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馬齒莧和空心草的區別
馬齒莧:馬齒莧科植物馬齒莧的乾燥地上部分。功用: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止痢。
空心草:木賊科植物問荊的全草。功用:止血,明目。不是很常用的葯。不過有一種說法,問荊草很喜歡吸收各種金屬物質,所以金屬礦藏特別是有黃金的地方有時會生長著問荊草,也是古代探測金礦的一種依據。
『貳』 怎麼學毛筆字快
寫好毛筆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有恆心才行,你每天都堅持寫,這很好。但光有恆心是不夠的,還要得法。第一,一定要寫好筆畫,寫好筆畫的唯一的方法就是要認真的體會字帖中的筆畫說明或圖示,要仔細體會筆畫中的每一個細節,嚴格按照要求去寫,只有得法才能事半功倍,如果不得法,寫的再多也是徒勞。第二,要認真琢磨字的間架結構,體會每一個字的甚至是每一筆的特點,布置安排好每一個筆畫。第三,要認真體會,不是天天寫就一定能寫好,要真正的在心中體會到,掌握到,才能真正的學到。當然,多寫也是十分必要的。
『叄』 筆桿草用怎樣的除草劑好
秋季氣溫高、降雨多,是雜草最旺盛的季節,先後為羊圈草、馬尾草等一些雜草,比普通雜草更難控制,傳播迅速且危害嚴重,是雜草群落的「小霸王」,我們稱之為「雜草」,那麼,如何才能更有效地控制這些惡性闊葉雜草呢?今天我給大家介紹一種優秀的除草劑,對50多種惡性雜草都有出色的殺滅效果,除草非常徹底。除草劑是2,4滴二甲胺鹽。
此葯專治鋼筆草、根莖草、馬尾草、割草、除根等50多種惡性雜草主要特點用途廣泛:該劑可用於麥田、玉米地、高粱地、稻田、甘蔗地、池塘、果園間除草、牧場、溝渠、壟溝、路邊、草坪、非耕地等。除草范圍廣:主要防治的葯物有:筆草、牛肉草、馬尾草、豬瘟、紫草、一枝黃花、白蘞、鳥白蘞、根、山梨、錦、鵝毛草、一碗花、水葫蘆、空心蓮子、鴨舌草、野水包、短水包、池塘草、先後草和闊葉雜草和草,尤其是對鋼筆和牛筋面,馬尾,野生菱角、香附子、莎草、莎草科雜草,水竹葉(俗稱高草和水馬,等等)和鴨跖草雜草有特效,等等。見效快:施葯後,雜草可在同一天中毒,3天內死亡,部分雜草可延長至7天,全部死亡。
『肆』 寫字正確的姿勢和握筆方法是什麼
1、寫字正確的姿勢
頭擺正。頭部端正,自然前傾,眼睛離桌面約一尺。
肩放平。雙臂自然下垂,左右撐開,保持一定距離。左手按紙,右手握筆。
腰挺直。身子坐穩,雙肩放平,上身保持正直,略微前傾,胸離桌子一拳頭,全身放鬆、自然。
腳踏實。兩腳放平,左右分開,自然踏穩,以與肩等寬為宜。
2、握筆方法
正確的執筆方法,應採用三指執筆法。即「捏」、「托」、「墊」、「靠」,做到「指實掌虛」,就是手指握筆要實,掌心要空,如空心拳,這樣書寫起來才能靈活運筆。
捏:右手執筆,大拇指、食指、分別從二個方向捏住筆桿下端,大拇指在筆桿的左側,比食指稍靠後(離筆尖稍遠)。食指在筆桿的右側,在大拇指前(離筆尖稍近)。
托:用中指第一關節外側(中指指甲蓋的根部)托住筆桿。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筆桿後,前端形成的垂直面在中指前面,中指在食指下部。
墊:無名指和小指在中指後自然疊起彎向掌心(形如空心拳)。
靠:筆桿向右後方傾斜和紙面呈45度,緊貼在食指的第三關節與虎口之間。
『伍』 怎麼製作毛筆的墨又簡單又快
毛筆製作過程圖解(毛筆製作工藝詳解)
啟明按:我曾在啟明書法博客發布過一篇文章,題目為《五一去文港看毛筆不愧為華夏筆都》,里邊詳盡地講了我五一期間在文港的所見所聞,其中就包括我在淳安堂李小平老師毛筆製作現場所拍攝的一組毛筆製作過程的照片。
說實話,從小開始就用毛筆學習寫字,但是親眼看到毛筆製作過程,這還是第一回。當時的確被這個過程的復雜程度震驚了,要知道,我們用的毛筆,筆頭所含的毛幾乎是通過制筆師傅肉眼逐根檢查篩選出來的。
在黃簡講書法初級教程中,黃簡老師也有專門拿一集來講毛筆的製作流程,下邊我們就一起來看看。
——啟明專用分割線——
古代有許多書法家自己製作毛筆,比如韋誕、張芝、王羲之、智永等等。毛筆對於書法家來講,好象武士的寶劍,必須精益求精。但現在很多人沒見過毛筆是怎樣做出來的。如果你了解一點毛筆製作的過程,對於你今後選擇毛筆必定有很大的幫助。
4.1備料——水盆作業。
第一步就是備料,就是准備毛料。中國選毛是在水盆中做的,這是非常細致的工作。
水盆作業,除了一盆水之外,主要工具就是骨梳。通常用牛肩胛骨製成,可以梳理毫毛,也可以用作拍齊毛根,等等。
采毛,就是把毛從皮板上拔下來。然後把毫毛在石灰水中浸泡,去除油脂和腥味,同時消毒,這一就步叫熟毫。(啟明按:這個在石灰水中浸泡的時間需要把握得很好,如果浸泡太久會導致毛料的使用壽命變短。)
第三步很關鍵,稱為選毫,就是把毛分成不同的等級。一根毛,好像一個皮口袋,它分為三層。這口袋本身,就是皮質層。口袋裡面就是骨髓,呈纖維狀,這是髓質層。口袋的外面,有鱗片,稱為鱗片層。毛尖填實的部分,稱之為穎,行內人稱為黑子。毛的彈性,和皮質層的厚薄,以及穎的長短有關。
真正完好的毛,是圓潤挺拔的,一百根中只有三五根。其他往往是有缺點的,譬如開叉,沒有尖鋒,毛桿損傷、彎曲等等。選毫時,在水盆中反復梳洗,逐根挑選,剔除有缺點的毛,然後按色澤、軟硬、長短、粗細等分類,這是非常精細的工藝。
據行家說,一隻羊身上可以做筆的毛料,大約只有四兩,其中帶「黑子」的不超過一兩六錢。一個優秀的揀毛師傅,可以把這四兩筆料,按照長短、粗細、硬軟,分為十個等級,用於毛筆的各種部位。
唐代詩人白居易寫過《紫毫筆》一詩:「江南石上有老兔,吃竹飲泉生紫毫;宣城之人采為筆,千萬毛中揀一毫。」寫出了選毫的艱難。
接下來的工序是除絨毛,一手捏緊毛料根部,一手以骨梳梳理,剔除絨毛。一根毛有三層,所謂絨毛,就是最外面的鱗片層。
在顯微鏡下,可以看到毛桿外壁不是光的,而是如鱗片狀的。毛筆能儲墨,就是這些鱗片阻止墨汁一下子流下來,梳理之後,這些鱗片一部分會梳掉。但是要注意,如果全部鱗片脫落,毛桿就變成光溜溜的,墨汁就儲不住,流速會很快,所以,鱗片不能太多,也不能沒有。你自己買了一枝毛筆,不要整天的去梳它了。
這是選好的兔毫,黒尖兔毫。
這是選好的羊毫。
接下來的工序,是齊毛鋒。齊毛鋒就是排齊毫毛的尖端,將毛對齊骨梳的一邊,一手壓住毛鋒,另一手輕輕往後拉,如此反復進行,把毛鋒排整齊。
毫毛有兩端,一端是尖鋒,尖鋒排齊了,成為一片,但是,這時候毫毛的另一端,就是毛桶,還沒有整齊。
所以呢,就是要根據所需要的長短,切齊毫根。這樣一來,每根毫毛的長度都一樣了。
切齊毫根以後,一手抓住毫尖部分,一手用骨梳,梳理毫根,把裡面的斷毛、碎毛都梳出來。
4.2 配料
毛料准備好以後,就要進行配料,心目中你要做什麼樣的毛筆,是軟的還是硬的,是長的還是短的,派什麼用,寫什麼字,把各種毛搭配起來,這就是配料。(啟明按:比如啟明定製的清泉毛筆的配料比例就是:羊毛85%、12%豬鬃、3%尼龍,綜合下來,毛筆軟硬適中,很適合書寫,而且很多細微的筆畫也能輕易做到)。
配料主要分兩部分:主毫用來做筆心,那就要搭配一些硬一點的毛,副毫用來做被,軟一些關系不大。
配毛料不宜太多太雜,通常是兩種毛到四種。歷史上有一篇文章,傳為王羲之寫的,實際上並不是,叫《筆經》。《筆經》說到副毫的搭配,它是:先用人發杪數十莖,雜青羊毛並兔毳,這里有個註解:凡兔毛長而勁者曰毫,短而弱者曰毳。惟令齊平,把三種毛排整齊,你看這配方就是用三種毛。人發杪,就是細小的頭發,還有青羊毛和兔毳。
杭州沙孟海先生所用的毛筆,筆心裏面除了短毛,還加了幾根豬鬃,豬鬃又硬又粗,不能單獨做筆。把它劈成四根,夾入筆心,可以加強彈性。
啟功先生八十六歲時所用的毛筆,配搭的毛料比較多。據李兆志先生《啟功和筆工》一書介紹:先用細光鋒、粗光鋒和老光鋒為主料(這三種是粗細不同的羊毫),又摻加少量的貉子針毛,用苘麻和豬鬃等做襯墊。這么一來,就是用了了羊毫、貉子針毛、苘麻和豬鬃,一共是四種毛。
毛料配好,要充分的混合均勻。這是已經切去毛根、配好毛料的羊毫毛片。做毛筆的准備工作,到此就大致完成了。
4.3卷筆心,加被。
毛料准備好,接下來就正式開始做筆頭。就散卓筆(啟明按:關於什麼是散卓筆,請參考啟明書法博客的另外一篇文章《古代毛筆是怎樣的?你是用有心筆還是散卓筆?》)而言,筆頭只分兩個部分:一是筆心,二是被。
這里要用到一個工具,叫蓋筆刀。
你看這個示意圖,用蓋筆刀挑出所需的一層毛片。
然後把這個毛片捲起來,那就一個筆心完成了。
這是狼毫的毛片,跟卷好的筆頭。
然後加被,在散卓筆中,被只是一層薄薄的毛料,而且大多是單一毛料,不用混合其他的毛,被的毛長,普通就是比筆心短一點。這要介紹湖筆,它不但是把筆尖對齊,它實際上是對齊毛穎。這是非常有特點的一種製作工藝。被既可以保護筆心,又有潤色的作用。
要注意的是,你想筆工師傅每次挑一層毛,無論經驗怎樣豐富,總會出現微小的分量差別。
這是我定製的同一批筆,你可以看到左邊這一支筆頭比較飽滿,右面這一支比較瘦弱。你買毛筆的時候,也要拿幾支毛筆比較一下,厚的比薄的好用。(啟明按:關於厚的比薄的好用,我感覺不能一概而論,這和每個人的用筆習慣有關系。)
4.4扎筆頭。
筆頭做好,要等筆頭干透,然後用線扎緊。如果筆毛不幹,裡面是濕的,將來毛筆就會發霉斷裂。這一步最難的就是扎出來的筆頭,必須是絕對的圓形。所以,捆紮的時候,用力要均勻,有輕重就會變形。
捆紮筆頭的工具,從左邊數過來有:酒精燈,敲筆尺,松香,蠟線。
酒精燈是用來融解松香的,為什麼要用松香呢?要求筆頭底部平整,沾上松香就可以固定毛根。
我曾經拆開很多筆頭做研究,看看師傅究竟扎幾圈。通常是兩圈,也有三圈的,大筆就會扎四圈。
毛筆中心的毛,日本稱之為命毛。如果外層的副毫掉了幾根,問題不大,命還有。如果命毛掉了,那怕是一根,災難就開始了,因為他會不停地掉,終於沒有命了。
所以唐代大書法家柳公權說:凡縛筆頭極緊,一毛出,即不堪用。你掉了一根,它就開始松動。
據韋延《筆方》所載,韋誕制筆,筆心就先要捆紮一次,加副毫後,還要扎一次,就裡外要扎兩次。扎兩次還不算,每次捆紮的圈數很多,要扎出一個「筆項」來,所謂「項」,本義是頭頸的後部。筆頭的後面要扎出一個項頸來,這當然不容易掉毛了。
我很希望師傅可以多扎幾圈,最好像韋誕筆那樣,筆心扎一次,加被以後再扎一次,我想那樣安全多了。
5.筆管
接下來說說筆管,筆管也很復雜,這里只能簡單說說。
5.1材料
首先是筆桿的材料。古代的筆桿有竹有木,戰國秦漢的時候有些筆用木桿,可能是北方木材比較多,竹子比較少。歷史記錄蒙恬造筆,也用木桿。用竹稱為「筆管」,魏晉以後,基本上都是用管了。
明代文徵明的曾孫文震亨在《長物志》里邊說筆:「古有金銀管,象管,玳瑁管,玻璃管,鏤金綠沉管,近有紫檀雕花諸管,俱俗不可用。惟斑管就雅,不則竟用白竹。」這段話說雅俗問題,也就是品味。竹有君子之義,價廉物美,古代文人用筆,基本上都是用竹管的。
斑竹又稱湘妃竹,竹竿上有深色的斑點,日本正倉院藏有幾枝中國唐代的毛筆,還有日本製造的古筆,也是以斑竹為多。
現在市面上普通有青管和紅管,紅管是染色的。《詩經·靜女》篇有「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就是紅色的管。古代皇宮中的女史、漢代尚書丞、尚書郞,都用紅管。【啟明按:關於這里提到的「彤管」,目前並沒有確切的解釋,一說紅管的筆,一說和荑(音「tí」,白茅,茅之始生也。象徵婚媾。)應是一物。有的植物初生時或者才發芽不久時呈紅色,不僅顏色鮮亮,有的還可吃。但是也可能是指塗了紅顏色的管狀樂器等。】
5.2 粗細
再講講筆桿的粗細。戰國、秦漢的筆,為什麼都那樣小,那樣細呢?有兩個原因:一是當時筆頭小,層次少,甚至不分層次。二是當時習慣把筆插在頭發中,所以筆桿很細。
古人有發髻,可以插筆。後來筆頭大了,筆管也粗了,這一習慣就慢慢消失了。
這是出土的西漢毛筆,筆頭已經加大了,筆桿也比較粗了。但是,還是一端削尖,便於插入發髻上。到漢未張芝、韋誕之後,真正的書法用筆出現,慢慢就開始使用空心的竹管了。
竹管有個問題,粗了不好抓,如果筆頭很大,那就要加一個斗,而不是用一根大竹管。
說到這里,啟明也跟大家解釋一下為什麼啟明定製的青梅毛筆沒有像清泉毛筆那樣單獨只採用竹管,這是因為清泉筆(老玉竹款)所能承受的最大鋒徑就是這么大了,如果再大一些,就需要更大的竹子,但是勢必會造成筆桿太粗不好握筆。
這是啟明定製的清泉毛筆,無筆斗
你看中間這一枝,筆管很粗,那空洞比筆頭直徑還要大。於是在前面裝一個小一點的黑管,來收納筆頭。真正的斗筆是下面這一枝,筆桿並不粗,因為有了斗,就可以安裝很大的筆頭。
如果筆頭很小,那也不是一路把筆桿改成很細很細的竹管,而是使用套管,套管有時可以套幾層。加了套管以後,它的好處就是,筆管手裡抓的部分不用搞得很細。
你看這就是用套管的實例,筆頭可以非常小。
5.3 筆管的長度。
筆管究竟多長好呢?
漢代王充,就是《論衡》的作者,他說:「知能之人,須三寸之舌,一尺之筆」。就是聰明能乾的人,就要會說話,還要會寫文章。漢代的一尺大約是23厘米,從現在出土的漢代的筆桿看,長度確有定數,大約就是23厘米上下。到唐代,毛筆粗了,不插頭上了,毛筆也就比較短了。
唐代虞世南《筆髓論》說:「筆長不過六寸。」
從日本正倉院所藏的十幾枝唐筆看,長度大約是17厘米到19厘米,合現在中國市尺五寸半至六寸。
現在市面上的青桿大約是18厘米,紅桿大約是21厘米,跟唐筆差不多,比漢筆稍微短兩個厘米。筆桿越長,越容易彎曲。你看下面這一支,就是太長了,而且明顯的彎曲了。
啟明定製的這款清泉毛筆桿長就是21.3厘米
筆管一定要直,你買毛筆的時候,檢查的方法也很簡單,放在桌面或者玻璃上滾動一下,就可以感覺到是不是直。如果你滾動的時候有聲音,噠噠噠噠,那就是不直。(啟明按:關於這一點,啟明認為毛筆主要還是要圓,就是筆桿稍微彎曲一點點問題也不大,並不會對書寫有很大影響。)
6.納管。
最後一個步驟,就是納管。納管就是指筆頭和筆管的結合,通俗地說,就是怎樣裝筆頭。
6.1 入管深度。
筆頭插入筆管,究竟要多深呢?韋誕說:「納管中,寧隨毛長者使深」。就是寧可要插得深。究竟具體插多少深,他沒有說。
剛才講過,韋誕筆要用線捆綁兩次,做完筆心捆紮一次,加筆柱和被以後,再次捆紮。這樣扎出一個筆項,把整個筆項塞入筆管。
一九九三年,江蘇連雲港市東海縣溫泉鎮,出土西漢中晚期的毛筆兩支。筆頭末端用線纏成筆項,其中一個筆頭長二點三厘米,插入筆管零點九厘米,另一枝長三點二厘米,插入一點一厘米。也就是說,插入的部分佔筆頭長度的三分之一。
一九九五年,在連雲港市海州網疃漢墓出土了毛筆,毫長四點一厘米,有兩厘米插入管內。也就是說,插入了差不多一半,遠遠超過現代標准。
宋代的散卓筆,黃庭堅有具體記錄,他說:「宣城諸葛高,系散卓筆。大概筆長寸半,藏一寸於管中。」
那就是說,一個筆頭的三分之二,要紮成筆項,插入筆管之中。插管深,筆頭和筆管容易融成一體,使用如意。而且不容易掉毛,筆頭也不容易脫落。
這是十幾年前,我訂做的毛筆。我的要求很簡單,就是至少要把筆頭插進三分之一。而不是插進一點點,後來做到了。這枝毛筆非常聽話,而且基本不掉毛。
6.2 起名
一種固定配製的毛筆做成了,還會起一個好聽的名字,好象中成葯那樣,什麼六味地黃丸、烏雞白鳳丸等等。我們中菜還有宮保雞丁、麻婆豆腐之類。毛筆的名字也非常有文學性。如果有一種毛筆適合你,你記住名字,下次再去買就容易了。
筆管上面,還有一些東西,在毛筆的上方,是貼有標簽,這是牌子,然後是筆名,就是說你自己起個名字。我這里隨便是想一個「橫掃千軍」。有些普通的毛筆,不刻名字,刻有說明。
比如說,常見的「宿羊毫大楷」,那意思就是所用的羊毫是經年自然脫脂的。又如「正冬北狼毫」,上次說過,就是用冬天北方的黃鼠狼毛。又如「二號京提」,提筆就是較大的斗筆,一、二、三號是分大小,在筆名的下面,往往刻有廠家的名字,譬如這兒我隨便想一個「中國毛筆廠」。廠家的名字,通常是用小字。
6.3 膠頭定型
最後把筆頭定形,好像有些人做了個漂亮的發型。用噴發劑把它固定下來。毛筆固定,是取海藻泡水。煮成一種膠狀,拿來塗在筆頭上。這個方法,在韋誕的那個時候就有了。
韋誕《筆方》說:「束之以管,固以漆液,澤以海藻」。等海藻膠幹了,就可以固定筆形,防止筆毛蓬鬆散開。一直到你買回來開始用筆的時候,才把這個海藻洗掉。具體怎樣做呢?我下一次演示。韋誕這個方法,一直用到現在。不過這樣一來,你買筆的時候,也就看不見裡面是什麼毛了。如果你還想試一試它的軟硬,恐怕老闆也不肯了。
本節要點
1.初步了解毛筆製作的工藝過程。
2.選料、配料、成形、納管的注意點。
思考題
1.韋誕筆的小筆心和散卓筆的大筆心,各有什麼好處?
2.如果你已經有毛筆,是不是會掉毛?有什麼辦法可以防止或者改善?
註:此文是啟明根據《黃簡講書法初級教程》第九集《認識毛筆2》整理的筆記,啟明還會陸續整理其他筆記,歡迎大家持續關注
『陸』 十種控筆訓練方法
十種控筆訓練方法如下:
1、橫畫
是大拇指提供向右的推力,還需要食指拇指夾著同時發力,在發力的同時帶動手腕向右擺動,自然帶動的過程。同時中指和食指保持筆畫不上下浮動。
2、豎畫
是食指向下壓,大拇指、中指、食指夾著筆桿同時發力向下壓,並帶動手腕往內縮,自然帶動配合的過程。中指和大拇指保持筆畫方向不左右擺動。
3、撇畫
食指發力,大拇指、食指、中指夾著筆桿向左下角發力,同時帶動手腕,三個指頭是向右下角推出去,送出去的力量,起筆重一點,再運筆的過程中逐漸變輕送出去。中指和大拇指保持筆桿不跑偏。
4、捺畫
大拇指發力,大拇指、食指、中指夾著筆桿向右下角發力,三個指頭帶動手腕向掌心縮回。食指和中指保持筆桿不跑偏。
5、控筆能力
可以通過畫線條在很短的時間內快速提高。畫絕對水平的10公分以上的橫線和絕對10公分以上的豎線。堅持橫線,豎線各300條,每條多需要用心認真的畫,不會超過300條,控筆能力就會有很大提高。
6、S彎的練習
S彎的練習可以有效的掌握帶拐圓角的基本筆畫,結構中的短豎,抖筆,走之底,建字底等形態。
7、執筆方法
執筆方法必須科學合理。否則,書寫技法動作會受到限制,不能夠充分有效的得到正常發揮,致使書寫筆畫時有些動作做不到位,導致關鍵的細節寫不出來。
8、運筆動作
運筆動作必須正確規范,臨摹的時候,打開字帖讀不懂,寫不上來。通常,以畫寫圓圈、直線、孤線、曲波線等方式,練習指法、腕法、肘法的協調性,了解筆鋒狀態與線條形質的關系。
9、熟悉不同類型毛筆
掌握它們的使用方法,也是不可忽視的問題。比如,軟毫筆、硬毫筆、兼毫筆、長鋒筆、短鋒筆,適合書寫什麼字體? 對塑造個性風格有什麼影響? 必須要了解,才能用著順手,寫得如意,效果更好。
10、雙鉤法
是用單線條寫出一個字或者一個筆畫的空心結構。雙鉤法可以快速提高控筆能力,和加深對基本筆畫形態的認識和記憶,需要重視和勤加練習。
『柒』 寫字手抖,怎麼解決
我也是這么過來的,所以我想自己有發言權。
分析手抖的原因,可能有兩個:一是握筆姿勢不對,就是食指和拇指貼得太近,而筆桿是貼在虎口那裡,對吧?這樣子的弊病是筆桿上部使不上勁,全靠指尖發力,同時還要掌控筆尖軌跡,當然很累。時間長了,就會抖。
正確的姿勢應該是筆桿輕輕靠在食指末端,兩個手指(拇指食指)與食指根部的三個點共同著力,形成一個類似杠桿作用的空心圓,書家稱之為「指實掌虛」,這樣運筆才能輕便自如,不費勁,好掌控。
第二個原因是握筆太低。正確距離應該是距筆尖一寸左右,太高易滑,太低施展不開,仔細體會一下?
『捌』 一年級學生如何練好字
一年級學生要練好字,我們必須這樣做:
一、搞懂基本概念。教寫字的家長和老師一定要弄明白,一年級小學生練習的是「規範字」,而不是「書法」。什麼是規範字?筆畫、筆順、結構符合楷體漢字書寫規范的字,才能算是規範字。
二、明白基本要求。一年級小學生練字必須要做到這五點:1、在米字格里練習;2、握筆姿勢與坐立姿勢必須正確;3、先看清楚再動筆書寫;4、速度慢一些,要質量不要數量;5、鼓勵孩子天天練習,持之以恆。
三、教法生動有趣。一年級的小學生,身體發育尚不成熟,注意力集中時間比較短,因此,教他們練習寫字一定要突出一個「趣」字,老師的講解、示範、舉例,要生動活潑。
符:我女兒黃采文一年級寫字作業
『玖』 請問一下,書法起筆,收筆的技巧
起筆:
1、起筆的角度:入筆後輕微的捻管所致,使的筆畫迅速的由側鋒轉到中鋒來。
2、起筆的藏露:《書譜》的起筆,大都露鋒起筆,顯得十分爽利,但又不是直入,而是有個角度方向的轉變,所以不會顯得太過毛刺。
3起筆的輕重:《書譜》的起筆大都較為輕盈,順勢而入,顯得十分順暢流美。但也間或夾雜一些較為重的起筆動作,有一個頓挫和按的動作。
收筆:
1、頓收:這種收筆方法是用筆肚子收筆,給人一種戛然而止的感覺,引發聯想。但是《書譜》中此法不多用。
2、回收:回鋒收筆,這里是到了筆畫末端略提後回鋒,把筆畫包在點畫當中,同樣有含蓄雋永的藝術效果。
3、放收:這種收筆方法在《書譜》中運用的最多。孫過庭一般有一個提的動作,導致出來一個小小的鋒尖。
4、鋒尖送到隨處:收筆時最忌諱用力甩出去,而是應當把鋒尖送到筆畫的末端。這樣字才不會輕浮,顯得沉著一些。
(9)空心筆桿子治療方法擴展閱讀:
初學者練書法的技巧:
1、先練線,每天用三指執筆法在舊報紙或毛邊紙上畫兩尺長的橫線、豎線和直徑為一尺左右的圓線各20個,行筆要慢,起筆要藏鋒,線條一樣粗,剛勁有力,力透紙背為好。堅持15天即可。中鋒運行習慣基本養成。
2、練習點,每天練5鍾不同走勢的點各20個,堅持15天。
3、練字,先從字體或書法大字典中選臨1—2個你比較喜歡的字,看準比例,反復練,練得和字帖對照一模一樣後,再從頭到尾通臨一遍。
多參加一些書畫筆會交流,現場細看每位名家的執筆技巧,只要有興趣真下決心,方法正確,心誠力到,一般經過3到5年的持續努力就會小有成就。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書法家談書法:初學者學書法三技巧
網路-起筆
『拾』 毛筆裡面是空心的嗎
毛筆一般是竹子做的,細細的竹子,細竹子中間是空的。也有的毛筆不是竹子做的,木頭做的,應該是實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