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家的招財魚身上發紫.紅.青,有腐爛症狀,躺在魚缸底下不動,這是怎麼了
一、觀賞魚病種類概述通常將魚病分為兩大類:一類主要由有生命的動物或植物引起。由病毒、真菌、細菌以及單細胞藻類等微生物的侵入而引起的疾病,又稱微生物魚病。由於微生物魚病大多發病急、傳播快、發病率與死亡率較高,有較強的傳染性,且不易防治,故稱之為傳染性魚病。由動物性寄生蟲引起的魚病稱寄生蟲魚病,其特點一般是發病和傳播較慢,發病率和死亡率較低,防治也較容易。另一類主要是由水體環境的機械、物理、化學等非生物因素或魚體生理機能失調所引起機體的代謝障礙或機能紊亂而導致的魚病稱為非生物性魚病。此類魚病的種類很多,危害較大,涉及面也較廣。只要加強管理,做好預防工作,此類魚病可避免發生。
二、病毒引起的疾病 1.出血病
[病原體] 為皰疹病毒。
[症狀] 病魚的體表發黑無光澤,口腔、肌肉、各種鰭條基部都充血;有時鰓蓋、頭部、腹壁也有充血現象;鰓絲呈鮮紅的點狀或斑塊狀充血;嚴重的病魚,因其他器官組織大量充血,使鰓失血而呈蒼白,表現出「白鰓」。此外,眼球突出,腸道和各內臟器官表現充血。病魚食慾不振,行動遲緩,常離群獨游或迴旋慢游,體質消瘦,肌肉萎縮,以致死亡。發病季節多在6~9月,水溫在25~30℃最為流行,死亡率頗高。
[治療方法]
(1)充分照射陽光,並降低水溫至25℃以下,持續10天左右可見療效。
(2)用1%食鹽水洗浴,持續1周。
(3)用大黃和楓香樹葉0.25~0.5千克研成粉—末,經煎煮或熱開水浸泡後,配以餌料製成葯物餌料喂飼病魚,連續5天,同時在水族箱中連續2天旅用敵菌靈百萬分之零點六(0.6ppm)。
(4)用敵菌靈百萬分之三至五(3~5ppm),或醋酸銅、氯化銅、硫酸銅溶液百萬分之零點七(0.7ppm),或大黃浸取液進行水浴治療,有較好效果。2.痘瘡病——又名淋巴囊腫病毒症。
[病原體] 由皰疹病毒的病毒粒子感染所引起。
[症狀] 發病初期,病魚的皮膚表面出現許多白色小斑點,覆蓋著二層白色粘液、隨著病情的發展,這些白色斑點的數目逐漸增多,區域擴大,患病部位的表皮逐漸增厚,有時厚度可達1~5毫米,形成石蠟狀的「增生物」,表面組織由柔軟變成軟骨狀的結締紐織。這些「增生物」增長到一定程度後,會自動脫落,接著又在原位置重新出現新的「增生物」。這些「增生物」如果佔了魚體表面積的大部分,就會嚴重地影響魚的正常生長,使魚體消瘦,游動遲緩,甚至死亡。若「增生物」不多,對魚影響不大;一般在春季,水溫15℃左右時出現病例。由於此病流行不廣,甚少發生,危害不大,故未引起重視。
[防治方法] 此病可用左旋體氯黴素治療;小魚可用濃度為百萬分之零點二二五(0.225ppm)的葯液浸洗,個體大的魚可以注射此葯,均能獲得一定的療效。
其它方法:
1、強化秋季培育工作,使金魚、紅鯉、錦鯉在越冬前有一定肥滿度,增強抗低溫和抗病力。
2、經常投喂水蚤、水蚯蚓、搖蚊幼蟲(血蟲)等動物性鮮活食料,加強營養,增強對痘瘡病的抗病力。
3、用紅黴素10ppm濃度浸洗50-60分鍾,對預防和早期的治療有一定的效果。
4、用紅黴素0.4ppm~1.0ppm濃度全池遍灑, 10天後再施用葯一次,有一定的療效。
5、用紅黴素10ppm濃度浸洗後,再用呋喃西林0.5ppm-1.0ppm濃度全池遍灑,10天後再用同樣濃度全池遍灑,有一定的療效。
三、細菌引起的疾病
細菌引起的常見疾病有以下幾種:1.細菌性爛鰓病
[病因] 一是原生動物、單殖吸蟲、甲殼動物等引起;二是水生藻狀菌,如鰓霉引起;三是由細菌引起。
[病原體] 魚害粘球菌。
[症狀] 病魚鰓部常充滿粘液,鰓絲和鰓蓋骨內表皮均有出血現象,鰓絲由紅變白,逐漸腐爛並帶有污泥,最後發展到全鰓,使之失去呼吸功能而死亡。
[治療方法] 可將病魚放入百萬分之二(2ppm)的呋喃西林,或百萬分之十二點五(12.5ppm)的金黴素,或百萬分之二十五(25ppm)的土黴素、百萬分之二十五(25ppm)的痢特靈等溶液中浸泡30分鍾;或用11.5%濃度的氯胺丁0.02克溶於10千克水中,將魚浸洗15~20分鍾;或用百萬分之一(1ppm)的呋喃西林,或百萬分之一(1ppm)的漂白粉,或百萬分之二至四(2~4ppm)的五倍子遍灑消毒治療;養魚的容器及所有的用具,用百萬分之八(8ppm)的漂白粉溶液消毒滅菌。
2.細菌性腸炎
[病因] 主要是吃了不清潔的食物或攝食過飽、腸道脹飽、排泄受阻,最後由細菌感染腸道引發腸炎。
[病原體] 為點狀產氣單胞桿菌。
[症狀] 病魚常常腹部膨大,呈現紅斑,肛門突出,魚體呈呆滯,停在水族箱角落不動,體肌作短時間的抽搐,不進食,糞便白色。剖開魚腹,可見腹腔積水,腸壁充血發炎,輕者僅部分腸道出現紅色,嚴重時全腸呈紫紅色,腸內無食物,充有淡黃色的粘液和血膿。
[治療方法] 治療腸炎的方法較多。市場銷售的葯物也較多,內服葯如納克菌、魚服康、磺胺胍等,外用葯如浴菌潔、呋喃西林、慶大黴素、土黴素、痢特靈等葯物經稀釋後潑灑或浸浴,均能取得較好療效。
3.白皮病——又稱白尾病
[病因] 由於水質不潔,特別是水族箱中的糞便沒有及時清除,或因捕撈運輸、放養、移箱時操作不慎,使魚體受傷,導致病原菌感染。
[病原體] 為一種革蘭氏陰性桿菌,稱為白皮極毛桿菌。
[症狀] 發病開始時,只在背鰭基部或尾柄處出現一小白點,隨即迅速擴大,從魚體背鰭向後蔓延,以致背鰭與臀鰭間的體表至尾鰭全部發白。隨著病情加劇,病魚游泳能力明顯減弱,體軀平衡失控,頭部朝上,尾鰭朝上,與水面垂直作上下游動和掙扎,不久即死亡。每年5~8月間為此病流行季節,魚發病後2—3天即死亡,死亡率極高。
[治療方法] 可用百萬分之十二點五(12.5ppm)的金黴素,或百萬分之二十五(25ppm)的土黴素水溶液浸洗30分鍾;也可用百萬分之一(1ppm)的漂白粉或百萬分之二至四(2~4ppm)的五倍子潑灑於水族箱中消毒治療。4.白頭白嘴病
[病原體] 為粘球菌一種,與上述爛鰓病病原體球菌的形態很相似。此菌為好氣生長,最適宜溫度為25℃,最適宜pH為7.2左右,pH在6.0~8.5之間都能生長。
[症狀] 發病時,病魚的額部和嘴部周圍的細胞壞死,色素消失而表現白色,病變部位發生潰爛,有時帶有灰白色絨毛狀物,因而呈現「白頭白嘴」症狀。在水面游動之病魚,症狀尤為明顯。當病魚離水後,症狀就不顯著。嚴重的病魚,病灶部位發生潰爛,個別病魚頭部出現充血現象,有時還表現白皮、白尾、爛尾、爛鰓或全身多粘液等病變反應。病魚一般體瘦、發黑,呼吸加快,食慾不振,游泳緩慢,不斷地浮出水面,不久即死亡。此病是一種暴發性疾病,發病極快,傳染迅速,一日之間可全部死亡。此病流行季節性比較明顯,一般在5月下旬至7月上旬,6月為發病高峰。
[防治方法] 防治時可用百萬分之一(1ppm)漂白粉灑入魚箱作消毒處理,或用百萬分之零點五至零點七(0.5~0.7ppm)西力生(含2.5%氯化乙基)灑入,效果都很好。
5.出血性腐敗病——又稱赤皮病、赤皮瘟。[病原體] 為熒光極毛桿菌,屬革蘭氏陰性菌。
[症狀] 為體表局部或大部分出血發炎,鱗片脫落,特別是魚體兩側和腹部最明顯,背鰭或全部鰭的基部充血,鰭條末端腐爛,常爛去一段,鰭條間的組織也被破壞,呈破爛的紙扇狀(又稱蛀鰭);有時病魚的上下顎和鰓蓋部分充血,現塊狀紅斑,有時也充血發炎。在鱗片脫落處和鰭條腐爛處往往長有水霉。此病流行區域比較廣,且終年可見,常與爛鰓、出血症並發。當魚體受傷時,致病菌乘機侵入魚體,容易發生此病。當冬季水溫極低時,魚體皮膚也會因凍傷而發生此病。
[治療方法] 可用1%食鹽水,或百萬分之五(5ppm)的呋喃唑酮,或百萬分之二(2ppm)的高錳酸鉀,或百萬分之二(2ppm)的漂白粉浸浴。6.豎鱗病——又稱立鱗病、松鱗病、松皮病等。
[病原體] 為一種與水型點狀極毛桿菌類似的細菌。
[症狀] 病魚表現的症狀特點是體表粗糙,多數在尾部部分鱗片像松球似地向外張開,而鱗片基部的鱗囊水腫,它的內部積聚著半透明或含有血的滲出液,以致鱗片豎起。在鱗片上稍加壓力,含有液狀物從鱗囊噴射出來,鱗片也隨之脫落,有時伴有鰭基和皮膚表面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脹等症狀。病魚游動遲鈍,呼吸困難,身體側轉,腹部向上,2~3天後即死亡。當水質不清潔,光照不足,水中缺氧,飼養水溫過高,以及當魚體鱗片被劃破等情況下易患此病。金魚、錦鯉常患此病,每年春季較流行,在熱帶觀賞魚中,攀鱸科、斗魚科和鱂魚科等泡沫卵生魚類常患此病。此病難以治癒,即使治癒後,色彩、光澤、體態都不如以前好看。
[治療方法] 可將病魚浸入濃度為五萬分之一單位的四環素溶液中洗浴1小時;還可用2%的氯化鈉溶液與3%碳酸氫鈉溶液混合洗浴10分鍾;或用氯黴素溶液,或呋喃西林粉加痢特靈溶液,或慶大黴素溶液浸洗,還可用上述葯液的1%稀釋成低劑量潑灑,堅持數日均可見效。7.癤瘡病
[病原體] 為癤瘡型點狀產氣單孢桿菌,屬革蘭氏陰性菌。菌體短桿狀,兩端圓形,大小為(0.5~0.6)微米×(1.0~1.4)微米,單個或兩個相連,極端單鞭毛,無莢膜,無芽孢。瓊脂菌落呈圓形,直徑2~3毫米,灰白色,半透明,最適培育溫度25~30℃。
[流行與危害]由於病灶在魚體背鰭基部兩側,以及癤瘡僅在皮膚局部小范圍內充血發紅,而且病灶向外突出形成癤瘡,所以不易形成流行病。因此,無明顯的流行季節,一年四季都有發生。主要危害鯉、草、青等魚。
[症狀] 此病又稱瘤痢病,病灶部位不定,通常在魚體背鰭基部兩側,皮下肌肉組織出現1個或幾個紅腫的隆起,形似膿瘡,用手觸摸,有柔軟浮腫的感覺。隨著病情的發展,肌肉組織呈現出血、體液滲出,繼而壞死、潰瘍。由於患部在背鰭基部兩側,故導致病魚鰭基部充血,鰭條散開,病情嚴重時,腸道也有充血發炎症狀。
一般可根據症狀診斷。當癤瘡部位尚未潰爛時,切開癤瘡,明顯可見肌肉潰瘍,有膿血狀的液體。塗片檢查時,在顯微鏡下可以看到大量的細菌和白血球。
[防治方法]
(1)預防
①在扦捕、運輸、放養等操作過程中,勿使魚體受傷。
②葯物消毒,用2克/立方米水體呋喃唑酮葯浴魚體30分鍾,可消毒受傷部位,防止細菌感染。(2)治療 (內服與外用)
①內服磺胺類葯物,混合飼喂,連用5天;
②內服呋喃唑硐,每天1次,混合飼喂,連用20天。
③內服抗生素類,連用10天;氯黴素,連用5~10天;四環素,連用10天。
④內服氟哌酸,拌入飼料投喂,每天1次,連用3天為1個療程。①預防此病應保持水質清潔,防止魚外傷。
②待膿瘡成熟後開刀排膿,再用呋喃西林水沖洗干凈,塗呋喃西林乾粉或抗生素粉劑均可收到較佳效果。嚴重者立即淘汰,發現身上有鼓皰者撈出單獨治療。
③大型魚可肌肉注射青黴素4~8萬單位或用葯液沖洗瘡面。
8.列印病——又稱腐皮病。
[病原體] 為點狀產氣單胞菌的點狀亞種,屬革蘭氏陰性菌。
[症狀] 病魚通常在肛門附近的兩側或尾柄部位(極少數在身體前部)、皮膚、肌肉開始發炎,出現紅斑,有時似膿皰狀。隨著病情發展,該部位的鱗片脫落,肌肉逐漸腐爛,形成邊緣充血發紅、呈圓形或橢圓形病灶,好象打上一個紅色印記,故稱之為列印病。病魚身體瘦弱,游泳遲鈍;發病嚴重時,可陸續出現死亡。當水質不清潔或魚體受損傷時,常會感染此病。沒有明顯的流行季節。
[治療方法] 可參照其他由革蘭氏陰性桿菌引發的魚病的治療方法。9.爆發性出血病(細菌性敗血病)
[病原體]:目前經初步鑒定,病原體共分三個類型,(1)魯克氏耶爾森氏菌。(2)氣單胞菌。(3)弧菌。魯克氏耶爾森氏菌是一種適宜在20℃以下生長的病原菌。此菌出現的最適時間為每年的3-4月。這期間發生的爆發性流行病的病原菌主要為此菌。氣單胞菌和弧菌為溫水型細菌。適宜生長溫度為20- 30℃之間。因此,從5月底一直延續至整個高溫季季節)。檢查病魚時,均可查到這類菌。由於該病的病原菌產生毒素,引起病魚溶血、出血、組織損壞嚴重。肝功能障礙、腎功能障礙、胰功能障礙,垂死的病魚發生尿毒症及肝昏迷而死。水溫高時病原菌繁殖快。該病是由多種細菌感染引起的敗血症,故又叫淡水魚細菌性敗血症,簡稱細菌性敗血症。
[症狀與診斷]:患病早期,從外觀觀察,病魚的口腔、腹部、鰓蓋、眼眶、鰭及魚體兩側呈輕度充血症狀。剖開腹腔,腸道內尚見少量食物。隨著病情的發展,上述體表充血現象加劇,肌肉呈現出血症狀,眼眶周圍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大、紅腫。剖開腹腔明顯可見,由於內臟器官(肝、脾、腎等)受到損害,導致腹腔內積有黃色或紅色腹水,肝、脾、腎腫大,腸壁充血,充氣且無食物。鰓灰白顯示貧血,有時呈紫色且腫脹,嚴重時,鰓絲末端腐爛。3-4月,病魚出現的體表發炎充血症狀是:頭部、嘴、鰓蓋、眼眶等部位以及體表兩側,腹鰭下和尾柄處為甚,有的病魚可見突眼、鰓貧血、內臟器官伴有不同程度的發炎,有時也可見到腸道內充氣腫脹。5月後的病魚症狀是體表多以鰓蓋下緣、鰭基和內臟充血發炎,有時口腔、肌肉也同時充血發炎。由於在這階段病魚臨床症狀出現較復雜,有時體症出現並不明顯,魚即死亡,同時每條病魚的症狀並不完全相同,因此,很難有一絕對的界限。
[治療方法]
1、徹底清洗魚缸。
2、用葯:
達克菌(淡水魚用)
治療:第一天殺滅魚體外寄生蟲
消毒:下列魚葯中任選一種
生石灰、優氯凈、三氯異氰尿酸、二氧化氯制劑(百毒清、滅毒王、魚蝦安等)按使用說明施用、滌菌凈。
四、真菌引起的疾病
1.膚霉病——又稱水霉病、白毛病,為觀賞魚最常見疾病之一。
[病原體] 為水零屬、綿霉屬、異霉屬、絲囊霉屬、腐霉屬等種類。
[症狀] 當撈捕、運輸觀賞魚時,稍為不慎,使魚體皮膚受傷,或寄生蟲侵襲破壞皮膚,黴菌的孢子侵入傷口,吸取養料,迅速萌發,菌絲一端向內深入肌肉,一端向外生長,形成棉絮狀菌絲。黴菌剛寄生時,肉眼不易發現;待肉眼見到時,菌絲已從魚體傷口侵入,由外向內生長。菌絲與傷口的細胞組織纏繞粘附,使組織壞死。由於棉絮狀的菌絲日漸增多,魚體負擔過重,使游泳失常,食慾減退,日漸瘦弱,導致死亡。 觀賞魚感染黴菌時,還受其光照時間長短的影響。較長時間的陰雨連綿,或室內燈光、日光等光源不足,這些因素都能促使黴菌的孳生。受黴菌感染的魚體,通常皮膚布滿白翳一層,尤其是黑色、紅色魚最為明顯,從而失去魚體應有的光澤。隨後活動遲鈍,常呈呆滯狀,浮於水面,若不及時治療,魚體黴菌蔓延,患處肌肉腐爛,食慾減退,最終導致死亡。
[治療方法]膚霉病一年四季均可出現,以初春和晚冬最常見。為了防止水霉病的發生,應注意操作時盡量防止損傷魚體和寄生蟲咬傷,並可在水中投入少量食鹽,以抑制水霉病的發生。當發現魚體感染水霉病時,可用3%食鹽水浸洗,每天1次,每次5~10分鍾,或用百萬分之二(2ppm)的高錳酸鉀溶液加l%食鹽浸泡20~30分鍾,或用百萬分之一至二(1~2ppm)的孔雀石綠溶液浸洗20~30分鍾,或用百萬分之一至二(1~2ppm)的次甲基藍溶液浸泡20—30分鍾,或用百萬分之五(5ppm)的呋喃西林溶液浸洗,或用百萬分之零點零二(0.02ppm)的孔雀石綠溶液、百萬分之零點三(0.3ppm)的甲醛溶液直接潑灑入水族箱,以抑制黴菌的孳生。還可用提高水溫以抑制水霉的生長。在水族箱頂端安裝一盞15瓦的紫外線燈,每日照射數小時,可有效地抑制或消除水霉的孳生。
2.鰓霉病
[病原體] 為鰓霉屬。
[症狀] 當孢子散落在水中時,碰上魚鰓,便粘附在魚鰓上,侵入其組織里生長,發育成菌絲,不斷分枝,在鰓小片內像蚯蚓一樣穿來穿去,破壞組織,把正常的鮮紅鰓絲變成粉紅色,顯示出嚴重的貧血狀態。隨著病情的發展,呼吸機能嚴重地受到阻礙,以至引起病魚死亡。病程往往表現為急性型。當開始發病時,發現少數魚死亡,但到第2~3天,會突然出現大批死亡。當水質不清潔時,有機質過多而使水體變質時,最適宜鰓霉的大量繁殖。
[治療方法] 鰓霉病尚無較好的治療辦法,主要靠平時注意做好預防工作,保持水質的潔凈和用水的預先消毒。治療方法可以參照膚霉病的治療方法。
Ⅱ 觀賞魚魚鰓發紅怎麼回事,魚鰓變紅,什麼問題
提起觀賞魚魚鰓發紅怎麼回事,大家都知道,有人問魚鰓變紅,什麼問題,另外,還有人想問魚鰓變紅怎麼回事?你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其實熱帶魚魚鰓變紅是什麼病?下面就一起來看看魚鰓變紅,什麼問題,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細菌性鰓病
病原為屈撓桿菌,菌體大小2~14微米。
1、症狀病魚鰓絲腐爛發黑,增多,帶有污泥,鰓蓋骨的內表皮,鰓絲腐爛骨條,嚴重時鰓蓋骨腐蝕成圓形不規則的透明小窗。病魚行動緩慢,體色變黑,離群獨游。
2、防治(1)注射細菌性疫苗,增強魚體免疫和抗病力。(2)按每立方米水體用五倍子1~4克對水全池潑灑,或每畝用生石灰10公斤加食鹽2.5克全池潑灑,7天1次,連用3次。(3)餌料中添加劑:用黃芩、大青葉、烏柏、銀花各等量加工成粉劑,按魚飼料2%~3%添加飼喂,或按每公斤飼料添加土黴素1~2克。
要不就是了,著涼感冒。溫度30,加鹽,少喂。很快痊癒。
以後注意過水和入缸檢疫。魚鰓變紅能自愈嗎。
要不就是是爛腮病醋酸(乙酸)觀賞魚魚鰓有點紅。
透明無色液體,有強烈特異臭,味極酸。置於冷處(16.7℃以下)固化,易溶於水、乙醇、等。本品對多種細菌及寄生蟲有殺滅作用,冰醋酸可用作防腐劑。魚病防治上用葯浴法給葯觀賞魚魚鰓發紅怎麼治。
[性狀與穩定性]強氧化劑,本品對金屬等均有腐蝕作用,對織物有漂白作用。為無色液體,呈弱酸性,易揮發,易溶於水,加熱或光照易分解,遇有機物、重金屬及其他雜質也會引起分解。
[葯理作用]通過氧化機制殺滅各種微生物,殺菌能力強大,可用於對物體表面、皮膚、、食具、蔬菜、水果、環境的消。優點是分解產物無殘留性。
[臨床應用]區域及器具消(特別是和禽流感的主要消劑)。俗稱百菌殺。用稀釋的塗抹腳氣效果好。
[用法用量]消用0.02-0.04%濃度。
[防治]防治魚苗鰓霉病效果好,防治方法:1、在魚苗下塘前1-2天,全池潑灑0.5-1ppm進行水體消,然後投放魚苗,對預防魚苗鰓霉病有一定效果。2、適用於水體ph值偏高的地區,在鰓霉病的同時,還可適當改善水體的ph值。從而為魚體提供較好的水環境。3、適用於水源條件差的地區,由於使用後不必進行換水這一環節,從而解決了換水難的問題。4、還有氧化分解水體中部分有機碎屑的作用,對水質改良有不定效果。
[主治]真菌性水霉病、鰓霉病。
可能你的魚得了細菌性鰓病,爛鰓病。紅綠燈魚魚鰓發紅傳染嗎。
1、爛鰓病主要有兩種:寄生蟲性爛鰓病和細菌性爛鰓病。天使魚魚腮發紅。
2、病狀:其病原跡弗管煌攮號歸銅害擴體是水黴菌,病魚鰓絲嚴重失血,鰓絲發白,嚴重時有絮狀菌絲粘附,死亡率極高。熱帶魚鰓變紅。
3、病魚鰓絲腐爛並帶污泥,嚴重時鰓絲軟骨外露,鰓蓋內表皮被腐蝕,形成一個透明「小窗」(俗稱窗)。
4、爛鰓病是一種傳染迅速,病程長,比較常見的魚病,一經發病便難控制其蔓延。
5、方法:可選用食鹽50克、小蘇打50克,混合放在10千克水中,浸洗病魚15-20分鍾。也可選用0.7克孔雀石綠,放在克水中,浸洗病魚15-30分鍾。
以上就是與魚鰓變紅,什麼問題相關內容,是關於魚鰓變紅,什麼問題的分享。看完觀賞魚魚鰓發紅怎麼回事後,希望這對大家有所幫助!
Ⅲ 魚鰓霉病是早春季節的常見病害,病魚的症狀主要有哪些表現
魚鰓真菌是早春季節的常見病害,病魚的症狀主要表現為不食、鰓腫和黏液流產。肉眼可以看到鰓有斑點。對疑似的鰓真菌要確診,如果得了這種病,要及時治療病魚。
如何處理魚鰓真菌?
發現魚鰓真菌要及時治療。在治療中的真菌過程中,可以抑制黴菌的產品有硫代氟沙星、水楊酸、聚維酮碘等。在治療鰓真菌的同時,同時使用中葯和黃芪多糖等免疫強化劑內衣,恢復機體的體質和抵抗力,更有助於治療鰓黴菌。建議的方案如下:
第一天1袋霉平(水楊酸)2畝,1袋浸水生薑。
第二天霉平(水楊酸)10克。一瓶無/微菌必青(聚維酮碘)。分蘿卜/米、水灑在整個草上連續使用兩次。治療時不要使用刺激性大的消毒劑。同時,內服芳草三硫酸(100克)芳草版硫酸(100克)黃芪多糖免疫草(200克)涼拌20公斤,連續3-5天使用。
水中有機物太多,水質不好的話,要用水質改良劑、微生物劑等凈化水質。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關於海水魚感染鰓真菌的報道。可以判斷鰓真菌對鹽分敏感,治療時有條件適當提高水體鹽度,幫助治療鰓真菌。
Ⅳ 養殖的塘鯴魚病了,請問是什麼病要用什麼方法治療拜託了。
你這個應該是爛身病吧。如果說魚病治理建議你可以去找下漁愉魚他們。另外他們幾乎在每一個城市都有點的,咨詢一下吧
Ⅳ 魚鰓變紅,什麼問題
要不就是充血了,著涼感冒。
治療:
溫度30,加鹽,少喂。很快痊癒。
以後注意過水和入缸檢疫。
要不就是是爛腮病
治療:
醋酸(乙酸 )
透明無色液體,有強烈特異臭,味極酸。置於冷處(16.7℃以下)固化,易溶於水、乙醇、乙醚等。本品對多種細菌及寄生蟲有殺滅作用,冰醋酸可用作防腐劑。魚病防治上用葯浴法給葯
過氧乙酸
【性狀與穩定性】強氧化劑,本品對金屬等均有腐蝕作用,對織物有漂白作用。過氧乙酸為無色液體,呈弱酸性,易揮發,易溶於水,加熱或光照易分解,遇有機物、重金屬及其他雜質也會引起分解。
【葯理作用】通過氧化機制殺滅各種微生物,殺菌能力強大,可用於對物體表面、皮膚、粘膜、食具、蔬菜、水果、環境的消毒。優點是分解產物無殘留毒性。
【臨床應用】傳染性病毒區域及器具消毒(特別是非典和禽流感病毒的主要消毒劑)。俗稱百菌殺。用稀釋的過氧乙酸塗抹治療腳氣效果好。
【用法用量】粘膜消毒用0.02-0.04%濃度。
【防治】過氧乙酸防治魚苗鰓霉病效果好,防治方法:1、在魚苗下塘前1-2天,全池潑灑過氧乙酸0.5-1ppm進行水體消毒滅菌,然後投放魚苗,對預防魚苗鰓霉病有一定效果。2、適用於水體ph值偏高的地區,在治療鰓霉病的同時,還可適當改善水體的ph值。從而為魚體提供較好的水環境。3、適用於水源條件差的地區,由於使用過氧乙酸治療後不必進行換水這一環節,從而解決了換水難的問題。4、過氧乙酸還有氧化分解水體中部分有機碎屑的作用,對水質改良有不定效果。
【主治】真菌性水霉病、鰓霉病。
Ⅵ 錦鯉剛買回來半個月,一直得病,怎麼辦
一)
1.口服法:葯劑混合於飼料中,治療營養失調或細菌性疾病及內部疾病。
2.葯浴法:主要是驅除體表寄生蟲,治療細菌性的外部疾病。
3.局部治療:治療外傷及身體表面疾病,局部外傷治療。
4.注射療法:各種細菌性疾病可採取肌肉或腹腔注射。
5.手術治療:魚鰭外傷或變形施以整形手術。
錦鯉常見疾病與治療方法(二)
病毒性疾病
痘瘡病
(1)病因:秋未和冬季水溫較底時出現(15度左右)
(2)症狀:發病初期,體表或尾鰭上出現乳白色小斑點,覆蓋一層很薄的白色的黏液,以後逐步擴大,以致蔓延全身。病灶部分的皮膚表面增厚而形成大塊石臘狀的增生物,這些增生物長到一定大小和厚度就會自動脫落,並於水中敗壞水質,脫落部位又重新長出新的增生物。感染痘瘡的病魚逐漸消瘦,游動遲緩,食慾較差,常沉在水底,陸續死亡。
(3)治療:#0。1~0。3MG/KG氯黴素葯液長期葯浴。
#用氯黴素注射魚體,用量為每尾25MG。
(4)預防:#池中加註新水,隨時抽取池底脫落物,改良水質。
#強化秋季培育工作,加強營養,使錦鯉在冬前有一定肥滿度,增強抵抗低溫和抗病的能力。
#用呋喃西林1~2MG/KG全池遍灑,預防痘瘡的發生。
錦鯉常見疾病與治療方法(三)
真菌性疾病 膚霉病
(水霉病、白毛病):魚體上長了一層「白毛」,如果不及時治療,當病菌侵入到體內時,魚就會逐漸衰弱死亡。當寄生在鰓部時就形成鰓霉病,常引起爆發性死亡。
(1)病因:膚霉病是一種絲狀菌(水霉、綿霉、SAPROLEGNIA)所引起的,多半發生在魚數從多的水池或混濁的死水中,如魚體瘦弱或有外傷時更易感染,病變處長大量棉絮狀菌絲,故又稱白毛病。
Ⅶ 我家的魚總是浮在水面,天氣暖和一點就下去了,魚背發黑,魚鰓發紅,是什麼情況啊
浮在上面,應該缺氧,建議安裝氣泵
如果還不可以,建議檢查水質,以確保它的健康
可能出現的病症及治療方法(曾經見過這樣的一段話)
身體發黑,可能是得了以下幾種病之一,請對照檢查:
一.九江頭槽絛蟲病——廣東稱干口病。
[病原體] 為九江頭槽絛蟲。成蟲扁帶形,由許多節片組成。
[症狀] 頭槽絛蟲用它的頭槽吸附在魚的腸壁上,吸取寄主的營養,嚴重感染時,前腸形成胃囊狀擴張,造成機械阻塞。病魚食量減少,身體瘦弱,體表黑色素增多,並離群獨游,口常張開,嚴重時可導致大量死亡。
[治療方法] 近年來,七彩神仙魚等熱帶魚感染相當普遍,但治療較難。可用1.5%~2.0%的卡馬拉劑配成葯餌投喂,同時停止喂飼活餌,以控制病情。
二.緊迫症
當水體的水溫、pH值、硬度等的變化太大時,魚便會縮成一團,若處理不當,常會因其他病原之混合感染而導致此病。
處理方法應著重於預防,注意水質和水溫的變化不要太大。新水加入時注意與舊水慢慢混合,讓魚逐漸適應新水。當魚病發生時,注意維持水質穩定。若水質不良,要以適宜的水大量更換,必要時使用葯物控制病原體感染。
三.皮膚充血病
通常由於光照不足、水質不良及觀賞魚受過多次的新水刺激而引起,在梅雨季節和氣溫多變季節尤為明顯。病魚體表皮膚上出現大小不等的暗紅色斑塊,布滿身體兩側,而且精神異常呆滯,食慾明顯減退,輕者影響觀賞,重者導致死亡。熱帶魚中的金頭神仙魚、紅眼神仙魚尤為明顯。
防治方法:將0.2克呋喃西林粉加百萬分之二百五十(250ppm)食鹽溶於10千克水中,浸洗病魚10~20分鍾,或用這一濃度配方,潑灑在水族箱中,經數次用葯可見皮膚血斑褪去,恢復其原有色彩;或用低濃度高錳酸鉀溶液浸洗魚體10小時;或用食鹽潑灑。同時延長魚缸中日光與燈光的照射時間。
魚鰓發紅,可能是得了以下幾種病之一,請對照檢查:
一.鰓霉病
[病原體] 為鰓霉屬。
[症狀] 當孢子散落在水中時,碰上魚鰓,便粘附在魚鰓上,侵入其組織里生長,發育成菌絲,不斷分枝,在鰓小片內像蚯蚓一樣穿來穿去,破壞組織,把正常的鮮紅鰓絲變成粉紅色,顯示出嚴重的貧血狀態。隨著病情的發展,呼吸機能嚴重地受到阻礙,以至引起病魚死亡。病程往往表現為急性型。當開始發病時,發現少數魚死亡,但到第2~3天,會突然出現大批死亡。當水質不清潔時,有機質過多而使水體變質時,最適宜鰓霉的大量繁殖。
[治療方法] 鰓霉病尚無較好的治療辦法,主要靠平時注意做好預防工作,保持水質的潔凈和用水的預先消毒。應注意操作時盡量防止損傷魚體和寄生蟲咬傷,並可在水中投入少量食鹽,以抑制鰓霉病的發生。當發現魚體感染鰓霉病時,可用3%食鹽水浸洗,每天1次,每次5~10分鍾,或用百萬分之二(2ppm)的高錳酸鉀溶液加l%食鹽浸泡20~30分鍾,或用百萬分之一至二(1~2ppm)的孔雀石綠溶液浸洗20~30分鍾,或用百萬分之一至二(1~2ppm)的次甲基藍溶液浸泡20—30分鍾,或用百萬分之五(5ppm)的呋喃西林溶液浸洗,或用百萬分之零點零二(0.02ppm)的孔雀石綠溶液、百萬分之零點三(0.3ppm)的甲醛溶液直接潑灑入水族箱,以抑制黴菌的孳生。還可用提高水溫以抑制水霉的生長。在水族箱頂端安裝一盞15瓦的紫外線燈,每日照射數小時.
二.指環蟲病
[病原體] 為指環蟲科、指環蟲屬的許多種。指環蟲系雌雄同體的卵生吸蟲,蟲卵的孵化時間依溫度的高低而定。在28~30℃的水溫中,1~3天可孵化發育成纖毛幼蟲,,附著於魚鰓上發育成為成蟲。蟲體有可感覺光線明暗的眼點,如果遇到魚的陰影出現,蟲子就會追逐前往附著於魚的體表,先期在表皮,l~2天可爬到鰓部。
[症狀] 指環蟲分布很廣,在夏、秋季流行,病魚一個鰓片上往往可以有60個以上的蟲體。指環蟲病在魚種階段發病較多,對幼魚殺傷力頗大,但對健康的成魚並無大害。病魚初發病時症狀不明顯,隨著寄生蟲體的增多,鰓絲組織遭到破壞,鰓蓋上的粘液不斷增加,鰓部明顯浮腫,鰓蓋微微張開而難以閉合,鰓失血,鰓絲轉為暗灰色或蒼白色,精神呆滯,游泳緩慢;嚴重時停止攝食,呼吸困難,逐漸消瘦而虛弱,最終因呼吸受阻而窒息死亡。
[治療方法] 可用百萬分之一至二(1~2ppm)的敵百蟲溶液 浸泡病魚5~10分鍾,或用百萬分之三(3ppm)的高錳酸鉀溶液浸 泡,或用百萬分之零點一(o.1ppm)的敵百蟲溶液潑灑,或用百萬』分之二十五至四十(25~40ppm)的甲醛溶液浸泡2~3天,或用百 萬分之一百八十(180ppm)的甲醛溶液浸泡l一1.5小時,或用百 萬分之二百五十至三百(250~300卯m)的甲醛溶液浸泡30分鍾, 2天後重復一次,或用百萬分之一(1ppm)的三氯松溶液浸泡3天,或用百萬分之一百(100ppm)的三氯松溶液浸洗1小時,均可獲得較好療效。
Ⅷ 為什麼魚池的魚總是死
水的問題!水不行!魚已經皮膚感染了!把病魚撈出來,另外養起來爆氧。用一個容器,用濃度千分之一的高錳酸鉀給病魚殺菌,20~30秒酒可以了,仔細觀察,葯勁太猛。第一次用,最好少放一點。池子里,下千分之三的鹽,加黃粉。爆氧!!!停食。
Ⅸ 魚類鰓霉病的病原是什麼流行情況怎樣
【病原】鰓霉(Branchiomyces spp.),屬水霉目(Saprolegniales)。目前發現有兩種類型的鰓霉感染我國魚類。寄生在草魚鰓上的鰓霉,菌絲較粗直而少彎曲,分枝很少,通常是單枝延生生長,不進入血管和軟骨,僅在鰓小片的組織生長,孢子較大,平均8微米,略似Plehn(1921)所描述的血鰓霉(B. sanguinis)。寄生在青、鱅、鯪、黃顙魚鰓上的鰓霉,菌絲較細,壁厚,常彎曲成網狀,分枝特別多,分枝沿鰓絲血管或穿入軟骨生長,縱橫交錯,充滿鰓絲和鰓小片,與Wundseh(1930)所描述的穿移鰓霉(B. demigrans)相似。【流行情況】本病是通過孢子與鰓直接接觸而感染,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有流行,敏感的魚類有草、青、鱅、鯪、銀鯝、黃顙等,其中鯪魚苗最為敏感。主要流行於5~10月,5~7月為流行高峰。當水質惡化,有機質含量高更容易暴發此病。為口岸魚類第二類檢疫對象。
Ⅹ 如何防治鰓霉病
鰓霉病是由鰓霉寄生在魚的鰓上引起的一種魚病。病原為黴菌類的鰓霉。
病魚不攝食,游動遲緩,鰓部呈充血、出血狀。菌絲體產生的孢子入水中與魚體接觸,附著在鰓上,發育成菌絲。菌絲向組織里不斷生長,分支,似蚯蚓狀貫穿組織,並沿著鰓絲血管分支或穿入軟骨,破壞組織,堵塞微血管,使血液流動滯塞。鰓絲呈壞疽性崩解,壞死部位腐爛脫落,可見明顯缺陷。
據多年積累的資料表明,此病的流行與池水的惡化密切相關,特別是有機質含量較高、水質骯臟的池塘,更易發生此病。
預防用混合堆肥代替大草施肥,不施用未經腐熟的有機肥,經常沖水,保持池水清新;發病後,立即更換池水,潑灑含氯消毒劑,如魚蝦強氯精、富氯、二氧化氯及漂白粉等。
本病預防的關鍵在於保持水質的清新,如水質發生變化,可選用光合細菌、增氧底保凈等調水質產品調節水質。
治療①全池潑灑水霉凈或聚維酮碘溶液、二氧化氯等消毒劑。②全池潑灑高碘酸鈉溶液與二氧化氯,先後使用,配合內服鰓霉凈,對於由真菌引起的各種魚類的鰓霉病、水霉病有一定的抑製作用,同時也有抗病毒的作用,預防病毒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