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應對經濟危機,銀行為何降息
經濟危機一般是由需求不足引起的,首先消費需求不足,使得生產出來的產品積壓,於是缺乏投資引誘,造成投資需求不足。投資需求不足,使得企業縮減規模,甚至停工停產,工人大量失業,國民總收入下降,這又更進一步使得消費需求不足。如此循環就演變成了經濟危機。
所以要解決經濟危機就是要解決需求不足的問題。首先,利息降低了,人們就不願意把錢存到銀行里,因為存銀行利息很低,他們寧願多拿些錢去消費,於是消費需求不足得到緩解。其次,利息降低了,企業貸款的成本就降低了,企業就更願意去銀行融資用於投資,於是投資需求也擴大了。有效需求上升,經濟就轉暖了。
當然降息只是刺激經濟的一個手段,還可以通過回購國債,降低存款准備金率等貨幣政策。在適當時候擴張性的財政政策也是很有效的手段,如減稅,擴大政府預算等等。
Ⅱ 央行兩次降息和我們日常生活有什麼關系呢
「房奴」壓力減輕 購房者笑不出
此次降息,對於購房者來說同樣貸款20年期限的100萬元,在基準利率下,月供將減少150元。那麼此次降息對於購房者來說除了月供減少還有哪些影響?而對於整個樓市而言又意味著什麼?可以說,此次央行降息有人歡喜有人憂,影響遠不止月供減少150元……
對於已購房的「房奴」而言,降息還是有一定利好的。因為購房的利率成本降低了,減輕了購房者的利息負擔和還款壓力。以20年期限的100萬元的貸款為例,此次降息後,基準利率調整為6.8%,以此計算購房者每月的月供為7633.4元,下降了接近150元,利息總額83.2萬元,減少了3.6萬元,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對於採取同樣貸款額度及條件的二套房購房者來說,雖然其如今無法像首套房購房者享受利率優惠,但是其通過此次央行降息,也使自身每月的月供出現一定縮減。對於採用公積金貸款的購房者來說,此次降息也給予他們相應的成本減少。以一筆60萬元總額、20年限、採用等額本息還款方式的公積金貸款為例,降息之後,月供為3860.9元,相當於每個月少還了65元,20年總共少還了15765.1元。
由於目前貸款利率較高,很多房貸族都會想要提前還款,但是今年提前還貸卻需要三思而行。以現行的5年以上貸款基準利率6.80%計算,八折以後是5.44%,而即使拿不到八折的優惠,八五折後的利率也達到了5.78%。盡管當前投資環境不太理想,但是市面上仍然有不少理財產品可以達到5.5%以上的收益率。同時,明年的經濟情況還是一個未知數,誰也不能保證是否會有好的投資機會,因此,與其將閑錢拿去提前還貸,不如留在手裡尋找更好的投資機會。
貨幣政策的轉向,對於目前資金鏈普遍緊張的房企來說,無疑是個利好消息。同時貸款利率下調也降低了房企的融資成本。
而開發商笑了,可能就要輪到想入市的購房者哭了。事實上,房價早已聞風上漲。據媒體實地考察後得知,北京市一個六環外的偏遠項目,在今年3月份標價還不到每平方米8000元,但是6月初,該項目的房價已經全線上調到了每平方米14000元以上。
類似情況,隨處可見。回龍觀的大量經濟適用房——落到了大量頗有經濟實力並同時擁有其它住房的人員手中,近幾年一直在大量甩賣——2011年底本已回落至每平方米15000元左右,如今也已大幅上揚到了每平方米20000元左右。
股民可能還得繼續「煎熬」
面對上周前四個交易日連續下跌的不利局面,盡管央行周四晚間意外降息,但是從周五市場表現看,並不為利好所動,除了早盤跳空高開後,全天基本處於弱勢震盪格局中,在降息利好與經濟下行風險的PK中,空方明顯占據上方。
眾所周知,A股市場又稱「政策市」,政策導向對市場走勢有著非常關鍵的、甚至是決定性的影響作用。很長一段時間以來,A股市場處於內憂外患的環境中,外有歐債危機風暴的侵襲,內有宏觀經濟下行、上市公司業績下滑的影響以及資金面的壓力。
對於本次降息,投資者應該清醒認識到,降息並不能作為判斷大盤真正企穩的關鍵因素。央行此次利率下調,有助於降低企業經營成本又能增加其信貸需求,因而對穩增長、防止經濟增速繼續下滑將發揮重要作用。可以說此次降息,信號作用明顯大於實際作用。
不過,最絕望的時候,也正是希望所在。上周末,中國公布了5月宏觀數據,通脹降至近兩年低位,投資和消費更創出數年新低,證實了央行提前降息乃經濟形勢所逼。市場預計政府將出台更多刺激性政策,年內仍有一到兩次降息可期。
「非對稱」降息 管好錢袋有學問
在這一次降息後,最具看點的是存款利率的變化,在可選擇上浮10%的自主定價空間後,各家銀行的定價出現差別。 從這兩天各家銀行發布的利率調整信息來看,降息政策發布後,銀行將活期和一年期定存利率都相對基準利率做了上浮調整。對於存款利率而言,此次降息政策帶給存款利率的變化實則是升息!
由於未來可能出現不同銀行存款利率不一的情況,而最高的存款利率則會高於降息前,以10萬元一年期存款為例, 按照最高優惠率存款與最新基準利率計算相差325元。市民存款理財時,可「貨比三家」,選擇最優惠存款利率銀行。
同一筆10萬元5年期存款,存在不同銀行,目前執行基準利率的銀行利率僅為5.1%,執行上浮10%利率的銀行利率最高,為5.61%,兩者相差0.5個百分點。如果市民存款10萬元,存在利率最低的銀行,5年後利息收入共計為25500元,如果存在執行上浮10%利率的銀行,則5年後利息收入為28050元,兩者相差2550元。
降息和存貸款利率浮動區間打開後,對投資者的理財也是一個考驗。降息後,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勢必將下降,而存款利率浮動對普通儲戶來說,今後「加息」、「降息」將更加頻繁。
1年期理財產品收益率5%,具備投資價值。目前銀行發行的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在5%左右,遠高於同檔存款利率。如果市民有一定風險承受能力,仍建議購買此類理財產品。不過,有專家認為,央行已經打開了降息周期的通道,未來還會繼續降息。這也意味著,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可能進一步大幅下滑。因此,目前買銀行理財產品盡量買中長期產品。
若投資者資金量雄厚,可以購買固定收益類信託產品。數據顯示,目前1年期100萬門檻的此類產品有9%至11%的收益,300萬門檻的預期收益更是高達10%至12%,投資價值比較高。不過,這類產品預期收益率可能因為降息而下調,仍需選擇偏長期理財產品,不過要注意資金流動性問題。
每逢季末和月末,銀行受攬儲壓力的影響,都會推出短期的高息攬儲措施。因此,需要存款的市民,可以留意本月底銀行存款利率的變動情況,或有銀行會嘗試推出存款利率浮動上限的高息攬儲措施。
降息不如減稅
央行此次降息,預示著經濟惡化程度比想像的嚴重;通脹回落至3%,但不代表通脹會一直下降。國家需要更多力度的財稅政策出台,才能真正讓老百姓感受到實實在在的利好。否則「河南農民為不交農業稅感到心裡慚愧」這樣令人笑不出更想哭的事情還會層出不窮。
降息比降準的政策信號要強得多,它基本代表著央行要實施某種寬松的貨幣立場,但現在降息並不代表著貨幣政策的大幅度寬松,它是一種「邊走邊看」。相應的,會有更多其它的政策來唱主角,像財稅政策,國家完全有能力實施更大力度的減稅。不過,相應地也要控制政府部門的各種成本。
另外,放開民間投資將是重中之重,「36條」的落地反復被深化和細化就是一種明顯的信號。不過,如何能讓民間資本感到放心,並能在進入期獲得一個「可資鼓勵的利潤收益」,而不是跑進去「挨了一刀」,則是一個需要深思熟慮的問題。
結語
單純降息很難解決目前整體經濟的困境,老百姓要想在經濟情況不太好的時候不至於錢包縮水,一方面要自己提高理財水平和理財觀念,另一方面國家也必須出台更多惠民政策。(
Ⅲ 降息減稅土改自貿全來了,信心滿滿有沒有
天下人,其實很好愚弄
Ⅳ 2015年銀行降息稅收有什麼變化
1.2015年銀行降息稅收感覺不到變化。
2.為了應對當前的經濟下行壓力,央行今天再次祭出降准降息的金融杠桿,宣布自2015年8月26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0.25個百分點,並實施定向降准0.5個百分點。其實,應對經濟增長而言,央行降准降息還不如財政減稅。降准降息如同給經濟注入興奮劑,治標不治本;而減稅則是真正增強企業體質,是治本之策。
Ⅳ 總供給大於總需求時,是該減稅還是該降息
歸根結底是要擴大需求。需求有內需和外需兩個方面。
擴大內需的主要措施是擴大消費規模,讓窮人有錢,提高購買力,而不是讓富人更富;其次是擴大投資規模,降息就是好辦法之一;減稅雖然有作用,但減稅的同時,會使政府的支出的規模減少,作用不會很明顯。
擴大外需的主要措施靠出口,增加出口的主要調控措施是出口退稅和國際協作。出口退稅屬於減稅措施,所以,減稅在這個方面的作用會明顯一些。
Ⅵ 降息是積極財政政策嗎
是的,積極的財政政策是通過減稅降息和增加財政支出等措施以增加和刺激社會總需求的一種政策。
減稅可以增加民間的可支配收入,在財政支出規模不變的情況下也可以擴大社會總需求;財政支出是社會總需求的直接構成因素,增加財政支出會直接增加社會總需求。
1998年以來我國實施的積極的財政政策,就是針對國內外經濟形勢的變化而採取的措施。
其內容包括:向國有商業銀行增發國債專項用於基礎設施建設;調整稅收政策,分批提高部分產品的出口退稅率,對有關項目實施稅收減免;推進「費改稅」改革,減輕企業和農民負擔;增加大江大河治理和天然林保護工程投資;提高公務員工資、增加對下崗職工的社會保障支出等。這些積極財政政策有效地拉動了社會需求,促進了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穩健的貨幣政策,是既配合積極的財政政策的實施,又確保幣值穩定、防範金融風險的一種貨幣政策。
1998年以來我國經濟出現了明顯的通貨緊縮,中央根據造成物價連續下跌的主要原因是經濟結構失衡,而非貨幣供應不足的實際情況,提出擴大有效需求、控制物價連續下降的著力點應放在調整經濟結構上,而不宜採取擴張性的貨幣政策。為此,中央銀行在逐步適當增加貨幣供應量(包括取消商業銀行貸款限額控制、下調法定存款准備金率、連續多次降息等)的同時,及時制定信貸政策,引導貸款投向,促進經濟結構調整;並加強金融監管、確保金融穩定(包括配合財政部發行特別國債補充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資本金;組建金融資產管理公司,降低國有獨資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的比例;全面整頓各類金融機構,幫助化解地方金融機構支付風險等)。
從實踐看,上述穩健的貨幣政策對國民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發揮了重要作用。
1998-2002年,5年來,我國國民經濟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經濟持續快速增長,GDP平均每年增長7.7%,居民消費價格漲幅在-1.4%和0.8%之間,人民幣匯率保持基本穩定。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率不斷提高。這一經濟奇跡的取得,是在中國經濟經受了亞洲金融危機的沖擊,在世界經濟增長放慢的背景下取得的;是在面臨著國內產業結構矛盾十分突出,國有企業職工大量下崗等等不利局面的情況下取得的;是在抵禦了1998、1999年連續大洪澇災害的情況下取得。國際社會紛紛評論說,中國經濟近年來的發展是一個奇跡,一點也不過分。
當然,這一經濟奇跡的取得,其原因是很多的,即使是從經濟上分析,也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
Ⅶ 如何對企業減免稅負,階梯降息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9-23
Ⅷ 簡述我國目前以減稅為主的積極財政政策的內容有哪些
繼1998年我國實行積極財政政策以來,1999年我們仍然堅持實施積極財政政策。這表明當前我國的宏觀調控政策已由注重依靠貨幣政策為主轉變為依靠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相互配合且以財政政策為主。在新中國的歷史上,如此強力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組合作用經濟生活,是極其罕見的。本文擬就當前正在實施的積極財政政策的內涵從不同側面作幾點剖析。 一、當前積極財政政策是在特殊的經濟背景下,貨幣政策連續出手收效甚微,財政政策審時度勢,登上前台的。稍作回顧,還是在1993年,當時經濟過熱,通貨膨脹率高居不下,中國政府堅持適度從緊的財政貨幣政策,並對財稅、金融、外匯和外貿體制按照市場取向進行了較大改革。1997年我國經濟成功地實現了「軟著陸」, 形成了「高增長、 低通脹」的良好局面,經濟增長速度從1992年的14.2%的高峰平穩降到1996年的9.6%。「軟著陸」之後, 由於部門間的產業關聯效應、生產與需求間的關聯效應,決定了經濟回落和物價下跌會有一定的慣性,1997年GDP增幅跌至8.8%,且下降似有迅速逼近當今我國經濟增長適度區間(8%—10%)的下限之勢。對此,經濟理論界和決策者都有所預料。事實上,早在「軟著陸」之前,日的第一次銀行降息,就表明貨幣政策開始松動微調。時間進入1998年,國際國內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陰霾不散的亞洲金融危機,百年不遇的洪魔肆虐,以及國有企業戰略改組帶來的下崗分流人員和失業的壓力,使中國經濟感到陣陣涼意:8 %的增長目標對我們這樣一個12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來說絕不是一個簡單的機械數字,是中國人從未遇到過的通貨緊縮、市場趨冷的訊號。於是,「擴大內需」登場。與1993年有所不同的是,在經濟增長乏力、通貨緊縮初露端倪的時候,我們並沒有馬上使用財政手段進行反周期調節,而是繼續較多地依賴貨幣政策。究其原因,主要是「放權讓利」導向的改革開放以來,國家財力增長速度遠遠趕不上國民經濟發展速度,財政收入佔GDP 的比重從1979年的28.7%下降到1997年的11.6%,財政調節經濟范圍隨著財政收入規模的相對縮小而收縮,特別是在進行總量調控時明顯退居次要地位。但是連續多次的利率下調(自1996年5月以來已經7次降低人民幣名義利率,共降低企業利息負擔2400億元以上),人民幣的名義利率已經低於美元利率,幾乎接近「流動性陷阱」的邊緣,而國內物價水平仍為負增長,國內需求、企業困難仍未見好轉。分析其中原因,主要是經過20年的持續發展,我國經濟中的供需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在過去傳統的供給型經濟制約下,一旦政府決定放鬆銀根,啟動經濟,企業就有貸款的積極性,銀行也有放款的積極性,經濟馬上就可以熱起來。現在市場供需與過去大大不同,過去是賣方市場,短缺經濟,企業較易找到較好的投資項目,而現在大多數產品已是買方市場,出現生產過剩,企業的投資意願和貸款意願不高。同時,隨著銀行體制改革的深化,特別是國有銀行商業化進度加快,在企業生產不景氣、市場制約嚴重的情況下,銀行貸款謹慎,出現了所謂的「惜貸」現象。單純運用貨幣政策手段此時已受到市場需求的嚴重限制。如果說日首次降息標志貨幣政策開始轉向逐步放鬆的話,財政政策卻一直奉行的是適度從緊的政策。盡管1998年年初在提高紡織品出口退稅率、恢復外商投資企業進口設備的稅收優惠等方面已經作了安排,但是年初的財政政策及收支安排中,還沒有突出增加基礎設施投資、擴大內需的針對性措施。財政政策的轉變是從1998年5月宣布增發1000億國債開始的。同年6月,中央審時度勢,調整了年初的預算方案,將年度財政赤字從460億調增至960億元(1999年預算赤字再次增至1503億元),從此以增發國債和強化稅收為主要手段,以擴大基礎設施投資為重點和以擴大內需為核心的積極財政政策走上宏觀調控的前台。二、當前積極財政政策是一邊強化稅收征管,一邊增加財政支出,視似相悖。從理論上講,通過財政刺激內需主要有兩個手段:一是增支,二是減稅。當前我國擴大內需重點選擇是通過增發國債擴大財政支出而不減稅,反而強化稅收征管增加稅收。從稅制改革的1994年以來,全國工商稅收每年都以增收1000億元的速度大幅遞增:1994年為4553億元,增收956億元,增長26.6%;1995年為5383億元,增收830億元,增長18.2%;1996年為6434億元,增收1051億元,增長19.5%;1997年為548 億元,增收1114億元,增長17.2%。即使在1998年,仍在前幾年高速增長的基礎上更加上面臨國內外嚴峻的經濟形勢的情況下,全國工商稅收再次增收1003.36億元,達8551.7億元。那麼, 為什麼我們不能選擇減稅來刺激內需呢?對此可作如下分析:第一,當前我們的市場體制和機制還不健全,企業投資和經營行為不規范,特別是長期以來,通過各種越權減免稅方式來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助長了偷騙稅現象的發生,大大削弱了稅收杠桿的作用。稅收環境的好壞是一個國家採取減稅措施刺激經濟的必要前提。在這種情況下實施減稅政策,不僅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而且還可能擾亂稅收秩序,不利於市場經濟的發展。第二,我國稅收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本來就很低,減稅操作空間有限。我國當前稅收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僅為11%左右,與世界同等發展水平國家相比平均要低6—8個百分點(發展中國家這個比重一般都在30%左右,成熟市場經濟國家更高)。另有資料表明,我國稅收收入占政府收入的比重僅為1/3,而一般市場經濟國家這個比例都在80%以上。稅收是市場經濟國家不可或缺的經濟調控杠桿。在我國當前市場經濟發育的初級階段,稅收環境、稅制結構及整體稅負都離成熟市場經濟所要求的相差甚遠。如果現在採取大面積降稅的辦法,勢必進一步擴大赤字規模和中央政府的債務負擔,中央政府本已很弱化的宏觀調控職能更難以發揮。況且,在目前我國產業結構還不合理的情況下,如果通過減稅來刺激企業擴大投資,也容易導致盲目投資和重復建設,使不合理的結構更加扭曲。第三,隨著金融改革的逐步深化,銀行風險約束機制日益強化,貸款更加謹慎,這也降低了減稅的擴張效應。第四,當前,我國政府與企業的關系尚未完全理順,企業自我約束機制還不健全,企業投資決策與經營行為還帶有一定程度的非規范性和非市場化特徵,這顯然也降低了企業對減稅信號的反應程度。第五,現階段我國以間接稅為主體的稅制結構制約限減稅政策的調控力度。根據減稅效應理論,削減直接稅的擴張效果要優於間接稅。我國當前稅制結構仍以間接稅為主體,大幅度提高直接稅比重還需要一個過程。1997年我國企業所得稅佔全部稅收收入的比重為13%,個人所得稅比重僅為3.2%,而增值稅、 消費稅和營業稅等三項間接稅占稅收收入的比重高達65.4%。如果採取削減間接稅方式,一方面減稅效應較弱,放棄大量收入而獲取較弱的刺激效果顯然得不償失;另一方面,削減間接稅具有拉動物價下降的機能,在我國目前的經濟發展態勢下,物價的長期負增長也是不利於經濟增長的。三、當前積極財政政策有別於本世紀30年代美國的「羅斯福新政」也不是全面的凱恩斯擴張主義財政政策,我們並沒有放棄中長期適度從緊的政策目標。提起當前積極財政政策,人們自然會聯想到美國30年代經濟大蕭條時實施的「羅斯福新政」。從具體做法來看,兩者確有相似之處,說我國這一段時期以來所採取的宏觀經濟政策措施借鑒了當年「羅斯福新政」的一些做法是符合實際的。但如果將我們當前擴大內需、增加投資的政策與羅斯福新政、凱恩斯主義完全等同起來,那麼只能說明沒有充分理解我國當前實施的積極財政政策的內涵。首先,也是最明顯的,當年的美國羅斯福新政是30年代美國經濟大蕭條時凱恩斯擴張主義財政政策的產物,它是作為一個中長期政策目標提出並實施的。由於受當時種種主客觀條件局限,實施的結果不如人意,在1938年「慕尼黑事件」之後便名存實亡。羅斯福的貨幣政策實際上是取代了當時反應遲鈍的美聯儲。「新政」對財政貨幣政策搭配以及靈活運用是不足的,這是「新政」不能葯到病除的重要原因。而我們當前所採取積極財政政策是在堅持中長期適度從緊大背景下面對特殊情況下的政策暫時調整,而且我們使用積極財政政策時小心謹慎地配合著適當的貨幣政策一同實施而不是孤立的。此次財政政策的放鬆,實際上走的是以放鬆財政尤其是放鬆直接投資性財政為主、銀行貨幣信貸為輔的路,而不是「單一財政放鬆」。第二,二者所處的宏觀經濟背景不同。當時美國經濟呈現的是真正意義上的大蕭條,而我國的經濟目前仍是增長的。美國從1929年到1934年的5 年間GDP持續下滑,共下降了24%。而我國近20年來GDP年均增長9%,1998年雖有所下滑但仍保持了7.8%的增速: 接近並環繞8%的經濟增長率目前仍是居於世界前列的速度。美國在1931年到1935年間凈投資是負數,而我國自1993年到1997年間,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率超過25%,這是很不可比的。第三,羅斯福新政採取了抑制供給,特別是農業供給的辦法,限制農產品的數量,減少播種面積,這與我們今天的政策完全不同。我們始終堅持的是支持和鼓勵農業的政策。第四,羅斯福新政中有一個政策叫「復興工業」,其實際內容可以說是對一般工業不加區別地予以刺激。「新政」放棄反壟斷法,甚至修改禁酒令,使酒的生產、銷售合法化,都是為了刺激工業增長。而我國目前面臨的一個基本事實是,長期以來的重復建設造成了加工工業生產能力相對過剩,加之產品質量低,難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大量商品出現供大於求。在這種情況下,簡單地擴大加工工業的生產能力顯然不是上策。我們增資投放的重點是在基礎設施建設上,沒有涉足加工工業,這正是出於拉動需求和調整結構的雙重考慮,這也是與羅斯福新政的重要區別。還有,因為「新政」採取了「復興工業」,政府直接參與了同私人企業的競爭,降低了私人企業的活力,這對當時處於大蕭條中的美國經濟來說不啻為致命的創傷。而我國政府的基建投資恰是難以涉足的投資領域,並為未來經濟增長打下了更為堅實的基礎。最後,在稅收政策上羅斯福新政也做了重大調整。「新政」要求降低低收入者的稅率,同時提高高收入者的稅率;根據公司規模分等徵收所得稅,同時徵收股息稅,針對當時貧富差距加大造成的需求不足的觀點,「劫富濟貧式」的或叫「平均化」的稅收政策因此而產生。而我們這次積極財政政策的運用在稅收上除了針對外貿企業出口退稅做了適當調整外,還通過強化征管,增收了1000億元的稅收收入,在稅收政策上幾乎沒有什麼調整。四、結論與分析。我國當前的積極財政政策不能理解為主動性財政政策,因為主動性財政政策是個模糊的概念,它既可意指擴張性財政政策,也可能意指緊縮性財政政策;也不能同於西方慣用的擴張性財政政策,因為我們在支出擴張的同時並沒有通過減稅政策刺激社會投資和消費需求,增加供給。它是在我國當前特定經濟條件下採取的特定的政策。從中長期來看我們仍然要堅持財政收支基本平衡的原則,實施適度從緊的財政政策,嚴格控制並逐步縮小財政赤字。所以當前積極財政政策配以適當的貨幣政策在宏觀經濟調控上的表現,就是在繼續堅持適度從緊財政貨幣政策前提下和結構性、定向性拉動的具有中國特色的財政政策。當前雖然企業、金融、政府機構三大改革步子加快,但整個經濟體制和運行機制轉軌的完成還要有一個過程,原有體制固有的約束軟弱和盲目擴張的機制仍未消失;近期通貨膨脹的危險雖然暫時有所削弱,但潛在反彈因素始終存在,初步形成的買方市場還不能說鞏固;由於長期計劃體制形成的慣性思維,政府公共投資效率不可能迅速提高,大規模使用財政政策可能給我們剛剛起步發育的市場經濟留下隱患;積極財政政策賴以生存的社會閑置資源畢竟也是有限的,資源的瓶頸遲早會出現;國債規模是否適度經濟理論界雖尚有爭議,但中央財政債務依存度(57.77%,1997年)和國債償債率(23.3%,1997年)均偏高,大大超過了公認的控制線(分別為25%—30%之間和8%—10%之間)已是不爭的事實。 所以「適度從緊」作為中長期方針仍有繼續堅持的必要。積極財政政策是在當前我國經濟處於調整時期,改革和發展中長期積累的一些矛盾集中凸現時所採取的戰略性攻堅措施,極具有中國特色。一旦通過政府的投資引導,經濟運行態勢和人們對經濟前景的預期度過拐點,財政應轉變經濟調控的著力點,重點轉向結構調整和供給調節,經濟運行中常規性調節仍應主要交由貨幣政策承擔。積極財政政策對經濟的影響,積極的財政政策,積極財政政策,財政政策,財政政策和貨幣..
Ⅸ 為什麼寬松的貨幣政策是降息
擴張性貨幣政策(也就是你所說的寬松的貨幣政策)通過降低利率(也就是降息),使資金從銀行流入市場,增加貨幣的流動性,從而鼓勵投資,刺激需求的。
通俗講就是:銀行存款利息和貸款利息低了,那麼我的錢放在銀行得不到多少利息,那麼我可能就會考慮把錢從銀行拿出來,投資別的什麼來賺錢,以免錢放在銀行貶值,還被銀行拿去發放貸款,自己反倒沒有利用它獲得更多利息或者別的收益。
企業也會因為從銀行貸款的成本降低(因為貸款利率下降了,貸款利息少了,從銀行貸款要支付給銀行的錢少了,貸款成本降低了),更容易貸到錢,那麼就會多貸一些用於擴大再生產或者補充財務流動性。
因此,寬松的貨幣政策肯定是降息,否則就無法稱之為寬松的。
Ⅹ 降息對微觀經濟主體的影響有哪些
一、降息政策對經濟發展的有利方面
(一)從宏觀方向講,這次減息和降低存款准備金率的政策是為了更迅速的滿足放鬆銀根、刺激社會總需求的客觀要求
1、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不可小覷,可以說是第一推動力
當投資效益一定的情況時, 投資增長將會同國民經濟的增長形成正比關系, 為使經濟保持相當穩定的增長速度, 就必須採取加大投資力度的措施。有人把投資比作是國民經濟的「 發動機」 , 那利率就應該是調節「 發動機」 轉速的「油門」。從一方面看, 作為外生變數的利率是同投資呈反比關系的利率的下調必然使投資成本下降, 投資收益增加, 投資總量也相應增加。這次利率下調的政策必將產生企業和其它社會投資相應地增加的局面,並能形成推動經濟增長的一股合力。從另一方面來說, 准備金率和利率的同時下調, 將會有助於基礎貨幣投放的增加, 直接為國民經濟「 加油」。
2、降息政策將會有助於刺激消費需求的增加
利率下調將會使儲蓄的利息收益發生減少, 消費的機會成本也就相應的會下降, 因此會刺激人們減少儲蓄並增加消費, 所以會促進社會再生產規模的擴大。降息還會通過投資增量的變化來調整經濟結構, 能促進相應的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的更新換代。國家應該通過增加投資, 加大對城市的基礎設施、交通運輸、高新技術、能源和原材料的投入量, 來促進經濟結構的相應調整和提升。因此, 松動銀根、降低利率可以有效的刺激社會需求, 這已經是被發達國家驗證過的、促進經濟增長的非常有效的手段, 也應該作為我國當前宏觀政策調控的最佳選擇。
3、降息也會使利率向利率市場化不斷邁近
然而,在利率市場化促使銀行競爭更加激烈的情況下,銀行業也將面臨著優勝劣汰,一些中小型銀行或面臨更大風險,那麼小型銀行破產也是可能的。所以利率也會面臨著市場競爭,向著市場化發展。
4、央行降息將會使央行金融調控更加的間接和靈活
央行通過這樣間接的方式,例如各種從取消貸款規模限制, 到增加中期流動資金貸款種類, 再到貨幣供應,利率、准備金率、再貼現率等貨幣政策工具的頻繁採用,可見調控方式更加靈活,而降息也更加說明央行通過「間接微調」的方式來對市場進行干預。
(二)從微觀方面來講
1、對企業發展起了推動作用
降息直接減輕了企業負擔, 有利於加快國有企業的經營機制快速轉換。因為歷史和現實各種各樣的原因, 有很大比例的國有企業虧損嚴重,巨大的債務負擔使得國有企業舉步維艱。我國已制定使絕大多數國有大中型企業三年內就走出經濟困境的政策,降息就是為了能順利實現這一目標而創造良好的金融環境。減輕企業利息負擔,可見國有企業是最大的受益者。也可看成利率下調將會抵消一部分人民幣匯率升值的壓力, 降低外向型企業的生產經營成本, 增加產品出口競爭能力。
降息對民眾投資具有有利影響。利率同證券價格好比是「 翹翹板」 的關系,相互影響,此起彼落. 一方面, 降息將會使融資企業的經營成本產生下降的結果, 當總收益不變的情況時,股息和利息收益增多, 證券的含金量也就會相應的提高, 行市就會上揚。另一方面, 降息也會直接分流銀行儲蓄存款的量, 擴大證券市場的需求。降息政策將有利於在困境中掙扎的中小企業重提信心。
現今,投資放緩、消費萎靡及工業增長徘徊緩慢,PMI持續低迷的情形下,降息能夠使企業的貸款成本降低,對於重新提升投資者的信心,刺激企業的貸款需求有著重要的作用,有利於穩定投資規模和經濟增長。
2、對於樓市剛需的順利釋放,降息也將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由於國家嚴格調控,樓市很難藉助此次東風恢復優惠貸款。當國家嚴格執行調控政策時,剛性需求客戶實質增長量就會非常的緩慢。一方面,房地產市場關繫到我國整個的宏觀經濟狀況,如果我國對房地產業的調控政策不發生改變,房貸的利率也不可能做出一定的調整。另一方面,銀行對貸款人的風險評價結果也會影響房貸利率的高低。
當然,降息有利也有弊,利的結果上述已經闡明,而弊端將在以下闡述。
二、降息的弊端
降息政策在促進社會總需求增加的同時, 也將必然刺激物價水平的緩慢上升。並且由於貨幣擴張有滯後的效應, 通貨膨脹的能量也就會在數月後慢慢的釋放出來。那麼長時間的累積,將會在一定程度加重經濟衰退的程度。
對銀行業來說,降息政策將使得銀行業面臨的挑戰更加的嚴峻。在銀行業競爭越來越白熱化的背景下,貸款利率降低,而存款利率明降暗升,利差的盈利空間將會變窄萎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