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治療方法 > 尾骨的鍛煉方法

尾骨的鍛煉方法

發布時間:2023-01-01 23:24:59

❶ 尾椎骨凸出改如何糾正

無論何種原因引起的駝背,均會影響姿態美觀,嚴重的還會導致胸廓變形、胸腔變小,影響心肺及消化系統功能,妨礙日常生活。凡脊柱和肩背骨無嚴重損傷的駝背,均可選用下列方法加以矯正。

1.坐在靠椅上,雙手抓住臀部後的椅面兩側,昂首挺胸,向後張肩,每次堅持10~15分鍾,每日3~4次。

2.背朝牆,距牆約30厘米,兩腳開立同肩寬,兩臂上舉並後伸,同時仰頭,手觸牆面再還原,反復做10次,每日做2~3次。

3.仰卧床上,在駝背凸出部位墊上6~10厘米厚的物體,全身放鬆,兩臂自然伸直,手掌朝上,兩肩後張,如此保持仰卧5分鍾以上,每日做2~3次。

4.坐或站立,雙手持體操棒,橫放在肩背部,挺胸抬頭,感到肩背部肌肉酸脹即停,每日早晚各做一次。

上述矯正駝背法,宜在早晨和睡前進行。由於駝背是長期形成的頑固性畸變,所以應循序漸進,持之以恆,才會獲得滿意效果。
如何防止青春期駝背
青少年的骨骼有機物成分較多,這樣的骨骼韌性較好,具有較大的可塑性,若不注意坐立行走的姿勢,易發生變形,形成駝背的另一個原因是缺乏體育鍛煉。
那麼,如何糾正駝背呢?
①注意端正身體的姿勢,平時不論站立、行走,胸部自然挺直,兩肩向後自然舒展。坐時脊柱挺直。看書寫字時不過分低頭,更不要趴在桌上。人們所說的要「站如松,坐如鍾」是有一定道理的。
②正在發育的青少年最好睡硬板床,以使脊柱在睡眠時保持平直。
③加強體育鍛煉。認真上好體育課,做好課間操,促進肌肉力量的發展。在全面鍛煉的基礎上做矯正體操。矯正體操有很多種,有各種形式的徒手操,有利用各種體育器械的矯正操。矯正駝背主要以增強背肌、挺直軀乾和擴張胸廓為主。

骨骼是人體的支架,脊柱是中軸,由30多節椎骨按規律重迭連接而成。正常情況下,它有4個生理彎曲。頸段凸向前,胸段凸向後,腰段再凸向前,骶尾段再凸向後。脊柱向前彎曲度過大,就是駝背。醫學知識告訴我們,早年鍛煉,避免疲勞,注意營養均衡,可以延緩衰老進程。補充鈣質,適當曬太陽,有助於防止骨質疏鬆。已經發生駝背者,應睡硬板床,不墊過高的枕頭。腰背肌鍛煉,尤其是後伸運動有助於遏止駝背的發展速度。具體的治療方案須經醫生檢查確診後,根據並且積極治療。
除外傷以外,有幾種情況能導致駝背。一是遺傳,二是平時習慣不好。多數人的駝背,是習慣不好造成的。比如平時走路低頭,坐著的時候不注意姿勢,女孩子為掩飾自己突出的胸部而故意收肩低頭等。
要消除駝背,就要注意克服上述不良習慣。平時走路、跑步挺胸抬頭,每天早晚,躺在床上或者炕上,肩部搭在邊沿處,仰卧,頭部懸空,用手向後做摸地的動作(注意安全)。白天休息時也可以這樣做。慢慢地就會有所改善。
午睡一般時間控制的半小時左右為好。長睡有利於恢復體力,短睡有利於恢復腦力。
午睡時最好不要平躺或者側躺,如果只是在教室的桌子上小憩一下,可將頭稍側,臉部與雙手接觸,不要將前額部壓在雙手或者雙臂上,以免造成面部經絡受阻。也不要將衣服蒙在頭上睡覺,以免潮氣擴散不出去。
跑步可以循序漸進。開始以不感覺特別累為尺度。速度也要根據自己的體力。年輕人可以適當地快一點。時間可以是早晨,也可以是晚上。
我上高中的時候戴過「背背佳」,感覺挺好,不自覺的身板就挺起來!可以試試,我那時買是300多,不知道現在是貴了還是便宜了,呵呵!
相信自己,會好起來的! :)

駝背也叫圓背,是脊柱變形的一種表現,男女老幼都可發生。
臨床上沒有治療駝背的葯物,只有通過體育療法才能矯正過來。矯正的原則是增強背肌的力量,挺伸軀乾的長度,擴張胸廓的范圍,注意坐立的姿勢。其具體的方法如下:
(1)爬行運動 兩手和兩腳尖著地,像嬰兒一樣在地上爬行。距離由短到長,速度由慢到快,直線爬也行,轉圈爬也行,為防止把手磨破,可戴手套,每日爬兩次,每次10~15分鍾。
(2)打滾運動 將身體躺直,在床上打滾,每日兩次,每次5分鍾。為避免頭暈,速度不可太快。
(3)太極拳 太極拳處處要求以腰為軸帶動四肢,使腰部始終保持自然舒適直豎狀態,對駝背有很好的矯正作用。
(4)挺胸轉體 自然站立,兩手叉腰,抬頭挺胸,身體先向左轉,後向右轉,反復做30~40下。做這套動作要盡力挺胸收腹,用力轉動。
(5)持棍轉體 自然站立,兩手持1米長小木棍放在背部肩胛處,同時挺胸轉體20~30下。
(6)床邊振臂 仰卧位躺在床上,使肩部靠近床邊,頭自然後仰,兩臂伸展下振20~30下。
(7)仰卧拱橋 仰卧在床上,以頭和腳為支撐點,把身體像橋一樣拱起來,停5~10秒鍾落下,如此反復做10~20下。

❷ 骨盆肌、恥骨肌和尾骨肌的肌肉怎麼鍛煉

陰莖根部的骨盆肌被稱為是男性的性交肌肉,其中恥骨尾骨肌起主要的作用。增強這些部位肌肉,可以增加整個骨盆和陰莖的血液供應量。從理論上講,這種情況能促進勃起,增加性高潮時快感,並能幫助患者控制射精,因為男性性高潮時的一個特徵就是這些肌肉有規律地收縮。 鍛煉男性性交肌肉的方法又叫凱格爾練習法。男性也可以用排尿中斷的辦法找到自已的恥骨尾骨肌。一且找到這些肌肉,就可以有意識地加以鍛煉,方法是假想正在阻止小便。一般每天鍛煉兩次,每次15下,逐日增加收縮的次數,直到每天一次能做50下,在此基礎上,可以作一點變化。如在放鬆以前,收縮骨盆肌肉並保持3秒鍾,同時可以交替採用常用的時間較短的凱格爾練習和較長時間的凱格爾練習。 堅持這樣鍛煉1個月,一般可以感受到它對性交的幫助。

❸ 跑步時感到尾椎疼痛,該如何緩解

進行物理治療、整骨治療或脊椎按摩。相關醫生會指導你鍛煉,來加強尾骨的支持肌肉和疼痛點附近的韌帶。一些治療師通過按摩尾骨上的肌肉來緩解尾骨關節的緊張。治療師也可能綜合運用這些方法。提肛肌按摩。提肛肌位於骨盆底部,鄰近尾骨。根據一項研究,單獨按摩這塊肌肉對於29%的尾骨疼痛患者來說可以緩解症狀。提肛肌拉伸。在同一項研究中,物理治療師來進行提肛肌拉伸成功率可以接近32%。骶尾關節松動。松動骶尾關節緩解疼痛的成功率為16%。 三個療程的骶尾關節松動術在緩解疼痛方面的效率是其他外部物理治療的兩倍。

❹ 開胯和松胯的特殊方法,髖關節,骶骨,尾骨,腰關節的詳細介紹

講胯的重要作用,首先就要明白什麼是胯?胯在解剖學上的位置是哪裡

傳統上講拳在談到人體上的部位時往往不夠精確,尤其我們口頭語言更是不嚴謹,造成很多誤解和不理解。只有把這些身體部位細節弄明白,才能一說就明白了怎麼做,才能知道每一個太極拳的動作鍛煉的是哪?才能做有針對性的練習,才能統一太極拳的術語,不會一個師傅解釋的一個樣,教的一個樣,才能使太極拳的訓練既有個性又有統一的標准,才能傳統和現代科學相結合,更有益於太極拳的推廣普及和提高。

很多拳理傳統上講的非常好,但是現代人理解不了,需要把經典用現代的語言簡單,清晰的描述出來,讓更多剛剛接觸太極拳的朋友能看懂,能夠知道怎麼練。不管是養生還是技擊都是有意義的。

我在講拳理拳法的時候一般會先講對應的解剖學上的定義,來避免描述不準確。同時對人體器官的直觀了解也有助於內觀禪修。

胯骨,即髖骨,構成骨盆外側半的向上擴展的大骨,有時口頭上我們也叫盆骨,嚴格講胯骨只是盆骨的一部分,只不過是盆骨上最大的骨骼。

髖骨由髂骨、坐骨和恥骨組成的,出生時,這三部分被透明軟骨分開,到到25歲時,三個區域將融合在一起合成一塊骨。

恥骨是位於骨盆前方的兩片骨頭,中間有空隙而非緊靠在一起,兩片骨頭間靠韌帶及纖維軟骨組織聯接起來,這個區域就叫恥骨聯合。

骨盆是由兩塊髖骨和一塊骶骨(還有尾骨)組成的。

兩個髖骨在恥骨聯合處連接,並與骶骨和尾骨(脊柱的骨盆部分)一起構成骨盆的骨骼組成部分,即圍繞骨盆腔的骨盆帶。它們在骶髂關節處與骶骨連接,骶骨是軸向骨架的一部分。

骶骨由5塊骶椎融合而成,與第5腰椎椎體的下面形成腰骶關節,與髂骨相應的關節面形成骶髂關節。骶椎的數目可能增加,如骶骨含有第5腰椎時稱腰椎骶化。

尾骨略呈三角形,由3~5節尾椎癒合而成,一般在30~40歲才融合完成。尾骨在晚年可與骶骨相癒合形成一骨。

胯關節就是髖關節由股骨頭與髖臼構成,屬球窩關節,是典型的桿臼關節。髖關節是人體裡面最大一個關節,一個最大的負重的關節,它需要很堅強的關節囊,肌肉附著,髖關節囊本身有韌帶加強,其中髂股韌帶是全身最強的韌帶,激烈的運動都需要髖關節的運動。

髖關節周圍就是我們人體最大的肌肉-臀大肌,也是最強大的肌肉之一!人體力量的源泉。

臀部肌肉覆蓋的面積很廣,許多下肢的動作都需要臀部的參與才能完成。臀部的力量和髖關節的靈活性直接決定了我們的運動水平。只有臀部才能提供運動中所需的超強爆發力。

一切人體運動皆是依靠肌肉收縮實現的。太極拳的發力同樣離不開肌肉收縮。只不過太極拳利用的是人體的脊柱附件核心肌肉和胯部等力量最大的肌肉,以及韌帶、筋等。

東漢·許慎《說文》胯,股也。腰和大腿之間的部分。

我們一般講的胯其實就是骨盆的區域,是包括了骨盆的盆骨的,不僅僅包括胯骨。胯既包括骨骼也包括肌肉,韌帶等等,我們在談拳理拳法的時候可以把它看成骨骼會更容易理解,也容易講清楚,但是必須明白這這是一種便宜說法。

《拳論》中說:「襠內自有彈簧力,靈機一轉鳥難飛。」說襠勁其實說的是胯。

講到這里我們才基本明白平時說的胯包括什麼,下面就要仔細分析拳論和拳理之中關於胯的動作究竟指的是哪一個部位。只有明白了這一點練習才能有的放矢。

第一個動作就是開胯

開胯的第一個意思,開髖關節

不管是舞蹈,瑜伽還是體操,武術等都離不開開胯,一般都認為這個胯指的是髖關節,髖關節有6個活動方向,開胯就是使髖關節的各個活動方向加大,比如我們經常看到的一字馬,就是開髖關節的一個動作和結果。

使髖關節活動度加大,就是平時所說的開胯,活胯,是最主要鍛煉的地方。要達到這個目的我們可以借鑒舞蹈,體操,瑜伽,雜技等等各種運動的動作來進行開胯,開髖關節,太極拳的開胯在這一點沒有什麼特殊性,所有其他運動的開胯方法技巧都可以借鑒。

開髖關節的動作很多,不需要多講了,只講一個大家可能不知道的開胯動作,就是靜坐,在雙盤單盤打坐時也是在開胯,時間短感覺到的都是腿難受,時間長了就能感覺到胯了,時間一到要夠長才行,一般每天8個小時以上。

不同的動作拉伸的髖關節韌帶部位都是不一樣的,結合解剖學有目地的去練習比較好。

開胯的第二個意思,開恥骨聯合和骶尾關節

恥骨聯合由兩側的恥骨聯合面借纖維軟骨連接而成,有恥骨上韌帶、恥骨弓狀韌帶加強,有人將恥骨聯合算做半關節。

太極拳中有人把開胯也叫圓襠還有叫調檔,吊檔,開襠園胯,襠部(即會陰部)要開圓,不可夾成人字形似的尖襠,要兩膝微向外分開,胯根撐開。

開胯圓襠的動作核心不是膝蓋,不是兩胯,圓襠不一定非要兩腳兩膝向外分開,外形也可大可小,不一定非要兩腳分開很大。重點是尾閭。卷尾閭是動作,是因,開胯圓襠分膝是果。主動力是尾閭向前卷再向上提,自然就會開胯圓襠分膝。尾閭能上卷才能虛靈,人體重心並不是像秤砣一樣落到地面,而是通過尾閭上卷向上提,帶動大腿內側筋收縮,人體在松沉的基礎上有上提之意,松沉同時上提,才會虛靈,圓活,才不會遲滯。

只有做好圓襠,重心轉換,虛實變化才能靈活,才有圓活一說。圓襠可以使我們更好的支撐,重心穩定。

練太極的人體中總是存在兩股相反的力量,開中有合意,化中以含發,不知不覺中完成力量的圓融轉化。常常守中,用中,著著式式不離中,在任何時候都可以任何方向發力。這兩股相反力量的存在最終形成身體的整勁。

練拳不能陷入一些名詞名相當中,有很多名詞如收臀、斂臀、溜臀、坐胯、落胯、掖胯、松腰、腰眼後突、腰伸直、垂尾閭、扣尾閭這些詞都是從臀和胯、腰的角度去描述卷尾閭這個動作帶來的外形特徵,不是用力或者動作的主體,只要抓住卷尾閭這個動作,自然全都能做到了。

尾閭向前卷再向上提(上圖左側),這個卷尾閭的動作就是在開恥骨聯合,女性分娩時,恥骨聯合之間的裂隙增寬,以便胎兒順利娩出。力量是由尾閭推動,帶動髖骨向兩側打開,髖骨的向兩側打開動作通過髖關節推動股骨頭,再傳遞到膝關節促使膝關節外分,膝關節外分的力量通過小腿傳到腳上,推動腳尖外分打開。胯為人體下半部分的根節,這個過程就是「根節催」的原理。在拳架中不同式細節上會有所變化。

剛開始胯部沒有覺知時是無法做到根節催的,只能先從最容易的腳膝去調整,通過腳和膝帶動胯分開,帶動坐胯,整個過程和以後先動尾閭是反著的,是練拳的過程,可以說沒有懂勁永遠做不對動作,即使外形看著再漂亮也沒有里邊的勁力傳遞,也不算入門。

懂得用胯去催動膝和腳,懂得轉胯一般膝蓋就不會受傷,膝蓋受傷主要是因為拳架膝蓋不過腳尖的錯誤理解,和打拳時的膝蓋擰轉這些違反生理常識的動作。

卷尾閭的主動用力點是尾閭,尾骨,其實就是尾閭周圍的肌肉收縮,有恥骨尾骨肌,髂骨尾骨肌和尾骨肌,這三部分肌肉一起控制尾骨。恥骨尾骨肌專業叫尾骨肌,簡稱PC肌,PC是恥骨和尾骨英文字母的字頭簡稱。卷尾閭就是一定會鍛煉到恥骨尾骨肌。

男子的PC肌是從陰囊到肛門之間的肌肉群,它起著抬起陰莖的輔助作用;女子的PC肌是陰道到肛門之間的肌肉群。經常練習PC肌,可以提高性生活的質量,對提高性興奮度和陰道收縮能力等肯定是有作用的。對痔瘡、前列腺增生的預防和女性尿道括約肌的鍛煉也很有好處。國內外都有很多成功的例子。

提肛也是鍛煉恥骨尾骨肌的方法,很多養生和氣功武術都把提肛和卷尾閭混為一談,就在於這兩個動作都會鍛煉到恥骨尾骨肌和髂骨尾骨肌,提肛肌由恥骨直腸肌、恥骨尾骨肌、髂骨尾骨肌所組成。

提肛和卷尾閭都可以鍛煉到尾骨和尾骶關節,這就方便了我們練習尾閭,在平時坐著或站立都可以進行尾骨肌的收縮練習,練習久了自然會有效果。

提肛時腰椎可以一點不動,但是卷尾閭一定要骶椎腰椎尾骨一起運動。

很多拳師特別重視尾閭的重要作用,是脊柱之機關,真正的牽一發而動全身之地,練拳時尤其要留意骶椎尾骨。

卷尾閭能調動整個脊柱形成豎弓形,力量沿脊柱縱向傳遞到肩,通過沉肩傳到肘,通過墜肘傳遞到手。寸勁,彈抖勁都離不開卷尾閭,會做卷尾閭手才能放鬆,在做動作是發力點在尾閭處,意念在尾閭處,其他地方只不過是力量傳遞點而已,自然能松,整個過程就是動量傳遞。

再加上胯的橫向力就形成了整體的螺旋勁,太極拳的動作是腰胯合一的。骶椎及時脊柱的一部分也是胯的一部分,主要是我們練拳時自己要分清老師指的是腰還是胯,具體到每一個骨骼我們才不會練錯。

據報道太極拳名師董虎嶺晚年因糖尿病而腿部截肢坐在輪椅上,也能將人打出丈遠。太極拳名家李經悟晚年前列腺手術後,行動不便,坐於椅上猶能發放人。原因何在?坐著胯不動但是腰可以動,腰動的結果和卷尾閭形成相同的一個結,腰一折疊,命門後突,後背弓成,力由脊發,力量節節貫穿傳遞到手上,一樣化發。

練太極拳還得糖尿病和前列腺,能發人有什麼用?養生如此不練也罷。太極拳應當能治糖尿病和前列腺才對。

人各有志,養生技擊目的不一,切莫混為一談。

太極拳論中講一動無有不動,關鍵在於尾閭要動,胯要動。

胯動是盆骨內部之間的相對運動,不是整個身體亂晃,不是扭腰,腰椎不適合扭轉,最好不做扭轉發力,避免受傷。扭腰則胯不動,則肩胯難合,肩胯不合,更何論手足合。傳統拳里句話叫腰馬合一,講的是腰胯合一,一起轉動,腰避免單獨扭轉,旋轉必帶胯。

蹲牆功是一個很好的鍛煉動作,非常好,以後再專門講這個。

開胯的第三個意思,開骶髂關節

太極拳中的開胯並不是單純的指髖關節,更重要的是指增加骶髂關節的活動度。骶骨與髂骨和骶骨與尾骨間,均有堅強韌帶支持連結,形成關節。

骶髂關節有強韌帶,很難鍛煉到,一般的舞蹈瑜伽,體操等等運動員,胯關節都能開的很大,而內家拳練習者很少有能做到一字馬的,但是內家拳發出來的力量不是舞蹈運動員所能比的。區別就在於內家拳的開胯還包含了骶髂關節的鍛煉,強韌帶意味著強大力量,太極拳拳架看著慢慢的,但是每一個動作都在做胯的開合,就包括了骶髂關節的開合和骶骨與尾骨間的動作。

骶骨既是脊柱的一部分也是盆骨的一部分,是連接髖骨和脊柱的連接點,骶髂關節是連接人體最大兩組力量的核心地方,是身體最大的縱向力和最大的橫向力的轉換結合地,能不能形成身體的整勁,關鍵就在於這個連接點。縱橫交匯才能產生螺旋,能量匯聚集中,就是身體上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的體現,大到宇宙星辰,小到DNA,螺旋結構數不勝數,身在其中的我們人體自然也無法離開螺旋。太極拳的動作亦是由螺旋組成,手臂走螺旋,身體有螺旋,練時常有,用時才靈。平時講的纏絲勁,「滾鑽」之力其實就是身體走的螺旋。

內家拳用龍虎之力來形容脊柱和胯的力量。太極拳放鬆的是手臂和腿部四肢末梢的肌肉,才能重點使用脊柱和胯周邊的肌肉,才能學會獨立的控制胯部動作,所以練習太極拳胳膊腿的肌肉不會變強,但是胯和脊柱的肌肉,就是臀大肌和脊柱兩側的豎脊肌,腰肌這些肌群和韌帶筋骨會增強。骶骨上沒有肌肉,是臀大肌和豎脊肌連接的三角地帶,豎脊肌貫穿聯結上下和脊柱的橫突左右,起到了一個像水泥里的鋼筋作用。

基本的原理就是用進廢退,肌肉放鬆就只能用筋骨調整身體,多用脊柱和胯部分的肌肉,這些筋骨和肌肉自然就會增長變強。

太極拳不是不長肌肉,初期甚至中期脊柱和胯部的肌肉一定是增長的,才能發揮出打擊力量,但是只有放鬆才能節節貫穿將力量傳遞至手上,只有末梢的放鬆才能在鍛煉到脊柱和胯部肌肉的同時增強覺知力,控制力,有覺知方能控制。

光有這些肌肉還不行,更重要的是關節的韌帶,一般傳統上叫做筋,當然筋的概念更廣泛,但是在此就認為是韌帶肌腱有利於理解和練習。脊柱、髖關節和骶髂關節的韌帶形成張力,力量才能形成崩彈的效果,才能發揮出巨大的力量,不管是絕對力量還是速度都需要有韌帶的參與。

如果想鍛煉控制這些韌帶就要做相應的動作,一般拳架都包括了,放鬆不放鬆都可以鍛煉到,放鬆重要是增強覺知力,可以體會到骨架支撐,對於筋和肌肉的練習作用不大,完全可以借鑒各種單式動作練習關節。

張三豐的十三勢歌決中講「十三總勢莫輕視,命意源頭在腰隙」「刻刻留心在腰間,腹內松靜氣騰然」。這里的腰隙,腰間,有人說是命門或丹田或腰眼,似有不妥。命門和丹田早就有了名稱如果是指命門為何不直接說,反而用腰隙,腰間,於理不通,腰眼和腰隙也對不上。古人將骶骨骶椎算作腰的一部分也是合理的,隙和間對於骨骼縫隙和中間完全說得通,而下兩句「尾閭中正神貫頂,滿身輕利頂頭懸。仔細留心向誰求,屈伸開合聽自由」都是在講的骶椎的部位,上下呼應,重點都是在講骶髂關節,骶椎,尾閭這個練拳重要部位。

經常把腰骶連在一起稱呼,有時候太極拳中說腰其實講的是腰骶或者是胯。比如說有時候轉腰是在說轉腰胯。

下丹田就在盆骨的中心,子宮或精囊是生命延續,繁衍後代之所,理應受到重點保護,所謂的丹田鼓盪,丹田開合其實就是說的骶髂關節,骶椎,尾閭的動作,再具體點的動作就是卷尾閭,和髖骨的開合。

能夠專門練習骶髂關節的動作並不太多,或者說一般很少有人注意到這個關節,甚至不知道這個關節能動。

八卦掌走圈的作用簡單講就是在活動骶髂關節,在開骶髂關節,每一步都是在拉伸骶髂關節的韌帶,所以效果神奇。走圈其他的好處和這個相比都是次要的,其他的功效比如所謂的擰轉螺旋勁,整勁,身體靈活等等其實都是在骶髂關節和髖關節的開合靈活的基礎上產生的。至於說在轉圈中放鬆體會天人合一,無人無我境界等感受其實是屬於行禪的范疇和走圈沒有必然聯系,此點上轉圈並無特別出色的地方,走路靜坐同樣可以達到而且會更容易。但是開骶髂關節和走圈是最直接的因果關系,胯關節都是次要的,走圈轉掌作為八卦掌的基本功,是練習八卦掌的人必須要學的,練習太極拳平時也應當經常練習。

詠春的站樁兩只腳向中間扣,達到的效果也是松開骶髂關節,和走圈是一樣的。

趙堡太極拳還有一個在拳架中練習胯的動作就是單側髖骨的起落,提起腳,不是腳蹬地,不是只抬腳,是提胯,提單側胯骨,髖骨。落腳時是單側胯骨落,如此提腳落腳自然極輕,腳底不受力,膝蓋不受力。如欲提胯必須先合胯,合胯後移重心使欲提胯的腿變成虛腿。每一次轉換都包括了胯的開合起落。所以趙堡太極拳看起來會比較放鬆,如行雲流水,瀟瀟灑灑。外行看不出門道,其實內含堅剛。

在上樓梯是有意識的不用大腿的力量而用提胯邁台階,膝蓋盡量少許彎,可以避免膝蓋受力,走路會很輕盈,不會踩得樓梯很大聲音。先打個預防針,這樣上樓梯,胯是很累的。在練踢腿時,先提胯,身體的平衡和穩定會掌握的很好,發力點是胯,合著內臟,上半身形成整勁,整個身體的提墜,身體重量,韌帶肌肉收縮幾股力量合成一處,形成巨大的打擊力。

總結一下,松開骶髂關節的動作基本都是腳尖向中間合,來拉伸骶髂關節的韌帶。

骶髂關節一般不能活動,妊娠後在激素的影響下,韌帶稍許鬆弛,各關節因而略有松動,對分娩有利。平時諺語所說的「月子病月子養」的原因,就是恥骨聯合,骶髂關節這幾個關節的韌帶不容易打開鬆弛,葯效難以到達,只能等再生個小孩時,關節松動邪氣排出,病就好了。

趙堡太極拳拳架幾乎每一個動作都是在做胯的開合起落,目的之一就是為了鍛煉骶髂關節和恥骨聯合,長期練習可以使韌帶鬆弛關節松動,也就是說練習太極拳可以治好月子病,長期練習太極拳可以促進順產。

衡量一套拳架好不好,其一就是看是否能夠鍛煉到骶髂關節和恥骨聯合,能否夠松開骶髂關節。

松開骶髂關節可以說是太極拳或內家拳區別於其他拳種的重要特點之一。

第二個動作就是活胯

活胯的重點是髖關節和腰骶關節,腰椎的松活,這幾個關節松活胯就會靈活的轉動,活胯一定活腰。比如說肚皮舞,胯部動作非常快,看起來整個胯非常靈活,是腰椎,腰骶關節和胯關節的松活,這里的胯是一個整體的活,沒有內部相對的活,沒有鍛煉到骶髂關節和恥骨聯合,所以說練習肚皮舞如果不有意識的去練習盆骨內的關節,舞蹈對於生小孩順產不一定有太大幫助。

第三個動作就是松胯

松胯的范圍就更廣泛一些了,包括開胯和活胯,胯部活動的各個關節都要能松開。肌肉也要放鬆,不能肌肉一直緊張。

總結而言胯在我們太極拳當中的重要作用是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

首先 不懂胯外三合就做不對,就練不好太極拳。

第二 技擊離不開胯,胯身體旋轉的力量來源,最大力量的部位。

第三 養生同樣也離不開胯,重要器官在盆腔內,下丹田所在地,身體靈活也主要由胯決定。

「練拳不練步等於沒練,練步不練胯等於白練」,「寧傳十手拳,不傳一手胯」「教拳不教胯,教胯師傅怕」這些俗語都是在強調胯的重要性。

胯不止在武術中重要,在各種運動中都很重要,這是基本的人體結構所決定的。

太極拳很多關於胯的動作都不是獨立的,不能說鍛煉了這個關節就不鍛煉那個關節,關鍵在於意識作用在哪裡。雖然這里是從解剖入手,但越練,功夫越深,意就越重要。

❺ 尾巴骨疼緩解小竅門

尾巴骨疼緩解小竅門

尾巴骨疼緩解小竅門,人體脊椎的每一塊骨頭都非常重要,所以當脊椎上的骨頭出現問題時,大家都應該高度重視。尾巴骨是脊柱上的重要骨骼,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對尾巴骨的保護,就有可能導致尾巴骨的損傷,甚至引起尾巴骨的疼痛。下面是尾巴骨疼緩解小竅門。

尾巴骨疼緩解小竅門1

患者如果出現了尾巴骨的疼痛可以選擇物理治療來緩解症狀。物理治療是一個統稱,分為很多療法,患者可以選擇使用熱毛巾來熱敷,能夠促進局部的血液循環,可以緩解疼痛。如果條件允許。

也可以到醫院拿活血化瘀的中葯做成中葯封包,將中葯包放在尾椎骨上來緩解疼痛。患者也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布洛芬或者路蓋克來緩解症狀。

需要注意,如果症狀發作比較頻繁,建議到醫院進一步就診,通過尾椎的X光或者核磁共振來確診,不排除是尾椎骨折導致的疼痛。

尾巴骨即為尾椎骨,實際上是人類從猿猴開始進化以後,尾椎骨就開始出現退變,發展到現在就形成了骶尾椎。尾巴骨疼分為急性和慢性,急性是由於摔傷引起,比如病人是由於摔傷引起尾椎骨痛,需判斷病人尾椎骨有沒有骨折。

進行拍片檢查;同時看病人尾椎骨疼痛會不會引起大小便的功能障礙,如果引起大小便的功能障礙,甚至有些需要手術治療。如果是慢性的尾椎骨疼痛,考慮是局部的骶尾部的一些炎症,如果排除骶尾椎的腫瘤。

可對局部行按摩、理療這些方法緩解尾椎骨疼痛。平常坐的時候,需要病人的下面留一個比較空的位置,不要刺激骶尾部,以免刺激骶尾部、壓迫骶尾部,導致疼痛的加劇。

尾巴骨出現了疼痛,首先要明確一下有沒有受到外傷,外傷容易導致尾骨骨折同時伴有脫位。大部分情況下可以通過保守治療,避免坐立,睡覺的時候趴著睡覺或者側躺著休息,避免平躺。受傷兩天之內進行間斷性的冷敷,受傷兩天之後可以局部熱敷。

使用消炎鎮痛葯物對症治療。如果沒有受到外傷,由於尾骨的部位軟組織比較少,考慮是長時間坐立導致的局部受到壓迫引起無菌性的炎症。平時避免長時間坐立,坐著的`時候下面墊個軟墊子,局部熱敷消炎鎮痛,必要的話可以進行封閉治療

尾巴骨疼緩解小竅門2

1、按摩

由於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肩頸部肌肉緊張,血液循環不暢,容易產生酸痛。這時只要按摩幾下,就能放鬆肌肉,促進血液循環,緩解酸痛症狀。另外,腰部等自己不能進行按摩的地方出現疼痛,可以用溫水進行淋浴,也可以用熱水浸泡毛巾進行局部熱敷,這樣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2、拉伸

伸展運動能刺激肌肉,使血液流動順暢,能起到預防或消除酸痛的作用。基本動作是盡量伸展四肢,但不要用力,只要每天堅持練習即可。另外,也可以坐在椅子上,彎腰,扭動脖子或肩膀。

3、局部增溫法

可以用熱毛巾等進行局部熱敷,這樣可以使血液順暢流動,對緩解局部疼痛非常有效,還可以用來緩解眼睛疲勞和腰寒。此外,肚臍下有自主神經束,局部溫暖可以調節自主神經的運動,從而減少煩惱,促進睡眠。

4、物理療法

如果條件允許,可以到醫院取活血化瘀的中葯袋,將中葯袋放在尾巴骨上止痛。患者也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布洛芬或路蓋克來緩解症狀。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症狀經常出現,建議去醫院進一步治療,可以通過對尾巴骨進行X光或核磁共振成像來做出診斷,這並不排除是尾巴骨骨折引起的疼痛。

經過上面的介紹,相信大家對如何緩解尾巴骨的疼痛已經有了一個基本的了解。大家可以通過物理治療、拉伸、按摩等方法緩解疼痛的症狀。不過,這種緩解方法都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患者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才能使尾巴骨慢慢恢復。

尾巴骨疼緩解小竅門3

1、 引起尾巴骨疼的原因有很多,所以我們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進行治療,接下來就來一起了解一下吧。如果是因為我們骨質酥鬆而引起的尾巴骨疼的話,我們可以採取多多的吃一些鈣片,或者是喝一些骨頭湯來讓自己緩解疼痛。

2、 現在很多白領都是每天坐在辦公桌前對著電腦的,如果是因為長時間坐著不動,而引起的尾巴骨疼的話,我們就應該讓自己多多的鍛煉一下,在自己辦公室裡面可有的空間裡面找一些適合自己的運動來做,這樣就可以緩解很多問題了。

3、 如果最近的時間裡面有摔倒的經歷的話,那麼建議我們可以去醫院檢查一下,看看自己是不是因為摔倒而出現的傷痕,這樣子才是對我們的一種保障。如果真的是因為摔倒引起的骨質問題,我們一定要及時的進行醫治才行。

注意事項:

尾巴骨疼,很多人都不把它當做一件大的事情,經常會忽略這個疼痛,其實這樣子是不正確的,因為會忽視很多有可能出現的並發症,這樣子對我們是沒有好處的。

尾巴骨疼緩解小竅門4

要想尾骨不受累

這個動作要少做

尾痛症的特點是,坐位時間過久或從坐位起立時感到尾部疼痛,或尾尖部受到擠壓則感局部疼痛加重。

需要強調的一點是,要想讓尾骨痛根除,日常的預防非常重要。

飲食中要注意鈣的補充,避免骨質疏鬆導致局部勞損合並筋膜炎。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避免向後半仰卧在沙發上或者一個姿勢久坐,因為這樣都會導致尾椎承受恢復能力以外的損傷,導致尾骨痛反復發作。

另外,尾骨疼痛和頸椎、腰椎疼痛一樣,都可以通過按摩、熱敷,肌內效貼貼扎等方法獲得緩解和治療。

病因不同

治療措施各異

尾骨痛的治療也因為病因不同分為四種治療措施:

外傷所致 有尾骨骨折脫位的患者,當然是去醫院按照尾骨骨折與脫位療法處理。此外,還可以結合適當的術後理療及康復鍛煉。

慢性勞損所致 患者可取俯卧位或側卧位休息2至3周,亦可仰卧。坐位時墊氣圈,每天熱水坐浴2至3次,可減輕肛部肌肉痙攣。大多數患者可在l至3個月內痊癒。

但人都有個體差異,也有患者尾骨痛拖延時間較長,這時可採用3至6個月不用尾骨承重的治療,直到壓之無痛方可承重坐位。如果過早地使尾骨承重,症狀容易復發。

❻ 怎樣緩解尾巴骨痛

怎樣緩解尾巴骨痛

怎樣緩解尾巴骨痛,我們應該知道尾椎骨位於骶骨下方,即脊椎最尾端的部位,尾骨痛一般是由於慢性勞損導致尾骨出現病變而形成的炎症症狀,那麼,以下分享怎樣緩解尾巴骨痛

怎樣緩解尾巴骨痛1

1、使用葯物緩解疼痛。

使用非甾體類抗炎葯減輕疼痛和腫脹。布洛芬、對乙醯氨基酚等非處方葯可以在任何葯房葯店買到。

2、進行物理治療、整骨治療或脊椎按摩。

相關醫生會指導你鍛煉,來加強尾骨的支持肌肉和疼痛點附近的韌帶。一些治療師通過按摩尾骨上的肌肉來緩解尾骨關節的緊張。治療師也可能綜合運用這些方法。

提肛肌按摩。

提肛肌位於骨盆底部,鄰近尾骨。根據一項研究,單獨按摩這塊肌肉對於29%的尾骨疼痛患者來說可以緩解症狀。

提肛肌拉伸。

在同一項研究中,物理治療師來進行提肛肌拉伸成功率可以接近32%。

骶尾關節松動。

松動骶尾關節緩解疼痛的成功率為16%。 三個療程的骶尾關節松動術在緩解疼痛方面的效率是其他外部物理治療的兩倍。

3、糾正姿勢。

不良姿勢可能導致尾骨疼痛。嘗試將脊椎坐直,保持脖子挺直,後背輕微弓形。如果你在從坐位站起時疼痛劇烈,可以在起身前向前探身並且彎曲後背。

4、坐在墊子上。

特殊的墊子在尾骨下的部位有一個空位,這是為尾骨疼痛患者特殊設計的。這種設計可能會幫助緩解一些與坐相關的尾骨疼痛。

我們發現,像甜甜圈那樣的墊子對於大多尾骨疼痛患者是沒有幫助的,因為它們的設計幫助減輕的是生殖區的壓力而非尾骨。可以咨詢醫生有關墊子的使用問題。

5、俯卧或側卧。

當你坐直或者仰卧時,你會給你的尾骨更多壓力。通過俯卧和側卧,你可以暫時緩解尾骨疼痛。

6、使用電熱墊。

研究顯示溫熱尾骨區域可以緩解疼痛。每天使用四次電熱墊,每次20分鍾。

應用熱毛巾或者其他熱敷也有相似作用,可能效果不完全一樣。嘗試躺下而不是坐下,這樣不會直接給尾骨壓力。

7、避免用力排便。

如果可以,在尾骨癒合時使用大便軟化劑。

8、如果性交會疼的話,那就避免性交。

骨盆區域的肌肉運動往往會加劇尾骨疼痛。可以通過避免引起疼痛的運動減輕尾骨疼痛。

9、按摩。

專業按摩師幫助緩解那些影響尾骨疼痛的緊張肌肉和關節的壓力。按摩前告訴按摩師你的疼痛,這樣他會知道按摩什麼區域。

怎樣緩解尾巴骨痛2

脊椎尾骨疼的原因

1、解剖因素

尾骨痛與解剖因素有一定關系,尾椎有3~5個,尾椎之間關節由纖維軟骨連接,骶尾關節成縫隙結合,當受傷或慢性勞損時可引起尾骨生理弧度改變導致尾骨不穩定或變形而疼痛。

2、感染

骨盆部的感染灶,深部感染經淋巴引流致骨盆肌肉,可致肌肉或肌肉的反射性痙攣,產生尾部痛。

3、外傷及慢性勞損

其致痛因素主要來自尾骨及尾骨周圍軟組織。急性損傷中慢性勞損既可使尾骨周圍軟組織產生不同程度的滲血、水腫、機化、變性、痙攣等變化而引起疼痛;又可使尾椎發生脫位、骨折、形態變異,使尾骨向前彎曲變大而引起疼痛。

4、退行性變

如果患上急慢性損傷的話,則會導致骶尾關節半脫位,使得關節逐步脫變而變得狹窄,不規則或者是石化,因此而使得關節活動受到限制,所以當關節被動活動的時候則會產生尾骨疼痛症狀。

5、腫瘤

以脊素瘤較常見,也可有軟骨瘤或軟骨肉瘤,尾部血管球瘤也能產生尾骨痛,髓旁的脂肪瘤,通過深厚筋膜引起水腫或疝形成造成尾骨痛,此種患者可在骶部周圍觸及脂肪結節。

6、其他因素

腰骶部損害,如滑脫,壓迫硬膜和神經根可致尾骨痛,較大的中央型腰椎間盤突出亦會導致同樣病變作用。還有如功能性神經官能症、下骶神經根蛛網膜炎等均可產生尾骨痛。

脊椎尾骨是什麼

尾骨為人類進化後的「尾巴」所殘留的部分.

尾骨表面上看很不起眼,但內藏玄機。從神經解剖來說,尾骨前面有奇神經節的貼附,尾骨急慢性損傷刺激了奇神經節,反射性引起內臟功能的紊亂;以中醫經絡學說解釋,尾閭骨端下有督脈起點穴——長強穴。督脈為陽經之海。督脈之源頭損傷受阻,擾亂體內經脈相互制約。

「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失調,雜病叢生。尾椎骨損傷後逐漸出現症狀,通常有:頭暈目眩,心煩胸悶,下腰部酸困,慢性泄瀉,眼睛干澀,眼袋突起,臉色蒼黃,中午昏昏欲睡而不能入睡,額部皺紋增多,臉上長黃褐斑。如果我們虧氣虧血或者腎虛,活動量少就會引起尾椎尾骨疼痛。

怎樣緩解尾巴骨痛3

背後脊椎尾部疼痛的原因

尾椎一帶的感覺神經來自第四、五薦椎及尾神經本身。當骨盆腔內生殖泌尿系統有病變時疼痛會經由薦神經而牽涉尾椎神經,這就是造成假性尾椎痛的原因。

尾椎骨疼痛還可以有其他原因,除了外傷,還有尾椎骨關節慢性炎症、骨質病變,以及尾椎痛原因不正常坐姿導致的慢性病損等等。尾骨疼痛的症狀包括臀部尾骨附近有壓痛點或腿痛現象,范圍包括尾骨、提肛肌及周圍的軟組織等。男女病人比例是二對六,罹患者的年齡不只年長者,10多歲到70歲都可能得此病。

長久坐姿不正確、動過會陰部(肛門與外生殖器之間)和直腸手術的人,或是尾骨曾脫臼、骨折的人,都會引發尾骨不適。至於婦女,由於骨盆的`特殊結構,或因胎兒過大,生產時行經陰道而直接壓迫尾骨神經,導致尾骨疼痛。

如果曾發生意外,例如從腳踏車和電單車上跌落、滑倒,從樓上跌下撞到階梯,或是運動傷害等,都會因直接撞擊到尾椎骨而造成尾骨疼痛等不適。

背後脊椎尾部疼痛的治療方法

假性尾椎痛常來自骨盆腔或泌尿生殖系統的病變,因此應會診婦產科或泌尿科醫師做進一步的檢查和治療。真性尾椎痛可分成急性痛和慢性痛,在急性疼痛期可給予非類固醇的抗炎止痛劑,另外,可給予氣圈以防止尾椎在坐立時接觸椅子引發疼痛,局部的麻醉劑加上類固醇劑注射,可達到暫時的止痛效果,若解便會疼痛,則給予軟便劑。

至於慢性病的患者,可建議溫水坐浴或考慮開刀。由於尾椎的特殊解剖位置,15%左右的患者可能因開刀造成格蘭氏陰性菌的感染,由於開刀的並發症高,以及開刀的療效並不是很理想,所以我們通常採取保守的治療方法。

背後脊椎尾部疼痛的臨床症狀

尾椎痛在臨床上我們所見到的以年輕女性居多,有些人的疼痛屬於急性,但有些人卻是已經經過長期不同的治療,仍然無法獲得改善的慢性病。患者常常無法以正常方式坐立,總覺得卧床或站立比較舒服。這種疼痛有時只集中在尾椎骨的尖端部位,有局部的壓痛,但有些人則疼痛范圍較為模糊。

疼痛有時會因提肛肌的壓力的增加而加劇。當夜間或連續咳嗽、打噴嚏時疼痛加劇,就得特別小心,因為有時候尾椎附近的腫瘤,或脊椎腫瘤也會有類似的症狀發生。

❼ 恥骨尾骨肌怎麼鍛煉

要重視的是持之以恆,切不可三天打魚兩天曬。值得重視的是學會放鬆和學會收縮同樣重要。在耐力練習後可變化練習方法,練習短促的抽動恥骨尾骨肌。要盡大概快地反復收縮和放鬆肌肉,開始時大概很難分清是收縮還是放鬆,但逐漸就輕易區分了。天天以收縮300次為宜,這樣可以保證練習效果。動應該經常而有規律,故天天可安排兩次各10分鍾左右的固定煉習。收縮恥骨尾骨肌可使排尿中斷,這恰正是你熟悉恥骨尾骨肌的方法。運動時可以先收縮3秒,然後放鬆3秒,這樣為一次,重復10次為一組,當肌肉強度增強後可以把收縮和放鬆的時間各延長至10秒或更久。

❽ 尾骨疼怎麼鍛煉

你是否經常感到臀部尾骨隱隱作痛,有時接連兩三天都令你坐立難安?請別忽視這樣的症狀,這是女性易患的疾病——尾骨受傷。尾骨疼痛的症狀包括臀部尾骨附近有壓痛點或腿痛現象,范圍包括尾骨、提肛肌及周圍的軟組織等。長久坐姿不正確,壓迫尾骨神經,即可造成尾骨受傷而疼痛。
對策:
平時保持良好的坐姿,減輕對脊椎的壓迫,多運動,可減少尾骨受傷的機會。
患有慢性的尾椎骨疼痛者,最重要的是盡量減少或避免患處承受壓力,平常坐的時候,可在椅子上擺個類似救生圈的減壓坐墊,減輕患處的壓力。
這種中空設計的坐墊,可分散尾椎骨及臀部的壓力,使患者可以坐得久一些,工作更方便。

❾ 怎麼鍛煉尾椎

收縮恥骨尾骨肌可使排尿中斷,這恰恰是男性認識這組肌群的方法。鍛煉應該經常而且規律,每天可安排兩次10分鍾左右的練習。剛開始先訓練耐力,可以先收縮3秒,然後放鬆3秒,重復10次為一組。肌肉強度增強後,可以把收縮和放鬆的時間各延長至10秒或更久。
耐力練習一段時間後,可改變練習方法,通過短促的抽動練習恥骨尾骨肌。要盡可能快地反復收縮和放鬆肌肉。每天以收縮300次為宜。鍛煉可以在任何場合進行,如等車、打牌、打字、開會、看電視等機會都可以利用。堅持一兩個月,就能收到明顯的效果。
知道了鍛煉恥骨尾骨肌能延長射精時間,肌肉強度增強後,可以把收縮和放鬆的時間各延長至10秒或更久。

閱讀全文

與尾骨的鍛煉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人工整枝的主要技術方法有哪些 瀏覽:184
大田玉米收割方法視頻 瀏覽:700
山東省教學方法 瀏覽:825
支付密碼一般怎麼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793
乳腺癌治療方法及中葯 瀏覽:552
老年人駝背有什麼方法治療 瀏覽:744
圖片批量重命名編號的方法 瀏覽:285
目前測量兒童發育最常用的方法 瀏覽:439
重鏈沉積病最新治療方法 瀏覽:7
斑禿怎麼治療方法好 瀏覽:938
如何做香乾好吃的方法 瀏覽:509
室外管道連接的方法 瀏覽:473
西紅柿盆栽種植方法 瀏覽:797
綠植牆怎麼製作方法 瀏覽:181
如何培養孩子認識字的方法 瀏覽:353
小天鵝冰箱門拆卸安裝方法 瀏覽:497
在教學方法的運用過程中 瀏覽:919
鬆手剎的正確方法 瀏覽:776
芋頭怎麼煎好吃又簡單的方法 瀏覽:364
計算用電器電功率的簡便方法 瀏覽: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