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面癱怎麼治療
您好
面癱的臨床治療如下:
1.如果在沒有禁忌症的情況下,可給予皮質激素治療,比如,地塞米松5-10毫克,靜脈注射或者是潑尼松龍20毫克,每天口服一次,一周後停用激素。
2.如果考慮是病毒皰疹病毒引起來的,還需要加用阿昔洛韋抗病毒治療,比如一次口服阿昔洛韋片0.2,每天3-5次,連服7到10天,
3.給予B族維生素,營養神經治療。如肌肉注射維生素B1,每次100mg,維生素B12,每次500ug,均每天一次
4.理療及針刺治療:給予熱敷或者紅外線照射,或者短波透熱療法,針灸最好在發病一周之後進行。
5.物理治療,比如可以自己對著鏡子,用手按摩癱瘓的面肌,每日數次,每次5到10分鍾,當神經功能開始恢復後,患者可對鏡練習癱瘓的各個面肌的隨意運動。
6.面癱半月後,可以做面神經肌電圖檢查,看看是輕度的損傷,還是中度的損傷,還是重度的損傷,一般輕度的損傷可以在兩個月內恢復,如果是中度的損傷,那麼可能需要兩至八個月恢復,如果是重度的損傷,那麼恢復較差,可能需要兩年左右的時間恢復,甚至會遺留下一定的後遺症。
『貳』 治療面癱後遺症的方法
可以用中醫針灸按摩來治療,堅持做面部針灸、推拿、穴位注射等治療,如果面癱治療不及時,或者是治療不當,或者是病情比較嚴重,留下後遺症的可能性就比較大。比如癱瘓的面部沒有明顯的改善,或者是出現患側面部肌肉痙攣的症狀,甚至出現倒措的情況。對於面癱後遺症,需要做一個面部肌電圖檢查,了解面神經損傷的嚴重程度,暫時使用血塞通片、甲鈷胺片這兩種葯物,根據檢查結果調整葯物。
『叄』 面癱後遺症如何治療
因為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更新和進步,治療方法也是層出不窮,至於效果如何能不能治好,就看大家怎麼選擇了,可是不要因為選擇而耽誤了治療的最佳時機,因為延誤治療、治療不及時都可能帶來面癱後遺症。今天,小編再為大家介紹一種針對面癱後遺症的方法,那就是針灸治療。內容有很多,包括針灸的介紹、理療介紹、中葯調理、輔助治療、治療時間等。 1、針灸: 用針灸治療面癱,具體怎麼做?如果你是面癱患者而且,還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那麼就好好看看針灸是怎麼治療的吧。使用一次性無菌銀針操作,採用一針透多穴,循經遠取,在不同階段採用不同的取穴部位,和針刺手法。充分體現中醫辨證論治的原則。再初期病邪表淺,取穴宜少、淺,手法宜輕。恢復期取穴部位適當增加,宜用平補平瀉的方法。通常治療常取陽明經穴、少陽經穴與闕陰經穴為主,這三條經脈循行於面部,針灸不但對周圍性面癱效果極佳,而且對於腦血管病引起的中樞性面癱,同樣有良好的治療作用。面癱採用針灸治療室最捷徑,最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面癱為針灸治療的優勢病種之一。針刺可調節,和改善面部的氣血經脈,促進血液循環,使局部經脈充和條達,經脈的養,面癱自愈。 2、理療:採用治療機治療。輕度到中度刺激為宜,以達到興奮面部神經,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消炎止痛的目的,從而加快面神經的恢復。 3、中葯:採用平肝潛陽,熄風化痰通絡止痛的方法為主導,在根據病人病情辯證施治。 4、輔助治療:口服或肌注B1、B2等營養神經的葯物使受損神經盡早恢復。 5、治療時間為:10天一療程,根據病情輕重,治療時間早晚來定。一般需要3個療程左右。輕度面癱,治癒療程相對減少;中度、重度面癱治癒療程相對延長。 溫馨提示:對於針灸具體怎麼用,那是對醫生的要求,我們患者只要好好的配合醫生,接受治療就好了。 推薦閱讀:面癱有哪些致病原因
『肆』 面癱後遺症怎麼治療才好
面癱患者在患面癱後遺症時的治療方法有針灸治療,針灸取穴把經絡的風驅除掉,除面部取穴外,還要配合在耳後、手上取穴,刺激激活神經。針灸治療
面癱的治療方法
初步使用療有一定的療效。但是如果長期通過針灸治療面部後遺症,反復刺激受損神經,會造成面神經徹底斷裂,出現面部水腫、疼痛等現象。
『伍』 治療面癱偏方
面癱治療偏方之巴豆酒是什麼?巴豆研細,放鋁壺或玻璃瓶中,加入75%乙醇(酒精)或好燒酒500ml,燉熱外用。 具體詳情下面為您詳細介紹。
面癱治療偏方之巴豆酒是什麼?巴豆研細,放鋁壺或玻璃瓶中,加入75%乙醇(酒精)或好燒酒500ml,燉熱外用。 具體詳情下面為您詳細介紹。
面癱治療偏方之巴豆酒:
取活鱔魚宰殺後取血塗抹癱麵皮膚,24小時後,或至少12小時後洗掉,一周左右可見效。
巴豆酒
[葯物組成] 巴豆3—5粒
[功能主治] 溫經、祛痰、通絡。主治面神經麻痹。
[用法用量] 外熏面癱之手掌心勞宮穴,每次1-2小時,重者可治療4小時,每日一次,五次為一療程。
[制備方法] 巴豆研細,放鋁壺或玻璃瓶中,加入75%乙醇(酒精)或好燒酒500ml,燉熱外用。
以上面癱治療偏方之巴豆酒,如果您想早點治癒面癱,最好是在面癱病情初期的時候進行對症治療。
雖然引發面癱的因素不計其數,但是治療面癱的方法也數不勝數,那麼,治療面癱的偏方之三白五蟲湯是什麼呢?它使用白芍20克,白芷15克,白附子6克,僵蠶15克,蟬蛻15克,炒地龍15克,全蠍10克,防風10克,川芎10克,鉤藤20克,黃芪30克,蜈蚣(另包)2條等
雖然引發面癱的因素不計其數,但是治療面癱的方法也數不勝數,那麼,治療面癱的偏方之三白五蟲湯是什麼呢?它使用白芍20克,白芷15克,白附子6克,僵蠶15克,蟬蛻15克,炒地龍15克,全蠍10克,防風10克,川芎10克,鉤藤20克,黃芪30克,蜈蚣(另包)2條等組合而成。
治療面癱的偏方之三百五蟲湯:
面神經麻痹又稱「面癱」,「口眼歪斜」,是神經內科中常見的一種疾病。主要症狀為突然一側面肌癱瘓,眼皮不能閉合,流淚,面部表情動作消失,說話發音不清,吃飯時漏飯、漏水,額紋消失,不能做皺眉、皺額、鼓腮、示齒和吹口哨等動作,鼻唇溝變淺。患者閉眼時,患側眼球轉向外上方,常露出白色鞏膜。風濕、中耳炎、腦部疾患及風邪侵襲、突受寒涼等均可引發本病。
中醫認為,「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本病多由脈絡空虛,風寒侵襲,以致經氣阻滯,氣血不和,瘀滯經脈,而導致經絡失於濡養,肌肉縱緩不收,而發生本病。筆者自擬「三白五蟲湯」治療面神經麻痹,屢用屢驗,一般服葯10~ 15劑即可治癒。患者不妨一試。
葯物組成:白芍20克,白芷15克,白附子6克,僵蠶15克,蟬蛻15克,炒地龍15克,全蠍10克,防風10克,川芎10克,鉤藤20克,黃芪30克,蜈蚣(另包)2條。
用法:上葯除蜈蚣外,水煎兩次對勻,早晚分服,每日1劑。蜈蚣放瓦上焙焦,研為細末,分2次用葯湯沖服。
「三白五蟲湯」選用防風、白芷、白附子、鉤藤可祛風散寒,增加組織代謝,減輕炎症和水腫,促進血液循環暢通;用「五蟲」(即蜈蚣、全蠍、僵蠶、蟬蛻、地龍)祛風通絡,加快經絡氣血運行;用
白芍、川芎養血活血祛風;黃芪益氣扶正祛風。諸葯相合,使邪去正復,風寒得除,經絡得養,血脈流暢,「面癱」乃愈。
以上是對「治療面癱的偏方之三白五蟲湯」的介紹,專家建議面癱患者最好還是到正規的醫院進行治療,及時採用偏方也要在醫生的指導之下,這樣才能更好的治療面癱。
『陸』 1治療面癱的土方法
治療面癱的土方法
1、白附子12克,僵參9克,全蠍6克,生地、赤芍各15克,川芎9克,當歸15克,桂枝50克,絲瓜絡9克,雞血藤30克。水煎服,日1劑,分2次服。
2、秦艽10克,羌活、防風、白芷各9克,地黃10克,當歸9克,川芎10克,白附子、全蠍9克。水煎服,日1劑,但同時宜用西葯消炎,配合針灸治療面神經麻痹。
3、大豆200克,獨活50克,白附子10克,米酒1000毫升。先將大豆炒熟,與後兩味共搗碎,加入酒內煎數沸,去渣備用。每日早晚飲酒各1次,每次10毫升。
4、當歸、川芎各10克,蜈蚣3條,蟬蛻、甘草各6克,地龍10條(焙乾),烏附片13克(先煎半小時),防風、鉤藤、僵參各13克。水煎服,日1劑,分早晚服。
5、鮮楊樹皮60--100克。將樹皮加水1000毫升,煎沸後乘熱熏患側面頰部,器皿下煮小爐,文火緩緩加溫,使熱氣持續而均勻,每次40--60分鍾。
6、當歸、川芎各10克,蜈蚣3條,蟬蛻6克,甘草6克,地龍10條(焙乾),烏附片13克(先煎半小時),防風、鉤藤、僵蠶各13克。水煎服,日1劑,能治療面癱。
7、鮮生薑1塊。將生薑剖開,取剖面反復向左向右交替塗擦患側上下齒齦(指口角、歪向側的對側)直到齒齦部有灼熱感或發熱感時為止,每天2--3次,7天為1療程。
8、小紅參、女金蘆、澤蘭各150克,白酒2500毫升。先浸泡半日後使用。每次20--40毫升,日服1次。
9、白芍10克,玄參9克,天冬10克,龍骨、牡蠣各9克,皂枝30克,代赭石20克,牛膝15克。水煮,每日1劑。
10、肉桂末(沖)、附子、麻黃、川芎、黨參、白芍、杏仁、防風、黃芩、防己、白附子、甘草、細辛、蜈蚣、地龍,水煎服。另用葯渣趁熱用兩層紗布包裹敷患處,燙時可在患部移動。每天熱敷數次。
11、陳巴豆(l~2年內葯效最好),去殼後將巴豆肉搗爛如泥狀(勿放水、油等物)。按患者手心捏成餅狀,置患側手心處,外覆蓋玻璃紙或塑料紙亦可,紙上墊團棉球呈凸狀,再用綳帶固定,一天後將巴豆餅上下翻轉,再敷一天。兩天後將巴豆取下搗爛,再做成餅狀,敷貼於患側手心一天。能扶正祛風,助陽散寒,溫經通絡。主治面神經麻痹。
12、生地蠍子湯。天麻、全蠍、適量陳皮及生薑、豬肉、生地黃、枸杞子,煲湯。全蠍與一些名食料配合,具有祛風通風、滋養陰血的作用,適合中期和恢復期的患者,特別是肝腎陰虛的患者,孕婦慎用,外風、內風兼見、頭暈耳鳴、四肢麻木者可以飲用。
『柒』 面癱有什麼特效的偏方或療法
面癱是由於外傷、手術、面神經炎、佔位性疾病等導致的單側或雙側面神經麻痹、表情肌癱瘓的一種疾病,多發生於單側。患病2年內沒有完全恢復的稱早期面癱,2年以上的稱晚期面癱。
外科治療主要針對晚期面癱。外科治療可以分為靜態治療和動力性治療。靜態治療主要是將闊筋膜成條狀移植於面部,治療後靜態情況下雙側面部表情對稱,但動態下患側不能隨健側運動。動力性治療一般分為二期,一期是將從患者小腿取下的神經與健側面神經吻合,移植神經末端置於患側,待6個月到1年神經從健側長入患側後,實施二期手術,即移植帶血管神經的肌肉,選擇的肌肉可以為股直肌、股薄肌、背闊肌等,治療3個月到1年後靜態與動態都可達到雙側表情的對稱。
我們提出按骨骼肌肌肉內神經、血管、肌腱分布設計移植肌肉供區的理論,並觀察到股直肌神經、血管解剖恆定,口徑適合面部血管、神經,其肌肉的肌腱有利於維持移植肌瓣的正常肌張力以及面部口角復位固定,而且手術切除肌瓣方便,無血管、神經損傷,無肌肉供區功能障礙。經實施游離股直股動力性治療面癱的患者現已有21位。經施用上述手術方法,全部患者於術後1~3個月左右面部腫脹消退,靜態時雙側口角對稱,其中有兩位患者在術後8個月恢復了口角自主運動,其餘均在術後10~12個月出現了自主的表情運動。
面癱的治療總的說:第一是去除病因。第二是對症治療,改善循環消除面神經水腫。第三是營養神經。對急性期的面神經炎一旦確診,應盡早抗病毒,用激素和對症治療。如果耽誤了最佳治療時機,容易造成面癱後遺症。
過去對面癱、面癱後遺症、面肌痙攣、三叉神經痛的傳統治療,都採用針灸、貼葯、拔罐、割治、火針、電針、理療、鼻塞葯、介入治療、面部注射葯物等及一些民間的土辦法如擦鱔魚血等。這些傳統的辦法,為中華民族的發展、興旺解除疾病,做出了重大的貢獻,是祖國醫葯定庫中的瑰定。
但是,就治療面癱、面癱後遺症、面肌痙攣、三叉神經痛等面部肌肉的疾病上卻有著它嚴重的,甚至不可克服的後遺症,是造成大量病人一生極大痛苦的根源。
面部肌肉都呈扁平、扁薄的皮肌和條狀的扁平肌,這些肌肉起自於顱骨的不同部位,分布在眼裂、口裂、鼻孔的周圍,呈扁平環形肌和扁平輻射形肌肉與周圍的肌肉組織聯結在一起。在這些肌肉收縮和舒張時,有開大和縮小眼、口、鼻孔的作用。同時牽動著面部皮膚活動,表現出喜、怒、哀、樂等各種表情,面部的肌肉大約有26塊之多。它們互相重疊在一起各有各的功能,如果在面部上針灸、拔罐、貼葯、電針、火針、面部注射營養神經的葯物,介入治療。這些治療方法,一定會造成這些肌肉的損傷、出血、纖維化及炎性反應
========================
偏方治面癱
取活鱔魚宰殺後取血塗抹癱麵皮膚,24小時後,或至少12小時後洗掉,一周左右可見效。
巴豆酒
[葯物組成] 巴豆3—5粒
[功能主治] 溫經、祛痰、通絡。主治面神經麻痹。
[用法用量] 外熏面癱之手掌心勞宮穴,每次1-2小時,重者可治療4小時,每日一次,五次為一療程。
[制備方法] 巴豆研細,放鋁壺或玻璃瓶中,加入75%乙醇(酒精)或好燒酒500ml,燉熱外用。
============================
面癱的護理方法
1、 心理護理:患者多為突然起病,難免會產生緊張、焦慮、恐懼的情緒,有的擔心面容改變而羞於見人及治療效果不好而留下後遺症,這時要根據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徵,耐心做好解釋和安慰疏導工作,緩解其緊張情緒,使病人情緒穩定,身心處於最佳狀態接受治療及護理,以提高治療效果。
2、 護眼:由於眼瞼閉合不全或不能閉合,瞬目動作及角膜反射消失,角膜長期外露,易導致眼內感染,損害角膜,因此眼睛的保護的非常重要的,減少用眼,外出時戴墨鏡保護,同時滴一些有潤滑、消炎、營養作用的眼葯水,睡覺時可戴眼罩或蓋紗塊保護。
3、 局部護理:熱敷祛風:以生薑末局部敷於面癱側,每日1/2小時;溫濕毛巾熱敷面部,每日2—3次,並於早晚自行按摩患側,按摩時力度要適宜、部位準確;只要患側面肌能運動就可自行對鏡子做皺額、閉眼、吹口哨、示齒等動作,每個動作做2個八拍或4個八拍,每天2—3次,對於防止麻痹肌肉的萎縮及促進康復是非常重要的。此外,面癱患者應注意不能用冷水洗臉,避免直接吹風,注意天氣變化,及時添加衣物,防止感冒。
=================================
自我按摩治面癱
本病治療除根治原發病外,主要療法為針灸、理療、按摩、葯物等。自我按摩可提高療效,縮短病程。現將具體操作方法介紹如下:
1.准備。取卧床位者枕好;若坐位者頭靠牆壁。患者思想集中排除雜念。按摩前先做熱敷或中葯煎湯(桂枝9克,防風9克,蘇葉9克)浸濕毛巾熱敷。謹防葯液誤入眼內。
2.輪刮眼瞼。以兩手食指及中指的羅紋面為術端,分別從眼內眥向外均衡刮上下眼瞼各50次,然後輕揉眼皮20-30轉。
3.指擦鼻翼。以兩手食指羅紋面為術端,分別從鼻根兩側向下擦至鼻翼兩旁迎相穴50次,在該穴處輕按揉1-2分鍾(迎香穴在鼻翼旁開0.5公分)。指端按壓由輕漸重,可治口角歪斜、鼻塞之症。
4. 點捻四白穴。該穴在眶下孔凹陷處,瞳孔直下。以食指為術端捻四白穴,邊捻邊漸施壓力。持續1-2分鍾。
5.掌揉頰車、地倉穴。以同側手之大魚肌緊貼病側頰車穴(咀嚼肌),邊揉邊移至地倉穴(口角旁開0. 5公分),往返50次。
治療時注意麵部保暖,莫受冷風吹,忌冷水洗臉,不食刺激性食物。每天按摩1-2次,對治癒面癱大有裨益。
====================================
面癱及面部神經疾病--綠色食療
補充鈣及維生素B族元素,對面神經疾病都有幫助。
鈣不僅能對骨骼和智力有益,還能促進肌肉及神經功能正常,由於面神經疾病患者主要是面神經傳導障礙而導致肌肉萎縮,所以補鈣很重要,排骨、深綠色蔬菜、蛋黃、海帶、芝麻、水果、胡蘿卜、西瓜、奶製品等都富含鈣質,。
維生素B族元素對面神經疾病也有幫助,如B1、B2、B12等。維生素B族富含於下列食品中:香菜、番茄、冬瓜、黃瓜、木瓜、蘋果、菠蘿、梨、桃、西瓜、杏、柿子、葡萄。維生素B,能夠幫助神經傳導物質的合成,所以應該適當進補。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款:菠蘿、奶汁燉排骨,做法是這樣的:先把排骨用鮮奶泡上一小時,然後爆鍋,把排骨稍煎一下,注意不要煎老了,然後加好調料和上湯用中火燉上三十分鍾。用排骨、牛奶是因為他們含有豐富的鈣,菠蘿含有大量的維生素B,此外,排骨中還含有鎂,鎂可以在鈣和鉀的新陳代謝中,對神經系統的正常運作起重要作用。綠葉蔬菜、麥芽、紅糖、干棗、谷類、排骨等食品中富含鎂。在起鍋前5分鍾要把菠蘿放進去。這就是今天為您帶來的菠蘿奶汁燉排骨。
『捌』 面癱後遺症怎樣治療
面癱後遺症是指因治療方法不當而延誤病情或者經多種方法治療仍未好起來的一種情況。可以通過兩種方法去治療面癱後遺症。
1.葯物治療:
一般採用營養神經(B族維生素)等葯物治療,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減輕面部神經水腫、促進功能恢復。
2.中醫治療
對患者盡量不採用電針,電按摩過重、過頻刺激的治療方法,在採用針灸治療的同時可配合中葯熏蒸及營養神經的葯物有助於神經的恢復。
『玖』 面癱後遺症怎麼治療
面癱如果不及時治療或治療方法不當,會遺留有面癱後遺症。採用的治療方法:
一、葯物,一般採用營養神經等葯物治療,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減輕面部神經水腫,促進功能恢復,面肌痙攣時葯物治療首選卡馬西平。
二、中醫治療,對患者盡量不採用電針,電按摩過重,過頻刺激的治療方法。在採用針灸治療的同時,可配合中葯熏蒸及營養神經的葯物,有助於神經的恢復。
三、a型肉毒毒素注射,當面癱後遺症表現為面肌痙攣時,可在痙攣部位注射a型肉毒毒素,注射盡量在機電圖引導下進行。多數患者可取得滿意效果,但部分患者會在a型肉毒毒素注射後,三至六個月後復發,再次注射仍然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