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痛風的症狀與治療方法
痛風是一種由於嘌呤生物合成代謝增加,尿酸產生過多或因尿酸排泄不良而致血中尿酸升高,那麼,對於痛風有什麼治療方法嗎?接下來,我就和大家分享痛風的症狀與治療方法,希望對各位有幫助!
痛風的症狀:
1、無症狀期
血清尿酸鹽濃度隨年齡而升高,又有性別差異,這一階段主要表現為血尿酸持續或波動性增高,從血尿酸增高到症狀出現時間可長達數年至數十年,只有在發生關節炎時才稱為痛風。
2、急性關節炎發作期
是原發性痛風最常見的首發症狀,好發於下肢關節,以拇趾及第一跖趾關節為多見,初發時為單關節炎症,反復發作則受累關節增多,痛風的發作表明血尿酸濃度長時期過飽和而導致大量尿酸鹽在組織中沉積。
3、間歇期
痛風發作持續數天至數周可自然緩解,不留後遺症而完全恢復,而後出現無症狀階段,稱為急性發作間歇期,此後可再發,約60%患者1年內復發,間歇期也有長達10餘年者。
4、痛風石
及慢性關節炎期 未經治療或治療不佳的患者,尿酸鹽結晶沉積在軟骨,肌腱,滑囊液和軟組織中,痛風石為本期的常見表現,常發生於耳輪,前臂伸側,跖趾,手指,肘部等處,尿酸鹽在關節內沉積增多,炎症反復發作進入慢性階段而不能完全消失,引起關節骨質侵蝕缺損及周圍組織纖維化,使關節發生僵硬畸形,活動受限,隨著炎症的反復發作,使病變越來越加重,嚴重影響關節功能,早期防治高尿酸血症,病者可無本期的表現。
痛風的西醫治療方法:
(一)治療
治療目的在於:
(1)用抗炎葯物終止急性發作。
(2)每天預防性應用秋水仙鹼以防止反復急性發作(若發作頻繁)。
(3)通過降低體液內尿酸鹽濃度,預防單鈉尿酸鹽結晶進一步沉積和消除已經存在的痛風石,預防性保護措施應針對兩個方面,即防止骨,關節軟骨侵蝕造成的殘疾和防止腎臟損傷,特殊療法應根據本病所處不同時期及病情輕重選用,應治療同時存在的高血壓,高脂血症及肥胖症。
1、一般處理
蛋白質攝入量,限制在1g/(kg·d)左右,不進高嘌呤食物(動物心,肝,腎,沙丁魚等),嚴格戒酒,避免誘發因素,鼓勵多飲水,使尿量在2000ml/d以上,當尿H 濃度在1000nmol/L(pH值6.0以下)時,宜服鹼性葯物,如碳酸氫鈉1~2g,3次/d,使尿H 濃度維持在630.9~316.3nmol/L(pH值6.2~6.5)為宜,若晨尿呈酸性時,晚上加服乙醯唑胺250mg,可使尿保持鹼性,增加尿酸溶解度,防止結石形成,同時,不應使用抑制尿酸排泄的葯物,如氫氯噻嗪(雙氫克尿噻),呋塞米,乙胺丁醇,吡嗪醯胺和煙酸等。
2、急性關節炎期的治療
應絕對卧床休息,抬高患肢,避免受累關節負重,持續至關節疼痛緩解後72h左右方可逐漸活動,應盡早應用下列葯物控制關節炎,緩解症狀。
(1)秋水仙鹼:對控制痛風性關節炎具顯著性療效,當為首選,一般於服葯後6~12h症狀減輕,24~48h約90%以上的患者可得到緩解,常規劑量為每小時0.5mg或每2小時給1mg口服,直至症狀緩解或出現腹瀉等胃腸道副作用或雖用至最大劑量6mg而病情尚無改善時,則應停用,靜脈注射秋水仙鹼能迅速奏效,胃腸道副作用少,用法:秋水仙鹼2mg,溶於10ml生理鹽水,緩慢注射(注射時間不短於5min),如病情需要,隔6h後可再給予1mg,一般24h總劑量應控制在3mg以內,但應注意:如果靜脈注射時葯液外漏,則可引起組織壞死,應嚴加防範,此外,秋水仙鹼除可引起胃腸道反應外,尚可導致骨髓抑制,肝細胞損害,脫發,精神抑鬱,上行性麻痹,呼吸抑制等,因此,原有骨髓抑制及有肝,腎功能損害患者劑量應減半,並密切觀察,血白細胞減少者禁用。
(2)非甾體類抗炎鎮痛葯:對不能耐受秋水仙鹼的患者尤為適用,此類葯物與秋水仙鹼合用可增強止痛效果,但應在餐後服用,以減輕胃腸道反應,常用的葯物有吲哚美辛,吡羅昔康(炎痛喜康),萘普生,布洛芬,保泰松和羥布宗等,其中以吲哚美辛應用最廣,本類葯物一般在開始治療時給予接近最大劑量,以達最大程 度地控制急性症狀,然後,在症狀緩解時逐漸減量。
①吲哚美辛:開始劑量為50mg,每6小時1次,症狀減輕後逐漸減至25mg,2~3次/d,此葯可有胃腸道刺激,水鈉瀦留,頭暈,皮疹等副作用,有活動性消化性潰瘍症者禁用。
②布洛芬:常用劑量為0.2~0.4g,2~3次/d,通常2~3天內可控制症狀,該葯副作用較小,偶可引起胃腸道反應及肝轉氨酶升高,應加以注意。
③保泰松或羥布宗:初始劑量為0.2~0.4g,以後每4~6小時 0.1g,症狀好轉後減為0.1g,3次/d,該葯可引起胃炎及水鈉瀦留,偶有白細胞及血小板減少,有活動性潰瘍病及心功能不全者忌用。
④吡羅昔康(炎痛喜康):作用時間長,20mg/d,一次頓服,偶有胃腸道反應,長期用葯應注意周圍血白細胞數和肝,腎功能。
⑤萘普生:抗炎鎮痛作用較強,而胃腸道反應較輕,口服0.25g,2~3次/d。
(3)糖皮質激素:對急性關節炎的發作具有迅速緩解作用,但停葯後容易復發,且長期應用易致糖尿病,高血壓等並發症,故不宜長期應用,僅對用秋水仙鹼,非甾體類抗炎葯治療無效,不能耐受或有禁忌證者,可考慮短期使用,一般用潑尼松(強的松)片10mg,3次/d,症狀緩解後逐漸減量,以免復發。
(4)抽吸關節和液,隨後注入皮質類固醇酯也可控制痛風急性發作,根據受累關節的大小,注入強的松龍叔丁乙酯10~50mg,ACTH80u單劑量肌內注射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治療方法,和靜脈用秋水仙鹼一樣,特別適用於術後不能服葯的痛風發作的病人,多關節發作時,也可短期應用強的松,如20~30mg/d,偶爾需聯合應用幾種葯物治療痛風急性發作。
(5)除特殊療法外,還需要注意休息,大量攝入液體,防止脫水和減少尿酸鹽在腎臟內的沉積,病人宜進軟食,為了控制疼痛,有時需要可待因30~60mg,夾板固定炎症部位也有幫助,降低血清尿酸鹽濃度的葯物,必須待急性症狀完全控制之後應用。
3、間歇及慢性期的治療
雖經上述治療但症狀仍不宜控制,反復發作者,可用小劑量秋水仙鹼維持治療,方法:0.5~1.0mg/d,在用葯過程中應密切注意秋水仙鹼對骨髓的可能抑製作用和定期復查肝,腎功能,合理應用具有抑制尿酸合成與促進尿酸排泄的葯物,控制高尿酸血症,使血尿酸水平維持在360 μmol/L(6mg/dl)以下。
這兩類葯物均無抗炎,止痛作用,通常依據患者的腎功能及24h尿尿酸排泄量進行選擇,如果腎功能正常,24h尿尿酸排泄量小於3.75mmol者,可選用促進尿酸排泄的葯物;如腎功能減退,24h尿尿酸排泄量大於3.75mmol者,則應應用抑制尿酸合成的葯物。
(1)抑制尿酸合成的葯物:主要有別嘌呤醇,為黃嘌呤氧化酶抑制劑,它可抑制黃嘌呤氧化酶,使次黃嘌呤和黃嘌呤不能氧化為尿酸,因而可迅速降低血尿酸濃度,減少痛風石及尿酸性結石的形成,若合用促進尿酸排泄的葯物,可加快血尿酸水平的下降,並動員沉積在組織中的尿酸鹽,溶解痛風石,常用劑量為100mg,2~4次/d,病情需要時可增至200mg,3次/d,直至血尿酸濃度降至360μmol/L(6mg/dl)後,逐漸減量,用葯初期可能會因血尿酸轉移性增多而誘發急性關節炎發作,此時可加用秋水仙鹼治療,少數患者使用本葯可發生過敏綜合征,表現為發熱,過敏性皮疹,腹痛,腹瀉,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等,應提高警惕,一般經停葯和對症治療均可恢復,個別患者可發生嚴重的上皮組織中毒性壞死溶解,急性脈管炎,嚴重的肝,腎功能損害等,甚至大面積的肝壞死,病情危重,應積極搶救治療,通常副作用多見於有腎功能不全者,因此,伴有腎功能損害的患者,使用劑量應酌情減少並密切觀察,此外,老年患者使用此葯也應謹慎。
(2)促進尿酸排泄的葯物:此類葯物主要通過抑制腎小管對尿酸的重吸收,增加尿尿酸排泄而降低血尿酸水平,適用於腎功能正常,每天尿酸排泄量不高的患者,對於24h尿尿酸排泄量大於3.57mmol(600mg)或已有尿酸性結石形成者,應用此類葯有可能造成尿路梗死或促進尿酸性結石的形成,故不宜使用,為避免用葯後因尿中尿酸排泄量急劇增多而引起腎臟損害及腎結石,故應注意從小劑量開始,同時應口服碳酸氫鈉3~6g/d,以鹼化尿液;並多飲水,保持尿量在2000ml/d以上,某些葯物如噻嗪類利尿葯,呋塞米,乙胺丁醇,吡嗪醯胺,煙酸等,可抑制尿酸的排泄,應避免同時使用。
①丙磺舒(羧苯磺胺):初始劑量為0.25g,2次/d,2周後逐漸增至0.5g,3次/d,最大劑量不應超過2g/d,約有5%的患者可發生皮疹,發熱,胃腸道反應等副作用。
②磺吡酮(苯磺唑酮):為保泰松的衍生物,其促進尿酸排泄的作用較丙磺舒強,副作用亦相對較少,與丙磺舒合用具有協同作用,初始劑量一般為50mg,2次/d,漸增至100mg,3次/d,最大劑量為600mg/d,該葯對胃黏膜有刺激作用,潰瘍病患者慎用。
③苯溴馬隆:具有較強的利尿酸作用,常用劑量為25~100mg,1次/d,副作用輕微,少有皮疹,發熱和胃腸道反應。
(3)輔助療法:所有痛風患者都需要攝入大量液體,每日至少3L,尤其是以前患有慢性尿酸結石患者更應如此,服用碳酸氫鈉或檸檬酸三鈉5g,每日3次,使尿液鹼化,臨睡前服用乙醯唑胺50mg,能有效鹼化晨尿,注意避免尿液過鹼化,因為這可能促進草酸鈣結晶沉積,因為葯物完全可以有效降低血清尿酸鹽濃度,所以通常不需要嚴格限制飲食中嘌呤含量,在痛風靜止期應設法減輕肥胖病人的體重,正常皮膚區域的巨大痛風石可以手術切除,其他的痛風石均應通過適當的降低血尿酸治療緩慢地解決,為使腎結石崩解可考慮使用體外超聲波碎石術。
4、並發急性腎衰竭的治療
由尿酸性腎病所致者,應立即給予乙醯唑胺500mg,其後為250mg,3次/d,同時,靜脈補充足夠的水分,適量滴注1.25%碳酸氫鈉液,為增加尿量,可靜注呋塞米40~100mg,此外,應盡早給予別嘌醇,初始劑量為8mg/(kg·d),3~4天減為100~300mg/d,血尿素氮和肌酐升高顯著者,可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
腎盂或輸尿管尿酸性結石所致尿路梗阻也可引起急性腎衰竭,除使用別嘌醇和鹼化尿液外,可先行經皮腎造口術,以緩解尿路梗阻,待病情穩定後再去除尿路結石。
5、飲食控制
減少外源性嘌呤來源,避免食入含嘌呤的飲食如動物內臟,魚蝦類,肉類,豌豆等;防止過胖,一般不主張飲酒,提倡多飲水,保持每天尿量在2000ml以上。
(二)預後
痛風是一種終身性疾病,無腎功能損害或關節畸形者經有效治療一般都能維持正常生活和工作,更不會影響壽命,但如果治療不當,急性關節炎的反復發作可引起較大痛苦,有關節畸形和腎石病者則生活質量會受到一定的影響,腎功能損害嚴重者,預後較差。
當今,痛風已遍及全世界,這與社會的發展,經濟的進步,教育的程度密切相關,但是不能因為痛風是一個古老的疾病而有所忽視,現在越是先進的國家,發病率越高,特別是經濟富裕的國家和地區,因此,痛風的防治及預後還與重視的程度等有關。
痛風的中醫治療方法:
1、急性發作期
【癥候】病人發熱、頭痛、關節明顯紅腫、脹痛,證屬風濕熱痹。
【治法】治宜清熱利濕、祛風通絡。
【方葯】方用四妙散加味湯。
2、真寒假熱型
【癥候】關節紅腫、疼痛,口渴不欲飲,苔白兼黃,脈洪無力。
【治法】以滋陰補腎、清利濕熱。
【方葯】方用六味地黃湯,加桂枝、刨附片以溫經通脈散寒;加木瓜、川牛膝以活血舒筋通絡佐以引葯下行。
3、慢性期
【癥候】關節疼痛,反復發作,灼熱明顯減輕,關節僵硬、畸形,活動受限。
【治法】治宜調理氣血,補益肝腎,酌加通經活絡、活血化瘀療法。
【方葯】方用黃芪桂枝五物湯加味。
4、痛風石瘺
【癥候】證屬久病氣衰,陰寒內積、寒阻血凝、肌膚失養、破潰成瘺。
【治法】治以濟生腎氣丸內服,每次1丸,每日2次,外敷回陽玉龍膏,以暖血生肌;
【方葯】以乾薑、肉桂、草烏、南星化寒痰,活死肌;以赤芍、白芷散滯血,生肌肉。
5、合並尿路結石
可取具有鹼化尿液和促進尿酸結石溶解作用的青皮、陳皮、金錢草煎湯內服,加用鴨跖草,兼有降尿酸和利尿作用。
看了“痛風的症狀與治療方法”的人還看:
1. 痛風的有效治療方法
2. 痛風治療的中醫葯方
3. 老人痛風的治療方法
4. 老年人痛風的治療方法
Ⅱ 中醫治療痛風的葯方
痛風患者一般體內糖和脂肪的代謝功能會明顯降低,因此相當容易並發各種嚴重的疾病,稱之為痛風並發症,中醫治療痛風的葯方有哪些呢?下面我為你整理一些中醫治療痛風的葯方的資料,希望對你有幫助!
中醫治療痛風的葯方
方1:鮮五色梅根10~20g,青殼鴨蛋1枚,和水酒(各半)適量,燉1小時服用,有活血止痛之效。
方2:虎刺鮮根或花30g(干根10~15g),煎汁用酒沖服,有清熱通絡之效。
方3:鉤藤根250g,加燒酒適量,浸1天後分3天服完,有理氣活血止痛之功。
方4:牡丹藤1500g,牛膝30g,鑽地風60g,五加皮250g,紅糖250g,紅棗250g,燒酒5000g ,密封1個月。每次30ml,日3次服,有活血祛風、通絡止痛之效。
方5:蒼術15g,黃柏15g,蠶沙12g,木瓜10g,牛膝6g,丹參15g,白芍12g,桑枝12g,五靈脂9g,元胡15g,路路通15g,檳榔10g,茯苓15g,升麻3g,甘草3g,有祛風除濕、活血通絡之功。
方6:凌霄花根(紫葳根)6~10g,浸酒或以酒煎服,有活血止痛之功。
方7:珍珠蓮根(或藤)、鑽地風根、毛竹根、牛膝各30~60g,丹參30~120g,水煎服,兌黃酒,早晚空腹服,有祛風活血、通絡止痛之功,主慢性痛風。
方8:紅花、白芷、防風各15g,威靈仙10g,酒煎服,有活血祛風之功,主痛風歷節,四肢疼痛。
方9:黨參60g,白術60g,熟地黃60g,山葯30g,海浮石30g,黃柏60g,鎖陽15g,南星30g ,龜板30g,乾薑灰15g,共為末,粥糊為丸,每次9g,日3次,主補脾益腎、化痰散結,治氣血兩虛,痰濁痛風。
方10:黃柏6g,威靈仙6g,蒼術10g,陳皮6g,芍葯3g,甘草10g,羌活6g,共為末服,有清熱除濕、活血通絡之功,主濕熱型痛風。
Ⅲ 中醫治療痛風的方法有哪些
中醫治療痛風有很多種方法,但最常見的一種就是食療。選擇中醫治療,那麼一定要從忌口開始,痛風的引發那麼主要是因為尿酸高引起的。病從口入,中醫講究食物相生相剋,對於一些含有尿酸較高的食物以及一些容易引起尿酸增高的食物,在生活當中都不要吃。因為中醫講究因果關系,你吃了一些容易引起尿酸高的食物,那麼就容易引起痛風症狀的發生,吃那些容易引起尿酸高的食物是因最終導致痛風,所以想要解決痛風的問題就是不要吃那些容易引起尿酸高的食物。
適當的運動可以減少尿酸的提高,所以規律的運動可以改善人體的新陳代謝,自然可以有效的減少尿酸的提高,也可以起到輔助治療痛風的作用。中醫的治療其實也講究陰陽調和,也講究適當的鍛煉,畢竟生命在於運動,適當的鍛煉確實可以改善體內的新陳代謝,將體內的一些酸性物質給代謝出去,自然就不容易引起痛風。當然了,想要用中醫的方式選擇治療,最好還是到中醫院去找專業的醫生進行就診。
Ⅳ 痛風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1.西醫葯治療
〈1〉急性期治療:秋水仙鹼,初劑1mg口服,以後每2小時0.5mg,直至症狀緩解或出現惡心、嘔吐、腹瀉等胃腸反應時停葯。但全程總葯量一般不超過6mg。症狀多在12小時內減輕,48小時內控制。
〈2〉慢性期及間歇期治療
別嘌呤醇:抑制尿酸合成,初劑每次100mg,每日3次,逐漸增加劑量至200mg,每日3次。
丙磺舒:抑制腎小管對尿酸的再吸收。從小劑量開始,初用每次0.25g,每日2次,2周內增至0.5g,每日2次,最大劑量每日不能超過2g。
2.中醫葯治療
〈1〉濕熱痹:關節腫脹,疼痛,痛處掀紅灼熱,其痛劇烈,夜間痛甚,口乾,心煩,小便黃赤,大便干結或不爽,舌紅苔黃膩,脈滑數有力。
治法:清熱利濕,通絡止痛。
方葯:防己12克、滑石15克、薏苡仁15克、杏仁10克、蠶砂15克、半夏12克、赤小豆15克、連翹15克、山梔12克。
便秘加大黃;痛甚加三七、乳香、沒葯;紅腫甚者,加金銀花、黃柏、土茯苓;上肢關節痛,加羌活、威靈仙;下肢關節痛,加牛膝、木瓜。
〈2〉頑痹:關節紅腫疼痛反復發作,關節腫大,畸形僵硬,關節附近及皮下出現痛風石,舌紫暗或有瘀斑,脈細澀。
治法:祛痰清熱,活血通絡。
方葯:桃仁10克、紅花10克、當歸10克、五靈脂10克、地龍12克、秦艽12克、川芎12克、牛膝12克、羌活12克、沒葯6克、甘草9克、黃柏15克。
〈3〉腎虛:夜尿增多,蛋白尿、少尿,下肢浮腫或全身浮腫,腰痛膝軟。偏陽虛者畏寒肢冷,面色發白。偏陰虛者頭昏耳鳴,潮熱盜汗。
治法:補腎利尿。
方葯:枸杞子15克、菟絲子12克、女貞子12克、車前子20克、白茅根30克。
陽虛明顯加仙靈脾、仙茅;陰虛明顯加黃柏、知母;腹脹、便溏者,加黨參、白術;頭昏頭暈,肝陽上亢者,加鉤藤、菊花、天麻。
〈4〉石淋:尿中時夾砂石或X線片顯示泌尿系結石,小便澀滯不暢或尿時中斷或時不能卒出,或尿中帶血,腰腹疼痛,脈弦。
治法:通淋利尿,消除砂石。
方葯:石韋15克、瞿麥15克、車前子12克、木通6克、冬葵子10克、金錢草30克、茯苓15克、雞內金15克、滑石9克、海金砂20克。
腰腹絞痛者,加芍葯緩急止痛;尿血者加小薊涼血止血。
Ⅳ 痛風有哪些治療方法
(1)西醫葯治療。
①急性期治療:秋水仙鹼,初劑1毫克口服,以後每2小時0.5毫克,直至症狀緩解或出現惡心、嘔吐、腹瀉等胃腸反應時停葯。但全程總葯量一般不超過6毫克。症狀多在12小時內減輕,48小時內控制。
②慢性期及間歇期治療:
別嘌呤醇:抑制尿酸合成,初劑每次100毫克,每日3次,逐漸增加劑量至200毫克,每日3次。
丙磺舒:抑制腎小管對尿酸的再吸收。從小劑量開始,初用每次0.25克,每日2次,2周內增至0.5克,每日2次,最大劑量每日不能超過2克。
(2)中醫葯治療。
①濕熱痹:關節腫脹,疼痛,痛處掀紅灼熱,其痛劇烈,夜間痛甚,口乾,心煩,小便黃赤,大便干結或不爽,舌紅苔黃膩,脈滑數有力。治宜清熱利濕、通絡止痛。
方葯:防己、山梔、赤小豆各12克,滑石、薏苡仁、蠶砂、赤小豆、連翹各15克,杏仁10克。
便秘加大黃;痛甚加三七、乳香、沒葯;紅腫甚者,加金銀花、黃柏、土茯苓;上肢關節痛,加羌活、威靈仙;下肢關節痛,加牛膝、木瓜。
②頑痹:關節紅腫疼痛反復發作,關節腫大,畸形僵硬,關節附近及皮下出現痛風石,舌紫暗或有瘀斑,脈細澀。治宜祛痰清熱、活血通絡。
方葯:桃仁、紅花、當歸、五靈脂各10克,地龍、秦艽、川芎、牛膝、羌活各12克,沒葯6克,甘草9克,黃柏15克。
③腎虛:夜尿增多,蛋白尿、少尿,下肢浮腫或全身浮腫,腰痛膝軟。偏陽虛者畏寒肢冷,面色白。偏陰虛者頭昏耳鳴,潮熱盜汗。治宜補腎利尿。
方葯:枸杞子15克,菟絲子、女貞子各12克,車前子20克,白茅根30克。
陽虛明顯加仙靈脾、仙茅;陰虛明顯加黃柏、知母;腹脹、便溏者,加黨參、白術;頭昏頭暈、肝陽上亢者,加鉤藤、菊花、天麻。
④石淋:尿中時夾砂石或X線片顯示泌尿系結石,小便澀滯不暢或尿時中斷或時不能卒出,或尿中帶血,腰腹疼痛,脈弦。治宜通淋利尿、消除砂石。
方葯:石韋、瞿麥、茯苓、雞內金各15克,車前子12克,木通6克,冬葵子10克,金錢草30克,滑石9克,海金砂20克。
腰腹絞痛者,加芍葯緩急止痛;尿血者加小薊涼血止血。
Ⅵ 痛風有什麼辦法可醫
痛風的治療首先是要嚴格注意飲食,然後是鹼化尿液,促進尿酸的排泄。痛風也可以用抗炎鎮痛的葯物進行治療,常用的是非甾體類抗炎葯和糖皮質激素類葯物等,還可以用抑制尿酸的生成的葯物進行治療。痛風治療期間,患者應定期檢查肝腎功能和尿酸水平。
Ⅶ 痛風快速止痛的方法
痛風是一種常見病,多發於男性。得了痛風後,主要表現為關節的腫脹疼痛,後期可以引起痛風石等問題,長期下去對腎臟也會有很大的損害。那麼痛風發作時,我們應該如何做能快速止痛呢?常見的,主要是以下4種方法。
注意事項
得了痛風以後一定要注意飲食少喝啤酒,少吃海鮮,多鍛煉身體。只要把尿酸控制在正常范圍內,就不會引起並發症。
Ⅷ 痛風中葯治療方有哪些
〈1〉濕熱痹:關節腫脹,疼痛,痛處掀紅灼熱,其痛劇烈,夜間痛甚,口乾,心煩,小便黃赤,大便干結或不爽,舌紅苔黃膩,脈滑數有力。
治法:清熱利濕,通絡止痛。
方葯:防己12克、滑石15克、薏苡仁15克、杏仁10克、蠶砂15克、半夏12克、赤小豆15克、連翹15克、山梔12克。
便秘加大黃;痛甚加三七、乳香、沒葯;紅腫甚者,加金銀花、黃柏、土茯苓;上肢關節痛,加羌活、威靈仙;下肢關節痛,加牛膝、木瓜。
〈2〉頑痹:關節紅腫疼痛反復發作,關節腫大,畸形僵硬,關節附近及皮下出現痛風石,舌紫暗或有瘀斑,脈細澀。
治法:祛痰清熱,活血通絡。
方葯:桃仁10克、紅花10克、當歸10克、五靈脂10克、地龍12克、秦艽12克、川芎12克、牛膝12克、羌活12克、沒葯6克、甘草9克、黃柏15克。
〈3〉腎虛:夜尿增多,蛋白尿、少尿,下肢浮腫或全身浮腫,腰痛膝軟。偏陽虛者畏寒肢冷,面色?白。偏陰虛者頭昏耳鳴,潮熱盜汗。
治法:補腎利尿。
方葯:枸杞子15克、菟絲子12克、女貞子12克、車前子20克、白茅根30克。
陽虛明顯加仙靈脾、仙茅;陰虛明顯加黃柏、知母;腹脹、便溏者,加黨參、白術;頭昏頭暈,肝陽上亢者,加鉤藤、菊花、天麻。
〈4〉石淋:尿中時夾砂石或X線片顯示泌尿系結石,小便澀滯不暢或尿時中斷或時不能卒出,或尿中帶血,腰腹疼痛,脈弦。
治法:通淋利尿,消除砂石。
方葯:石韋15克、瞿麥15克、車前子12克、木通6克、冬葵子10克、金錢草30克、茯苓15克、雞內金15克、滑石9克、海金砂20克。
腰腹絞痛者,加芍葯緩急止痛;尿血者加小薊涼血止血。
Ⅸ 中醫治痛風有什麼好方法
痛風在我國過去認為少見,近年來發病率有上升趨勢。在西方成年人中為0.5~1%。因關節炎就診者5%為痛風,而特發性高尿酸血症為5~20%。男性多見,好發年齡30~40歲,約50%有遺傳家族史。多見於肥胖、腦力勞動者。發病似與啫酒、盛餐、過敏體質有關。女性痛風僅佔5%,多數在更年期後發病。中醫對痛風病因與發病機制的認識有以下幾方面:
1.素體陽盛,臟腑蘊毒:臟腑積熱是形成毒邪攻入骨節的先決條件,積熱日久,熱郁為毒是發生本病的根本原因。2.濕熱濁毒,留注關節:濕熱濁毒,根於脾胃,留滯經脈,壅閉經絡,流注關節,若正虛邪戀,濕毒不去,循經竄絡,附於骨節,形成痰核,堅硬如石。所以濕熱濁毒是形成痛風石的主要原因。3.脾虛為本,濕濁為標:素體脾虛加之飲食不節,損傷脾胃,運化失調,釀生濕濁,外注皮肉關節,內留臟腑,發為本病。4.外邪侵襲:外邪留滯肌肉關節致氣血不暢,經絡不通,不通則痛,久則可致氣血虧損,血熱致瘀,絡道阻塞,引起關節腫大、畸形及僵硬。中醫治療痛風一般都是採取的中葯處方:
中醫治療痛風處方1:黃茋50克,妊娠、附子、制半夏、羌活、白芍、仙靈脾、萆薢、當歸、棗仁、茯苓各9克,防風、細辛、獨活、肉桂、炙甘草各6克,川芎4.5克。將上述葯材水煎,日1劑,服3次這些處方平時操作起來麻煩,不容易堅持。針對痛風專家們更推薦痛風患者喝<復bei茲降酸cha>,克服了傳統方法上的弊端,操作更方便,喝著口感好,效果佳。<復bei茲降酸cha>成分中富含多種人體必需的離子態鹼性礦物質,能科學有效地中和、溶解人體內日常過量產生的尿酸,防止尿酸結晶,當天尿酸當天排,<復bei茲降酸cha>以其純天然特質、高純度、高吸收率等優點,被痛風人群的視為必備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