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我科的專科特色是三叉神經痛治療,那麼,三叉神經鞘瘤是我科的強項,針對您母親的病情,我的意見是手術治療,這種手術在我科成功率很高,風險小,手術完全切除腫瘤,病情得以徹底根治,且再也不會出現面部疼痛了。
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神經外科-張勇主任醫師
② 三叉神經瘤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1.顱中窩型採用顳下入路,低位顳瓣盡量接近顱中窩底,爭取腫瘤全切除。
2.顱後窩型可採用單側枕下入路,操作與聽神經瘤相似。如腫瘤向岩尖斜坡方向延伸,則可採用經岩入路。
3.啞鈴型可採用乳突後幕上下聯合入路。亦可採用經岩入路,即乙狀竇前經小腦幕入路,可同時切除顱後窩和顱中窩腫瘤。
③ 三叉神經瘤怎麼治
建議:病情分析:三叉神經瘤大多數是良性的,惡性的極少見。 三叉神經痛術後面癱,症狀控制的不理想指導意見:伽瑪刀名為「刀」,但實際上並不是真正的手術刀,它是一個布滿直准器的半球形頭盔,頭盔內能射出201條鈷60高劑量的離子射線-伽瑪射線。它經過CT和磁共振等現代影像技術精確地定位於某一部位,我們稱之為「靶點」。它的定位極准確,誤差常小於0.5毫米;每條伽瑪射線劑量梯度極大,對組織幾乎沒有損傷。但201條射線從不同位置聚集在一起可致死*地摧毀靶點組織。它因功能尤如一把手術刀而得名,有無創傷、不需要全麻、不開刀、不出血和無感染等優點。 伽瑪刀分為頭部伽瑪刀和體部伽瑪刀。頭部伽瑪刀是將多個鈷源安裝在一個球型頭盔內,使之聚焦於顱內的某一點,形成一窄束邊緣銳利的伽馬射線。在治療時將窄束射線匯聚於病灶形成局限的高劑量區來摧毀病灶,主要用於顱內小腫瘤和功能性疾病的治療。體部伽瑪刀主要用於治療全身各種腫瘤。 醫生詢問:希望對你有幫助,祝你早日康復!
④ 三叉神經鞘瘤的治療
1.手術治療
為首選治療方法。
顱中窩底常有骨質缺損,入海綿竇的頸內動脈和三叉神經節之間僅有一層硬膜分隔,術中尤其應引起重視。
(1)手術准備 術前腰大池引流或術中使用甘露醇+甲強龍;術中腦干聽覺誘發電位和體感誘發電位監測。
(2)分組 五組分別為後顱窩腫瘤;三叉神經節腫瘤;啞鈴狀和幕下前方的腫瘤;外周分支的神經瘤;多顱窩的腫瘤(顱中窩和顱後窩,或顱中窩、顱後窩及顱外)。約36%~59%的三叉神經鞘瘤累及多個顱窩。
(3)顳下硬膜內經中顱窩底入路 最常用,適用於起源於三叉神經節並主要位於顱中窩內者;騎跨於顱中窩和顱後窩但未擴展到內聽道以下的腫瘤。必要時可切除小腦幕游離緣並結扎岩上竇。
(4)標准枕下入路 適用於完全位於顱後窩的腫瘤。向腹側擴展至低位腦干並低於內聽道口得啞鈴型腫瘤可採用聯合入路或岩骨入路。大型顱中窩腫瘤可行眶顴部切除以顯露海綿竇並最大限度地減少對顳葉牽拉。
(5)注意事項 ①腫瘤毗鄰神經有:滑車神經位於腫瘤上極,聽神經和面神經位於腫瘤下極,沿頸內動脈附近可見動眼神經和展神經。②部分腫瘤與海綿竇、頸內動脈或腦干粘連而難以全切。
2.立體定向放射外科
適用於病灶較小、因其他原因難以耐受手術治療或不願進行手術治療者。
⑤ 什麼是正確的治療三叉神經疼
1、葯物治療方法
主要就是口服葯物,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合適的葯物對症治療,這樣可以達到好的效果。但是一般使用西葯治療治標不治本,特別是對於疾病情況嚴重的患者來說,不會有太明顯的作用。
2、針灸治療方法
針灸治療法主要包括耳針治療以及體針治療,體針治療也就是用針刺患側的太陽穴或者下關穴等;而耳針治療是指針刺神門穴、下頜穴、上頜穴等部位,可以起到緩解三叉神經疼痛作用。
3、微創治療方法
在治療過程中通過3D透視功能,自動透視神經、血管等組織得到檢查結果,並且可以3D動態顯示出來,能了解清楚顱內神經具體情況,定位到病變的位置以及病變大小,然後再進行超微創治療。這種治療方法效果不錯,而且不會有太大的創傷,恢復速度比較快,也不會有太多並發症。
4、中醫調理方法
想要根治三叉神經疼痛中醫調理方法肯定少不了,在用中醫治療過程中,一般是使用中葯循序漸進調理,讓三叉神經生理功能慢慢恢復。這種方法治癒率高,而且治好以後復發幾率可以降低,比起西醫治療副作用更小,治療更加安全,很多患者都是比較容易接受的。
⑥ 腦部 三叉神經瘤 的 治療最佳方案
你好,目前確診腦內病變最先進做有效的方法就是腦立體定向腦內病變活檢檢查,不需要開顱,創傷小,准確性高。
⑦ 三叉神經瘤術後怎麼恢復
10月8日 21:25 聽神經瘤的治療方法:
聽神經瘤的治療需要個性化處理,當一個病人被診斷為聽神經瘤時,有三種可能的處理方法:
(1)顯微外科手術治療--首選治療方法
(2)觀察;
(3)放射治療。
聽神經瘤的最佳的治療方案需要醫生根據檢查結果,充分與病人及其家屬協商後決定。
聽神經瘤治療
非手術療法
(1)期待療法 對於年老,體虛腫瘤較小患者,除外發現腫瘤生長較快,密切的臨床觀察是一種最好的選擇。對於年輕的患者,期待療法則是有爭議的。(2)立體定向的放射外科療,即γ-刀,通常這種手術適用於單一病灶且小於3cm的病人,其原理是用一束聚焦的放射線照射腫瘤組織,從而終止聽神經瘤的生長,並且盡力保護周圍正常組織。γ-刀術後的並發症與其他顯微切除手術一樣。它的最常見的並發症是暫時性面癱、三叉神經病(多為永久性)、腦積水等。研究發現在γ-刀治療後再次進行外科手術時,手術難度加大,並發症增多。 《返回》
外科手術治療
大多數聽神經瘤的的手術,可以用下列三種術式之一:
1、顱中窩入路;
2、枕下入路;
3、迷路入路。
但聽神經瘤患者術前仍有有效聽力時,多使用保留聽力的術式。進行枕下入路手術能最大限度保留聽力,並且手術入路的選擇已由單一的單側枕下乙狀竇後入路演變為乙狀竇後經內耳道入路(Retrosigmoid transmeatal)。如果患者術前聽力已經喪失,那麼無論腫瘤大小,迷路入路將是最直接切除腫瘤的術式。
術中的面神經監護對最大限度的保存面神經功能的益處是顯而易見的。這也是目前NIH調查中心推薦的手術標准方式。至於保存聽力的方法,目前已經有多種檢測技術被報道,ABR和耳蝸電圖就是最基本的方法。當手術結束時,監測波形完整,特別是I波和V波完整,聽力保留的可能性很大。當然,也有少數意外情況被報道。
顱中窩入路由於術中缺少明顯標志,以及術野受限,因此是一種技術難度較大的術式。這種術式適用於較小的聽神經瘤,其腫瘤進入小腦橋腦角的部分必須小於5mm,由於這種術式是保存聽力的,因此要求患者術前就有較好的聽力。目前推薦的標准為:語言接受的閾值大於30分貝,言語分辨能力大於70%。但患者術前聽力較差時,應選擇迷路進路。這種術式52%病人保留聽力,68%的病人仍會保留有用的聽力。95%的患者面神經功能在House-BrackmanI級和II級。 《返回》
聽神經瘤預後
高解析度的CT、MRI廣泛應用於使局限於內聽道內的小型腫瘤也能得以早期診斷,特別是近10年來,三維影像技術、術中導航設備、超聲吸引器等高科技產品的應用,使聽神經瘤手術的平均死亡率降至1.8%,腫瘤全切除率升至93.5%,面神經解剖保留率達87.5%,聽力名留率達23.7%。經驗豐富的醫生手術效果更好,例如Sammii1977年報告1000例聽神經瘤,腫瘤全切除率為97%;手術死亡率1.1%,面神經解剖保留率為93%;蝸神經解剖保留率68%。近年來用顯微外科技術及新的手術入路切除聽神經瘤,手術安全性明顯提高,手術死亡率明顯降低。手術死亡率隨瘤體大小而異,小聽神經瘤為0%-2%,大聽神經瘤小於10%。面神經功能保存率已明顯提高,其中小腫瘤為94%,中等腫瘤為93%,大腫瘤為65%。於春江教授已完成大型聽神經瘤顯微外科手術400餘例,腫瘤全切除率達96%,面神經保留率達92%,居國內領先水平。
治療方法的選擇
聽神經瘤的治療需要個性化處理,當一個病人被診斷為聽神經瘤時,有三種可能的處理方法:(1)顯微外科手術治療--首選治療方法;(2)隨訪觀察;(3)放射治療。聽神經瘤的最佳的治療方案需要醫生根據檢查結果,充分與病人及其家屬協商後決定。 《返回》
1、 聽神經瘤的顯微手術治療
目前為止,我們認為,顯微外科手術是治療聽神經瘤最佳選擇,這也是眾多國內外醫學專家和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的建議。其指征是:(1)近期出現新的症狀或原有症狀進行性加重;(2)隨訪觀察期間腫瘤進一步增大;(3)放射外科治療後腫瘤進一步增大;(4)與病人討論治療方案後,患者及家屬要求手術治療。
2 、聽神經瘤的隨訪觀察
根據MRI檢查結果,盡管生長緩慢,聽神經瘤一般會持續生長。由於小的聽神經瘤的預後比體積大的好。因此對大部分病人我們仍建議盡早治療,其中治療首選顯微外科手術治療,但以下情況可以考慮隨訪觀察:(1)診斷聽神經瘤時年齡在75-80歲以上,這一般說明病人腫瘤生長極為緩慢,因此對年齡較大的聽神經病人的治療原則就可以選擇觀察,直至其影響病人生活後再考慮治療;(2)腫瘤直徑極小,病人不願意進行手術治療,可以選擇隨訪觀察,6個月或者1年後再行MRI檢查,以確定其是否還在生長。如果仍在生長,再行手術,但這種治療建議需要向病人充分告知:較大的聽神經瘤治療效果比直徑小的腫瘤效果差。
3 、聽神經瘤的放射治療
局部的放射治療最近被應用於臨床聽神經瘤的治療,如X刀,伽瑪刀。由於顯微手術治療對面神經和聽神經的功能均優於放射治療,所以放射治療一般適用於無法進行顯微手術治療的聽神經瘤患者,而不宜做為首選。我們認為下列病人可以考慮行放射治療:(1) 年齡較大的病人;(2)殘余腫瘤或早期復發腫瘤;(3)有嚴重其它疾患,不能耐受手術或加重手術風險的病人;(4)不願意手術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