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艾灸能治療失眠、身體乏力等症狀,孕婦能聞艾灸嗎
艾灸是近年來在商場廣泛普及的綠色治療方法,如果身體感到不舒服,可以通過學位艾灸緩解症狀,通過治療過程也可以治癒。這主要是運用中醫方面的知識,艾灸台也含有很多中葯材,對身體很有好處。孕婦懷孕期間不能吃葯。那麼孕婦可以用艾灸嗎?
表面的部位會影響美觀,不要直接灸,以免出現瑕疵。皮膚薄,肌肉少,腱聚集的地方,孕婦的腰、下腹部,男女的乳頭、陰部、睾丸等都不灸。另外,不要直接在關節部位灸。另外,不要在大血管、心臟部位灸,眼球是臉,也不要灸。避免一些傳染病、高燒、昏迷、刮風期間,或者身體極度衰弱、瘦骨等灸法。
㈡ 艾灸能治療
治凍瘡:合谷穴(位於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間,近第二掌骨之中點處)、足三里穴。
治胃痛:中脘穴(位於腹正中線臍上4寸處)、足三里穴。
感冒:風池,大椎,風府,合谷,肺俞,列缺。
急性支氣管:肺腧,定喘,合谷。
慢性支氣管炎:肺俞,膻中,脾腧,膏肓腧,太淵,定喘,合谷,足三里。
咳嗽:膻中,肺俞,膏肓,天突,風門,列缺,大椎,足三里,豐隆。
支氣管哮喘:定喘,肺俞,膻中。
支氣管擴張:孔最,尺澤,膻中。
肺結核:肺俞,太淵,三陰交,膏肓腧,足三里,太溪。
胸膜炎:肺俞,內關,期門,陰陵泉,俠溪,膻中。
膈肌痙攣:中脘,足三里,內關,巨闕
急性胃腸炎:天樞,中脘,氣海,上巨虛。
腹痛:氣海,中脘,內庭,脾腧,足三里,天樞。
胃下垂:百會,足三里,中脘,梁門,關元。
胃痙攣:天樞,中脘,梁丘,幽門。
消化性潰瘍:中脘,梁門,足三里,胃樞。
腸梗阻:足三里,天樞,支溝,下巨虛。
便秘:足三里,天樞,大橫,大腸腧,支溝。
失眠:湧泉,三陰交,內關,足三里,百會。
貧血:足三里,關元。
高血壓:足三里,絕谷,曲池,血海。
心絞痛:心俞,至陽,厥陰俞,膻中,少海,內關。
無脈症:心俞,內關,太淵,厥陰俞
糖尿病:關元,太溪。
脫肛:長強,百會,足三里。
膽囊炎:陽陵泉,期門,日月,膽腧,太沖,足臨泣。
肝硬化:期門,中脘,足三里,水分,三陰交。
遺尿:關元,足三里。
尿瀦留:三陰交,中極,膀胱腧。
前列腺炎:陰陵泉,三陰交,氣海,中極,會陰,腰陽關。
前列腺增生(肥大):關元,曲谷,腎腧,命門。
陽痿:中極,關元,腎腧,命門。
男性不育:氣海,關元,三陰交,命門,足三里。
遺精:中極,腎腧,三陰交,關元,志室。
上熱下寒:關元、神闕、 足三里、 血海、 曲池、太溪,每天灸一兩個,或者選兩個長期堅持。
疏通脾胃:中脘。
退熱:大椎。
角膜炎:絲竹空,印堂,風池,太陽。
㈢ 艾灸一再被標榜或被吹捧為為綠色自然療法,怎麼知道艾灸到底有沒有副作用
初識艾灸的人都有這樣的擔心。艾灸是一種純天然自然療法,艾灸本身是不會產生副作用的。艾灸的副作用主要表現在錯誤的判斷了身體的體質,錯誤的選擇了施灸的穴位,從而造成的身體的不適,經過正確的方法指導是可以調節過來的。艾灸具有效果明顯、簡便易行、經濟實用的優點,幾乎沒有什麼毒性和副作用,只要操作方法得當,穴位掌握准確,對人體一般不會產生不良反應。
但由於體質和症狀不同,開始施灸可能引起發熱、疲倦、口乾、全身不適等反應,一般不需顧忌,繼續施灸即能消失.
㈣ 冬季艾灸養生,不同體質怎麼灸
冬季艾灸養生,不同體質怎麼灸?
冬至後,冬季也慢慢開始的最冷之時,此時,人體內的陰氣達到最盛,陽氣開始出現萌芽,因此,冬至養生亦應適當補養陽氣,而艾灸就是一種非常適合的養生方法。那麼艾灸有什麼好處呢?
冬季艾灸養生雖然好處多,這些體質適宜艾灸:
陰虛體質:這類人多面色偏紅或是顴紅,常有灼熱感,手足心熱,口咽乾燥,多喜飲冷,唇紅微乾等,比起冬季,夏季更加煎熬。
陽盛體質:此類人平素喜涼怕熱,神旺氣粗,口渴喜冷飲,尿黃便結,病則易發高熱,舌紅苔薄黃。
㈤ 艾熏是中國中醫特色的保健方式之一,那艾熏有什麼作用
艾灸可以增加白細胞、血紅素、紅細胞數量和白細胞吞噬功能,提高機體免疫能力和應變抗病能力。「艾」,一種效用特殊的草。有一種草,樣貌非常普通,在中國南北方的農村、田頭野地隨處可見。艾灸,是中國古代醫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特點是不用服葯、無毒副作用,是一種綠色原生態療法。艾灸是用艾葉製成的艾灸材料產生的艾熱,刺激體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過激發經氣的活動去調整人體已經紊亂的生理生化功能,從而達到治病、防病的目的。
如今的人們越來越會養生了,其中,艾灸療法受到大眾的一致好評,是中醫針灸療法中的灸法,點燃用艾葉製成的艾炷、艾條,熏烤人體的穴位以達到保健治病的一種自然療法,無論寒熱、虛實、陰陽、表裡均可施灸,被廣泛的運用於各科疾病治療與保健中。
特別是三伏天,堅持做,風濕,哮喘統統可以解決,畢竟很多人用過都有效。
㈥ 熏蒸和艾灸有什麼不同
一、方法不同:
1、熏蒸:
熏蒸利用紅外輻射和熱源介體進行治療。
2、艾灸:
用艾葉製成的艾條,艾柱,產生的艾熱刺激人體穴位或特定部位,通過激發經氣的活動來調整人體紊亂的生理生化功能,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種治療方法。
二、特點不同:
1、熏蒸:
將熱傳入人體的治療方法。有改善局部循環,消腫、止痛和緩解粘連的作用。某些熱源介體除有熱效應外,尚對人體有機械壓力和化學刺激作用。
2、艾灸:
艾灸作用機制與針灸有相近之處,並與針灸有相輔相成的治療作用。具有操作簡單、成本低廉,效果顯著等諸多優點。
(6)綠色治療方法艾灸擴展閱讀
熏蒸是繼手術、放療、化療和免疫療法之後的第五大療法,是一種綠色治療手段。建立在現代科學基礎上的腫瘤熱療學於20世紀60年代初開始活躍起來,並取得了許多突破性的進展。
古代的艾炷灸法多為直接灸,直接灸又叫著膚灸、明灸,是將艾炷直接放置穴位皮膚上來施灸的一種方法。直接灸因施灸目的和對皮膚刺激程度的不同,又分為無瘢痕灸、發泡灸和瘢痕灸三種。
艾灸歷史源遠流長,縱觀艾灸的發展,可分為兩個里程,第一個是傳統艾灸,第二個是現代艾灸,不論是傳統艾灸還是現代艾灸都有各自的特點、優勢和不足之處。
㈦ 綠色醫療的灸法的起源和發展
灸法起源於人類應用火的過程之中,特別是在應用艾葉施行灸法之後,灸法日益發展並形成了系統的「灸療法」。
1.灸法的起源灸法的出現是伴隨著火的發明而出現的。
火能驅除寒冷,保持體溫。
火的應用使人進入熟食時代,而熟食則極大地促進了人類大腦的發育。
火也能治療疾病,這便是灸法。
火可以治病,也就是說灸法可以治病,但如何更好地應用灸法呢?古代人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找到了易於燃點,火勢緩和而且有溫經活血作用的艾作為施行灸術的原料,製成了艾條和艾絨,從而形成了系統的「灸」療法。
關於艾葉,清代人吳儀洛在《本草從新》一書中這樣評述:「艾葉苦辛,生溫熟熱,純陽之性,能回垂絕之陽,通十二經,走三陰,理氣血,逐寒濕,暖子宮,止諸血,溫中開郁,調經安胎……以之灸火,能透諸經而除百病。」 灸法的應用可以從2500年前的醫籍《黃帝內經》中的記載加以證明,也可以從中國歷代醫書中的關於灸法的記載和許多著名案例中得到證實。
《黃帝內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醫著,為戰國時期的多人作品。《黃帝內經》共18卷,其中《素問》九卷, 《靈柩》 九卷。
《素問》內容包括人體解剖,生理病理、診斷治療、預防養生以及人與自然,陰陽五行學說在醫學上的應用,運氣學說等多方面內容,較系統地反映了戰國時期醫學的成就。
《靈柩》(又名《針經》),詳於經絡針灸而略於運氣學說,是研究戰國時期醫學理論,特別是針灸療法的重要文獻。
《黃帝內經》中的記載證明灸法的應用在理論上已達到了相當的水準。
戰國時代名醫扁鵲應用灸法救治虢太子的故事說明在實踐上也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張仲景的《傷寒論》
張仲景:東漢傑出的醫學家,被尊為「醫聖」。他依據《內經》理論加以發揮,結合自己的臨床實踐,首創對傷寒的六經辨證和雜病的八綱辨證原則,奠定了中醫辨證論治的基礎,對中醫學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張仲景的《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兩書內理法方葯一應俱全,具有很強的實用價值,其診治原則和具體方法,至今多數仍行之有效,為廣大醫家所運用。
中國灸法應用辛溫之葯來祛風散寒、除濕止痛的治病方法,也基本上源於張仲景的理論體系。
皇甫謐的《針灸甲乙經》 在漢代以後有晉代醫學名家皇甫謐。他根據《素問》《靈柩》有關經脈、俞穴、針法的內容,與《明堂孔穴針灸治要》綜合起來,編成《針灸甲乙經》十二卷,對經絡理論、穴位位置、取穴法闡述頗詳細,是我國現存最早的針灸專著。 &
《孟子·離婁》:「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千金翼方》:「湯葯攻其內,針灸攻其外,則病無所逃矣,火艾之功,過半於湯葯矣。」
《扁鵲心書》:「人於無病時,常灸關元、氣海、命門、中脘,雖未得長生,亦可保百餘年壽矣。」
《宋》竇材:「醫之治病用灸,如做飯需薪。保命之法,灼艾第一。」
明代《醫學入門》中更是明確指出:「葯之不及,針所不能,必須灸之。
《孟子·離婁》:「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千金翼方》:「湯葯攻其內,針灸攻其外,則病無所逃矣,火艾之功,過半於湯葯矣。」
扁鵲心書》:「人於無病時,常灸關元、氣海、命門、中脘,雖未得長生,亦可保百餘年壽矣。」
《宋》竇材:「醫之治病用灸,如做飯需薪。保命之法,灼艾第一。」
明代《醫學入門》中更是明確指出:「葯之不及,針所不能,必須灸之。
《孟子·離婁》:「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千金翼方》:「湯葯攻其內,針灸攻其外,則病無所逃矣,火艾之功,過半於湯葯矣。」
《扁鵲心書》:「人於無病時,常灸關元、氣海、命門、中脘,雖未得長生,亦可保百餘年壽矣。」
《宋》竇材:「醫之治病用灸,如做飯需薪。保命之法,灼艾第一。」
明代《醫學入門》中更是明確指出:「葯之不及,針所不能,必須灸之。
所以說灸法可以說得上是綠色醫療。
太陽灸產品通過在穴位上施灸,進而調整經絡,達到扶正祛邪目的的治療方法,亦源於祖國醫學的經絡理論。 傳統灸法常用的方式有艾條灸、艾柱灸、溫針灸、隔葯灸幾種.
艾條灸依操作手法不同,可分為迴旋灸、溫和灸、雀啄灸。
艾柱灸可分為
1.瘢痕灸
2.無瘢痕灸
隔姜灸 隔蒜灸 隔鹽灸 隔吳茱萸灸
隔葯餅灸
太陽灸產品實際上是隔葯餅灸的直接繼承和發揮。
溫針是真正的針灸,即既用針又用灸。
傳統灸法 的基本特徵 Ø一是在穴位上加熱。
二是用艾葉明火施灸。 有明火,易燙傷;
煙塵大,有污染;
操作麻煩,應用不便;
應用時間較短;
參與的葯物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