水採食。
三、飼喂管理
每天早晨上料較好,自動加料機的一天三次上料最為理想。使用料槽的,人工添加要注意添加均勻,並且要喂料及時,防止飢餓的雞只因搶食而出現踩踏現象,每天下午飼養員要檢查是否有已經吃空的料槽,應及時補料。技術人員應每天檢查料槽的進食情況,剩料較多的應及時判斷是否有以下情況:1、乳頭是否缺水,2、籠內雞只是否較少,應及時補員。3、是否有病號出現,應及時挑出淘汰或個別治療。4、是否採光不足,要及時調整。
四、飲水管理
除因用葯或做苗需控水之外,應保證24小時供水正常。應經常檢查水線是否發生堵塞,這個問題是每個雞場都頭疼的問題,早發現,早維修非常重要。乳頭漏水是非常討厭的,流出的水不但浪費葯物,而且進入接糞盤將糞便稀釋最終會流入料槽,一是浪費飼料二是有可能引發腸道疾病。
五、及時清糞
理溫度的最高境界是「恆定而且平穩過渡」。育雛溫度一般掌握在33—35度,以此為基準,隨著雞只日齡的增長,每周降兩度,忽冷忽熱是養雞之大忌。飼養員、技術員要密切關注天氣情況,時刻掌握外界溫度,同時根據所需溫度適度調整通風量;司爐工應保證鍋爐正常工作,期間不能有任何疏漏。夏天養雞要防止高溫中暑,尤其是30天以後的雞群,及時啟用濕簾非常重要,環境溫度超過33度時噴水降溫設備一定要具備。合適的溫度是雞只快速生長的保證,一般情況下溫度相對高一點,生長就會快一點。
六、溫度管理
管理溫度的最高境界是「恆定而且平穩過渡」。育雛溫度一般掌握在33—35度,以此為基準,隨著雞只日齡的增長,每周降兩度,忽冷忽熱是養雞之大忌。飼養員、技術員要密切關注天
1/2
氣情況,時刻掌握外界溫度,同時根據所需溫度適度調整通風量;司爐工應保證鍋爐正常工作,期間不能有任何疏漏。夏天養雞要防止高溫中暑,尤其是30天以後的雞群,及時啟用濕簾非常重要,環境溫度超過33度時噴水降溫設備一定要具備。合適的溫度是雞只快速生長的保證,一般情況下溫度相對高一點,生長就會快一點。
七、通風管理
通風換氣工作是養殖過程中的重中之重。敢通風,會通風才能養好雞。籠養雞舍一般需要有天窗、邊窗、縱向風機,這是通好風的基本條件。通風的目的是:1、及時排出舍內有害氣體,2、輸入新鮮空氣(氧氣),3、適度調節舍內溫度。籠養肉雞是立體養殖,雞只較多,密度較大,通風不良會造成缺氧,這是後期腹水的種原因。通風從第一周就開始,天窗部分開啟,適度打開部分邊窗,風口呈一定角度向上,在保證溫度的情況下,通風量寧大勿小。隨著雞只日齡的增長,逐漸增大通風量,接近二十日齡的時候,邊窗的通風量已不能滿足需要,縱向風機需開啟。根據季節、外界溫度、室內空氣質量、所需通風量的大小,應加裝調速器,風機轉速、時間長短量情而變,防止風量過大引起感冒。夏天啟用濕簾的時候,進風處要有遮擋,嚴禁冷風直吹附近的雞只。當天氣突變,大風突起,要暫時關閉邊窗。
八、濕度管理
養殖過程中不要忽視濕度的管理。空氣過於乾燥會引起塵埃飛揚(塵埃上一般都有細菌、病毒附著),飛揚的塵埃進入上呼吸道會引發呼吸系統疾病;還會引起雞只脫水(尤其是一周齡內的雛雞),導致上呼吸道黏膜乾燥,天然屏障作用降低。濕度過大,舍內風速降低,影響雞只散熱,這是夏天中暑的主要原因;濕度過大有利於細菌、球蟲的繁殖。一般情況下育雛期間濕度

B. 捕雞神器網籠使用方法

捕雞神器網籠使用方法:
1、首先找好捕雞的位置。
2、到達目的地了,將已准備好的工具地籠,拉直延長,直到全部展開。如果地方不能使地籠拉直的話,可以使用S行的方式來回拉即可。
3、將地籠整理好之後,沒有結的地籠,先在其一頭綁上繩子,再將魚食從地籠的兩邊放進准備好的雞食。
4、其實也不一定需要雞食,也可以用豬肉或者豬肺,這些在市場上有很多,可以去問老闆要一點。雞食一定要放在綁了繩子的一頭,千萬不要放反了。
5、已經將雞食放好之後,隨之把網收起來,然後准備撒網。這撒網也是要講究順序的,千萬不要弄得亂糟糟的。
6、一隻手拿著地籠線,另一隻手拋出地籠,線要拿穩了,不然連帶著線一起下水,那就尷尬了。在拋地籠的時候,自己也要注意安全。
7、最後找一很木棍,將其插進泥土裡,注意一定要插穩了,接著把繩子綁在木棍上面,一定要盡力綁結實。雞的行走基本與人類一樣,憑的都是第一感覺,當來路被物體擋住就會原始性的選擇路子,而雞在草叢中行走也是憑這樣的直覺走的!大家現在都喜歡用電媒捕雞,而多數雞所反應的結果都是在離媒點周圍不遠處徘徊居多,當然敢沖媒的也不少,但媒點所處植物密集點,要進去只能從有套的路通過,關鍵就是選點必須選些媒點背靠最少有一到兩面較大的密集植物群體或斷壁!在這樣的地方選點,能很好的集中下套點,減輕野雞從另一面沖媒的可能性!

C. 如何做好新蛋雞開產前的各項准備工作,提高蛋雞的產蛋

一.蛋雞開產前的飼養管理要點

開產前數周是母雞從生長期進入產蛋期的過渡階段。此階段不僅要進行轉群上籠、選留淘汰、免疫接種、飼料更換和增加光照等一系列工作,給雞造成極大應激,而且這段時間母雞生理變化劇烈,敏感,適應力較弱,抗病力較差,如果飼養管理不當,極易影響產蛋性能。蛋雞開產前的飼養管理應注意如下幾方面。

1.做好轉群上籠的准備工作

雞舍和設備對產蛋雞的健康和生產有較大影響。轉群上籠前要檢修雞舍及設備,認真檢查喂料系統、飲水系統、供電照明系統、通風換氣系統、排水系統和籠具、籠架等設備,如有異常應及時維修;對雞舍和設備進行全面清潔消毒,其步驟是清掃干凈雞舍地面、屋頂、牆壁上的糞便、灰塵和設備上的污物,再用高壓水沖洗干凈雞舍和設備,待干後噴灑消毒葯液進行消毒,同時也要對所用的物品進行消毒。另外,要准備好所需的用具、葯品、器械、記錄表格和飼料,安排好飼喂人員。

2.轉群上籠

(1)入籠日齡。現代高產雜交配套蛋雞一般在17周左右見蛋,因此必須在16~17周齡前上籠,讓新母雞在開產前有一段時間熟悉和適應環境,形成和睦的群序,並有充足時間進行免疫接種和其他工作。如果上籠過晚,會推遲開產時間,影響產蛋率上升;已開產的母雞由於受到轉群等強烈應激也可能停產,甚至有的雞會造成卵黃性腹膜炎,增加死淘數。(2)選留淘汰。現代高產雜交配套雞,要求生長發育良好,均勻整齊。如果參差不齊會嚴重影響生產性能。入籠時要按品種要求剔除體型過小、瘦弱雞和無飼養價值的殘雞,選留精神活潑、體質健壯、體重適宜的優質雞。

(3)分類入籠。即使育雛育成期飼養管理良好,由於遺傳和飼養管理等因素,雞群中仍會有一些較小雞和較大雞,如果都淘汰掉,勢必增加成本,蛋雞舍內籠位不能充分利用,所以上籠時把較小的和較大的雞留下來,分別裝在不同的籠內,採取特殊措施加強管理,促使其均勻整齊。如過小雞裝在溫度較高、陽光充足的南側中層籠內,適當增加營養,促進其生長發育;過大雞則應適當限飼。按雞籠容納的雞數,每個單籠一次入夠數量,避免先入籠的欺負後入籠的雞。

3.免疫接種

開產前要進行免疫接種,這次免疫接種對防止產蛋期疫病發生至關重要。免疫程序合理,符合本場實際情況;疫苗來源可靠,保存良好,質量保證;接種途徑適當,操作正確,劑量准確。接種後要檢查接種效果,必要時進行抗體檢測,確保免疫接種效果,使雞群有足夠的抗體水平來防禦疾病的發生。

4.驅蟲

開產前要做好驅蟲工作。110~130日齡的雞,每千克體重用左旋咪唑20~40毫克或驅蛔靈200~300毫克,拌料喂飼,每天一次,連用2天以驅除蛔蟲;每千克體重用硫雙二氯酚100~200毫克,拌料喂飼,每天一次,連用2天以驅絛蟲;球蟲卵囊污染嚴重時,上籠後要連用抗球蟲葯5~6天。

5.光照

光照對雞的繁殖機能影響極大,增加光照能刺激性激素分泌而促進產蛋,縮短光照則會抑制性激素分泌,因而也就抑制排卵和產蛋。通過對產蛋雞的光照控制,以刺激和維持產蛋平衡。此外,光照可調節後備雞的性成熟和使母雞開產整齊,所以開產前後的光照控制非常關鍵。現代高產配套雜交品系已具備了提早開產能力,適當提前光照刺激,使新母雞開產時間適當提前,有利於降低飼養成本。體重符合要求或稍大於標准體重的雞群,可在16~17周齡時將光照時數增至13小時,以後每周增加20分鍾直至光照時數達到16小時,而體重偏小的雞群則應在18~20周齡時開始光照刺激。光照時數應漸增,如果突然增加的光照時間過長,易引起脫肛;光照強度要適當,不宜過強或過弱,過強易產生啄癖,過弱則起不到刺激作用。密封舍育成的新母雞,由於育成期光照強度過弱,開產前後光照強度以10~15勒克斯為宜,開放舍育成的新母雞,育成期受自然光照影響,光照強,開產前後光強度一般要保持在15~20勒克斯范圍內,否則光照效果差。

6.飼養

開產前的飼養不僅影響產蛋率上升和產蛋高峰持續時間,而且影響死淘率。

(1)適時更換飼料。開產前2周骨骼中鈣的沉積能力最強,為使母雞高產,降低蛋的破損率,減少產蛋雞疲勞症的發生,應從17周齡起把日糧中鈣的含量由0. 9%提高到2. 5%;產蛋率達20%~30%時換上含鈣量為3. 5%的產蛋雞日糧。

(2)保證採食量。開產前應恢復自由採食,讓雞吃飽,保證營養均衡,促進產蛋率上升。

(3)保證飲水。開產時,雞體代謝旺盛,需水量大,要保證充足飲水。飲水不足,會影響產蛋率上升,並會出現較多的脫肛。

7.減少應激

(1)合理安排工作時間,減少應激。轉群上籠和免疫接種時間最好安排在晚上,捉雞、運雞和入籠動作要輕。入籠前在蛋雞舍料槽中加上料,水槽中注入水,並保持適宜光照強度,使雞入籠後立即飲到水、吃到料,盡快熟悉環境。保持工作程序穩定,更換飼料時要有過渡期。

(2)使用抗應激添加劑。開產前應激因素多,可在飼料或飲水中加入抗應激劑以緩解應激,常用的有維生素C、速溶多維、延胡素酸和鎮靜劑氯丙嗪。

8.衛生

上籠後,雞對環境不熟悉,加之進行一系列管理程序,對雞造成較大應激,隨著產蛋率上升,雞體代謝旺盛,抵抗力差,極易受到病原侵襲,所以必須加強防疫衛生工作。杜絕外來人員進入飼養區和雞舍,飼養人員進入前要消毒;保持雞舍環境、飲水和飼料衛生;定期進行帶雞消毒和雞場內外的消毒,減少疾病發生。此外,注意使用一些抗菌葯和中草葯防止大腸桿菌病和霉漿體病的發生。

9.加強觀察注意細致觀察雞的採食、呼吸、糞便和產蛋率上升等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雞開產前後,生理變化劇烈,敏感不安而易發生掛頸、扎翅等現象,應多巡視,及早發現和處理,以減少死亡。注意觀察,及時發現脫肛雞、啄肛雞、受欺負雞和病弱殘疾雞,挑出處理。

二.蛋雞生產期的飼養管理要點

(一)分階段飼養不可忽視

把商品蛋雞的產蛋期分為三段,各階段喂給不同營養水平的日糧,以滿足其產蛋需要。

產蛋前期,即從開產到產蛋高峰(40周齡),產蛋率大於80%以上,(如育成期飼養良好,一般在20周齡左右開產,26~28周齡達產蛋高峰,至40周齡仍在80%以上)這一時期日糧中蛋白質、鈣等營養含量應隨雞群產蛋率的增長而增加;輕型蛋雞飼糧粗蛋白含量應為18%,ME2860千卡/kg(炎熱時29~35度應降低為2640;10~13度增為3080千卡/kg),鈣3.2%,炎熱時3.4%。每日每隻耗料105g。保證進食蛋白質18.9g(比料中含量指標更重要)。

產蛋中期,即產蛋高峰過後的一段時期,產蛋率在70%~80%;(40~60周齡)這一時期日糧中蛋白質、鈣等營養含量應隨雞群產蛋率而變化;輕型蛋雞飼糧粗蛋白含量應為16.5%,ME2860千卡/kg,(同前期),10~13度含鈣3.0%,18~21度含鈣3.2%,,29~35度含鈣3.2%,29~35度含鈣3.4%,。每日每隻耗料104g。保證進食蛋白質17.2g

產蛋後期,產蛋率小於70%。(60周齡後)。這一時期日糧中蛋白質、鈣等營養含量應隨雞群產蛋率的增減而變化;輕型蛋雞飼糧:當溫度10~13度含蛋白質14%, ME3080千卡/kg,鈣3.2%,溫度18~21度時,粗蛋白含量應為15%,ME2860千卡/kg,鈣3.4%,溫度29~35度含蛋白質16%, ME2640千卡/kg鈣3.7%。每日每隻耗料99g。保證進食蛋白質14.9g。

也有分為兩段飼養法:為產蛋前期(開產至42周齡)和後期(42周齡以後)。

(二)做好初產日齡的控制:採用性成熟期斷食法,對推遲育成雞初產日齡,改善產蛋性能,使雞群高產穩產都有很好的效果。具體做法是:從雞群產蛋率達到5%開始,斷食8~10天。

(三)科學的飼喂時間及次數:

為保持雞群旺盛的食慾,每天必須有一定的定槽時間,以免飼料長期在料槽內存放,使雞產生厭食和挑食的惡習。

(四)飲水要及時:雞群斷水24小時,產蛋量減少30%,需25~30天的時間才能恢復正常;雞群斷水36小時,產蛋量不能恢復至原來的水平,斷水36小時以上,將會有部分雞停止產蛋,導致換羽。因此必須及時供應充足的飲水。

(五)適量喂些保健砂:無論是種雞還是商品蛋雞,都要經常補飼砂礫,尤其對籠養雞更為重要。砂礫的大小要適中,以直徑4~5毫米為宜。喂法是:平養雞可放置砂槽,籠養雞可按0.5%的比例混在飼料里喂給。

(六)蛋雞開產前後須悉心照料,做好驅蟲、防疫工作:在蛋雞產蛋前即應將各項防疫做好,否則不僅對雞群的應激大,而且會影響疫苗發揮作用。驅蟲應安排在110日齡前後。

(七)整頓雞群很重要:在蛋雞群開產前應把弱小蛋雞單獨提出飼喂,以使蛋雞群均勻整齊,並對弱小蛋雞特別照顧。此時應根據情況適時斷喙1次。

(八)檢查雞籠少不了:若在蛋雞開產前上籠,應認真檢查雞籠,發現有破損或變形應及時修好,以防雞蛋破損。據實際生產發現,因為雞籠不完好而導致雞蛋破損率一直很高。

(九)調整日糧不可少:在蛋雞110日齡前後,如蛋雞的生長發育符合標准,即可適時調整,更換飼料,可以直接改喂產蛋料(先不要攙貝殼粉)。到5%的蛋雞產蛋時喂全價產蛋飼料,以滿足蛋雞群產蛋的營養需要。

(十)增加光照要及早:隨著蛋雞群的開產,要逐步增加光照,在蛋雞群產蛋高峰時光照17小時為宜。早、晚補光較好,開產後光照切勿隨意減少。

另外,初產蛋的蛋雞精神亢奮,高度神經質,應盡可能避免驚擾蛋雞群,產生應激。

蛋雞第二期產蛋的利用技術

蛋雞第二期的產蛋率和產蛋數量均較前期稍低一些。但可節省大量購買雛雞、育雛的費用開支和減少麻煩,且第二期蛋雞抗病力多較強,死亡率較低,喂養好了料、蛋比差不多少。綜合統算,經濟效益還是較可觀的。現將蛋雞第二產蛋期的利用技術介紹如下:

1.強制換羽早產蛋。強制換羽比自然換羽可提前3-4周產蛋。方法有兩種:一是飢餓法:雞的產蛋率下降到30%左右時,停止人工補充光照,停料7天左右,但不停水;以後9-10天內每隻雞每天給料30-40克;然後自由採食蛋雞飼料。此法換羽掌握雞體失重20%-30%為宜。二是化學法:雞群中有20%-30%的雞脫毛時,在雞飼料內加入2%-3%的氧化鋅(每隻雞3-4.5克),連續喂10天,不停料,不停水,光照正常。以上兩法換羽效果都較好。

2.增加蛋重多賣錢。第二產蛋期雞的體重越大,產的蛋個也就越大。因此,從換羽後期起,就要認真加強飼養管理,喂給營養豐富而全面的配合飼料,適當限制活動,促進增重復壯,要在恢復產蛋前接近或超過換羽前的體重,為此期多產大個蛋打下基礎。

第二產蛋期的母雞,對飼料宮喬水平要求略高於第一產蛋期。產蛋上升時,代謝能不宜低於12.12-12.55兆焦/千克,粗蛋白質18%-19%。可參考試用下列飼料配方:玉米62%,豆粕18%,麥麩5%,進口魚粉7%,骨粉1%,貝殼粉7%,食鹽0.4%,微量元素0.1%,多維素萬分之二。產蛋下降期拖後2-3天換料至淘汰。

3.飼管方法要改變。第二產蛋期飼養管理的重點是多給母雞創造產蛋條件,促進母雞多產蛋,產大蛋。喂料要定時定量,日喂3次,晚上補喂1次粒料(如玉米、大米、高粱等),每隻雞每天喂料不應少於120克,另外喂青綠飼料25克左右;要調節好雞舍溫度,最好保持10-25℃,冬暖夏涼,環境舒適;光照每晝夜保持16小時,人工補充光照時,按8-12平方米安裝一個25-40瓦的白幟燈泡;密度要求適宜,地面(地網)平養每平方米6-8隻為宜,籠養每組3隻為好。雞舍內禁止生人、犬、貓、鼠進入,雷雨天氣有人守護,嚴防驚群;防止飼料突變,一般不要輕易轉群、並群,都會影響產蛋,造成損失。作種雞用時,應在孵化前2-3周放入本品種良種青年公雞,可提高孵化率10%左右。

4.把好疫病防治關。換羽前應把低產、體弱、多病等母雞剔出淘汰處理。根據本場(戶)疫情和免疫程序,對母雞進行疫(菌)苗接種和驅蟲。飼料和飲水中定期、交替添加抗菌、消炎等防病葯物。及時掃除雞舍糞便,常用2%的火鹼水、20%的生石灰水上清液、30%的熱草木灰水或其他化學消毒葯品噴灑消毒。勤墊干土或細砂,保持雞舍內空氣流通新鮮、清潔衛生,病死雞深埋處理,可有效控制疫病發生。

. 三.蛋雞夏秋季飼養管理方法

(一)高溫季節產蛋雞飼養管理

高溫季節到來對養禽業又是嚴重威脅,當飼養環境溫度超過30C.時,如何防止由於熱應激引起的雞死亡,增加採食量,改善飼料報酬,提高產蛋雞的產蛋率?。

1.加強雞舍隔熱降溫。經考察廣大養殖戶建的雞舍都比較簡單,跨度小,高度低,隔熱降溫能力差。為此可以在房頂加蓋一層低價石棉瓦,石棉瓦與房頂之間距離約20--25厘米左右,有很好的隔熱效果,又能防雨;在雞舍周圍牆壁上塗上石灰水,既消毒又反光降溫,採取上述措施一般可降溫6C. 左右。如無隔熱設置,可採用房頂噴水裝置以降低舍溫。

2.搞好綠化,創造一個良好的小生態環境。於在雞舍周圍、在不影響雞舍通風的情況下,種植草皮都能有效吸收太陽熱輻射。良好的綠化能充分發揮其增濕降溫,調節環境小氣候的作用。

3.加強通風,防止高溫高濕。在高溫而無風的天氣里,當舍內溫度超過35C.時,雞就要中暑,此時一定要加強通風降溫,以利雞體散熱,改善舍內氣體質量,防止中暑,減少死亡。有條件的採用縱向通風,即沿雞舍的縱軸進行通風,風速一般76米/分鍾,降溫效果可達到5--8C.其次,要保持合適的濕度。產蛋雞最適宜的濕度是60--55%,採用水簾降溫時,須注意若相對濕度大於72%,不利於雞只散熱,過高或過低都易誘發疾病的發生,

4.盡可能降低飼養密度。降低飼養密度可減少雞體自身產熱量,避免雞只互相擠時的應激有利於雞只散熱,保持雞舍安靜,明顯增加飼料報酬。籠養雞按籠底面積每平方米中型蛋雞不超過15隻為好。(條件好的情況下,全墊料地面5.3隻/M2,網平混合地面(40%墊料地面,60%網面或板條)6.2/M2,網板條上平養8.3隻/M2,籠養20.8隻/M2)

5.改變飼喂時間,減少對雞群的騷擾,可減少其運動量,從而達到減少體熱的產生。如果雞群遇到大的刺激,就會處於高度緊張狀態之中,造成體內對維生素的大量需求,從而影響其生產性能,增加死亡率。同時保證全天供給充足新鮮的涼水。可以避免減食,利於雞只降溫,

6.調整飼料配方及粒型,適當補充抗熱應激添加劑。試驗證明,夏季舍溫達到30C.後,每升高1C.採食量下降1、5%,舍溫超過38C,雞只食慾廢絕。因此在降低舍溫的同時,要投喂適口性好的飼料如顆粒料。如是自配料的養雞戶,可減少5%的能量飼料如玉米、油脂,用部分熟豆粉代替使飼料蛋白質提高1--2%,以保證蛋雞在採食減少的情況下仍有足夠的蛋白質用於生產需要;(熱天可將蛋白質提高(增加1%),能量降低。具體要求為產蛋率>80%,每kg代謝能可為2750千卡,粗蛋白18%, 產蛋率70~80%,每kg代謝能可為2695千卡,粗蛋白17%, 產蛋率<70%,每kg代謝能可為2640千卡,粗蛋白16%)。適當增加鈣質如碎石粒,貝殼粉,能增加消化功能和蛋殼厚度,減少破蛋。在日糧中補充維生素C(0、02%),能明顯緩解熱應激,並使蛋雞產蛋率提高9%;或者在飼料中添加0.1~0.25%碳酸氫鈉,調節雞體內酸鹼度,減輕雞只對高溫的應激,達到正常生產。

7.定時清除糞便。實踐證明,如果時間過長不清除糞便,雞舍內必然產生大量氨氣,清除糞便在高溫季節尤為重要。當舍內氨濃度超過30×10-6時就會影響產蛋。為了給雞群提供良好的生產環境,必須定時清除糞便,改善舍內環境,提高其生產水平。

8.光照管理:根據雞的日齡,光照時數不變,開燈時間設在凌晨,關燈時間設在早上,這就使日產蛋量的80%在開燈後4~5小時內產下;而中午高溫時間雞只可自由飲水,充分休息,減少雞的運動;晚上不開燈,使舍溫逐步下降,雞只不活動,這樣可以提高其抗高溫的能力。

(二)秋季蛋雞的飼養管理

經過前期連續高溫的影響,雞的食慾降低、消化能力差、體質弱,生長發育慢,體重偏低,產蛋雞產蛋率下降,秋天天氣變涼後,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日常管理。每天早晚喂料時要觀察雞群的精神、食慾、糞便。對那些精神萎頓、食慾不振,糞便異常者須進一步隔離檢查。

2、加強營養。入秋後冷暖空氣交替,對於經過較長時間產蛋的母雞,身體疲勞,若管理不慎,極易停產換羽,此時要增加日糧的營養水平,適當補充動物性蛋白質飼料和多種維生素,配置足夠的料槽和水槽,保證每隻雞都有適宜的位置,吃足飲足。

3、減少氣候變化的影響,使雞舍內的小氣侯變化幅度不太大,減少日夜溫差。對於舍外放養的肉雞白天溫度過高時,要把雞趕至樹蔭下或涼棚內,晚上氣溫低時,趕雞入舍。

4、補充人工光照。蛋雞在自然光少於12小時,尤其在9月下旬後,需增加人工光照1至14小時,分早晚二次補充,較為方便。而光照對肉雞來說,只需提供便於採食、飲水的照明即可,每天自然光照一般為8-14小時。

5、控制密度,合理分群。根據日齡、飼養和通風條件等,一般地面散養的適宜密度為1-20日齡每平方米30-25隻,21-40日齡每平方米20-15隻。視日齡、雞舍大小及時合理分群。

6、雞舍要求乾燥、通風良好。使雞舍內空氣清新,沒有異味。

7、「全進全出」制度。一般是根據雞舍容量,各棟雞舍的雞群要依次出售,然後凈場三五天。在此期間實行整棟雞舍及設備、用具等進行徹底的消毒,包括雞舍周圍的環境消毒。

四產蛋下降找原因

(一)環境因素

1.光照程序或光照強度的變化:如隨時改變光線顏色,突然停止光照,光照時間縮短,光照強度減弱,光照時間不規律,忽長忽短,忽早忽晚,忽照忽停,晚間忘記關燈等。

2.通風嚴重不足,長時間不通風等。

3.自然惡劣天氣的襲擊:未提前做好准備或預防,突然遭到熱浪、台風或寒流的襲擊。

4.長時間斷水:因供水系統發生故障或忘記打開開關,造成長時間供水不足或斷水。

(二)飼料因素

日糧中飼料成分發生顯著變化或質量有問題,可引起產蛋變化。如日糧中的原料種類突然改變、飼料攪拌不均勻、飼料發霉變質、更換魚粉及酵母粉、食鹽含量高、石粉添加量偏高、將熟豆餅換成生豆餅、飼料中忘記加鹽等,降低了雞的採食量,引起消化不良。產蛋率正常,雞的體重不減輕,說明給料量和提供的營養標准符合雞的生理需要,沒有必要更換飼料配方。

(三)雞群患病

急慢性傳染病會使雞群的產蛋量突然下降。如雞群受強毒型新城疫侵襲,常使產蛋量下降50%以上;感染減蛋綜合征能使產蛋率下降20%~40%,如混合感染其他疾病,產蛋率下降20%以上。另外,雞群感染傳染性支氣管炎、傳染性喉氣管炎、霍亂、球蟲病、大腸桿菌病、禽流感等,都會使產蛋率大幅度下降。

D. 新手養雞怎麼養,新手養雞注意事項

雛雞的生長發育特點是體溫調節能力差、生長速度快、消化機能不完善、抗病能力差、敏感性強、喜群居、膽小。因此,在飼養管理上要抓好如下幾點:
飲水與開食。雛雞進入育雛室後,休息半小時至1小時,便可喂水。一般喂水先於喂料。水溫以32℃左右為宜,不可飲冷水。頭2天可飲用稀濃度的高錳酸鉀溶液,有利於消炎、殺菌,預防雛雞白痢。雛雞飲水後,能迅速排出胎糞刺激食慾。一般開飲後即可開食。把開食飼料撒於鋪在墊料上的淺顏色的塑料布上,讓雛雞自由採食。雛雞的消化力差,必須喂給容易消化、營養全面的飼料。雛雞出殼2天後,食慾旺盛。喂料時要定時定量,一般以喂八成飽為宜。過飽會引起消化不良;不足時會影響雛雞生長發育,甚至會引起啄食惡癖。每次喂料量以15-20分鍾吃完為宜。
環境溫度與濕度。育雛的關鍵是給予雛雞適宜的溫度。以育雛器下的溫度為例:1-2日齡時是34-35℃;3-7日齡是32-34℃;第2周為30-28℃;第3周為28-26℃。育雛期在冬春季每周下降 2℃,夏秋季每周下降3℃,降至21℃為止。雛雞對濕度的要求,第1周相對濕度在70%-75%,第2周下降到60%,第3周以後盡量保持在55%- 60%的水平上。濕度過大,有利於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容易誘發球蟲病。濕度過小、乾燥會使雛雞呼吸加快,體內的水分隨呼吸而大量散發,腹內剩餘蛋黃吸收不良,影響雛雞的發育。
注意分群,加強巡查。強弱雛雞和病雛要分群飼養,檢查弱雛最好在早晨第1次餵食的時候,弱雛易被擠出來。對患病較重的雛雞立即淘汰。經常巡查雞群,其意義有三點:一是通過觀察了解飼料的適口性和投喂量;二是能及時從雛雞的飲食、活動、糞便狀態中發現和診治疾病;三是及時發現意外情況,及時處理,減少損失。
生長雞

生長期的雞生長速度快,食慾旺盛,採食量不斷增加。飼養目的是使雞得到充分的發育,為後期的育肥打下基礎。飼養方式是放牧結合補飼。一般應注意以下兩點:
公母雞分群飼養。一般公雞羽毛長得較慢,爭斗性強,對蛋白質及其中的賴氨酸等物質利用率較高,飼料效率高。母雞由於內分泌激素方面的差異,增重慢,飼料效率差。公母分養有利於提高整齊度。生長期採用定時補飼,把飼料放在料槽內或直接撒在地上,早晚各1次,吃凈吃飽為止。
驅蟲。一般放牧20-30天後,就要進行第1次驅蟲,相隔20-30天再進行第2次驅蟲。主要是驅除體內寄生蟲,如蛔蟲、絛蟲等。可使用驅蛔靈,左旋咪唑或丙硫苯咪唑。第1次驅蟲,每隻雞用驅蛔靈半片。第2次驅蟲,每隻雞用驅蛔靈1片。可在晚上直介面服或把葯片研成粉,再與飼料拌勻進行喂飼。一定要仔細將葯物與飼料拌得均勻,否則容易產生葯物中毒。第2天早晨要檢查雞糞,看是否有蟲體排出。並要把雞糞清除干凈,以防雞只啄食蟲體。如發現雞糞里有成蟲,次日晚上可以同等葯量驅蟲1次。
育肥雞

即10周齡至上市的時期。此期的飼養要點是促進雞體內脂肪的沉積,增加肉雞的肥度,改善肉質和羽毛的光澤度,做到適時上市。在飼養管理上應注意以下三點:一是隨著肉雞的日齡增長,體內增長的主要組織與中雞階段有很大差別。肉雞沉積適度的脂肪可改善雞的肉質,提高胴體外觀的美感。此期一般應提高日糧的代謝能,相對降低蛋白質含量,肉雞育肥期的能量一般要求達到12.54 兆焦/千克,粗蛋白在15%左右即可。為了達到這個水平,往往需增加動物性脂肪。二是育肥期採用放牧育肥的,一方面可以讓雞採食大自然的昆蟲及樹葉、雜草等節約飼料;另一方面,提高雞的肉質風味,使上市雞的外觀和肉質更好。在進入育肥期,應減少雞的活動范圍和運動,以利於育肥。三是搞好防疫,重視殺蟲、滅鼠和清潔消毒工作。以預防疾病發生。

E. 誠信的求助前輩。如何讓竹雞服籠

剛下山的雞一般情況下我是這樣處理的:入籠前在籠里放滿水和飼料,入籠後蓋好籠布並在籠底下撒一些稻穀,放在比較安靜的位置三到五天內不要去打擾它,,一星期後開一邊籠布並移到人經常經過的位置,此時要讓其經常處於半飢餓的狀態,這樣便於讓其在手中接食。只是個人習慣希望對你有用。

F. 捕雞神器網籠使用方法

1、首先打開捕雞神器網籠,並放一些誘餌在籠子中,拉著繩子走到一旁。
2、然後躲到一側等待雞前來吃誘餌。
3、最後等雞走到誘餌地位,拉動繩子,捕雞神器網籠就會關閉,就捕到雞了。

G. 怎樣正確的使用雞籠育雛

1、育雛前的准備工作。育雛前應進行徹底沖洗,消毒育雛室及雞籠、食槽、飲水器等。封閉門窗,消毒可每隻蛋雞空間用28毫升福爾馬林+14克高錳酸鉀,舍溫200度蒸24~48小時,熏蒸完畢後開窗通風12小時以上,然後封閉待用。
2、控制育雛籠雞室的溫度和濕度雛雞體溫調節機能差。調控溫濕度時,要做到育雛室溫濕度平穩、均勻,高低適宜,且隨著日齡增加溫度可逐漸低,切忌忽高忽低。從第二周開始,每周下降2度,也就是每3天下降1度,直到常溫。溫度是否合適,除看育雛室溫度計外,還要經常觀察雞群的精神狀態和活動表現,做到「看雛施溫」。溫度過高,雛雞遠離熱源,兩翅張開,伸頸張口喘氣,飲水頻繁。溫度過低,雛雞扎堆,靠近熱源,並發出尖叫聲,嚴重時因雛雞受涼,擠壓打堆。相對濕度的一般要求1周齡65%,2周齡60%,3周齡55%左右。如果濕度過大,腹內余留蛋黃不易吸收,且易引起一些傳染病和寄生蟲病的發生。濕度過低,易引起雛雞呼吸道疾病。一般來說,初期濕度應達60%~65%,以後應達50%~55%。
3、適當的通風換氣。雛雞代謝旺盛,需氧量和排出二氧化碳量都較大,糞便分解還會產生大量的氨和硫化氫等有害氣體。如果舍內通風不良,會造成有害氣體在雞舍內含量較高,誘發呼吸系統疾病,甚至使雛雞失明。通風時注意,要在舍溫升高後再通風,避免賊風的侵襲。
4、適宜的密度進雛數量應根據雞舍的面積確定。適宜的密度是:0~6周齡平均每平方米20到24,6到18周齡10~14隻18到20周齡8~10隻。

H. 育成雞轉群上籠時應注意什麼

育成雞早的可在17~18周齡進行轉群上籠,最遲不應超過22周齡。早些上籠能使母雞在開產前有足夠的時間適應環境。上籠前應做好籠具安裝、食槽與水槽的調試及蛋雞舍保溫等准備工作。值得注意的是,轉群上籠會使雞產生較大的應激反應,特別是育成期由平養轉為籠養時應激反應尤為強烈,有些雞經過轉群上籠而體重下降,精神緊張,拉稀等,一般需經3~5天甚至一周以上才能恢復,因此,育成雞轉群上籠時必須注意以下幾個問題:①母雞上籠前後應保持良好的健康狀況。上籠前有必要對育成雞進行整群,對精神不好、拉稀、消化道有炎症的雞進行隔離治療;將失去治療價值的病、弱雞及時淘汰;將羽毛松亂、無光澤、冠群和臉色蒼白、喙和腿顏色較淺的雞挑出來進行驅蟲
(也可以對整個雞群進行驅蟲);把生長緩慢、體重較小的雞單獨飼養,給予較好的飼料,加強營養,使其盡快增重。對限制飼養的雞群,轉群上籠前2-3天可改為自由採食,上籠當天不需添加過多的飼料,以夠食為度,讓雞將飼料吃干凈,②白殼蛋雞品系的轉群時間應早於褐殼蛋雞品系。適當提前轉群,有利於新母雞逐漸適應新環境,有利於開產後產蛋率的盡快增加。③轉群上籠應盡量選擇氣候適宜的時間。夏季應在清晨或晚上較涼爽時進行,冬季則應在中午較暖和的時候進行,上籠時舍內使用綠色燈泡或把光線變暗,減少驚群,捉雞輕拿輕放,避免粗暴.④轉群抓雞時應抓雞的雙腿,在裝籠運輸時嚴禁裝得過多,以免擠傷壓傷在運輸過程中,盡量不讓雞群受驚、受熱、受涼,切勿時間過長。若育成雞含與蛋雞舍距離較近,可用人工提雞雙腿直接轉入蛋雞舍。5上籠時不要同時進行預防注射或斷喙,以免增加應激。⑥裝籠數量應根據筆位大小、雞的品種和季節合理確定。在下層雞籠中多裝2%~5%的雞,有利於提高籠位利用率。⑦上筆後2-3天,不宜改變飼糧,視雞採食情況,再決定是否恢復限制飼養。上籠後一周內的飼糧應增加多種維生素,以減少雞群的應激反應,飼料要少給勤添。③待雞群穩定後再按免疫程序進行免疫接種。

I. 籠養雞技術

關於雛雞籠:一般採用3~4層重疊式籠養。籠體總高1.7米左右,籠架腳高10~15厘米,每個單籠的籠長為70~100厘米,籠高30~40厘米,籠深40~50厘米。網孔一般為長方形或正方形,底網孔徑為1.25厘米×1.25厘米,側網與頂網的孔徑為2.5X2.5厘米。籠門設在前面,籠門間隙可調范圍為2~3厘米,每籠可容雛雞30隻左右。關於育成雞籠:組合形式多採用三層重疊式,總體寬度為1.6~1.7米,高度為1.7~1.8米。單籠長80厘米,高40厘米,深42厘米。籠底網孔4厘米×2厘米,其餘網孔均為2.5厘米×2.5厘米。籠門尺寸為14厘米×15厘米,每個單籠可容育成雞7~15隻。關於蛋雞籠:組合形式常見的有階梯式、半階梯式和重疊式,每個單籠長40厘米,深45厘米,前高45厘米,後高38厘米,籠底坡度為6°~8°。伸出籠外的集蛋槽為12~16厘米。籠門前開,寬21~24厘米;高40厘米,下緣距底網留出4.5厘米左右的滾蛋空隙。籠底網孔徑間距2.2厘米,緯間距6厘米。頂、側、後網的孔徑范圍變化較大,一般網孔經間距10~20厘米,緯間距2.5~3厘米,每個單籠可養 3~4隻雞。這里就可以看出飼養密度大,在相同面積的雞舍內比平養多養3-5倍的雞只,這就是籠養雞的一個優勢。》》閱讀相關文章:養雞消毒知識

除了同面積數量上的優勢外,籠養雞技術還有其他優勢:雞在籠內飼養,便於防疫和容易觀察雞群和淘汰不良雞只,確保雞群健康高產;舍內不必鋪設墊料,可節省墊料開支;雞只不與地面接觸,患寄生蟲病少,可節省用葯費用與食品安全;管理方便,省工,勞動生產率高;環境條件容易控制,雞群生長均勻,產蛋率高而穩定及雞蛋不受糞便污染,提高了產品質量;雞的活動受到限制,飼料消耗少,轉化率高,經濟效益好;雞糞干凈,便於收集,發醉後是豬、魚的良好飼料。所以國外發達國家有80%以上蛋雞實施籠養,而國內近年來採用籠養的形式逐漸普及。

J. 新雞棚買來的新雞晚上不進雞棚怎麼辦

如果說養散養雞的小夥伴最怕什麼天氣,大都會說下雨天了,尤其是持續下雨,真的很難受。

散養雞

以我自己經驗來看,先說說下雨煩在哪?

1.下雨會導致雞群極易患上流感;

2.雨水太多,雞群容易誘發球蟲病。

3.雨水太多,導致淹死雞群。

4.下雨天較冷,雞群受凍。

5.喂料不方便。

6.遇到打雷天容易造成雞群應激。

7.下雨天容易斷電。

就這么隨便列幾條就夠養殖戶受的了,你是不是也對下雨天很愁呢?如果是,哪不妨看看我自己個人的應對方法。

首先:在雞棚里搭支架,這樣做的原因是下雨地面會很潮濕,我們不能讓雞群長時間在潮濕的地面上休息,所以要搭支架讓雞群棲息,這也是為了防治球蟲病的發作。

第二:保證雞飲用水的新鮮干凈,盡量避免喝臟水。

第三:時常觀察天氣,預先做好防疫工作,提前給雞群喂防病毒的葯。

第四:下雨之後,用點腸道葯品和防治腺胃炎葯,因為天氣潮濕飼料容易發霉,容易得腺胃炎和小腸球蟲。

第五:保持雞棚內通風,但也別受涼。

閱讀全文

與新雞跑籠的正確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學生提分方法怎麼寫 瀏覽:306
國標中檢測金葡萄球菌的三種方法 瀏覽:805
文言文劃分停頓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343
檢測酶活性方法 瀏覽:228
常用心理測驗的應用方法 瀏覽:520
快速取戒指的方法 瀏覽:518
紫甘藍正確服用方法 瀏覽:751
喉原位癌早期浸潤的治療方法 瀏覽:299
桂花樹苗嫁接方法視頻 瀏覽:956
如何判斷出貨方法 瀏覽:627
每個模塊那麼多方法如何記 瀏覽:6
巰基乙酸單甘油酯檢測方法 瀏覽:147
尖銳疣治療的方法 瀏覽:800
使用什麼方法解決 瀏覽:802
搓澡神器使用方法 瀏覽:388
閉角青光眼後期治療方法 瀏覽:724
清洗瓷磚方法有哪些 瀏覽:557
汽車漆面劃痕有什麼補救方法 瀏覽:761
快速洗紋身方法 瀏覽:979
女性夜尿多鍛煉方法 瀏覽: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