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治理土壤污染可採用哪些辦法
先把土壤污染分為不同的污染類型,如農葯污染、農膜污染、重金屬污染,不同的污染採用不同的治理方法,農葯污染一般有光化學降解、化學降解和微生物降解,現在研究比較熱的是微生物降解。農膜主要是機械或人工回收。重金屬污染土壤治理技術可分為工程治理措施和物理化學修復兩大類,工程治理措施主要包括:客土、換土、去表土和深耕翻土等措施;物理化學修復主要包括:固化/穩定化、電動修復、絡合淋洗、蒸汽浸提、氧化還原、農業修復、生物修復等,現在研究的是植物富集即生物修復的方法。
② 如何治理土壤污染
污染物質的性質及其來源不同,治理起來的難易程度就有差異。有些污染維持時間較短,如可降解有機物的污染,而有些污染維持時間較長,危害很大,如很難降解的農葯「六六六」的污染,在土壤中可存留幾十年。有些污染比較好治理,有些則非常難治理,一般天然物質污染比較好治理,而人工合成物質的污染很難治理,重金屬污染也很難治理。所以必須根據污染物的性質和來源等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一般可採取以下方法進行治理。 1、化學方法。通過施用石灰、磷酸鹽、氧化鐵等物質,調節土壤pH值,使重金屬轉化為難溶的形態,降低在土壤溶液中的濃度,從而減輕土壤重金屬對作物的毒害。改良土壤質地,增施有機肥料,增加土壤膠體對重金屬離子和農葯的吸附能力,也起一定的作用。但這種方法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2、生物防治。有些植物如向日葵對重金屬具有很強的吸收和富集能力,連續種植幾年可明顯地降低土壤中重金屬的含量。向土壤施入有機物質,提高微生物活性,或向土壤接種特殊功能的微生物,加快有害物質的分解。 3、物理防治。對污染嚴重的土壤,可以採用換土、客土、翻土深埋等方法,稀釋污染物。 由於污染情況一般比較復雜,用某一種方法很難徹底地解決問題,必須根據實際情況,採用多種方法,綜合治理,全面規劃,使污染的土壤得到合理的利用。
③ 土壤污染防治的有效措施
1 提升有機肥施用比例
有機肥與傳統化肥相比其更加無害化,能夠充分發揮其內部有機成分的養田功能以緩慢改善農田土壤的性質質量,對提升農田循環使用過程中的合理性具有積極效果。因此在當前情況下,建議提升農田耕種過程中有機肥的施用比例,同時結合當前土壤的實際情況、氣候條件、耕種規律合理選用肥料用量,對有機肥使用過程中的具體施肥時間、施肥方法進行改善以提升土壤對有機肥料的吸收比例,促使農田耕作能夠獲取相應的經濟效益以及生態效益。
2 發展生物防治以應對農葯污染
農葯使用過程中雖然對防治植物的病蟲害有良好效果,但應盡可能的降低農葯的施用比例以及適用范圍,結合當前農田的實際使用情況以及生態系統選擇更加全面的病蟲害防治措施,避免大量農葯使用過程中產生的土壤污染問題。此外,相關部門還應當改進農葯類型,嚴格限制農葯成分中的毒性含量,抑制高殘量農葯的生產規模及使用規模,利用生物防治措施逐步替代農葯防治作用。
3 嚴格控制工業污染
政府部門應當嚴格控制工業生產過程中的污染問題,提升對技術型產業的投資,限制高污染行業的生產規模,在提升工業生產經濟效益的同時更加重視工業生產的生態效益,由此促使相關企業更加註重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均衡性,加強對工業生產工業的創新研究以降低工業廢棄垃圾的排放量。政府部門還應採取合理技術對城市污水進行分門別類的治理,控制生活污水的流入范圍以有效達到控制土壤污染的目的。
④ 面對我國嚴重的土壤污染,怎麼做才好
1.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加強對工業「三廢」的治理,合理施用化肥和農葯.
2.針對土壤污染物的種類,種植有較強吸收力的植物,降低有毒物質的含量.
3.通過生物降解凈化土壤(例如蚯蚓能降解農葯、重金屬等).
4.施加抑制劑改變污染物質在土壤中的遷移轉化方向,減少作物的吸收(例如施用石灰),提高土壤的pH,促使鎘、汞、銅、鋅等形成氫氧化物沉澱.
5.還可以通過增施有機肥、改變耕作制度、換土、深翻等手段,治理土壤污染
⑤ 土壤治理的方法
場地土壤受到重金屬污染時,可通過以下途徑進行修復或治理:
1.土方開挖,異位修復:可通過分離細小土粒部分來實現修復,結合使用提取(溶解金屬)或對分離後的泥沙進行後續處理。
2.土方開挖,不經過處理即作他用:中度污染土壤可用作建築材料,例如在土木工程建設中加高堤壩。
3.土方開挖後填埋:無法經過土壤修復或者通過固定化處理轉化為建築材料的土壤,必須在IBC條件下進行填埋處理。
4.固定化處理:將土壤與能夠結合固定污染物的物質混合,從而滿足相關的土壤污染物釋放標准。原則上,經過處理的土壤既可以原位回填,也可以用於其他方面,比如建築材料、路基填埋等等。
5.此外,還可以採用IBC措施對場地進行修復,如應用生物棲息層(habitat layer),這可防止直接接觸污染物,並可以阻斷植物對重金屬污染物的吸收。
6.原位法土壤修復:採用酸和電動修復提取重金屬污染物。
⑥ 治理土壤污染可以採取哪些方法
治理土壤污染一般是比較困難的,特別是大面積的治理更困難。常用的措施:把污染物質濃度高的上層翻至下層,而把濃度低的下層翻至上層,以此稀釋耕層中污染物質的濃度。如果耕層以下土層中污染物質濃度高,則此法無效。此外,土層淺薄,翻耕法也無效。再者,為使翻上來的心土熟化,還必須考慮施用土壤改良劑和增加施肥量。
施用客土系指在現有的污染土上覆上一層未污染土壤。換土系指將受污染的耕層挖除至適當深度後再填入未污染土壤。覆蓋客土使耕地地面增高,因此在稻田的情況下會使水漿管理產生困難,所以客土量是受限制的,客土效果常常是不大的。目前,採取換土的辦法居多。無論客土、換土或深翻,對小面積污染嚴重的土壤均可採用。但對換下來的土壤一定要妥善處理,客土的厚度一般為10~25厘米。將污染的土壤深翻到下層也可以。這些工程都很大,一般的人力手工操作難以辦到。故對大面積的換土與深翻,適用於機械操作。
了解有害金屬元素的特性及其在土壤中的活動,對於研究某些能使作物減少吸收該元素的方法來說,是極為重要的。在自然條件下重金屬的自然背景值保持著極為緩慢的動平衡而很少發生變化。與此相反,在耕種條件下人為活動使土壤環境發生變化,從而也使土壤中重金屬的活動發生變化。這就是說,在自然土壤中這些物質的變化是在很長的時間里完成的,而在耕種土壤中這些變化是在極短的時間里完成的,這些變化對制定減少有毒物質吸收的措施則是很重要的。從這一觀點出發,改良受重金屬污染的土壤的根本措施是施用客土,但是我們不能在任何情況下總是局限於追求永久性效果,排土、客土這樣的根本性措施也不是一成不變。即使是採取這樣的根本性措施也要作到因地制宜,在污染程度輕而不宜於採取排土、客土措施的情況下,可考慮利用土壤中污染物質的特性(難溶化),施用改良劑來防治土壤污染。在土壤受重金屬(如鎘、銅、鋅等)污染的情況下,施用石灰性物質提高土壤pH可使重金屬形成氫氧化物沉澱;施用促進還原的有機物質可使重金屬形成硫化物沉澱;施用磷酸鹽物質可使重金屬形成難溶性磷酸鹽;利用離子拮抗減少植物對重金屬的吸收,所有這些措施都可考慮採用。
⑦ 怎樣更好的清除土壤污染物
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
1/4
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 :防止污染的根本措施,土壤對污染物所具有的凈化能力相當於一定的處理能力。控制土壤污染源,即控制進入土壤中的污染物的數量和速度,通過其自然凈化作用而不致引起土壤污染。 例如:
2/4
①控制和消除工業「三廢」排放,大力推廣閉路循環,無毒工藝,以減少或消除污染物的排放。對工業「三廢」進行回收處理,化害為利。對所排放的「三廢」要進行凈化處理,並嚴格控制污染物排放量和濃度,使之符合排放標准。 ②:加強土壤污灌區的監測和管理:對污水進行灌溉的污灌區,要加強對灌溉污水的水質監測,了解水中污染物質的成分、含量及其動態,避免帶有不易降解的高殘留的污染物隨水進入土壤,引起土壤污染。 ③合理施用化肥和農葯:禁止或限制使用劇毒,高殘留性農葯,大力發展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葯,發展生物防治措施。例如禁止使用雖是低殘留,但急性、毒性大的農葯。禁止使用高殘留的有機氯農葯。根據農葯特性,合理施用,制訂使用農葯的安全間隔期。採用綜合防治措施,既要防治病蟲害對農作物的威脅,又要把農葯對環境和人體健康的危害限制在最低程度。④增加土壤容量和提高土壤凈化能力: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砂摻粘改良性土壤,以增加和改善土壤膠體的種類和數量,增加土壤對有害物質的吸附能力和吸附量,從而減少污染物在土壤中的活性。發現、分離和培養新的微生物品種,以增強生物降解作用,是提高土壤凈化能力的極為重要的一環。⑤建立監測系統網路,定期對轄區土壤環境質量進行檢查,建立系統的檔案資料,要規定優先檢測的土壤污染物和檢測標准方法,這方面可參照有關參照國際組織的建議和我國國情來編制土壤環境污染的目標,按照優先次序進行調查、研究及實施對策。
3/4
防治土壤污染的措施:①施加改良劑:施加改良劑的主要目的是加速有機物的分解和使重金屬固定在土壤中,如添加有機質可加速土壤中農葯的降解,減少農葯的殘留量。即向土壤施加改良抑制物(如石灰、磷酸鹽、硅酸鈣等),使它與重金屬污染物作用生成難溶化合物,降低重金屬在土壤及土壤植物體內的遷移能力。這種方法起到臨時性的抑製作用,時間過長會引起污染物的積累,並在條件變化時重金屬又轉成可溶性,因而只在污染較輕地區尚能使用。②控制土壤氧化-還原狀況:控制土壤氧化-還原條件,也是減輕重金屬污染危害的重要措施。據研究,在水稻抽穗到成熟期,無機成分大量向穗部轉移,淹水可明顯地抑制水稻對鎘的吸收,落干則促進水稻對鎘的吸收。 重金屬元素均能與土壤中的硫化氫反應生成硫化物沉澱。因此,加強水漿管理,可有效地減少重金屬的危害。但砷相反,隨著土壤氧化-還原電位的降低而毒性增加。③改變耕作制度:通過土壤耕作改變土壤環境條件,可消除某些污染物的危害。旱田改水田,DDT和六六六在旱田中的降解速度慢,積累明顯;在水田中DDT的降解速度加快,利用這一性質實行水旱輪作,是減輕或消除農業污染的有效措施。 ④客土深翻 :污染土壤的排除,特別是重金屬的土壤污染,在土壤中產生積累,阻礙作物的生長發育。防治的根本辦法是徹底挖去污染土層,換上新土的排土和客土法,以根除污染物。但如果是地區性的污染,實際採用客土法是不現實的。 耕翻土層,即採用深耕,將上下土層翻動混合,使表層土壤污染物含量減低。這種方法動土量較少,但在嚴重污染的地區不宜採用。⑤採用農業生態工程措施 。在污染土壤上繁殖非食用的種子、種經濟作物或種屬,從而減少污染物進入食物鏈的途徑。或利用某些特定的動植物和微生物較快地吸走或降解土壤中的污染物質,而達到凈化土壤的目的。⑥工程治理 :利用物理(機械)、物理化學原理治理污染土壤,主要有隔離法,清洗法,熱處理,電化法等,是一種最為徹底、穩定、治本的措施。但投資大,適於小面積的重度污染區。近年來,把其它工業領域,特別是污水、大氣污染治理技術引入土壤治理過程中,為土壤污染治理研究開辟了新途徑,如磁分離技術、陰陽離子膜代換法、生物反應器等。雖然大多數處於試驗探索階段,但積極吸收、轉化新技術、新材料,在保證治理效果的基礎上降低治理成本,提高工程實用性,有著重要的實際意義。⑦制定農葯的容許殘留量 :根據農葯的「最大一日容許攝取量」(容許攝取量/(kg·d),用ADI值表示)乘以安全系數(一般定為1/100)。 殘留容許量=ADI×體重(kg)/食品系數[kg/(人·d)]
4/4
總之,在防治土壤污染的措施上,必須考慮到因地制宜,採取可行的辦法,既消除土壤環境的污染,也不致引起其它環境污染問題。
⑧ 土壤污染防治的有效措施有哪些
一、土壤污染防治的有效措施有哪些
1、土壤污染防治的有效措施有:
(1)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復方法;
(2)污染土壤治理的化學方法;
(3)增施有機肥料;
(4)調控土壤氧化還原條件;
(5)改變耕作制度;
(6)換土和翻土;
(7)實施針對性措施。
農田土壤污染修復主要基於原位修復技術,可分為生物修復、物理修復和化學修復三種類型。
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第十一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環境保護規劃。設區的市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當會同發展改革、農業農村、自然資源、住房城鄉建設、林業草原等主管部門,根據環境保護規劃要求、土地用途、土壤污染狀況普查和監測結果等,編制土壤污染防治規劃,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公布實施。
二、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應當履行哪些義務
1、嚴格控制有毒有害物質排放,並按年度向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報告排放情況;
2、建立土壤污染隱患排查制度,保證持續有效防止有毒有害物質滲漏、流失、揚散;
3、制定、實施自行監測方案,並將監測數據報生態環境主管部門。
⑨ 土壤污染防治措施
1、施用化學改良劑,採用生物改良措施,增加土壤環境容量,增強土壤凈化能力。2、加強環境管理和污染土壤綜合防治,大力發展清潔生產。3、調節土壤的氧化還原條件。土壤污染是指理化性質改變,微生物的生命活動受到破壞。土壤污染防治可以施用化學改良劑,增加土壤環境容量;強化污染土壤環境管理與綜合防治;調控土壤氧化還原條件。
一、土壤污染的特點有什麼:
1、土壤污染具有隱蔽性和滯後性。大氣污染和水污染一般都比較直觀,通過感官就能察覺。而土壤污染往往要通過土壤樣品分析、農作物檢測,甚至人畜健康的影響研究才能確定。土壤污染從產生到發現危害通常時間較長;
2、土壤污染具有累積性。與大氣和水體相比,污染物更難在土壤中遷移、擴散和稀釋。因此,污染物容易在土壤中不斷累積;
3、土壤污染具有不均勻性。由於土壤性質差異較大,而且污染物在土壤中遷移慢,導致土壤中污染物分布不均勻,空間變異性較大;
4、土壤污染具有難可逆性。由於重金屬難以降解,導致重金屬對土壤的污染基本上是一個不可完全逆轉的過程。另外,土壤中的許多有機污染物也需要較長時間才能降解;
5、土壤污染治理具有艱巨性。土壤污染一旦發生,僅僅依靠切斷污染源的方法則很難恢復。總體來說,治理土壤污染的成本高、周期長、難度大。
二、土壤污染防治方法:
1、生物防治:在土壤中養殖蚯蚓,蚯蚓能夠提高土壤自凈能力,還能夠處理城市垃圾;
2、化學防治:對於被重金屬輕度污染的土壤,可以使用化學改良劑,使重金屬轉變為難溶性物質;
3、施加有機肥:施加有機肥可以增加土壤有機質的養分,能提高土壤凈化能力。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第九條 國家支持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監測等污染防治科學技術研究開發、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鼓勵土壤污染防治產業發展,加強土壤污染防治專業技術人才培養,促進土壤污染防治科學技術進步。國家支持土壤污染防治國際交流與合作。
⑩ 土壤改良方法眾多,什麼方法是最有效的改良土壤方式呢
土壤環境對於農作物生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土壤施肥本身是農民增收的重要武器,但卻因為操作不合理導致土壤結構破壞。經常會出現土壤板結、土壤酸化等不良現象,導致農作物產量受到限制,也最終影響到農民的種植收益,所以進行土壤改良亟不可待。那麼什麼方法是最有效的改良土壤方式呢? 一起來看看吧。
以上就是關於土壤的改良方式介紹。總的來說,農作物的生長與土壤有這密不可分的關系,平時我們一定要杜絕化肥過量,農葯過量的不好習慣,還農作物一片凈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