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引導學生來接受美育教育
1、確定要樹立的美育教育理念應該具有功能高、內涵多、整體性和全育性
美育是一種對人的整體性的教育,可以通過多種教育形式,如各種藝術和美的具有實際內容的審美活動或者是接受一些中介的美感體驗,美育是對人的教育,同樣也對整個人的綜合素質十分關注。
要對人的審美能力提高,還要陶冶人的性情。美育實際上還追求和諧、真善美的人格方面的教育,對於人的綜合素質及獨特性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都有所關注,是以提高生活質量、生命質量和人生價值為目標的教育。
2、建設完善的美育教育體系
美育教育所包含的教育領域很廣,貫穿於學校教育的整個過程中,所以要在每個環節落實好教育工作,包括管理、後勤和教學中。
並且所有部門都要在美育教育中占據主導地位,將優勢積極的發揮到工作中,但是美育教育不是意味著開立幾門課程,美育教育是貫穿融合於整個教育體系中的,以一種學科的形式在所有環節和方面中體現出來。
3、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滲透美育
教育的過程就是老師對學生傳道授業解惑的過程,是依照美的規則進行下去的。老師應該對自己的教授對象了解並且熟悉,掌握這個規則,才能更好地進行美育教學。老師在進行教授知識、提升能力、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當老師把這一規則與教授統一在一起的時候,就達到了創造美的目的,實現了美育滲透。
4、完善課程體系,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美育教育不單單是為了讓學生掌握歌唱、舞蹈等這些藝術技能,更應該重視的是文化內涵,應該對學生的人生境界進行引導,促使學生能夠建立健康的人生觀和世界觀,追求美的生活。
藝術的實質是美,傳授藝術應該與藝術的美融合在一起進行,不應該把藝術創作只是看作需要傳授的知識去教授。高職院校的美育課程改革勢在必行,學校管理人員應該更新教學理念,並認真總結經驗,促使美育理念融入到整個教育工作中。
5、教師言行滲透美育
對於教師來說,要逐步提高審美觀,對師德風范進行改善,教師的言談舉止中要為學生滲透無聲的美感。還要求教師不斷對自身的品德和修養增強,力氣完美的人格,這樣才能影響學生,讓學生對教師產生欽佩的感情,並潛移默化受到教師的感染。
6、營造健康的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對學生的影響也很大,要逐漸的加強校園文化改善,為學生提供積極樂觀的氛圍。從根本意義上說,校園文化屬於隱性的授課方位,對學生的教育有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在美育教育中的地位比較關鍵,絕對不能忽視。
⑵ 怎樣對中學生進行審美教育
作者:趙乾書
[導讀]從人類生理和心理發展的角度看,人們對美的需求是在精神上尋求心理平衡和自我實現的必然,它是人類生活的一種需要。
審美教育是德育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形成美育觀的主要途徑,是培養德、智、體、美、勞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新人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在課堂教學、實際操作、社會實踐等方便進行審美教育,對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培養和形成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第一,通過審美教育提高學生對美的感受能力、鑒賞能力和藝術創造能力,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
馬克思歷來十分重視青年一代的審美教育,要求他們不但要掌握科學,而且要懂得藝術,認為藝術不僅能幫助人們認識世界,而且能鼓舞人們改造世界,去創造美好生活。他曾說過,社會的進步就是人類對美的追求的結晶。審美教育對人們的潛移默化的作用歷來被許多有識之士所認識。
我國著名的藝術教育家豐子愷先生曾這樣說過:「能用作畫一般的心來處理生活、對付人生,則生活美化、人世和平。」美的事物在生活中處處都有,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感受和欣賞的,因為人們認識美、發現美和鑒賞美的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要通過學習、培養、訓練才能逐步得到、逐步增強。雖說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各人對美的內涵的認識卻大相徑庭,審美的情趣和品位更因人而異,甚至相距千里。要增加審美素養,就必須接受美的教育和熏陶,不斷積累和升華對美的體驗。
青少年學生正處於生理和心理發育的重要階段,他們求知慾強,可塑性大,通過審美教育對他們進行系統的美術知識教育和技能訓練,對於提高他們的審美修養、審美感受能力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由於美術是直觀形象的視覺藝術,其鮮明生動的造型、富有情趣的色彩和直觀感人的藝術特徵,較適合青少年身心發展的特點,因而更能引起學生興趣,起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良好的審美教育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乃至一生都具有積極的影響。
審美教育作為人生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已得到了人們的一致認識。
從人類生理和心理發展的角度看,人們對美的需求是在精神上尋求心理平衡和自我實現的必然,它是人類生活的一種需要。人們要在生活中不斷地發展美、追求美、更好地創造美,就必然需要不斷地提高對美的感受能力、鑒賞能力和創造能力,從而充實、豐富和完善自己。
第二,通過審美教育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並促進其智力的發展。
在教學的各個環節進行審美教育,能提高學生們對真、善、美與假、惡、丑的辨別能力,陶冶其道德情操,很自然地與「講文明懂禮貌」的德育教育融為一體,這無疑對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積極的意義和作用。
比如有不少青年學生,由於缺乏文化素養和藝術鑒賞能力,他們對人體繪畫作品和裸體撲克、淫穢畫區別不清,容易把美當作丑、把丑當作美,有的人由於受到淫穢品的毒害而走上了犯罪道路。通過美術課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和藝術鑒賞能力,可以使他們認識到:人體繪畫作品是為了突出表現人的形體美和人的內在活力,是對人自身的贊美和對生命的歌頌,它是一種健康的、具有積極審美價值的藝術品,能給人以美的享受;而裸體撲克和淫穢畫刊宣揚的是低級趣味,尋求感官刺激,它們用純自然主義的手法甚至變態下流的方法故意宣洩性慾、褻瀆情愛,引導人們走向墮落。學生通過接受正確的審美教育,有了辨別美醜的能力,就能自覺抵制淫穢品的侵襲,增強自身的免疫力;同時也能用正確的態度和方法欣賞人體美術作品,升華自己的審美情感。這種審美教育可能會比講抽象的道理或硬性制止學生看淫穢品的效果更好。由此可見,審美教育能使人心理健康、樂觀向上,精神生活更充實、更豐富,有助於良好的道德品質的形成。除此之外,通過審美教育對學生的智力發展也起著促進作用。通過具體形象如線條、色彩、形體、結構、空間等繪畫語言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記憶、想像和創造能力,而這些能力正是智力的主要因素;豐富有趣的美術常識以及與之相關的歷史知識、民族風俗等內容又大大增加了學生頭腦中的知識容量,對發展智力大有裨益。
第三,美育教育通過對學生進行美術知識教育和美術技能訓練,有益於將來的社會工作。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美術在社會中的作用越來越大,用途越來越廣,與人的生活聯系越來越密切,除了繪畫、雕塑這些觀賞性藝術屬於純美術之外,生活中許多方面都與美術有關。
譬如,要蓋一幢大樓,設計時必須考慮大樓的外觀,要考慮大樓的造型、色彩與周圍環境的協調,而造型、色彩就屬於美術范疇。大樓的設計者除了具備力學知識、土木建築結構知識外,還應具備一定的美術知識和審美修養,否則就難以成為一個真正優秀的建築設計師。在其他方面,如商品包裝業、廣告業、日用工業、室內裝飾等,都與美術有密切的聯系,都需要從事這些行業的人具有一定的美育知識、具有較高的審美修養。廣大青年學生今後將走向社會,成為各行各業的生力軍,他們在課堂中掌握一定的美術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具備一定的美術修養,對今後工作將有積極的作用和重要的幫助。總之,美術教育是一門基礎課,融匯在整個教學的方方面面。通過美術教育,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念,提升他們的藝術鑒賞力和創造力,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觀、世界觀,對將來步入社會參加工作,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將會受益終身。
⑶ 怎麼提高孩子的美育能力
1.給孩子最濃郁的愛。
愛,是迎接一切美好事物的開始!愛,是給孩子自信的源泉!
2.家長和孩子的「衣品」,要以美觀大方得體為宗旨。
家長的衣著品味影響著孩子的審美,孩子的穿著打扮是什麼風格,孩子無形中便以什麼樣的氣質來襯托。我是非常不喜歡有些家長給孩子穿過於成人化風格的衣服。
3.家庭環境整潔舒適,讓孩子時刻受到美的陶冶。
4.多為孩子提供優秀繪本和文學作品讓孩子閱讀,以圖畫和文字的藝術魅力感染孩子的審美情操。
5.經常帶孩子親近大自然,感受最美最生動的自然藝術。
6.優雅自己的言行舉止。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是父母的鏡子。父母言行粗俗,不文明,孩子則是父母原汁原味的「復印件」!這就是為什麼有些缺乏審美情操有錢人,被稱作「暴發戶」的原因吧。
7.如果有條件可以多帶孩子去博物館參觀、看畫展、觀看兒童劇等。
8.家長要以積極進取、不斷學習的生活態度去影響孩子。
⑷ 家庭美育教育,具體應該怎麼做
普通家長,非科班出身,都不敢說自己美感十足。從專業的角度來看,大多數家長在美育方面都是摸石頭過河,所以,這個問題對於大多數家長來說都是常態。那麼,作為普通家長是不是就沒有辦法給孩子進行審美教育呢?當然不是!恰恰相反,我反而認為:真正的美育,就應該是從平凡中誕生出來的。我也不是美院高材生,更不是時尚雜志編輯,就是一個普通的媽媽。對於美,我的理解是:以自己的獨特視角來發現、創造美,詮釋美。因此,在對孩子的美育教育中,我的角色就是和孩子一起學習、探索,不斷實踐。
最後,家長以自己的行動來帶動孩子,潛移默化地去影響他,讓榜樣的力量發揮優勢。我家孩子喜歡畫畫,也喜歡做手工,但作為一個美術小白,我在去年以前,都只是充當了孩子的助手。要說引導,頂多就是鼓勵,偶爾再提出一些比較有創意的點子。實際操作,大多數時候都是由他自己來完成。從去年春天開始,我重拾了童年的畫畫夢,給孩子的震撼是很大的。我每天堅持練習繪畫,哪怕是再累,都從不間斷。如今一年過去了,孩子看到了我在美術路上的蛻變,感受到了我的堅持與勇氣。而這些堅持和勇氣,本身就是一種美。他對別人說:「我為媽媽感到自豪,我也要像她一樣努力。」事實上,所有的美育都應該化作行動,只有實際行動才是最好的教育方法。
⑸ 美育是什麼有什麼作用
美育:培養學生認識美、愛好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稱審美教育或美感教育。美育要通過各種藝術以及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來進行。通過藝術進行的美育就是藝術教育。在人的全面發展教育中,美育佔有重要地位。
美育的作用:社會主義社會的美育是為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培育學生心靈美、行為美服務的。它用現實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反映在藝術形象中的先進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活動來感染受教育者。它廣泛而深入地影響著學生的情感、想像、思想、意志和性格。
它能豐富學校的文化精神生活,激起學生的情緒體驗,有助於培養高尚情操,提高社會主義覺悟,鼓舞學生為實現共產主義理想和創造一切美好的事物而奮發向上。
(5)喚醒美育的正確方法擴展閱讀:
我國社會主義學校的美育是為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培養學生心靈美、行為美服務的。通過美育可以促進學生的德、智、體的發展。
它可以提高學生思想,發展學生道德情操;它可以豐富學生知識,發展學生智力;它可以增進人們的身心健康,提高體育運動的質量;它可以鼓舞學生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並進行創造性的勞動。
美育定義由狹義而廣義的過程中夾雜的另一個維度的變化就是:由形式美育走向了實質美育。所謂「形式美育」指的是以培養對象的審美素養(如審美觀、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等)為目標的教育活動。
而「實質美育」則以上述目標為手段,追求美育的精神實質:人生的美學趣味和教育的審美境界。強調美育對詩意人生的促進功能已成為現代美育的核心。這樣,美育概念就應在從狹義走向廣義的同時,也實現由形式向實質的革命。
眾所周知,美是有力量的,沒有美育的教育也是不完整的教育。幾千年前,孔子就提出「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強調審美教育對於人格培養的作用。
蔡元培先生曾大聲疾呼:「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礎的人生觀教育」。喬布斯也曾直言,蘋果與其他計算機公司最大的區別,在於追求科技的同時,始終保持對於藝術和美的追求。
⑹ 如何實施幼兒園的美育
1、重視音樂
教育音樂是用聲音來塑造形象的聽覺的藝術,按照節奏和旋律來影響著聽覺,影響著兒童的情感,同時提升幼兒的聽覺能力。音樂教育要發展幼兒的智力,提升幼兒的想像能力、記憶能力,要鍛煉幼兒的思維,培養幼兒好的情感,促進幼兒能力的提高。
2、強化美術教育
幼兒園的美術教育中重要的是美術欣賞,美術是造型的藝術,強調著色彩的和諧,線條的明晰,更加形象和生動,並鍛煉幼兒的視覺,提升幼兒的觀察能力和想像能力。幼兒在感受美好美麗的玩具的時候,能夠展現出豐富的表現慾望,喜歡用畫筆來描繪想像中的畫面和圖案,在這個過程中要重視幼兒對美的追求,實現幼兒對美的創造。
3、文學藝術教育
幼兒教師要重視文學藝術教育,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來塑造人物形象,充分創造情節,發展幼兒的情感。在幼兒的文學藝術教育中,教師可以通過聽故事、講童話、讀詩歌、欣賞幼兒影視作品等來豐富幼兒的情感。幼兒教師要鼓勵幼兒欣賞作品內容豐富、情節感人的作品,積累知識,發展語言能力,並教育幼兒產生美的教育,教會幼兒學會辨別事物的真假,學會分辨善惡,學會區別美醜。
4、發展幼兒的體育
幼兒教師可以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增強幼兒的體質,可以培養幼兒的形體美、姿態美。教師要通過體育鍛煉,塑造幼兒的優秀品質,發展幼兒的能力,並重視幼兒的藝術創造。在幼兒體育教學中,要根據幼兒的年齡和生理、心理特點給幼兒一些體育活動能力的教育,教育幼兒在體育活動中提升能力,增強體質。
5、深入進行常識教育
幼兒教師要對幼兒進行常識教育,通過綜合性的知識教育的活動,引導幼兒了解周圍生活中的知識,充分積累知識,掌握技能,並學習科學文化知識。
⑺ 美育的方法
美育的途徑十分廣闊,方法靈活多樣。美育可以在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中進行,也可以到大自然和社會生活中進行。
具體策和方法如下:
(1)通過課堂教學和課外文化藝術活動進行美育。①通過科學文化基礎知識教學進行美育;②通過藝術學科教學和課外文藝活動進行美育。
(2)通過大自然進行美育。
(3)在日常生活中進行美育。①利用家庭環境進行美育;②組織學生參加美化學校環境的活動;③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體現美。
⑻ 美育的實施途徑有哪些
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是藝術教育。
美育的途徑與方法:
1、培養學生充分感受現實美和藝術美的能力。要求在培養他們敏銳的感覺能力的同時,發展他們高尚的審美情感。還要求培養學生審美的比較及分析能力,以區別真善美與假丑惡。培養他們審美的想像和聯想能力,以掌握藝術形象。
2、培養和發展學生創造現實美和藝術美的才能和興趣。
要使學生學會按照美的法則建設生活,養成美化環境以及生活的能力和習慣。要注意組織學生參加各種藝術實踐活動,發展他們創造藝術美的才能和興趣,尤其要注意發展有藝術才能的學生的特長。
⑼ 美育的實施途徑主要有
現在人們注重對孩子的培養和教育,都想要在的孩子能夠有好的發展,從小的教育可以為孩子的將來奠定很好的基礎。現在的教育方式也有很多,很多的人都通過美育來激發孩子的潛能。但是很多的人對美育都沒有得到很好的了解,美育的實施途徑有哪些?
美育的實施途徑有哪些
1、通過課堂教學實施美育。具體來說,包括美術課、音樂課、數學課、語文課、自然課、手工課和勞動課。
2、通過開展課外活動實施美育。利用美化校園、教室環境進行美育。
3、通過教師的示範作用對學生進行美育。
美育的的功能有哪些
美育的直接功能可用兩個字表示即「育美」。我國學者認為:「美育的任務可以概括為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培養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美育的直接功能(審美觀以及審美、創作能力的培養等)與美育概念的狹義或形式美育相關。
美育的間接功能是一種附帶功能,或者說是一種潛在功能,是為其他教育功能發揮提供前提條件的作用,具體講,就是美育的育德、促智、健體功能等。
美育豐富了孩子的生活,提高了孩子的審美能力還有鑒賞能力,還可以促進孩子的思維能力,為之後的道路奠定了扎實的基礎,對孩子的好處也是有很多的
⑽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美育教育
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是語文教學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修訂後的新大綱提出:「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提高思想認識,陶冶道德情操,培養愛美的情趣。」改版後的低年級語文教材,安排了大量精美的圖畫,生動直觀,與舊教材相比,更具有趣味性、可讀性,更貼近生活,更有利於對學生進行美的教育。
那麼,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加強美育,培養學生的愛美情趣呢?筆者認為,必須根據小學語文學科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圍繞小學美育的基本任務,遵循美學的有關原理來進行。下面談談幾點粗淺的見解。
一、創設情境,調動情感美。
人並不是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能同樣地感受到客觀事物的美的,事實上,在某種狀態下,主體甚至感覺不到客體的美。馬克思說過:「焦慮不堪的窮人甚至對最美的景色也沒有感覺;珠寶商人所看到的只是商業的價值,而不是珠寶的美的特性。」這說明了情感和注意直接影響著審美活動。因此,我們在對學生進行美育時,必須設法調動他們的注意,激發他們的情感。
1、用美的教學設計來調動學生的注意。兒童天性愛美,美好的事物最容易引起他們的注意。在教學中,我們應該注意精心創設教學情境,或是展示美的畫面,或是播放動聽的樂曲,或是生動形象的表演,或是繪聲繪色的描述,將學生一下子帶入特定的情境之中,不僅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而且也為進一步學習課文確定基調。例如在教學《比尾巴》一課時,課一開始,我是這樣引入課題的:「同學們,這節課老師帶你們去一個好玩的地方,好嗎?」學生齊聲回答「好!」「去哪裡呢?到動物園去吧!」同學們高興雀躍,鼓起掌來。接著,我播放了各種動物的錄像,讓學生說說自己認識的動物;按動滑鼠,閃動著各種動物的尾巴,讓學生看一看,比一比,引出課題。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結合課文的描述,師生齊齊來做「給動物添尾巴」的游戲,增加了學生的趣味性,同學們學習起來,興致很高,效果更好。
2、以教師的情感來喚起學生的情感。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認為:「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著名小學語文教師特級教師李吉林指出:「在讓學生感受形象的過程中,教師的情感對學生的內心體驗、情感的產生,是非常重要的外部條件。」
的確,美感的產生不是靠「傳授」得來的,而是要靠學生自己親身去感受和感悟。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指導、熏陶和感染無疑起到激勵和喚醒作用。例如在教學中,可以通過教師富有感情的范讀,或激昂,或深沉,或輕快,將學生帶入文章的意境;可以通過指導學生反復吟誦一些感情豐富的語段,讓學生出於口,入於耳,瞭然於心,使作者與教者、讀者感情融於一體;還可以通過精心設計疑問,以問促讀,激發學生智慧的潛能,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
二、再現畫面,領略自然美。
語文教學由於受到時空等各種條件的限制,學生主要通過有關文字、圖片和聲像資料來認識客觀世界。如台灣的日月潭,黃山的奇石,東北的小興安嶺,黃果樹的瀑布等,我們不可能一一帶領學生去領略、感受這些自然美,於是,就要充分利用課本的插圖、幻燈片和聲像資料來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幫助理解課文內容。例如,在教學《雪地里的小畫家》一文時,為了幫助我們這些南方的孩子感知雪的表象,我利用課件,播放一段錄像:北國的樹林里,雪花飛舞,白雪皚皚。雪地上,走來了一群小動物,它們身後,留下了幾行不同形狀的腳印……學生邊看錄像邊讀書,感受了自然美,領悟了詩中情。於此同時,我們要教會學生按一定的順序去觀察,如先看整體,再看部分,最後回到整體,從上到下,由遠及近等;要注意引導學生從不同的方面去觀察,如形狀、顏色、聲音等;還要注意指導他們用不同的方式去觀察,如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徵,運用對比、誇張的手法展開合理的想像等等。
三、訓練語言,感受意境美。
文學,本身就是一部高度的藝術品,其旨在以情動人。文章的意境美,都包蘊於語言文字之中,因此,加強語言文字的訓練,是使學生受到美育的最根本途徑。
1、加強朗讀,領悟情感。
「讀與感受」是學生的一種主題活動。近十年的教學實踐使我深深體會到:「讀與感受」比分析更重要。「讀與」的過程是任何「精妙」的分析所無法替代的,沒有充分的讀書,就談不上深入的分析,更談不上深刻的感受。那麼,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如何指導學生去:「讀與感受」呢?我覺得應該注意三點:(1)讀有目的。多讀不是隨便讀,每讀一遍,要解決什麼問題,讀前要提出明確要求,要加強引導。(2)讀有層次。注意由淺入深,由整體到部分,再由部分到整體,由讀得准確到讀得有感情。(3)讀要選擇。注意精讀於泛讀相結合,既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泛讀全文,又要指導學生精讀重點語段,做到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既要抓好課內精讀,又要引導學生課外泛讀,拓寬視野,增長知識。
2、訓練想像,豐富情感。
愛因斯坦曾經斷言「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我們知道,形象思維是人類主要的思維方式之一,它的整個思維過程都離不開具體形象,而想像則是形象思維的主要形式,美感中的理性認識和情感體驗的和諧統一是在想像中實現的。在教學中,如果能選擇那些反映自然美、社會美和藝術美的事物,讓學生在初步建立美感的基礎上展開想像,有利於學生從中受到美育。如觀察一幅圖畫,可引導學生去想像當時的季節、天氣、環境和人物的語言、心理,動作;學習課文,可引導學生補充想像一些課文中沒有直接敘述出來的情節;活動課時,可通過聽音辨響,將人類社會活動、日常生活及自然界發出的一些聲響有機糅合在一起,引導學生去想像一些情景片段等。
四、豐富實踐,創造生活美
人類的美感不是餘生句來的本能,它是社會實踐的產物,並隨著客觀世界的發展變化而發生變化,知識和生活經驗的多寡直接關繫到審美認識的程度。作為一個語文教師,不應該把目光盯在課本上,而應該結合課堂教學的需要帶領學生走進社會大課堂,讓學生拓寬視野,豐富知識,才能培養出有實踐能力的、社會適應性強的人才。
豐富學生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可以從下面幾方面進行:(1)根據課文內容,補充必要的知識。如講授《雪地里的小畫家》一課,教師可適當補充一些動物冬眠的知識,說說哪些動物需要冬眠。(2)根據教學的要求,組織適當的活動。如參觀訪問、興趣小組活動、辦手抄報、開故事會、演課本劇等。例如教學《秋天到了》後,我在班中組織了「找秋天活動」,並舉辦以「秋天到了」為主題的展覽,讓學生把自己在「找秋天」活動中拾到的樹葉、採摘到的果子或拍攝到的秋景照片等展覽出來,既豐富了孩子們對秋天的認識,又陶冶了孩子們的情操。(3)運用對比方法,學會鑒賞美。如學習《水鄉歌》一文後,教師可帶領孩子們到附近的農村去走一走,看一看,使他們了解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發生的巨大變化,在幼小的心靈播上勤勞致富的種子,還可以讓學生用畫筆畫一畫,畫出現代農村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