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房顫疾病的患者通常是與情緒激動以及平時過度疲勞有關系的,那麼房產有哪些特徵呢?一起來看一看。
總而言之,有房顫疾病的患者,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如果是健康的人身上發生了一些少數的陣發性心顫通常情況下可以自行康復,而大多數的患者是因為器質性心臟病而引起的,所以平時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情緒,維持好心境平靜。
『貳』 房顫的症狀和治療方法
如果有房顫的症狀需要及時治療才行,那麼房顫的症狀和治療方法有哪些呢?
房顫主要是有心悸,眩暈,頭部不適和氣短的症狀。房顫一般與體重,情緒,過分勞累所導致的,一般出現房顫則是危險的信號,可能會引起心肌梗塞的發生。房顫一般分為繼發性或者是永久性的,建議可以去醫院進行詳細的檢查,並且每年都要進行體檢,可以排除其他疾病的發生。檢查確診以後可以採用疏通微循環的西葯進行調理,天然的營養品進行促進恢復。
通常房顫治療的主要方案有葯物治療和手術治療,葯物治療上會選用抗凝葯物,防止因為房顫發生血栓,同時還會用到控制心律的葯物改善患者症狀;在手術治療方面目前首推導管射頻消融治療,控制房顫的病情是有很好的幫助。
『叄』 房顫應該怎麼治療
心房顫動,也稱為心律失常,是一種由高血壓、心肌病和心力衰竭引起的疾病。當然,原因有很多,不同原因使用的葯物也會有所不同。治療心房顫動可採用西葯或抗凝治療,中醫葯可適當發揮調理和控製作用。在生活中,我們應該戒煙和戒酒。煙草中的尼古丁和葡萄酒中的乙醇是增加心臟負擔的物質。少吃高膽固醇食物,如動物肝臟、蛋黃和肥肉。季節性交換時,溫度變化大,濕度高。這也是心房顫動的高發期。許多患者會感到胸悶和不適。
同樣,這是外科治療。如果葯物對症治療後心房顫動的情況沒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即使誘發血栓形成,也需要射頻消融。射頻消融可以治癒,特別是近年來,這項技術相對成熟。大多數房顫患者可以從中獲益,但房顫患者有一定的復發率。
『肆』 房顫是什麼
房顫是心房不規則的顫動,患者的心率變高,可達100次/分以上,嚴重時甚至可高達150次/分以上。房顫的主要症狀包括乏力、心悸、煩躁、胸悶等,還可引發嚴重並發症,對患者有很大危害,應積極治療
一、房顫疾病病理
房顫即心房顫動,是一種心律失常,即心房喪失原有的規律運動,出現不規則的顫動。在聽診時,患者的心律極不規則,心音強弱不等,脈搏也十分不規律。房顫發作時患者的心率甚至可達100次/分以上,嚴重的則可高達120次/分或150次/分以上。房顫的患者主要症狀為乏力、心悸、胸悶,其心室率快慢不同,臨床表現也不相同。
陣發性房顫如心室率較快,症狀較為明顯,有可能會有胸悶、氣短、心悸、乏力、煩躁等症狀,持續性及慢性房顫如心率較慢,表現則不太明顯,如心室率加快,患者也會有心悸、胸悶、乏力等症狀,甚至可出現暈厥。房顫有可能並發其他症狀,其中較為嚴重的是心房內血栓形成,如果血栓脫落,可導致其他臟器的栓塞,其中以腦栓塞最為嚴重。
二、房顫的治療方法
1.心率的治療
對於初發的、陣發性、時間較短的房顫,可以通過射頻消融的方式進行治療,部分患者通過口服抗心律失常的葯物可以取得不錯的治療效果。針對一些慢性的、時間較長的、持續性的房顫患者,通過葯物治療控制心室率也可以取得不錯的治療效果。
2.抗血栓治療
房顫有可能導致血栓的形成,如果患者的CHA2DS2-VASc評分超過或等於2分,需要進行抗血栓治療。臨床上抗血栓治療主要包括傳統的葯物治療以及口服新型抗凝葯治療,還包括左心耳的封堵、切除和結扎治療。
『伍』 發生房顫時,一般有什麼表現
發生房顫時,一般有什麼表現?在心房顫動期間,心房失去其系統功能,血液容易在心房內停滯並形成血栓。降下油門後,它會隨著血液流向身體的各個部位,導致腦栓塞(中風)、肢體動脈栓塞(嚴重病例甚至需要截肢)等。房顫患者中風的高危因素包括以往的栓塞史、高血壓、,糖尿病和冠心病。心房顫動的常見臨床症狀包括心悸、頭暈、胸悶、心痛、氣短等,有時伴有惡心、嘔吐等胃腸道不適。
同時,應注意,一些快速心房顫動患者會出現呼吸困難、全身疲勞和心悸等症狀;當心房顫動合並心力衰竭時,患者會出現呼吸困難、心悸、疲勞和呼吸困難;當心房顫動患者誘發腦血栓形成和水果休息時,會出現快速心房顫動,出現呼吸困難、全身疲勞和心悸等症狀;當心房顫動合並心力衰竭時,患者會出現呼吸困難、心悸、疲勞和呼吸困難。當心房顫動誘發腦血栓形成時。
『陸』 房顫有哪些症狀
房顫患者的症狀比較多,而且不同患者的症狀不同,常見的症狀包括以下三種:
一、心悸、氣短,患者經常會感到心跳的紊亂,而且大部分患者會出現心臟節律的明顯加快,同時會伴有身體嚴重的疲勞感。如果生活中經常感覺到心跳紊亂、節律明顯的不規則而且身體容易疲憊,就要進行普通心電圖檢查,明確是否有房顫節律發生。
二、眩暈,眩暈也是房顫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這是因為血流動力學紊亂,導致腦血管供血不足,或者左心房、左心耳血栓導致一過性腦缺血發作。
三、胸悶,胸口感覺壓榨感也是房顫患者經常出現的臨床表現,患者有時會變得呼吸急促甚至感覺明顯的氣短,這時也要除外是房顫發作。
房顫的治療:
房顫的治療包括抗凝葯物治療、控制心室率葯物治療,以及房顫轉復為竇性心律並維持的治療。此外,還有房顫消融治療和左心耳封堵術、防止血栓形成的治療等。
一、葯物治療
1、房顫沒有糾正,但因心室率快導致明顯症狀的需進行控制心室率的治療,控制心室率的葯物有β受體阻滯劑,如倍他樂克、心得安、比索洛爾;非二氫吡啶類鈣通道拮抗劑,如維拉帕米、地爾硫䓬;洋地黃制劑,如地高辛等。在上述葯物控制不佳時也可以選擇胺碘酮控制房顫的心室率,心室率控制目標為對於有症狀的房顫,建議休息時控制在<80次/分,對於無症狀的房顫患者,且心臟的收縮功能正常,心室率控制在靜息時<110次/分。
2、將房顫轉復為正常竇性心律的葯物,即臨床上所說的節律治療,用於房顫轉復為正常竇性心律的葯物有普羅帕酮、胺碘酮、伊布利特、索他洛爾等。當房顫轉復為正常竇性心律後,如不進行葯物維持治療,則多數患者還會再次發生房顫,而對於長期用於維持竇性心律的葯物,目前臨床上常用的有普羅帕酮、索他洛爾、氟卡尼、決奈達隆,在其他葯物無效時可以選擇胺碘酮治療。
3、房顫轉復為正常竇性心律的方法除了上述所說的葯物治療外,還包括同步直流電復律、導管消融,電復律用於對葯物轉律無效或者伴有血流動力學不穩定、嚴重心力衰竭的患者。
4、由於房顫易導致腦栓塞,增加患者致殘率及死亡率,因此抗凝治療來預防腦栓塞意義非常重大,常用葯物如華法林、達比加群或利伐沙班等。
二、手術治療
1、導管消融治療,其對房顫轉復竇性心律的維持有一定的效果,由心內科醫生來進行,主要適應於對有症狀的陣發性房顫或持續性房顫的患者,在抗心律失常葯物無效時,可以考慮選擇導管消融治療。
2、外科迷宮手術也可用於維持竇性心律治療,有較高的成功率。
3、左心耳封堵術,房顫發作時,左心耳內易形成血栓,容易引發腦卒中。可將封堵器放入左心耳,從而降低房顫患者由血栓栓塞引發長期殘疾或死亡的風險。同時,微創治療方案可消除患者對長期口服抗凝治療的依賴性,為患者提供治療新選擇。
『柒』 房顫是什麼疾病發生時有什麼症狀
房顫指的是心房顫動,屬於心血管內科,是一種常見的心律失常。它的具體醫學知識如下:
一、房顫的病因
高血壓性心臟病、冠心病、心肌病、感染性心內膜炎、風濕性心臟等常見心血管疾病都會引發房顫。像甲狀腺功能亢進進症,肺動脈栓塞等心外疾病也會引發心房顫動。情緒過於激動、劇烈運動、過度飲酒都會誘發心房顫動。
二、房顫的症狀
最常見的症狀就是頭暈、胸悶、心悸、乏力。有的人還會出現尿多、暈厥、黑蒙。
『捌』 心臟病房顫最佳治療方法
心臟病房顫是最常見的持續性心律失常,房顫總的發病率為0.4%!那麼,對於房顫該怎麼樣治療呢?接下來,我就和大家分享心臟病房顫最佳治療 方法 ,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心臟病房顫症狀
(1)心悸:感到心跳、心臟跳動紊亂或心跳加快,體力疲乏或者勞累;
(2)眩暈:頭暈眼花或者昏倒;
(3)胸部不適:疼痛、壓迫或者不舒服;
(4)氣短:在輕度體力活動或者休息時感覺呼吸困難;此外有些病人可能沒有任何症狀。
心臟病房顫的分類
房顫分類沒有統一,按持續時間可以分為陣發性房顫、持續性房顫和永久性房顫。通常認為陣發性房顫指能在7天內自行轉復為竇性心律者,一般持續時間小於48小時;持續性房顫指持續7天以上,需要葯物或電擊才能轉復為竇性心律者;永久性房顫指不能轉復為竇性心律或在轉復後24小時內復發者。
按有無基礎心臟疾病分為病理性房顫和特發性房顫(臨床檢查無基礎心臟疾病)。特發性房顫往往發生在年齡較輕者,多數小於50歲,特發性房顫有時也稱孤立性房顫。
心臟病房顫最佳西醫治療方法
(一)治療
1.心房顫動的治療對策
①消除易患因素;②轉復和維持竇性心律;③預防復發;④控制心室率;⑤預防栓塞並發症。
發作期治療的主要目標是控制心室率和轉復竇性心律;非發作期(竇性心律時)的治療目標是預防或減少心房顫動的發作。
陣發性心房顫動在無器質性心臟病(稱為孤立性心房顫動)時:休息、鎮靜以及抗心律失常葯物的應用,大多數患者均可轉復為竇性心律僅少數需用電復律。反復發作者應考慮射頻消融局灶起源點以達到根治目的。
陣發性心房顫動患者在伴有心臟病時,也可採用上述原則。但是如發生了血流動力學障礙或充血性心力衰竭時,需要立即轉復為竇性心律。當二尖瓣或主動脈瓣狹窄伴有明顯血流動力學異常時,必須立即給予復律以防止或逆轉肺水腫的發生。可選擇同步直流電復律,首次電擊給予100J,第二次和以後的電擊給予200J。
如果患者的血流動力學穩定,則可靜脈使用毛花苷C(西地蘭)、地高辛、β受體阻滯葯或鈣通道阻滯葯來控制心室率。既往主張首選洋地黃,它對休息狀態下心室率的控制有效,但對運動時的心室率不能良好控制,起效作用慢。現主張選用靜脈推注維拉帕米或地爾硫,因為它們起效快,並能較好地控制運動時心室率。普魯卡因胺、奎尼丁、丙吡胺對轉復竇性心律有一定療效。但不良反應明顯,故已很少應用。伊布利特轉復為竇性心律者佔31%,但必須在嚴密監測下應用,它可以急性延長Q-T間期,增加近期尖端扭轉型室性心動過速的危險。索他洛爾也有明顯的轉復療效。胺碘酮是目前公認的對復律及防止復發有明顯療效的葯物。既往胺碘酮的使用受到限制主要在於它的副作用和過長的半衰期,後者限制了治療更改的靈活性。現已證實小劑量的胺碘酮(200~300mg/d)可以明顯地減少不良反應。為達根治可行射頻消融術。
轉復竇性心律或控制心室率加抗凝治療。兩種方法的長期療效尚需大規模臨床試驗加以證實。
持續性心房顫動發作時,如患者能良好地耐受血流動力學障礙,大多數學者不主張重復使用電復律。如果系反復出現或持續時間更長,這種類型的心房顫動最終將發展成為慢性心房顫動,復律困難。所以,此時的治療目標是控制復發時的心室率。膜活性抗心律失常葯可用來降低復發的頻率。但療效不能肯定,而且不良反應大。ⅠA、ⅠC或Ⅲ類葯物可預防心房顫動的復發,但是它們的療效不穩定,而且還需考慮它們的致心律失常作用和不良反應。對於無器質性心臟病的患者可用ⅠC類葯物。胺碘酮也有一定的療效。可考慮射頻消融術或外科迷宮手術。
治療目標主要是控制心室率,預防栓塞並發症。如果慢性心房顫動經葯物或電復律治療可使血流動力學改善則可行復律治療。應用適量的抗心律失常葯物(如胺碘酮、奎尼丁)後,可嘗試進行電復律。如在電復律治療後仍轉為慢性心房顫動者,要長期維持竇性心律的可能性則很小。因此,對這類患者的治療應側重於控制心室率。根治法導管射頻消融術或外科迷宮手術對此類患者有一定療效。
①葯物治療:抗心律失常葯、抗凝劑。
②電學治療:電除顫、人工心臟起搏器、導管射頻消融術(根治療法)。
③外科手術治療:外科迷宮手術。
2.心房顫動的葯物治療對策
為陣發性和持續性心房顫動首選治療。房顫持續時間越長,越容易導致心房電重構,而不易轉復,因此復律治療宜盡早開始。陣發性心房顫動多能自行轉復,如果心室率不快,血流動力學穩定,患者能夠耐受,可以觀察24h。如24h後仍不能恢復則需進行心律轉復。也有人主張,只要發作即應用葯物控制。超過1年的持續性心房顫動者,心律轉復成功率不高,即使轉復也難以維持。
復律治療前應查明並處理可能存在的誘發或影響因素,如高血壓、缺氧、急性心肌缺血或炎症、飲酒、甲狀腺功能亢進、膽囊疾病等。有時當上述因素去除後,心房顫動可能消失。無上述因素或去除上述因素後,心房顫動仍然存在者則需復律治療。對器質性心臟病(如冠心病、風濕性心臟病、心肌病等),對其本身的治療不能代替復律治療。
以下為臨床選葯方法。
A.無器質性心臟病的陣發性心房顫動及有器質性心臟病(但非冠心病亦不伴左心室肥厚)的陣發性心房顫動者,可首選ⅠC類葯如普羅帕酮,次選索他洛爾、依布利特(ibutilide)。若仍無效,可選用胺碘酮,它也可作為首選。
B.有器質性心臟病或心力衰竭者:胺碘酮為首選葯。
C.冠心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合並心房顫動者:應首選胺碘酮,次選索他洛爾。
D.迷走神經介導性心房顫動:選用胺碘酮,或胺碘酮與氟卡尼聯合應用,也可用丙吡胺(雙異丙吡胺)。
現階段我國對器質性心臟病合並心房顫動者使用的葯物中仍以Ⅰ類抗心律失常葯較多,但它可增高這類患者的死亡率,故應引起重視。器質性心臟病的心房顫動,尤其是冠心病和心力衰竭患者,應盡量使用胺碘酮、索他洛爾,避免使用ⅠA類(奎尼丁)和ⅠC類(普羅帕酮)葯物。
對葯物復律無效的心房顫動採用電復律術。此外,陣發性心房顫動發作時,往往心室率過快,還可能引起血壓降低甚至暈厥(如合並預激綜合征經旁路快速前傳及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應立即電復律。對於預激綜合征經旁路前傳的心房顫動或任何引起血壓下降的心房顫動,立即施行電復律。
電復律見效快、成功率高。電復律後需用葯物維持竇性心律者在電復律前要進行葯物准備,服胺碘酮者最好能在用完負荷量後行電復律,也可使用奎尼丁准備。擬用胺碘酮轉復者,用完負荷量而未復律時也可試用電復律。
此時可繼續使用各有效葯物的維持量。但電擊復律後首選胺碘酮。
主要針對陣發性心房顫動的發作。偶發的陣發性心房顫動不需維持用葯以預防發作,例如數月或1年發作1~2次者。較頻繁發作的陣發性心房顫動可以在發作時開始治療,也可以在發作間歇期開始用葯。判斷療效要看是否有效地預防了陣發性心房顫動的發作。
這是永久性及持續性心房顫動的主要治療目標,使心室率維持在60~70次/min,稍活動後不超過90次/min。鈣拮抗葯與β受體阻滯葯在治療心房顫動方面優於洋地黃制劑的效果正備受關注。下列葯物可選用:
A.其正性肌力、負性頻率作用,對心房顫動伴心力衰竭者尤為適用;B.可與小劑量β受體阻滯葯或鈣拮抗葯聯合應用,效果較單獨使用一種葯物的效果更佳。但要注意調整地高辛、毛花苷C(西地蘭)劑量,避免過量中毒。
危重急症時,心房顫動的心室率使用洋地黃治療無效時,可靜注地爾硫卓。
如美托洛爾(倍他樂克)、阿替洛爾(氨醯心安)、β受體阻滯葯多與洋地黃制劑(如地高辛)合用。
心房顫動最常見、最嚴重的並發症是附壁血栓脫落造成重要器官的栓塞表現,特別是腦栓塞,它是導致心房顫動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的對策主要是抗凝治療。
風濕性心臟瓣膜病合並心房顫動,尤其是經過置換人工瓣膜的患者,應用抗凝劑預防血栓栓塞已無爭議。目前非瓣膜病心房顫動的發生率在增加,≥80歲的人群中超過10%。非瓣膜病心房顫動的血栓栓塞並發症較無心房顫動者增高4~5倍。
臨床上非瓣膜病心房顫動發生血栓栓塞者有8個高危因素:A.高血壓;B.糖尿病;C.充血性心力衰竭;D.既往有血栓栓塞或一過性腦缺血病史;E.高齡(≥75歲)尤其是女性;F.冠心病;G.左心房擴大(>50mm);H.左心室功能下降(左心室縮短率<25%,LVEF≤0.40)。
小於60歲的“孤立性心房顫動”(指無器質性心臟病出現的陣發性心房顫動)患者,腦栓塞年發生率僅0.55%,當合並高危因素≥1個時,栓塞概率成倍增長。在血栓栓塞並發症中以缺血性腦卒中為主,並隨年齡增長。一旦發生,約有半數致死或致殘。
抗凝治療的適應證:A.不能恢復竇性心律的心房顫動,只要無禁忌證,都應常規抗凝治療,尤其具有上述8種高危因素之一者更應盡早抗凝治療。B.除非患者無上述高危因素,且年齡小於65歲,屬低危病人,可以不常規抗凝治療。孤立性心房顫動者的栓塞並發症危險性並不高於一般人群,故也不強調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療。
抗凝治療的選擇:經6000餘例非瓣膜病心房顫動患者中用抗凝葯物對腦栓塞進行一級或二級預防,結果顯示華法林降低腦卒中危險率68%,阿司匹林降低危險率21%,均明顯優於安慰劑組。華法林又確實比阿司匹林有效(降低危險率相差40%)。因此,20世紀90年代末,歐、美心臟病學會分別建議:對<65歲、無高危因素的永久性或持續性非瓣膜病心房顫動可用阿司匹林,≥1個高危因素者則用華法林;65~75歲、無高危因素者,仍應首選華法林,也可用阿司匹林;有高危因素者應用華法林;>75歲者,一律用華法林,若不能耐受者則可用阿司匹林。阿司匹林與華法林切忌合用。
經多項臨床試驗結果認為:華法林口服劑量為5~10mg/d,保持凝血酶原時間的國際標准化比值(INR)為2.0~3.0,並強調個體化。阿司匹林口服劑量為352mg/d,小劑量75mg/d是無任何好處的。
超過48h未自行復律的持續性心房顫動,在需要直流電或葯物復律前應給予華法林3周(劑量保持INR 2.0~3.0),復律後繼續服華法林4周,避免左心房耳內血栓脫落或形成新的血栓。
3.治療心房顫動的具體方法
首選毛花苷C(毛花苷丙,西地蘭)0.2~0.4mg,用5%葡萄糖20ml稀釋後緩慢靜脈推注。根據心室率可再追加劑量;或口服地高辛0.125~0.25mg,1次/d。使心室率控制在休息時60~70次/min,輕體力活動時80~90次/min。心室率用洋地黃不能滿意控制且非急性心力衰竭者,可加用小劑量阿替洛爾(氨醯心安)或美托洛爾(倍他樂克)12.5~25mg,2~3次/d,控制心室率。預激綜合征合並心房顫動者禁用洋地黃、維拉帕米。
靜脈推注負荷量15~25mg(0.25mg/kg),隨後5~15mg/h靜脈滴注。如首劑負荷量心室率控制不滿意,15min內再給負荷量。有效率達95%,可減少心室率20%以上,用葯5min之內可明顯減慢心室率,個別可轉復為竇律,應監測血壓。有心力衰竭者慎用。
取5mg加於5%葡萄糖液20ml中緩慢靜脈推注。效果不理想者10min後可再重復靜脈推注一次。能控制心室率,但轉復成為竇性心律者少。有心力衰竭者慎用。
通常採用小劑量口服治療。普萘洛爾10mg,2~3次/d;美托洛爾12.5~25mg,1~2次/d;阿替洛爾(氨醯心安)12.5~25mg,1~3次/d。多與洋地黃制劑合用,能控制心室率,偶有轉復作用,急性心力衰竭、肺水腫患者禁用β受體阻滯葯。
如病因未控制,心房顫動難以消除,心室率也難以控制,故應積極治療病因。
A.心房顫動持續1年以內,心臟擴大不顯著(心胸比例<0.5)且心力衰竭已糾正者。
B.超聲心動圖檢測心房內無血栓,左心房內徑<45mm者。
C.基礎病因去除後心房顫動持續存在者,如甲狀腺功能亢進已控制(葯物或手術根治後)、二尖瓣手術後。
D.因心房顫動出現使心力衰竭加重而用洋地黃制劑療效欠佳者,或心房顫動出現誘發或加重心絞痛者。
E.有動脈栓塞史者。
F.心房顫動伴肥厚型心肌病者。
A.心房顫動持續1年以上。
B.心臟明顯擴大或有明顯心力衰竭者。
C.心房顫動嚴重二尖瓣關閉不全且左心房巨大者。
D.病因未去除者。
E.心房顫動心室率緩慢者(非葯物影響)。
F.合並病態竇房結綜合征陣發性或持續性心房顫動(慢-快綜合征)。
G.洋地黃中毒者。
A.胺碘酮:胺碘酮負荷量有較大個體差異,臨床醫生可憑 經驗 對不同的病人採取不同的給葯方法,通常在推薦劑量下能達到良好療效。胺碘酮轉復心房顫動有以下一些給葯方法:
a.靜脈給葯:胺碘酮按5mg/kg加入5%葡萄糖20ml中緩慢推注至少3min以上,如無效15min後再重復一次,24h內可重復2~3次。胺碘酮提倡小劑量,24h不超過1200mg。如有效可改用維持量10~20mg/kg,加入15%葡萄糖250~500ml中靜脈滴24h。從靜脈滴注的第1天起同時口服胺碘酮,200mg/次,3次/d,7天後200mg/次,2次/d,7天後200mg/次,1次/d,維持下去。
胺碘酮靜脈推注負荷量150mg(3~5mg/kg),10min注入,10~15min後可重復,隨後1~1.5mg/min,靜脈滴注6h,以後根據病情逐漸減量至0.5mg/min維持。從靜注第1天起口服胺碘酮負荷量0.2g,3次/d,共服5~7天,再以0.2g,2次/d劑量服5~7天,以後0.2(0.1~0.3)g,1次/d維持。通常24h內轉復為竇性心律者達92%,轉復為竇性心律的葯物劑量為150~900mg(平均為406mg),轉復為竇性心律時間平均為6.9h。
胺碘酮以5mg/kg劑量加入5%葡萄糖液20ml中緩慢靜脈推注(10min),繼以1000mg加入5%葡萄糖液500ml中24h滴完改口服胺碘酮200mg,3次/d,心律失常控制後減至200mg,1~2次/d,以後每周服5天。
b.口服給葯:胺碘酮200mg/次,3次/d,7天後200mg/次,2次/d,7天後200mg/次,1次/d。也可以後每周服5天。
胺碘酮200mg/次,3次/d,心律失常控制後減至200mg,1~2次/d,以後每周服5天。
胺碘酮200mg,3次/d,1~2周可望復律,復律後改為維持量,200mg,1次/d。
一旦復律,1年後仍鞏固為竇性心律者可達2/3。
B.普羅帕酮:常規首劑70mg,稀釋於5%葡萄糖液20ml中緩慢靜脈推注,10min後如不復律可重復一次,靜注總量以不超過350mg為宜。也可試用口服復律法:每次150~200mg,3次/d;復律後改維持量每次100mg,3次/d。不良反應:室內傳導障礙加重,QRS波增寬,出現負性肌力作用,誘發或使原有心力衰竭加重,造成低心排血量狀態。因此,心肌缺血、心功能不全和室內傳導障礙者相對禁用或慎用。
C.索他洛爾:以1.5mg/kg劑量稀釋於生理鹽水20ml中,緩慢靜脈推注10min。觀察30min,若未轉復者可重復該劑量一次。轉復率為30%,未能轉復者心室率均有所下降。口服轉復法:每次40~80mg,2次/d,通常日總量在160mg以下。不良反應:半衰期長,隨劑量增加,扭轉型室性心動過速發生率上升。低鉀、低鎂加重索他洛爾毒性作用。用葯期間應監測心電圖變化,當QTc≥0.55s時,應考慮減量或暫時停葯。竇性心動過緩、心力衰竭者不宜選用。
D.依布利特(ibutilide):用於轉復近期發生的心房顫動。成人體重≥60kg者用1mg溶於5%葡萄糖液50ml內靜脈緩慢推注。如需要,10min後可重復一次。成人<60kg者,以0.01mg/kg劑量按上法應用。心房顫動終止則立即停用。肝腎功能不全者無需調整劑量,用葯應監測QTc變化。
同步直流電復律其轉復成功率達80%~85%。首次60~80J,無效時可遞增能量。一般不宜超過200J。連續3~4次不成功者應停止電轉復治療。電復律後仍需葯物來維持竇性心律。通常採用胺碘酮,在電復律前口服胺碘酮200mg,3次/d,連服7天,電轉復後,仍口服200mg,2次/d,連續7天,再改成200mg,1次/d維持下去。電復律前服胺碘酮或普羅帕酮後,則電復律成功率高。
4.導管射頻消融術
近年來消融術不僅其成功率再創新高,而且臨床研究的結果還對心房顫動機制的研究產生了重要影響,但還處在不斷發展過程中。
①不伴有器質性心臟病的陣發性心房顫動,症狀明顯且抗心律失常葯物治療效果不佳或出現嚴重的葯物不良反應者。
②器質性心臟病已經得到良好的控制,但心房顫動仍然頻發的陣發性心房顫動。
③持續性心房顫動復律後,在抗心律失常葯物治療下不能維持穩定的竇性心律,動態心電圖檢查發現有頻發的房性期前收縮、短陣房性心動過速、心房撲動及其觸發的心房顫動。
④永久性心房顫動是否適合消融治療尚無共識。但一些有限的 報告 展示了希望。目前不建議對較大年齡(75歲以上)、左心房明顯增大(>55mm)、左心房血栓、未加控制的心力衰竭、合並嚴重心臟病等患者進行心房顫動射頻消融治療。
左心房線性消融術、肺靜脈電隔離術、心腔內超聲指導下節段性消融肺靜脈電隔離術的方法、肺靜脈口周圍環形消融術等,其有效率可達80%以上,有的已達90%以上。與葯物組比較生存率顯著增高,腦卒中、猝死率顯著降低。
心臟壓塞、血栓栓塞、肺靜脈狹窄,其發生率分別為1%、0.5%和1%。
5.外科迷宮手術 採用手術隔離顫動心房使竇性心律下傳心室或手術造成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後安置心室起搏器能達到控制心室率的目的。但創傷大。
(二)預後
『玖』 房顫患者會出現哪些症狀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房顫呢
大部分病人會主要表現為發慌、心慌氣短、心率不齊等主要表現,一部分病人會出現主題活動後發慌加劇的主要表現,假如合拼心力衰竭,可能發生勞動力性呼吸不暢等主要表現。冠心病全名心房纖顫,是心臟喪失了正常的有規律的舒縮主題活動,代之以迅速而不協調的晃動,促使心室失去一切正常的合理收攏,收攏力降低,心臟射血量較正常的降低25%至30%。
全身體格檢查:假如醫師聽診器發覺,病人發生心率肯定參差不齊,第一心音高低不一狀況,那樣提醒有可能存有冠心病,房顫患者心電圖檢查主要特點,匯總就是一個「亂」字,波型中間都沒有規律,間期也完全不整齊,可是還有除外,假如冠心病的患者心室、心房的傳輸徹底阻礙了,或是裝上心臟起博器,心率也可以是齊整的(因此有時候僅憑聽診器還不能徹底明確)。
『拾』 房顫到底是什麼病關於它的4大症狀要謹記,早發現早治療
說到房顫很多人都不太了解是怎麼回事,只知道這與心臟有關,其實房顫也叫做心房纖顫,也就是心律失常的情況。一般來講,房顫不僅僅會影響到心跳次數,而且還會使心跳沒有規律,這樣就會嚴重的影響到心臟功能,發現房顫的時候是需要及時進行治療的,否則對身體的影響還是比較大。
房顫一般是由多種因素導致的,常見的也就是飲食因素或者是疾病因素,飲食因素導致房顫發作,一般也就說明,是外界刺激影響到了心房顫動。這種情況一般只要調整好飲食,解決了對心臟的刺激問題就能夠自行緩解。但是疾病因素導致的房顫就會始終出現,一般是由心臟瓣膜病變或者高血壓導致,這種房顫對身體就有巨大的威脅,如果不及時治療將會影響到心臟功能。
1、陣發性症狀
房顫的症狀表現一般,與房顫的類型有著直接聯系,陣發性房顫最典型的特點也就是不會長時間持續,只會出現一會兒,然後就馬上消失。這種症狀對於身體的影響是最小的,並且在房顫發作期間也不容易產生危害。一般房顫發作的時間少於兩天的都屬於陣發性房顫,一般可以自行痊癒,也就不需要過多處理。
2、持續性房顫
持續性房顫的特點也就是容易持續發作,一旦超過48小時,那麼也就是持續性房顫了,這種情況會對身體造成危害,並且多少已經對心臟功能造成了影響。持續性房顫如果能在早期發作,那麼很有治癒的可能性,但是如果已經讓持續房顫不斷發展,那麼將會進一步加重嚴重影響心臟功能,並且不容易治癒。
3、永久性房顫
永久性房顫也就是房顫持續的時間大於一年,此時已經很難對房顫進行治療,無法恢復正常的心率,因此也就被定義為永久性房顫。永久性房顫需要長期進行治療,並且還需要顧及房顫可能導致的其他並發症,一旦引起心臟功能衰竭,還有可能會導致死亡。
4、典型表現
房顫的典型表現也就是,各種不同類型的房顫都容易出現的臨床症狀。這些症狀主要以心跳加速,身體乏力為主,有的時候會感覺到心前區有明顯的壓迫感,患者會認為是心悶氣短的表現。如果比較嚴重的甚至會導致呼吸困難,但是這種呼吸困難並不會持續太久,有的人可能會在呼吸困難的過程中出現心臟的異常問題,有的人則可能會發作一段時間後就有明顯的改善。
如果房顫中形成血栓,是最危險的情況,因為房顫發作的時候,心房會喪失正常的收縮功能,如果出現血栓就可能使血栓流動到全身,導致各種部位栓塞的症狀。就比如常見的中風,以及肢體動脈栓塞,中風可能會引起偏癱,肢體動脈栓塞則需要截肢才能夠保證生命安全,因此,在房顫發作的時候就要及時處理,以免造成太大的危害。
#家庭醫生超能團##健康科普大賽##慢病防治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