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風偏癱患者如何康復訓練效果好
中風偏癱康復訓練方法如下:1、作業療法:根據患者功能缺失狀態進行針對性訓練,並督促其完成每日訓練,如上肢不能抬舉的患者可令其用健側的手握住患側的手向上抬舉;肢體可主動活動的患者應每天訓練,強度從小到大逐漸增加;完全不能活動的患者應進行被動訓練;2、語言訓練:如根據其語言功能缺失狀態進行針對性語言訓練;3、心理疏導:應對患者進行心理輔導,幫助其建立信心;4、文體訓練:如聽音樂、唱歌等。
具體的方法是:
1、運動療法:運動療法是通過主動運動、被動運動來改善運動障礙的治療方法的總稱。主要包括關節活動度訓練、增強肌力訓練、姿勢矯正訓練和神經生理學療法等。腦血管病患者約有80%遺留不同程度的運動障礙,主要是偏癱痙攣模式,即我們經常看到的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的痙攣模式。在腦血管病卧床期,主要進行體位轉換、被動運動、保持良好肢位、起坐訓練以減少壓瘡、關節攣縮等並發症,為日後康復訓練打好基礎,在離期應進行坐位訓練、平衡訓練、起立訓練等促使患者肢體功能得到提高;在步行期則主要以步行訓練改善步態為主。為了增進運動功能進行的運動訓練,常採用多種治療技術的綜合方法及運動再學習療法,以達到恢復肢體運動的目的。2、作業療法:作業療法是運用有目的的、經過選擇的作業活動為治療手段來改善和補助患者功能的方法。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自理、工作、休閑等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質量,是有利於患者回歸家庭和社會的理想方法。它主要包括機能障礙的評價與訓練、認知和知覺訓練、日常生活能力的評價訓練、自助具的選擇製作、環境改造的設計和指導、開具輪椅處方等等。它和運動療法的理論原則是相同的,所不同之處在於它將肢體需要的運動設計成一項作業活動,比如利用陶藝製作來訓練手指的精細動作,這不僅提高了患者的興趣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能力。約有22%-32%偏癱者伴有語言-言語障礙,因此語言訓練必不可少。語言訓練人員應先根據患者的語言情況和病變部位診斷出障礙類型,然後運用不同的方法,通過聽覺、視覺、觸覺等多途徑的刺激引發並強化患者的正確語言反應。身體的殘疾和功能的障礙常引發患者焦慮、抑鬱等心理障礙,並且疾病本身也會造成記憶力、注意力及定向能力等方面的認知障礙。有效的心理治療能增強患者的學習能力和主動參與精神,主要方法為支持性心理治療、理性情緒療法和行為療法等。3、文體療法:文體療法是採用體育運動項目及娛樂項目對患者進行訓練,使患者的身體技能得到改善、提高,並且可以改善其不良心理狀態的一種方法。這對於身體運動素質、增強體質和創造良好的心理狀態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輪椅技巧、偏癱體操和各種球類是主要內容。4、物理療法:傳統的物理療法對偏癱的康復也有特殊的作用。尤其水中運動療法是通過水的浮力等作用,使患者的肢體在水中更容易完成正確的運動。
⑵ 偏癱如何鍛煉
腦梗塞偏癱的康復治療包括一、主動活動;二、床上訓練;三、保持良姿位;四、日常生活能力訓練;五、被動活動;六、語言的康復訓練。
一、主動活動:盡量讓患者做主動運動,肌肉的收縮為減輕水腫提供了很好的泵的作用。可讓患者在患肢上舉位做一些活動,如手指的抓握活動、抓握木棒、擰毛巾等。
二、床上訓練:為站立和步行打基矗如:翻身,起坐,坐平衡三級訓練,髖、膝、肩、踝等關節抗痙攣訓練以及雙或單腿搭橋訓練,然後坐立位轉換到立位三級平衡訓練,重點是重心向患側移位的訓練。
三、保持良姿位:所謂良姿位即抗痙攣的良好體位,患者除進行康復治療訓練外,其餘時間均應保持偏癱肢體的良姿位。平卧位和患側卧位時,應使肘關節伸展,腕關節背屈;健側卧位時肩關節屈曲約90°,肘關節伸展,手握一毛巾卷,保持腕關節的背屈。良姿位可改善靜脈迴流,減輕手部的腫脹。
四、日常生活能力訓練:不同採用不同的自護方法,一般采勸替代護理」的方法來照料病人,即病人在被動狀態下,接受護理人員喂飯、漱口、更衣、移動等生活護理,而自我護理是通過耐心地引導、鼓勵、幫助和訓練患者,使患者主動參與訓練。腦卒中患者會有肢體功能障礙,不同程度影響到日常生活能力,採用自我護理,使他們達到部分或全部自理,以利於回歸社會,適應新生活。
五、被動活動:被動活動的動作應輕柔,以免引起疼痛或加劇疼痛。可讓患者做健肢帶動患肢做上舉運動,也可在無痛范圍內做前臂旋前旋後,腕關節的背屈、伸活動等,以保持患肢的關節正常活動范圍。注意預防肩手綜合征的發生,可減輕患者的痛苦和經濟負擔。坐輪椅時,應確保患肢不垂於輪椅一側,可將手置於輪椅扶手上或輪椅桌板上;應盡量避免在患手輸液,避免過度牽拉手關節及意外的損傷。這樣做不但可預防肩手綜合征的發生,即使在發生後也可防止病情加重,減輕殘疾,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六、語言的康復訓練:首先教會患者及家屬運用數字(1~10)和簡單的字重復訓練。採用口形法向患者示範口形,讓其仔細觀察每一個音的口形變化,糾正錯誤口形進行正確發音等訓練。從簡單數字、句子說起,再循序漸進地加深復雜的語句,鼓勵其經常與家人進行語言交流,為患者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讓患者完成單一的課題,增強患者的信心,逐步提高患者的語言表達能力。
⑶ 腦梗塞引起的偏癱如何鍛煉
腦梗塞偏癱的康復治療包括一、主動活動;二、床上訓練;三、保持良姿位;四、日常生活能力訓練;五、被動活動;六、語言的康復訓練。
一、主動活動:盡量讓患者做主動運動,肌肉的收縮為減輕水腫提供了很好的泵的作用。可讓患者在患肢上舉位做一些活動,如手指的抓握活動、抓握木棒、擰毛巾等。
二、床上訓練:為站立和步行打基矗如:翻身,起坐,坐平衡三級訓練,髖、膝、肩、踝等關節抗痙攣訓練以及雙或單腿搭橋訓練,然後坐立位轉換到立位三級平衡訓練,重點是重心向患側移位的訓練。
三、保持良姿位:所謂良姿位即抗痙攣的良好體位,患者除進行康復治療訓練外,其餘時間均應保持偏癱肢體的良姿位。平卧位和患側卧位時,應使肘關節伸展,腕關節背屈;健側卧位時肩關節屈曲約90°,肘關節伸展,手握一毛巾卷,保持腕關節的背屈。良姿位可改善靜脈迴流,減輕手部的腫脹。
四、日常生活能力訓練:不同採用不同的自護方法,一般采勸替代護理」的方法來照料病人,即病人在被動狀態下,接受護理人員喂飯、漱口、更衣、移動等生活護理,而自我護理是通過耐心地引導、鼓勵、幫助和訓練患者,使患者主動參與訓練。腦卒中患者會有肢體功能障礙,不同程度影響到日常生活能力,採用自我護理,使他們達到部分或全部自理,以利於回歸社會,適應新生活。
五、被動活動:被動活動的動作應輕柔,以免引起疼痛或加劇疼痛。可讓患者做健肢帶動患肢做上舉運動,也可在無痛范圍內做前臂旋前旋後,腕關節的背屈、伸活動等,以保持患肢的關節正常活動范圍。注意預防肩手綜合征的發生,可減輕患者的痛苦和經濟負擔。坐輪椅時,應確保患肢不垂於輪椅一側,可將手置於輪椅扶手上或輪椅桌板上;應盡量避免在患手輸液,避免過度牽拉手關節及意外的損傷。這樣做不但可預防肩手綜合征的發生,即使在發生後也可防止病情加重,減輕殘疾,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六、語言的康復訓練:首先教會患者及家屬運用數字(1~10)和簡單的字重復訓練。採用口形法向患者示範口形,讓其仔細觀察每一個音的口形變化,糾正錯誤口形進行正確發音等訓練。從簡單數字、句子說起,再循序漸進地加深復雜的語句,鼓勵其經常與家人進行語言交流,為患者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讓患者完成單一的課題,增強患者的信心,逐步提高患者的語言表達能力。
⑷ 偏癱怎麼樣鍛煉最好,我的手還是不靈活,怎麼樣能把手鍛煉靈活
1、 第一節呢就是手部運動。手部運動又分為手指運動和手腕的運動。其實是非常簡單的,手指運動呢?就是幫助患者就行手指的伸直、彎曲、握拳等等,都是為了幫助患者舞動手指,以便起到活動關節的肌肉、韌帶和神經的作用。手腕的運動是使患者手腕處於盡量彎曲的狀態,起到活動手腕周圍的神經、韌帶和肌肉作用,
2、 還有就是手臂的運動。手臂的運動也分為兩小節,分別是前臂運動和上臂的運動。前臂運動是使患者前臂盡量貼近上臂,幫助患者彎曲、伸展,起到了活動上臂的肌肉、韌帶和神經的作用,上臂運動是幫助患者上臂彎曲曲、伸展,起到了活動上臂的肌肉、韌帶和神經的作用。
3、 在上肢運動裡面,還有患者肩部的運動。肩部運動的時候,患者要採取坐位的方式,這時候我們要托住患者手部,幫助患者環繞,這樣可以起到活動肩部周圍的肌肉、韌帶和神經的作用。其實肢體康復的運動還有很多,其目的都是幫助患者活動肌肉、韌帶和神經。
⑸ 痙攣型腦癱的康復訓練方法有哪些
痙攣性腦癱按發病部位可以分為:單癱、偏癱、截癱、三肢癱、四肢癱。目前比較好的小兒腦癱治療方法是針刀微創療法以及 比較普遍的是採用運動治療及作業治療另外配合支具,矯形器的佩戴等等。不過還有一種目前國內治療腦癱比較有效的方法,靶向修復療法,通過修復受損神經細胞,激活處於休眠狀態的神經細胞,實現神經細胞的自我分化,並替代已經受損和死亡的神經細胞,改善生活質量。
⑹ 請您指點:嚴重抽搐的外傷導致腦干損傷的偏癱病人應該如何進行肢體康復鍛煉
從康復治療理念上說:
一、 物理療法
1 去除促使痙攣惡化的因素(如寒冷、疼痛、泌尿系統感染、便秘、關節攣縮、被動活動時用力過度等)。採用適當的體位,避免肌緊張發生。早期採取床上或輪椅上適當體位,是控制痙攣的重要措施。
2 關節活動范圍訓練 這是處理痙攣最基本的方法。每日最少應進行2次,每次20 min左右。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關節活動范圍訓練,都可防止發生關節攣縮及活動受限。活動過程應輕柔、緩慢、穩定,並達關節全范圍。
3 站立負重訓練 站立可對髖關節屈肌、膝關節屈肌及踝關節跖屈肌產生良好的靜態牽張,可使早期的攣縮逆轉並降低牽張反射的興奮性,從而緩解肌痙攣。站立訓練每日最少進行2次,每次30~45 min。
4 水療法 包括全身電動浴缸、Hubbard槽浴、步行浴、水中運動池訓練、水中步行訓練等。
5 冷療法 根據治療的部位不同,可以選擇應用冷水、冰袋等方法,作用時間需持續10~30 min,一旦肌肉被冷卻到足夠解除痙攣狀態,這種效果可持續1~1.5 h。
6 熱療 臨床上常用的方法有:蠟療法、熱蒸汽療法、濕熱療法等。對於感覺遲鈍或感覺缺失的病人,治療時需特殊防護,防止燙傷。
7 功能性電刺激(FES) FES可以緩解肌肉痙攣,增強肌力。常用的FES有治療性電刺激、脊髓電刺激、低周波、間動電及各種低頻脈沖電流[3]。常用的刺激強度通常為20~50 Hz,每次20 min,2次/d。
二、 葯物治療
臨床上可用於抗痙攣的葯物很多,可分為如下幾類:(1)神經遞質抑制劑,如巴氯芬、吡拉西坦、甘氨酸等;(2)苯二氮卓類葯物,如安定、氯硝安定等;(3)影響離子流的葯物,如丹曲林鈉、大侖丁等;(4)作用於單胺的葯物,如替扎尼定、可樂定等;⑤其他,如環苯扎林、妙納等。臨床上常用的有骨骼肌鬆弛葯妙納及神經遞質抑制劑巴氯芬。
三、 傳統中醫中葯治療
中國傳統醫學認為,痙攣是由於筋脈失於濡養而形成的病變。督脈受損,瘀血內停,陽氣不得輸布肢體以柔以養筋。故目前大多認為,脊髓損傷後的痙攣主要由督脈受損所致。傳統的經驗方有:解痙合劑、止痙湯等,使用時可根據辨證施治的原則,進行加減,從而起到較好的解痙作用。另根據經絡原理,採用督脈取穴法,行針灸治療,適用於外傷性脊髓損傷患者的痙攣。傳統的推拿、按摩術可舒筋活絡、行氣活血、放鬆肌肉,因而亦可有效地緩解痙攣。
⑺ 偏癱康復如何訓練
康復介入越早,患者恢復越好康復早期介入,不僅可以有效避免因卧床引起的並發症,還可以改善病人中後期之站立及行走的異常姿勢。
一、站立與行走訓練
適用對象為偏癱側下肢有一定的運動功能但站起來和行走有困難或姿勢異常者。目的是為了:①使患者能從坐位站起來,增加下肢肌力,並能站穩;②改善平衡能力,糾正異常步態;③提高步行能力,盡可能達到正常行走
具體方法包括站起的訓練、患側下肢負重訓練、訓練患腿向前邁步、在側方幫助患者行走、在後方幫助患者行走五種。
1.站起的訓練
患者坐位,雙足平放在地上,雙手叉握並伸向面前的小桌上(雙上肢盡量伸直);訓練者站在患側,一手扶持患膝,另一手放在患者臀部;囑患者上身前挺,抬臂站起。
2.患側下肢負重訓練
上下肢主被動訓練器是通過電機帶動患者四肢進行主被動訓練,通過正確的運動模式刺激肌肉運動,刺激神經組織,改善患肢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增加關節活動度,促進四肢功能的恢復。
3.訓練患腿向前邁步
患者站立,並盡量站直,用健手扶欄桿;訓練者在患側後方,一手扶穩患者髖部,另一手幫助患腳先向後退一小步,再向前邁一小步。
4.在側方幫助患者行走
訓練者站在患側,一手握住患手使其掌心向前;另一手放在患側腋下;幫助患者緩慢行走,並糾正異常姿勢。
5.在後方幫助患者行走
訓練者站在患者身後,雙手扶住患者髖部,並讓其站直;在抬起健側下肢時,協助患者用側下肢站穩,並將身體重心緩慢前移;在抬起患側下肢時,協助患者將患側髖部向前、向下轉動.
⑻ 求:偏癱病人上肢三角肌的訓練方法
:(1)弛緩階段和痙攣初期的治療首先應用被動活動的手法活動肩胛骨。①患者取仰卧位,治療師握住患者的患側上肢,保持肘關節的伸展和肩的外旋位,進行肩胛骨的上方、下方、前方的運動。在肩胛骨不出現抵抗後仰卧位,健、患手雙手交叉,肘關節伸展狀態下前屈90°再放下(反復進行)。治療師一手扶患肢上臂一手扶肘部,誘導肩胛帶向前和肘關節伸展。在防止肩胛帶後撤的狀態下,讓患者屈曲肘關節,用交叉著的雙手觸摸自己的臉、口、肩等。②坐位,患側上肢放在桌上保持充分的前伸,手指伸展,拇指外展位,用健手自上而下擦拭患肢。(2)痙攣期①坐位:患側上肢支撐於體側,治療師用手扶住患側的肩和腋下,患者向患側移動重心,使患側上肢支撐體重。利用滾桶或砂板磨進行雙手或單手的訓練。將患側上肢置於桌上,肩部前伸,肘關節伸展,患手固定於某個固定位置,同時健手進行寫字、進食等活動,此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聯帶反應。②立位:患側上肢放於桌上支撐體重,健手自健側持物越過患側放下,此動作的目的在於學習肩胛帶及軀乾的旋轉。(3)生活適應期在不引起患者過度用力和精神緊張(目的是防止屈肌痙攣增強)的狀況下,為提高上肢功能應選擇最容易伸展的肢位開始作業活動,如立位時做手的應用動作,健手活動時患手做支撐、手觸口的活動、拇指和手指的對掌運動等。(4)自我訓練坐位或立位,患者雙手交叉,上舉雙上肢至頭頂,然後雙手觸枕部,再舉至頭頂;再屈肘觸胸或肩部等;伸直上肢進行內旋外旋的動作;屈肘,用健手進行患側腕關節的背屈掌屈的活動。
⑼ 如何讓偏癱患者手伸展
首先得搞清楚患者所謂的「右側下臂無力」是和具體內容,是處於遲緩狀態沒有任何隨意運動呢還是說肌力有但是較小;
偏癱患者的典型模式是:上肢屈肌痙攣,下肢伸肌痙攣。故其「手指不能伸展」為正常發展狀態
在進行肩關節的運動時候請注意先活動其肩胛骨,否則容易造成損傷 肩痛 進而造成「肩手綜合征」 肩關節的活動包括內收 外展 水平內收 水平外展 屈 伸 ;肘關節的運動包括屈和伸;腕關節的運動包括屈 伸 尺偏 橈偏;前臂的運動還有旋前 旋後 (鉛筆順時針方向轉為旋後,逆時針為旋前)
如果病人處於遲緩期,沒有任何隨意運動,那麼我們只有按照上述關節運動對其進行被動活動,同時可拍打肌肉進行刺激 。如果病人某些動作有一定力量但是比較弱,建議進行抗阻訓練 增強肌力 偏癱病人一般肩關節內收容易外展難 曲肘容易伸肘難 前臂旋前容易旋後難 曲腕容易伸腕難 手指抓握容易松開難 ,我們可根據病人具體情況進行訓練
請一定注意避免長期卧床 一定注意盡量避免患側輸液 還是建議到正規康復醫療機構就診
一 早期康復:
此期患者一般表現為遲緩性麻痹,沒有隨意的肌肉收縮,也不出現聯合反應,機體基本處於全面鬆弛狀態;相當於Brunnstrom恢復階段1-2期。
(一) 基本目的:早期康復的基本目的是防止日後會嚴重影響康復進程的合並症,如腫脹,肌肉萎縮,關節活動受限等;爭取功能得到盡早的改善,預防並發症。
(二) 早期康復方法:
1、正確體位:教會家屬和護理人員採用正確的體位擺放,包括仰卧位,健側卧位和患側卧位的方法,要求每2小時翻身一次,並拍背數下。
2、翻身練習:雙手交叉前平舉,分別向兩側轉動,雙足撐床。
3床上自我輔助練習:雙手交叉前平舉,上舉過頭,側舉,指鼻, 雙腿屈曲撐床抬臀,雙腳交叉側移等。
4、床邊被動運動——上肢:肩胛帶,肩關節,肘關節,腕指關節。
5、床邊被動運動——軀干牽拉,背肌擠壓刺激。
6、床邊被動運動——下肢:髖關節,膝關節及踝趾關節。
7、促進肌肉收縮的方法:利用對肌肉的突然牽張,引起肌肉收縮。
8、排痰
9、床頭抬高坐位訓練:床頭漸抬高,每個位置患者能維持30分鍾,則漸加10度再訓練,直至能床邊坐起,無靠`位平衡練習。
10、面,肌刺激:張口,鼓腮,叩齒,伸 ,頂上齶等,冰凍棉(或冰塊含服)及味覺刺激。
11、呼吸控制練習:要求患者深吸氣—緩慢呼氣,放鬆。
12、坐訓練:在床頭抬高未達90度前,首先訓練患者側後單手支撐抬頭抬肩的動作,直至能支撐坐起。
13、坐位平衡:正確坐姿,床邊坐位平衡,包括前後左右各向。
14、坐位操:以加強平衡訓練,包括雙手交叉前平瘵,側瘵,雙手交叉指鼻,雙手交叉向前指物;健側下肢肌力訓練等,可教會家屬及護理人員,然後一日多次督促患者練習。
15、床到輪椅(或椅)的轉移。
16、坐站練習:如有條件可早期給予患者床站立,幫助患者重獲垂直感,重獲對抗重力肌的控制,重獲血壓的自身調節,改善立位平衡和克服直立性低血壓。一般情況下腦梗塞患者要求在入選治療組3-4天後達到床邊坐位,二周內可訓練站立,輔助力量視病情而定;腦出血患者應盡量在二周內達到床邊坐位,四周內達到站立。
17、健手做力所能及的日常生活活動:吃飯、穿衣、洗漱等。
18、應用電刺激:低頻直流電刺激,TENS等。
19、應用肌電反饋技術。
20、應用推拿針灸治療。
21、應用腦循環治療促進腦血液循環。
22、言語治療。
23、心理治療。
(三) 康復安排:
指導患者和家屬每日若干次完成1、2、3、8、9、10、11、17等項;4、5、6、7、12、13、14、15必須由治療師完成每日一次,每次45分鍾;18、19、20、21、22可由各單位自行確定進行與否;23、24如無進行專業的此項訓練,治療師在功能訓練過程中應進行簡單的語言訓練包括簡單的發聲練習等;並負責患者的心理疏導以求患者盡可能的配合和以最佳狀態進行康復治療。
二、中期康復
此期患者可明顯的表現出上肢的屈肌協同運動和下肢的伸肌協同運動,並逐漸可做到某些肌肉關節的獨立運動,相當於B恢復3-5期。
(一)中期康復目的:抑制協同運動模式,盡可能訓練肌肉關節能夠隨意的獨立的運動,提高各關節的協調性,漸恢復患者的運動能力。
(二)中期康復方法:
從被動 助動 主動
24、抑制上肢的痙攣模式。
25、伸展軀干促進和改軀幹活動性,抑制軀干緊張,痙攣。
26、雙手抱膝左右輕身體以控制上下肢痙攣。
27、肩關節屈下用患手觸摸治療者手再觸摸自己前額,然後再觸摸自己對側肩以訓練肘關節隨意屈伸功能。
28、肢體放置與保持活動:在患手活動期間,指示在任意一個角度停住,並保持在此位置片刻以提高患上肢的空間控制能力。
29、肩關節各向關節自主運動:肩前平舉,肩外展,肩外旋。
30、肘關節各向自主運動:肘,展,前臂旋後。
31、腕指的自主運動:腕背伸,側偏,拇指外展,對指等。
32、肩帶的活動:向上、向外、向下。
33、橋式運動訓練髖關節伸展控制。
34、髖內外,外展的控制訓練:健側中立位患側做,患側中立位健側做。
35、膝關節屈伸展控制訓練。
36、髖伸展位膝關節的屈伸展控制訓練。
37、患者懸垂位訓練下肢准備負重運動。
38、俯卧位屈患膝訓練。
坐位:
39、患側上肢支撐訓練。
40、患側上肢下做小范圍屈伸肘關節。
41、患手向前推物或雙手交叉拾物。
42、手背推移物體。
43、前臂旋轉壓橡皮泥。
44、患側下肢屈髖運動。
45、手指夾拾小物體(越過中線)。
46、健側下肢肌力訓練。
47、患側下肢屈伸膝運動。
站立位:
48、站立平衡訓練:左右前後移動重心。
49、站立平衡操:雙手交叉(可視情況而定)前平舉過頭,前平舉後軀干左右旋轉等。
50、坐站控制訓練,及分解練習。
51、雙手支撐牆面做肘關節屈曲伸展運動以促進肘關節伸展或者患手獨立支撐。
52、雙腿前後站立,重心移動以小范圍屈伸患膝。
53、髖伸展位屈膝。
54、屈髖屈膝准備邁步。
55、患側下肢內收、外展和下降骨盆訓練。
56、扶持下單腿分別站立。
57、低邁步訓練以控制骨盆上提下進行邁步。
58、足ё諾匱盜貳?
59、雙杠內步行訓練(三點):健側上肢向前扶桿——〉然後患側下肢跟進——再健側下肢上前一步。
60、持拐杖步行訓練(三點、二點):健手持拐向前——患下肢向前邁出——健足跟上。
61、上下樓梯:上/健手扶——健側下肢——患側下肢
下/健手扶——患側下肢——健側下肢
62、床邊ADL訓練:洗漱、穿脫衣服、二便處理等。
(三)康復安排:以上各項基本需治療師幫助與指導完成,一般每天1-2次,每次45分鍾,每周練習4-5天,家庭內一天一次,下午可指導家屬練習一次。
(四)注意事項
所有的關節應保持最大關節活動范圍,並治療是在無痛或患者能耐受的范圍之內,避免暴力,以輕柔手法為宜;治療師應給適當的保護,輔助力量應由大到小,鼓勵患者獨立完成。
三、 後期康復
(一)康復目的:此期患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使用患側肢體,相當Brunnstorm恢復階段5-6期。康復訓練的目的在於如何更加自如的使用患側,如何更好的在日常生活中應用通過訓練掌握的技能,提高各種ADL能力,在保證運動質量的基礎上提高速度,最大限度提高生活質量。
(二)康復方法:
繼續前一階段的訓練,進一步鞏固,提高並運用到日常生活中
63、手指的精細動作加強訓練
64、側方行走訓練7先向健側後向後側
65、改善步態訓練:骨盆放鬆,屈膝加強訓練
66、改善步態訓練:踝背伸牽伸。
67、促進患側下肢支撐能力:站立位,健腿在前,患腿在後,指示重心前移,患足足跟不能離地。
68、促進患側下肢支撐能力,患肢負重,健肢前後邁步。
69、做站立位兩足輪流交叉運動。
70、家庭ADL指導。
71、居室改造。
(三)康復安排同前階段。
此期訓練以社區康復醫生和家屬及志願者幫助為主,每周3—4次。兩周一次家庭隨訪或門診隨訪。
(四)關於輔助器具的使用。
72、足托——足下垂
73、腕背伸夾板——屈腕痙攣。
74、拐杖,助行囂。
75、輪椅。
另外 關於病人手不能伸展的問題 我們除了進行被動活動或者讓其做在床上撐手外 如果手指屈曲痙攣比較嚴重我們可以採用夾板(矯形器) 幫其撐開 每天5-6次 每次20分鍾
⑽ 中風偏癱的康復訓練方法
中風偏癱的康復訓練方法?
你好!從早期開始就要做好主被動功能鍛練,最基本的是橋式運動和Bobath握手舉手
意見建議:卧床時的良肢位擺放,維持關節活動度,;床上的坐位訓練,即軀干肌的訓練,翻身坐起訓練,卧位的上肢訓練,Bobath握手舉手等。床椅轉移訓練,站立訓練。慢慢調養吧!你可以在網上咨詢下,這個老師的空間我經常關注,比我說的要透徹詳細多了,你可以看一下他的空間,對你會有很好的幫助,希望每一個病人都能早日康復,阿彌托福。
http://user.qzone.qq.com/626677526/blog/1414206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