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特長生興趣的培養有哪些方法
學校做為學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場所,也是特長生培養的主陣地。但是由於應試教育的影響,以及長期以來形成的陳腐的人才觀、學生觀、教學觀,在一定程度上禁錮了教師的思想。再加上不完善的課程體系和單調的教育手段、相對狹窄的特長發展空間,以及來自社會和家庭方面對特長教育的偏見等,都構成特長生培養的障礙,制約和阻礙著特長生培養的順利實施。另外在特長生培養實踐過程中,由於對特長教育與素質教育內涵的理解不同,還容易產生誤解,使特長生培養步入誤區。
一、特長培養中的障礙因素。
特長培養的障礙主要來自兩大方面,一是教師和學生家長的思想障礙,二是特長教育環境貧乏和教育內容的單一化。這是農村中小學特長生培養的兩大障礙因素。
1智育第一分數至上的思想障礙。
在特長銜接培養實驗之初,特長生培養遭受到了來自各方面的壓力。首先是學生家長,許多父母擔心孩子在學校里搞特長會影響文化課學習,千方百計阻撓學生參加各種特長培養和訓練活動,如拒絕物質支持,找親朋好友甚至老師勸阻參加特長活動的學生"改邪歸正"等。還有部分教師對特長教育也很不理解,對特長生培養持觀望態度,既不主動參與,也不熱心發動學生。某些初中教師在課外活動時間把學生關在教室里學習,阻止學生參加特長培養活動的的現象時有發生。這些行為的背後,反映出部分教師和學生家長存在著智育第一的思想,只要與學生文化知識學習沒有直接關聯的事情一律排斥,認為學生不把所有精力投入到書本知識中就是不務正業。可見根深蒂固的應試教育思想,"分數"作為人才的標準是中小學特長生培養的主要思想障礙。不排除這些思想障礙,特長教育就很難落實到學生中去,特長生培養也將成為一句空話。
為克服思想阻力與偏見,放手特長培養,課題組把更新教育觀念放在各項工作的首位。首先,成立"特長教育辦公室",統一協調有關工作,先後出台《關於培養優秀、特長、拔尖生的意見》、《中小學教師骨幹係列管理辦法》等文件,以求方向明確,統一認識;其次,把端正教育思想的工作落到實處,措施是把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100條建議》、《帕夫雷什中學》作為教師的必學書目,人手一冊,定期考試,不及格者定期補考;還出版內部刊物《高密師訓》,提出不同時期的學習重點,提供學習資料及國內外進步教育思想,出版報紙《高密教育》,交流我市教育信息,推廣各校先進經驗;第三,確立了幾處基礎比較好的小學、初中、高中作為實驗點校,點面結合,具體指導。讓教師在教育實踐中逐步形成新的教育理念:如"從一個角度看學生,可能只有1%的天才;從多個角度看學生,也許就有99%的天才","年幼並非無知,教育不是從零開始","成長無法代替,只有成功才能走向成功","面向全體要從關注身邊每一個人開始","給予學生一些權利,讓他們學會選擇,為他們提供鍛造的機會和條件",等等。這些觀點都成為我們特長生培養工作中的指導思想。
2貧乏的教育環境、單一的課程結構,造成了特長生發展的空間障礙。
特長生培養需要以多彩的教育環境和豐富的教育內容作為載體,許多農村中小學僅僅依靠國家統一規定的幾本教材作為學習的內容,課外時間由班級或學校統一安排一套活動的落後單一教育格局是無法滿足特長教育要求的。特長教育需要開放的教育環境,要有可供學生修養和發展特長所需要的各種條件,要有展示特長才能的舞台,有可供選擇的教育內容。因此,豐富特長生發展的空間條件必須改革單一的課程結構,構建必修課、選修課、活動課三大板塊相結合的組合課程體系,為學生提供可以選擇的教育內容;合理組織學生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特長教育活動,在活動中發展和提高學生的特長;搭建展示才能的舞台,讓學生通過展示才能獲得成功感和成就感。這些都是特長生培養的基礎和條件保障。
此外,特長生培養指導教師缺乏,特長培養所需要的設施不全等,都是特長生培養的障礙因素,也需要引起重視予以克服。
二、特長培養中的誤區。
在特長生培養的實踐中,由於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供借鑒,特長教育在實施過程中容易走入一些誤區。
1以培養特長取代個性發展。
一些中小學將"發展特長"與"發展個性"混為一談。認為"發展特長"抓得著,看得見,最容易顯示素質教育成果;只要發展了特長,也就發展了個性。因此,在教育實踐上,把特長培養提高到不適當的程度,以特長教育活動取代了個性培養。這一誤區來自於概念的模糊。
"個性"不能與"特長"混為一談。個性是表明個體在社會實踐中所持態度和行為的綜合特徵。它是多層次的有機組織整體,包括社會的(理想、道德、世界觀等)、心理的(認識、情緒、意志、興趣、動機、氣質等)和生理的(體魄、精力等)多方面內容。"特長"則是學生個性所顯露的某些個別性,是學生個性心理諸要素由於發展不平衡所表現出的特殊的興趣、愛好和才能。只有把"特長"置於"個性"這個整體中去認識,才能獲得正確的理解,也才能有利於正確的教育實踐。
當然,特長發展與個性發展在一定條件下是能夠相互作用的。特長教育活動如果真正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可以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特長有時也可以作為個性的一個參照,甚至是一個重要的參照。但是,特長不能與個性劃等號。在很多情況下,一個人個性的主要表現並不在於其顯露的才能,而在於其意識傾向和穩定而獨特的心理特徵,如果認識不到這一點,就有可能導致個性畸形發展。我國有個"聰明"的留美博士,叫盧剛,他的才能(特長),應當說是無可置疑的。但就是因為失去平衡的嫉妒心理作崇,槍殺了另一個我國優秀的留美博士生,接著又殺死了他的導師、主任和一名副校長,最後自殺。教訓告誡我們,以發展特長代表個性培養顯然是有害的。
2違背學生意願。
特長教育應當遵循的一條基本原則是,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和選擇,體現學生的主體性。但是,某些學校由於認識上的錯位和客觀條件的局限,恰恰違背了這條原則,他們將擬定的一些特長項目,像新生編班那樣分配給學生。讓學生分進聲樂組就學唱歌,分進書畫組就學書法、繪畫……他們也自有他們的理由:"人的才能都是練出來的,'馬得騎,人得逼',只要逼著練,寫字差的(分到書法組)可以練好;手拙笨的(分到小製作組)可以變巧……"這是典型的"教育選擇學生",而不是"讓學生選擇教育",其要害是違背了個性發展的規律。青少年如果被強制去發展特長,其個性發展就無從談起。
對學生的特長培養,大都是從小學開始的,按照個性發展的規律,不僅從特長培養的起始階段就應當尊重學生的意願、選擇;即使在與初中銜接培養的過程中,也應該允許學生特長的變更、遷移。這是因為,少年兒童正處於個性發展階段,他們的身心發育遠未定型,認識水平正在發展,社會實踐剛剛起步,隨著對"特長"的認識和理解逐步加深,對特長還存在著再選擇和再定向的問題。過早地讓學生確定某些特長專向發展,或者不允許學生特長志向的中途轉移,都有可能埋沒人才。青年時代的巴爾扎克,父親逼他學法律,他說"毫無興趣","興趣在文學"。倘若屈從父命,世界上可能就少了一個大文豪。
3選擇發展對象。
有些有升學任務的初中和高中,對特長生的培養是有選擇的。選擇的基本條件有兩類:一類是各門必修課程都合格(有的還強調統考學科達到良好以上標准);另一類是個別學科雖然成績不佳,但能對口升學的特長(如美術、音樂等)較為突出。其理由是:"學生的特長要得到發展,必然要佔用部分精力和時間,一個連必修課程都學不好的學生,難以有餘力去發展特長;以犧牲學必修課的精力去發展特長,勢必會影響學生的前途(升學)。"顯然,這樣的選擇是以"升學"的效益為前提的,其實質是以"特長教育"粉飾"應試教育"。
實施素質教育,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生動活潑的發展,都獲得成功。宋代學者朱熹曾說過:"聖賢施教,各因其材,小以成小,大以成大,無棄人也。"而選擇式的特長教育之"誤",就在於將部分學業差的學生排斥在"特長發展"的門檻之外。素質教育培養的人,最終是學會生存,學會創造。即使學生某些功課考不好,考不上大學,能學好一項特長,掌握一技之長,有何不好?這不恰恰是學會生存、學會創造的需要嗎?
人的成功,關鍵在於其個性、特長得到健康的發展。許多人都知道,著名詩人臧克家是以數學零分、國文98分的成績考入青島大學的。如果要求各門功課都合格才能發展特長,臧克家的文學特長有可能也被扼殺了。高密一中1996年收了個叫賀鵬的委培生,剛入學時,他學習不好,屢犯校紀,老師同學都感到棘手,後發現他上課常偷偷地畫畫,便把他吸收到校書畫協會,並給他配上指導教師。當他的作品入選全市中學生畫展並獲獎後,他第一次看到同學們對他敬佩的目光,於是找回了久違的自信。從此,刻苦學習,尊敬師生,熱愛集體,其作品多次在全國獲獎,被評為十佳"特長之星"和優秀中學生。這個例子說明,限定條件發展特長是不可取的,這會扼殺學生的個性,扼殺個性就是扼殺人才。我們曾對輟學的初中生作過調查,輟學的主要原因75%以上的是厭學。他們的功課學不好,上課如同"坐文明監獄";其個性特長又得不到發揮,久而久之,失去了自尊和自信,選擇輟學便在情理之中了。
4急功近利
有些學校追求名生效益,對特長生寄予過高的期望,總希望出一批方方面面的"小能人",在各種競賽活動中,上檔次,領大獎,以提高學校的知名度。這種心態,也迎合了一些家長的需求,他們也希望自己的孩子盡早出人頭地,光耀門庭。按說,這些想法是可以理解的,無須指責。問題就在於在這種思想指導下的實踐,卻帶來一定的負面效應:第一,急功近利,跟上來的是高目標,硬手段,這免不了一個"逼"字,逼學,逼練,逼進;進一寸不足,進一丈不夠……甚至要拔苗助長。逼的結果是超出了學生的承受能力,加重了學生心理壓力,等於給學生套上了另一種精神枷鎖。不僅欲速不達,而且有害於學生的身心健康。第二,違背了基礎教育基礎性的原則。基礎教育,尤其是義務教育階段的教育,應把著力點放在全面打好基礎上,讓學生的生理素質、心理素質、文化科學素質得到和諧的發展,而不應該把重點放在培養少數"名生"上。即使對特長明顯的學生實行優生優培,也不能破壞他們個性發展的和諧性。試想,讓學生用超量的精力和時間去追"名"逐"利",能不影響其全面打好基礎嗎?當然,誰也不會懷疑少數天資聰明的兒童少年,在良好環境的熏陶和教育下,會凸現出某些超常的才能。但是,如果他們打不好基礎,那麼,他們的潛能就不可能得到持續地開發,今天的特長"小明星",到了應當鑄造人生輝煌的年齡,卻有可能隕落了。
特長生培養的急功近利,還往往忽略素質教育的靈魂--創造力的培養。譬如,某初中對書法特長生規定的目標是臨歐、柳、顏、趙四大家的任何一家。兩年寫"像",四年寫"真"。且不說四年難以寫"真",即使花十年時間寫"真"了,至多是又出了一批歐、柳、顏、趙,我們的書法藝術也只能停留在先賢的水平上,還會有發展嗎?發展學生任何方面的特長,都不應當重"繼承",輕"創造",應當把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發展學生的創造力貫穿於特長教育的始終。達·芬奇所以能創作出舉世公認的傑作《最後的晚餐》和《蒙娜·麗莎》,與他少年時代的善於模仿和那段艱苦畫蛋的基本功訓練不無關系。然而,他能創立世界美術史上第一套系統的繪畫理論,能在廣闊的領域里摘取十幾項"大專家"的桂冠,最關鍵的因素還是源於他的創造思維。
⑵ 如何正確對待孩子們的特長教育
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對人才的標准越來越高,那些望子成龍、盼女成鳳的父母們就開始為孩子的將來打基礎了。父母們都希望孩子能夠在接受正常教育的前提之下,再讓孩子接受一項甚至是幾項特長教育,讓孩子掌握更多的技能,去迎接未來的挑戰。於是,以培養孩子某些特殊能力為目的的特長教育就應運而生了。比如書法班、美術班、舞蹈班、音樂班等等,應有盡有不一而足。
更重要的是,對學習這項特長可能會面臨的困難、挑戰和壓力有所認知,做到苦樂心中皆有數。
3、和孩子一起制定學習計劃
學習計劃一定要包括這些:
比如上課的時間和頻率、練習的時間和頻率、需要堅持的年限(通常需要堅持到至少初三)、每次進步一點點的自我要求,以及碰到困難怎麼辦的心理准備。
至於考級考證比賽之類,大可不必強求,孩子享受了過程、做好了過程,結果自然不會差,順其自然,順便考考也無妨。
總之,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提升孩子的內在、培養孩子的綜合素養,最終讓孩子擁有更高品質、更豐滿幸福的人生,才是學習一切特長的根本所在。
特長教育是個性發展的教育。「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說的意思是說,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也總會有用武之地的。全方位地從學生個性發展的不同角度,提高學生的素質,對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天賦,不但不能夠壓制、扼殺,還應該因勢利導地加以發掘,啟發他們的主動性、創造性,讓他們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華。
普通教育和特長教育為一體的完全教育就是在普通教育中發現每個人的特長並加以引導,把每個人的才能都發揮出來。特長教育不同於學校教育,其主要是培養孩子對某些技能學習的興趣,所以在教育過程中要松緊有度,給予孩子適度的空間,讓孩子在玩中學,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⑶ 如何發現小孩子的特長並進行培養
培養人的豐富多採的個性,促使人的身心健康發展,實現個體的社會化和諧統一是教育的重要價值取向。個性是做為個體人的特性的總和,是個人在生理基礎上,受到家庭、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等影響而逐步形成的氣質、能力、興趣和性格等心理特徵的總和。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發展,重視兒童個性的培養已成為時代的需要和教育教學改革的發展趨勢。如何增減個性,各國教育界在不斷地進行理論探討和實驗摸索,特別是對幼兒的個性培養,應成為青少年個性發展理論和實踐工作的基礎工程,尤應受到重視。對一個人來說,6歲以前是人的個性發展最重要的時期,凡人所需要的習慣、言語、技能、思想、情緒等品質都要在此時期打下基礎;若這個時期基礎打得不穩固,那健全的人格(個性)就不容易建築了。參天大樹從根教育,教人必須從小教起,結合我國社會的現實,現在的幼兒大多數是獨生子女,由於一些家庭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的偏差,使不少幼兒出現了一些不良的個性品質,如任性、懶惰、依賴、好強、自私等,妨礙了幼兒興趣、愛好、品德、特長等良好個性的充分發展,不利於為未來社會培養具有高素質全面發展的創造型人才。因此,在幼兒園階段重視幼兒個性的培養,已成為當務之急,也是幼兒園實施素質教育極重要的組成部分。下面著重就培養幼兒良好的個性的有效途徑談幾點淺見。一、培養幼兒良好的興趣是個性發展的入手處。人的個性可以歸結為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創造力幾個方面。興趣與它們之間的關系,顯而易見興趣對它們發展有著重要影響。智力因素主要指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想像力等方面,它是人們在認識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心理特徵,是個性發展的前提。興趣可以對人的智力活動起定向作用,提高智力活動的效率。在教學中形成和發展學生的興趣,在某種意義上也就是發展其智力,促使個性的發展。非智力因素廣義是指智力以外的一切心理素質,從狹義講,主要是指動力、情感、意志、性格、興趣等,是個性的標志和外在表現。興趣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發展對其他方面有著重要影響。濃厚的興趣可以使人們在某種活動中情感更強烈,意志更堅強,並成為性格的一部分。創造力是個性發展的主要標志和邏輯歸宿。培養孩子的創造力不僅需要有廣闊的知識背景和高度發展的智力,而且需要濃厚不移的興趣,最初的興趣是創造力的火花。培養和發展幼兒的個性,必須從良好的興趣開始。如何通過培養幼兒的興趣來達到發展他們個性的目的呢?我認為主要應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的興趣,引導和鼓勵幼兒發展特長。幼兒階段是興趣產生和發展的關鍵時期,幼兒的興趣是廣泛的,教師要具有敏銳的,洞察一切的眼光,能善於從幼兒的一言一行去發現他的興趣所在,並有計劃、有意識地加以培養。這是興趣逐步發展為特長的條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者的明智就在於從似乎「差不多」的學生中發現每個人的特殊興趣、愛好和特長,從而著手培養和發展。教師應善於捕捉幼兒的興趣之光,做到有心人。第二是滿足幼兒的需要,這是促使他們對學習和活動產生興趣的基本條件。按照皮亞傑的觀點:「興趣,實際上,就是需要的延伸,它表現出對象與需要之間的關系。」幼兒中主要有幾方面的需要:一是學習知識,開展活動的需要。他們對大千世界會問上千萬個為什麼,要盡量滿足他們的問。二是精神生活的需要。教師在課堂上除了傳授知識。發展幼兒智力外,還要用積極的態度,高昂的情緒,生動的語言,科學的方法,使課堂生動活潑,妙趣橫生,催人奮發,促人上進。三是尊重的需要。教師在幼兒交往和接觸中,要以平等、友好的身份盡量尊重、愛惜他們的自尊心、自信心,對幼兒的評價要恰當,以鼓勵、正面開導為主。第三是積極創造讓幼兒獲取成功喜悅的條件,這是讓興趣持續,向縱深發展的外因。教師要在教學和各項活動中,千方百計地創設條件,設制最佳情景,讓幼兒的興趣由低級向高級發展。實踐證明,只有從興趣入手,培養幼兒良好個性才能真正的落到實處,收到實效。二、建立親密、、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培養幼兒良好個性的基石。要使幼兒能充分發揮創造力、主動性,我們當老師的就要與幼兒形成的、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在生活上我們是孩子的父母,要關心愛護他們,使幼兒感受到老師就象媽媽一樣疼愛他們。如遇到生病的孩子,要多問,細心的照料,及時給病兒喂葯等。在教學中,要允許孩子發表不同的意見,鼓勵他們多問幾個為什麼?鼓勵他們多動腦筋,在問題的解答中要循循善誘,增進他們的知識,使兒童得到問的,才能充分發揮他們的創造力。偉大教育家陶行知指出:「我們要懂得兒童,這是父母、先生頂大的責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與幼兒建立平等的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關系,要充分了解兒童,選擇適合幼兒教學活動的方式方法,讓幼兒在教與學中能積極主動地學、會學、樂學。他們想說,要多讓他們說,他們想唱,多讓他們唱,他們要玩,盡情地組織他們玩。在幼兒的游戲中,教師扮演成游戲中的角色,參與到孩子中去,要幼兒做的自己帶頭去做,使幼兒感受到老師也和他們一樣。這樣,他們不需要你多費口舌,而是高高興興地參與進來。活動中增加了信任感和親切感,幼兒的思維就會處在高度興奮的狀態,其活動效果就會倍增。如在一次計算機操作活動課後,滿地的碎紙屑,我喊了幾位幼兒來撿,這些孩子聽了後,很不情願地撿了一兩張。後來,我說:我們大家來比賽,看誰撿的多,於是我先撿了起來,孩子們看到後一個個地參與進來,不一會地上就干凈了。後來只要老師參加,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就會很高。師生間形成了的、相互信任的、相互尊重的關系,在學生之間也起到了示範作用,引導他們也要養成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幫助的團結協作精神,使幼兒在園有安全感,能無憂無慮地學習,為發展良好個性創造條件,提供保證。三、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培養幼兒良好的個性品質。幼兒個性的和諧發展是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進行的,是在活動中行成個性,表現出個性。幼兒園的教學活動是豐富多彩的。在教學活動中讓幼兒自己去講、去聽、去看、去做,從而培養了幼兒的創造力、興趣愛好等個性。除了教學活動外,幼兒園的晨間活動和游戲活動也是促進幼兒形成良好個性品質的主要途徑。如孩子早晨的活動,有的幼兒喜歡運動,我們可以向孩子提供球、繩等運動器械,讓他們活動,在活動中教他們技能;而有的孩子喜歡畫畫,我們則可以提供給他們紙和筆,讓他們在紙上畫出一幅幅美麗的畫來,從而使他們得到滿足;有的孩子喜歡唱、跳舞。這樣,我們把尊重孩子變成實際行動,使他們能在愉快的心情中從事學習。又如幼兒喜愛的角色游戲,在游戲中幼兒盡情地發揮想像力和創造性思維,這些游戲培養幼兒之間的合作精神,並表現了兒童自身對社會生活的理解,盡管膚淺、表面,但也是他們將來適應社會的基礎。另外,我們要經常組織幼兒到大自然中體驗生活,如去農村參觀等,還要組織各類比賽,通過一些活動,增強了幼兒的集體榮譽感和成就感、進取心,鍛煉了他們的意志、品質,使其在不同的活動中發揮每個幼兒的特長。四、因材施教促進每個幼兒個性的發展。幼兒的情感具有明顯的附屬內驅力,每個孩子都需要老師的愛、贊許和認可,教師對孩子應一視同仁,要努力克服教師的偏愛心理,不能對於那些聰明、漂亮、善於交際的幼兒偏心,我們也應重視那些安靜、內向、反應較慢的兒童,並盡量多給他們鍛煉、展示自己的機會,更不能對經常有攻擊行為,不守紀律的兒童產生反感,造成個別孩子個性向更偏執的方向發展。孩子的個性心理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教師對能力、性格、氣質、興趣愛好各不相同的學生要區別對待,採用因人而異的教育方法,如對待反應慢的,表現差的幼兒要給的關懷和鼓勵,注意保護他們的自尊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對有特長,能力一般的學生,我們要創造條件和機會,讓他們參加興趣班,發揮他們的一技之長;對容易滿足的兒童,則要避免過多的表揚,而要給與他們更高的要求,克服他們驕傲自滿、自負心理,讓他們的個性向正確方向發展。總之,時代跨進了二十一世紀,對人才素質的要求不僅需要健康的體魄,高尚的理想,堅定的信念,豐富的知識,更需要有健全的心態與人格。讓我們的每個孩子都有良好的個性、特長,把我們的孩子培養成為具有時代精神的人,這是時代賦予我們每個教師的重任。
⑷ 培養孩子特長的方法都有哪些
大部分的父母都希望自己家的小孩,從小就喜歡學習。明智的父母善於發現孩子的最佳才能,並有針對性地培養,盡可能挖掘出孩子的潛能。那麼,如何發現和培養孩子的特長呢?
一、喜歡安靜:適宜學圍棋
識別方法:比較安靜的孩子,特別喜歡比較,譬如他能發現,媽媽包的餃子和奶奶的不一樣。所以像拼圖一類的游戲,足以讓他快樂地擺弄上幾個小時。
提示:這類孩子有耐心的個性和細致的觀察力,還有比較好的邏輯思維能力。父母應不斷培養他的嚴謹和較真的個性,可以讓他多學習圍棋、數學或科學實驗等。
二、喜歡說話:適宜學聲樂
識別方法:孩子對富有旋律的音樂會有特別的反應,常會啊、啊地叫,並揮舞小手。有時突然聽到電視里傳來一段音樂,立即會跟著唱起來。這類孩子一般開口說話比較早,並且喜歡學說大人的話。
提示:這類孩子的思維模式是由聲音帶動的,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大部分老師都是通過口授進行教學,這對於聽覺學習型的孩子是十分有益的。他們比較適宜學相聲、聲樂或鋼琴。
三、喜歡動手:適宜學書法
識別方法:這類孩子比較有耐心,並能完成技巧較高的活動,如拆裝汽車、串珠子等。
提示:這是一類難得的孩子,只要正確引導,成人後都有認真、細致的態度,這是做任何事情的基礎。可以讓他們多參加一些手工方面的活動,如書法、編織、珠算等,幫助他們在拓展個性的同時,學到一些技能。
四、喜歡模仿:適宜學表演
識別方法:這類孩子在人越多的場合,表現得越活躍,越希望自己是主角。當然這些孩子也有能夠吸引更多人注意力的能力,譬如豐富的表情、手舞足蹈的樣子以及高亢的聲音等。
提示:如果孩子已經上幼兒園了,父母應和老師溝通,不妨在適當的時機給孩子表現的舞台,只要孩子有一次在正式的公眾場合得到認可,他就能更自信地對待自己。這類孩子適宜學習表演、主持、舞蹈。
五、喜歡打鬧:適宜學武術
識別方法:這類孩子可能是被認為最有活力的,他們好動,注意力也不夠集中,常常不是在跑就是在跳。他們無論是爬還是走路一般都要比其他孩子早。
提示:這類被稱為觸覺學習型的孩子,在傳統教學模式中很吃虧。但是他的動作協調能力較強,適當地讓他們參加跆拳道、武術和游泳等活動,釋放他們的能量,反而有利於他們日常安靜地學習。
六、喜歡服飾:適宜學繪畫
識別方法:這類孩子喜歡收集漂亮的布娃娃,還喜歡挑選自己穿著的服飾,常會對自認為不好看的衣服拒絕穿著!
提示:這類孩子在學習時,如果為他們配上鮮艷圖片或者視頻,強烈的視覺刺激會讓他立即進入狀態,在形象的世界裡,他會感到特別舒心。這類孩子最好讓他們多去學習繪畫、雕塑等。
我在網上看到了這篇文章,講的挺好的,大家也看看吧。
⑸ 如何正確對待孩子們的特長教育
前一段時間看到一個小孩的課程表,七天去九個補習班,行程安排的特別滿,一張紙的背後就能看到父母望子成龍的那顆心,培養孩子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真的是不遺餘力。
對於特長,就要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避免讓孩子成為一個無趣的人,但是不要只顧著把父母的喜好強加給孩子,孩子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思想。有感興趣的父母不妨花些錢培養一下,如果孩子沒有感興趣的,送孩子去學學書法,陶冶一下情操也是不錯的選擇。
⑹ 教育怎樣培養興趣特長
第一,需給孩子提供廣闊的空間和盡可能大的活動范圍。孩子的活動范圍小了,天天就接觸那麼幾個人、幾件事,你能斷定孩子就對那麼幾個人、幾件事感興趣,對別的人和事就不感興趣嗎?孩子的接觸面有限,興趣、特長自然就有限。為使孩子的生活不受限,父母應盡量擴大孩子的結交、活動范圍,使孩子的天賦、才能有可施展的空間,可發揮的餘地。在各種各樣的選擇里,孩子更願選擇什麼、做什麼,這就為孩子的未來的興趣、特長埋下了伏筆。
第二,需注意觀察、分析、比較和研究。同一年齡的孩子有許多相同的興趣、愛好,家長的職責在於同中求異,看孩子到底對什麼更喜歡、更感興趣。在發現孩子的興趣、愛好之後再做進一步的分析、研究。有時候,孩子的興趣、愛好和他的天賦、才能相吻合——孩子愛什麼,正好擅長什麼;有時候,孩子的興趣、愛好與之天賦、才能不吻合——孩子喜歡、愛好的,並不一定就是他所擅長的。這需父母仔細觀察、分析、研究孩子的興趣愛好里到底有幾分是天賦、才能?有幾分是偶然、巧合?孩子偶然喜歡什麼,遇到新事物,會轉移注意力,對新事物產生興趣;一旦出現更新的事物,孩子又會對更新的事物產生興趣。這說明,孩子的興趣還不穩定,孩子不過是在眾多的選擇里,暫時選擇了某事物,一旦出現新情況,還會出現新變化。這是正常的,每個孩子都會經歷。難辦的是,孩子喜歡的卻不是他所擅長的。孩子年齡小,對未來、對自己、對同齡人認識不足,以為自己喜歡什麼就擅長什麼。比如,孩子喜歡卡通漫畫,就以為自己擅長卡通漫畫;孩子喜歡唱歌,就以為自己擅長唱歌;孩子喜歡電腦,就以為自己擅長電腦……這會使孩子沉迷於假象,不能自拔。孩子喜歡什麼、擅長什麼,需要父母長時間的觀察、分析、比較和研究。
第三,不要急於給孩子的興趣、特長定性,定向。因為,孩子的人生剛剛開始,他們的體驗、見識有限,認識、判斷也有限。過早給孩子的興趣、特長定性、定向,會使孩子失去很多的機會,錯過很多的選擇。如果孩子最初選擇的並不是他所擅長的,把有限的時間、精力都投在了他並不擅長的事情上,這不是貽誤了孩子的童年好時光嗎?所以,孩子還小的時候,採取「廣種薄收」的策略是明智的、可取的,這既不會使孩子錯過選擇的機會,也不會使孩子選錯了、貽誤再選的機會。孩子有比較、有鑒別,才會真正知道自己到底喜歡什麼、愛什麼、擅長什麼。
第四,不要急於給孩子請老師。幼兒時期,正是孩子的思想、情感發育的關鍵期。孩子的思想、情感還沒發育起來,孩子的體驗、感受還沒建立起來,這個時候,急於給孩子請老師,讓老師給孩子灌輸一些思想、技法,這會使孩子的心裡只有老師的思想、技法,而沒有自己的思想、技法。這樣靠老師灌輸、提攜起來的孩子,他的興趣、特長發展得再好,也不過是一個匠人、藝人,和那些熟練的泥瓦匠、木匠、鐵匠沒什麼兩樣。父母不急於給孩子請老師,而是讓孩子自然發展,自我體驗,自由發揮,孩子的思想沒有那麼多條條框框的約束,情感不受支配、擺布,等孩子的體驗、感受建立起來了,有一定的思想傾向了,這個時候,再帶孩子找老師。孩子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想跟老師學什麼,這時,孩子學什麼才是主動的、積極的;孩子學的是老師的思想精髓,而不是皮毛技法。這樣的學習才是創造性的學習,這樣的孩子即使成不了什麼特殊人才,也會在自己的領域內擁有獨特的感悟和建樹。
第五,應留心孩子發展的動向和端倪。孩子有某方面的興趣、特長不可能一點都「不顯山、不露水」。孩子喜歡什麼、擅長什麼總會伴有一定的習性、傾向。父母想早發現、早培養、早教育,就要注意觀察孩子的這些習性、傾向。比如,有孩子聽見音樂就會不由自主地手舞足蹈起來;聽一兩遍什麼歌就能模仿、哼唱;走到哪兒都能聽到音樂的聲音,哼出音樂的曲調……這說明,孩子具有音樂方面的潛質、天賦,以後有可能向音樂方面發展。再比如,孩子在什麼地方都喜歡寫一寫、畫一畫,寫什麼、畫什麼都特別專注、投入;無論別人是表揚還是批評,孩子都照寫、照畫不誤,這說明,孩子有寫字、畫畫的興趣、愛好,以後有可能向字畫方面發展。孩子習慣性地、不由自主地就想什麼、做什麼,這就是孩子的興趣、特長的初露端倪。父母留心觀察,怎麼也能從孩子身上發現一些「蛛絲馬跡」。
第六,孩子喜歡什麼,擅長什麼,就應盡量給孩子提供方便、條件。孩子喜歡運動,就給孩子提供運動的場地、器具;孩子喜歡下棋,就為孩子尋師、訪友,讓孩子有學習、廝殺的對象;孩子喜歡昆蟲,就帶孩子收集昆蟲的標本、資料;孩子喜歡音樂,就給孩子買音樂的光碟、影碟、門票……父母不支持、不付出,孩子不可能在興趣、特長方面有所發展;父母付出過多,要求過嚴,也可能適得其反。孩子尚小,應以熏陶、鼓勵為主,以指導、教育為輔。
第七,不能以父母的興趣、意願代替孩子的興趣、意願。有些父母認為孩子小沒主見,就自作主張地給孩子報這班那班。這些擅自做主的父母,一不管孩子的根基、接受能力,二不管孩子的興趣和愛好。他們只管自己喜歡什麼、嚮往什麼,或者什麼在社會上吃香,什麼對孩子今後的升學有好處,就給孩子報什麼班。孩子很小就去上這沒根基、沒趣味的興趣、特長班,幾年、十幾年下來,花費了不少人力、物力、財力,孩子真能遂父母的願,成為某方面的人才嗎?能找出幾個這方面的成功事例嗎?可為什麼真有父母擅自做主,孩子後來又真的成了他們希望的那樣的人呢?那是因為有些父母的擅自做主暗自契合了孩子的天賦、才能,才有了兩全其美的結局。這是多麼偶然的事啊,誰能保證自己也能碰上這樣的好事?我們要想自己的「投資、投力、投願」有把握,就需仔細分析、研究孩子的實際情況,不要一廂情願,把自己的時間、精力、財力和孩子的時間、精力一起拿來打水漂。
⑺ 如何正確地對孩子進行特長教育
發現小孩子的天賦所在
引導孩子的興趣
小孩的不同階段用不同的辦法
提供條件讓孩子的特長得到充分發展。
⑻ 孩子的特長教育方面該如何引導他呢
一、家長不宜硬性規定孩子學習哪種特長
父母如果不考慮孩子的興趣愛好,硬性規定孩子學習哪種特長。這樣做的結果是,家長強加給孩子的特長很難成為真正的特長,而且使學習特長成了孩子的沉重包袱。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從發現到引導。家長可以讓孩子廣泛接觸生活,廣泛參與各方面的活動,當發現孩子有某種天賦以後,及時予以強化和正確的引導,有條件的話,就作為特長來培養。很多孩子的特長是在游戲中自由發展起來的。在發現特長方面,必要時,家長也可以藉助某些心理測量來推測孩子應該學習和發展什麼特長。
特長培養往往還要與孩子的天賦、興趣相關,如果家長給孩子的特長培養方向並不是孩子擅長的,也不是孩子感興趣的,那勢必會對孩子起到負面的影響,在發現和挖掘孩子特長方面父母往往是充當觀察員角色更好一點,做個孩子的"伯樂"不是更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