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植物神經紊亂,老是頭暈渾身哆嗦無力怎麼治
植物神經紊亂病人出現頭暈症狀,可能是病人失眠、多夢,長時間的睡眠不好導致的頭暈。可以服用谷維素、安神補腦液、B族維生素等葯物,調整睡眠的質量。要減緩生活中的壓力,保持穩定的情緒,多參加有氧的運動,可以服用尼莫地平等緩解頭暈。植物神經紊亂導致頭暈的症狀,有可能和睡眠的質量不好導致的血壓升高,或枕頭過高導致的頸椎疾病有關。可以多做頸部的按摩以及活動,選擇合適的枕頭,服用鈣離子拮抗劑等降壓葯物。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病人頭暈的厲害,可能和眩暈症有關。可以用倍他司汀、天麻素等葯物輸液治療,短時間要多休息。
❷ 中醫對手抖的理解
生活中我們能見到好幾種情形的發抖:
1、冷得發抖:這是身體表層皮膚收緊的一種自我保護,是全身發抖。就是受寒後感冒發燒,用經方的麻黃湯或葛根湯就能把寒冷去掉,抖就消失了。
2、氣得發抖:在中醫里,抖是一種動作,像風在吹著,一直動。所以常常與風聯系在一起,風對應在人體內就是肝。所以你會經常聽到「肝風」這個詞,就是說,肝的系統容易造成動的現象。氣得發抖就是肝膽的系統出現逆向運動了,消消氣就會好轉。
3、餓得發抖: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常常見到,不能餓,一餓就心慌發抖。我們治療的辦法用人參白虎湯就可以有效解決餓引起抖的問題。
4、緊張發抖:是不是看過人在台上緊張,話都說不出來,手和腿抖得厲害;很多人遇到突發大事,也會心慌發抖。這個發抖一定和心慌聯系在一起。按中醫的說法,心主神明,神不主,魂魄皆散。短時間發抖可以從心理調節;發抖不去,又引起失眠就要用黃連阿膠湯去調理,可將心神不守的問題解決掉。
5、情緒性騷動:特別是小孩子,如果你讓他坐著做一件不情願的事、心理不耐煩了,他的腿就可能會亂動一氣。經常可以看見小孩子看電視或玩手機的時候,他的腿來回晃動,就知道他極不耐煩,這不是身體疾病,家長們不要擔心。
6、心臟性手抖:上述都是生活中常見到,比較容易解決。接下來幾種就是和情緒、心理沒有關系了。平時不顯,一發力就手抖,那是因為心包的痰濕。金匱要略的栝樓薤白白酒湯能清掉心包中的痰濕。
7、甲狀腺功能亢進、大脖子病:也會有手抖心顫,桂苓甘草龍骨牡蠣湯主之。
❸ 腳上有沒有治腳冷的穴位
陽池穴是支配全身血液循環及荷爾蒙分泌的重要穴位。只要刺激這一穴位,便可迅速暢通血液循環,平衡荷爾蒙分泌,曖和身體,進而消除發冷症。
刺激陽池穴,最好是慢慢地進行,時間要長,力度要緩。最好是兩手齊用,先以一隻手的中指按壓另一手的陽池穴,再換過來用另一隻手的中指按壓這只手上的陽池穴。這種姿勢可以自然地使力量由中指傳到陽池穴內,還用不著別人幫忙。
消除發冷症除了按摩陽池穴外,還可以將關沖、命門兩穴以及「手心」配合起來加以刺激,更能收到好的效果。
手腳發冷的女性,一般只要堅持刺激陽池穴,便可不為冬天的來臨而發愁。
手腳冰冷——剋星是陽池
手腳冰冷症也叫懼冷症,往往是女性的專利,但也有不少男性為此病所苦。
有一次,一位只有24歲的年輕小夥子來找我看病,他就是個懼冷症患者,嚴重到夜間常因下半身冰冷而無法成眠的程度。白天的情況雖然好一些,但也是冷得不行,要不是怕人笑話,他真想穿上那種老年人穿的小棉襖。
我向他建議道,以後再覺得手腳發冷時,不妨兩個手背互相摩擦,就能使身體暖和起來。
「這里有什麼道理嗎?」他有些疑惑地問道。
我給他解釋道,手背上有個穴位叫陽池,是三焦經上的主要穴位,三焦經專司上焦、中焦、下焦這三組人身上的發熱系統,其中上焦支配心臟和肺的呼吸功能,中焦支配消化器官,下焦支配泌尿器官。
每個人都有這樣的體會,做完運動或吃完飯後,體溫就會升高,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上焦和中焦發揮了功能。排完尿後,為什麼會情不自禁打起輕微的哆嗦呢?這是下焦放出熱量的緣故。
對三焦經失調可發揮神奇力量的,就是陽池穴。陽池這個名字就意味著囤聚太陽的熱量。刺激這個穴位可以恢復三焦經的功能,將熱能傳達到全身。另外,它也聯系著經絡中與重要的內臟器官相對應的穴位。
中醫穴位治療的奇妙之處就在於,只要刺激一個穴位,就能將刺激通過經絡傳到有關的內臟器官。
陽池穴不僅可以治懼冷症,還可以調節內臟器官的功能,因此對感冒、氣喘、胃腸病、腎功能失調等疾病都有助益,與合谷穴一起稱得上是「萬能穴位」,值得大家牢記在心上。
陽池穴的位置正好在手背間骨的集合部位。尋找的方法是,先將手背往上翹,在手腕上會出現幾道皺褶,在靠近手背那一側的皺褶上按壓,在中心處會找到一個壓痛點,這個點就是陽池穴的所在。
刺激的方法非常簡單,只要以此穴為中心,互相搓揉手背就可以。在手背摩擦生熱的同時,陽池穴就會得到充分的刺激,從而達到溫暖全身的效果。
❹ 最近一段時間時不時的大腿哆嗦手腳冰涼是怎麼回事
手腳冰涼怎麼辦? (1)「陽氣內守」造成手足冰涼 進入冬季不少人都有手足發涼的現象,有些人認為這是所謂「虛」的表現,強調要運動,要進補。於是不少手足發涼的人就盲目地早起鍛煉,進食補品。其實這並不符合中醫冬季養生的原則。 中醫里講,冬季是陽氣內伏的季節,謂之「陽伏於下,於時為冬」。手足,相對軀干而言是人體的末端,中醫稱其為「四末」。冬季「陽氣內守,不達四末」,所以容易出現手足冰涼。冬季鍛煉宜慢跑、散步 冬季養生應順應自然界閉藏之規律,以「斂陰護陽」為根本。適當進補,調節陽氣,平時注意保溫,保持手足清潔乾燥,搓摩手足心,以改善人體末端血管的微循環狀況,達到暖手、暖足的作用。 起居調養強調了要早睡晚起,保證充足的睡眠,有利於陽氣潛藏,陰精蓄積。同時,冬季鍛煉宜有選擇地進行慢跑、散步、打太極拳等項目,不宜做過度、高強度的運動。另外,衣著過少、室溫過低,既易患感冒,又消耗陽氣;反之,則易出汗,陽氣不得潛藏,寒邪易於侵入。所以,冬季保暖要適度。不能隨意葯補飲食要遵循「秋冬養陰」、「無擾乎陽」的古訓。《飲膳正要》中說:「冬氣寒,宜食黍以熱性治其寒。」也就是講,冬季要少食生冷,但也不宜燥熱。 因此,要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陰潛陽、熱量較高的膳食,同時也要多吃新鮮蔬菜以避免維生素的缺乏。但是,這里必須注意的是同屬冬令,各地區的氣候條件迥然有別,進補的方法也不同。北方冬季寒冷,可酌補溫熱的食品,如牛、羊、狗肉等;而南方氣候較溫和,進補應清補甘溫之味,如雞、鴨、魚類為宜;氣候乾燥的地方,應多吃甘潤生津的食品,如水果、蔬菜、冰糖為宜。此外,還要因人而異,不可亂補,特別是葯補,應該有醫生指導。 (2)冬天一些人總感覺手腳冰涼是很常見的現象。這主要是因為自然界的溫度降低,陽氣不足,而人體自身的陽氣也會不足,身體出現陽虛的表現。另外,因為天氣寒冷,人體血管收縮、血液迴流能力就會減弱,使得手腳,特別是指尖部分血液循環不暢,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神經末梢循環不良」,而導致手腳總感覺冰涼。這樣的情況一般多發生於女性,特別是中年以上的女性較為常見,腦力勞動者要比體力勞動者更易出現手腳冰涼,在身體健康的年輕男性身上則很少出現。 寒冷會使人的全身或者局部血液循環不良,或者肢體末梢兒血液循環障礙,這會導致手腳冰涼。經常長期的手腳冰涼,可以稱為「冷寒症」。中醫理論認為這是氣虛、氣滯、陽氣不足的反應。女性在經期、孕期和產期等特殊生理時期,由於體虛,更容易引起手足冰冷。如果不及時加以預防,會導致精神不佳、身體畏寒的反應,嚴重的還可引起下肢的靜脈曲張。 1.吃西洋參。這是一種補氣的良葯,性平和,補而不燥。可以單獨泡水飲用。 2.吃芝麻、花生。富含維生素E和多種營養,可以幫助維生素B的吸收,加強神經對抗寒冷的能力。維生素E 還有擴張血管的作用,可以加強肢體末梢兒的血液循環。 3.吃洋蔥、辣椒等可以幫助身體產生熱量、促進血液循環的食物。 其他措施: 平時多用熱水泡腳,既能使身體暖和,又能舒緩疲勞神經。 (3) 不少人秋冬季節會出現手腳冰涼的症狀。中醫認為,怕冷是由於體內陽氣虛弱所致。治療手腳冰涼的症狀,主要在於疏通經絡、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如果經常按摩以下3個穴位,一定會收到滿意的療效。 1.按摩湧泉穴。先用右手掌快速搓揉左腳心,然後用左手掌快速搓揉右腳心,搓到有熱感為止。每天早晚搓揉100下,接著搓揉各腳趾100餘下。中醫學認為,人體諸多經脈都匯集於足底,與全身各臟腑、組織、器官都有密切關系。尤其是刺激湧泉穴,有益於補腎壯陽、強筋壯骨。經常堅持搓揉此穴必然會促使手腳冰涼症狀的康復。 2.按揉氣沖穴(大腿根里側)。此穴下邊有一根跳動的動脈,先按揉氣沖穴,後按揉動脈,一松一按,交替進行,一直按揉到腿腳有熱氣下流的感覺為止。 3.按揉、拍打腎俞穴(兩邊腰眼)。稍用力各拍打100餘下。 根據「動則生陽」的觀點,通過加強對手腳的鍛煉,可改善手腳冰涼的症狀。除了上述方法外,還可以通過步行、慢跑、爬樓梯、跳健身舞等進行全方位的鍛煉。如果手冰涼,上肢的活動量應大些,如果腳冰涼,下肢活動量應大些。 食療能改變陽氣虛弱狀況,增加肌體熱量。如常用的大棗紅糖湯(大棗10個、生薑5片、紅糖適量,每晚煎湯喝),對改善手腳冰涼的症狀頗為有效。另外,適當多吃些羊肉、狗肉等,可暖中補虛、開胃健脾、益腎養肝、禦寒去濕。 (4)多吃花生可緩解手腳冰涼! 進入冬季,手腳冰涼是不少年輕女性都會遇到的麻煩。手腳冰冷的主要原因是因為自律神經的功能調節不順暢,血管變細引起。加上腳趾、膝蓋、肩膀、手指等都是運動較多的關節部位,脂肪少,熱度容易散失,血管也較少,更容易感到發冷。手腳冰涼,怎麼捂都捂不暖。尤其是一些瘦小女性、衣物不夠保暖、壓力過大時、低血糖或低血壓等情況都易產生手腳冰涼。除非是系統性疾病引起的手腳涼,否則不能算是疾病。日常的生活和飲食調節能改善這種狀況。 怎補充營養 多吃促進血液循環的食物,如芝麻、菠菜、花生、豆腐、新鮮魚類、大蒜、青蔥、辣椒、咖哩。要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陰潛陽、熱量較高的膳食,同時也要多吃新鮮蔬菜以避免維生素的缺乏。北方冬季寒冷,可酌補溫熱的食品,如牛、羊、狗肉等;在煲湯或燉肉時可加入黃芪,既不影響味道,又可補氣固表。 食療可用此方:大棗10個、生薑5片、紅糖適量,每晚煎茶喝。能改變陽氣虛弱狀況,增加機體熱量,對改善手腳冰涼症狀療效頗佳。 怎平時多運動 運動可以幫助血液循環,尤其是需要久坐辦公室的上班族,若能保持標准體重,再加上適當的運動,可以使身體循環正常。 怎睡前泡泡澡 睡前洗個熱水澡,可以促進血液循環,使身體暖和起來。 怎禦寒衣物要充足 人們常常因為忙碌而忘了多加件衣服,建議在辦公室多准備一件外套,適當保暖。尤其是在睡覺時要注意腳部保暖,可穿上棉襪幫助保暖。 怎指壓按摩 可以針對至陰及湧泉穴進行指壓。至陰穴位於腳第五趾指甲生長處的外側。湧泉穴則在腳底中央靠近腳趾處,將腳趾全部彎曲時,在腳底所形成的人字形皺紋的中央處。要柔和捏每根腳趾,這樣腳就會感到溫暖了。不妨利用乳液或嬰兒油來按摩手腳,使肌膚柔嫩之外還可促進血液循環。 怎拋棄電熱毯 電熱毯雖然能將全身都暖和起來,但卻會使身體產生依賴,導致身體自身產生熱量的能力降低。晚上睡覺時可用熱水袋保暖。 怎紅茶代替咖啡 未經發酵的綠茶會使體溫下降;咖啡屬陰性,也可使體溫下降。紅茶是將茶葉發酵而製成的,多飲可以暖身。 手腳冰涼只是一種症狀,很多原因都會引起這種現象,只要針對原因進行調理,情況很快就會得到改善,人們不需要太過擔心。但有一點要注意,發現手腳冰涼也不能全然置之不理,因為一些系統性疾病如血管功能障礙的前期,主要症狀就是手腳冰涼,應引起警惕。
❺ 身上2個穴位,每天按一按,健脾胃、助消化
說到飲食,很多人其實並不怎麼在意,因為一般的壞習慣是長期的過程,最後才會引發一系列的疾病症狀。平時很多人都不是那麼在乎自己的飲食習慣,例如很多人就會常常出現消化不良、肚子脹氣、脾胃不和等現象。當然如果總是依靠葯物也不是辦法。而且還給人一種隱憂,大家都知道一個通俗的道理,那就是「是葯三分毒」,所以總是吃葯,對於身體來說其實也是一個很大的負擔與傷害。那很多人就會疑惑了,除了吃葯,到底還有什麼好方法來緩解自己化不良、肚子脹氣、脾胃不和等症狀呢?
其實方法也很簡單,近在眼前,這是大家平時忽略了而已。這個方法就是按摩穴位。眾所周知的是,我們全身幾乎都存在各種不一樣的穴位,當然每個穴位的功效也不一樣。但是實際上我們日常生活中許多的疾病症狀都是可以通過按摩穴位來緩解和治療的。
那麼對於我們的自己化不良、肚子脹氣、脾胃不和等症狀,需要哪些穴位來緩解呢?
【1】按摩四縫穴
四縫穴是經外奇穴。四縫穴治療的范圍也很多,如胃脘痛、腹痛、腹脹、咽痛、惡心嘔吐、消化不良、呃逆、感冒、中暑、發熱、哮喘等病症。
四縫穴取穴位置也很簡單,伸手手掌,在第二指至第五指的掌側,近端指關節的中間,一隻手有4個穴位。簡單說來就是第二指、第三指、第四指和第五指(小手指)指關節的中間部位就是四縫穴。按摩四縫穴具有消宿食,化積滯的功效。按摩的時候用另外一隻手的大拇指依次按揉四指四縫穴。
按摩的時間為每次按揉5分鍾左右為宜,按摩四縫穴對於改善消化不良有很好的效果。
【2】按摩足三里穴
足三里屬於足陽明胃經,足三里穴位的位置在外膝眼下三寸,三寸的距離也就是大約四個手指寬的距離處,測量的時候,就可以撇開大拇指外,剩下的四個手指並攏這樣的一個距離也就是三寸的距離了。
足三里對於腸胃方面的疾病有很好的治療效果,按摩足三里穴具有調理脾胃,補中益氣的作用。按摩的時候也是用大拇指按揉即可。按摩的時間為每次3-5分鍾即可。
足三里穴位主治:胃痛、嘔吐、腹脹、腸鳴、消化不良、下肢痿痹、泄瀉和便秘等症狀。足三里穴是一個強壯身心的大穴,傳統中醫認為,按摩足三里有調節機體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通經活絡、疏風化濕、調理脾胃、補中益氣、扶正祛邪的作用。
這兩個穴位都是在日常生活中用於健胃消食的穴位,當然有空的時候按一按,你就會看到效果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的病情很嚴重,這還是需要通過葯物緩解,不要總是忍著,就不去醫院就醫,反而耽誤了最佳的治療時機。一旦耽誤的病情,不但病人更難受,而且治療方面也加大了困難。
註:文中所涉及到各類葯方、驗方等僅供參考學習,不能作為處方,請勿盲目試用,本平台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
——END——
⊙運營編號:YNZY0007
❻ 穴位養生篇—委中穴
委中穴是足太陽膀胱經中的一個穴道,四總穴之一,天星十二穴之一。在宋元戰亂年間,道人馬丹陽在缺少葯物的情況下,用針灸為難民治病,屢獲奇效。他將自己的針灸方法與心得,著成《馬丹陽天星十二穴治雜病歌》。
用這十二個穴位就可以治療全身疾病,非常簡便,而且這十二個穴位都在手腳,一般只要按要求去扎針刺激,也不會出現危險,所以自古不少人都在使用它。這部歌訣稱「治病如神靈,渾如湯潑雪」,來形容治病收效之快是正確的。天星十二穴,也是後世中醫臨床上常用的穴位,表示十二個穴位具有重要作用的穴位,猶如天空星羅棋布的排列。
「腰背委中求」這句話出自「四總穴歌」,最早見於明代針灸大家徐鳳編著的《針灸大全》一書。這句話的意思是腰背部的疾患,在針灸和按摩治療時通常會選用委中穴作為治療要穴,也就在臨床上,遇到腰背部疼痛的患者,一般都會針刺委中穴。治療腰痛病疾效果顯著。
委中:委中曲腘里,橫紋脈中央。
委中穴,位於人體的腘橫紋的中點。當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肌腱的中間;委中穴在腘窩正中,有腘筋膜,在腓腸肌內、外頭之間;布有腘動、靜脈;有股後皮神經、脛神經分布。
可能看到「腘橫紋」大家覺得很陌生,其實「腘橫紋」十分容易找到,它就在膝部的後方,當我們屈膝時可以在大腿和小腿連接部的後方能夠摸到一個凹陷,正因為它是一個凹陷,我們習慣上又把它叫作「腘窩」,而委中穴,就在腘窩的正中間。如下圖所示意。
委中穴在治療腰痛確實有奇效。名著醫家上記載的古人前輩們選用委中的精妙神功,在現實生活中的真實案例就是最好的實證。下面介紹的都是我身邊的真實案例。
在半個月前,我大姐所在工廠的電工,搬東西時閃到了腰,腰痛得直不起身來。姐姐是一名中醫愛好者,最近正在跟著山東濱州的一位專項醫治筋骨疾患的老師學習。姐姐即對電工施予按摩穴道。當時她選用了委中和曲池兩組穴位。固名思議, 腰背委中求 ,急性腰肌勞損找它就對了。選配穴曲池是根據人體全息對稱的醫學原理,曲池是大腸經上的合穴,兩大穴位強強聯合,按揉幾分鍾後,電工師傅的腰痛症狀即刻緩解,能站直腰身來,自己活動了一會麻利的幹活去了。
還有就是我自己的親身經歷,前天提了兩桶水淋菜,不小心扭傷了腰,當天晚上讓家人幫忙走罐,腰痛稍微緩解了下。睡到半夜腰痛醒來,叫醒先生,幫忙按住雙腿的委中穴,自己趴位,同時按摩曲池穴,我加了一個手三里穴(是手扭傷、落枕的急救穴),10分鍾左右,腰部的刺痛牽拉消除,只有酸脹的感覺。後來在腎俞穴和腰陽關穴各拔罐10分鍾,不適症狀全消。
先生覺得難以置信,說他的腰也有些不舒服,讓我幫他也按按。同樣的方法操作一遍,他直嘆中醫的神奇,就這樣按捏按捏竟然治好了腰痛腰的不適。還直言講每天都要按按,鞏固療效。
委中穴,又名郄中,是足太陽膀胱經的合穴,足太陽經為少氣多血之經,一般按摩或刺血較為理想,故《針灸大成》又稱委中為血郄穴。
委中穴作為膀胱經排毒要穴,相當於人體的下水道排污口,原則上只可瀉不可補。可以採用針灸、刮痧、按摩等瀉法,不可採用艾灸等補法。
委中穴刺血純屬瀉法,臨床應用需分虛實寒熱,實熱證宜取。虛寒證當忌。操作必須熟練輕巧恰到好處。體位多取俯卧位,對於急性腰扭傷或下肢療毒瘀血疼痛較劇者,可採用站立位。
委中刺血法放血量應視病情而定,一般約l-5毫升,色濃紫者以轉紅為度。若出血太多或本為血虛之體,可導致氣隨血脫。另外,誤傷腘動脈或腘靜脈引起血腫,易致感染,實為針家之戒,建議專業的醫護人員操作。對於體質素虛、精血不足、病久體衰、孕婦、貧血、一切虛脫之症和習慣性流產、失血、易於出血的病人禁用。
平時保健委中穴的具體方法一般如下:
1、用兩手拇指端按壓兩側委中穴,力度以稍感酸痛為宜,一壓一松為1次,連做10-30次。
2、兩手握空拳,用拳背有節奏地叩擊委中穴,連做30-60次。
3、用兩手拇指指端置於兩側委中穴處,順、逆時針方向各揉10次。
4、搓熱雙手,用兩手掌面上下來回擦委中穴,連做30次。
中醫認為,膀胱經最活躍的時候為下午3點到5點,因此,在這段時間刺激委中效果更好。
❼ 我的手老是不住的顫抖, 請問能通過按什麼穴位來治療
查清是什麼 原因引起的,一般按合谷,曲池等穴.
❽ 針灸哪些穴位能治了手發抖
針灸治療手不發抖百會風池大椎足三里三陰交中腕懸鍾肩外俞角孫肝脾腎兪等內臧性的大腦性的都應該有一定的效果,但是針灸是疏通加上葯物丹參紅花山萸肉天麻龍骨牡蠣蜈蚣蘄蛇等養血益腎,鎮肝熄風,大腦供血調節神經以達到更好的效果,加上更明確的病因治療進行辯證加減針灸和草葯應該很有效果,急性期加上西葯安坦B1等有更好的效果。
❾ 陽池穴在哪
陽池穴的位置正好在手背間骨的集合部位。尋找的方法是,先將手背往上翹,在手腕上會出現幾道皺褶,在靠近手背那一側的皺褶上按壓,在中心處會找到一個壓痛點,這個點就是陽池穴的所在。
54%的女性都有發冷的現象,也就是說每兩個女性中就有一個患有發冷症,可見這種病症的比例有多大。實際上,每到入秋至冬季期間,總有大批的女性患者到醫院看手、腳冰冷,以及腰寒等疾病。
刺激陽池穴,最好是慢慢地進行,時間要長,力度要緩。最好是兩手齊用,先以一隻手的中指按壓另一手的陽池穴,再換過來用另一隻手的中指按壓這只手上的陽池穴。這種姿勢可以自然地使力量由中指傳到陽池穴內,還用不著別人幫忙。消除發冷症除了按摩陽池穴外,還可以將關沖、命門兩穴以及「手心」配合起來加以刺激,更能收到好的效果。
覺得手腳發冷時,不妨兩個手背互相摩擦,就能使身體暖和起來。為什麼呢?手背上有個穴位叫陽池,是三焦經上的主要穴位,三焦經專司上焦、中焦、下焦這三組人身上的發熱系統,其中上焦支配心臟和肺的呼吸功能,中焦支配消化器官,下焦支配泌尿器官。
做完運動或吃完飯後,體溫就會升高,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上焦和中焦發揮了功能。排完尿後為什麼會情不自禁打起輕微的哆嗦呢?這是下焦放出熱量的緣故。陽池穴不僅可以治懼冷症,還可以調節內臟器官的功能,因此對感冒、氣喘、胃腸病、腎功能失調等疾病都有助益,與合谷穴一起稱得上是「萬能穴位」,值得大家牢記在心上。陽池穴的位置正好在手背間骨的集合部位。尋找的方法是,先將手背往上翹,在手腕上會出現幾道皺褶,在靠近手背那一側的皺褶上按壓,在中心處會找到一個壓痛點,這個點就是陽池穴的所在。
http://vnet.health.sohu.com/26/16/article214401626.shtml
❿ 渾身發冷打哆嗦揉什麼穴位
你好,建議你,用一段時間的葡萄糖酸鈣口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