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治療方法 > 胃炎艾灸治療方法

胃炎艾灸治療方法

發布時間:2022-11-13 08:46:25

① 艾灸治胃病灸穴位簡單易操作

艾灸 對胃病是有一定治療效果的。艾灸通過對 穴位 的刺激,可以有效緩解多種胃病症狀,但是一定要選對一些穴位進行艾灸哦。以下是我推薦艾灸治胃病灸穴位知識,歡迎閱讀!

艾灸治胃病灸穴位
胃俞穴

胃俞穴位置:找到第12胸椎,在它的骨性標志之下,旁開1.5寸處 。

功效:艾灸該穴位有和胃健脾,理中降逆之功效,主治 胃炎 , 胃潰瘍 ,胃下垂,胃痙攣,腸炎,失眠等症。

中脘穴

中脘穴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線,從肚臍向上量4寸處。

功效:艾灸該穴位可以通調腑氣,和胃止痛。主治嘔吐,反胃,腹脹,胃炎,胃潰瘍,泛酸,胃出血,胃下垂等症。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位置:在外膝眼下三寸,脛骨前緣一橫指處。

功效:艾灸該穴位可促進 消化 吸收,健脾 養胃 ,改善人的免疫功能,對腸胃, 心血管 系統有良好的調節作用。煮至 胃痛 ,嘔吐,腹脹,腸鳴, 消化不良 ,急慢性 腸胃炎 ,十二指腸潰瘍,胃下垂等消化系統病症。

神厥穴

神厥穴位置:位於肚臍中央,為任脈之要穴。

功效:艾灸該穴位有溫陽益氣,健運脾胃之功效。煮至 腹痛 ,泄瀉, 脫肛 ,水腫,虛脫等症。

內關穴

內關穴位置:在前臂掌側,當曲澤與大陵連線上,腕橫紋上2寸處,掌長肌腱與橈側腕肌腱之間。

功效:艾灸該穴位可健胃止痛,主治各種原因所致的急性或慢性胃黏膜變化,上腹不適,脹痛或燒灼感,以及食慾缺乏,惡心,嘔吐,泛酸等症。

梁門穴

梁門穴位置:在上腹部,臍中上4寸,距前正中線2寸處。

功效:消食導滯,主治食慾不振,胃痛,嘔吐,胃炎,胃或十二指腸潰瘍,胃下垂,胃 神經 管能症等胃部 疾病 。
胃病的症狀表現
1)疼痛。這是胃病最常見的症狀之一。導致隱痛的原因很多,表現形式也復雜。病因包括受寒、氣滯、血瘀等,表現形式有隱痛、刺痛、絞痛。

2)氣脹。這也是胃病最常見的症狀之一。如果脾胃運化失職,或者因寒受阻,或者其他因素,都會導致胃內的氣體不能及時、不能正常排出,從而導致氣脹。

3)食脹。由於各種各樣的因素,胃不能正常消化食物,或者或者腸胃蠕動過慢,都會導致食脹。

4)舌淡無味。 中醫 理論認為,脾開竅於口,如果脾受困,或其他原因導致脾虛,都會引起患者口不知味,不欲食。

5)口苦。這是肝膽受熱產生的典型症狀,是膽氣上泛的表現。西醫檢查規類為膽汁反流性胃炎。

6)面色。胃病患者病史過長,面色容易萎黃、黯淡無光。

7)舌苔顏色。正常的舌頭,舌體柔軟,活動自如,顏色淡紅光澤,有潤澤,舌苔薄白。胃病初期,舌苔黃,口有異味,此為實證。時間久後,舌苔轉白, 便秘 者舌質肥厚,疼痛者舌質有瘀斑。

8)惡心嘔吐。飲食失常、寒溫不適引起的胃病,容易造成患者惡心嘔吐。

9)打嗝噯氣。跟情緒有關,或者因吵架、壓力過大等導致的胃病患者容易有此症狀。

10)胸悶。以氣不順、滯留胸腔為特徵,脾氣暴躁者、情緒不佳者易得。

11)噎膈。脾胃陰虛、或者寒濕困脾者易得。

12)反酸燒心。這是胃病患者最常見的症狀之一。有胃酸、泛酸、反酸、吐酸之分。胃熱者有燒心感。

13)乏力、四肢無力。久病體虛,常感覺乏力,不思動,四肢出現無力感。

14)大便。陰虛、實熱導致大便干結,如大便稀,則脾運化失常。
得胃病的原因
1、工作緊張壓力大導致胃病

如果人的情緒處於緊張,焦慮、恐懼、憤怒及憂郁等狀態時, 大腦 皮層興奮集中於情緒,對周圍神經的感覺就不敏感,對周圍神經的控制和調節能力下降,使胃腸道的分泌、運動功能紊亂,從而引起各種胃腸疾病。

2、喝酒加重胃病

酒精在肝臟內代謝,長期大量飲酒會加重肝臟負擔,影響肝臟功能,對肝有毒害作用。酒精影響脂肪代謝,形成酒精性 脂肪肝 ,嚴重者肝纖維化,形成酒精中毒性 肝硬化 。飲酒也可以直接損害食管和胃,酒越濃、飲酒量越大、飲酒時間越長,對食管、胃黏膜刺激性越大,引起黏膜糜爛或潰瘍。

3、胃痛亂吃止痛葯胃病易加重

因為工作忙,一些上班族因為胃痛就去買止疼葯吃,這是錯誤的,容易導致胃病加重。止疼葯一般都是解熱鎮痛劑,對胃黏膜有直接刺激作用,並能促進胃酸分泌,造成胃酸再次對黏膜及潰瘍產生強烈的刺激。

​猜你感 興趣 :

1. 艾灸排毒反應

2. 艾灸十大養生部位

3. 什麼時候艾灸肚臍最好及禁忌

4. 中醫艾灸治療胃寒效果好

5. 腸胃不好艾灸的方法是什麼穴位有哪些

6. 艾灸的作用和禁忌

② 艾灸能治胃炎效果好嗎

艾灸可以調理胃炎的。並且艾灸調理胃炎的效果非常明顯。
艾灸調理胃炎的方法主要是艾灸腹部的中脘穴,肚臍,以及肚臍旁邊的天樞穴,還有腿部的三陰交。
如果你用艾艾貼艾灸的話,每天早晚艾灸一次,每次艾灸兩遍,艾灸一個月就會看到效果。當然,你可以在艾灸曾芳那學到更多關於胃炎的調理方法。

③ 急性胃炎,艾灸什麼穴位

可以艾灸治療於中脘,足三里,三陰交,神闕等穴位,可以溫中止痛,和胃理氣,改善胃部不適,治療期間,注意盡量少吃冷凍寒涼食物,

④ 用艾灸治療慢性胃炎有奇效中醫:學會艾灸你的胃不痛了

艾灸的文化傳承在我國已有上千年的 歷史 了,是中醫治疑症中的比較常用的一種療法,在中醫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不及如此,艾灸療法已在世界各地普及,是世界醫學的組成部分之一。

艾灸的醫理是通過點燃中葯材灼燒穴位,把熱能轉換成生物的內能,從而激活人體的相應經絡來調節體內的陰陽平衡,達到治病的,屬於一種內病外治的方法,一般可用於治療內、外、婦、兒、五官等各科疾病。

我國近幾年大多數人因為飲食、作息等方面的問題,尤其是上班族,患有慢性胃炎的人數持續增長,而慢性胃炎患者經常會出現腹痛的症狀,尤其是脾胃虛寒導致的慢性胃炎患者,胃部怕冷、喝冷水疼痛加重、喝溫水則緩解以及隨氣候寒熱變化病情也隨之變化等典型表現,其實通過艾灸的中醫療法很輕易地就能緩解這個症狀,因為艾灸療法可溫胃散寒、通經止痛,還能幫助調理脾胃的陰陽平衡,幫助患者盡早恢復,並且操作簡單在家就可以給自己治療。

具體做法:

(注意:施灸過程中還可以把艾條在中脘附近處小幅度的迴旋一下,以此緩解局部皮膚因溫度過高而引起的不適感。)

除了可以用艾灸的方法來調理脾胃,緩解腹部疼痛,還可平常服用四逆散或者柴胡湯來幫助慢性胃炎患者的恢復,並且生活中還要注意飲食的嚴格把控,不食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作息規律,多運動。

當然不只是患有慢性胃炎的患者可以這樣做艾灸,平時有胃痛症狀的人也可以用艾灸的方法緩解疼痛,但是嚴重者最好上醫院檢查一下,以防耽誤治療,加重病情!!!

⑤ 艾灸哪個穴位治胃炎

艾灸治胃病穴位:中脘穴(位於腹正中線臍上4微暇處)、足三里穴。一般建議您到中醫院規范治療較好。

⑥ 慢性胃炎艾灸什麼穴位

可以艾灸中脘,神闕,天樞,足三里,如果有時間,可以配合肝俞,膽俞,脾俞和胃俞。
晚間睡覺的時候,在中脘綁上一個隨身灸,多放一段艾段,大約可以燃燒2個小時。

⑦ 反流胃炎用艾灸那些穴位可以治療 或者按摩那些穴位 怎麼調理最好

病情分析: 足三里是胃的下合穴,是治療胃病最好的穴位了,可以雙向調節胃腸道功能。中脘也是一個比較好的治療胃腸道疾病的學位,但是需根據寒熱的病症來分析是否可以用灸法,寒症是可以用灸法的,但是熱證就不是很合適。同時可以配合膽經的下合穴「陽陵泉」。意見建議:艾灸足三里、陽陵泉。揉中脘。禁辛辣刺激飲食。持之以恆方可見效。

⑧ 胃不好,可以用艾灸嗎

胃不好可以艾灸,如果胃炎,胃痛,可以按照以下方法艾灸調理:

胃痛又稱胃脘痛,是以胃脘近心窩處常發生疼痛為主的疾患。胃痛是臨床上常見的一個症狀,多見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病,胃神經宮能症。也見於胃粘膜脫垂、胃下垂、胰腺炎、膽囊炎及膽石症等病。
艾灸以下穴位可明顯改善症狀:
一、中脘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4寸。

經驗取穴法
第1步:仰卧位
第2步:沿前正中線向下觸摸,找出胸骨體與劍突間行成的凹陷,即胸劍聯合
第3步:胸劍聯合與臍中連線的中點,即為本穴
二、公孫
定位:在足內側緣,當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
經驗取穴法:
第一步:正坐垂足或仰卧
第二步:由足大趾與足掌所構成的關節(第1跖趾關節)內側,往後用手推有一弓形骨(足弓)
第三步:在弓形骨前端下緣,可觸及一凹陷,按壓有酸脹感,即為本穴。
三、脾俞
定位:在背部,當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經驗取穴法
第1步:正坐或俯卧位
第2步:取一線過肚臍中點,水平繞腰腹一周
第3步:該線與後正中線交點,即為第2腰椎:
第4步:從第2腰椎棘突垂直向上推3個椎體,即是第11胸椎棘突
第5步:在第11胸椎棘突下有一凹陷,此凹陷旁開2橫指(食指、中指並攏,以中指近端指間關節橫紋水平的二指寬度為1.5寸),即為本穴。
四、胃俞
定位:在背部,當第12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經驗取穴法
第1步:正坐或俯卧位
第2步:兩側骨盆最高點(髂嵴最高點)連線與後正中線的交點處,為第4腰椎棘突:
第3步:從第4腰椎棘突垂直往上推4個椎體,即是第12胸椎棘突
第4步:在第12胸椎棘突下有一凹陷,此凹陷旁開2橫指(食指、中指並攏,以中指近端指間關節橫紋水平的二指寬度為1.5寸),即為本穴。
五、合谷

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間,當第2掌骨橈側的中點處。

經驗取穴法
第1步:伸臂,拇、示兩指張開;
第2步:以一手的拇指指間橫紋,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間的指蹼緣上
第3步:屈指,拇指尖所指處,按壓有明顯酸脹感,即為本穴。
六、神闕
定位:在腹中部,臍中央。

經驗取穴法
第1步:仰卧位或正坐位
第2步:肚臍中央,即為本穴
七、關元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3寸。
經驗取穴法:
第一步:仰卧位或正坐位
第二步:確定恥骨聯合:沿下腹部前正中線垂直向下推,可觸及一骨頭,此骨頭即為恥骨聯合
第三步:將臍中與恥骨聯合上緣中點的連線平分為5等分
第四步:該連線的上3/5與2/5交點處即為本穴。
八、三陰交
定位: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

經驗取穴法
第1步:正坐或仰卧位
第2步:手4指並攏,小指下邊緣緊靠內踝尖上,示指上緣處,小腿內側骨(脛骨)後方,即為本穴。
九、足三里
定位: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穴下3寸,距脛骨前緣1橫指(中指)。
經驗取穴法
第1步:站位,彎腰
第2步:同側手張開,虎口圍住膝蓋骨(髕骨)上外緣,餘4指向下,中指尖所指處,即為本穴。

⑨ 胃痛艾灸哪裡

胃痛又稱胃院痛,是指上腹胃院都近心商處發生疼病的病症,多見於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清病,胃下重等病。胃痛發生的常見原因有寒邪客胃、飲食傷胃、肝氣犯胃、牌胃虛利等幾個方面。導致的氣機肌帶,胃氣失於和降,不通則痛面成。其病變都位在胃,與肝牌有關。 主症為上度胃院都摹痛,精勢較劇,痛處拒控。飢時痛減,納後南增。
隔姜灸
選用穴位:中脘、神闕。
操作方法:將鮮生薑切成厚約0.3厘米的生薑片,用針扎孔數個,置施灸穴位上,用大、中艾炷點燃放在薑片中心施灸。若患者有灼痛感可將薑片提起,使之離開皮膚片刻,旋即放下,再行灸治,反復進行,以局部皮膚潮紅濕潤為度。一般各穴每次施灸5~7壯,每日灸1~2次。
另外艾絨的選擇也很重要,根據多年艾灸的經驗,手工的艾條一般效果會比較好,tb有一家很不錯,這兩年一直在用他們的,不會選擇艾條的可以去tb搜索:王小圓純手工石臼艾條,老闆人很好,還給推薦穴位和使用方法

⑩ 腸胃不好艾灸的方法是什麼穴位有哪些

腸胃不好、有宮寒的女性,可以經常艾灸腹部和尾骨部位,因為這兩個部位有很多穴位,可以暖腸胃,腸胃暖了,附近的子宮也會好起來。今天,我為你帶來了腸胃不好艾灸的 方法 。

腸胃不好艾灸的技巧
1、點按中脘穴

中脘穴在人體前正中線任脈上,肚臍上4寸,是足陽明胃經的募穴,是胃經經氣結聚之處,點按中脘穴能夠促進經氣運行,調節胃的功能。用手指點按或揉按中脘穴,每次2~3分鍾,至局部產生發熱感。

2、揉按心窩

心窩指中脘穴以上,胸骨以下的部位,是胃在體表的對應區,用手掌以順時針及逆時針方向各揉36圈以上,使局部感到溫暖、舒暢,有調節中焦氣機,使胃氣通暢的作用。如果消化不良,胃脹症狀明顯,可由心窩處開始重復由上至下推按的手法,注意不要由下至上推按。

3、推按兩肋

兩手掌在身體兩側由乳房下緣向下推按至側腰部,使局部發熱,能夠疏通肝膽經,調暢氣機。

經常練習這些手法可以有效調節胃功能,達到養胃、暖胃,調暢中焦氣機、預防胃疾病的療效。

4、艾灸中脘穴

用艾條灸中脘穴10-15分鍾,或用艾罐灸20-30分鍾。中脘穴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上4寸處,相當於五指的寬度。中脘穴有調胃補氣、化濕和中、降逆止嘔的作用,灸療可改善胃疾。

5、艾灸足三里穴

外膝下3寸,脛骨外側月一橫指處,用艾條灸10-15分鍾或艾罐20-30分鍾。經常用此法施灸,具有補益脾胃、扶正培元、調和氣血、祛邪防病之功效。
脾胃虛弱飲食調理
1、飲食調養基本原則

飲食應有規律,三餐定時、定量、不暴飲暴食;平時多吃易消化食物,如稀飯,粥等;少吃有刺激性和難於消化的食物,如酸辣、油炸、干硬和粘性大的食物,生冷的食物也要盡量少吃。

2、常見健脾養胃的食物

粳米性平,有補脾益氣之功。脾胃虛弱可以多吃點黃顏色的東西,比如玉米、土豆、鯽魚湯、薏米等,它們都是調脾胃非常好的選擇,如果不想那麼麻煩可以直接服用蟲草薏米糊。其實何為虛弱,就是功能不強,知道原因就簡單了,還是從容易消化著手,每餐以豆漿牛奶,及沒餡的饅頭及易消化的粥最好是加些薏米、蕎麥、燕麥、紅棗等一類補脾胃的東西更好,生冷硬及刺激的東西盡量不吃,還有葷的也要吃些易消化的魚類, 其它 肉類少吃為好。
女性艾灸有什麼好處
1、灸後會有經絡竄感又叫得氣,有酥酥的感覺,這是好的現象。

2、灸完後感覺熱能到會陰,這是好的現象,說明打通任脈。

3、做完艾灸後,面色變得紅潤有光澤,皮膚飽滿滋潤。色斑快速變淡、痘痘消失。

4、做完艾灸後,人的心情變得舒暢很多,心情很放鬆。非常好的感覺。

5、寒感,灸後會覺得冒涼風,寒性體質的人多會出現這種現象,要多灸。

6、肚子咕咕叫,或者排氣,這是促進腸蠕動,幫助排除身體的濁氣,是一種非常好的現象。

7、做艾灸時上半身熱或只是下半身熱,表明不怎麼熱的那半身的經絡不是很通。

8、做完後口乾燥,咽喉難受,說明上焦有虛火,要做到要配合做肩頸灸,療效就會很好了。

9、夏天要出大汗為佳。但冬天灸以全身微微出汗為佳,特別是額頭、手心、足心要出熱汗,出大汗者一定是身體比較虛的人。

10、做艾灸過程中,下腹中感覺有一股熱氣在形成,並能隨著人的意識而形成氣流,在人的經絡內來回的流動,上到頭頂,下到足底,經過的地方有酸、麻、脹、痛的不同感覺,就像是練氣功一樣,這是非常好的現象。
脾胃不好的艾灸治療
1、要健脾胃,先養心情

脾胃是有“感情”的,“情志養生”也是養脾胃。日常生活中,我們常有這樣的體會:心情抑鬱、情緒低落時,會茶飯不思,而放鬆的環境和愉快的心情則會使你胃口大開。

研究發現,在胃病患者中約七成跟情緒有關,而胃功能失調者,患抑鬱症等各類情緒病的機會比一般人高3.1倍至4.4倍。由於“情緒”變化常可引發胃腸功能的改變,所以胃被稱為人體情緒變化的“晴雨表”。

中醫學很早就認識到“情志傷胃”,古代先賢對於胃病的治療多重“調節情緒”。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情緒對脾胃具有重要影響,所以要養脾胃,先養心情。

2、飲食適宜,脾胃安

脾胃者,倉廩之官也,飲食養生從養脾胃開始。

人以水谷為本,胃主受納水谷,所以養脾胃最好的莫過於五穀。《黃帝內經》講:“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意思就是穀物(主食)是人們賴以生存的根本,而水果、蔬菜和肉類等都是作為輔助,發揮補益作用。

養脾胃不僅要多吃五穀糙米,還要注意飲食有節和多樣化,順應四時,各種美味食物,如:粳米、糯米、鍋巴、番薯、薏苡仁、飯豇豆、白扁豆、牛肉、牛肚、鯽魚、鱸魚、大棗、蓮子肉、花生、栗子、藕、香菇、高粱、玉米、豇豆、馬鈴薯、芋頭、麵筋、花菜、大白菜、胡蘿卜、薺萊等。

3、適當運動,益脾胃

最好選擇和緩、低強度、少量、持續堅持的運動方式,運動後身體微微汗出,筋骨舒展,以不感到過度勞累為宜。運動後大汗淋漓的項目並不適合,因這種運動方式耗氣傷津,反而會加重氣短乏力的症狀,降低我們的機體免疫功能。

易氣短喘息的人首選的運動項目是打太極,因太極動作緩慢、流暢,在運動過程中同時有調息要求,如最常見的‘氣沉丹田’要求練習者以意引氣達於腹部,使之不能上浮。實際上這些練習對動則氣喘的人大有裨益。

可以常做一些類似太極、八段錦、五禽戲、扇舞以及各式各樣的養生功等具有中醫養氣功能的運動,此外,像慢跑、廣播 體操 、踢毽、打撞球、 廣場舞 、 交誼舞 等項目也是不錯的選擇。

4.穴位養生,強脾胃

(1)捏脊

捏脊療法通常用於小兒,但對成年人一樣有效,適用於消化不良、口臭、胃脹、胃痛、腹瀉、萎靡不振、乏力等患者。每日捏1-2遍,堅持1周即可見效。

操作方法:先在背部輕輕按摩幾遍,使肌肉放鬆,然後用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同時提拿背部正中的皮膚,沿脊柱自下而上,雙手交替向前捻動。

每捏三下將皮膚提一下,這叫“捏三提一法”。捏起皮膚多少及提拿用力大小要適當,不可擰轉;且要直線前進,不可歪斜。

(2)揉臍周

一手掌心或掌根貼臍部,另一手按手背,順時針方向旋轉揉動,每次約5分鍾,每日1-2次。此法能溫陽散寒、補益氣血、健脾和胃、消食導滯,多用於消化不良、胃寒、腹脹、腹痛、腹瀉、便秘的患者。

還可以兩手分別緊貼肚臍兩側,上下來回擦動,至發熱為止。胃脹、腹痛的病人可選用,每日2-5次。肚臍兩側旁開2寸為天樞穴,這個方法能刺激此穴,治療急慢性胃腸炎及消化功能紊亂引起的積食、嘔吐、腹瀉、便秘等。

(3)按揉足三里

足三里是人體的保健要穴,位於膝眼外下方。每日按揉50-100次,能健脾和胃、調中理氣、導滯通絡,適用於各種類型的脾胃病變。

(4)灸法補氣健脾滋腎

愛喘的人多是由於腎陽虧虛,不能納氣,所以容易出現喘息氣短,呼多吸少的症狀。要想改善動則氣喘的狀況,可以通過灸法、食療等方法助力,以提升運動能力。

艾灸是不少人常用的保健方法,可以用艾條來灸大椎、定喘、足三里、肺俞、脾俞、腎俞等穴位。這些穴位或是定喘順氣的要穴,或為補脾益肺健腎的強壯穴,以艾灸之可振奮陽氣,改善虛勞氣喘的症狀。

猜您感興趣:

1. 什麼時候艾灸肚臍最好

2. 實用的艾灸養生方法

3. 艾灸的六大功效和作用

4. 艾灸的作用和禁忌有哪些

5. 艾灸經絡養生的方法

6. 中醫艾灸治療胃寒效果好

閱讀全文

與胃炎艾灸治療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課堂教學上有哪些方法與策略 瀏覽:535
比杜邦分析好的方法 瀏覽:933
運動中正常人的心率的計算方法 瀏覽:285
電腦優化硬碟的方法 瀏覽:91
常見的門安裝方法有 瀏覽:90
打鐵棍的使用方法視頻 瀏覽:510
如何學好初三化學的方法和技巧 瀏覽:336
供給潤滑油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537
蔥爆蛋的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221
油性擦色寶使用方法 瀏覽:227
分析復調方法 瀏覽:910
fluent計算方法 瀏覽:364
橢圓暖氣片安裝方法 瀏覽:145
如何自己懲罰自己的方法 瀏覽:488
新客戶開發率測量方法 瀏覽:18
經常失眠快速入睡的方法 瀏覽:460
數據的離散程度的三種計算方法 瀏覽:898
海藻的種植方法圖片 瀏覽:354
手機二手資料的方法 瀏覽:603
有兩根棍子倒庫最簡單又準的方法 瀏覽: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