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家裡有兩個孩子應該如何教育
應該公平的教育。
家裡有兩個孩子,應該要做到公平。因為公平是非常重要的,不然兩個孩子的家會鬧出矛盾。有了公平的教育,孩子們才會更好的成長,而且兩個孩子的感情會更加的深。不要非常寵愛一個孩子,而忽視了另一個孩子,要給孩子相同的教育,讓他們在教育中更好的成長。不管怎樣公平是最重要的,代表著兩個孩子之間的關系,也代表著兩個孩子之間的教育資源。
一:要處理好兩個孩子之間的關系。
兩個孩子的家庭一般會鬧一些矛盾,因為會覺得父母會偏向另一方,這時候教育是最為重要的,要處理好他們之間的關系,要跟他們多交流交流,讓他們的關系變得更好,因為他們是一家人。如果兩個孩子鬧了矛盾,也不要偏向任何一方,清楚他們為什麼那麼多人,要好好的教育他們不要鬧矛盾。
㈡ 有哪些教育孩子的好方法
雖然家庭情況不同,教育方式也各有千秋,但目的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快快樂樂地健康成長,作為父母,究竟該怎樣教育孩子?以下是我分享給大家的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教育孩子的好方法
1、給孩子隨性玩耍的時間
美國兒童教育學者湯姆斯、阿姆斯壯指出,自由玩耍比有計劃性的活動,對學齡前的孩子來說更為健康有益。父母要避免將孩子的時間塞滿各種活動。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一些無所事事,隨性玩耍的時間。
2、教導他關懷別人
快樂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與別人有某些有意義的連結,了解到他對別人的意義。要發展這種感覺,可以幫助孩子多與他人接觸。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些舊玩具,和他一起捐給慈善團體,幫助無家可歸的孩子。也可以鼓勵孩子在學校參與一些義工活動。專家指出,即使在很小的年齡,都能從幫助他人的過程中,獲得快樂。並養成喜歡助人的習慣。
3、鼓勵他多運動
陪你的孩子玩球、騎腳踏車、游泳…,多運動不但可以鍛鏈孩子的體能,也會讓他變得更開朗。保持動態生活可以適度紓解孩子的壓力與情緒,並且讓孩子喜歡自己,擁有較正面的身體形象,並從運動中發現樂趣與成就感。
4、笑口常開
常和孩子說說笑話、一起編些好笑的歌,和你的孩子一起開懷大笑,對你和孩子都有益處。光是大笑,就是很好的運動。
5、有創意的贊美
當孩子表現很好時,不要只是說很好。贊美要具體一些,說出細節,指出有哪些地方讓人印象深刻,或是比上次表現更好,例如,你今天有主動跟警衛伯伯說早安,真的很有禮貌。不過,贊美時也要注意,不要養成孩子錯誤的期待。有些父母會用禮物或金錢獎賞孩子,讓孩子把重點都放在可以獲得哪些報酬上,而不是良好的行為上。父母應該讓孩子自己發現,完成一件事情所帶來的滿足與成就感,而不是用物質報酬來獎賞他。
6、確保孩子吃得健康
健康的飲食,不僅讓孩子身體健康,也能讓孩子的情緒較穩定。不論是正餐或點心,盡量遵循健康原則,例如:低脂、低糖、新鮮、均衡的飲食。
7、激發他內在的藝術天份
雖然科學家已證實沒有所謂的莫札特效應,但是多讓孩子接觸音樂、美術、舞蹈等活動,依然可以豐富孩子的內心世界。專家發現,當孩子隨音樂舞動、或是拿著畫筆鴉,其實都是孩子在抒發他內在世界、表達情感的法。孩子喜歡畫畫、跳舞或彈奏音樂,也會對自己感到比較滿意。
8、常常擁抱
輕輕一個擁抱,傳達的是無限的關懷,是無聲的我愛你。研究發現溫柔的撫觸擁抱,可以讓早產兒變得較健康、較活潑,情緒也較穩定。對於大人而言,擁抱也能讓人減輕壓力,撫平不安的情緒。
9、用心聆聽
沒有什麼比用心聆聽更能讓孩子感受到被關心。想要當個更好的傾聽者嗎?不要只用一隻耳朵聽,當孩子對你說話時,盡量停下你手邊正在做的事情,專心聽他講話。要耐心聽孩子說完話,不要中途打斷、急著幫他表達或是要他快快把話說完,即使他所說的內容你已經聽過許多遍了。陪孩子去上學途中或哄孩子上床睡覺時,是最佳的傾聽時刻。
10、放棄完美主義
我們都期望孩子展現出他最好的一面,可是有時候太過急切糾正或改善他們的表現例如,嫌棄他們沒把桌子擦乾凈,乾脆自己再擦一遍;或是糾正他們一定要把東西擺到一定位置。事事要求完美,會減弱孩子的自信心與不怕犯錯的勇氣。下次當你忍不住想要參一腳,急著幫孩子把事情做的更好時,不妨先想想看:這件事跟健康或安全有關嗎?想像10年之後,這件事還有這么嚴重嗎?如果是No,那麼就放手讓孩子去做吧。
教育孩子的經典案例
案例一:被強迫的交往
女兒桐桐2歲時,我通過看書認識到她應該多交朋友,所以總是特別熱情地拉著她跟小朋友打招呼。可桐桐偏偏不愛說話,急性子的我就替她說,不想玩游戲我就替她參加,桐桐總是默默地跟在後面。後來,我發現桐桐一個人的時候,竟然不知道自己玩什麼,而且特別在乎別人是否把她當朋友。上幼兒園之後,她經常說不想去幼兒園,因為沒有好朋友。我開始意識到我強迫孩子交往已經給她帶來了深深的焦慮和不安。
我再也不強迫桐桐了,開始帶她出去慢慢引導她自己玩。我的轉變也帶來了孩子的轉變,她變得越來越自信,跟小朋友打招呼也很自然,朋友逐漸多起來。這件事讓我深深感到:每個孩子有他獨特的個性,他需要按照自己的節奏成長,父母只要適宜呵護就好,而不是去干涉甚至包辦他的人生。
專家點評:
孩子各有不同,教育沒有統一標准,更不可能從書本中找到適合每個孩子的方法。家長與其抱著書本焦慮,不如蹲下來傾聽孩子的心聲,只有尊重了孩子,孩子才會獲得安全自信,自然而然地學會交往。
案例二:為什麼不給爺爺奶奶吃?
侄子有什麼好東西總願意和我分享,老爸對此“頗有微詞”:“什麼東西都要給姑姑吃,爺爺奶奶要嘗嘗都不給,這孩子白疼了。”其實,侄子原來是很大方的,有好吃的都願意和爺爺奶奶分享。但爺爺奶奶卻經常逗他:“好吃的也給爺爺奶奶分點啊!”孩子的手馬上遞了過去,他們趕緊又說:“爺爺、奶奶不吃,你自己吃吧!”幾次之後,孩子就不再當回事兒了。而當侄子與我分享時,我會道謝並真的與他分吃,還誇他的東西好吃,侄子也樂得與我分享。老爸甚至還責怪我說:“大人怎麼還吃孩子的東西!”
專家點評:
孩子的心是單純而美好的,他會把成人世界的每個要求都當真。作為成人,最重要的是尊重孩子的這份單純和美好,而不是為了好玩或者表示親昵逗弄孩子。生活中很多對待孩子看似搞笑的無意之舉,背後卻是對孩子深深的不尊重。愛孩子,就請將他作為一個平等的人來對待。
案例三:“揠苗助長”的孩子能幸福嗎?
對於即將升入小學的幼兒,重要的是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但很多家長卻過於重視知識和技能。“老師,今天你們學習了7的分解吧?怎麼孩子回來就只會兩種呢?我朋友的孩子都學到13的分解了,她是不是太笨了?上小學跟不上怎麼辦?今天教她認識鍾表,教了很多次,她都不認識,我還拍了一個視頻,您看看她的表現怎麼是這個樣子?!”視頻中,孩子趴在桌子上使勁地哭泣。聯想到平時,這個小女孩在班裡一遇到小小的困難就退縮:“老師,這個太難了,我不想參加。”我終於明白,生活在這樣急迫、焦慮和否定的環境中,孩子能自信起來嗎?
專家點評:
趕在前面的未必就是最好的,早或晚不應成為孩子成長的標尺。父母望子成龍的心情再迫切,也不要讓互相攀比和盲目跟風蒙蔽了自己的心,否則最終傷害的是孩子的心。給孩子充分的時間和空間,用微笑靜待他的綻放,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愛!
案例四:“蝸牛”帶我去散步
早晨,我像往常一樣催促兒子快點起床去幼兒園,然後好去練車,第二天要考試了。我心急火燎,卻發現兒子把牙刷咬在嘴裡,站在玩具架前玩玩具。我氣壞了,大聲喊他的名字,並狠狠打了他屁股一巴掌。兒子被我突如其來的舉動嚇壞了,傻傻地站在那兒,眼裡充滿了恐懼,手裡還拿著沒拼好的磁力棒。等我批評完,兒子怯怯地說:“媽媽,我想拼一個太陽花,你對著太陽花許願,明天考試就一定會通過。”我愣住了,一把把他擁在懷中,說不出話來。
工作和生活的壓力常常讓我身心俱疲、浮躁焦慮,難免遷怒於兒子。可我的“小蝸牛”卻用他的愛和善良把我浮躁的心熨平了。
專家點評:
當孩子表現出不符合成人期望的行為時,成人常常會簡單、粗暴地加以批評,甚至打罵,這是對孩子極大的不尊重。其實,如果耐心傾聽孩子“為什麼要這樣做”,你會發現,回報你的,一定是像“太陽花”一般溫暖幸福的愛和驚喜。
教育孩子的誤區
誤區1:孩子必須聽從父母生活就是一本教科書,許多事情在父母尚未注意到的時候,孩子們早已了解並且形成自己獨特的看法。父母喋喋不休地要求孩子怎樣做、怎麼說,只會使孩子感到自己的愛好受到干涉,即使不說,心裡也十分不滿意。特別在孩子的看法與父母所說的大相徑庭時,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隔閡已悄悄形成了。當父母在嘮叨孩子並不喜歡的事情時,父母的話只有兩種結果:一種是讓父母的威信貶值;另一種就是擴大雙方的鴻溝,相互產生不信任感。
誤區2:孩子應圓家長的夢讓孩子圓自己的夢是不少家長的願望,有這樣的願望當然不是壞事,但是必須考慮到,孩子雖然接受了你的遺傳,但他不代表你,他只代表他自己,因此孩子將來做什麼要根據他的個性與潛力來決定。另一方面,今天的生活背景與當年有很大的不同,孩子選擇職業時還必須考慮社會和市場的需求,只有讓孩子做好多種准備,他們才能在這個變化的世界裡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孩子是家長生活的全部——很多父母有這樣的觀念。在孩子面前抱著這樣的心態,很快就會被聰明的孩子感覺到,久而久之會變成孩子制約父母的殺手鐧,成為孩子任性、不服管教的根源。教育孩子是家庭生活的重要內容,但不應該成為家庭生活的全部,父母在養育孩子之餘應該有自己的生活。擁有一種相對獨立的地位,對孩子、對父母都有好處。
誤區3:愛孩子就要零距離
許多父母都把孩子當作掌上明珠,捨不得放開手;還有些家長喜歡什麼都不迴避孩子,甚至夫妻之間的感情表露、爭吵等都讓孩子親身經歷,還以為這樣就可以讓孩子對自己更有感情。其實距離產生美,家長完全用不著和孩子零距離,必要的放手不但可以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自理能力,而且可以避免父母因為不慎而傷及孩子稚嫩的心。
誤區4:家是無拘無束的家是休息的港灣,在家裡就是要讓孩子放鬆,不要加以限制——這種想法有它合理的部分,但是對於孩子來說還是“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制訂一些家規,讓父母子女之間有章可循是完全必要的。對分配家務、零用錢、看電視、吃零食、外出娛樂等孩子容易過頭的問題做些規定或要求,並堅持實行,對孩子的成長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誤區5:學習占據生活全部學習是孩子的主要任務,也是大家都十分關心的問題。創造適當的條件,讓孩子學得好一點是完全應該的。學習是孩子生活的重要部分,但並不是全部。因此家長應該想方設法讓孩子有一些做其他事情的時間和空間。在緊張學習之餘,讓孩子做些其他事情不但可以減輕學習的壓力,而且可以調節孩子的情緒。有時候做些功課外的事情,多接觸社會,反而可以觸類旁通,啟迪智慧。誤區6:包辦代替孩子的決定在有關孩子的決定時,不少家長喜歡包辦代替。在吃、穿、用等方面,甚至在關系孩子學什麼、選擇志願這些重大事情上家長都不習慣與孩子商量,而是越俎代庖,這種思想是不恰當的。有句俗話說,小時候不把他當作人,將來也成不了人。人做決定的能力也是慢慢成長的,如果我們老是不給孩子機會,他們可能永遠不會自己做出決定。還需要強調的是,經常有機會自己做決定的孩子,對自己就比較有信心,而自信是做人、幹事業成功的必要條件之一。
猜你喜歡:
1. 家庭教育孩子十大方法
2. 家長教育孩子的正確方式有哪些
3. 家長教育孩子的妙招有哪些
4. 家庭教育孩子的正確方式有哪些
5. 教育孩子的有效方式有哪些
㈢ 二胎家庭如何教育好兩個孩子
1.轉變教育觀念,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
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性,需要有適宜其生長的環境和適當的教育。家長的責任是為孩子創造各種獨立做事的條件,不當「拐杖」當「向導」,幫助孩子強化自我意識,激發孩子的主觀能動性。
家長要放手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就讓他自己做,不要代替他。孩子只要願意做,我們就鼓勵他,使他獲得自信。
2.父母要給予同等分量的愛
無論獨生子女家庭還是雙子女家庭的教育,家長是家庭的主導者,家長是孩子教育成敗的關鍵,因此,在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家長們應學會平衡兩個孩子的愛,在「老二」到來之前,給「老大」做好心理准備,使他明白有了弟弟、妹妹就有了玩伴,使其對弟弟、妹妹的出生產生期待。給兩個孩子平等的愛,不能讓孩子按照父母的想像去成長,每個孩子都應該有自己的主張;不要拿兩個孩子來對比,這會給孩子帶來傷害,影響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要切實幫助老大轉變角色,讓老大成為一個提供幫助的歡迎者,而不是父母寵愛的爭奪者。
二胎家庭如何教育孩子
1.個孩子平等的愛,很多二胎家庭的孩子都會出現關愛不平等的現象,老大總覺得老二的到來會瓜分父母的愛,作為父母要盡量給孩子們平等的愛,每個孩子都應該有自己的主張,也應該有權利得到父母平等的對待和愛。
2.不要拿兩個孩子來對比,這是最忌諱的事情,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做父母的要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優勢,發揮自己的特長。而不是拿孩子的短處說事,這會給孩子帶來傷害,影響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
3.要切實幫助老大轉變角色,要讓孩子加入到歡迎新生命的行列中來,讓老大做些切實能做的事情,讓老大成為一個提供幫助的歡迎者,而不是父母寵愛的爭奪者。
㈣ 教育孩子方面有哪些好的方法
初次為人父母,要怎麼教育孩子呢?如果對教育孩子還很棘手的話,那不妨和我一起來了解下教育孩子方好的方法,希望對各位有幫助!
1、和孩子們做朋友
很多父母都把自己擺在高高在上的位置上,自己的主張,所作所為即使本身是錯的,在孩子那裡也一定是對的。就好比過去的皇帝,不論皇帝做什麼,在臣子眼中,這都是應該的。
不能這樣,父母應該和孩子們做朋友,他們做錯了,父母勇於指出他們的錯誤;父母做錯了,也要讓他們大膽的指出來,而做父母的也一定要改正錯誤。
2、重視孩子的興趣愛好
孩子的興趣愛好,如果發展的好,一般就變成特長了,所以,做父母的一定不要剝奪孩子獲得特長的權利。要經常注意孩子們,看看他們都有什麼興趣愛好,除了違法犯罪的事情外,父母一定要盡量支持他們。
比如,我小時候特別喜歡「練武功」,當時,兄弟兩一有時間就會跑到院里比劃,但每次爸爸都會嚴厲斥責:「你們兄弟兩有病呢?」
各位尊敬的父母,請不要這樣,一定要支持孩子的興趣愛好,在如今這個社會,誰要是沒有特長,註定要被社會淘汰的。
3、改變說話的語氣和方式
這一點非常非常重要,和孩子們說話的語氣要改變,不要一副天王老子命令奴才的口吻,而要經常說一些諸如「我希望你會/不會......」,「我希望你能/不能......」,語氣中多帶一些請求、商量的口吻,而不是命令的口吻。
4、給孩子嘗試的獨立空間
我相信很多父母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突然,有一天,孩子為達到某件事情,一次次嘗試,這個時候,做父母的要注意,你最好給他一句鼓勵的話:「親愛的,我相信你可以的!」,然後轉身離開,千萬不要盯著他做,或者在他身邊轉來轉去。
5、孩子沒有「好」「壞」之分
做父母的千萬不要用「好孩子」和「壞孩子」來評價孩子。在我們身邊,我們經常能看到或者聽到這樣的交談:「你如果做了某件事,你就是壞孩子......」
做父母的一定不要這樣說,父母可以說:「孩子,你做的哪件事是錯的,我不太喜歡,我喜歡你這樣做......」
孩子們對「好」和「壞」看的非常重要,所以,千萬不要拿這兩個字評判一個孩子。
6、要過程不要結果
一定要記住,父母不是老闆,孩子不是員工,對於孩子,我們要的是過程,不是結果。如果父母多贊賞孩子付出的過程,那麼,他們在日後也一定會不惜艱辛的付出,然而,如果父母只會贊賞結果,那麼,走捷徑、動歪腦筋就成家常便飯了。
7、不要太在意成績本身
這是大部分家庭比較嚴重的問題,太過於重視成績,「你必須考100分」,父母們,千萬不要這么做。當他們帶著成績單回家的時候,不要直接詢問他們考了多少分,而要對他們說:「如果我沒猜錯的話,你考了個好成績,我給你買好吃的了......」
也不要急於看成績單,最好能讓孩子主動告訴你成績。不要太在意成績本身,考不到100分也不要斥責孩子,畢竟不是誰都能考100分。
8、參加孩子邀請的各種活動
當孩子說有運動會或者家長會,這個時候不論你多忙,一定要抽時間過去看孩子表演,這是鼓勵孩子最好的方法。
不管孩子有沒有贏得比賽,千萬不要在他們面前表現出失望,一定要肯定他們的付出,給他們加油打氣。
1.培養興趣。小孩子在小的時候,學習深奧的知識不是重點,最重要的是要開拓小孩的智力,培養她們的想像力、觀察力、記憶力以及口語表達能力,這些都是為以後的學習做鋪墊的。我們要從培養小孩的興趣愛好著手,這個時間不能急,要一步步的慢慢來。
2. 培養好的習慣。好的生活習慣和獨立生活的能力都很重要。從小養成好的生活習慣對以後的生活有很大的幫助。
3.溝通。小孩犯錯的`時候不要打罵,要試著和她們溝通,告訴她們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交流的時候要放低心態,要把自己想像成小孩,這樣和她交流的時候,你們之間就沒有代溝,溝通起來就很好,你說的話她也會很容易理解,能明白自己錯在哪裡,下次就不會犯錯了。
4.多加鼓勵。這個時候的小孩子,有的已經上學了,那麼這時無論他寫的字好不好,或者是成績怎樣,那麼你都不要責怪他們,要鼓勵他們爭取下次寫的更好。大人的鼓勵對小孩就是一種動力,你一味的責怪會是他們喪失信心的。
5.給他們自由。小孩子貪玩是難免的,不要一味的剋制他們,不讓他們玩,這是不好的。玩是天性使然,不要壓抑,要教會他們安排好時間,比如可以告訴他們,你們做完作業再玩啊,這樣他們就會很高興的,因為做完就有的玩了。做起作業也賣力很多的。
6.言傳身教。家長的言傳身教也是很重要的。小孩子還沒有判斷力,家長的一言一行對他們都有影響,家長平時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把他們往好的方面引導。
㈤ 教育孩子的好方法是什麼有哪些
教育孩子的好方法是什麼有哪些?對於孩子來說,陪伴無疑是最好的教育。一起來看看最好的教育方法具體有哪些吧。以下是我分享給大家的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教育孩子的好方法一
孩子的成長,要耐心和接納
一二年級的小朋友,正處在學習生涯的蹣跚學步階段。所有的學習活動對他來說都是新的,需要一點兒一點兒地養成,許多欠佳的表現都是因為學習陌生內容所帶來的困難所致。沒有哪一個孩子天生就會寫字和算術,寫字慢、考試寫不完,甚至記不住學過的內容,這些都是很多孩子的正常表現。
在幫助孩子順利度過初入學的這一階段,家長既是教導者,也是陪伴者。前提是:家長要以接納和愛的方式幫助孩子。
一二年級的小朋友記單詞或者認字,家長可以製作一些卡片,通過和孩子玩卡片游戲,讓孩子記住單詞。
比如和孩子一起製作交通識讀卡片,編講一個《早晨爸爸要上班》的故事:爸爸上班用什麼交通工具呢?汽車。那麼就和孩子一起寫下“汽車”的卡片;爸爸幾點鍾出門?7點鍾。接著和孩子一起寫下爸爸出門的時間;爸爸出門的時候要跟家裡人說什麼?再見。把英語單詞和漢字串聯到一起學習,孩子不僅會覺得有意思,還會在不經意間就學會了。
教育孩子的好方法二
用“甜頭”幫孩子戒掉壞習慣
一些小學生的家長,他們訴苦說孩子寫作業很磨蹭,明明很快就能寫完的作業,孩子總是要寫到將近11點。
磨蹭的習慣一旦養成,就會後患無窮。當孩子升入初中和高中後,作業量會大大增加,孩子需要花大量的時間才能完成課內作業。磨蹭使孩子的學習效率大大降低,孩子會更加抵觸寫作業。
所以承諾在作業完成後給孩子一些“甜頭”,比如每天晚上寫完作業,給孩子一段“游戲時間”,時長根據她完成作業的情況調整,可以是一小時也可以是半個小時,那麼孩子的學習勁頭就會加大,也更容易盡快寫完作業。這樣,磨蹭的壞習慣自然而然也就改掉了。
教育孩子的好方法三
制訂一個“家庭日”
如今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姐妹陪他玩耍,父母只能同時扮演家長和同伴的角色。
在女兒成長過程中,有一點我和先生的意見非常一致,即一定要讓女兒快樂地成長。尤其在小學階段,我們極少在周末給女兒報課外班,目的就是讓女兒在上了五天的學之後盡情地放鬆,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因此,女兒一般在周六上午把作業做完,下午去上舞蹈課,周日基本都是自由時間。
為了讓女兒玩得盡興,我們把周日規定為我家的“家庭日”,也就是說,這一天無論大人和小孩都不能安排其他事情,大家一起活動。為此,我和先生都在上班時間盡量把工作做完,爭取不在周末加班。
女兒小學六年,我們“家庭日”活動的足跡很多:家門口的圓明園、四季風光皆迷人的植物園、科技館的穹幕電影院、動物園的猴山旁、自然博物館的展窗外、高高聳立的鳳凰嶺上……無不留下了我們的身影。和女兒在一起的日子,我們不僅收獲了快樂,而且親子關系非常融洽。我和先生也適時地把我們的教育潛移默化地滲透到女兒的內心,讓女兒懂得了很多書本中沒有的知識。
玩是孩子的天性,多多玩耍可以讓孩子盡情張揚個性,性格變得陽光開朗。
多年的經歷讓我發現:很多時候不是孩子沒有時間玩,而是家長並不願意在周末和孩子一起活動,因為這需要家長付出一定的時間與精力。
既然我們為人父母,就有義務、有責任幫助孩子建立健全的人格。養育孩子好比種莊稼,在特定的生長階段要給予特定的養分,才能保證孩子健康地成長。一些機會錯失之後就永遠無法彌補了,因為孩子成長的每個敏感期稍縱即逝。
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四
用“家庭郵筒”與孩子建立互動
女兒從小到大的許多東西我都不捨得扔掉,一直給她保存著。有一次,我在整理東西的時候,看到了一張很有意思的小紙片。那是女兒小時候畫的一幅畫,畫上一個小女孩哭得非常傷心,框里的旁白是:“為什麼奶奶來了以後,你們就不管我了?”紙片的右下角寫著:“請爸爸速回信!”
從此,女兒有什麼心思,又沒有機會跟爸爸媽媽當面訴說的時候,就用這種傳紙條的方式,而且幾乎每次都會註明:“速回信!”我們也每次都認真寫回信。
後來,先生提議:我們不妨在家建立一個“郵局”,設立三個“郵筒”,大家可以互相寫信,寫給誰的信就投到誰的“郵筒”里。於是,我把一個有三個口袋的掛袋掛在了門上,這三個口袋的外面由女兒畫上頭像並分別寫上我們三個人的名字。
在親子關系裡,父母和孩子溝通無論採用什麼樣的方式,重要的都不是形式,而是最終的效果。我家的文字交流,也是在面對面交流不暢的情況下才會採用。不過,從家庭和諧方面來講,這種方式確實避免了許多正面沖突,同時還提高了女兒的寫作能力。
隨著孩子的不斷成長,他的內心需求也會隨之發生變化,這要求家長也要跟著成長,變換自己和孩子互動的方式,否則便會引發新的沖突。
猜你喜歡:
1. 家長教育孩子的妙招有哪些
2. 家庭教育孩子十大方法
3. 教育孩子的正確方式是什麼
4. 有哪些正確教育孩子的方法
5. 家長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