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精神分裂症患者怎樣溝通治療有被害妄想症
問題分析: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心理治療是主要的方法,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1.接受現實,樹立信心2.積極配合治療3.
調動自己的潛能,積極交往和勞動,培養良好的性格和心理承受能力4.積極調整自己的情緒。意見建議:若是病
情沒有好轉的話,就要去正規醫院的精神科進行檢查,然後對症治療。
❷ 怎麼治療妄想型精神分裂症
妄想型精神分裂症是精神分裂症中最為常見的一種,患者常會出現一些病態的舉動,而患者這種病態的思維模式和行為舉止,往往會對患者的心理狀態有很大的影響,而且也會對患者身邊的人帶來極大地不變,那要怎麼治療妄想型精神分裂症呢?現在就由專家為大家詳細分析一下。 1、葯物治療 對於妄想型精神分裂症這種嚴重的精神科疾病,就應該採取葯物治療的方式,在西葯治療方面,主要就是採用抗精神病葯物,對患者妄想、偏執症狀進行有效的治療,而且能夠幫助患者鎮定情緒,減少睡眠障礙等症狀。在中葯治療方面,主要就是以改善臟腑功能,調節心理狀態為主,適當地也應該補充一些營養物質,如維生素B12等,通過葯膳等方面的治療,能夠有效地改善妄想型精神分裂症的症狀。 2、心理治療 對於一些理智和興趣沒有完全喪失的患者就可採取心理治療中的文娛治療方法,讓患者積極參加文藝娛樂活動,讓患者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以此來引導患者轉移妄想的注意力,改善患者的病態症狀。對於一些理智和興趣都喪失的患者,就應該在葯物治療的前提下,對患者採取心理疏導治療的方法,讓患者意識到這種妄想症狀是不合理的,而且還是會對周圍的人和事都會帶來嚴重的影響,讓患者逐漸從病態的心理中解脫出來,這個心理治療過程是需要不斷地支持和鼓勵患者來解決心理矛盾的,效果還是比較好的。 3、中醫綠色「腦神經介入療法」 中醫綠色「腦神經介入療法」以生物調節為治療基礎,依據全息理論將中醫辨證、生物調節、心理疏導三者有機融合,針對不同症狀及患者自身體質,進行多維、全方位的個性化治療。綜合調理補益,從而調節人體中樞神經系統和大腦微循環、改善大腦興奮與抑制過程,修復受損腦細胞,調節內臟、疏通經絡,療程短,見效快,不復發。 溫馨提示:以上就是治療妄想型精神分裂症主要的方法,相信大家對治療妄想型精神分裂症也有一定的了解,專家強調說,出現這種症狀,一定要及時地接受治療,只有這樣才能盡快地控制病情,減少疾病帶來更多的不良影響,降低疾病給患者帶來的危害程度。
❸ 精神分裂症的症狀及醫治方法
精神分裂症的五大症狀:
感知覺障礙
精神分裂症可出現多種感知覺障礙,最突出的感知覺障礙是幻覺,包括幻聽、幻視、幻嗅、幻味及幻觸等,而幻聽最為常見。
思維障礙
思維障礙是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狀,主要包括思維形式障礙和思維內容障礙。思維形式障礙是以思維聯想過程障礙為主要表現的,包括思維聯想活動過程(量、速度及形式)、思維聯想連貫性及邏輯性等方面的障礙。妄想是最常見、最重要的思維內容障礙。最常出現的妄想有被害妄想、關系妄想、影響妄想、嫉妒妄想、誇大妄想、非血統妄想等。據估計,高達8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被害妄想,被害妄想可以表現為不同程度的不安全感,如被監視、被排斥、擔心被投葯或被謀殺等,在妄想影響下患者會做出防禦或攻擊性行為,此外,被動體驗在部分患者身上也較為突出,對患者的思維、情感及行為產生影響。
情感障礙
情感淡漠及情感反應不協調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最常見的情感症狀,此外,不協調性興奮、易激惹、抑鬱及焦慮等情感症狀也較常見。
意志和行為障礙
多數患者的意志減退甚至缺乏,表現為活動減少、離群獨處,行為被動,缺乏應有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工作和學習興趣減退,不關心前途,對將來沒有明確打算,某些患者可能有一些計劃和打算,但很少執行。
認知功能障礙
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認知缺陷的發生率高,約85%患者出現認知功能障礙,如信息處理和選擇性注意、工作記憶、短時記憶和學習、執行功能等認知缺陷。認知缺陷症狀與其他精神病性症狀之間存在一定相關性,如思維形式障礙明顯患者的認知缺陷症狀更明顯,陰性症狀明顯患者的認知缺陷症狀更明顯,認知缺陷可能與某些陽性症狀的產生有關等。認知缺陷可能發生於精神病性症狀明朗化之前(如前驅期),或者隨著精神病性症狀的出現而急劇下降,或者是隨著病程延長而逐步衰退,初步認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比首發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認知缺陷更明顯。
精神分裂症的治療方法:
心理治療
心理干預也是常用的精神分裂治療手段。醫生根據患者個人的臨床情況、應對能力及個人意願,採用支持性心理治療技術,對患者進行心理治療干預,以減少復發,減少社會應激,增進社會及職業功能。
葯物治療
精神分裂症首選是葯物控制,病情確診後就得對症治療,不要相信網上的特效葯,要根據病情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用葯,服葯後病情一旦減輕,也不能擅自的停葯減葯,否則很容易導致病情的反復。
家庭干預
建立一個有利於患者疾病治療和康復的家庭環境。
社區服務
為患者提供各種可能的服務,使患者能夠適應在社區中的正常生活,促進患者身心的全面康復。
❹ 精神分裂症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一)治療
精神分裂症的治療中,抗精神病葯物起著重要作用。支持性心理治療,改善病人的社會生活環境以及為提高病人社會適應能力的康復措施,亦十分重要。一般在急性階段,以葯物治療為主。慢性階段,心理社會康復措施對預防復發和提高病人社會適應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抗精神病葯物治療抗精神病葯物,又稱神經阻滯劑,能有效地控制精神分裂症的精神症狀,40多年來廣泛應用於臨床,明顯提高了精神症狀的緩解率和精神病患者的出院率。有作者統計近100項(AFLehman,1998)雙盲對照,發現抗精神病葯物能對50%~80%左右精神分裂症陽性症狀有明顯療效,而對照安慰劑僅5%~45%左右。
最常用的抗精神病葯物,最早在20世紀50年代發現的有以氯丙嗪為代表的吩噻嗪類(Phenothiazine)葯物;繼之出現以氟哌啶醇為代表的丁醯苯類(Butyrophenone),以及以氯普噻噸(泰爾登)為代表的硫雜蒽類(Thioxanthene)葯物。按臨床作用特點,可分為低效價和高效價兩類。前者以氯丙嗪為代表,以鎮靜作用強、抗興奮和抗幻覺妄想作用明顯、錐體外系副作用較輕、但對心血管和肝功能影響較明顯為特點,治療劑量較大。第二類以氟哌啶醇、三氟拉嗪為代表。此類葯物的抗幻覺、妄想作用較突出,錐體外系副作用較嚴重,無鎮靜、抗興奮作用,對內臟功能的副作用較輕。此外又發現苯甲醯胺類(Benzamide)的舒必利(sulpiride)亦是有效的抗精神病葯物。
非典型抗精神病葯物氯氮平有明顯鎮靜和抗精神病症狀的作用,而錐體外系副作用甚輕。其主要副作用是可出現粒細胞減少甚至缺乏的副作用。一度在國際上停止使用,但以後發現氯氮平對難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療效優於前幾類抗精神病葯物而又開始在臨床應用。但需要長期監測白細胞總數及分類,尤其在治療早期。此外,氯氮平的發現引起了神經生化和精神葯理學界對5-HT拮抗作用在治療效果以及神經阻滯劑耐受性方面的關注(FleischnackerWW,1999)。
為減輕上述抗精神病葯物的副作用,出現了第二代抗精神病葯物,如既作用於DA受體,又作用於5-HT受體的利培酮(Risperidone)以及與氯氮平化學結構類似,但沒有白細胞缺乏副作用的葯物奧氮平(Olanzapine),以及其他如佐替平(Zotepine)和奎硫平(Quetiapine)等。
葯物的選擇,應考慮到臨床症狀特點以及病人的軀體狀況特點。
(1)急性期系統葯物治療:首次發病或緩解後復發的病人,抗精神病葯物治療力求系統和充分,以求得到較深的臨床緩解。一般療程為8~10周。常用抗精神病葯物的劑量如下:
①氯丙嗪:治療劑量一般為300~400mg/d。60歲以上老年人的治療劑量,一般為成人的1/2或1/3。
②奮乃靜:除鎮靜作用不如氯丙嗪外,其他同氯丙嗪。對心血管系統、肝臟和造血系統的副作用較氯丙嗪輕。適用於老年、軀體情況較差的患者。成人治療量40~60mg/d。
③三氟拉嗪:葯物不僅無鎮靜作用,相反有興奮、激活作用。有明顯抗幻覺妄想作用。對行為退縮、情感淡漠等症狀有一定療效。適用於精神分裂症偏執型和慢性精神分裂症。成人劑量20~30mg/d。
④氟哌啶醇:是丁醯苯類葯物。本葯能較迅速地控制精神運動性興奮,有抗幻覺妄想作用,對慢性症狀亦有一定療效。錐體外系副作用較明顯。成人治療劑量12~20mg/d。
⑤氟哌噻噸(三氟噻噸,復康素):本葯對陰性症狀效果較好。劑量10~20mg/d。日量在20mg以上時,易出現錐體外系副作用。對造血系統、肝、腎無毒性作用。起效較快,2周內見效。
⑥珠氯噻噸(氯噻噸,高抗素):本葯對妄想、幻覺以及興奮、沖動等行為障礙效果較好。每片10mg,治療劑量40~80mg/d。起效較快,1周可出現療效。
⑦氯氮平:因其有明顯抗精神病作用,而錐體外系副作用甚輕,而開始應用於臨床。其主要缺點是可出現粒細胞減少甚至缺乏的副作用,出現率約1%左右。需要定期檢測,治療開始2個月需每周1次,3個月後需每2周1次。一旦出現粒細胞減少,應立即停葯。國內外雙盲研究資料顯示,氯氮平對急性精神分裂症症狀療效與氯丙嗪等相等同,但對難治性精神分裂症療效優於氯丙嗪(MeltzerHY,1995)。國外對難治性精神分裂症6周雙盲、多中心協作資料(Kane,1988),發現氯氮平600mg/d的療效優於氯丙嗪1200mg/d,前者20%有效,後者為4%。常用治療劑量300~400mg/d。
⑧舒必利(Sulpiride):臨床總療效與氯丙嗪相接近,對控制幻覺、妄想、思維邏輯障礙有效外,對改善病人情緒、與周圍人接觸亦有治療作用。治療平均劑量600~800mg/d。
20世紀90年代以來,出現了第二代新型抗精神病葯物。這類葯物的葯理作用不僅限於D2受體,同時作用於5-HT2受體及其他受體。其特點是錐體外系副作用等明顯低於第一代。
⑨利培酮(維思通):是5-HT2/D2受體平衡拮抗劑。其主要優點是錐體外系副作用較輕,除對妄想等陽性症狀有效外,亦能改善陰性症狀。國內多中心研究發現,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症對陽性症狀及陰性症狀均有效,患者對該葯的耐受性及依從性也較好(顧牛范,1998)。成人治療劑量為3~4mg/d,個別可達6mg/d。
⑩奧氮平(奧蘭扎平):作用於D4、D3、D2受體及5-HT2、α2受體。較氯氮平的優點是無粒細胞缺乏的嚴重副作用,無錐體外系副作用。國內臨床研究發現,奧氮平對陽性、陰性症狀以及一般精神病態均有良好療效,錐體外系不良反應少(舒良,1999)。成人治療劑量為5~20mg/d。
�7�6長效針劑:適用於有明顯精神症狀而拒絕服葯或有藏葯企圖的病人,以及處於鞏固療效、預防復發維持治療階段的病人。
治療劑量:屬於吩噻嗪類葯物的有癸氟奮乃靜(氟奮乃靜癸酸酯)12.5~25~50mg,每2~3周肌內注射一次;棕櫚酸哌泊塞嗪(哌泊噻嗪棕櫚酸酯),50~100mg,每3~4周肌注1次;屬於丁醯苯類的有癸氟哌啶醇(安度利可長效針劑)50~100mg肌注,每2~4周1次;五氟利多30~40mg口服,每周1次。少數病人可用至每周120mg。
此外,硫雜蒽類的長效針劑:癸氟哌噻噸(三氟噻噸癸酸酯,氟哌噻噸癸酸酯)每2周肌注20~40mg,對改善慢性症狀有效,且療效較快。癸酸珠氯噻醇(癸酸氯哌噻噸),每2周肌注200mg,對改善陽性和陰性症狀均有效。
維持治療:癸氟奮乃靜(氟癸酯)12.5~25mg,每4~6周肌注一次;棕櫚酸哌泊塞嗪(哌泊噻嗪棕櫚酸酯)50~100mg,每4~8周肌注1次;或癸氟哌啶醇50~100mg,每月肌注1次;或口服五氟利多10~20mg,每周1次。
葯物的劑量因人而異。一般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加量,速度因個體對葯物的耐受情況和對葯物的敏感性而異。一般於10天至2周內加至治療劑量,一般在治療量4~6周內可控制急性精神分裂症症狀。
對有明顯自傷、傷人、興奮躁動病人,宜迅速控制興奮,防止病人發生意外。人工冬眠常溫治療(氯丙嗪和異丙嗪各50mg肌注,2次/d)或快速氟哌啶醇肌注治療(3~4次/d,每次5~10mg),與口服常規給葯相比,有療效短、顯效快、安全的優點。約50%病人在兩周內明顯改善精神症狀。氯丙嗪可引起低血壓副作用,老年血壓高者慎用。
(2)繼續治療和維持治療:
①繼續治療:在急性期精神症狀業已得到控制後,宜繼續用抗精神病葯物治療劑量持續1個月左右,以期使病情獲得進一步緩解。然後逐漸減量進行維持治療。
②維持治療:旨在減少復發或症狀波動而再住院。現有的雙盲研究資料表明葯物維持治療對預防本病的復發十分重要。Kane總結了21篇1970~1986年發表的雙盲和安慰劑對照的有關研究,證明採用抗精神病葯物的維持治療對減少復發或再住院十分有價值。最近有一大宗臨床觀察,在急性症狀控制後的第1年,如服用抗精神病葯物,復發率20%~25%,服安慰劑者為55%。另有作者(Hegarty等)報道維持治療3年觀察,發現抗精神病葯物維持治療組在預防復發上較安慰劑組高2~3倍。長效制劑的療效和口服制劑無差異。間斷治療一出現症狀就加葯的效果,不如連續葯物治療。
維持治療的時間一般在症狀緩解後不少於2年。如病人系復發,維持治療的時間要求更長一些。這一階段的抗精神病葯物逐漸減量,以減至最小劑量而能維持良好的恢復狀態為標准。一般在3~6個月後逐漸減至治療量的1/2,如病情穩定,可繼續減量,減至治療量的1/4或1/5。如病人為第2次發作,葯物維持的時間更長一些。即使用較低劑量維持,定期復查,隨時調整劑量,可避免復發。
(3)劑量、療效和副作用:抗精神病葯物治療中注意葯物副作用。對兒童、老年人和軀體疾病及腦損害者治療劑量要偏低。
當前傾向抗精神病葯物劑量不宜偏大。國內抗精神病葯物臨床療效、劑量與血葯濃度測定研究(舒良等)發現高劑量氟哌啶醇0.4mg/(kg�9�9d)和低劑量0.15mg/(kg�9�9d)臨床療效相同,但前者副作用大於後者。最近國外PET的研究資料(表9)表明抗精神病葯物的低劑量(如氟哌啶醇5mg)基底神經節D2受體80%被阻滯。
這種低劑量已能在大部分病人身上產生抗精神病的作用。劑量加大可能增加鎮靜作用,但這同時副作用相應增加,特別是錐體外系副作用及其有關處理較費事的遲發性多動症。故國外有作者建議為進一步控制興奮,可合並短期苯二氮卓類等葯物控制興奮。
從上表可以看出,200mg氯丙嗪,300mg硫利達嗪(甲硫達嗪),4mg氟哌啶醇,800mg舒必利可使基底神經節DA受體的75%~80%受體阻滯。
(4)合並治療:原則上應盡可能使用一種抗精神病葯物。有必要時,可將低效價和高效價神經阻滯劑合並使用,但宜以一種為主。抑鬱症狀在精神分裂症病人可見,可能來自疾病本身,或是心理反應。有報道奧氮平(Olanzapine)能減輕抑鬱症症狀。比較奧氮平(Olanzapine)(5~20mg/d)和氟哌啶醇(5~20mg/d)對精神分裂症症狀和抑鬱現象的療效,發現前者對抑鬱症狀的療效明顯高於後者,除部分系由於陽性、陰性症狀的改善,錐體外系反應消失外,部分是由於對情緒改善的直接作用(TollefsonGD,1998)。當抑鬱症狀嚴重時,可合並抗抑鬱葯物治療。
中葯銀杏葉提取物Ginkgo-biloba制劑(商品名舒血寧,每片40mg,含Ginkgo-biloba9.6mg),系抗氧化劑,對腦功能有改善記憶、延緩衰老的作用。北京醫科大學經臨床多中心對照研究驗證,發現合並原有抗精神病葯物,治療6~8周後能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症狀。劑量銀杏葉提取物80~120mg,3次/d,療程8~12周(羅和春,1997)。其作用機制有待研究。
長期使用大劑量神經阻滯劑,易出現遲發性運動障礙,目前尚缺乏有效治療方法,應盡量避免其發生。故應:①盡可能用最低有效劑量,保持最佳效應;②避免用超大劑量;③盡可能少用抗膽鹼能葯物;④早期識別主要副作用,及時調整葯物種類或劑量;⑤北京醫科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的雙盲研究臨床驗證口服異丙嗪(非那根)25~50mg,3次/d,或肌注異丙嗪50mg,2次/d,數周可明顯減輕遲發性運動障礙症狀(楊旭東,1999;楊甫德,1998)。抗錐體外系副作用的葯物,如苯海索,宜在副作用出現後才合並使用。
2.當前抗精神病葯的新進展
(1)概述:自從20世紀50年代氯丙嗪問世以來,各國先後研製了多種抗精神病葯,為數成百上千,形成了好幾種類別和系列。但是,這些葯物對精神分裂症的療效,實際上都沒有超過氯丙嗪的水平,這種狀況直到出現了氯氮平以後才有所改觀。我國早在1970年就已經開始在臨床上廣泛應用氯氮平。從30年的應用經驗看來,可以認為此葯療效既好,錐體外系不良反應又少,而且它導致粒細胞缺乏的可能,實際上可以預防。對於這一成功經驗,雖然我國醫生自己沒有清楚地意識到它的重要性,但卻著實震驚了各國精神科醫生和制葯業。為此,Sandoz葯廠特地資助Kane進行研究,把268例曾經應用多種抗精神病葯治療而未見療效的難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隨機分成兩組,一組用氯丙嗪,另一組用氯氮賓士療。結果發現,氯丙嗪組只有4%好轉,而氯氮平組卻有37%見效,兩者相差懸殊。從此,美國FDA才給氯氮平的臨床應用「開禁」,但還是心有餘悸,規定在使用時必須留有餘地,要求每周驗血以防粒細胞缺乏的發生。正如我國臨床醫生的經驗一樣,各國醫生對氯氮平的療效贊嘆不已,但是對於那麼多的限制和次數繁多的驗血,也實在感到不便。
與此同時,氯氮平的出現又澄清了另一個問題:錐體外系反應與抗精神病葯的療效並沒有直接關系,也就是說,錐體外系反應並不是治療所必需;氯氮平幾乎沒有錐體外系不良反應,而療效卻很好。另外,氯丙嗪等葯,尤其是舒必利,由於較多地持久地阻斷了多巴胺受體,從而大大增加催乳素水平,影響了正常的內分泌功能,導致性功能和月經的異常。氯氮平則不同,它與多巴胺受體結合不多,也不持久,在這方面的不良反應就明顯減少。
(2)新一代抗精神病葯:各國醫葯界紛紛研究氯氮平之所以療效較好、而錐體外系不良反應卻較少的原因,一般認為有以下幾種可能,或許可以作為研製新抗精神病葯的依據。
①氯氮平既能阻斷多巴胺D2受體,又能阻斷5-HT2受體:從這種理論看來,似乎作為理想的抗精神病葯,其阻斷5-HT2受體的作用應該越大越好,與5HT2/D2結合的比例應越高越好(即抑制常數的比例應該越小越好)。從表10和表11可以看到各種抗精神病葯與受體結合的資料。
表11所示都是與受體結合的抑制常數,數值越小,說明它與受體的親和力越大。氯氮平與D2的結合,只是氟哌啶醇的1/125,利培酮為氟哌啶醇的1/3,奧氮平則是1/11。由此可以看出利培酮的錐體外系不良反應仍較多的原因所在。在表10中,還可以看出氯氮平和奧氮平的抗膽鹼能不良反應及嗜睡作用較大,就因為它們與M及H1的結合,遠遠高於氟哌啶醇等葯,也高於利培酮。
②氯氮平較少結合多巴胺D2受體,較多結合多巴胺D4受體:如果這是氯氮平療效較好的關鍵所在,那麼作為理想的新抗精神病葯,其與D4受體的結合應該越多越好,D4/D2結合的比例應越大越好(即抑制常數Ki的比例越小越好)。從表12可以看到各種抗精神病葯的D4/D2抑制常數的比例,除了已被禁用的普拉平外,以氯氮平和奧氮平的數值最小,似乎可以說明問題。但是有人研製合成了專門與D4結合的葯物,卻對精神分裂症根本沒有治療效用。因此看來D4並不一定是關鍵所在。
③氯氮平的特點可能在於它能結合其他受體(如NMDA):若確是如此,尋找理想抗精神病葯就得另闢蹊徑。最近有人在研究谷氨酸與精神分裂症的關系,就是基於這一可能。
④氯氮平雖然結合D2,或許其亞型和效應並不相同:舒必利似乎就是如此,但其療效卻不盡如人意。舒必利的幾個同類葯物都因為不良反應等問題,最終未能進入臨床。看來這條途徑並不一定能夠如意。
在以上這些說法中,最為流行的是第1種。不少制葯集團就從這個理論出發,研製了多種新的抗精神病葯,例如奧氮平、利培酮、奎硫平、舍吲哚和齊拉西酮等(註:舍吲哚因致QT延長,已遭FDA禁用)。為了有別於氯丙嗪之類的經典抗精神病葯,往往把氯氮平和這些新葯一起統稱為「非典型抗精神病葯」。歸納起來,其特點有3個:
A.很少或沒有錐體外系不良反應,很少或沒有遲發性運動障礙。
B.對精神分裂症的陰性、陽性和認知症狀的療效都比較好。
C.不增加或很少增加催乳素。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非典型抗精神病葯已自成一族,由於它們的不良反應較少,療效較好,因此比較受患者歡迎。其用量已佔總用葯量的相當大部分,在有些地方已超過一半以上。
(3)理想抗精神病葯:作為一種理想的抗精神病葯,應該有以下條件。
①安全:首先應該是安全,對於心、肝、腎等臟器沒有毒性。
②不良反應少:各種不良反應都應該比較少,最好沒有或很少有錐體外系不良反應;特別應該沒有不可逆的不良反應,如遲發性運動障礙。
③療效好:不論對於陽性、陰性,還是認知症狀,都應該有效。
④可以長期維持服葯以預防復發:葯物適合長期應用,並能通過維持服葯來有效地預防精神病的復發。
⑤服法簡單、方便:最好能夠一步到位,一下子就達到治療劑量,不必逐步調整。如果能有長效作用,就更理想。
⑥價廉物美:因為精神分裂症需要終身服葯,葯價是一個很實在的問題,不能簡單地把療效較好、生活質量較高、能夠及早恢復工作等作為借口,套用所謂宏觀的衛生經濟學計算方法來掩蓋葯價昂貴的事實。
(4)抗精神病葯物的療效:抗精神病葯如能奏效,原有的精神分裂症症狀理應完全消失,而且患者應當恢復自知力,這才稱為「痊癒」。經典的抗精神病葯雖然相當有效,但畢竟仍有30%~40%的病例在用葯後未見顯效(症狀評分減少一半以上),而且即使有效,其中60%仍有較多殘留症狀。
著名的國際精神分裂症研究(IPSS)在9個國家和地區進行了細致的調查,發現精神分裂症最多見的症狀是「缺乏自知力」,97%病例都有這種表現。至於在治療之後能否恢復自知力,似乎最有關系的因素可能是病程長短和症狀緩解是否充分,與抗精神病葯的種類也有一定關系。除此之外,精神分裂症的症狀主要表現在以下4個方面:陽性症狀、陰性症狀、情感症狀和認知缺陷(圖1)。
①對陽性症狀的療效:陽性症狀主要包括妄想、幻覺、怪異行為以及陽性思維形式障礙。前三者也就是所謂的「精神病性症狀」,後者是指除了思維中斷之外的思維形式障礙。已如前述,即使對於陽性症狀,經典抗精神病葯的效果也不夠理想。目前看來,還是氯氮平的療效最好,明顯優於氯丙嗪、奮乃靜或氟哌啶醇。但是是否所有新的抗精神病葯都是如此,目前還不敢定論。至於它們的療效是否優於氯氮平,更有待臨床驗證。
②對陰性症狀的療效:陰性症狀包括:
A.情感淡漠,也就是在情感的體驗和表達上都有所缺陷。
B.思維貧乏,以致言語的質和量都減少。
C.對環境和事物的興趣減退。
D.社交缺陷,往往趨於孤獨。
E.注意力難以集中。
雖然眼下時行用量表來對陰性症狀籠統地進行評定的方法,但實際上問題並非如此簡單。應該說,陰性症狀還有原發與繼發之分。原發性陰性症狀是精神分裂症的病因本身所造成,也可稱為「缺陷綜合征」(defectivesyndrome)。繼發性陰性症狀則可能出於以下幾種原因:其一,陽性症狀(如幻覺妄想)有可能引起類似陰性症狀的繼發性表現。例如患者幻聽豐富,就會對外界環境無動於衷,給人以情感淡漠的印象。隨著幻聽的減輕,這種「陰性症狀」也就會有所好轉。因此可以說,隨便哪一種抗精神病葯恐怕都會有這種功效。其二,精神分裂症的情感症狀(例如抑鬱)也有可能在量表上被誤評為情感淡漠。其三,抗精神病葯的錐體外系不良反應(例如面無表情、運動不能等)更有可能被評為「陰性症狀」。因此,在應用錐體外系不良反應較重的抗精神病葯時,往往會出現「越是治療,『陰性症狀』越重」的現象。最後,還有一部分陰性症狀實際上是環境單調所造成。有些患者在離開醫院進入社區生活後,陰性症狀竟然明顯好轉,就是這個道理。總的說來,精神分裂症初發病例,只有10%顯示原發性陰性症狀。如果沒有得到較好的治療,原發性陰性症狀還會明顯增多。據統計,30%~60%的慢性病例都有不同程度的原發性陰性症狀。現有的抗精神病葯對原發性陰性症狀能否奏效,還是一個值得研究探討的問題。如今,有些報道認為氯氮平或一些新的抗精神病葯都有治療陰性症狀的功效,實際上很可能只是它們能夠消除陽性症狀,從而使原來陽性症狀所引起的類似陰性症狀那樣的繼發性表現有所好轉;而且它們較少引起錐體外系不良反應,所以「陰性症狀」評分較少,而不一定是真正地對原發性陰性症狀有效,見圖2所示。
由此看來,對於這種宣傳介紹,必須予以慎重剖析和反復驗證,不宜貿然輕信。
③對情感症狀的療效:大約30%精神分裂症病例伴有抑鬱或消極意圖(甚至自殺行為);有的與陽性症狀相伴發生,有的出現於陽性症狀緩解之後,後者往往稱為「精神病後抑鬱」。據統計,至少10%精神分裂症患者有自殺意圖或行為,當然也可能是由於幻聽等陽性症狀,其原因不一定是抑鬱。
對於精神分裂症所伴抑鬱,有必要進行仔細分析。如果它是精神分裂症本身症狀的一個部分,患者對於這種抑鬱症狀必然沒有自知力,也不要求予以治療糾正;對於這種抑鬱,抗精神病葯應該可以奏效。相反,如果患者對於自己的抑鬱情緒具有自知,而且迫切要求治療,那麼,這種抑鬱很可能是葯物或心理反應所引起;可以採用的措施應該是:更換葯物品種,並用抗抑鬱葯,或者乾脆予以電休克治療。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醫生遇到沒有自知力的抑鬱患者,感到難以診斷。如果說是抑鬱症,患者沒有自知力,覺得不夠典型;如果說是精神分裂症,又缺乏標准典型的症狀。於是往往就給予所謂「不標準的抗抑鬱葯」舒必利來進行治療。結果情況有所好轉,就此流傳出「舒必利可以治療抑鬱症」的說法。實際上,舒必利所治療的是「伴有抑鬱的精神分裂症」。就這樣,有的病例在服用舒必利半年或1年後,按抑鬱症的治療常規予以停葯,結果病情便急劇惡化,出現典型的幻覺妄想;這一點懇請臨床醫生注意和重視。
如今尚有傳說,某種新抗精神病葯可以治療抑鬱。實際上不少病例就在應用這些葯物以後、精神分裂症症狀得到明顯好轉的同時,出現了精神病後抑鬱。如果這些葯物真能治療抑鬱,那就不應該出現這種現象。因此,對於這種說法必須慎重對待,必須分清此「抑鬱」是精神分裂症症狀表現的一個成分,還是真正的抑鬱症。對於後者,恐怕還是應用抗抑鬱葯治療為妥。
④對認知缺陷的療效:認知功能是指從環境、過去經歷和其他方面獲得感知信息,並進行組織和加工利用的過程,一般是指記憶、思維、語言和解決問題等方面的能力。以前總認為精神分裂症並不影響認知功能,因此不會殃及智能。其實不然,據張明園等調查,正常老年人的認知功能測驗CASI總分為92.0,老年性痴呆為31.8,而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為60.5,說明精神分裂症確實會影響認知,影響智能。不少研究發現,即使是年輕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智能也較差。有人懷疑這是長期住院的單調生活所致,但是因其他疾病長期住院的患者卻沒有這種現象。由此看來,認知缺陷是精神分裂症本身症狀的一部分,尤其是慢性病例更顯嚴重。從現有資料看來,經典抗精神病葯並不能改善認知缺陷,而卻有可能因為葯物阻斷了多種受體,反而使之加重。此外,另有文獻報道抗膽鹼能葯(如苯海索)也會加重認知缺陷。至於氯氮平等新抗精神病葯是否真正能夠使之改善,還有待設計良好、不帶偏見的研究予以驗證和澄清。不少學者指出,對於那些由葯廠資助的研究結論,應該慎之又慎,切勿輕信。
根據前述那種「既阻滯D2又涉及5-HT2才能提高療效」的理論,應該說只有利培酮或奧氮平那樣的葯物,才具有可與氯氮平相媲美的療效。但是有些葯物,如五氟利多和氟哌啶醇,對於5-HT2並沒有顯著的阻斷作用,卻也有很好的效果,這又該如何解釋?看來,問題並非如此簡單,所謂的D2-5-HT平衡學說不見得就是真理。
此外,究竟該不該應用「靶症狀」這個概念?「某種葯物對某種『靶症狀』特別有效」,這種說法有無根據?從理論上看來,如果某種症狀有它自己的特殊病理機制,而且又有能夠針對這種病理機制的葯物,那麼才可以說這種症狀是該葯的「靶症狀」。精神分裂症有它自己的病理機制,或許就在D2,或許就在5-HT2,或許同時在於兩者,或許在於其他方面;但無論如何是一個統一的病理機制。正如大葉性肺炎是一種疾病,是一個整體;青黴素或頭孢類抗生素是針對病因的治療,止咳葯只是輔助葯物。醫師絕對不會、也不應該單用止咳葯來治療大葉性肺炎。也沒有哪一個內科醫師相信青黴素是針對高熱這個「靶症狀」的葯物,或者相信頭孢類抗生素是針對咳嗽這個「靶症狀」的葯物。在內科醫師眼裡,青黴素或頭孢類抗生素都是針對病因――肺炎鏈球菌的治療葯物。同樣地,治療精神分裂症,也不應該單用「專門治療幻聽」的葯物(如果有的話),正如「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那樣。如果陽性或陰性症狀確實各自有其特殊的病理機制,那麼或許能找到可以分別治療陽性或陰性症狀的特殊葯物,把它們中間的一個作為「靶症狀」。遺憾的是,目前還未能闡明陽性或陰性症狀各有什麼樣的特殊病理機制。如果陰性症狀確實是額葉功能減退,是額葉的多巴胺通路不暢,那麼能夠選擇性地增加額葉多巴胺的葯物,就將是能夠針對陰性症狀這個「靶症狀」的特效葯物。很可惜,現有的抗精神病葯都具有同樣或類似的葯理機制。所以從理論上說,不可能存在各種不同的「靶症狀」。有的葯物如氯丙嗪或氯氮平,嗜睡副反應較大,所以在應用於興奮躁動病例時,似乎效果較為明顯;其實,沒有嗜睡副反應的氟哌啶醇,對興奮躁動病例同樣有效。所以,不應該把興奮躁動說成是氯氮平的「靶症狀」。按照同理,也沒有根據說某葯所針對的靶症狀是幻覺或妄想……也就因為如此,近年來已不提倡「靶症狀」的說法;這些新一代抗精神病葯,也不再強調各自能治療哪種靶症狀了。
基於同樣理由,目前在國際上很流行的「治療譜」的說法,也是不正確的概念。精神分裂症的陽性、陰性症狀,與細菌的陽性、陰性類別,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概念,不應該混為一談,也不應該生搬硬套地借鑒過來隨便應用。現在很流行的說法是:「某某葯是廣譜葯,某某葯對陽性、陰性症狀都有效」,實際上與「靶症狀」是同樣的謬誤。其實,抗精神病葯與抗生素不一樣。抗生素有專治革蘭陽性菌的,有專治革蘭陰性菌的。如能兼治兩者的,稱為廣譜抗生素。抗精神病葯並非如此,從來沒有哪一種抗精神病葯是專治陰性症狀的,也沒有哪一個抗精神病葯是專治陽性症狀的;一般都是陽性症狀先奏效,然後陰性症狀才有所好轉。實際上,有經驗的精神科臨床醫師都知道:應用抗精神病葯治療精神分裂症,第1個見效的症狀是興奮躁動,其次是幻覺,然後是妄想、思維形式障礙,再後是情感淡漠,最後才是自知力的恢復。所以說,這實際上是一個見效的「層次」問題。臨床經驗告訴我們,在治療之初,各種葯的效果都不相上
❺ 精神分裂症能治好嗎
1、心理治療
精神分裂症的治療,在傳統觀念的認知里,這個疾病是不能徹底的治癒的,因為一旦患有精神分裂疾病,只能用葯物來控制住患者的並且,但其實並不是這樣的,隨著現在醫療技術的發達,我們對精神疾病更加了解,因此,精神分裂疾病也是可以徹底治癒的。但一般治療精神疾病都是以綜合治療為主的。
2、行為治療
行為治療是治療精神分裂症疾病的方法之一,尤其是對於人格改變的精神分裂症疾病的治療,行為治療是比較好的一種治療方法,但要注意一些重點,並且,也應該注意考慮用法和劑量與治療功能性精神分裂症的原則相同。除此之外,也應該在平時的生活中,重視必要的身體檢查。
3、神經外科處理
顱腦外傷急性階段是精神分裂症疾病的一個分期,治療方法之一就是神經外科處理,一定要及時進行正規的進行治療,因為這是精神分裂症疾病的危險期,而處理外傷性譫妄的原則與其他譫妄相同,對於葯物的使用一定要慎重考慮,尤其是葯物的使用一定要保證正規以及科學,這點至關重要。
看完上述關於精神分裂症的治療之後,我們就應該了解一下,精神分裂症的症狀,關於精神分裂症的症狀,不少人都不太清楚,她常常可能覺得自己是正常的,但是,再別人眼中,她就是和其他人有所不同的,下面我們一起看一下。
精神分裂症的症狀
一、抑鬱:患者在疾病的各個時期都會出現失落,悲觀的情緒。需要小心的是,很多患者在疾病的恢復期都會出現自殺的想法。
二、妄想:精神分裂症患者最常見的症狀就是妄想,大多數的患者知識妄想但不付之行動,但是少數患者會付之行動,對其幻想對象主動攻擊。
三、幻聽:患者出現的這種症狀一般比較具體、真實,其幻聽內容大多威脅性的,患者由於分不清真假,唯命是從,導致患者破壞性的行為或自殺。
四、思維聯想障礙:表現為思維聯想過程缺乏連貫性和邏輯性,患者整段的談話或寫作內容缺乏邏輯性,敘述不很切題,邏輯推理過程離奇古怪,荒謬離奇。
五、意志行為障礙:孤僻離群、被動退縮、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整日無所事事,生活懶散,無高級意向要求,工作、學習、交往沒有興趣,能力明顯下降,社會功能受損。
精神分裂症的護理
1、要尊重患者
如在患者面前避免高人一等,要謙虛、熱情、親切地對待患者,切忌歧視、諷刺、戲弄患者,不能拿發病期的病態言行作為笑料的內容。
2、要以好的修養和耐心對待患者
由於患者心理負擔較重,心情不好,容易出現情緒激動、待人暴躁,甚至謾罵他人。對此,應保持冷靜、避免與之爭論。
3、向患者介紹有關的精神疾病知識
要讓患者知道,如何進行自我監測,增強他們的自我調節能力。對有自卑感和受歧視的患者,有時需與單位聯系給予配合,以提高心理護理的效果,這對預防精神病患者的復發,可能大有益處。
4、及時為康復期患者解開心理上的結
有的患者在發病期間,與親屬有過無理言行,家屬感到非常的委屈,患者感到很內疚,此時要向對方進行解釋,以便相互諒解,要主動溝通彼此間的感情,為將來患者與親人和睦生活奠定基礎,為使病情長期穩定做好准備。
總結:精神疾病的出現一般還是和人的心理有關系,如果您不注意調節自己的心理,那麼很有可能就沒有辦法治癒這種精神疾病,倘若您能夠保持愉快的心情,並且注意調節自己的情緒,不要給自己過多的壓力,那麼應該是可以完全治癒的哦!
❻ 什麼是妄想型精神分裂症
在精神病學裡面沒有幻想型精神分裂症這種專業的分法,是老百姓自己的叫法。精神分裂症70%以上的患者都會有一些幻覺妄想。所謂幻覺就是本來沒有的東西,患者感覺有,比如聽到有人說其壞話,聽到耳邊有人議論自己。妄想就是總覺得有人害自己,會在飯里下毒,會背後給自己使絆子或者覺得家裡面裝了攝像頭,會到處找,給人感覺就是病人是不是有幻覺,所以叫幻覺型精神分裂症,專業說法為精神分裂症陽性症狀,比如以幻覺、妄想為主。這種病人的治療相對而言效果比較好,一般用奧氮平或者利培酮,對陽性症狀反應比較明顯的葯物治療很快就會控制病情,一般一個月以後會有明顯的效果。
❼ 該如何治療精神分裂病
精神分裂症的治療方法
由於目前對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和發病機理還不明確,因此,治療主要針對的不是病因,而只是症狀。一般認為不能根治本病,但治療還是能夠起到一定的、不可忽視的積極作用,如:適應環境、縮短病程、防止病情進一步惡化甚至精神衰退等。雖然很多人害怕精神分裂症患者會無故傷人,其實他們的暴力傾向不比一般人多。精神分裂症是一個較嚴重的病,但三分之一患者其實生活近乎正常,另三分之一患者雖然有症狀卻仍可以住在家中。
陽性症狀的治療
以葯物治療及物理治療如電休克治療為主,還應輔以心理治療及工作娛樂治療等,治療要力求系統和充分——
*對以精神運動性興奮和幻覺、妄想、行為紊亂、情感反應為主要症狀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應首選鎮靜作用強、控制興奮躁動及抗幻覺妄想效果明顯的葯物,如氯丙嗪、氯氮平、氟哌啶醇、甲硫達嗪、奮乃靜等抗精神病葯物;奧氮平、利培酮之類較新葯,副作用較少,病人較肯服用,但價錢也較昂貴。
*對以思維貧乏、情感淡漠、意識活動明顯缺乏、緘默、退縮、被動等陰性症狀為主的患者,應選具有激活作用的葯物,如舒必利、氟奮乃靜、三氟拉嗪、利培酮等;
*對極度興奮躁動、拒食、拒服葯、無法管理、木僵、緘默、自殺、自傷、傷人、損物者,若無禁忌症,應合並電休克治療。
陰性症狀的治療
對於精神分裂症陰性症狀的患者來說,主要是人格、情感反應、意志、行為和社會功能的障礙,因此對於此類患者的治療除繼續採取適量抗精神病葯物治療外,應特別注重心理治療,並充分配合工作娛樂等方面的行為治療,以及家庭治療。
在進行行為治療時,可讓其參加文娛活動及生活自理活動,採取陽性強化法,當患者做出符合治療要求的良好正常行為,即計分予以獎勵,以強化其正常行為,調動其積極性。同時應耐心對其進行教育、啟發、誘導,培養良好的生活和勞動習慣,鼓勵其參加集體勞動和文體活動,以豐富他們的精神生活,活躍他們的情緒。這對改善患者大腦功能、防止衰退具有重要作用,還能夠改善其生活自理能力及社交能力。
因為家庭是患者的生活基地,對其影響較大,所以應同時積極配合家庭治療,這對防止病情復發和疾病惡化能起到重要作用。在常人眼中,患者可能思想和行為都古怪,但他們同樣須要尊重、愛、和關懷。患者家屬應了解患者的病情、治療原則及方法、預後等。更應予以同情、體貼、耐心和藹的態度配合治療,採取合理而切合實際的方法來處理患者與家屬的個人問題。家人可以提病人服葯,病症出現時及早就醫。研究證明家庭處理好,能減少病情復發。尤其是不應該羞於給患者外出,患者愈參加社交和工作,病情也愈易穩定。
❽ 妄想型精神分裂症.
述
精神分裂症是一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具有感知、思維、情感、行為等多方面的障礙和精神活動的不協調以及精神活動與環境不協調為特徵的一種最常見的精神病。多起病於青壯年,一般無意識障礙及智能障礙,病程多遷延。
病因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至今未明。實驗室和心理學檢查均未達到能肯定協助診斷的特異性水平。圍繞病因的研究,國內外學者積累了不少有參考價值的資料。從現有資料分析,本症是一種具有遺傳基礎的疾病,外界環境中的生物、心理社會以及環境因素對發病都可有一定影響。部分病人具有腦結構形態和發生上的改變。
症狀
(一)特徵性精神症狀。
1.聯想障礙:
思維鬆弛(思維散漫)、破裂性思維、邏輯倒錯性思維、思維中斷、思維涌現(強制性思維)或思維內容貧乏及病理性象徵性思維。
2.情感障礙:
情感淡漠、遲鈍、情感不協調(不恰當)及情感倒錯或自笑(痴笑)。
3.意志活動減退:
少動、孤僻、被動、退縮;社會適應能力差與社會功能下降;行為離奇,內向性;意向倒錯等。
4.其他常見症狀:
妄想:特點多為不系統、泛化、荒謬離奇;原發性妄想(妄想知覺);幻覺,以言語性幻聽多見,評論性、命令性幻聽,其他精神自動症等一級症狀及緊張症癥候群等。
(二)常見臨床類型。
1.偏執型精神分裂症。
又稱妄想型,是世界上大部分地區最常見的精神分裂型症類型。在我國約佔住院及流行學群體調查病人的50%以上。一般起病較緩慢,起病年齡較青春型及緊張型晚。其臨床表現相對穩定,常以偏執性的妄想為主,往往伴有幻覺。而情感、意志和言語障礙及緊張症狀不突出,或情感遲鈍、意志缺乏等「陰性」症狀雖也常見,但不構成主要臨床相。自發緩解者少,治療效果較好。
2.青春型精神分裂症。
較常見。此型多始發於15至25歲之間的青春期,起病較急,病情發展較快。主要症狀是思維內容離奇,難以令人理解,思維破裂。情感改變突出,喜樂無常,表情勉強,傻笑、不協調。行為幼稚、作鬼臉,常有興奮沖動行為及本能意向亢進。幻覺妄想片斷零亂,精神症狀豐富易變。預後較差,部分病人「陰性」症狀發展迅速。
3.緊張型精神分裂症。
國外發達國家資料及我國資料均說明本類型已大為減少,原因未明。一般起病急,多在青壯年期發病。主要臨床相為病人言語運動受抑制,表現為木僵狀態或亞木僵狀態,緊張性木僵可與短暫的緊張性興奮交替出現,主要症狀有言語緘默,緊張性木僵、違拗、蠟樣屈曲、倔強症、被動服從和持續言語、緊張性興奮表現為突發而短暫性劇烈的興奮發作,無目的地砸破東西。本型可有自發緩解,治療效果較其他型好。
4.單純型精神分裂症。
較少見,本型青少年起病,發病緩慢,持續進行,病情自發緩解者少,早期可出現類神經衰弱症狀,但自知力差,不主動就醫。主要臨床表現為日益加重的孤僻、被動、生活懶散、興趣喪失、情感淡漠及行為古怪。由於妄想和幻覺等精神病性症狀不明顯,往往不易早期發現,是難於確定診斷的一個類型。在治療上較困難,對抗精神病葯不敏感,放預後最差。
5.未定型精神分裂症。
6.精神分裂症後抑鬱。
7.殘留型精神分裂症。
8.衰退型精神分裂症。
❾ 什麼是妄想型精神分裂症
妄想型精神分裂症是精神分裂症中常見的一種。妄想型精神分裂症是精神分裂症中最常見的一種。大約有半數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是被診斷為妄想型的。妄想型精神分裂症的發病年齡一般l內向、孤僻、心理障礙和中、老年者居多。
妄想是一種在病理基礎上產生的歪曲的觀念、錯誤的推理和判斷。這是一種病態的偏執觀念,是一種毫無現實根據的,憑空出現的推理與判斷。與其文化教養和社會閱歷不相稱。因為患者固執地堅持自己的錯誤判斷,表現出嚴重的思維障礙,已成為一個極端的「觀念固執「的人,屬於一種病態,因此,也不能用說理和教育方法來糾正其錯誤的觀念。患病初期,患者敏感多疑,懷疑有人在背後議論自己或不信任自己。這種多疑逐漸演化成關系妄想。總覺得周圍發生的一切都與自己有關,如別人咳嗽是向他傳遞信號或侮辱他,別人聊天是在議論他,甚至廣播、電視、報紙上的消息也是針對他的。此後,關系妄想涉及的內容越來越廣,進而形成被害妄想、嫉妒妄想等等。
妄想型精神分裂症者會出現意志增強的意志行為障礙。千方百計地不惜為達到正常人認為是毫無意義和無價值的目的而努力。例如,有被害妄想的人處處設防,四處控告,認為有人要害他。為此千辛萬苦也在所不辭;有發明妄想的人,則夜以繼日地、廢寢忘食地進行毫無意義的所謂「發明」活動;有疑病妄想的人則到處求醫,四處診查,不甘罷休。
妄想型精神分裂症在治療方面有三個途徑。一對理智和興趣沒完全喪失的病人採用心理治療的文娛療法,讓其參加感興趣的文藝娛樂活動;愛好音樂的用音樂療法,讓其聽合適的音樂;愛好交流的就多交流。體育療法,愛好運動的就讓其參加適當的體育活動;作業療法,愛好勞動就使其讓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手工作業。通過這些方面,引導病人的妄想注意力轉向其它方面,這對改善病人的病態症狀,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大有益處。二對理智和興趣完全喪失的病人採用鎮定和壓制類的葯,使其不致惡化,再慢慢的取嘗試用什麼葯或手段來恢復病人的一些理智和興趣。三以上都不見效的話,那就只能靠本能的潛意識(本能)來連通和修復左右腦了。妄想型精神分裂症的治療不能單純醫療家庭調養,要需要醫生的專業治療。
❿ 被害妄想型精神分裂怎麼治療
精神分裂症屬於中醫癲證或狂證的范疇,約成書於秦漢時期的中醫奠基之作《皇帝內經》中以「重陰則癲,重陽則狂」高度歸納了癲狂的病理病機。數千年來,眾多醫家在《內經》思想的指導下,運用中醫辯證論治理論,在臨床不斷探索不斷總結經驗,其中在很多病歷病案中都有痊癒的病例。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思想,多認為癲狂多為痰邪作祟或者五臟的陰陽失調為主,利用化痰理氣、疏肝解郁、補益心腎,開竅醒神、等療法調理內臟、疏通經絡、排除病理產物,而使患者最終達到痊癒的療效。雖然這個在西醫看起來是很不可思議的,他們對於精分患者的醫囑往往是堅持服葯,注意觀察,也過早的對病人說這個病只能改善症狀,需要葯物維持。使部分病人失去了治療的信心,堅持服葯數十年(臨床確實有此類病人),長期的葯物副作用往往又形成新的痛苦。
抑鬱症的症狀:抑鬱症的症狀主要包括:情緒低落、思維遲緩、運動抑制和軀體症狀。抑鬱症以情緒低落為主要特徵,在此期間至少有下述抑鬱症的症狀中的四項,且持續兩周以上,建議就要就醫治療。
1.抑鬱症的症狀--抑鬱心境:抑鬱心境程度不同,可從輕度心境不佳到憂傷、悲觀、絕望。病人感到心情沉重,生活沒意思,高興不起來,鬱郁寡歡,度日如年,痛苦難熬,不能自撥。有些病人也可出現焦慮、易激動、緊張不安。
2.抑鬱症的症狀--興趣喪失或無愉快感:喪失興趣是抑鬱病人常見症狀之一。喪失既往生活、工作的熱忱和樂趣,對各種令人高興的活動都體驗不到樂趣,對任何事都興趣索然。體驗不出天倫之樂,對既往愛好不屑一顧,常閉門獨居,疏遠親友,迴避社交。病人常主訴「沒有感情了」、「情感麻木了」、「高興不起來了」。
3.抑鬱症的症狀--精力減退或持續疲乏:精力減退,疲乏無力,洗漱、著衣等生活小事困難費勁,力不從心。病人常用「精神崩潰」、「泄氣的皮球」來描述自己的狀況。
4.抑鬱症的症狀--自我評價過低:病人往往過分貶低自己的能力,以批判、消極和否定的態度看待自己的現在、過去和將來,這也不行,那也不對,把自己說得一無是處,前途一片黑暗。強烈的自責、內疚、無用感、無價值感、無助感,嚴重時可出現自罪、疑病觀念。
5.抑鬱症的症狀--顯著、持續、普遍的抑鬱狀態:注意力困難、記憶力減退、腦子遲鈍、思路閉塞、行動遲緩,但有些病人則表現為不安、焦慮、緊張和激越。
6.抑鬱症的症狀--消極悲觀:病人內心十分痛苦、悲觀、絕望,感到生活是負擔,不值得留戀,以死求解脫,可產生強烈的自殺念頭和行為。
7.抑鬱症的症狀--軀體或生物學症狀:抑鬱病人常有食慾減退、體重減輕、睡眠障礙、性功能低下和心境晝夜波動等生物學症狀,很常見,但並非每例都出現:
食慾減退、體重減輕:多數病人都有食慾不振,胃納差症狀,美味佳餚不再具有誘惑力,病人不思茶飯或食之無味,常伴有體重減輕。
性功能減退:疾病早期即可出現性慾減低,男性可能出現陽痿,女病人有性感缺失。
睡眠障礙:典型的睡眠障礙是早醒,比平時早2~3小時,醒後不復入睡,陷入悲哀氣氛中。
晝夜變化:病人心境有晝重夜輕的變化。清晨或上午陷入心境低潮,下午或傍晚漸見好轉,能進行簡短交談和進餐。晝夜變化發生率約50%。
鑒於抑鬱症不是一種單一的疾病,下面對它的一些常見類型以及各種類型抑鬱症的症狀做進一步闡述。
1.內源性抑鬱症。主要由於腦內兒茶酚胺類神經遞質代謝障礙所致,有的可發現有家族遺傳史。部分病人在發病前可找到某些不良刺激因素,但這些刺激因素並非發病的根本原因。內源性抑鬱症的症狀有精神運動性遲滯、早醒及症狀早重晚輕的特點,有體重明顯下降及自罪觀念、自殺行為和生活不能自理等表現。少數病重者還可出現緘默不語、卧床不動的抑鬱性木僵狀態。本病是一種嚴重的抑鬱症,除有自殺的危險性外,少數病人也可以發生「擴大性自殺」、「自我誣告」與「曲線性自殺」的危害行為。「擴大性自殺」指病人在決心自殺時為了憐憫幼兒或病弱的妻子、父母,在自殺前先將他們殺死。「自我誣告」是指病人向司法機關「投案」,虛構某些不符事實的重罪,以達到自我懲罰的目的。「曲線性自殺」是指病人在自殺失敗或無法自殺時,突然外出殺人以求司法機關處死。
2.心因性抑鬱症(又稱反應性抑鬱症)。主要由受到外界的不良刺激或者內心的矛盾沖突所致。往往在受到超強精神打擊後急性發病,如遭遇天災人禍等,也有少數是緩慢起病的,如長期被拘禁後因絕望而發病。
3.抑鬱性神經症。又稱抑鬱型神經官能症,是一種較輕型的抑鬱症。它表現為持續的情緒低落狀態,常伴有神經衰弱的許多症狀,其預後較良好。
4.繼發性抑鬱症。包括繼發於某些精神障礙,繼發於肝炎、流感、甲狀腺功能減退及阿狄森氏病等軀體疾病,繼發於利血平、皮質激素等葯物的副作用。
5.隱匿性抑鬱症。軀體症狀十分明顯,可涉及各個系統,但以疼痛為主訴者較常見,隱藏很深的抑鬱症狀反被掩蓋了,如不警惕可長期誤診。
6.更年期憂鬱症。首次發病在更年期,常以某些精神因素或軀體因素為誘因,多有絕經期綜合征的表現,臨床症狀以焦慮抑鬱為主,智能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