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聲樂學正確的發聲方法
聲樂學正確的發聲方法
兒童聲樂教學一直沒有形成一套很完整的理論教學體系,筆者多年的潛心研究與實踐,針對兒童的生理特徵初步形成了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以下是關於聲樂學正確的發聲方法,希望大家認真學習!
呼吸是歌唱的動力,歌唱是支持力。歌唱的呼吸與生活的呼吸是有區別的。在生活中人人都會呼吸,若沒有呼吸人就不存在了。人們無論是睡著還是醒著,用不著去想怎樣呼吸,就會本能而很自然地吸進去,呼出來,吸進去,呼出來,循環往復的呼吸著。呼吸,有時急促;有時緩慢;有時吸得很深;有時吸的很淺,有時還需要憋一下氣,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見得各種不同的呼吸。這些生理現象的'呼吸很自然,誰都有,誰都會。但是歌唱的呼吸與生活的呼吸不同,歌唱的呼吸比生活的呼吸變化要多,比生活的呼吸要吸的深,用的長。歌唱的呼吸要隨著樂句的長短,根據情緒情感的喜怒哀樂而變換著運用呼吸。因此歌唱的呼吸不同於生理性呼吸,而屬於有意識、有目的、帶有技巧性的呼吸。
歌唱的呼吸要用鼻子和嘴一起吸,則吸得深。有人以“聞花”或以“打哈欠”來比喻歌唱的吸氣,吸氣時口腔應當是放鬆的。吸氣時要有控制,要求保持吸氣的感覺,保持兩肋腰圍的擴張,緩慢地、有節制地將氣呼出。歌唱的聲音是要有生命力、有活力、有藝術感染力的,這些都需要呼吸做動力來調整,用呼吸來控制、支持。呼吸對歌唱的支持,就象拉琴的弓子和琴弦的關系,二者要對上勁,弓子好比呼吸 ,琴弦好比聲帶,二者配合得合適,就會發出好聽的聲音。吹管樂也要呼吸的支持力,有支持力吹出來的聲音圓潤、飽滿,沒有支持力連一個整句都吹不全。有人曾說:吹管樂是人練了深呼吸來吹管樂器,唱歌是人用(下轉第132頁)(上接第130頁)深呼吸來吹自己。
發聲訓練的目的並非是只學會方法,還需要練出效果,改變呼吸能力。
再次,要學會用氣發聲,避免用喉力發聲。在發聲訓練時應特別注意一個問題,那就是要忘記喉嚨,一定不要想到用喉嚨發聲。在義大利,喉音被稱為魔鬼。我們開始學聲樂時,為了追求音量,不論是唱歌還是發聲,用喉力、使蠻勁,結果越唱聲音越僵。所以我們在進行發聲訓練的時候必須認識到:發聲時力是來源與呼吸,氣是丹田之氣,當我們呼氣時下面應用力抵住,以得到氣息的支持,有了氣息的支持,喉嚨方能自然放鬆。或者我們採用弱聲唱法,擺好口型,找好位置,用中等音量發聲,這樣也可以避免喉音出現。
歌唱中“氣”、“力”、“聲”是一種能量互換關系:吸進的是氣,得到的是力,獲得的是聲音。正如《沈湘聲樂教學藝術》中所述:“歌唱呼吸的支持力來源於吸進氣以後,吸氣肌肉群繼續工作,繼續保持吸氣的狀態”。因此,在我們歌唱或發聲過程中要獲得腰部的支撐力,並且在保持吸氣狀態發聲時,腰部要有明顯的支撐動作。氣和力是相互制約又相互促進的兩個方面,需要我們正確地運用氣力的發聲。
最後,掌握歌唱的共鳴。
呼吸是歌唱的動力,沒有動力就不能發聲。有了動力以後,共鳴在歌唱中是非常重要的。因為聲帶發出的聲音很小而且單薄,很不好聽,不能成為歌唱的聲音,要靠共鳴把聲音擴大和美化,才能成為歌唱的聲音。同時,決定歌唱音色的好壞,特別是音色的不同變化,共鳴都是很重要的條件,幾乎是決定性因素。應該說沒有共鳴的歌唱是沒有穿透力可言的,更談不上美好的音色,而發聲訓練的最終目的就是要使歌唱共鳴運用自如。
;Ⅱ 怎樣才能學好聲樂
一、要學好聲樂首先應該重視基本功的練習。
歌唱技術的基本功練習往往是很枯燥的,然而這又是非常重要的。基本功是否扎實,關繫到聲樂學習的成敗,俗話說:「根深才能葉茂」,這是很有道理的。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基本功是學習聲樂是否能取得成功的關鍵。我們提倡加強基本功的訓練。必須在思想上正確樹立聲樂的整體概念及各種歌唱技術的內在聯系,刻苦地進行聲樂藝術基本功練習,從而邁好聲樂學習關鍵的第一步。
二、要學好聲樂,必須注意聲樂練習
聲樂練習不同於器樂練習。器樂可連續練習幾小時;而聲樂練習則有其獨特的規律性。有些青年人憑其身強力壯,很想在較短的時間里在聲樂藝術上來個突破,這是絕對收不到效果的。聲樂練習必須循序漸進。只有通過仔細地搜索,並按其規律進行合理的練習,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初學聲樂的人一般的來說,練習時間不宜過長,通常一天二次,每次半小時左右,並且這半個小時的練習中,還需插入間隔五分鍾左右的休息。原則上是時短次多,不要使聲帶過度疲勞而失去美好的音色。
另外,在進行聲樂練習時,要認真辨別發聲的正確性,多動腦筋體會發聲時的感覺,從而對正確的發聲技術加以鞏固。同時初練習時也應注意,鋼琴最好不要伴以和弦,這樣有利於鑒別發聲時音準的程度。
三、要學好聲樂,應注意提高音樂方面的素養。
聲樂時一門以音樂性語言表達感情的藝術。因此,提高音樂素養也是學好聲樂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所以我們提倡在學習聲樂的過程中選學一些樂器,可以根據個人的條件予以選擇,作為副課,這樣能幫助我們增強一些關於音節、音準、音律、音韻方面的音樂感。音樂感對聲樂來講是極其重要的,音樂感是聲樂藝術的靈魂。因此,增強音樂素養,也是學好聲樂的一個重要方面。
四、要學好聲樂,必須善於吸收藝術的養料。
「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對於學習聲樂的人來說,多多觀察他人的演唱,充分發掘他人的長處,作為自己學習聲樂的借鑒是很有好處的。當然也應該避免另一種趨於極端的傾向,那就是盲從,這里應該明確地指出:不根據自己聲音的客觀條件,胡亂的模仿他人,必然會導致學步的惡果。我們必須根據諸多方面的因素,合理的決定取捨,從而吸取有益於自己聲音學習的養料,這才是比較科學的態度。另一方面,作為聲樂藝術來說,決不是孤立的,其中牽扯到詩歌文學和音樂范疇。從美學上來講,其涉及面就更為廣泛了。因此,我們應該廣泛的從藝術領域中吸取養料,為今後歌唱藝術表演中創造美好的意境打下基礎。
以上是學習聲樂應該重視的方面,當然,學習聲樂在有經驗的教師輔導下進行,那就更有保障了。
Ⅲ 聲樂正確練聲的方法及步驟
聲樂正確練聲的方法及步驟
聲樂,是指用人聲演唱的音樂形式。下面我來給大家分享聲樂正確練聲的方法及步驟,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聲樂正確練聲的方法及步驟
第一,將練聲作為日常生活習慣。
我們練聲就是為了將有方法的肌肉動作形成肌肉記憶和本能,所以我們練聲就一定要形成日常的習慣,就跟你每天不能不刷牙,不能不吃飯一樣,你要想能力得到提高,就必須要堅持每天練聲。
其實,我們每個人小時候,在我們還沒學會怎麼控制脖子,喉嚨,聲帶那些地方的肌肉的時候,我們完全出於本能的情況下,天然就會換聲,天然聲帶閉合就很不錯,就會不去亂用力,因為我們那些部分的肌肉還發育不完全,根本就無從用力,發聲只能依靠更本能的橫膈膜等其他地方的肌肉來用力,就像我們常提到的小孩子哭兩個鍾頭嗓子都不會啞,因為他的聲帶和喉嚨那邊沒發育好,神經控制不到,只能靠橫膈膜靠氣壓。但是反倒隨著年齡慢慢變大,我們慢慢會使用各個部分的肌肉了,在沒有人給予我們適當的發聲指導的情況下,我們就會依靠脖子,喉嚨,咽部等等聲帶外部的肌肉來用力,來大喊大叫,而聲帶閉合,換聲等等能力反而漸漸喪失。
而我們現在要學唱歌就是要把聲帶的這些我們天生具備,但是因為後天不良的.發聲習慣而喪失的功能給找回。可是要知道我們大部分人開始學習唱歌的時候,年紀也都不是很小了,很多人已經亂喊亂叫了十多年了,那麼我們要改掉十年以上的發聲習慣又談何容易,因為我們錯誤的發聲習慣已經形成了肌肉記憶,已經成為本能。就好像讓你從此不刷牙了,從此一天吃一頓,或者不吃,這個一般人肯定受不了。可是練聲就是這樣,其實從難度上來講就相當於讓你不刷牙,不吃飯。
所以我們一定要每天練習,或者至少一周練習5到6天,這樣才有可能形成新的肌肉本能。
還有不要想著今天不練了,明天一起多練會兒。記住,幾天都不練,哪怕你集中到一天練10個小時,還不如你堅持每天練10分鍾。你今天不刷牙,明天刷兩遍有用嗎?反而可能會刷得牙齦出血呢。
所以,堅持下去,不要給自己找任何理由,除非你真的生病了!
第二,練聲的重點在於「練」。
在現實中會存在這樣一個問題,很多人所謂的練聲其實不是「練」而是「體會」。什麼意思呢?
很多人,例如唇顫音,今天彈一個highe,感覺不錯,這個highe彈得好像很輕松,趕緊錄下來,問問老師怎麼樣,老師說不錯,非常開心,不練了;明天練一個唇顫音,發現嘟得很順,很開心,或者嘟得總有斷層,於是錄下來,問老師,這個到底怎麼才能沒有斷層,到底怎麼才能喉位不上去,等等。其實很多情況下,只是因為你練得很不夠,重復地不夠,只是每次體會一下,發現有問題,就問老師,期待老師的一句話能讓你頓悟,然後蹭就做好了。
也就說很多人其實都只是在想,在嘗試,並沒有真正完全投入到其中,反復地練。
你就天天嘟,把這個e1,a1,c2,e2這一些你覺得比較難的音,什麼都別管,一天嘟幾十遍,嘟一年,你這些音就唱好了!什麼意思?
練聲關鍵在於重復,跟第一條提到的一樣,我們是為了改變聲帶的習慣,改變本能,這個不是靠體會一下,感覺一下就可以達到的,而必須要我們在練聲的這個時間段里,心無旁騖,全身心地投入到發聲這件事中,反復練它幾十遍上百遍,最後經過成千上萬遍的練習,讓我們的肌肉去形成記憶,形成習慣,變為本能。
當然,不是說我們不需要思考,不需要提問,而是光想不練,或者說練得不夠,是沒有用的!
第三,練聲的強度問題。
練聲的強度主要是兩方面的問題,首先就是練習的次數或者說量。我們在第一條說到了,我們最好能夠堅持每天練聲,養成習慣,那麼每天練習的量多少比較合適呢?
比較推薦的是少量多次,例如一次練習15到20分鍾,然後早中晚各練一次,三次可以練同樣的內容,也可以分別不同內容。當然如果你沒那麼多時間,那麼一天練一次,20分鍾到半個小時左右也就夠了。
為什麼要把時間定這么短呢?因為其實我們的肌肉耐力是有一定的限度的,例如我們做俯卧撐,舉杠鈴,我們到達一定量就死活都做不動了,聲帶耐力也是有限度的,但是聲帶又比較特殊一點,像我們做俯卧撐,舉杠鈴會感覺到了極限就是死活都做不動了,而聲帶不一樣,你噼里啪啦練一個小時,感覺還能出聲,再吼一個鍾頭,啞了,可是還有聲的,有些人就還練。
雖然它能出聲,但是對於一般水平的練習者來說,半個小時左右,其實你的聲帶就已經疲勞了,這時候如果你繼續練,其實是沒有很明顯的效果的,因為你的聲帶已經疲勞了,它不經過一定時間的恢復的話,能力就會下降,這個時候你去做發聲練習,你的聲帶其實已經鬆了,閉不住了,繼續練甚至是一種傷害。
除了練習的次數和量,關於強度的另外一方面想強調的就是音量和力量。很多人練聲的聲音非常大,很使勁,這樣練更多的可能是傷害而不是鍛煉。
練聲最為重要的是動作的准確性,以及肌肉的控制和感受,而不在於音量和力量。在你的技巧不夠好,控制力不夠強的時候,錯誤的用力,只會使你的不該用到的外部肌肉緊張,進而牽制到內部聲帶肌肉的動作。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打哈欠。當然這個練習是不出聲的,是無聲練習,但是很多人說越練越難受,越練越緊張。為什麼呢,就是因為你太緊張,太用力了。
打哈欠的目的是為了降低喉位,為了舒展打開腔體,但是注意喉位和腔體是內部的肌肉,我們是要打開,要放鬆,但是一般人平時打哈欠的時候會整個脖子,下巴都會變緊張,你可以自己摸一下。
然後如果你練聲的時候單純地照搬打哈欠的動作,不夠放鬆的話,那麼很遺憾,你練聲只會適得其反,會導致肌肉更緊張,更容易擠卡。還有例如哼鳴,使勁哼和輕輕哼得到的結果是截然不同的。
有些人說,那小聲練跟蚊子叫一樣,有什麼用呢,那我只能告訴你,音量是靠共鳴靠傳聲來提升的,不是靠喉嚨使勁來達到的,另外,不要忘了還有唱歌麥克風。
所以我們一定要謹記,練聲一定要「小聲地」,「輕輕地」唱~
第四點,練聲中的樂感。
很多人練聲就是練聲,很直白很生硬,因為他感覺,這個本來就是一些死板的循環的固定音階,毫無美感可言。如果你就是這么想,那我要告訴你,一定要拋棄這種想法。
練聲曲也是曲子,你也一定需要把它當成一曲優美的樂章。
你要這么想,你承認是曲子的那些曲子,不也就是音多一些嘛,跳度大一點嘛,節奏復雜一點嘛,那麼它和就幾個音的練聲曲有本質上的區別嗎?沒有。如果你的練聲曲就是很死板地唱,那麼我敢說你在實際演唱歌曲時的樂感也好不到哪裡去!
所以,我們在練聲的時候也可以嘗試傾注各種各樣的情感來練,例如可以很幽怨的,可以很抒情的,可以很激昂的,如果你會怒音,那麼就來幾個怒音吧,這樣會讓你的練聲事半功倍,既練了機能,又提高了樂感。
Ⅳ 學好聲樂的方法有哪些
聲樂培訓的話主課當然是聲樂了,聲樂主要分為民族,美聲,通俗唱法,其次還有樂理,視唱,練耳,也就是咱們常說的小三門,以上這些算是專業課,為了藝考還要學習文化課。
Ⅳ 聲樂入門正確發聲方法
聲樂入門正確發聲方法
呼吸是歌唱的動力,歌唱是支持力。歌唱的呼吸與生活的呼吸是有區別的。下面是我整理的關於聲樂入門正確發聲方法,希望大家認真閱讀!
一、概論
我國目前聲樂的形式和發展情況,在86年左右形成了三種唱法:美聲、民族、通俗唱法。
1、 美聲唱法:它是國外的聲樂藝術,17世紀由義大利歌劇逐漸形成的。它可以在很大的劇場演唱,而且不用電聲的麥克,直接穿透樂隊來演歌劇。這就要求在唱法上要非常的科學。世界各國都在學美聲唱法,而且公認這種唱法非常的科學。三十年代和我國解放後,高等院校的聲樂教育主要是美聲。(合唱主要運用美聲唱法)
3、 通俗唱法:又叫流行音樂、流行唱法,是指通俗歌曲和流行歌曲所運用的表演手段。演唱是主要使用中、低聲區,憑借麥克風演唱。
二、姿勢、面部唱相、放鬆問題
(一) 姿勢:頭正,眼睛平視,面部和頸部肌肉放鬆,下巴內收。挺胸,略向前傾。兩肩、雙臂、手自然下垂,放鬆。肩膀向下、向後展開,這樣有利於胸部的擴展。背部的脊椎骨始終要有向上、下兩端延伸的感覺,即脊椎要立起來,但注意整個後背不要像鐵板一樣,那樣整個脊椎會僵硬,把用力點放在腰椎上,即把力氣用在腰椎上。兩腳自然分開,或一前一後站穩,腳底 要有向上充實的感覺。整個人處在即積極又放鬆的狀態。
(二) 面部唱相:眼睛有神,不要皺眉,臉是打開的,面帶微笑,脖子到頭頂都是自然興奮的。雙唇自然放鬆,嘴型是在自己的基礎上以自然的微笑狀態打開就夠了。
(三) 放鬆: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就是說在歌唱狀態下放鬆(簡單的說,該放鬆的放鬆,不該放鬆的不要放鬆。) 放鬆並不等於鬆懈。(例如:塌胸、駝背、腳站不直等等。)
三、歌唱發聲的器官
包括呼吸器官(動力)、發聲器官(振動體)、共鳴器官(共鳴器)、吐字器官。
(一) 呼吸器官:包括口、鼻、咽、喉、支氣管、肺、胸腔及隔肌(橫膈膜)。
呼吸原理:胸腔有左右兩個肺(肺本身沒有擴張和吸氣的能力),胸腔里有十二對肋骨(上小下大)。橫膈膜在第五大片。它把胸腔和腹腔隔開。吸氣時,空氣由口、鼻,經咽、喉、氣管、支氣管進入肺部。這時,肋骨擴張,橫膈膜下降,整個胸腔向下伸展,容器增大。呼氣是,肋間肌肉放鬆,胸廓容積縮小。
(二)發聲器官:發聲器官由喉頭和聲帶組成。
喉頭:位於頸前正中部。上連舌骨,下接氣管。
聲帶:喉頭中間有兩片對稱而有彈性的韌帶。氣息經過氣門,擊起振動,聲帶就閉合擋氣,發出聲音。聲帶在不發音的狀態下是張開的,在發低音時半張,發高音時閉合。
(三) 共鳴器官:包括頭腔、胸腔、口腔。
頭腔:處於硬鄂以上,包括鼻腔、鼻咽腔、額竇、蝶竇。
胸腔:處於喉頭以下,包括氣管、胸腔等
口腔:中間部分,包括喉咽腔、口咽腔和口腔等
(四)吐字器官:包括唇、齒、舌、牙、喉、齶(軟齶和硬齶)。
四、呼吸
日常生活的呼吸是一種自然生理運動,它是下意識進行的,而歌唱的呼吸則是一種在自然呼吸的基礎上進行的有控制的呼吸運動,是有意識的,這種呼吸運動要靠後天去培養,必須進行專門的訓練,其目的是不僅要獲得大量吸入空氣的能力,而且要以一種有意識的控制力量呼出氣體,從而保證聲音的圓潤流暢和統一純美。正確的呼吸方法是最終實現歌唱機能調節的必不可少的環節之一。正確的歌唱方法一定包含著正確的呼吸方法,呼吸是歌唱發生的動力和基礎,沒有呼吸的歌唱只會是一紙空談。但對從來沒有進行過聲樂訓練的教師朋友要掌握正確的歌唱呼氣存在著困難。怎樣感受歌唱的吸氣?怎樣的吸氣是正確的?
胸腹式呼吸:借鑒美聲唱法。即橫膈膜和肋骨聯合呼吸。吸氣時,橫膈膜下降,肋骨向周邊擴張。氣吸入丹田(即肚臍眼下兩指)。它合乎生理機能規律,有助於脊椎兩柱的擴張,吸氣量比較充足,跟歌唱狀態能協調一致,得到全身唱的效果。
要求:吸氣動作快,外部動作小,動作平穩而輕巧。注意氣不要吸得太深、動作太僵,這樣聲音容易發沉,發悶。) 體會睡覺時的吸氣。用的是胸腹式呼吸,胸式呼吸肯定失眠。
合唱的呼吸:
1、整體性的呼吸——即全體合唱隊員同時呼、同時吸、同時換氣,數十百人都如一人,是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呼吸。
2、聲部性的呼吸——即以聲部為單位呼、吸、換氣,常用在復調作品中。
3、循環性的呼吸——即每個人根據自己的`深淺長短作不同時的呼、吸、換氣。整體聲音延連不斷,從而做出各種力度、速度、色彩的技巧變化。
五、微笑
微笑就是笑肌抬起來歌唱(一抬笑肌後,整個歌唱的通道縮短,整個聲音往前走,可以獲得聲音的明亮流暢,更容易獲高位置。)
注意:(嘴放鬆,不要與呼吸脫節)(唱完歌後,感覺兩狹有點酸、累,那就對了。)
六、喉嚨(開 喉 吸 氣)
歌唱發聲中,打開喉嚨和喉頭位置的正確與穩定是極為重要的。
(一)喉頭位置:將喉頭放在向下的吸氣位置,或深呼吸的位置上。(卡魯索曾經說過:打開喉嚨只需依靠呼吸的一點力度,而不需要使人察覺到張大著嘴。)
(二)打開喉嚨:指口、咽腔的打開。即“半打哈欠”的狀態。打哈欠的要領:首先注意鼻、口同時吸氣,打開喉嚨,氣從喉頭那下去頜關節向上打開,下頜是松的,掛著的。抬上頜的同時,硬齶和軟齶抬起來並保持住。當然,吸氣時,鼻腔是打開並保持住的,舌位和嘴唇放鬆,是積極的從裡面帶動外面打開。
越 到 高 音 , 喉 頭 更 通 暢。
七、通道
在歌唱訓練中,我們經常使用的是“U”通道。即後通道、全通道(用比喻來講,就是在耳朵後邊,褲線的後邊)
“U”通道的好處:(1)上下比較通暢。(2)聲音容易進入頭聲。(3)氣息跟頭聲下邊容易連成一條線。
金鐵霖教授曾經將歌唱的通道比喻成高速公路。引用他的話說:如果路修不直,修不平。則汽車走不順走不快。反之路不平,又窄又堵塞,好車也開不快,也很難到達目的地。
八、歌唱的共鳴
聲帶振出的聲音叫做基音。基音在共鳴腔內產生的共振作用,稱為共鳴。歌唱時的共鳴有以下幾種:
(一)口腔共鳴:口腔自然地打開,面帶微笑,下額自然放下,上齶有上提的感覺。這種共鳴效果明亮、靠前,易於和頭腔取得聯系,並可減少喉咽部的負擔,進而起到保護聲帶的作用。(點在硬齶前部)
(二)頭腔共鳴:在口腔共鳴的基礎上,把聲波在硬齶的集中反射點稍向後移動一些,軟齶也隨之上抬,讓口、鼻、咽腔之間的通道和空間更寬些,猶如打哈欠或打噴嚏的准備動作,使聲波能沿著上齶骨傳送到鼻咽腔、鼻腔和頭腔各竇處。這種共鳴效果清脆、豐滿。但要注意防止氣息直接從鼻腔里送出,造成鼻音。(點在硬齶後部,即軟齶小舌頭上)
(三)胸腔共鳴:咽喉作半打哈欠狀態,上胸稍有下榻的感覺,把聲波在硬齶上的反射點移動到下牙背上,猶如把聲音唱到胸部去一樣。這種共鳴效果寬厚、結實。要注意防止聲音故意下壓,咽喉肌肉緊張,造成喉音。(點在下牙背上)
九、氣息和位置的問題
(一)聲音與氣息支點分開,成反向走法。既位置越高,氣息越深(點越下)。
(二)聲音在前,人在後(人重心在後,腰椎有力,後背不能發僵,肩膀向下向後,利於胸腔打開和人的擴展。)
十、起音和音域
(一)起音的要求:打開喉嚨形成的“音管”至起音的動作必須是平滑的進行的
注意:以開喉吸氣為前提,嘴唇放鬆,以點帶面(哼鳴的高位置),一發音就往裡吸。
(二)音域:為使三個聲區都具有頭生色彩,以均勻而統一的音域為歌唱的主線,用掩蓋、變圓的聲音是獲得高位置聲音所必不可少的主要條件。(在練習中,先用假聲來體會高位置即哼鳴的感覺,然後在同一位置上加入真聲的混合唱,或用單叫法練習體會。)
總之,合唱發聲訓練最基本的要求:齊、准、合。
;Ⅵ 聲樂正確的練聲方法
聲樂正確的練聲方法
練聲是一個歌者必須堅持的事兒。不是只有唱美聲、民族唱法才需要練聲,練聲在流行聲樂的學習和提高中意義非凡,不可忽視。 那麼究竟應該怎麼正確練聲?下面我分享了聲樂正確的練聲方法,供你參考。
聲樂正確的練聲方法
大家要認識自己的聲音,因為每個人的嗓音條件不一樣,不是所有的歌曲都適合唱。所以找到適合自己的曲目類型才能更好的發揮自己的特長。就像阿杜的聲音,如果唱張傑的《這,就是愛》就肯定不會達到理想的效果。所以發聲練習第一步是認識自己的聲音,找到適合自己的曲風和類型。
基礎的日常練習。我們經常看到不少的曲藝藝術家和歌唱家在清早的時候練聲,發出「啊~~」的聲音,其實這個是發聲練習最基本的一個音,能夠讓練習者更快的找到准確的發聲位置同時感受到氣息的流動,還有另外一個音——「咦~~~」,需要練習者打開口腔,盡量長的發音並且變化音調,發出不同的四個音調。每天需要堅持練習,也稱為開嗓。
跟隨練聲鋼琴進行練習,由彈奏著進行音調的變化,不斷升高、降低音調,並且彈出節奏感,讓練習者能夠進一步掌握演唱的節奏變化,在歌曲演唱時能夠更富有感情和起伏。
練聲方法
1、—氣要深。氣息是歌唱的動力。它又是聲樂學習的基礎。凡是能按老師的要求進行氣息練習的人,聲樂學習的進度就快,反之則慢。有的人所以不重視氣息的'練習,是因為他們認為,人人都會呼吸,呼吸還用練習嗎?他們不知道歌唱中的許多毛病都和呼吸有關。
2、練習呼吸,首先要知道歌唱對呼吸的要求,歌唱時的呼吸和平時生活中的呼吸既有相同的地方,又有不同的地方。有的專家說:你們躺著睡覺時的呼吸方法就是正確的。什麼意思呢?就是人在睡覺時,是利用橫膈膜控制呼吸.吸氣,能把氣「吸到腰的周圍」。呼氣時腰和腹部自然回縮,這就是歌唱時要求的呼吸方式。所以說,躺著睡覺時的呼吸方法是正確的。
3、有的老師說:慢吸氣就像「聞花」那樣,很舒展地、緩慢地吸;又說:急吸氣就像被驚嚇時「倒吸一口涼氣」那樣。總之,歌唱時的吸氣,一定要「吸得深」。有人說:「要把氣吸到肚子里」,當然,氣是不能吸到肚子里去的,也不能吸到腰裡。氣,只能吸進「肺」里去。不過在學習聲樂時,許多老師都這么說,我們要正確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它是說,吸氣時,「腰」和「肚子」都要膨脹。給人的感覺就像是把氣,吸到「腰」和「肚子」里頭去了。「吸到腰的周圍」和「吸到肚子里」,說法不同,實際也都是「氣要吸得深」的意思。
4、唱歌時,是呼氣,對「呼氣」有什麼要求呢?許多書上都要求,歌唱時「要保持吸氣的狀態」。也有要求「兩肋外張」的。中央音樂學院王福增教授說:「先凸胃、再收腹」,他要求,呼氣時上腹部(即肚臍以上)要凸向外,小腹要向里收。實際上,「凸胃」,後腰也就向外膨脹了。這些要求的實質是一致的。我的體會是:「凸胃」就能保證保持吸氣狀態。「凸胃」就能「兩肋外張」。所以「凸胃」這個要求是最具有操作性的。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可以很直觀地判斷出呼氣歌唱時的狀態是否正確。
5、那麼,保持吸氣狀態也好,「先凸胃、再收腹」也好,究竟是一種怎樣的狀態呢?自己是什麼感覺呢?「保持吸氣的狀態」就是保持吸氣後腰部膨脹的狀態。什麼感覺呢?說起來並不陌生。這種吸氣後,腰部膨脹的感覺和用力搬東西時,腰部膨脹的感覺、或大便乾燥時,用力排便時的感覺是一樣的。不同的是:搬東西和大便時要憋氣,而歌唱,是呼氣、而不是憋氣。以上講的就是「胸腹式呼吸」對「呼」和「吸」的具體要求。
6、有的人吸氣時,抬胸、甚至聳肩,呼氣時,上胸回縮塌下,這種呼吸方式,聲樂上叫做「胸式呼吸」。在聲樂學習中是不提倡、不主張的呼吸方式,一些女孩子愛用這種呼吸方式。用這種呼吸方式唱歌的人,呼吸淺,愛捏著嗓子唱,喉嚨打不開,所以,必須放棄這種呼吸方式,改為「胸腹式呼吸」方式才對。
7、唱歌要用「胸腹式呼吸」,也有說要用「腹式呼吸的」。我們知道,他們講的具體要求基本上是一致的。因此我們不必管它怎麼叫,只要掌握好歌唱時怎樣「呼氣」和怎樣「吸氣」的要領,並把它應用於歌唱中,就可以了。下面我就介紹一些具體的練習方法,供練習者參考。總結
發聲練習需要大家每天都堅持進行,並且制定自己的計劃,有固定的時間和每次練習的時間長短。在發聲練習的同時大家也可以看下學唱歌時怎麼練習氣息,配合練習,因為氣息就是學唱歌最基本最重要科目的另一個。學唱歌並不是一件能夠立竿見影的事情,大家還是要對自己有信心,並且堅持練習,同時選擇適合自己的曲目加以練習,感受自己的變化,也找出自己的不足,這樣才能更清晰的制定自己的學習計劃,進步才能更快。
另外,如果你想要比較快的取得效果,也可以找專業的老師學唱歌,有了專業老師的引導,會比較快的找到適合自己的一些技巧,畢竟術業有專攻,藉助巨人的肩膀,才能看的更遠。
三大練聲法
一、倒吸氣練聲法:
1.氣吸練習:要求身體站穩,慢慢吸氣,直到胸腔飽滿之後,一方面,盡力保持胸廓飽滿,另一方面動用橫膈膜和腹肌的快速收訖進行吸氣和呼氣。開始練習時,速度可以慢一些,練習時間可以短一些,熟練了之後可以加快速度。練習時間再長一些。感覺勞累的是腹部,舒服的是嗓子。這個練習可以解決歌唱中的氣息問題。2.基音練習:要求用倒吸氣時喉部的位置練習音階,加上頭腔共鳴。這種方法可以讓聲音很集中,高音時不費力氣,對聲音發虛和聲音無力有很好的作用!
二、哇音練聲法:
1.哇音練習:要求身體站穩,模仿京劇中的tang音,從低音到高音。由弱到強,從輕到亮練習,注意的是開始有點不習慣,有些憋氣的感覺,這其實是正常現象,經過反復的練習,就能很好的改善憋氣的毛病!2.白聲練習:在練習好上面的哇音後,因為到高音後聲音需要用白聲,而一般專業聲過聲樂的朋友都已經不是白聲,則需要再好好的練習白聲,如果你沒有正統的學習過聲樂,那麼就不必要練這種音樂,有不懂的可以模仿「王菲」和「孫楠」的高音就是用特別白聲的!這種方法能很好的解決高音的問題,不過過於刺耳,所以在唱抒情的時候可以適當的收一點,這樣就很好了!
三、關閉練聲法:
氣泡音練習:吸氣放鬆聲帶,發出類似水面上冒出無數氣泡一般的聲音,要求氣息要平穩,氣泡由大到小。這個練習能提高聲帶的技能,能使低音更加純美。
2.推舌骨練習:微笑,張嘴,用中指和食指按住舌骨,將舌頭推出(舌頭自然伸出口外,舌頭本聲不用力)。這個練習可以解決喉頭的緊張問題,使聲音更加明亮。
3.哼咽音練習:收小腹,胸部飽滿有精神,微笑露上牙,脖子綳緊,小腹一拎象喊人一樣「噯!」用音標是發「ei」的音,感覺聲音好象是在眉心處發出來,從鼻子後面直通頭頂。練熟以後可以加上一些音階練習。
4.「蛤蟆氣」練習:要求身體站穩,慢慢吸氣,吸到胸腔飽滿以後,一方面盡力保持胸廓飽滿狀態,另一方面動用橫膈膜和腹肌的快速收訖進行吸氣和呼氣。開始練習時速度可以慢點,練習時間可以短些,熟練了速度再加快。練習時間再長一些。感覺勞累的是腹部,舒服的是嗓子。這個練習可以解決歌唱中的氣息問題。
5.張口練習:要求用手固定下巴,頸部稍微前傾,用抬頭的方法促使嘴巴自然張開,頭往上抬,眼睛往上看,然後嘴巴自然閉合,如此反復,每次練習幾十次,這個練習可以解決唱高音時的口型和頭腔共鳴,能增大音量,使音色更加甜美。
Ⅶ 如何學好聲樂
首先有意識地運用氣息發聲,做到橫膈膜控制呼吸。其次解放喉頭,穩定喉部器官,使聲帶運動與呼吸密切配合。然後訓練調節共鳴腔體,適當擴張共鳴器官—咽腔、口腔、喉腔,通過共鳴腔體的調節與運用來美化音色。另外,在發聲練習時應選擇適當的母音,然後逐步調整,最初以自然聲區為基礎,逐步拓寬到中聲區的音域。
一、發聲的氣息
1、在中國戲曲經常使用的都是丹田氣(肚臍往下橫3指),也可以說這個部位為氣息支點,優點為氣息支點明確,支持發聲力強,小腹緊縮能促使其它部位放鬆,缺點是缺乏氣息的柔軟性和彈性。
2、一般義大利美聲派的發聲氣息是運用胸腹聯合呼吸,這種呼吸法氣息量比較大,有氣息的柔軟性與彈性,支點性強,在吸氣的時候,口鼻同時吸氣,胸腔肺部充分張開橫隔膜下降,有足夠的氣息供給發聲。
3、在呼氣的時候,氣息支點集中在橫隔膜,可以用一種快吸慢吐的方法,首先做無聲練習,好象看到1朵美麗鮮花,非常驚訝的快速吸氣,然後保持這種狀態,用吹灰的方法逐漸吐氣,吐完氣後放鬆重新開始,每天堅持練習10次左右,注意需要將氣集中在胸腔、喉咽腔、口咽腔的共鳴管子里吸吐,對共鳴管子的肌肉訓練也有一定的好處。
Ⅷ 聲樂的學習方法
1.正確的呼吸。美聲強調呼吸是歌唱的基礎,要求「用氣息托住聲音」,肯定了胸腹式呼吸法,提出用調整呼吸狀態來調整歌唱狀態的觀點。
2.准確的起音。認為美聲只有完成良好的起音,才能獲得輕鬆柔和、明亮圓潤的聲音。而要完成良好的起音,一定要正確呼吸,喉頭穩定、思想集中、心理上作好充分准備,聲帶積極閉合。著名聲樂家加爾西亞具體地概括出起音的要領:舌頭平放、准確地唱到音高,平穩而不能滑動。
3.聲音的連貫性。美聲強調保持音質的一致、聲音位置安放不變,音與音的連接講究平滑勻凈,音量漸強漸弱控制自如。
4.聲音的靈活性。18世紀比較崇尚花腔技巧和復雜的裝飾音演唱,所以美聲注重訓練聲音的靈活性,發展音域,打開喉嚨,鍛煉聲音的控制能力應多練習快速音階、快速走句、跳音,要求聲音清晰明亮而准確。
5.聲區與共鳴。聲區是一個復雜的技術問題,很多專家對此都有自己的理論觀點。但無論將聲區如何劃分,Bel canto都始終堅持在教學中統一聲區,並認為聲區是教學的關鍵,聲區與共鳴是相輔相成的。要達到音色統一動人,富有穿透力,共鳴的位置必須相對穩定、准確。
6.吐字和語言,歌唱要有良好的語言習慣。美聲要求語言中每個母音的發聲是清晰准確的,歌唱中的母音轉換要圓潤、流暢,只有這樣,Legato的原則才能在吐字和語言中得到真正的體現。
由於「美聲」這種歌唱方法與風格,很快得到歐洲各國聲樂表演和聲樂教學的採用和接受,並在它的發展中,逐步從地區性擴展為國際性,形成一種具有演唱風格,聲樂技術,美學原則和教學理論的聲樂學派。
(8)學好聲樂的正確方法擴展閱讀:
接受嚴格的聲樂訓練,建議在變聲期結束後進行。
變聲期是一種自然的生理現象,是由少年時代進入青年時代的標志。在這個時期,無論身體的形態,心裡的活動以及人體骨骼的增長都有很明顯得變化,這個時期喉部(發聲器官)的發育變化也是非常明顯的,這個時期在醫學界稱為「變聲期」。
1,變聲初期:嗓音無太大變化,有時會感覺嗓子不聽使喚,會出怪音。
2,變聲中期:嗓音的變化明顯,男生最為突出,音調變低,唱歌時不易控制,高音唱不上去,有的人則發聲嘶啞,音色不幹凈。
3,變聲後期:說話的聲音變成了成年人,但唱歌的聲音還不太穩定,聲音不夠結實。
變聲期大約為一年左右,最短也要幾個月,而到能較穩定地歌唱大約要二,三年的時間。
一般情況下,男生變聲期的年齡一般在12至14周歲,女生在11至13周歲。
在變聲期內,家長要教育孩子不要緊張,只要注意保護嗓子,注意休息,不要喊叫,不唱自己不能勝任的歌曲,不吃過於刺激的食物等都可以順利地度過變聲期。
Ⅸ 聲樂正確發聲方法
聲樂正確發聲方法
對於中國民族唱法因受其民歌的影響,在唱法上曾是雜亂的繁多的。經過較長時間的發展與演變,才逐步形成了較為統一的格式。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聲樂正確發聲方法,歡迎大家閱讀瀏覽。更多相關信息請關注相關欄目!
正確發聲方法一:「閉嘴打哈欠」的妙用
牙關緊是很多學生的通病,舉例:某學院04 級的畢業生郭岩考入大學前,是山東煙台京劇團的武旦演員,為了得到深造,報考某院戲曲表演專業本科,棄武從文,轉學青衣。
因為沒有文戲基礎,所以教和學兩方面都須要化很大功夫。
當時她嗓音的發聲狀態是牙關緊,聲音完全打不開,緊壓鼻溝聲音通不到頭腔,更不會用氣。但我從她嗓音的蛛絲馬跡中,聽到在她細細的嗓音里有一絲甜甜的柔美的音色。
這讓我看到了曙光,給了我信心。
針對她的情況,我從氣息訓練入手,以吸氣的方式打開喉嚨——松開牙關——打開頜關節——放鬆下巴——放平舌頭——穩定喉頭——抬起軟齶,配合呼吸練習和氣息控制,在呼氣出聲的同時,以想像在「不斷吸氣」、「怎麼吸就怎麼唱」、「吸到那就在那唱」和「唱的過程中想著吸,所有的字都吸著唱」的感覺來幫助打開喉嚨( 摘自孔令華《聲樂入門》) 。
「閉嘴打哈欠」,這是個非常生動形象的訓練方式,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會打哈欠,然而我們的發聲狀態要以「閉嘴打哈欠」的方式抬起軟齶,這是喉頭位置和喉嚨狀態適合演唱發聲的最佳狀態。
打哈欠時嘴張得開,兩腮的肌肉都是主動配合的,牙關抬得高,上下頜打得開,這是發聲的基本要求,如果牙關抬得不夠高還會影響高音的開發。
須強調的是打哈欠時的嘴型大小要有一定的尺度,如果嘴張得太大,一是影響舞台形象,二是會造成發聲肌肉群的僵硬由此影響氣息的深通。
必須以閉嘴打哈欠的口型,反而可使口咽腔、鼻咽腔充分打開,這是通向頭腔的要道,因為它們上連鼻腔,下連胸腔是個聯絡站,充分打開這部分有助於獲得頭腔共鳴。
帕瓦羅蒂認為: 「口咽腔的共鳴是人聲共鳴的擴大器,是獲得優美音色和聲音上下貫通的保證。」養成閉嘴打哈欠的發聲習慣的同時也解決了牙關緊的問題。
正確發聲方法二:打開鼻腔
這是獲得頭腔共鳴及高音位置的關鍵,有的人演唱時鼻音很重,除了生理現象,如患了鼻炎之外,通常是因為聲音上下不貫通,在鼻腔處窒息了,聲音到不了頭腔。
訓練時要求學生發聲前,使鼻翼兩側的上唇方肌和顴肌同時向外橫向展開( 像大笑或打開大槽牙啃咬東西狀) ,同時使鼻周圍的神經興奮起來,如同打噴嚏前的感覺,又如吃芥茉的辣味直沖惱門的體會,還要有意識地要將聲音沿著鼻咽上方往眉心處唱,好似每個聲音亮珠的珠眼都串在眉心上一樣。
我採用孔令華在《聲樂入門》中所提供的方法,指導學生練習an、en 、in、ang、eng、ing、ong 這幾個鼻韻母的發音來找鼻腔共鳴的位置,這個位置找到了,就找到了頭腔共鳴的通道。
正確發聲方法三:前、後兩張嘴的功能
演唱發聲時,聲音不是直接從前面的嘴出來,它是「靠後唱、往前傳」的一種反向提法,有一種說法「歌唱的嘴,在脖子後面。」
我們想像用後面( 好象在脖子那裡) 的「嘴」在唱,這樣與我們提倡的「閉嘴打哈欠」及打開牙關的要求是一致的,即做到嘴張開,上下分開至少可塞進一手指的嘴形。
孔令華在《聲樂入門》中說: 「歌唱時好象有兩張嘴,前面的嘴是管咬字的,後面的嘴是吐母音、發聲用的,與聲音位置關系最密切的不是前面的嘴,不是口腔的前半部和嘴唇,而是口腔的後半部,是咽腔,這是可調節的.部分,是通向頭腔的要道,充分地打開這部分,有助於獲得頭腔共鳴。
」又如北方的曲藝——含燈大鼓,演唱者的牙咬著燈,演唱時完全是靠口腔的後半部,即聲音從咽腔通向頭腔。
我曾在訓練學生做發聲練習時,讓她們用牙咬住自己的手指來唱,以此來體會打開後牙槽,用後面的「嘴」發聲的感覺。
通過打開喉嚨——打開牙關——打開鼻腔——開發前後兩張嘴的功能——堅挺後咽壁一系列訓練,可使訓練者胸聲、混聲、頭聲的上下貫通統一,並擴展了音區,增強了表現力。
正確發聲方法四:關於「一響遮百丑」的誤解
戲曲界往往能聽到一句貌似稱贊的話,就是即便某演員各方面都不夠理想,但由於一開口聲音很「唬人」,於是人們便給予「一響遮百丑」的評價。
這是個分不清是褒義還是貶義而含糊不清的評語。
我認為這並不是什麼好話,因為是嗓子響把「丑」遮掩了,可是「丑」本身問題依然存在沒有解決。
對於聲音的要求,響不是目的,要悅耳、動聽,要有樂感。
對京劇旦角演員則要求嗓音甜美、嬌嫩、明亮、圓潤。
在教學中曾碰到有些學生不擇手段地把聲音唱得很響,遇到這種情況,我便告訴他們火車和輪船的鳴笛聲非常響,但那不是音樂,人聽了會煩躁。
練習的方法
1.輕聲練習:
在氣息支撐的狀態下練習小聲演唱。
2.關閉聲門練習:
好像是嗓子「啞」了,用了氣也發不出聲的感覺。
這樣練習是為了使學生學會使用氣息的支撐、學會收縮、控制喉管和咽管,不扯著喉嚨喊。
3.「吹哨」演唱練習:
體會用雙唇的中間、猶如小嘴對著笛子眼兒吹,體會用吹哨的感覺來唱。
4.「U」母音的練習:
「U」母音便於穩定喉頭,打開喉嚨,找到通向頭腔共鳴的通道。
通過這樣的練習,一方面學會用氣,並使氣息、聲音都能集中進入「管子」也可稱「通道」。
在小聲唱的基礎上訓練到方法正確以後再逐步放聲聲樂培訓。
這個「管子」便是人體從上到下( 頭腔、鼻腔、咽喉、胸腔) 通過聲帶縱向貫通形成的共鳴音。
演唱時始終保持住這根「管子」的暢通,聲音的上端要有力地集中於共鳴腔的最頂部——額竇,聲音的下端要像大樹根一樣深深扎到共鳴腔的最底部——心底。
嗓音的完美性就在於能否保證每一個聲音的細節都有意識地做到這一點這是專業歌唱的基本要求。我形容這「管子」如同奔向目的地的路線,而美好的聲音是方向和目標,有了明確的方向,科學地沿著正確的路線向前,便能到達預期的目標,不然則如同瞎子一般地胡跑亂撞。
另一方面通過「U」母音的練習,可糾正缺少樂感而發白的聲音,避免喊叫之嫌。
如何正確理解這個「響」字,甄立夫在《科學練聲》中說:「聲音的響度是一個『強度』的概念,在同樣的發聲力度下,嗓音的響度來源於共鳴的程度。
『最佳共鳴』是一個人嗓音『響度』的生理極限。」
;Ⅹ 初學者學唱歌技巧和發聲方法
初學者學唱歌技巧和發聲方法
聲樂主要是通過正確的發聲訓練和不斷的歌曲演唱來逐步完成的。每位歌唱者必須通過發聲練習的途徑,掌握科學的歌唱發聲的基本方法,使歌聲美妙動人。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初學者學唱歌技巧和發聲方法,歡迎參考~
一、 歌唱發聲練習的目的和要求
歌唱發聲練習的目的,簡要地說,就是將歌曲演唱中對聲音所需求的各種技術環節,通過有規律、有步驟的發聲練習,逐步提高歌唱發聲的生理機能,調節各歌唱器官的協作運動,養成良好的歌唱狀態,使歌唱發聲的技術成為歌唱表現的有力手段,為達到聲情並茂的演唱服務。
我們練聲的目的是要調整鞏固科學的發聲狀態,把良好的歌唱狀態保持到歌唱中去,改變平時生活中自然的發聲習慣,使之成為符合歌唱發聲的習慣和狀態,所以必須明確我們練聲的目的,而不是簡單的「開開聲」而已。
歌唱發聲練習要求每個歌唱者首先要了解和熟記歌唱發聲器官的生理部位及其功能,掌握歌唱發聲的基本原理,全面理解其精神實質,通過反復的練聲及歌唱實踐來消化和驗證其歌唱規律。
因此在發聲訓練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要求:
1)每位歌唱者一定要充分理解和運用氣息發聲和氣息控制的方法(即橫隔膜的呼吸方法),因為在整個聲樂功能系列中,歌唱呼吸是最重要的一環,是整個歌唱建築的基礎,因此必須明確呼吸的重要性,重視練好歌唱呼吸的基本功。
2)打開喉嚨,穩定喉頭,是歌唱基本功訓練的核心,這是歌唱者聲樂技巧能否順利發展的關鍵之一,很多歌唱者聲音上的毛病,多是由於歌唱時喉頭不找開、不穩定造成的,而正確的喉頭位置是協調呼吸器官的運動,獲得穩定、流暢聲音效果的關鍵。
3)要恰當地運用好歌唱的共鳴,要使聲音傳得遠,充滿劇場,且圓潤,優美動聽,這是要經過專門訓練的,對於初學者來說,是比較難掌握的課題。由於共鳴訓練常常與其它發聲基礎要求分不開,因此要求歌唱者通過母音的轉換,穩定喉頭打開口腔,調節氣息等手段,把聲音振響在鼻咽腔以上的高位置頭腔共鳴點上,來增大音量,擴展音域,美化音色,統一聲區,使高、中、低三個聲區的聲音協調一致,天衣無縫,走動自如靈活。
4)正確的發聲要與正確的咬字、吐字相結合。通過字、聲結合的練習來提高唇、齒、舌的靈活運動能力,使之更完美而生動地表現歌曲和情感和內容。
5)在歌唱發聲時,還要注意對音準、節奏的訓練,通過發聲練習,逐步掌握連、頓、強、弱等全面的歌唱發聲技巧,豐富歌曲的表現手段,增強歌曲演唱能力。
6)在每次練習時,都要保持正確的歌唱姿勢,正確的歌唱姿勢是進入良好歌唱狀態的前提。
7)在練聲、唱歌前,一定要摒除一切雜念,穩定情緒,要有非常好的心理狀態,要有良好的歌唱慾望,要充滿信心、放鬆自如地進入歌唱狀態,否則是唱不好歌的。
8)從開始練聲起,就要同音樂結合起來,即練聲也要有良好的樂感。音程、音階一方面是肌肉、音準、氣息、共鳴等方面的技術練習,同時它們又都是樂曲的組成部分,要給它們以音樂的活力和生命。因此練聲一開始,要求每個歌唱者把音程、音階、練聲樂句也唱得悅耳、動聽。以上我們可以領悟到,在歌唱發聲的過程中,呼吸、共鳴、吐字、表現缺一不行,它們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這就是我們所要求的「整體歌唱」的涵義。
二、 歌唱發聲練習的步驟
歌唱發聲基本功的練習,一般按音域進展的規律,可分為三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
以中聲區訓練為基礎,掌握基本的發聲方法,調節和鍛煉肌肉以適應歌唱技術的需要。無論哪一個聲部,都應該從中聲區開始訓練。練中聲區的音相對鞏固後再逐步擴大音域,要知道聲樂學習要從基礎入手,中聲區是歌唱嗓音發展的基礎,基礎必須打得扎實,要記住「欲速則不達」的道理。
第二階段
是中聲區的基礎上,適當擴展音域,加強氣息與共鳴的配合訓練,練好過渡聲區(即換聲區的訓練),為進入頭聲區的訓練打好基礎。第二階段的練習是關鍵的一環,需要花費的`時間相對也比較長,但千萬要有耐心和信心,不要急於唱高音,要沉得住氣,等這段音域鞏固後,再進入高聲區的練習。
第三階段
即高聲區的練習可以在比較鞏固上兩個階段的基礎上加強音量音高的訓練,進一步擴大音域,做較復雜的發聲練習,使各聲種達到理想的音高范圍。這了階級的練習要特別注意高、中、低三個聲區的統一,音的過渡不要發生裂痕和疙瘩,重點是加強頭聲區的訓練,獲取高位置的頭腔共鳴,從而達到統一聲區的目標。這樣我們歌唱發聲的樂器基本製造完畢,可以唱一般難度較大的歌曲了。
三、 歌唱發聲練習的起音
發聲練習開始的時候,必然會遇到如何起第一個音的問題,我們稱它為歌唱時的「起音」或「起聲」。歌唱的起聲可分為激起聲、軟起聲、舒起聲。
1、 激起聲
是當吸氣完畢後,胸腔保持不動,聲帶先自然閉合,然後,再以恰當的氣息沖擊聲帶使之振動發聲,這樣發出來的聲音結實有力,我們在發聲訓練如頓音、跳音的練習中常常使用,也用這種方法糾正聲帶漏氣的毛病。此時與之相應的呼吸方法往往採用急吸急呼。
2、 軟起聲
軟起聲是聲帶在開始閉合的動作時,氣息也同時往外送,開聲門與氣息振動聲帶同時進行。這種方法氣息的沖擊力比較「激起聲」要柔和,發出的聲音比較平穩、舒展。我們發聲訓練中也常常在練連音和長音中採用,同時也用「軟起聲」的發音方法來糾正喉音的毛病,與之相應的呼吸方法往往採用緩吸緩呼法。
3、 舒起聲
舒起聲是聲門先開,然後氣息再振動聲帶,它的特點是先出氣而後發聲,像嘆氣一樣。在勞動號子中,常常用到這種起聲法。在發聲訓練中,這種方法可用來糾正聲音過於僵硬的毛病,在通俗唱法中使用較多,較口語化。總之,歌唱的起音首先要精神飽滿,全身協調,根據不同類型的練聲曲例來確定起音的方法,注意起音的音量不要過分強,以舒適的mf或mp音量為合適。
四、 歌唱發聲練習曲
練習曲的練習,是發聲歌唱的重要的基礎訓練。練聲曲可以用各個母音或 混合母音或子母音混合音,也可以用音階的音名1234567等等來練唱,也可以在練聲曲上安排歌詞來練習叫帶詞練習。發聲練習過程中,是以聲音效果和發聲器官肌肉適度的標准去調整發聲器官的機能和狀態的,每個人的發聲器官的構造、嗓音條件、聲音類型、發聲習慣各不相同,因此,並不是每一種類型的練習都必須唱,而是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進行選擇練習。
1、「哼鳴」的基本練習
一般在開始練聲時,先練練「M」是有益的,因為發這個音容易達到高位置和靠前、明亮、集中的效果。練習哼鳴時首先上下唇自然地閉上、口腔內部要打開,好象閉口打哈欠的感覺,感到聲音向高位、額竇、鼻竇處擴展,但切勿把聲音堵塞在鼻腔里,否則會發出鼻音。
2、母音的練習
除進行哼鳴練習外,更多地是進行母音的練習,如a,i,o,u,e等單母音練習,也可用混合母音練習如ma,me,mi,mo,mu等等。
3、連音練習
人們常說:「不會連貫就不會歌唱。」歌唱聲音的主要表現力就在於聲音的連貫優美,只有連貫的聲音才能唱出動人的旋律線來。為了使聲音有更多的連貫性,可以將練習的音域相對拉寬些,練習也可以隨之難度更大些。
4、頓音練習
頓音唱法又稱為斷音唱法。要求唱得清晰,短促,靈活,富有彈性,集中感強。練習時要注意一字一音的靈活性和一字一音的連貫性。
5、連音和頓音結合的練習
在基本掌握了連音和頓音唱法的基礎上,可以加連音、頓音結合在一起的練習,這樣有利於歌唱狀態的統一,頓音好象是一個「點」,連音像是一條「線」,這樣以點帶線,便聲音的位置統一,並保持氣息均勻流暢。
6、保持共鳴位置不變的練習
在「哼鳴」練習中我們已經講了找共鳴位置最好的辦法就是體會「哼鳴」感覺,如果這個共鳴焦點找准了,那麼其它所有的音都應該向這個哼鳴位置靠攏,這樣才能達到歌唱的高位置,使聲音上下統一。
7、聲音靈活性的練習
這種練習主要是為了適應歌曲演唱中快速、流動的要求,以達到更積極的身體、喉嚨、氣息的配合。
8、結合字聲練習(帶詞練習)
要求根據詞意富有想像,有意境,有畫面,語氣有表現,聲音有樂感,有感情地去唱。力求做到字准腔圓,以情帶聲,聲情並茂,慢慢地向歌唱歌曲作品過渡。
9、練聲注意事項
1)要注意保護好自己的嗓子,適當地練唱,發聲練習的時間,初學時20分鍾一次為宜,以後逐漸地加至半小時或一小時,堅持每天練習最重要,絕對避免用全音量來練習。大聲地亂唱,容易使歌唱器官受損。
2)在沒有能力唱高音之前,切勿作高音練習,經常唱一組你最滿意的音,選擇曲目更要謹慎,不要唱不適合自己的曲目。
練自己的肺活量,多游泳,多跑步!多看一些音樂錄影帶,看一下其他歌手唱歌時的口型,多模仿!多唱,多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