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治療方法 > 中葯的正確使用方法

中葯的正確使用方法

發布時間:2022-10-04 13:39:45

A. 煎中葯的正確方法

雖然現在醫學發到,很多先進的儀器設備都可以檢查到人體各個部位的情況,但是從治療上來講,很多人還是比較信賴中醫中葯的可是你知道怎麼煎熬中葯嗎?下面和我一起來了解下!

煎中葯的正確方法一:

涼水浸泡。

取回的中葯應該先放入干凈的容器中那涼水浸泡,一般浸泡半小時至一小時左右,這時候中葯吸掉了很多水分,但是水平面應該還要高於葯材。

開始煎熬。

將浸泡好的中葯連同泡中葯的水一起倒入砂鍋內,如果有煎葯專用的鍋就更好了,小火煎熬,砂鍋最忌以開始就大火,因為受熱不均勻,很容易裂開的。

濾出葯渣。

第一遍煎葯,煎開之後還要小火煎熬10-15分鍾,然後將煎好的葯水倒出來,葯渣留在砂鍋內。

繼續浸泡,煎熬。

用涼開水或者溫水繼續浸泡剛剛煎過的葯渣,這次的水不要太多,剛剛沒過葯渣即可。然後小火煎熬至水開後5分鍾,第二次倒出,留葯渣在砂鍋。

第三次浸泡,濾渣。

第三次浸泡,煎熬的方法與第二次相同,只不過這次倒出的葯液的顏色會明顯的減弱。第三次煎熬之後濾出的葯渣基本就沒有什麼葯性了,可是倒掉了。

混合葯液,分為兩份。

將三次煎熬的葯液混合在一起,然後分為兩份,分早晚兩次服用,第二次喝的時候應該加熱一下。喝中葯有時候是需要忌口的,當然不同的中葯要求不一樣,在喝中葯之前不妨咨詢醫生,要遵醫囑,效果才會好。

煎中葯的正確方法二:

准備好砂鍋等器皿,刷洗干凈。

把中葯大約泡20分鍾左右。泡的過程中最好不時用攪拌棒攪一下,這樣泡的均勻一些。

中葯泡好後,放在煤氣爐子,或者蜂窩爐子上開始熬制。在中葯熬開之前用大火,熬開之後轉為小火慢慢熬,小火熬制大約20分鍾。

一般要熬制2--3遍,一定要守在旁邊,不要熬沒了湯,有劇毒的。

中葯煎好後,要用過濾網或者拿根筷子擋住葯渣,把葯慢慢倒出。

看了“煎中葯的正確方法”的人還看:

1. 養生壺使用方法

2. 中醫教你如何正確煎中葯

3. 靈芝的葯用及食用方法

B. 中葯煎服的正確方法

中葯的煎煮劑叫中葯湯劑,中葯的煎法是否恰當將直接影響葯物的功效。

中葯的煎煮過程最主要的是要掌握好煎煮時使用的容器、用水、入葯和火候四個環節。

1.容器。煎葯的容器多用陶器,一般以砂罐最好,盡量不要用金屬器皿,以防中葯中的化學成分與金屬活性物質發生化學反應而影響葯效。

2.用水。水必須潔凈,一般可用清澈的河水、自來水、泉水或井水。應盡可能的注意水質的優良。煎葯前先用適量的水在容器內浸泡均勻,用水量以水面高出葯面2厘米為度。第二或第三煎所加的水只需與葯面持平。給小兒煎葯時水量一般應少些,煎煮時間稍長些,盡可能使葯汁濃稠,以使不因小兒服葯量較少而影響葯效。

3.入葯。貝殼、甲殼、化石、礦物葯應該單獨先煎,某些芳香性葯物需待其他葯物煮沸後加入。某些貴重葯物,如人參是另外煎的,後與湯液合並服用;一些貴重細料粉末葯物,如三七粉不入湯煎,多用湯葯分次沖服;膠質葯物,如阿膠、鹿角膠、龜板膠等另行烊化後,沖入煎成的湯葯服用;個別葯物如芒硝,放入煎成的湯葯中烊化後服用。

4.火候。分為「武火」與「文火」。火候的運用與控制,主要取決於葯物的性味與質地。一般而言,解表發汗,通便驅邪,治療急性病的中葯宜用武火,且時間宜短,一般用武火煮沸後,繼續煮10分鍾左右即可。治療慢性病虛弱症的補養葯宜用文火,且煎煮時間宜適當延長,使有效成分充分溶出,保全葯力。

C. 用中葯泡茶的正確方法

用中葯泡茶的正確方法

取一味或幾味中葯,置杯中,添入開水,蓋上蓋子,浸泡幾分鍾,就可以象平時喝茶那樣飲用,這種被稱作「代茶飲」的中葯用法確實比煎煮中葯方便得多。但中葯泡茶有學問,不可不知。

選擇合適的品種由於中葯品種多,來源廣,加上質地、口味等不同,有些中葯可以泡茶,有些則不能。通常可用於泡茶的中葯有人參、西洋參、靈芝、杜仲、龍眼肉、枸杞子、陳皮、番瀉葉、大黃、草決明、蓮子心、生薑、胖大海、薄荷、烏梅、山楂、紫蘇、羅漢果、青果(橄欖)、茵陳、金錢草、鮮佩蘭、鮮藿香、西瓜皮、白茅根、桃花、金銀花、槐花等,以體輕質松味甘淡的葉、花、果、籽及鮮品類葯居多,而有些質硬、味苦、有毒、有刺激性之類的中葯,如龜板、黃連、附子、辛夷等就不能泡茶用。泡茶原則上要選擇經規范炮製後的`飲片,有些甚至要切細片,果實類中葯如羅漢果、青果等要打碎泡茶。

中葯泡茶也須辨證和煎劑一樣,中葯泡茶也要根據中葯的性能,結合自身體質、病證、氣候、時令等辨證使用,才能達到預期效果,絕不可信手掂來。如胖大海性寒,可清肺熱,利咽喉,清腸通便,對風熱邪毒所致的咽痛、音啞、便秘有效,而對聲帶閉合不全或煙酒過度所引起的咽痛嘶啞則無效。又如金銀花是知名的清熱解毒葯,對夏季傷暑上火者比較適合,但對脾胃虛寒的人就不能用,濫用則會引起腹瀉。此外,有些葯可引起過敏,有些葯可能傷胎,是特殊群體不能亂用的。為此,選葯泡茶前,應聽從醫生指導。

中葯泡茶要把握葯味、用量及服法一般而言,泡茶選單味中葯最好,因治療或病情等的需要,可以配方使用,但選葯最多4~5味,葯味太多則失去泡茶意義。泡茶中葯的用量因葯和用途而異,一般而言,鮮品葯用量宜大,干品宜小養生保健時用量宜小,治病療疾時量宜大。比如陳皮,鮮品可用至12~20克,干皮6~10克即可白茅根作為清火保健葯,每次用10克,而治療血熱引起的出血證則需30~50克。此外,飲用葯茶,多主張溫服、頻飲不拘次,每日一劑。特殊情況可靈活變通。

此外,關於中葯泡茶的時間也要注意,一般需根據葯物的質地而定,通常3~5分鍾即可,但必須用開水、沸水浸泡。 ;

D. 中葯應該怎樣喝

服葯時間 1.飯前服:一般在飯前30~60分鍾服葯。病位在下,應在飯前服葯,以使葯性容易下達,如肝腎虛損或腰以下的疾病。治療腸道疾病,也宜在飯前服葯,因為在胃空狀態下,葯液能直接與消化道黏膜接觸,較快地通過胃入腸,從而較多地被吸收而發揮作用,不致受胃內食物稀釋而影響葯效。 2.飯後服:一般在飯後15~30分鍾服葯。病位在上,應在飯後服葯。如治療心肺胸膈、胃脘以上的病症,在飯後服用,可使葯性上行。對胃腸有刺激作用的葯,在飯後服用可減少對胃腸黏膜的損害。毒性較大的葯,也宜在飯後服用,避免因吸收太快而發生副作用。 3.餐間服:即在兩餐之間服葯,避免食物對葯物的影響,治療脾胃病的葯宜餐間服。 4.空腹服:具有滋補作用的湯葯,宜早晨空腹服用,以利於充分吸收。用於驅蟲或治療四肢血脈病的葯物也宜空腹服,這樣可使葯物迅速入腸,並保持較高濃度而迅速發揮葯效。具有瀉下作用的湯葯也亦如此,以增強葯效。 5.睡前服:一般在睡前15~30分鍾服用。補心脾、安心神、鎮靜安眠的葯物,以及有積滯、胸膈病等,服葯後宜仰卧;有頭、口、耳病等,服葯後宜去枕而卧;有左右兩肋病症時,服葯後應按葯性的升降作用選擇睡姿,如葯性升發,應擇健側卧,如葯性沉降,應擇患側卧。 6.隔夜服:主要是指驅蟲葯,睡前服1次,第二天早晨空腹再服用1次,以便將蟲殺死排出體外。 值得注意的是,急性重病應不拘時間盡快服葯或頻服(每隔1-2小時服一次),慢性病則要按時服葯。 總之,服中葯的時間要根據病情和葯物的性質來定。以盡量發揮葯物的預防、治療作用,減少不良反應為原則。 服用方法 中葯一般服法是一付湯葯每天分兩次溫服,早、晚各服1次,或一天3次,分早、中、晚各服1次,但根據病情,有的一天只服一次,有的一天需服幾次,有的又可以煎湯來代替茶飲。具體服用方法介紹如下: 1.溫服:一般葯物均宜溫服,葯煎好後放一會兒,待其不冷不熱時服。如平和補益葯物。 2.熱服:凡傷風感冒的葯,宜趁熱服下,以達到發汗目的;祛寒通血脈的葯也如此,以利於祛寒活血。 3.冷服:在葯液冷卻後服。一般是指解毒葯、止吐葯、清熱葯,均應冷服。 4.頓服:是指葯性峻烈的小劑量湯葯,要一次服完。目的在於使葯物在不傷正氣的情況下,集中葯力,發揮其最大效應,如通便、化瘀血葯等。 5.頻服:凡咽喉病者、嘔吐病者,宜採用頻服的方法,緩緩服下,能使湯葯充分接觸患部,較快見效。 此外,使用峻烈葯與毒性葯時,宜從小量開始,逐漸加量,見效了就要立即停葯,千萬不要過量,以免發生中毒和損傷人體正氣。 總之,應根據病情、病位、病性和葯物的特點來決定不同的服用方法。
採納哦

E. 煎中葯的正確方法

煎中葯的正確方法根據葯物的品種而定,在煎葯前應先將中葯在冷水中浸泡20-30分鍾。具體方法如下所述:
1.解表葯物:解表,也就是用於治療感冒的葯,一煎、二煎7-8分鍾即可;
2.含有石頭、礦物類的葯物:如含有代赭石、滑石、石膏、龍骨、牡蠣,或者含有毒性葯物,如附子等葯物,應先將其煎30分鍾,再與其他葯物相混合;
3.芳香類葯:如砂仁、薄荷、藿香等,因其含有香氣,所以此類葯物應後下。後下的葯物應在第二煎,也就是起鍋前5分再將葯物放入,以保證療效。
【拓展資料】一、中葯是以中國傳統醫葯理論指導採集、炮製、制劑,說明作用機理,指導臨床應用的葯物。中葯主要來源於天然葯及其加工品,包括植物葯、動物葯、礦物葯及部分化學、生物製品類葯物。由於中葯以植物葯居多,故有「諸葯以草為本」的說法。中葯主要由植物葯(根、莖、葉、果)、動物葯(內臟、皮、骨、器官等)和礦物葯組成。因植物葯佔中葯的大多數,所以中葯也稱中草葯。 平和的葯物。三國 魏嵇康《養生論》:「故神農曰:『上葯養命,中葯養性』者,誠知性命之理,因輔養以通也。」 晉張華《博物志》卷七:「中葯養性,謂合歡蠲忿,萱草忘憂。」 宋徐鉉《題廟》詩:「常嗟多病嫌中葯,擬問真經乞小還。
二、據《中國中葯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前瞻》數據統計,我國有80%以上的城市居民自行購買過中成葯。巨大的需求為國內中葯行業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間。未來,政策將對部分葯材好、質量優、工藝先進的品種給予較高的價格,從而使得優勢企業享受產品質量高標準的溢價,這勢必將提升優勢企業在行業的競爭地位。行業內優勢企業競爭地位上升,為研發實力強、生產規范、擁有優質優價產品的企業提供了更大的市場份額和發展機遇。
三、我國勞動人民幾千年來在與疾病作斗爭的過程中,通過實踐,不斷認識,逐漸積累了豐富的醫葯知識。由於太古時期文字未興,這些知識只能依靠師承口授,後來有了文字,便逐漸記錄下來,出現了醫葯書籍。這些書籍起到了總結前人經驗並便於流傳和推廣的作用。中國醫葯學已有數千年的歷史,是我國人民長期同疾病作斗爭的極為豐富的經驗總結,對於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有著巨大的貢獻。由於葯物中草類佔大多數,所以記載葯物的書籍便稱為「本草」。據考證,秦漢之際,本草流行已較多,但可惜這些本草都已亡佚,無可查考。現知的最早本草著作稱為《神農本草經》,著者不詳,根據其中記載的地名,可能是東漢醫家修訂前人著作而成。

F. 使用中葯的正確方法步驟

G. 怎樣吃中葯才正確

喝中葯期間,首先要忌口,其次我們要按照醫生要求的煎煮方法和服用方法。


喝中葯我們同樣需要按照醫生要求煎煮和把握喝的量和方法。中葯是很多草葯在一起的,為了達到療效,有些要需要提前泡,有些葯不能同時煮,所以我們要按照中醫的要求來煎煮,再就是很多人認為既然喝了中葯,那就多喝一點,對治病有幫助,但是我們有時熬出的中葯並不是越多越好,俗話說的好有效一口葯,說明喝中葯的量並不是決定治病的關鍵,不能在煮的時候放很多水,然後煮出來每次喝一大碗,而是要根據醫生的葯方和煎熬的方式方法和病理來決定的。而且有的重要是需要空腹喝,有的是需要飯後喝,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所以我們在喝中葯的時候一定要遵醫囑,而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喝。

H. 中葯的正確煎煮方法

煎煮中葯的正確方法

    當我們去中醫那看病時,中醫會給我們開出很多中葯材,這些葯材往往包含了很多品種,需要煎煮後服用。但很多人不懂煎葯操作規程,導致服葯後無效或副作用大,甚至抱怨醫生水平不高,使醫患矛盾加劇。現在煎煮中葯可以在醫院代煎,也可以回家自己煎葯。醫院聘用煎葯人員大部分要經過簡單的培訓後上崗,根據醫生要求進行操作。葯效發揮充分,療效也比較明顯。患者自己煎煮那就很難評價了,有一部分是按醫囑操作,還有的根本不聽醫生囑咐,有問題質問醫生。

   

  古法煎葯是比較傳統的煎葯方法,需要的可以看看,也許能幫助大家,起到即不浪費葯材又有好的治病效果的作用。

    1、正確選擇煎中葯的鍋:

    煎葯的鍋以砂鍋為佳,煎葯時間比較久,用砂鍋只需一點點的火便行了,比較省煤氣,也容易保溫,砂鍋不會與葯發生化學反應;煎葯也可以用玻璃、不銹鋼、搪瓷鍋,但是這些鍋的保溫性能欠佳;煎葯一定不能選擇鐵鍋、鋁鍋、銅質鍋,因為會與中葯發生化學反應,不利於健康。

    2、加水要適當:

    煎中葯要加水,加水量以5-10倍為佳,吸水量多的中葯加水多點,少的少加點,水太多,煎的時間長,太少容易干,在煎葯時,第一次加水以水面高出中葯3-5公分為佳,可用刀鏟將葯壓下去估算;第二次以高出3公分為宜。

    3、充分浸泡:

    有的人覺得中葯有些灰塵,在煎葯前將中葯洗一下,這會影響葯效的,所以不宜清洗;在加了水後,要浸泡中葯30分鍾-1小時左右,浮在上面的中葯也要壓下去,讓其充分吸水。

    4、煎葯時長:

    煎中葯因為是用的砂鍋,砂鍋使用不當容易開裂,所以要注意火候。開始可用中火逐漸燒開,然後再調至文火,煎20-50分鍾左右,使中葯有效成分溶解到水中,最後盛出一小碗,一口喝下。水太多,病人要大量服用比較困難,畢竟中葯是苦的,很難喝下去。

    5、根據中葯的葯性煎制:

    有些特殊的貝殼類中葯,比如黑附子需要根據量先煮30-120分鍾左右,甚至更長。珍珠母、生龍骨比較難煎,要提前單獨煎。一些中葯如大黃、霍香,煎時不宜太長,可後放;還有一些中葯,碎末太細,要放於中葯包中煎,這些在配中葯時葯劑師會單包出了並且會詳細吩咐煎煮方法。

    6、煎葯的次數:

    同批中葯一般可煎2-3次,比如早晨煎一次,喝掉;晚上再煎一次,再喝掉;也可以一簡二煎混合服用,這樣葯效能充分溶解,達到葯物的利用最大化。在煎葯時,可查看葯湯顏色的濃度,如果越來越淡,說明已充分溶解了。

   

如有葯引子可按照醫囑使用。絕不能擅自增減或取消。

I. 中葯的正確煎葯方法 煎中葯用什麼方法最好

1、浸泡:煎煮中葯之前首先要浸泡1h左右,有利於有效成分的析出;

2、煎煮:通過煎煮能使葯效達到最大限度的發揮,與葯材種類、性質有關。一般中葯材煎30分鍾左右時間比較合適,根據葯材的質地不同,最佳的煎煮時間也有所不同,15—60分鍾不等,像解表類、清熱類的中葯,以花葉為主的葯材15分鍾就可以,而滋補類、根莖類、礦物質的中葯,可以煎煮40—60分鍾。一般來講,內服中葯煎兩遍,第一遍煎完以後再加水煎第二遍。煎好的中葯如果葯味量比較少,可以煎煮到200—400ml,葯味比較多的可以煎煮到500—650ml,可以分兩次喝;

3、器皿:煎煮葯材的器皿一般以瓦罐、砂鍋最好,現在的電子煎葯機也很方便。

J. 如何煎中葯及正確服用方法

前言

中葯飲片,是近代對中葯的稱謂,明以前稱為本草。中葯治病靠的是四氣(寒熱溫平)、五味(辛甘酸苦咸)。所以正確的煎葯及服葯方式,能夠有效的幫助葯物吸收,達到應有的葯效。

怎樣煎中葯,取決於葯物本身的特性,簡單的說,可以根據治療的疾病類型來分類。

煎中葯最好是 自己親自煎,靜心服氣,也是治療的一部分,同時也是一種修行 。不建議代煎或者用電鍋煮。除非電鍋可控制火力及時間。

(一)煎葯准備

1、煎煮器皿

最好選用砂鍋,次之不銹鋼、玻璃、陶瓷,忌金屬器皿鐵鍋。

2、泡葯

煎煮前要泡至少30分鍾,葯物充分溶解後,再煎葯。脂溶類葯物的葯引是醇類。

(泡葯的水直接煎煮,不要倒掉)

中葯最好不要洗,粉類葯物會被洗走。若洗,可快速用水過一遍。

(二)煎葯時間及順序

1、解表類(針對外感疾病)

葯性,辛,發散。

煎煮時間不宜太長,以武火急煎15-30分鍾為宜,否則葯效過於揮發。

2、調和類(多用於中焦疾病,調理氣機,疏肝、理氣、散瘀等)

煎煮時間30-40分鍾,先武火,開後改文火。

3、補益類(人參、鹿茸等)

煎煮時間40-60分鍾,先武火催開,改文火慢煮。

4、混合類

(1)先煎。

若調和類葯物和補益類葯物混合,則補益類單獨拿出來先煎30分鍾,然後再將調和類放入煎30分鍾。也可以補益類單獨煎60分鍾,調和類單獨煎30分鍾,最後將兩組葯湯混合。

(2)後下

若混合類與解表類葯物混合,則解表類葯物後下。即先煎調和類,15分鍾後,再加入解表類。

5、特殊芳香的草本,如薄荷等,後下,防止過於揮發。

6、礦石類葯物,如龍骨、紫石英等,先煎。

(三)煎煮過程

通常為二煎。

泡葯時,先將中葯放在鍋底,清水高於葯表面一拇指,泡30min後,若水被葯物吸收,則再加一公分的水。具體情況,也要根據鍋的孔徑酌情處理。衡量的標準是不要糊鍋。

一煎30分鍾,以出葯湯150ml為佳。

二煎放溫水或開水,20分鍾,出葯湯150ml。將一煎、二煎的葯湯混合,再分兩次服用。

通常情況下,若一煎40分鍾,二煎30分鍾;若一煎30分鍾,則二煎20分鍾。煎煮時間從開鍋後算起。

特殊的:烊化,膠類,如阿膠等,需要敲碎,用涼白開泡,調開,再與煎好的葯湯一起服用。

沖服,粉劑類,如三七粉等。

(四)服用方法

若疾病偏於上焦、外感,則飯後服葯。若偏於中、下焦,則飯前服葯。

若葯物刺激胃,即使經過炮製,也要飯後服用。若胃腸敏感,喝了中葯不適,也要飯後服用。

通常,解表類,發汗的,要溫服或偏熱服用,增加解表渲散作用。清下類葯物,可適當涼服。

需要溫服的葯物,涼了加熱,最好是見開,次之隔水焐,再次微波爐加熱。

補充

固元膏製作(一定要買上等阿膠,左上角有銀質商標的東阿阿膠)

1、阿膠敲碎,涼白開泡一晚上;

2、等量核桃、黑芝麻,炒香後碾碎;

3、棗,去核剁成棗泥;

4、將核桃、黑芝麻、棗泥倒入阿膠中攪拌;

5、加入適量冰糖;

6、放在帶蓋容器中,上鍋蒸1小時。(一定要帶蓋,否則水蒸氣進入會竄味,也影響營養價值)

冬季適合吃固元膏,中後期孕婦若缺血,也適宜吃。

閱讀全文

與中葯的正確使用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年人腦血栓治療最佳方法 瀏覽:725
如何治療早泄最好方法 瀏覽:461
被黑取款方法要怎麼處理 瀏覽:595
去眼紋最簡單有效方法 瀏覽:109
蜜蠟脫毛膏的使用方法 瀏覽:378
雙眼皮的正確方法圖片 瀏覽:785
深圳融資的正確方法 瀏覽:702
網店前中期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瀏覽:701
修剪平衡機的使用方法視頻 瀏覽:513
核桃的盤玩方法視頻 瀏覽:51
遞菜單的正確方法 瀏覽:654
oppo手機的簡訊攔截功能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75
鑒別砷的方法 瀏覽:187
睡覺習慣的正確方法 瀏覽:271
微信語言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37
婦科外敷包使用方法 瀏覽:762
蒲公英根作用及食用方法 瀏覽:942
溫州做月餅方法視頻教程 瀏覽:370
windows開機顯示內存不足解決方法 瀏覽:995
hlookup函數的使用方法及實例 瀏覽: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