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門靜脈血栓塞怎麼治療
門靜脈血栓(PVT)可發生於門靜脈的任何一段。半數以上的病例病因不明,但可能與全身或局部感染(如化膿性門靜脈炎,膽囊炎,鄰近部位的淋巴結炎,胰腺炎和肝膿腫)有關。
存在門脈高壓而肝功能正常時應懷疑PVT的存在。超聲和CT有助於診斷,但是確診有賴於血管造影(如經脾門靜脈造影,腸系膜上動脈造影的靜脈相)或MRI。
在急性PVT患者,因血凝塊已形成,抗凝劑治療已屬太晚,但它可防止血凝塊的播散。對慢性PVT患者,可予保守治療。對食道靜脈曲張出血應首選內鏡下食道靜脈栓塞術;門脈系統外科減壓術存在較多問題,因為常無適於作恰當分流的靜脈。如果脾靜脈尚未阻塞,可選作遠端脾腎靜脈分流術。如果此舉失敗,可行腸系膜-腔靜脈分流術。由於小靜脈更易形成血栓,故兒童分流術應盡量延遲。
㈡ 靜脈炎能治好嗎需要多久
1、冷敷法
冷敷可使血管收縮,減少葯物吸收,可促進某些葯物局部的滅活作用,局限損傷部位,常用於20%甘露醇、4%碳酸氫鈉、化療葯物等靜注滲漏的早期。
2、葯物封閉法
(1)
葯物先是引起局部皮膚出現水泡、變紫黑色或壞死,都要立即進行葯物封閉並外敷葯物。常用1%普魯卡因加地塞米松5mg或酚妥拉明10mg在外腫皮膚的邊緣呈點狀封閉,隔日1次,同時用山莨菪鹼針劑外敷,一般3~5d即可痊癒。通過臨床觀察多巴胺滲漏用普魯卡因、酚妥拉明局部封閉效果較肯定。
(2)
實驗研究表明2%山莨菪鹼注射液加1%利多卡因注射液1~3ml局部封閉治療化療葯物滲漏性損傷總有效率為95%,治癒率為80%。提示山莨菪鹼和利多卡因聯合使用從創面修復、起效時間、治癒時間等方面均優於單純應用山莨菪鹼。
3、
硫酸鎂聯合應用法
(1)
將硫酸鎂和甘油配成甘油硫酸鎂乳劑,持續外敷治療外周靜脈炎療效好,治癒時間較單用硫酸鎂明顯縮短。
(2)
將50%葡萄糖20ml,25%硫酸鎂10ml和維生素B12.5mg混合液外敷治療各種化療葯物皮膚滲漏,明顯縮短疼痛、腫脹的時間。
4、中葯的局部應用
(1)
止痛消炎膏外敷。止痛消炎膏具有活血化淤、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作用。對於β-七葉皂甙鈉所致靜脈損傷,可將其塗在紗布上敷於患處,在覆蓋紗布後固定,12h更換1次,冬天將葯膏調勻溫熱軟化後塗於患處,效果肯定。
(2)
實驗研究結果表明,清熱化瘀膏能明顯加快化淤速度,減輕靜脈炎的症狀,其療效優於葯物硫酸鎂;對防治靜脈輸液滲漏引起的靜脈炎效果更好。
(3)
雲南白葯的應用。將適量雲南白葯粉末先灑在無菌紗布上,將該紗布放於50%酒精內浸透後置於靜脈炎血管處,並及時噴灑酒精保持紗布濕潤,每日更換1次,直至痊癒。此法顯效快,治癒率高。
(4)
紅歸酊外敷。在炎症的血管外用紅歸酊濕敷1h,4次/d或定期塗擦,每2~4h1次,4~7d可治癒。上法適應於治療各種靜脈炎,尤其是化療葯物引起的靜脈炎療效更好,總有效率幾近100%
。
(5)
馬鈴薯外敷結合頻譜照射治療也有較好效果。
㈢ 門靜脈栓塞怎麼治療
1.抗凝治療
為主要的治療措施,對新近發生的血栓應做早期靜脈肝素抗凝治療,可使80%以上患者出現完全或廣泛性再通,還可防止血凝塊的播散,可短期防止腸道缺血,長期防止肝外門靜脈高壓,推薦口服抗凝葯物治療至少維持半年。
2.溶栓治療
本病急性期可行溶栓治療(包括局部或全身用葯),有全身靜脈溶栓葯物(尿激酶)的應用可使門靜脈主幹再通的報告,近年來,由於介入水平的提高,局部用葯更多,早期的門靜脈血栓採用經皮經股靜脈插管至腸系膜上動脈後置管,用微量泵尿激酶進行早期持續溶栓等對急性PT和新近發生的PT有效。
3.介入及手術治療
對於短時間內的急性門靜脈血栓形成,盡早行門靜脈切開取栓,這樣可迅速降低門靜脈的壓力,同時也不改變門靜脈的血流動力學。對於血栓形成時間較長,血栓出現機化,切開取栓或溶栓的效果差,可選擇門奇斷流或門腔分流術(脾-腎分流、近端脾-肝內門靜脈分流等)。
4.門靜脈血栓形成的TIPS治療
自1989年經頸靜脈肝內門腔靜脈分流術(TIPS)這種介入放射學技術引入臨床以來,已經成為控制門靜脈高壓出血、難治性腹水的一種治療選擇。
5.腸切除
主要針對腸系膜血栓形成患者有腸壞死時,壞死腸段及腸系膜切除是惟一的治療方法,術後持續抗凝預防血栓再形成
㈣ 門靜脈血栓怎樣治療不復發
病情分析:門靜脈血栓可發生於門靜脈的任何一段,與全身或局部感染如化膿性門靜脈炎,膽囊炎,鄰近部位的淋巴結炎,胰腺炎和肝膿腫有關
指導意見:可予保守治療。對食道靜脈曲張出血應首選內鏡下食道靜脈栓塞術;如果脾靜脈尚未阻塞,可選作遠端脾腎靜脈分流術。
㈤ 門靜脈炎
門靜脈炎是腹腔感染的嚴重並發症之一,門靜脈炎可以分化為化膿性門靜脈炎和單純性門靜脈炎,在臨床上,化膿性門靜脈炎最容易發生。通常情況之下,門靜脈炎的患者會出現寒戰、高熱、黃疸、肝腫大、肝區疼痛、脾腫大和腹水。門靜脈炎要積極的進行抗感染治療,而且可以適當的使用一些糖皮質激素,因為激素具有抗炎、抗過敏、抗病毒、抗休克的作用,而且還可以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抑制炎症滲出物,穩定溶酶體膜等作用。另外,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患者還需要進行保肝治療,這樣患者才能恢復良好。
㈥ 闌尾炎為什麼[請教]會發生門靜脈炎,請教教
門靜脈炎、肝膿腫及膿毒症
(一)原因
1.
致病菌毒力甚強,很快出現闌尾系膜靜脈的膿栓形成。以致細菌通過闌尾系膜靜脈-回盲腸系膜靜脈一腸系膜上靜脈-門靜脈一肝臟一體循環。
2.木中操作粗暴,擠壓闌尾,也是可能的因素。
(二)臨床表現和診斷
門靜脈炎者表現為高熱,腹部不適,肝脾腫大,有時可有黃疸。
肝膿腫
肝膿腫的臨床表現為有季肋部疼痛、厭食、寒戰和發熱、體重降低和肝區叩痛等。約有8%一87%的病人可有黃疽。大多數病人有白細胞增高。B超和cT掃描能夠明確膿腫的大小和部位。B超或cT引導經皮穿刺抽出膿液能夠證實診斷。
膿毒症。少見,多發生在門靜脈炎的基礎上。臨床表現為闌尾切除後體溫不降或高熱、寒戰、可出現神志的改變,如煩躁、嗜睡、譫妄等。血白細胞>2×109/L。
(三)治療
1.應用有效抗菌葯物,控制門靜脈炎,不使之發展為更嚴重之並發症,如肝膿腫、肺膿腫和膿毒症等。
2.懷疑門靜脈炎時,可靜脈應用類固醇激素。
3.膿腫較大可切開引流,或在B超引導下反復抽液或經皮置管引流。
(四)預防
1.對急性闌尾炎發病後不久即出現寒戰高熱者應警惕可能並發門靜炎,應及時行闌尾切除術,並應用廣譜抗生素。
2.要求術中操作輕柔,盡量避免擠壓闌尾。
㈦ 肝門靜脈增寬脾加厚是否是肝硬化
肝門靜脈海綿樣變(cavernous transformation of the portal vein,CTPV),是指肝門部或肝內門靜脈分支慢性部分性或完全性阻塞後,導致門靜脈血流受阻,引起門靜脈壓力增高,為減輕門靜脈高壓,在門靜脈周圍形成側支循環或阻塞後的再通。患者可反復嘔血和柏油便,伴有輕到中度的脾大、脾功能亢進,因此類病人的肝功能好,故很少出現腹水、黃疸及肝性腦病。偶爾海綿樣變性側支血管可壓迫膽總管,引起阻塞性黃疸。 疾病描述門靜脈海綿樣變(cavernous transformation of the portal vein,CTPV),是指肝門部或肝內門靜脈分支慢性部分性或完全性阻塞後,導致門靜脈血流受阻,引起門靜脈壓力增高,為減輕門靜脈高壓,在門靜脈周圍形成側支循環或阻塞後的再通。這是機體為保證肝臟血流灌注量和肝功能正常的一種代償性改變。本病臨床少見,是肝前性門靜脈高壓的原因之一,約占門靜脈高壓症的3.5%。目前病因不完全清楚。隨著DSA血管造影、彩色US、MRI及CT等技術的廣泛應用,近年來報道日漸增多。症狀體征無門靜脈高壓時,原發性CTPV患者可無任何不適,繼發性CTPV患者主要是原發病的表現。形成門靜脈高壓後,主要表現為門靜脈高壓症和繼發的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和(或)伴有門靜脈高壓性胃病,患者可反復嘔血和柏油便,伴有輕到中度的脾大、脾功能亢進,因此類病人的肝功能好,故很少出現腹水、黃疸及肝性腦病。偶爾海綿樣變性側支血管可壓迫膽總管,引起阻塞性黃疸。疾病病因門靜脈海綿樣變根據病因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兒童CTPV多屬原發性,主要是肝門部及其分支部門靜脈管腔的缺失,結構先天發育異常,狹窄或閉鎖所致。目前認為下列情況可以導致兒童CTPV:
1.門靜脈先天畸形,在靜脈導管閉塞後出現臍腸系膜-肝靜脈之間的靜脈叢異常增生,以代替閉塞的門靜脈。
2.CTPV本身就是一種門靜脈的血管瘤。
3.門靜脈血栓的結局,新生兒的敗血症、臍部感染及腹腔感染。炎症病變累及門靜脈系統,最終導致門靜脈閉塞和門靜脈周圍側支靜脈形成。成人門靜脈海綿樣變多屬繼發性,其特點是原有正常的門靜脈系統的管腔結構,由於門靜脈炎、肝門周圍纖維組織炎、血栓形成、凝血疾病(紅細胞增多)、腫瘤侵犯、胰腺炎等導致門靜脈血流受阻、血液淤滯或血流量增加,壓力增高,為減輕壓力,門靜脈周圍建立側支循環再通。門靜脈增寬呈實性改變,門靜脈周圍見細小迂曲的血管。已報道患者大多伴有肝硬化、肝癌。謝亦農報告10例門靜脈海綿樣變性病人,其中7例肝硬化,2例肝癌,1例脾切除術後引起門靜脈栓塞。其他如脾切除術後、長期口服避孕葯、臍靜脈插管、脫水及低血容量休克等引起栓塞的原因也可導致門靜脈海綿樣變。然而,盡管有詳盡的病史採集及完善的檢查,仍有50%~60%的CTPV 難以查明原因。病理生理本病的主要病理改變為:門靜脈內不規則排列的增生的小靜脈即門靜脈海綿竇樣變、門靜脈主幹完全或部分血栓或癌栓形成引起門靜脈閉塞,後導致肝外型門靜脈高壓症,肝門 區或門體間形成大量側支循環血管叢。CTPV的側支血管來源於與淋巴管、膽管、血管伴行的小靜脈和新生小血管。由於病變部位在肝外門靜脈,肝臟本身往往正常或病變很輕微。因肝臟血流灌注不足,肝功能也可能有不同程度的異常。門靜脈高壓形成後,最主要的病理變化之一是在門靜脈和體靜脈之間建立許多交通支並明顯擴張,血流量增加,一定程度上緩解門靜脈壓力。當門靜脈阻塞范圍較局限時,如僅為主幹阻塞,門靜脈海綿樣變的側支靜脈可以跨過阻塞部位與肝內開放的門靜脈分支相通,使肝臟的門靜脈血流灌注保持正常。在門靜脈阻塞范圍較廣時,盡管門靜脈海綿樣變的側支靜脈參與了門靜脈循環,但側支靜脈代償不足,仍可導致門靜脈高壓。診斷檢查診斷:對於反復上消化道出血、脾臟輕度或中度腫大,而肝功能基本正常的病人要想到CTPV的可能,確診需B超或彩色多普勒檢查結合門靜脈造影。
實驗室檢查:參見「門靜脈高壓症」。
其他輔助檢查:
1.腹部B超 正常門靜脈結構消失,代之為不規則的彎曲狀血管影,或呈蜂窩狀,其內見血液流動,血流方向無規律;血管壁增厚回聲增強,可見血管內血栓。Ueno依據彩色多普勒顯像表現將CTPV分為3型:Ⅰ型表現為門靜脈正常結構不清,僅顯示門靜脈區呈蜂窩狀結構,原發性CTPV均屬此型;Ⅱ型表現為門靜脈主幹可以顯示,但內部被栓塞物填塞,在其周圍可見側支靜脈;Ⅲ型表現為門靜脈附近存在腫塊回聲,門靜脈受壓致側支靜脈形成。Ⅱ、Ⅲ型屬繼發性CTPV表現。
2.腹部CT 血流方向無規律,可見血管內血栓。
(1)門靜脈走行區結構紊亂,正常門靜脈系統結構消失,在門靜脈走行方向上可見由纏繞在一起側支靜脈形成的類似團塊狀軟組織網狀結構,相互之間分界不清,增強掃描後門靜脈明顯強化交織成網、竇隙樣或管樣軟組織結構,在肝門部可見延向肝內門靜脈周圍細條狀密度增高影。
(2)肝實質灌注異常,在動脈期,造影劑在肝實質周邊部聚集,形成高密度帶狀影,有時並可見到其近端擴張的動脈影,而在門靜脈期整個肝臟呈均勻等密度影。
(3)伴門靜脈高壓患者,可在冠狀靜脈、臍旁靜脈、腹膜後腔、肝胃十二指腸韌帶及胃底食管連接區見到迂曲擴張呈匍形走行的側支循環血管,嚴重者迂曲呈團塊狀,增強掃描在門靜脈期示有明顯強化。
3.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 主要表現為門靜脈走行區正常門靜脈結構顯示不清,正常門靜脈由不成比例迂曲、呈瘤樣擴張的海綿樣血管代替,顯示為與門靜脈主幹平行、迂曲擴張、呈蛇行的靜脈網,脾靜脈擴張,胃冠狀靜脈及食管靜脈迂曲擴張。
4.上消化道造影 發現食管胃底靜脈曲張或不規則和結節狀胃皺襞。
5.胃鏡檢查 可見食管胃底曲張靜脈。 鑒別診斷在診斷上要和肝硬變性門靜脈高壓症和特發性門靜脈高壓症相鑒別。治療方案主要是針對門靜脈高壓症和繼發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及門靜脈高壓性胃病進行治療。以外科手術治療為主,葯物治療僅起輔助作用。
1.葯物治療 應用降低門靜脈壓力的葯物,使門靜脈系及其側支循環的阻力減低,內臟血管收縮,降低門靜脈及其側支的血流量和壓力,使出血處血流減少,達到止血效果,止血率60%左右。常用的葯物有垂體後葉素,0.4μg/min靜脈點滴。14肽生長抑素,首劑250μg靜脈推注,繼以250μg/h持續靜脈點滴。8肽類似物(奧曲肽),首劑100μg 靜脈推注,繼以 250μg/h持續靜脈滴注。
2.介入放射治療 選擇性腹部動脈造影,確定出血部位及原因後,經導管葯物灌注或栓塞治療,可有效控制出血。
3.內鏡治療 內鏡下食管曲張靜脈注射硬化劑或食管曲張靜脈套扎,必要時胃底曲張靜脈內注射組織黏合劑栓塞血管,以達到止血的目的。文獻報告有效率達80%~96%,再出血率12%~28%。但此法可引起食管的穿孔、狹窄,偶可引起其他靜脈(脾靜脈、腸系膜上靜脈等)的血栓形成。
4.手術治療 肝功能較好且伴有脾功能亢進者宜手術治療。
(1)分流術;包括腸系膜上靜脈-下腔靜脈分流術、脾靜脈-左腎靜脈分流術、遠端脾腎靜脈分流術。分流術雖能降低門靜脈壓力,控制消化道出血,但過多分流的門靜脈血流不僅造成入肝血流的減少,同時還會引起肝性腦病的發生。
(2)斷流術:各種門-奇靜脈斷流術曾廣泛用於治療肝前性門靜脈高壓症,但療效較分流差。由於斷流術很難將曲張靜脈完全離斷,即使斷開的靜脈,也可能在壓力差的作用下再次「溝通」;斷流還會破壞向肝性交通靜脈,故很少作為首選的術式。目前常用的有食管下端及胃底周圍血管離斷術,止血確切,能保持門靜脈向肝血流。
(3)分流加斷流:目前大多採用聯合分流術加斷流術。通過解除脾功能亢進,降低門靜脈壓力達到急性止血和預防遠期復發出血的目的。
(4)脾切除:針對脾大、脾功能亢進。
(5)其他:如門靜脈內球囊擴張斷流術控制急性出血,術中脾靜脈內置入腹腔導管,術後經脾靜脈導管在放射介入下置進球囊擴張導管進行門靜脈主幹擴張,解除了門靜脈梗阻,有效降低門靜脈高壓。
(6)聯合治療:臨床發現,每種術式都有弊端,單純脾切除術再出血率可高達90%,且可引起致命的脾切除術後敗血症,應盡量避免應用。脾切除加斷流術將會使門靜脈壓力進一步提高,雖然對急性出血可起到立刻止血的作用,但日久必然會有新的側支循環建立,再次發生出血難以避免。有文獻報道門體分流術加門奇斷流術是治療本病的最佳選擇。特別是脾切除+賁門周圍血管離斷術+食管下段胃底切除吻合(Phemister手術),可能會獲得較好的長久止血效果。 並發症為門靜脈高壓症和繼發的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和(或)伴有門靜脈高壓性胃病。偶爾海綿樣變性側支血管可壓迫膽總管,引起阻塞性黃疸。預後及預防預後:對於門靜脈海綿樣變所致的肝前性門靜脈高壓症,只要患者病情許可,首選聯合分流術加斷流術(腸系膜上靜脈與下腔靜脈C型架橋)。若病情緊急,則先行脾切除加門奇靜脈斷流術控制出血後,再加行腸系膜上靜脈與下腔靜脈C型架橋術。對已行斷流術而再發出血者,則加行腸系膜上靜脈與下腔靜脈C型架橋術。需要指出的是,搭橋手術易發生栓塞,應慎重考慮,且最好選用自體血管。硬化劑治療後的患者,不宜行分流術式。且硬化劑治療並發症多,有一定的局限性,故此種方法不應作為首選,可作為徹底斷流術後再出血的治療手段。
預防:目前尚無相關資料。流行病學Balfour等在1869年首先描述了門靜脈海綿樣變,Klemperer 根據屍檢和病理學檢查提出門靜脈海綿樣變是一種先天性血管畸形,而且臨床罕見。Omakawa等通過結扎大鼠的肝外門靜脈後,成功復制了門靜脈海綿樣變的動物模型。Triger通過血管造影和病理檢查發現CTPV是門靜脈阻塞後形成的向肝性靜脈側支循環。Gaetano等將門靜脈血栓形成後的局部的側支循環形成過程定義為門靜脈海綿樣變。由於這些血管在大體標本切面觀呈海綿狀血管瘤樣改變,故被稱為「門靜脈海綿變性」。以後人們逐漸認識到門靜脈海綿樣變是多起源的病變,先天性因素佔50%~60%。
㈧ 闌尾炎疼痛西醫怎麼治
闌尾炎是—種常見病、多發病,平均占普外科住院病人的16%一32.5%。依此可知闌尾炎是一種常見的外科疾病。一般人習慣把闌尾炎叫做盲腸炎,實際上兩者不是一回事。闌尾炎比較多見,任何年齡、性別都可以發病。急性闌尾炎是腹部的急性病之一。如果治療不及時或治療不得力可發生腹膜炎,甚至有生命危險。急性闌尾炎是外科最常見的疾病之一。據統計,急性闌尾炎約占外科住院病人的10%~15%。
當闌尾炎發作的時候 闌尾是一條大約3一6英寸長的窄小管道,它很容易被糞便等雜物塞滿。一旦它被塞滿,積蓄在闌尾里的流體就不能順暢地倒流出來。漸漸地,壓力增大,細菌侵入,闌尾開始發炎。如果不及時處理,它可能會漸漸地腫起來,產生劇烈的疼痛。
闌尾炎的發作很難找到確切的原因,因而也無法 採取特別的預防措施。「似乎沒有什麼措施能夠預防闌尾炎,它在你倒霉的時候悄悄來臨」,阿樂司?亞斯蘭醫學博士如是說。他是加利弗尼亞州北部灣保健中心和 費德醫療中心的外科醫生。
所以,當你發現自己的闌尾有問題的時候,最好的辦法是讓醫生為你做個外科手術,把它切除,以免它再次發作。
通常情況下,急性闌尾炎發作或者闌尾破裂的間隔時間大約有12一48小時。所以,你應該在它重新發作之前去看醫生
闌尾炎發作最主要的感覺是疼痛。剛開始可能是隱隱地疼,疼的部位比較模糊,漸漸地擴展到腹部,最後就局限在闌尾部位——它的位置大概在你的肚臍和筋骨之間。除了疼痛之外,還伴有發熱、惡心、嘔吐或者腹瀉等症狀。
當疼痛感局限在闌尾區後,你就該去看醫生了。如果疼痛突然減輕,你更應該迅速去看醫生,因為它可能是闌尾破裂的一個信號。在嚴重情況發生之前,你仍然有幾個小時的時間去看醫生,阿斯蘭醫生說。
在大多數病例中,處置闌尾炎的方法很簡單。醫生通過外科手術把這個經常帶來麻煩的小東西割掉。你除了失去一根兒英寸長的小管子外,一切都與從前一樣。一般的闌尾切除手術需要你呆在醫院1—2天,1O天之內便能恢復正常的工作。
闌尾又為什麼那麼容易發炎呢?原因不少,多數是因為闌尾內部堵住了東西。如有的人,剛吃完飯就打球,或做一些其他的劇烈運動,食物殘渣很容易 從大腸掉進闌尾里發生阻塞;有的人吃飯沒有規律,飽一頓,餓一頓,腸道功能紊亂,時而拉稀,時而又便秘,闌尾肌肉痙孿發生阻塞;蛔蟲鑽進闌尾也會阻塞,血 液運行不好,闌尾內的糞汁排不出來,細菌繁殖就會引起發炎,於是便由內向外地爛了起來。
所以預防闌尾炎,平時就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注意飲食調節,少吃多餐,忌暴飲暴食,飯後不要馬上進行劇烈的運動等。
三、病因和發病
1、闌尾炎的病因學說
1.1 神經反射學說 認為闌尾炎的發生和神經系統活動有著密切的關系。主要是因闌尾肌肉和血管的反射性痙攣,致使闌尾管腔梗阻或血運發生障礙,隨之出現細菌性感染。
1.2 闌尾腔梗阻學說 認為闌尾腔的機械性硬阻是發生炎症的主要原因,闌尾近端梗阻後,闌尾粘膜分泌物不能排出,使闌尾腔內壓力增高,闌尾壁的血運受到障礙,細菌容易入侵,形成急性炎症。
1.3 細菌感染學說 認為闌尾發炎和闌尾腔內存在細菌有關,主要為大腸桿菌、腸球菌及厭氧性鏈球菌;細菌也可通過血運到達闌尾壁而發生炎症。
引起闌尾炎的主要原因是闌尾發生梗阻(堵塞)有:
(1) 闌尾管腔梗阻。在闌尾狹窄的管腔內由於糞石、食物殘渣、毛發團塊、腸道寄生蟲滯留,闌尾發生損傷而腫脹、扭曲。
(2)闌尾壁狹窄。如以前患過急性闌尾炎,用葯治癒後,闌尾壁結疤使闌尾壁變小。同時也能減弱闌尾的蠕動功能。
(3)闌尾壁上有豐富的淋巴組織,病菌可經血循環進入闌尾引起急性炎症,發生紅、腫、疼痛。闌尾壁上的淋巴組織腫大,闌尾腫瘤等也可以導致梗阻。闌尾腔內有許多細菌,發生梗阻後容易引起發炎,使血栓形成堵塞血管,產生壞死、感染而發病。炎症向外發展到闌尾外層或穿入腹腔內就會化膿,引起腹膜炎。如果炎症擴散,有可能引起肝膿腫等更為嚴重的並發症威脅生命。
(4)飲食生冷和不潔食物、便秘、急速奔走、精神緊張,導致腸功能紊亂,妨礙闌尾的血循環和排空,為細菌感染創造了條件。常見的致病菌有大腸桿菌、厭氧菌。
(5) 另外飲食習慣、生活方式也與闌尾炎發病有關。剛吃完飯就打球,或做一些其他的劇烈運動,食物殘渣很容易 從大腸掉進闌尾里發生阻塞;有的人吃飯沒有規律,飽一頓,餓一頓,腸道功能紊亂,時而拉稀,時而又便秘,闌尾肌肉痙孿發生阻塞;蛔蟲鑽進闌尾也會阻塞,血 液運行不好,闌尾內的糞汁排不出來,細菌繁殖就會引起發炎,於是便由內向外地爛了起來。
四、病人表觀
1.腹痛:急性闌尾炎的典型腹痛是轉移性右下腹痛。開始時往往是上腹痛(「心口」痛),與胃病相似,或是肚臍周圍痛。一段時間後腹痛轉移到右下腹部,此後腹痛點就相對固定了。由於各人闌尾位置不盡相同,所以疼痛點也會稍有差異。有人可沒有轉移病的過程,發病開始即出現右下腹痛。腹痛轉移的時間各人不同,快則2~3小時,慢則1天或更長時間。
2.惡心嘔吐:由於闌尾受到炎症刺激而活動增強,常引起胃腸道反應而出現惡心嘔吐。多在腹痛數小時後嘔吐1次,但不會出現頻繁嘔吐。
3.發燒:腹痛早期不會發燒。在炎症明顯時體溫升高,炎症加重則體溫更高。
4.檢查病人時,早期腹部可無任何異常,在炎症明顯時可出現肌緊張及壓痛。
(1)壓痛:多在右下腹(視闌尾所在部位而定)。用手一按即感覺疼痛。按下後突然把手抬起,病人亦有疼痛感,醫學上叫著「反跳痛」。闌尾穿孔後全腹腔都有炎症時則全腹都有壓痛、反跳痛。但仍以闌尾部最明顯。
(2)肌緊張:當闌尾炎症發展到表面時,炎症刺激腹壁使肌肉緊張。即與對側比較此處腹壁摸上去感覺較硬。但如果闌尾已經穿孔全腹都有炎症時則全腹都有肌緊張。仍以闌尾部位最明顯。
五、治療
急性闌尾炎是可以消退的,但消退後約有四分之一的病人會復發。目前手術方法比較安全,絕大多數手術效果是良好的。非手術療法主要是抗感染(即消炎)。但應當做好隨時住院治療的准備工作,以免延誤治療使病情發展到嚴重程度造成治療困難。
當發生急性闌尾炎時,必需施行緊急闌尾切除術,避免闌尾穿孔導致全腹感染(腹膜炎)。
至今,仍沒有確切的檢查方法來確診闌尾炎,實際上,某些症狀是由其他疾病原因引起的。醫生只能從病人的病史、檢查結果來作出診斷。在闌尾切除手術中,有25%的病人會被發現並沒有闌尾炎,此時,外科醫生檢查過腹部其他臟器後,會切除正常的闌尾,以免病人日後發生闌尾炎。
手術切口位於病人的右下腹。
六、術後結局及合並症
急性闌尾炎經過外科治療,預後良好。只有少數病例因治療不及時或機體抵抗力過低,出現合並症或轉變為慢性闌尾炎。
文獻報道闌尾切除術後並發症為10%一20%,闌尾穿孔是影響並發症發生最重要因素。穿孔性闌尾炎術後並發症可高達20%一67%。因此,如果能早期診斷,及時獲得治療、闌尾穿孔的發生率得以降低,闌尾切除術的並發症發生率就能夠得到明顯地下降。
造成闌尾切除術後並發症發生和死亡的原因,除部分帶有難以避免因素,如年齡(嬰幼兒及老年人的發生率高)、營養狀況、機體免疫力、伴隨疾病、病程的早晚、闌尾局部解剖的變異等外,主要與思想是否重視,手術操作是否嚴格掌握處理原則及熟練程度有關。由於闌尾炎的多發性和闌尾切除技術的相對簡單性使較多的醫務人員和普通民眾對有關闌尾炎闌尾切除術的危險性及較高並發症未予以足夠的重視。這種思想麻痹表現為將闌尾炎認為是外科「小病」、闌尾切除術是外科「小手術」,從而導致有些病人在診斷上的延誤和治療的不當。
2.手術治療 當腫塊難以與回盲部癌腫及結核鑒別時或經一段時間的非手術治療腫塊無明顯縮小.須手術治療,切除病灶。
(五)預防常識
1.增強體質,講究衛生。
2.注意不要受涼和飲食不節。
3.及時治療便秘及腸道寄生蟲。
闌尾切除術後並發症及處理
闌尾炎是—種常見病、多發病,平均占普外科住院病人的16%一32.5%。依此可知
闌尾術後並發症所涉及的人數之多、危害之大是不難想像的.近幾年發生率仍很高,有時相當嚴重。此現象不僅存在於基層醫院,大醫院也屢見不鮮。
文獻報道闌尾切除術後並發症為10%一20%,闌尾穿孔是影響並發症發生最重要因素。穿孔性闌尾炎術後並發症可高達20%一67%。因此,如果能早期診斷,及時獲得治療、闌尾穿孔的發生率得以降低,闌尾切除術的並發症發生率就能夠得到明顯地下降。
造成闌尾切除術後並發症發生和死亡的原因,除部分帶有難以避免因素,如年齡(嬰幼兒及老年人的發生率高)、營養狀況、機體免疫力、伴隨疾病、病程的早晚、闌尾局部解剖的變異等外,主要與思想是否重視,手術操作是否嚴格掌握處理原則及熟練程度有關。由於闌尾炎的多發性和闌尾切除技術的相對簡單性使較多的醫務人員和普通民眾對有關闌尾炎闌尾切除術的危險性及較高並發症未予以足夠的重視。這種思想麻痹表現為將闌尾炎認為是外科「小病」、闌尾切除術是外科「小手術」,從而導致有些病人在診斷上的延誤和治療的不當。
闌尾切除術並發症除與剖腹手術共有的切口感染、腹腔內感染或膿腫、腸粘連腸梗阻等並發症外,主要的有闌尾系膜血管術後出血、網膜粘連綜合征、闌尾殘株炎、糞瘺、盲腸壁膿腫等。
第一節 感染性並發症
一、切口感染
切口感染是闌尾切除木後最常見的並發症,文獻報道闌尾切除術後切口感染率2.2%-21.8%,穿孔性闌尾炎術後切口感染率可高達14.4%一54.4%。八十年代以來.因抗菌素的合理應用,特別是抗厭氧菌葯物的應用,術後切口感染率已降至5%以下,但仍居腹部手術之首,
(一)原因
1.闌尾病因、病理與切口感染的關系 發病時間越長,切口感染的機會就越多,國內有人統計發病至手術達72小時以上者切口感染率高達37.8%,明顯高於72小時以內者。闌尾不同病理改變,如單純性闌尾炎與化膿性闌尾炎,在切口感染方面無顯著差異,闌尾一經穿孔,腹腔污染嚴重,切口感染率明顯上升。
2.手術操作與切口感染的關系 手術操作時間過長可使空氣中的細菌及切口附近毛囊內的細菌隨汗液排入切口而增加了污染切口的機會。加之長時間的牽拉加重了切口局部組織缺血缺氧和損傷,降低了局部組織的抗菌力。也有作者認為從小切口拖出感染的闌尾是污染傷口造成感染的重要因素。
3.腹腔引流物與切口感染的關系 當腹腔引流物從原切口引出時,切口感染率明顯升高。這是因為腹腔引流液可隨同引流物污染切口各層組織,引流物影響切口對台,增加了切口感染機會。另戳口引流避免了上述弊端。
4.與手術者經驗的關系 郭蓋章比較分析了由住院、進修醫師與主治醫師分別完成的闌尾切除術病例,發現前者一組的切口感染率為16.5%,主治醫師以上的手術僅為10 6%.後者一般城市病人多,就診及時,少數為手術難度較大的病例,手術操作較熟練,動作輕柔.組織損傷少,因而感染率相對較低。而前者急診多,大多數病人在夜間手術,條件較差,無菌觀念不強,最大的缺點是木中喜用手分離,動作粗重,5例盲腸漿膜層撕破行縫合和4例醫源性盲腸瘺的病人全部發生切口感染,足以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5.其他 ①逆行法切除闌尾時闌尾不能及時取除,暴露的兩殘端也不能及時包埋,增加了切口污染的機會;②縫合腹空各層時留有腔隙,特別是肌層鈍性分離、加上術中牽拉使之留有一腔隙,若肌層未予縫合封閉,造成積液或積血而導致感染;③嬰幼兒和老年人的切口感染率高於中青年組,可能與這兩個年齡組身體抗感染能力差有一定關系。郭蓋章統計,以10歲以下兒童和51歲以上患者者切口感染為最高,各達24.3%和29.8%。
(二)臨床表現和診斷
切口感染多發生在皮下或肌肉下腹膜外層。典型的切口感染表現為術後數日體溫仍高或有升高趨勢,切口處疼痛,以脹痛或搏動性痛為多見。體檢見切口紅、腫,壓痛明顯,膿腫形成時有波動感。切口深部感染可僅表現為切口及周圍皮膚水腫,僵硬感,有深壓痛和凹陷性水腫。疑有深部感染時,可用探針自縫合處進入,若有感染即有膿液沿探針流出。個別病例僅表現為切口及周圍組織的不適和僵硬感,皮膚無紅腫,按期拆線後不久切口裂開、膿液流出,膿液有明顯的惡臭味。此多為切口深層的遲發性厭氧菌感染。
B超檢查可探查切口處腹壁各層,當有積液或膿腫形成時因像顯示為液暗區。引導穿刺可獲診斷。
(三)治療
當穿刺獲得膿液後即應將切口縫線拆除引流。要求引流口足夠大,引流通暢。
如果病人臨床有發熱,應適當應用抗菌葯物。一般來說,當感染的切口引流後體溫很快恢夏正常,即可停用抗菌葯。如果體溫仍然不降,可能為切口引流不暢或伴有其他部位的感染灶存在。
切口引流後需每日換葯。換葯中應注意以下幾點:①應仔細清除各種異物(如縫線)和壞死組織;②局部盡量不用抗生素;③引流數天後,當創面乾燥、滲液不多時可考慮將創面對合。一般採用蝶形膠布對攏傷口;①如果切口引流物有糞佯物,則可能為糞瘺形成,做相應的處理。
(四)預防
主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思想上重視 對急性闌尾炎應做到早期診斷、及時手術,這是防止加重闌尾病理變化,預防切口感染的關鍵。
2.在闌尾切除術木前術後均需應用抗菌葯物 一般需選用針對需氧菌和厭氧菌的葯物聯合用葯。
3. 加強無菌無創操作、避免污染,保護切口使其不與病變闌尾接觸。處理闌尾時盡量使用器械提拉,切斷闌尾基底時小心不使切端污染附近組織和器械。徹底清除腹腔內滲液。
4.腹膜外翻保護切口 汪中波對570例闌尾切除術採用了腹膜外翻保護切口並進行了前瞻性、隨機性非盲的臨床實驗觀察,結果表明可降低切口感染率。方法是:①切開腹膜前即淮備好吸引器,先將腹膜切一小口吸盡膿汁,再擴大剪開腹膜,用浸有生理鹽水紗布蘸盡腹腔內的膿什或滲液,②根據切口大小用6—8把彎止血鉗將腹膜外翻固定在護皮巾上,掩蓋保護切口。
5. 縫合切口時應徹底止血,對合嚴密,消滅死腔血腫,減少異物。
6.放置引流物時,不宜把引流物從切口引出,而應另外截口引出體外。
二、闌尾殘端膿腫
(一)原因與病理
闌尾殘端的處理有三種方式:即單純結扎、結扎加殘株內翻和僅荷包縫合而不結扎。最常用的方式是於闌尾根部結扎後做荷包縫合將殘株埋入盲腸。從理論上講該方法優點是能較好的控制殘端出血、盲腸壁封閉可靠、殘端包埋減少腹腔污染,以及創面漿膜化減輕了粘連的發生。荷包縫合過大是形成闌尾殘端膿腫的主要原因,荷包縫合過密過緊可以影響盲腸壁的血供,導致壞死、穿孔和膿腫形成。闌尾殘端內翻可以導致盲腸壁粘膜內膿腫形成。膿腫破裂能夠產生彌漫性腹膜炎或腹腔內無壁膿腫。
(二)臨床表現和診斷
闌尾殘端破裂致膿腫形成是闌尾切除術不常見的並發症,發生率約0.5%。典型者發生在術後第5—7天,表現為突然出現的右下腹痛,伴發熱,有下腹壓痛,肌緊張,偶爾可波及全腹。病人往往已經出院又因腹膜炎再入院。有報道可出現左下腹痛,其原因為局部炎症反應及纖維粘連,使膿腔破裂後不易向右擴散而易向對側擴散,此外,有下腹手術切口的影響,掩蓋了右下腹體征,致使左下腹症狀體征而顯得突出。由於膿汁刺激盆腔及腹肌,可有會陰及膀肋區疼痛並感排尿困難。闌尾殘株炎所致荷包膿腫,在闌尾切除術後至膿腫破裂前,多不出現腹腔內有感染徵象, —般情況好,不發熱,膿腫破裂後突發高熱及出現腹膜炎的表現。
有下腹診斷性腹腔穿刺抽出膿性液體可明確診斷。
(三)治療
應立即手術探查和引流。術中可見腹腔內混濁液體,盲腸的荷包縫合破裂,闌尾殘端結扎完整。除非闌尾殘端已脫落或荷包縫合已造成盲腸壁的壞死,糞瘺是不常見的。更為常見的是腹腔內膿腫形成而需手術引流。
三、腹腔感染
腹腔膿腫多發生在以壞疽或穿孔性闌尾炎術後,以盆腔膿腫最多見,發生率4%一l 8%。
(一)原因
腹腔膿腫產生的原因多為對闌尾膿腫或闌尾穿孔所致的腹腔積膿處理不當(如沖洗不當、膿液殘留),引流物選擇不當、放置部位欠妥以致引流不暢、術後闌尾殘端結扎線脫落、闌尾根部和盲腸明顯水腫使殘端癒合不良、荷包內膿腫向腹腔和切口穿破、木中盲腸損傷未被發現或處理欠妥、盲腸本身的病變(結核、癌)在闌尾切除中未被發現等亦是可能的原因。
(二)臨床表現和診斷
一般發生在手術後的5—10天。主要表現為發熱、腹部不適和腹瀉。由於盆腔的低位並鄰近闌尾,盆腔是膿腫形成的最常見部位。盆腔膿腫多表現為低熱,伴有明顯的直腸刺激症狀,如排便次數增多,粘液樣便,排便不盡感等。有時可刺激膀胱出現尿痛、尿急、尿頻。觸診時可有下腹部壓痛,直腸指檢最有助於診斷,在直腸前可觸及觸痛的腫塊。膿腫形成初期腫塊較軟,觸痛明顯。
其他部位腹腔感染常缺乏突出的症狀,發熱、腹脹或腹痛、白細胞增高是最常見的表現,在術後有這類症狀持續者即應警惕腹腔感染的可能。
術後腹腔感染要求及早作出診斷,早期診斷、正確定位對預後至關重要。診斷的點為:①結合手術情況,如有腹膜炎者術後殘余感染機會較多;術中有闌尾殘留者,殘株炎不難診斷;②需排除切口感染;③注意腹部有無固定壓痛部位或腫塊,盆腔膿腫時直腸指檢常能觸及直腸前壁腫塊;④x線檢查在膈下膿腫病例常會提示胸膜炎性改變;⑤超聲檢查對腹腔膿腫診斷和定位靈敏度較高,是一種較好的診斷手段。
(三)治療
包括膿腫引流和應用適當的抗菌葯物。近來的經驗表明B超和cT引導經腹部穿刺引流盆腔膿腫是有效、安全的。對單個的與腹壁間無腸管阻隔的膿腫,可採用B超引導下經皮置管引流。多發性膿腫或經皮引流失敗者需行手術引流。
盆腔膿腫的最適當治療方法是經直腸引流。在適當麻醉後,首先用細針經直腸壁穿刺入膿腔以明確診斷,然後用止血鉗開放膿腔,留置引流物2—5天。引流物應柔軟以防穿入鄰近器官。該方法治療效果好,安全,極少有並發症出現。如果膿腫位於側壁難以經直腸引流,或存在於術探查的其他腹部體征,應選擇經腹部探查。
(四)預防
闌尾炎術後腹腔感染常較其原發病嚴重,故應重視預防。
1.重視引流,特別對闌尾穿孔致腹膜炎者必須充分引流。引流的重點是盆腔,引流條須切實置入盆腔,避免扭折,必要時增加引流部位。
2.闌尾有較大的穿孔者應注意有無糞石脫出進入腹腔。
3.對包裹、粘連於闌尾的炎性大網膜最好—起切除,因為炎性大網膜亦可引起腹腔
感染及腸粘連。
4. 壞疽性闌尾炎因粘連嚴重而行漿膜內剝離者,有時會發生闌尾內芯斷裂.而殘余部分回縮很難再行取除,造成闌尾殘株殘留。此時應在該部位放置引流5—7天。同時給予抗炎治療。
5. 牢固結扎闌尾系膜,對短而闊的系膜應分段縫扎,可避免滑脫。妥善處理闌尾殘端,避免盲腸瘺。
四、門靜脈炎、肝膿腫及膿毒症
(一)原因
1. 致病菌毒力甚強,很快出現闌尾系膜靜脈的膿栓形成。以致細菌通過闌尾系膜靜
脈-回盲腸系膜靜脈一腸系膜上靜脈-門靜脈一肝臟一體循環。
2.木中操作粗暴,擠壓闌尾,也是可能的因素。
(二)臨床表現和診斷
門靜脈炎者表現為高熱,腹部不適,肝脾腫大,有時可有黃疸。
肝膿腫。1938年Ochsner報告指出34%的細菌性肝膿腫病人發生在闌尾炎之後。由於現代抗菌葯物的應用和更為積極的手術治療使之闌尾炎作為肝膿腫病因的重要性已明顯下降。
肝膿腫的臨床表現為有季肋部疼痛、厭食、寒戰和發熱、體重降低和肝區叩痛等。約有8%一87%的病人可有黃疽。大多數病人有白細胞增高。B超和cT掃描能夠明確膿腫的大小和部位。B超或cT引導經皮穿刺抽出膿液能夠證實診斷。
膿毒症。少見,多發生在門靜脈炎的基礎上。臨床表現為闌尾切除後體溫不降或高熱、寒戰、可出現神志的改變,如煩躁、嗜睡、譫妄等。血白細胞>2×109/L。
(三)治療
1.應用有效抗菌葯物,控制門靜脈炎,不使之發展為更嚴重之並發症,如肝膿腫、肺膿腫和膿毒症等。
2.懷疑門靜脈炎時,可靜脈應用類固醇激素。
3.膿腫較大可切開引流,或在B超引導下反復抽液或經皮置管引流。
(四)預防
1.對急性闌尾炎發病後不久即出現寒戰高熱者應警惕可能並發門靜炎,應及時行闌尾切除術,並應用廣譜抗生素。
2.要求術中操作輕柔,盡量避免擠壓闌尾。
五、腹部炎性腫塊
闌尾切除術後炎性腫塊是闌尾切除術後的慢性炎性增殖性改變,可發生於腹壁、回盲部或大網膜。固質地較硬,有時可誤診為回盲部結核或癌。可發生於急性或慢性闌尾炎行闌尾切除術後,但以急性闌尾炎闌尾切除術後多見。有人亦稱為假性腫瘤、非持異性肉芽腫等。
(一)原因
楊維良等共手術切除炎性腫塊11例、病理檢查結果為慢性炎症病變過程,鏡下灶結締組織明顯增生,玻璃樣變,其中大量淋巴細胞、漿細胞與單核細胞浸潤,含異物巨細胞。在炎性腫塊內均可找到粗線頭。因此,可以確認此炎性腫塊是一種感染和異物反應.引起的局部慢性炎症增殖性改變。粗絲線引起局部的異物反應,形成異物肉芽腫性腫塊.由於炎症的反復而變得硬韌,並且不易消散。
(二)臨床表現
1.可發生在術後1個月至15年。大多數發生在闌尾切除術後2年內。
2.發生部位常在腹前壁和腹腔內。發生於腹前壁者,腫塊多位於手術切口附近,位置表淺,無明顯移動性,無明顯觸痛,無波動,穿刺無液體抽出。腹腔內腫塊多位於回盲部或大網膜,位置深在。
3.多數腫塊有一定的移動性。但位於回盲部的腫塊與側腹壁粘連時,腫塊固定,無明顯觸痛。
(三)診斷
1.多發生於青壯年。
2.闌尾切除術後恢復良好,腫塊逐漸出現,增大緩慢,無急性炎症過程。
3.腫塊位於右下腹,中等硬度,直徑—般為數厘米,較長時期內腫塊可無明顯變化。
4.病人全身狀態佳,無發熱、貧血、消瘦表現。無腹痛、腹瀉和膿血便等表現。
5.B超檢查腹壁或腹腔可見實質性腫塊,cT掃描多為低密度處,輕度強化。鋇劑灌腸透視,腫塊多與腸管無關。回盲部腫塊可壓迫盲腸呈現局限性光滑充盈缺損,但粘膜正常。
該病需與回盲部結核和回盲部癌相鑒別。
(四)治療
1.非手術治療 當出現腹部腫塊後,可先行非手術治療,如使用抗生素,局部熱敷或理療等措施。若腫塊明顯縮小,無疼痛症狀,則不必手術治療。
2.手術治療 當腫塊難以與回盲部癌腫及結核鑒別時或經一段時間的非手術治療腫塊無明顯縮小.須手術治療,切除病灶。
六、糞 瘺
(一)原因
1.闌尾切除後殘端處理不當,如殘端結扎不牢,或殘端組織保留太少,造成結扎線脫落或盲腸壁的荷包縫合不滿意等。
2.手術時誤傷盲腸或末端回腸未能及時發現。
3.回盲部有病變,如結核、限局性盲腸炎或闌尾並發盲腸炎,未經仔細檢查而盲目地切除闌尾。
4.術後發生盲腸周圍膿腫,以後破潰穿回盲部或發生盲腸壁內闌尾殘端膿腫向前腹壁潰破。
5.引流物過硬,壓迫腸壁發生壞死。
6.闌尾殘株炎是形成竇道的一少見原因。對闌尾切除術後形成慢性竇道且經久不愈時,應注意有無闌尾殘株炎的可能,應徹底清創,手術切除全部病變組織。
(二)臨床表現
1.多發生在闌尾根部發生壞疽或穿孔的急性闌尾炎闌尾切除術後3—7天。
2.首先表現為切口的紅、腫、熱和疼痛。當切開引流後,引流液較多,需多次更換敷料。有糞樣滲液和/或糞臭味。回腸損傷發生腸瘺者滲液量明顯增多,同時伴有切口周圍腹壁明顯的炎症表現和皮膚的腸液侵蝕表現。
糞瘺為低位腸瘺,對病人機體影響不重,一般不致發生營養障礙或水電解質平衡失調。
(三)治療
1.充分引流、及時換葯,大多可在2周內治癒。如長期不愈可考慮手術治療,將竇道切除封閉內口。若內口周圍瘢痕或炎症較重不能封閉時可切除病變腸管,行腸吻合術。術前最好行鋇劑灌腸或竇道造影以確定糞瘺部位和腸道有無病變。
2.營養不良者需積極營養支持。
㈨ 肝硬化發燒怎麼辦
肝硬化的晚期有很多患者會表現為發燒。發燒是肝病的並發症之一,肝病患者往往會誤以為是感冒,然後會把發燒當作感冒來處理,結果耽誤了疾病的治療,肝硬化病人低、中熱,主要是肝細胞壞死時釋放出的蛋白產物進入血液中,並影響了體溫調節中樞。這說明肝硬化正在進展,正在朝著不利的方向發展。肝硬化病人持續性發熱,或熱度較高,多見於並發症,如肝硬化合並結核,肝硬化時的呼吸道感染極為常見。有時可見到發熱伴有明顯腹痛,最多見的原因是門靜脈炎、門靜脈血栓形成,肝周圍炎等,有時還有可能伴發急性膽囊炎、膽石症的等,肝硬化並發原發性肝癌引起的發熱也不應忽視。
㈩ 靜脈炎是什麼病
你好化膿性門靜脈炎系指門靜脈主幹及其肝內分支的化膿性炎症本病常與多發性細菌性肝膿腫並存門靜脈分支所供給的供器如有化膿性病灶均可導致本病的發生這個不是傳染病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