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風偏癱患者如何康復訓練效果好
中風偏癱康復訓練方法如下:1、作業療法:根據患者功能缺失狀態進行針對性訓練,並督促其完成每日訓練,如上肢不能抬舉的患者可令其用健側的手握住患側的手向上抬舉;肢體可主動活動的患者應每天訓練,強度從小到大逐漸增加;完全不能活動的患者應進行被動訓練;2、語言訓練:如根據其語言功能缺失狀態進行針對性語言訓練;3、心理疏導:應對患者進行心理輔導,幫助其建立信心;4、文體訓練:如聽音樂、唱歌等。
具體的方法是:
1、運動療法:運動療法是通過主動運動、被動運動來改善運動障礙的治療方法的總稱。主要包括關節活動度訓練、增強肌力訓練、姿勢矯正訓練和神經生理學療法等。腦血管病患者約有80%遺留不同程度的運動障礙,主要是偏癱痙攣模式,即我們經常看到的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的痙攣模式。在腦血管病卧床期,主要進行體位轉換、被動運動、保持良好肢位、起坐訓練以減少壓瘡、關節攣縮等並發症,為日後康復訓練打好基礎,在離期應進行坐位訓練、平衡訓練、起立訓練等促使患者肢體功能得到提高;在步行期則主要以步行訓練改善步態為主。為了增進運動功能進行的運動訓練,常採用多種治療技術的綜合方法及運動再學習療法,以達到恢復肢體運動的目的。2、作業療法:作業療法是運用有目的的、經過選擇的作業活動為治療手段來改善和補助患者功能的方法。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自理、工作、休閑等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質量,是有利於患者回歸家庭和社會的理想方法。它主要包括機能障礙的評價與訓練、認知和知覺訓練、日常生活能力的評價訓練、自助具的選擇製作、環境改造的設計和指導、開具輪椅處方等等。它和運動療法的理論原則是相同的,所不同之處在於它將肢體需要的運動設計成一項作業活動,比如利用陶藝製作來訓練手指的精細動作,這不僅提高了患者的興趣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能力。約有22%-32%偏癱者伴有語言-言語障礙,因此語言訓練必不可少。語言訓練人員應先根據患者的語言情況和病變部位診斷出障礙類型,然後運用不同的方法,通過聽覺、視覺、觸覺等多途徑的刺激引發並強化患者的正確語言反應。身體的殘疾和功能的障礙常引發患者焦慮、抑鬱等心理障礙,並且疾病本身也會造成記憶力、注意力及定向能力等方面的認知障礙。有效的心理治療能增強患者的學習能力和主動參與精神,主要方法為支持性心理治療、理性情緒療法和行為療法等。3、文體療法:文體療法是採用體育運動項目及娛樂項目對患者進行訓練,使患者的身體技能得到改善、提高,並且可以改善其不良心理狀態的一種方法。這對於身體運動素質、增強體質和創造良好的心理狀態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輪椅技巧、偏癱體操和各種球類是主要內容。4、物理療法:傳統的物理療法對偏癱的康復也有特殊的作用。尤其水中運動療法是通過水的浮力等作用,使患者的肢體在水中更容易完成正確的運動。
Ⅱ 偏癱康復的常用訓練方法是什麼
一、危險期後,防肺炎和褥瘡並發症是康復護理的第一位,醫務人員或家屬要經常幫患者翻身,通常4小時翻身一次。 翻身時按左右仰三個體位變換,一定要使原來受壓部位不受壓,翻身後對原受壓部位要按摩3-5分鍾,改善血液循環,防止生褥瘡。 在翻身後要拍拍背,鼓勵患者把痰咳出,防止痰淤積引起肺部感染。也應鼓勵患者從小事做起,如自己練慣用手拿筷子吃飯、開收音機等日常小動作,鍛煉患者的自立、自強、自理的能力。 二、適當調整姿勢有利偏癱肢體功能的恢復,首先要把患肢擺至「功能」位。如下肢膝髖部位要微屈,足背保持背屈,與小腿成直角。患者在坐位或站立時,患側上肢可用三角巾吊在脖子上,以防下墜導致肩關節脫位和肩部疼痛。 三、護理者用手抓住病人的手或腳,另一隻手托住其腕關節或膝關節,然後屈伸患者上下肢,連做15-20下,每日3次,這樣可防止肢體僵直及強直。患者還可以利用好的肢體擺弄、伸屈病側肢體、以逐個屈伸手指、腳趾,使關節鬆弛。 如果患者感到運動後疼痛,亦必須強迫運動。如不能克服疼痛,不運動,有可能留下殘疾,造成遺憾! 四、中風偏癱康復訓練床邊活動期 此期患者雖有些力量,但仍不能行走、握物。主要依靠支撐做運動,如坐在床邊,兩手抓住床架,站立及坐下,繼而下蹲或站立,練下肢的支撐力。 更多偏癱知識請參考www.bjhdqy.com 加入閱讀吧!或者咨詢01082478080!!
Ⅲ 偏癱康復如何訓練
康復介入越早,患者恢復越好康復早期介入,不僅可以有效避免因卧床引起的並發症,還可以改善病人中後期之站立及行走的異常姿勢。
一、站立與行走訓練
適用對象為偏癱側下肢有一定的運動功能但站起來和行走有困難或姿勢異常者。目的是為了:①使患者能從坐位站起來,增加下肢肌力,並能站穩;②改善平衡能力,糾正異常步態;③提高步行能力,盡可能達到正常行走
具體方法包括站起的訓練、患側下肢負重訓練、訓練患腿向前邁步、在側方幫助患者行走、在後方幫助患者行走五種。
1.站起的訓練
患者坐位,雙足平放在地上,雙手叉握並伸向面前的小桌上(雙上肢盡量伸直);訓練者站在患側,一手扶持患膝,另一手放在患者臀部;囑患者上身前挺,抬臂站起。
2.患側下肢負重訓練
上下肢主被動訓練器是通過電機帶動患者四肢進行主被動訓練,通過正確的運動模式刺激肌肉運動,刺激神經組織,改善患肢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增加關節活動度,促進四肢功能的恢復。
3.訓練患腿向前邁步
患者站立,並盡量站直,用健手扶欄桿;訓練者在患側後方,一手扶穩患者髖部,另一手幫助患腳先向後退一小步,再向前邁一小步。
4.在側方幫助患者行走
訓練者站在患側,一手握住患手使其掌心向前;另一手放在患側腋下;幫助患者緩慢行走,並糾正異常姿勢。
5.在後方幫助患者行走
訓練者站在患者身後,雙手扶住患者髖部,並讓其站直;在抬起健側下肢時,協助患者用側下肢站穩,並將身體重心緩慢前移;在抬起患側下肢時,協助患者將患側髖部向前、向下轉動.
Ⅳ 偏癱的怎麼康復鍛煉恢復更快更好
一、完全性偏癱階段:患得偏癱的程度有輕有重,針對完全性偏癱階段的患者要以按摩等方式為主。可採用按摩、推拿和被動活動,幫助病人功能鍛煉。動作應該由輕到重、再輕。被動活動不要用力過度。每次全身鍛煉約15~30分鍾。每天數次。癱瘓肢體位置要適當,肘彎曲、腕和手指伸直、踝關節保持90°。
二、部分功能恢復階段:此階段的康復護理在承接完全性偏癱階段的按摩推拿等外還要做各項鍛煉。同時幫助病人鍛煉翻身、起坐。站立鍛煉,先扶床架、椅背站立,然後徒手站立。肢體簡單的運動鍛煉,如上肢的上舉、外展、外旋、肘關節的伸屈活動、下肢的伸屈和足的伸屈活動。
三、基本恢復階段:在站立和上肢簡單活動的基礎上開始練習走路,手的精細動作和語言功能恢復。步行鍛煉先在扶持下左右擺動身體,兩腿輪流負重,繼之踏步,逐步過渡到手扶拐杖獨自行走。在出現劃圈步態時,應練習屈膝和提腿動作。上肢鍛煉可練習拿碗、湯匙、筷,穿脫衣服以及編織、打算盤等精細活動。失語者要幫助語言功能恢復鍛煉,先練發音,然後找一本小學生語文課本一字一字練習。
Ⅳ 偏癱康復訓練方法
偏癱是腦卒中患者常見的症狀,主要表現為一側手足無力,完全不能活動,或乏力、不靈活,或協調性不好。偏癱的康復訓練需要康復醫師和治療師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來制定。在偏癱早期主要注重肌力恢復,患者不能動、手腳完全不聽使喚,可以通過早期被動運動康復訓練、早期針刺、按摩、各種電療如神經肌肉電刺激、低周波電刺激等,促進患者力量恢復。患者肌力慢慢恢復之後,到了康復中期,中期階段患者隨著肌力恢復,有可能會出現肌肉緊張度增高,活動起來阻力增大。這時除開此前的肌力訓練,同時還要加上康復手法的訓練,要抑制痙攣產生。同時伴有偏身感覺障礙的患者,還要配合各種方法,促進患者的感覺恢復。隨著患者的功能恢復,手從不能動到能動,腳從不能動到能夠自己坐起來,能夠獨自站立。接下來主要訓練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包括用手抓握東西、穿衣服、行走,最開始可能是用助行架行走,到後面要慢慢過渡到自己獨立行走,能夠在平地行走,能夠上下樓梯,甚至能夠完成社區內行走,逐步恢復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社會參與能力。但是仍然有30%以上的患者,步行能力不能完全恢復,不能自己獨立行走,到後期要根據患者情況,選擇其他的康復治療方法如佩戴輔具、使用助行架或輪椅、改造家庭環境設施如把上下樓梯改成坡度等,要通過綜合方法來訓練。
Ⅵ 偏癱康復訓練
按照中醫的「非進則退」原理,對於 中風 偏癱 後遺症患者來說,癱瘓肢體的活動和 鍛煉 就顯得十分必要。較輕的患者可以根據自己的病情,選擇適當的鍛煉方式,適時地、經常性地活動自己的肢體。那麼,失去自理能力或長期卧床的重症患者又該怎麼辦呢?河南省中醫中風病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在多年的臨床實踐中創編了一套《偏癱康復操》,我們認為對於偏癱重症患者不失為一種好的鍛煉方法。
河南省中醫中風病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程燕護士:做被動操應該注意,床鋪不能太軟,枕頭高低適宜,幫助做操者站立,患者取仰卧位。
上肢運動
第一節 手指運動
控制患者手腕,握住四指,使患者盡量達到屈曲、伸展,舞動手指,活動關節的肌肉、韌帶和神經。
第二節 手腕運動
使患者手腕盡量彎曲,活動手腕周圍的神經、韌帶和肌肉,
第三節 前臂運動
使患者前臂盡量貼近上臂,達到屈曲、伸展位,活動上臂的肌肉、韌帶和神經。
第四節 上臂運動
是上臂屈曲、伸展,活動上臂的肌肉、韌帶和神經。
第五節 肩部運動
患者取坐位,托住患者手部,環繞活動肩部周圍的肌肉、韌帶和神經。
下肢運動
第一節 腳趾運動
活動患者的腳趾,達到背曲,使周圍肌肉、韌帶和神經。
第二節 足踝運動
是患者的踝關節達到充分的背曲,活動踝關節周圍肌肉、韌帶和神經。
第三節 屈膝運動
屈膝屈關,活動患者膝關節周圍的肌肉、韌帶和神經。
第四節 抬腿運動
使下肢上抬,活動髖關節周圍肌肉、韌帶和神經。
第五節 踢腿運動
使下肢側踢,活動下肢的內收肌群。
第六節 小腿運動
是患者腑卧,使小腿後屈、伸展,活動小腿周圍的肌肉、韌帶和神經。
康復實踐注意問題
北京華軍中醫院兒童專家鄧欣:在練習 腦癱 、偏癱的康復實踐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第一,如果患者出現急性 肺炎 、發燒、血壓不穩、過度疲勞等情況下不宜做偏癱康復操。第二,如果病人做偏癱康復操要選擇適合自己的操,同時要排除雜念,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和穩定的情緒。第三,做偏癱康復操一般一周5到6天,每天1到3次,每次30分鍾,每次做操的時候心率不要超過120次。
中風病人奇效療法
一種用於治療中風、偏癱等症的新療法,在北京神經康復中心應用於臨床,取得了十分顯著的治療效果,絕大多數患者通過三個療程的治療,可以恢復肢體活動和語言功能,真正改善中風患者的生活狀態,並可使大部分偏癱患者重新站起來,恢復正常人的生活。
這種療法叫「微分子葯物頸動脈加壓注射療法」。它是採用一種特殊的加壓滴注裝置,將經過專家篩選配比的國家新葯或者進口微分子葯物,通過頸動脈滴注給葯,直接進入病變側腦內組織,起到快速溶栓、清除腦內自由基、營養激發腦神經信號傳遞,使受損腦部病變組織得到修復與再生,使患者恢復肢體以及語言能力,是目前治療中風、偏癱十分理想的療法。
這種治療方法說起來也並不復雜。我們絕大多數人都有過打針輸液的經歷。 我們平時的「輸液」是通過靜脈給葯。靜脈給葯的方法,葯物不能直接作用於大腦,而是要經過其他的組織器官的吸收與代謝後才到達病變部位,所以,靜脈給葯的方式使葯效大大丟失。另外,大腦還有一個特別的組織叫做「血腦屏障」,它的作用是使有害物資不能入侵大腦這個精密的「指揮部」,可是它也使絕大部分葯效被「拒之門外」,有研究表明,靜脈給葯時,能夠真正作用於腦部病變部位的葯效利用率只有千分之五左右。所以,一般的給葯方法和葯物對於腦部疾患往往收效甚微。其實,大腦的供氧供血和養料的供應有自己專門的血管,在我們的腮下,有一根離腦部最近的血管叫「頸總動脈」。
「微分子葯物頸動脈加壓注射療法」就是採用特殊的微分子葯物,通過頸動脈穿刺,加壓滴注給葯,這樣葯效可以直達腦部病變部位,由於給葯路徑好,葯物配合精當,葯物穿透性好,病灶吸收完全,所以療效成倍提高。
可是,由於頸總動脈的血液壓力達到了100—160 mm汞注,因此一直被醫界認為是穿刺的「禁區」。雖然很多腦血管病專著如《腦血管病搶救與康復》、《中華中風病大全》等都有關於「頸動脈穿刺」的記載,但是在全國范圍內真正可以進行此項操作的臨床醫生卻只是鳳毛麟角。而且,作用於腦部疾患的葯物其篩選和搭配組方有嚴格的要求。這也加大了此項療法的推廣難度。
北京華軍中醫院神經康復中心聯合山東炎黃中醫葯研究所的有關專家一直研究這方面的課題,一方面研究臨床葯物的篩選搭配,另一方面派遣醫技人員進修學習,經過專家們堅持不懈的努力,他們終於篩選出了可靠的微分子葯物,並熟練地掌握了「頸動脈給葯」這一醫學操作難題,同時大大簡化了原有的加壓設備,治療中和普通的靜脈滴注相差無幾,使患者在治療中幾乎感覺不到痛苦,這種療活使腦神經細胞逐漸得以修復。
為了進一步激活腦神經與肢體神經的信號傳遞,他們還引進先進的「中葯離子導入治療儀」進行治療。患者基本康復後,再配合中葯全面調治,防止復發。目前已經採用這種綜合療法治療1000多例中風、偏癱患者,年齡最小的36歲,最大的80歲,均收到了極好的治療效果,未見復發病例。統計表明,配用不同的微分子葯物,對於腦栓塞、腦中風、腦血栓、腦梗塞導致的偏癱、失語、腦萎縮、腦軟化、視力障礙、老年性痴呆、帕金森綜合症都比常規的療法要好,尤其在對於偏癱和腦萎縮的治療上均取得了十分滿意的療效。
那些人容易得偏癱
1、腦動脈硬化患者:腦動脈硬化是腦梗塞、腦出血、冠心病、心肌梗塞的物質基礎。
2、高血壓病:高血壓是誘發偏癱的首要危險信號。偏癱患者發病前有高血壓史的佔60-- 70%,腦出血患者有高血壓史的佔88.5%,無症狀高血壓患者的偏癱發生率比有症狀者高4倍。
3、心臟病:如風心病、冠心病、心房纖顫、心力衰竭、冠心病患者發生腦梗塞者是非冠心病的3倍,心房纖顫患者腦梗塞的發生率是心律正常的5倍。
4、糖尿病:腦血栓偏癱患者中有糖尿病者佔10--30%,糖尿病患者的腦血栓發病率比一般人多21倍,約 10%的男性及14%的女性偏癱患者是由糖尿病引起的。
5、高血脂症:高血脂症患者發生腦血栓形成要比一般人多2倍,且加速動脈硬化的形成。
6、血液高粘滯綜合征:約60%的腦血栓偏癱患者發病前患有血液高粘滯綜合征。
7、吸煙:吸煙者患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率比不吸煙者高3-5倍,因腦血管疾病而死亡者比不吸煙者高2-6倍。
8、飲酒:酗酒者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率是普通人的4-5倍。
9、頸椎病:頸椎病患者患腦血栓偏癱的發生率比正常人至少高2倍。
10、一過性腦缺血發作(TIA):一過性腦缺血是中風的常見先兆,是中風的重要因素和報警信號,必須作為危急症狀來處理。據統計,約有三分之一在發病後數年內出現不可逆性腦梗塞,30%在第一次發作後1個月內發生腦梗塞,50%於第一次發作後一年之內發生腦梗塞。
如何 病後進行自我康復治療?
哪種姿勢可以對抗中風後的異常姿勢?
上肢姿勢:肩上抬,前伸。上臂外旋稍離開軀干。肘關節伸展,前臂旋後。腕關節伸展,掌心向
上。手指分開、伸展,拇指外展。 下肢姿勢:骨盆前挺。髖關節輕度屈曲,大腿內旋。膝關節輕度屈
曲。踝關節背伸,站立時全足掌落地支撐。
2.為預防中風後的異常姿勢,卧床期應當怎麼辦?
中風後卧床時採取良好的肢體位置的目的為預防患肢痙攣,也即預防異常姿勢的出現。中風後卧
床可取仰卧位、健側卧位、患側卧位三種姿勢輪換,多向健側卧位為佳,切忌長期向患側卧位。
⑴仰卧位 *頭: 正中位或面向患側。 *上肢:(患側) 肩胛骨:盡量前伸,肩墊一軟枕。 肩
關節:外展、外旋與軀干呈45°角,軀干與上臂間可置一毛巾卷。 肘關節:伸展,前臂旋後,手的位
置高度要超過心臟。 腕關節:背伸。 手指:伸展略分開,拇指外展。 *下肢:(患側) 髖、腰部
:下方放置軟枕,髖關節稍內旋。 膝關節:屈曲。 踝關節:略呈背屈,足底平放於床上。
⑵健側卧位: *上肢(患側): 肩向前伸,肘及腕關節均保持伸展位,腋下的胸側壁置一軟枕
,使肩及上肢保持外展位。 *下肢(患側): 髖略屈,前挺,屈膝,踝略背伸。 健側肢體可以自然
放置。 ⑶患側卧位: *上肢(患側):肩向前伸,肘伸直,前臂旋後,腕伸展,手掌向上,手
指伸開。 *下肢(患側): 健肢在前,患肢在後,膝屈曲,踝背伸,足掌與小腿盡量保持垂直。
Ⅶ 偏癱患者可以通過運動鍛煉康復嗎
可以的。偏癱患者可以通過康復訓練恢復生活能力。這個是需要科學的康復訓練,只是一般的運動鍛煉,是很難康復的。
Ⅷ 腦溢血偏癱後遺症的如何鍛煉
1. 針灸
2. 理療
3. 按摩
4. 功能恢復性鍛煉,要循序漸進
5. 凡是能自理的一定要求病人自理,這樣才能使病人快速恢復,過度照料不利於病人康復。
Ⅸ 中風偏癱康復訓練方法有哪幾種
運動治療:運動治療是中風最重要的康復方法,主要解決患者肌肉乏力,不能伸展、不能站立、坐下、步行等問題,這是很多中風患者遇到的,運動治療則會有著非常大的幫助。
Ⅹ 患了腦梗塞一年多了左側肢體偏癱後遺症有什麼鍛煉的方法可以讓手腳能靈活一點呢
腦梗塞的康復治療一、床上訓練:腦梗塞患者進行床上現在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腦梗塞患者進行床上現在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以後的站立以及能夠步行打下良好的基礎。在床上進行訓練的時候可以輔助患者進行去坐,翻身等平衡訓練療法。也可以使患者的髖關節、膝關節進行抗痙攣的鍛煉。
腦梗塞的康復治療二、腦梗塞患者的步行訓練。在患者病患部位出現負重良好康復之後。可以採取雙上肢扶著窗邊或者是周圍固定一些物體。下肢膝關節微屈或者是做下蹲以及起立的鍛煉,也可利於腦梗塞患者的病情康復。
腦梗塞的康復治療三、腦梗塞患者的語言訓練。針對一些病情比較嚴重的腦梗塞病人來講由於語言表達能力比較受限制。可以在病情緩解之後,採取正常的語言鍛煉。簡單的可以從數字、段落說起。之後再循循漸進的,進行一些比較復雜的語句鍛煉,可以查經常和腦梗塞病人進行語言交流這樣的話也可以提高腦梗塞患者的語言表達能力。
腦梗塞的康復治療四:家屬可以幫助腦梗塞患者進行一些日常生活的鍛煉:針對一些有肢體功能障礙的病人因為肢體功能障礙可以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到我們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這樣的話就可以進行一些比較簡單的段煉。病人最開始的時候患者可以幫助病人進行一些漱口、更換衣服、移動生活內容。之後可以慢慢的讓病人自己進行這些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