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針灸取穴方法總結
針灸治療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取穴,辨證准確,取穴合理,在臨床治療中就已經成功了一大半,而針灸取穴的方法有很多種,本文介紹臨床取穴思路十六種,僅供參考。
1、局部取穴與以痛為俞
顧名思義,就是在病變局部取穴,可以取病變局部的經穴、奇穴或阿是穴。本法也是臨床運用最多、最廣的方法,如巓頂痛取百會,額頭痛取印堂,耳鳴取耳前三穴,腰痛取腎俞等均屬此類。很多人粗學針灸,只會取阿是穴治療,雖亦有效,但終需進一步學習提高,才能有所成就。
2、循經取穴
指沿著病變所處的經脈取穴,即所謂經絡所過,主治所及。掌握循經取穴必須首先要熟練掌握十四經脈循行及經穴,一般同時取所在經脈的局部及遠端穴位,遠近相配取穴。循經取穴是臨床最常用的取穴方法之一,易於掌握,收效甚佳。如胃痛取足三里、下牙痛取合谷、上牙痛取內庭等。
3、五輸穴取穴
4、其它特定穴法
特定穴除五輸穴外,還有原、絡、郄、募、背俞、下合穴、八脈交會穴、交會穴等。臨床上這十種特定穴也非常實用,往往收效甚佳,各種特定穴之間也可以配合應用,如原絡配穴法,俞募配穴法等,如頭痛針合谷配列缺,即是原絡配穴法。《醫宗金鑒》的《針灸心法要訣》非常重視原絡配穴法、八脈交會穴以及馬丹陽天星十二穴主治雜病歌等,掌握了上述配穴法之後,在理解《針灸心法要訣》就容易多了。
5、巨刺法取穴
即左有病取右、右有病取左,交叉取穴。如右偏頭痛,取左足臨泣,再如偏癱及面癱的早期也可用此法。本人臨床喜歡用此法,即時效果較好,但仍要配合其它取穴方法應用才能維持療效。推而廣之,上病下取,下病上取,明曉其義,臨證靈變,不用拘泥於巨刺之左右交叉。內經的繆刺之法,左病治右,右病刺血,刺其血絡,也屬此類取穴法,大家要善於總結。
6、刺絡放血法
刺絡放血在活血化瘀、通經活絡、醒神開竅等治法中應用極廣,本人的導師也經常應用刺絡法。刺絡放血法的穴位選擇大概有以下幾種情況,一是病變局部刺絡放血,如紅眼病、目痛可以太陽穴刺絡放血。二是循經遠端刺絡放血,如面部痤瘡可以在曲池刺絡放血。三是上面提到的繆刺之法,對側刺絡放血,如中風偏癱,可以在對側小腿足陽明部位尋找充血的血絡放血。刺絡放血法適用於久病難治性疾病以及各種急症、神志病、火熱病症,此法往往收效較快。本人嘗試紅眼病刺耳尖放血、中風急救刺十宣放血、腰痛刺養老、委中放血等等效果都非常好。但刺絡放血法不要濫用,尤其是血虛氣弱之人,放血不當會導致病情加重。
7、全息取穴法
全息對應在全身非常多見,臨床應用也五花八門,但一般不外乎以下幾個層次,一是以肚臍和命門為中心的整體全息對應。如左上肢對應右下肢,肩對應髖,膝對應肘等。二是以肘及膝為中心的各自太極轉換對應,如上臂對應大腿,手對應足等,也可以反向對應,上臂對應小腿,手對應髖。三是以腕與踝為中心的各自太極轉換對應,如手指對應足趾等。一般左右對應仍以臍或命門為中心,如左腰痛,則對應右側腰部。前後對應則病在前取其後、病在後取其前。如胸乳痛取天宗,腰痛針下腹等。
現行的各種微針療法則是身體局部的全息對應療法,例如頭皮針、面針、耳針、鼻針、眼針、舌針、背針、腹針、臍針、掌針、第二掌骨全息、手全息、足底全息等等。個人體會(僅代表個人觀點勿噴)全息取穴往往可取速效,但長期療效往往難以維系,長效治病還須經穴辨證實治。
8、表裡經取穴法以及上下經取穴法
表裡經取穴法即病在陽經,取與之相表裡的陰經;病在陰經,取與之相表裡的陽經。如腰痛在足太陽經,可取腎經的太溪穴。上下經取穴法即病在此病,針經脈循行順序中上位或下位經脈。如胃痛取胃經下位脾經的公孫穴;腎虛耳鳴取腎經上位膀胱經經的昆侖穴。我們常用的後溪治腰痛,就是小腸經與膀胱經上下位循行關系;外關治偏頭痛,也是膽經位於三焦經下位的原理。本取穴法本人在臨床應用也頗多,常常與其他取穴方法結合運用。
9、辨證取穴法
即按照四診八綱辨證方法取穴。總的原則是實則瀉之,虛則補之。瀉則多用針或放血、拔罐,補則或針或灸或針灸並用。如胃火牙痛當瀉胃經滎穴,腎虛牙痛則補腎經原穴太溪穴,中焦有濕取中脘,風證取風池、風府,陽虛補命門之火,寒痹灸腎俞,氣血不足的網球肘取足陽明經原穴沖陽等。
10、奇穴
包括常見的傳統奇穴以及董氏奇穴,《醫宗金鑒》的《針灸心法要訣》中也非常重視奇穴的臨床應用。我在臨床應用中經常十四經取穴與奇穴配合使用,往往出奇制勝,如安神取印堂,頭痛取三叉三和大白,落枕取承漿和重子,腱鞘炎取五虎,大小骨空治爛眼等都可速效。前幾年董氏奇穴頗為盛行,穴法頗有深意,宗於《內經》而異與傳統針灸,學有餘力的同學可以應用一下。
11、體應取穴法
即以骨治骨,以筋治筋,以皮治皮,以肉治肉,以脈治脈。當然也可以理解為以骨治腎,以筋治肝,以皮治肺,以肉治脾,以脈治心。本人在應用中非常重視淺刺皮部以治皮膚病,貼骨進針,可治骨痹;合谷刺治筋肉之痹等,在臨床上觀察發現,跟不重視深淺刺,一味求深刺求針感的治療方法相比,病程往往縮短不少。
12、經驗穴法
有不少針灸臨床家都總結有一些臨床經驗效穴,往往各家各有不同,類似奇穴,又不完全屬於奇穴,可以認為是經驗穴。如我的母親教我的推按三角肌止點周圍治療急性咽痛,跟高維斌老師學的供血穴治療延髓麻痹,這些經驗給了我很大的幫助,臨床療效也甚好,再如手三里外半寸治扭傷,大椎與大杼之中點治咳嗽等等,大家在學習中可以慢慢積累總結。
13、安神取穴法
理論源自諸痛癢瘡皆屬於心,本人導師常常應用,針對各種疼痛,取心經或安神諸穴如內關、神門、大陵、百會、神庭等,往往相較於單純應用其它取穴法,效果更好。本人在應用中推而廣之,針對各種慢性、頑固性疾病,加上安神諸穴治療,往往效果更佳,大家臨證中也可以嘗試一下。
14、臟腑別通理論取穴法
傳統中醫另有一套臟腑別通理論,認為肺與膀胱相通,肝與大腸相通,心與膽相通,脾與小腸相通,腎與三焦相通,胃與心包相通。按此理論取穴亦有療效。如內關治胃病,中渚止腎痛等,大家仔細體會發現董氏奇穴對此發揮頗多,大家可以深入研究一下。
15、五運六氣、子午流注、靈龜八法、飛騰八法等取穴法
這些都屬於時間醫學的范疇,頗有深意,當努力掌握。學時間醫學,需精通天文、周易等,精通天地自然變化規律。其理奧而義微,可緩緩圖之。本人才疏學淺,不敢妄加評論,感興趣的同學可以慢慢學習掌握。
16、八字法對應及現代針具針法的發展
八字法包括陰陽、相對、平衡、反應四法,此法由當代名老中醫李柏松先生首創,也非常實用。此法通過「定位」規律和「以針刺為主的反擊方法」,可以瞬間達到消退各種病痛的目的,如腰痛取鎖骨下,乳房病取髂骨上,足背痛取對側手背,在四法的指導下,掌握肌體的各種疾病並了解在各個部位所發生的原因與治療的方法。
隨著現代解剖學以及組織外科學與針灸學的結合,近代醫家發明了許多不同的針具和針法,比如小針刀、微針刀、針灸刀、浮針、新九針、刃針、小寬針、鈹針、松針、微型外科手術帶刃針具等,這些針具應用部位多不拘泥於穴位,而是按照解剖部位選擇治療點,在治療一些筋肉關節疾病效果也不錯。近幾年又有水針刀、注射針刀、激光針刀等派生出來,本人沒有應用過,不敢妄加評論,從資料來看也有不錯的臨床療效。上述針法由針變刃變刀,與傳統常規針灸針大有不同,理論也多與現代醫學相結合,感興趣的可以學習應用一下。針灸屬於中醫之大道,扎幾針往往並不難,但全面掌握針灸技法並非易事。
㈡ 腳踝扭傷 針灸針哪幾個穴位好
躺卧休息時,盡可能把腳抬高於頭部,療效急性期24~48小時可冷敷,每次10~20分鍾,6小時一次,48小時之後熱敷2~3天,腳踝關節扭傷以促使局部組織滲液盡快吸收,減輕疼痛 解溪穴,位於小腿與足背交界處的橫紋中央凹陷處,或在足背與小腿交界處的橫紋中央凹陷處,當足拇長伸肌腱與趾長伸肌腱之間,為人體足陽明胃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指壓解溪穴,對於腳腕扭傷等腳部疾病非常有效。針灸健側手部的小節穴, 1,5寸針,在養老穴附近找到壓通點,一寸針,針刺留針數分鍾,取針。 小節穴位於大指本節掌骨旁(在肺經上)黑白肉際上,握拳(大拇指內縮取穴。 主治:踝痛踝扭傷特效。亦治頸痛、肩痛、背痛、腰痛、坐骨神經痛、胸痛、胃痛、慢性腹瀉、腕肘痛。 操作手法:握拳取穴,針尖向重仙方向進針一寸至一寸五分。 註:小節穴,是根據手足對應關系,發現治踝關扭傷的特效穴,命名為小節穴,其實就是手針的踝點。
㈢ 腳腕抬不起來,針灸扎那幾個穴位
您好,可以針灸太沖,昆侖,太溪,三陰交,足三里等穴位!
㈣ 如何針灸腳踝
用0.5寸針斜刺穴位就可以了
㈤ 左腳踝內側進行針灸治療時,一根針扎到神經,現足底有劇烈的腳筋撕痛感,並且麻木,請問該如何治療
根據你描述的症狀,應該是那個針灸師針刺時誤刺了你的神經。有兩種方法你可以參考:一、多休息,盡量不伸直腿、不彎腰、不上翹腳尖,保持和固定左腿的神經修復體位,看受損神經能否自己修復過來——神經損傷後的自我修復需要時間,看你能否堅持得住;二、找真正的針灸師再次給你施行針灸,調節你的經絡血脈,修復你的受損神經。建議不要找庸醫隨便治療,神經受損後的治療很麻煩。
㈥ 外踝周圍疼 用中醫針灸來治療 該如何診治 僅僅就是外踝周圍申脈下面也有點疼!
處方:主穴:阿是穴
配穴:丘墟 申脈 昆侖 懸鍾 陽陵泉
操作:1-2寸毫針刺入痛點中心,斜向傍刺一針,得氣後小幅度捻轉約1分鍾,配穴3-5個,
針柄溫針灸3-5壯,留針20-30分鍾。1次/天,7天/療程
祝你早日康復!
㈦ 腳踝扭傷 針灸針哪幾個穴位好
1、有青腫的話放血
2、解溪、申脈、照海、昆侖、太溪
3、根據疼痛的部分,然後在對側腕部找對應點,使用運動針法
㈧ 我腳踝扭傷已經一個星期了,現在還有一點腫,走路的時候有點痛,還有瘀血,請問針灸哪個穴位可以治療呢
扎阿是穴,及痛點周圍或踝關節周圍穴位,除阿是穴外,可選昆侖,申脈,解溪,商丘,仆參,金門,足臨泣。有瘀血還可選擇冷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