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醫怎麼治療疾病
陰陽說在中醫的應用是很廣泛的,它滲透在中醫學的各個方面,中醫學雖然復雜,但都可以用陰陽來概括的,所以《黃帝內經》說:「人生有形,不離陰陽。」以生理病理來看,正常的生理活動,全依靠人體內的「陽氣」和「陰精」保持協調的結果,如果陰陽失調,發生陰陽偏盛偏衰現象,就會生病。就診斷治療來說,正確的診斷,首先要分清陰陽。 從以上所說來看,中醫是離不開陰陽來說理的。《黃帝內經》說:「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於本。」「治病必求於本」,這個「本」,就是陰陽二字。
五行學說應用於中醫,具有很重要的價值。這是生克變化規律,與人體的五臟、六腑等等廣泛聯系起來,構成一個理論體系,指導著醫學與臨床實踐。如木克土,聯系五臟,肝屬木,脾屬土,那麼肝就可以抑制脾,治脾往往肝脾治,因而有「扶土抑木」的原則。再如,肝色屬青,味屬酸,如有面色發青,喜食酸味等見症,一般可診斷肝經受病。象這樣的例子很多,不勝枚舉。總的說來無論在診病、辯證、治療、用葯等各方面,都離不開五行學說的。
胃病表現出來的特徵千百種,不管是哪種中醫治療分寒熱,,比如看舌苔黃的 屬於熱證,白的屬於寒症,分別用葯,如果是胃潰瘍之類的辯證清楚了,只要5天時間。現在很多中醫治療胃病動不動就開3個月以上的葯,歸根結底是沒有辯清楚寒熱相
③ 中醫看病的方法
中醫看病採用「四診」,即望、聞、問、切。
望診,就是用眼睛望病人的整體和局部的情況聞診,聞就是用耳朵聽,用鼻子聞。首先要看病人是不是有神。有神為眼睛明亮, 神志清楚, 語言流暢, 反應靈敏;無神為目光晦暗, 表情呆滯, 反應遲鈍, 語無倫次。局部的望診, 主要是望舌, 舌的不同部位代表不同的臟腑, 望舌包括望舌質和望舌苔兩方面。
指摸脈象。望聞問切,合稱四診。切診是指用手觸按病人身體,藉此了解病情的一種方法。 切脈又稱診脈,是醫者用手指按其腕後撓動脈搏動處,藉以體察脈象變化,辨別臟腑功能盛衰,氣血津精虛滯的一種方法。正常脈象是寸、關、尺三部都有脈在搏動,不浮不沉,不遲不數,從容和緩,柔和有力,流利均勻,節律一致,一息搏動四至五次,謂之平脈。
④ 中醫怎樣治病ppt
中醫是中華民族的傳統醫學治病技術,用動植物、礦物等天然的物質經過加工後口服或外敷;
或以各種非葯物的手法如:推拿、點穴、氣功、針刺、灸法、拔罐、刮痧----等單獨或綜合使用達到去除病人患痛的效果。
現在根據中醫理論也有很多現代科學技術參與的治療手段應用。中醫還有最為獨特的辯證診斷技術是其他醫學所莫及的。
⑤ 中醫的治療手法是什麼
一、湯液法——中葯內服法,有丸、散、膏各種葯劑,口服多為湯液。
二、針灸——針灸刺激某部位經穴(包括針刺放血)。通經脈,調氣血,平陰陽,調臟腑,防治疾病。
三、按摩——有捶打、施壓及揉擦三種。
四、導引——太極拳、八段錦、五禽戲。
五、食療——葯食同源、葯膳。
六、其他——外治法等。
外治法:
拔罐:使局部皮膚充血,防治疾病。適用於各種疼痛、風濕、痹痛、神經麻痹、感冒、咳嗽、哮喘、消化不良、胃脘痛、眩暈等及丹毒、紅絲疔、毒蛇咬傷,瘡瘍初起末潰等外科病。
捏脊、刮痧、冬病夏治,夏病冬治貼、膏丹丸散外塗外敷、葯浴、坐浴、中醫骨傷科的整骨。
養生七法:神養:包括精神心理、情趣愛好和道德品質調養。居養:包括衣、食、住、行和性生活等生活起居行為調養。氣養:健身氣功的內養功。形養:形體鍛煉及體育健身,多融合了醫學文化和武術文化內容。食養:內容包括醫、葯、食、茶、酒以及民俗等文化。葯養:養生葯劑選配調制,中醫常有「葯膳」之說。術養:非食非葯的養生法。用按摩、推拿、針灸、沐浴、熨燙、磁吸、器物刺激療法養生。
四時養生法: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自然規律安排生活起居。中醫強調春夏養陽,秋冬養陰。1、春三月,應晚卧早起,鬆弛心胸,庭間散步,呼吸新鮮空氣,順應春升之氣機,不束縛自己; 2、夏三月應晚卧早起,夏天該天熱而汗出,讓它出個夠,是陽光宣洩於外不要過於貪涼,順應夏長之氣;3、秋三月,應早卧早起,心情平靜安寧,不煩不燥,保養肺陰,免受燥氣之侵襲;4、冬三月,時令閉藏,冰天雪地,保護陽氣,勿使外泄,不使皮膚出汗過多,早卧晚起,像冬眠的動物一樣,祛寒就溫,減少活動,養精蓄銳,以待來春,這是冬藏之道。
預防中風六字訣:穩:即穩定情緒。防:即防止便秘。低:即飲食低脂、低鹽。忌:一忌食過飽;二忌看電視時間過久;三忌隨意突然停葯。 煉:即堅持適度的鍛煉。診:即早治「小中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