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是大動脈炎
大動脈炎是一種以中膜損害為主的非特異性全動脈炎。動脈全層呈彌漫性不規則增厚和纖維化,增厚的內膜向腔內增生引起動脈的狹窄和阻塞。
[臨床表現]
本病可見於兒童到老年的各年齡組中,但絕大多數在30歲以下,好發於青年女性。
在疾病急性期,可以出現非特異性的全身症狀,如發熱、盜汗、軟弱、肌肉關節痛、厭食、嘔吐、心悸等。受累局部動脈可能出現壓痛。血沉加速。由於臨床表現缺乏特徵性,此期常不能作出診斷。
慢性期突出的表現為血管狹窄或閉塞所造成的一系列相應部位缺血的綜合徵象和局部血管雜音。也可出現繼發的心臟改變。由於病變部位和血管狹窄程度各例都不同,臨床表現也變化多端。
【治療方案及原則】
1、約20%是自限性的,在發現時疾病已穩定,對這類病人如無合並症可隨訪觀察。對發病早期有上呼吸道、肺部或其他臟器感染因素存在,應有效地控制感染,對防止病情的發展可能有一定的意義。高度懷疑有結核菌感染者,應同時抗結核治療。
2、腎上腺皮質激素
激素對本病活動仍是主要的治療葯物,及時用葯可有效改善症狀,緩解病情。一般口服潑尼松每日1mg/kg,早晨頓服或分次服用,維持3~4周後逐漸減量,每10~15天減總量的5%~10%,以血沉和C-反應蛋白下降趨於正常為減量的指標,劑量減至每日5mg~10mg時,應長期維持一段時間。如用常規劑量潑尼松無效,可改用其他劑型,危重者甚至可大劑量靜脈沖擊治療,但要注意激素引起的庫欣綜合征、易感染、繼發高血壓、糖尿病、精神症狀和胃腸道出血等不良反應,長期使用要防止骨質疏鬆。
3、免疫抑制劑
單純腎上腺皮質激素療效欠佳、或為增加療效和減少激素用量可用免疫抑制劑,最常用的葯物為:環磷醯胺、硫唑嘌呤和甲氨喋呤。危重患者環磷醯胺和硫唑嘌呤每日2mg~3mg/Kg,環磷醯胺可沖擊治療,每4周0.5~1.0g/M2體表面積。每周甲氨喋呤5mg~25mg,靜脈、肌肉注射和口服均可。新一代的免疫抑制劑,如:環孢黴素A、驍悉、來氟米特等尚無臨床大樣本報道,療效有待證實。嚴重病例會危機生命和造成健康的重大危害,現多認為大動脈炎一經診斷,應積極早日開始免疫抑制劑與激素的聯合治療法。即使臨床緩解,免疫抑制劑維持使用仍應持續較長時間,要注意葯物不良反應。
4、擴血管抗凝改善血循環
使用擴血管、抗凝葯物支持治療,能部分改善因血管狹窄較明顯病人的一些臨床症狀,如:地巴唑20mg,每日3次;妥拉唑林25mg~50mg、阿司匹林75mg~100mg,每日1次,雙嘧達莫(潘生丁)25mg,每日3次等。對血壓高的病人應積極控制血壓。
5、經皮腔內血管成形術
為大動脈炎的治療開辟了一條新的途徑,目前已應用治療腎動脈狹窄及腹主動脈、鎖骨下動脈狹窄等,獲得較好的療效。
6、外科手術治療
手術目的主要是解決腎血管性高血壓及腦缺血。
(1)單側或雙側頸動脈狹窄引起的腦部嚴重缺血或視力明顯障礙者,可行主動脈及頸動脈人工血管重建術、內膜血栓摘除術或頸部交感神經切除術。
(2)胸或腹主動脈嚴重狹窄者,可行人工血管重建術。
(3)單側或雙側腎動脈狹窄者,可行腎臟自身移植術或血管重建術,患側腎臟明顯萎縮者可行腎切除術。
(4)頸動脈竇反射亢進引起反復暈厥發作者,可行頸動脈體摘除術及頸動脈竇神經切除術。
(5)冠狀動脈狹窄可行冠狀動脈搭橋術或支架置入術。
【預後】
本病
慢性進行性血管病變,受累後的動脈由於側支循環形成豐富,故大多數患者預後好,可參加輕工作。預後主要取決於高血壓的程度及腦供血情況。其並發症有腦出血、腦血栓、心力衰竭、腎功能衰竭、心肌梗死,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失明等。
答案補充
建議你去醫院檢查,醫生會根據你的情況作治療意見的。因為每一個人的病情、身體狀況都不一樣,不能一概而論說治得好或者治不好。
答案補充
疫苗不清楚
2. 多發性大動脈炎
多發性大動脈炎常侵犯主動脈及其主要分支,其中以腹主動脈,降主動脈、雙側腎動脈、左鎖骨下動脈及升主動脈等。累及動脈全層,受累動脈各層均有大量的淋巴細胞及漿細胞浸潤及彌漫性纖維組織增生斷裂,導致管腔有不同程度的狹窄和繼發性血栓形成而閉塞。
凡青少年,尤其女性,具有以下一種以上表現者,應懷疑本病:①單側或雙側上肢出現缺血症狀,伴有脈搏減弱或消失,上肢血壓降低或測不出。②腦缺血症狀伴有單側或雙側頸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以及頸部血管雜音者。③按期發生高血壓或頑固性高血壓伴上腹部二級以上高調收縮期血管雜音者。④原因不明低熱,伴有血管雜音及四肢脈搏或上下肢血壓差有異常改變者。⑤無脈病有眼底改變者。有懷疑者需進一步作有關檢查,選擇主動脈造影可明確動脈的狹窄部位、程度及范圍。
多發性大動脈炎治療:活動期以內科治療為主①抗炎治療,②激素,③免疫抑制劑,④血管擴張劑,⑤降壓葯物。靜止期(血管狹窄或閉塞)以介入治療及外科手術治療為主,(1)介入治療,經皮腔內血管成形術具有痛苦小,恢復快,可重復性強,是治療多了性大動脈炎血管閉塞期的首選治療方法。大動脈炎的首次治療成功率在74-100%。大動脈炎,動脈狹窄在經球囊擴張治療一個月後可能會出現更好的效果。(2)外科手術治療,施行血管重建術。包括血管旁路移植術、頸總動脈一鎖骨下動脈吻合術、動脈血栓內膜剝脫術加自體大隱靜脈片增補術等。對單側腎動脈受累而腎動脈較細無法施行腎動脈重建手術者,如患側腎臟萎縮不明顯,可考慮自體腎臟移植術。
河南協和醫院介入科 經皮腔內血管成形術具有痛苦小,恢復快,可重復性強,是治療多了性大動脈炎血管閉塞期的首選治療方法。咨詢電話:0371-65063056 http://www.xgnzl.com 郵編:450007 地址:河南省鄭州市伊河路42號 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
3. 腦動脈炎怎麼治療
熱心問友2010-10-05腦動脈炎是一種因感染,葯物或變態反應等因素導致腦動脈管腔狹窄,閉塞,供血區腦組織缺血,梗死引起的,以肢體癱瘓,失語,精神症狀為主要表現的腦血管疾病.治療,注意休息,對癱瘓肢體進行功能鍛煉;加強營養,進食高蛋白質高維生素食物.另外醫生用的葯是正確的,可以按醫生的方法治療.同時可以配合中葯治療.該病屬於中醫中風,風痱等病症范疇,乃由風,痰,瘀血阻滯於腦絡或腎虛精虧所致.1.發病特點:多見於兒童和青壯年,男性稍多;起病可急可緩,症狀復雜多變,可有鉤端螺旋體病,紅斑狼瘡,結節性多動脈炎等病史.2.臨床表現:(1)肢體癱瘓:可為中樞性偏癱,單癱,三癱,雙上肢或雙下肢癱,雙側癱,伴偏側肢體麻木,偏盲,顱內壓增高症狀,亦可表現為癲癇發作,多動症狀.(2)失語:各種失語症均可出現,但以運動性失語為多,可伴假性延髓麻痹,顱神經麻痹症狀.(3)精神症狀:反應遲鈍,呆滯,傻笑,智能減退,定向,計算和記憶力障礙,甚至出現幻覺,妄想,可伴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3.輔助檢查:(1)血沉多增快.(2)頭顱部ct可發現腦梗死灶.4.各型腦動脈炎的特點:(1)鉤端螺旋體腦動脈炎: ①有疫水密切接觸史. ②多見於12歲以下,冬季為多,常發生於夏季流行高峰後2~5個月. ③發病前有發熱,頭痛,身痛等前驅症狀. ④臨床表現具有急性腦血管病特徵,可為偏癱,雙偏癱,失語或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⑤血清鉤端螺旋體凝溶試驗及補體結合試驗陽性,腦血管造影時腦底大動脈顯示多發性動脈炎改變.(2)紅斑狼瘡性腦動脈炎: ①多發於女性. ②有結締組織疾病的症狀,又出現神經精神症狀. ③血或骨髓中找到狼瘡細胞,免疫球蛋白增高及抗核抗體陽性,血與腦脊液c4補體減低.(3)結節性多動脈炎: ①多見於30~40歲男性. ②皮膚出現沿動脈排列的結節,如黃豆大小,有疼痛及壓痛,伴斑疹,丘疹,紫癜. ③內臟出現腎損害(血尿,蛋白尿,氮質血症)以及呼吸系統(咯血,哮喘,胸膜炎),消化系統(惡心,腹痛,嘔血)症狀. ④彌漫性腦損害症狀,如癲癇,頭痛,偏癱,失語,共濟失調,精神症狀. ⑤組織活檢有助於診斷.(4)多發性大動脈炎: ①多見於30歲以下女性. ②反復出現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最終導致腦梗死. ③患側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上肢血壓降低或測不出. ④頸部或鎖骨上下區有血管雜音. ⑤動脈造影可以確診.(5)顳動脈炎: ①多見於60歲以上女性. ②顳動脈紅腫壓痛,顳部劇痛,呈搏動性,咀嚼時加重,可伴視力障礙,缺血性卒中表現和多發性肌肉疼痛. ③血沉增快.(6)非特異性閉塞性腦動脈炎: ①多見兒童或青壯年. ②常反復出現短暫性腦缺血發作,進行性卒中與完全性卒中,症狀有彌散性,多樣性的特點. ③腦血管造影顯示多數腦動脈(主要是中小動脈)管腔有不規則.狹窄,閉塞.
4. 大動脈炎的治療【大動脈炎】
您好:
從您的描述上看是頭臂型多發性大動脈炎,它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頭臂動脈、腹主動脈、肺動脈及腎動脈等大血管,是一種自限性疾病。目前您需要注意的是控制血沉水平,也就是控制自身免疫性炎症,目前主要的保守治療方法是激素加免疫抑制劑,將血沉控制在正常范圍,另外需要應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聚集葯物,防止血栓形成,如果出現了動脈狹窄引起的缺血並發症就可能需要手術或介入來干預了。一般來說該病不能根除,但體內的免疫反應隨著年齡的增加而逐漸降低,40歲以後可能會消失。目前的治療主要是控制免疫性炎症,預防並發症的發生。
如果有需要,請來我院就診,我們將竭誠為您服務。
(鄭大五附院安乾大夫鄭重提醒:因不能面診患者,無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5. 如何治療脈管炎
什麼是脈管炎?
脈管炎全稱為閉塞性血栓性脈管炎,是由於下肢中小動脈血栓閉塞引起血管炎症的一種嚴重的疾病。
脈管炎的病因尚不明了。統計資料表明,寒冷地區脈管炎發病率高於溫暖地區,吸煙人群發病率高於不吸煙者,因此大多數學者認為本病發病與長期吸煙及受寒冷有關。還有人認為與免疫遺傳因素有關等。
本病多發生在20~40歲之間的青年,且男女患病比例為29∶1。主要累及小腿部的脛前、脛後、足背幾組動脈,嚴重時可向上累及股動脈,甚至四肢血管全部受累。由於血栓形成、管腔閉塞、血供不足,可以引起血栓性靜脈炎、動脈炎、間歇性跛行、組織營養障礙甚至壞死等多種損害,會嚴重危害機體健康。
閉塞性血栓性脈管炎的診斷依據以下幾點:
(1)青年男性發病;
(2)一側或雙側下肢間歇性跛行;
(3)足背或脛後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
(4)伴有淺表性遊走性血栓性靜脈炎,而無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和動脈硬化者;
(5)肢體位置試驗 患者平卧,抬高下肢45°,3分鍾後觀察足部皮膚顏色改變。本病患者患肢足部特別是足趾皮膚呈現蒼白或蠟黃色,指壓則缺血更明顯,有麻木疼痛感;囑患者坐起,將下肢自然下垂,皮膚顏色恢復緩慢或呈青紫色。
中醫學將脈管炎歸於
脈管炎全稱為閉塞性血栓性脈管炎,是由於下肢中小動脈血栓閉塞引起血管炎症的一種嚴重的疾病。
脈管炎的病因尚不明了。統計資料表明,寒冷地區脈管炎發病率高於溫暖地區,吸煙人群發病率高於不吸煙者,因此大多數學者認為本病發病與長期吸煙及受寒冷有關。還有人認為與免疫遺傳因素有關等。
本病多發生在20~40歲之間的青年,且男女患病比例為�29∶1�。主要累及小腿部的脛前、脛後、足背幾組動脈,嚴重時可向上累及股動脈,甚至四肢血管全部受累。由於血栓形成、管腔閉塞、血供不足,可以引起血栓性靜脈炎、動脈炎、間歇性跛行、組織營養障礙甚至壞死等多種損害,會嚴重危害機體健康。
閉塞性血栓性脈管炎的診斷依據以下幾點:
(1)青年男性發病;
(2)一側或雙側下肢間歇性跛行;
(3)足背或脛後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
(4)伴有淺表性遊走性血栓性靜脈炎,而無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和動脈硬化者;
(5)肢體位置試驗 患者平卧,抬高下肢45°,3分鍾後觀察足部皮膚顏色改變。本病患者患肢足部特別是足趾皮膚呈現蒼白或蠟黃色,指壓則缺血更明顯,有麻木疼痛感;囑患者坐起,將下肢自然下垂,皮膚顏色恢復緩慢或呈青紫色。
中醫學將脈管炎歸於「脫疽」范疇。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有關於本病記載。《馬培之外科醫案》曰:「古書謂丹石溫補,膏粱厚味太過,……則生脫疽……足跗腫熱,足趾仍冷,皮肉筋骨俱死,節縫漸久裂開,污水滲流,筋斷肉離而脫。……視其稟賦之強弱,要皆積熱所致,以養陰清火為主。」
參考資料:http://www.jq120.com/1-3/2-1.htm
話說脈管炎
央視國際 (2005年09月08日 15:05)
吳丹明 主任醫師,遼寧省人民醫院血管外科主任,擅長血管腔內介入療法與外科手術相結合治療周圍血管阻塞性疾病,完成各種血管造影兩千餘例,發表論文35篇,參編專著5部。(左)
易 巍 遼寧省人民醫院血管外科副主任醫師,擅長周圍血管病的外科手術和介入治療,對血管疾病的無創及微創檢查有較深造詣,發表論文十餘篇,參編專著二部。(右)
問:什麼是脈管炎?
答:脈管炎實際上就是血管壁本身的一種炎症表現,跟細菌感染是沒有關系的,血管壁是分成三層,結合一個圖來看,左邊的是一個正常的血管,它分內層、中層和外層,內層非常光滑,里邊流淌著很順暢的血液,中層是肌肉層,保持血管的彈性,外層是跟其他組織分開的,非常光滑的一個結構。我們看右邊這幅圖,血管壁由里及外全層參與病變,內層的炎症性改變造成血管腔狹窄,這樣供應血液供應不上,中層造成的嚴重改變就是肌肉比較僵化,彈性比較差。一旦外層突破了以後,血管周圍的一些組織,神經、外膜、肌肉也同時參與炎症性改變,產生了一系列的症狀。
問:什麼樣的人是特別容易得上這種脈管炎的?
答:脈管炎的高危人群
1、吸煙者(尤其是青壯年男性)
2、精神緊張者
3、營養不均衡
4、寒冷潮濕地區居民
5、家族遺傳因素
問:脈管炎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答:早期症狀:
1、麻、涼、痛
2、容易疲勞、小腿酸脹
3、脈搏減弱、逐漸消失
中期症狀:
1、活動中小腿出現疼痛
2、肌肉抽搐、尤其夜間明顯
3、間歇性跛行
晚期症狀:
1、持續劇烈疼痛
2、皮膚暗紅、黑褐色,發生潰瘍
3、腳、腳趾變黑、壞死
問:間歇性跛行,這是什麼意思?
答:這是一個醫學上的術語,我們通俗的理解就是運動後的症狀,休息的時候沒什麼表現,除了跛行以外,病人還有一個非常明確的感覺,腳非常非常的涼,即便是非常暖和的天氣他要穿很厚的襪子,睡覺一定要蓋很厚的棉被,他感覺就是把腳伸在一個冰庫里一樣,所以病人非常的恐懼。
問:脈管炎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答:1、血管轉流手術,我們理解為血管搭橋手術。其實跟心臟搭橋是一個意思,只不過這個病變出現在肢體上,而且以下肢為主,比如說這個病變僅僅局限在幾公分,十幾公分,我們可以廢棄這一段路,再新開一條道。有兩種可能,一個是我們修它需要花很大的工程,不如再來一個,另外一種可能就是根本沒法修復了,那麼再來一條人工血管。我們要保證膝關節以下血液供應的營養。
2、葯物核物理治療。葯物治療主要是說對胸腔產生的脈管炎病變,或者進一步惡化的病變我們通過葯物把它抑制住。
3、介入治療。介入治療就相當於一個血管腔內的手術,不需要開刀完成了手術的效果。介入技術這裡面最據代表性的就是血管內超聲消融技術,通過一種波長的超聲波把已經堵塞的血管復通。
問:病人怎麼樣選擇應用哪種方法呢?
答:治療方法的使用,是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考慮的,涉及到很多因素,醫學上有嚴格的定義。我們可以簡單的理解,比如說血管就是山了一座隧道,由於各種原因,比如地震或者水土流失,涉及到塌了,或者已經塌了,那我們就要趕緊檢查檢查,看看隧道什麼情況,如果完全塌了,那沒有辦法了,再打一條了,就是咱們說的搭橋手術,如果是局部掉下來石頭了,或者有點裂了,那我們先把隧道里清理,就像剛才提到的,有一個超聲波消融技術。如果僅僅是隧道里淌了一點水的話,局部用一點水泥,山上種點樹,保持一下水土流失,這就是葯物治療,根據病人具體的情況,在醫學上就是臨床應用的根據病變狹窄的情況,病變的長度,病人周身的狀態,很多病人更多的使用的是介入治療,因為介入治療對病人的打擊非常小,而且介入治療可重復性操作非常好,病人能夠耐受。介入、手術、葯物治療我們不能決然把他們分開,我們可以互補的。
問:為什麼晚期的脈管炎會疼痛難忍?
答:是有這么兩個機理,一個是局部沒有營養,沒有營養肌肉會壞死,壞死自然就會疼了。另外一個是一個血管全面癱瘓的,比如會涉及到血管外膜已經有問題了,血管外膜附著著很多很多的神經,它對血管的病變向大腦傳輸一個信號,是健康、疼痛、壞死,還有肌肉都有一些特殊的神經傳導,脈管炎把這些神經給腐蝕掉了,這時候他的敏感性就不同了,比如說我們成人摸一杯熱水,可能會有點燙,但是對於兒童來講,他會突然見跳起來,他的神經敏感性已經高度的緊張,所以病人會非常非常的痛。
問:脈管炎復查的檢查內容?
答:1、皮膚顏色、溫度
2、踝動脈壓測定
3、彩超
4、CT、MRI
5、動脈造影
問:脈管炎治好了之後,如何預防復發 ?
答:1、戒煙限酒
2、肢體飽暖
3、預防外傷
4、良好生活習慣
5、堅持葯物治療
6. 大動脈炎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一)治療
某些患者於發病早期有上呼吸道、肺部或其他臟器感染因素存在。有效控制感染,對防止病情的發展可能有一定意義。
1.活動期治療目前認為激素對本病活動期患者的治療是有效的,包括發熱、疼痛、血沉增快、C反應蛋白陽性可於短期內得到改善,病情緩解,血沉恢復正常。有人根據血沉增快的程度分為2組:①20~40mm/h,②>40mm/h。前者可不用激素治療,後者則有應用指征。一般潑尼松(強的松)30mg一次/d頓服,維持4周後逐漸減量,每2~4周減少5~10mg,以後每2~4個月減少2.5mg,以血沉不增快為減量的指標,劑量減至每天10~5mg時,應維持一段時間。少數患者每天服用5mg達15~20年,病情穩定,未發現任何副作用,說明長期小劑量服用激素對控制病變活動是有幫助的。如用潑尼松無效,可改用地塞米松進行治療,病情危重者可靜滴氫化可的松(氫化考的松)每天100mg,但合並結核或其他感染或惡性高血壓者,則不宜長時間應用激素。
還可試用免疫抑制劑硫唑嘌呤、環磷醯胺等。一般均與激素合用,可減少激素用量。但此法應用較少,效果尚難肯定。雷公滕多甙片,具有抗炎及免疫抑製作用,其效用與皮質激素相似,而無皮質激素的副作用。對皮質激素有耐葯性,或禁忌的大動脈炎患者可以其替代,當與皮質激素合用時可提高療效,減少激素的劑量及副作用。按每天每公斤體重1~1.5mg,分2~3次口服,長期服用應注意月經減少或閉經,白細胞減少。孕婦忌用。除按活動期治療外,伴有腦或肢體缺血表現者應並用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抗血小板及抗高血壓等葯物進行治療。
2.穩定期的治療
(1)擴張血管及改善微循環葯物:口服葯物可選用抗栓丸,每次2~3粒,3次/d;曲克蘆丁(維腦路通)0.2g~0.3g,3次/d;地巴唑20mg,3次/d;血管舒緩素(胰激肽釋放酶)60~120U,3次/d;羥乙基澱粉(706代血漿)250~500ml,加入川芎嗪靜滴120~160mg,1次/d,2~3周為一療程,可降低血漿黏稠度,減低紅細胞聚集,延長凝血時間。
(2)抗血小板葯物:阿司匹林50mg,1次/d;雙嘧達莫(潘生丁)25mg,3次/d。
(3)抗高血壓葯物:葯物治療並非腎血管性高血壓的首選方法,僅對腎動脈成形術或外科手術禁忌者或拒絕接受上述治療者,採用葯物降壓治療,對一般降壓葯物反應不佳。目前討論最多的是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治療腎血管性高血壓,對單側腎動脈狹窄所致的腎素依賴性高血壓,在用其他降壓葯物無效時,可服用轉換酶抑制劑,有效地控制血壓,防止並發症,但此類葯物可降低狹窄側腎血流量,故服用時應監測腎臟功能改變。對雙側腎動脈狹窄或單功能腎(自然或人工移植)所致高血壓,對轉換酶抑制劑是絕對禁忌,並且療效也欠佳。
β-受體阻滯葯,由於對腎素系統的抑製作用有限,降壓療效欠佳,應採用聯合用葯治療腎血管性高血壓,有人報道鈣拮抗葯與β-受體阻滯葯,如氨氯地平10mg;與阿替洛爾(氨醯心安)50mg合用有效。臨床上應結合具體病情與葯物反應,聯合用葯來控制血壓達到相應水平。
(4)介入性治療:大動脈炎屬多發性病變,當累計鎖骨下動脈、胸腹主動脈、腎動脈、髂動脈或冠狀動脈產生明顯局限性狹窄,引起腦、心臟、肢體相應缺血時,有介入治療指征者,應首選介入治療,可獲得較好的療效。由於動脈擴張後再狹窄發生率較高,約20%~30%,故近幾年來,對腎動脈開口部狹窄,或伴有動脈夾層,或再狹窄的患者,主張在擴張的基礎上,植入支架可明顯減少再狹窄發生率。關於頸動脈狹窄的介入治療,也有文獻報道,本法可能產生腦缺血並發症,臨床上應慎重選擇。
(5)外科治療:葯物或介入治療無效,並有外科治療指征者,應採用手術治療,可解決或改善狹窄遠端缺血症狀,防止發生並發症。
①頸動脈明顯狹窄引起腦供血不足,暈厥,視力障礙,可行升主動脈-頸動脈血管重建術。
②胸腹主動脈廣泛狹窄引起上肢區域性高血壓或下肢間歇跛行,可行狹窄遠近端主動脈架橋術。
③腎動脈阻塞(單側或雙側)引起腎血管性高血壓,可行血管重建術或腎臟自身移植技術,若腎臟重度萎縮,無功能或腎動脈狹窄病變廣泛,可行腎切除術。近年來對有些雙側腎功能狹窄患者,一側行PTRA,另一側行手術治療,獲得滿意的療效。
④並發冠狀動脈明顯狹窄引起心絞痛或心肌梗死者,可行冠狀動脈架橋術。
⑤並發主動脈瓣關閉不全(中度以上)引起心臟明顯擴大,心功能下降,心絞痛頻繁發作,可行主動脈瓣置換術。
3.中醫治療
(1)辨證論治:大動脈炎是由於機體先天稟賦不足,外邪內侵,阻滯經脈,內攻臟腑所致。本病常因虛致實,或虛實夾雜,使病情錯綜復雜。臨床辨證分6型治療。
①風寒濕痹阻:
主症:發熱,周身倦怠乏力,下肢沉重,關節酸痛,胃脘痞滿,患肢動脈減弱或無脈,舌質淡,舌苔白,脈沉細或細弱。多見於大動脈初期。
治法:益氣溫陽,散寒祛濕,活血通痹。
方葯:黃芪桂枝五物湯加減。
生黃芪15g,桂枝6g,炒蒼術12g,赤、白芍各10g,薏苡仁15g,茯苓15g,羌活10g,防風10g,當歸10g,川芎6g,雞血藤15g,生薑12g,大棗5枚。
②陰虛內熱:
主症:低熱或午後潮熱,心悸,頭暈,四肢酸軟乏力,肢體關節疼痛,口乾,舌質紅,舌苔薄白,脈細數。多見於大動脈炎急性活動期。
治法:養陰清熱,活血通絡。
方葯:養陰活血湯。
生地30g,玄參30g,赤芍30g,雞血藤20g,當歸15g,青蒿15g,白薇15g,丹皮15g,牛膝15g,川芎15g,黃芩10g,甘草6g。
加減:伴有心煩、口苦、面紅、眩暈、頭痛,血壓高者,證屬陰虛陽亢,方用天麻鉤藤飲合杞菊地黃丸加減,如天麻10g,鉤藤10g,黃芩10g,桑寄生15g,枸杞子15g,熟地30g,丹皮15g,茯苓15g,丹參30g,甘草6g。
③濕熱瘀阻:
主症:周身困重倦怠,低熱不退,肢體麻木,關節遊走性疼痛,胃脘痞滿,納差,便溏,舌質紅,舌苔黃膩,脈濡細。多見於大動脈炎活動期。
治法:清熱利濕,活血通絡。
方葯:甘露消毒丹加減。
茵陳15g,黃芩10g,連翹10g,滑石15g,薏苡仁15g,蘇梗10g,藿香10g,菖蒲10g,鬱金10g,丹參15g,路路通10g,木通6g。
加減:如頭沉重身痛者,去木通,加蔓荊子。胃脘脹滿者,去滑石、木通、連翹,加蒼術、炒枳實、佛手。
④氣滯血瘀:
主症:精神倦怠,面色晦暗,肢體疼痛或麻木,女子經行不暢或閉經,患肢皮色蒼白,發涼,動脈搏動減弱,舌質暗,舌苔薄白。多見於大動脈炎穩定期。
治法:活血化瘀通絡。
方葯:活血化瘀方加減。
忍冬藤60g,玄參20g,當歸10g,丹參30g,薏苡仁30g,川芎15g,赤芍15g,海風藤15g,桃仁12g,紅花12g,桂枝9g,甘草12g。
加減:下肢無脈者加牛膝、土元;胸悶氣短者加厚朴、土茯苓。
⑤脾腎陽虛:
主症:全身怕冷,腰膝酸軟,食少便溏,肢體發涼,倦怠乏力,舌質暗淡有瘀斑,脈沉細。見於大動脈炎穩定期。
治法:溫腎健脾,散寒活血。
方葯:補腎活血湯。
熟地30g,桑寄生30g,當歸15g,雞血藤15g,牛膝15g,補骨脂15g,川芎10g,紅花10g,白術10g,茯苓15g,仙靈脾15g,狗脊15g,陳皮10g,甘草6g。
⑥氣血兩虛:
主症:身體虛弱,倦怠無力,面色萎黃,頭暈,心悸氣短,視物模糊,舌質淡,舌苔薄白,脈沉細或無脈。見於大動脈炎後期嚴重缺血期。
治法:益氣養血,活血通脈。
方葯:顧步湯加減。
黃芪15g,黨參30g,石斛30g,雞血藤30g,當歸5g,赤芍15g,牛膝10g,白術10g,地龍10g,甘草6g。
(2)綜合治療:
①中成葯:
A.活血通脈片:每次10片,2次/d,飯後服。
B.四蟲片:每次10片,2次/d,飯後服。
C.犀黃丸:每次6克,2次/d。
D.復方丹參片:每次5片,3次/d。
E.毛冬青片:每次5片,3次/d。
F.龍膽瀉肝丸:每次6克,3次/d。
G.當歸補血丸:每次6克,3次/d。
②中葯靜脈用葯:無論是大動脈炎活動期還是穩定期,均可獨立或配合其他方法應用。
A.復方丹參注射液:20~40ml加入500ml生理鹽水中靜脈滴注,1次/d,15天1個療程。
B.川芎嗪:80~160mg加入500ml生理鹽水中靜脈滴注,1次/d,10天1個療程。
C.脈絡寧注射液:60~80ml加入生理鹽水500ml中靜脈滴注,1次/d,15天1個療程。
D.刺五加註射液:20~40ml加入生理鹽水500ml中靜脈滴注,1次/d,10天1個療種。治療期間注意觀察是否有過敏反應。
③針灸療法:
A.上肢動脈炎:取肩中俞、臂膈、內關、外關、曲池、陽溪、合谷、足三里。強刺激,留針15~30min,1次/d。
B.下肢動脈炎:取足三里、陽陵泉、血海、三陰交、解溪、伏兔。強刺激,留針15~30min,1次/d。
④熏洗療法:上下肢病變,可用活血止痛散(金銀花、蒲公英各30g,苦參、黃柏、連翹、木鱉、白芷、赤芍、丹皮、甘草各10g)水煎外洗,水溫50℃左右,每次30min,1次/d。
3.護理
(1)護理問題:
①發熱、乏力、關節疼痛。
②頭痛、眩暈、高血壓。
③並發心、腎、腦的損害。
(2)護理目標
①降低體溫、減輕關節疼痛不適。
②嚴密觀察病情、預防並發症的發生。
③加強護理、預防意外發生。
④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適當鍛煉,提高免疫功能。
(3)護理措施:
①根據病情,定時做各項檢查,精心觀察,分析病情的變化及時採取相應的措施。
②活動期、有腦部缺血症狀及嚴重高血壓者應卧床休息,減少活動。飲食應富於營養、易消化、無刺激性,同時積極鼓勵戒煙。
③對長期服用激素者應注意觀察有無繼發感染、水鈉瀦留、糖尿病、骨質疏鬆、低鉀血症、壓瘡、股骨頭壞死等,還注意有無腹痛、嘔血、黑便等消化道出血症狀。囑患者按醫囑服葯,避免突然減葯或停葯致病情反復。
④做好生活護理,關心病人,鼓勵病人樹立信心,保持良好的情緒。
⑤注意觀察病情變化,對發熱患者可每天測4次體溫,必要時給予物理降溫。肢體麻木、疼痛者,給予適當的按摩或相應的對症治療。每天測血壓,比較患肢與健肢血壓差異及脈搏搏動情況。注意患肢血液循環變化狀況及有無疼痛、寒冷及感覺異常等。如出現頭痛、眩暈或暈厥等腦缺血症狀,應置患者平卧位並立即通知醫師。有明顯腦供血不足和嚴重高血壓者應卧床休息,設專人護理,密切觀察病情,防止發生意外,防止發生壓瘡或感染。
⑥針對原發病,以抗感染、抗風濕、抗結核治療。
(二)預後
本病為慢性進行性血管病變,受累後的動脈由於側支循環形成豐富,故大多數患者預後好,可參加輕工作。預後主要取決於高血壓的程度及腦供血情況,糖皮質激素聯合免疫抑制劑積極治療可改善預後。
Ishikawa和Maetani隨訪一組病人15年,發現約有83%生存時間超過15年,死亡原因通常為腦血管意外、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肌梗死;66%伴有嚴重並發症,如重度高血壓、中度或重度主動脈瓣返流、主動脈瘤及視網膜病變;沒有並發症者的生存率可達96%。
7. 大動脈炎能治好嗎
病情分析:
大動脈炎屬於自身免疫性疾病,根據受累血管不同,表現症狀也不近相同。一般活動期可有血沉及C反應蛋白升高,超聲可見局部動脈血管壁彌漫性增厚,動脈CTA可明確全身血管受累情況。
意見建議:
建議早期或活動期應用大劑量激素沖擊後口服激素可短期改善症狀,對於非活動期局部血管明顯狹窄時可考慮血管支架等治療。
8. 之前反復發燒20多天去醫院檢查出是大動脈炎,雙側頸總動脈、雙側鎖骨下動脈、頭臂干內-中膜增厚並左側
大動脈炎
【概述】
大動脈炎(Takayasuarteritis,TA)是指主動脈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進行性非特異的炎性疾病。病變位於主動脈弓及其分支最為多見,其次為降主動脈,腹主動脈,腎動脈。主動脈的二級分支,如肺動脈、冠狀動脈也可受累。受累的血管可為全層動脈炎。早期血管壁為淋巴細胞、漿細胞浸潤,偶見多形核中性粒細胞及多核巨細胞。由於血管內膜增厚,導致管腔狹窄或閉塞,少數病人因炎症破壞動脈壁中層,彈力纖維及平滑肌纖維壞死,而致動脈擴張、假性動脈瘤或夾層動脈瘤。
本病多發於年輕女性,30歲以前發病約佔90%,40歲以後較少發病,國外資料患病率2.6/百萬。
病因迄今尚不明確,一般認為可能由感染引起的免疫損傷所致。
【臨床表現】
1、全身症狀
在局部症狀或體征出現前數周,少數病人可有全身不適、易疲勞、發熱、食慾不振、惡心、出汗、體重下降、肌痛、關節炎和結節紅斑等症狀,可急性發作,也可隱匿起病。當局部症狀或體征出現後,全身症狀可逐漸減輕或消失,部分病人則無上述症狀。
2、局部症狀體征
按受累血管不同,有不同器官缺血的症狀與體征,如頭痛、頭暈、暈厥、卒中、視力減退、四肢間歇性活動疲勞,臂動脈或股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頸部、鎖骨上下區、上腹部、腎區出現血管雜音,兩上肢收縮壓差大於10mmHg。
3、臨床分型
根據病變部位可分為四種類型:頭臂動脈型(主動脈弓綜合征);胸、腹主動脈型;廣泛型和肺動脈型。
(1)頭臂動脈型(主動脈弓綜合征)頸動脈和椎動脈狹窄和閉塞,可引起腦部不同程度的缺血,出現頭昏、眩暈、頭痛、記憶力減退、單側或雙側視物有黑點,視力減退,視野縮小甚至失明,嚼肌無力和咀嚼疼痛。少數患者因局部缺血產生鼻中隔穿孔,上齶及耳廓潰瘍,牙齒脫落和面肌萎縮。腦缺血嚴重者可有反復暈厥,抽搐,失語,偏癱或昏迷。上肢缺血可出現單側或雙側上肢無力、發涼、酸痛、麻木甚至肌肉萎縮。頸動脈、橈動脈和肱動脈可出現搏動減弱或消失(無脈征),約半數患者於頸部或鎖骨上部可聽到二級以上收縮期血管雜音,少數伴有震顫,但雜音響度與狹窄程度之間,並非完全成比例,輕度狹窄或完全閉塞的動脈,則雜音不明顯,如有側支循環形成,則血流經過擴大彎曲的側支循環時,可以產生連續性血管雜音。
(2)胸主、腹主動脈型由於缺血,下肢出現無力,酸痛、皮膚發涼和間歇性跛行等症狀,特別是髂動脈受累時症狀最明顯。腎動脈受累出現高血壓,可有頭痛、頭暈、心慌。合並肺動脈狹窄者,則出現心慌、氣短,少數患者發生心絞痛或心肌梗死。
高血壓為本型的一項重要臨床表現,尤以舒張壓升高明顯,主要是腎動脈狹窄引起的腎血管性高血壓;此外胸降主動脈嚴重狹窄,使心排出血液大部分流向上肢而可引起的節段性高血壓;主動脈瓣關閉不全所致的收縮期高血壓等。在單純腎血管性高血壓中,其下肢收縮壓較上肢高20~40mmHg。
部分病人背部脊柱兩側或胸骨旁可聞及收縮期血管雜音,其雜音部位有助於判定主動脈狹窄的部位及范圍,如胸主動脈嚴重狹窄,於胸壁可見表淺動脈搏動,血壓上肢高於下肢。大約80%患者於上腹部可聞及二級以上高調收縮期血管雜音。
如合並主動脈瓣關閉不全,於主動脈瓣區可聞及舒張期吹風樣雜音。
(3)廣泛型具有上述兩種類型的特徵,屬多發性病變,多數患者病情較重。
(4)肺動脈型本病合並肺動脈受累並不少見,約佔50%,上述三種類型均可合並肺動脈受累,而在各類型中伴有或不伴有肺動脈受累之間無明顯差別,單純肺動脈受累者罕見。肺動脈高壓大多為一種晚期並發症,約佔1/4,多為輕度或中度,重度則少見。臨床上出現心悸、氣短較多。重者心功能衰竭,肺動脈瓣區可聞及收縮期雜音和肺動脈瓣第二音亢進,肺動脈狹窄較重的一側呼吸音減弱。
4、實驗室檢查
無特異性血化驗項目。
(1)紅細胞沉降率是反映本病病變活動的一項重要指標。疾病活動時血沉增快,病情穩定血沉恢復正常。
(2)C反應蛋白其臨床意義與血沉相同,為本病病變活動的指標之一。
(3)抗鏈球菌溶血素「O」抗體的增加僅說明患者近期曾有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本病僅少數患者出現陽性反應。
(4)抗結核菌素試驗我國的資料提示,約40%的病人有活動性結核,如發現活動性結核灶應抗結核治療。對結核菌素強陽性反應的病人,要仔細檢查,如確認有結核病的可能也應抗結核治療。
(5)其他少數患者在疾病活動期白細胞增高或血小板增高,也為炎症活動的一種反應。可出現慢性輕度貧血,高免疫球蛋白血症比較少見。
5、影像學檢查
(1)彩色多譜勒超聲檢查可探查主動脈及其主要分支狹窄或閉塞(頸動脈,鎖骨下動脈,腎動脈等),但對其遠端分支探查較困難。
(2)血管造影檢查
①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是一種數字圖像處理系統,為一項較好的篩選方法,本法優點為操作簡便易行,檢查時間短,對病人負擔小,反差解析度高,對低反差區域病變也可顯示。對頭顱部動脈,頸動脈,胸腹主動脈,腎動脈,四肢動脈,肺動脈及心腔等均可進行造影,對大動脈炎的診斷價值較大,一般可代替腎動脈造影,本法缺點是對臟器內小動脈,如腎內小動脈分支顯示不清,必要時仍需進行選擇性動脈造影。
②動脈造影可直接顯示受累血管管腔變化,管徑的大小,管壁是否光滑,影響血管的范圍和受累血管的長度。
(3)電子計算掃描(CT)特別是增強CT可顯示部分受累血管的病變,特別是先進的CT機和核磁共振能顯示出受累血管壁的水腫情況,以助判斷疾病是否活動。
【診斷要點】
1.臨床診斷
典型臨床表現者診斷並不困難。40歲以下女性,具有下列表現一項以上者,應懷疑本病。
(1)單側或雙側肢體出現缺血症狀,表現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血壓降低或測不出。
(2)腦動脈缺血症狀,表現為單側或雙側頸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以及頸部血管雜音。
(3)近期出現的高血壓或頑固性高血壓,伴有上腹部二級以上高調血管雜音。
(4)不明原因低熱,聞及背部脊柱兩側、或胸骨旁、臍旁等部位或腎區的血管雜音,脈搏有異常改變者。
(5)無脈及有眼底病變者。
2.診斷標准
採用1990年美國風濕病學會的分類標准:
(1)發病年齡≤40歲出現症狀或體征時年齡10mmHg雙側上肢收縮壓差>10mmHg。
(5)鎖骨下動脈或主動脈雜音一側或雙側鎖骨下動脈或腹主動脈聞及雜音。
(6)動脈造影異常主動脈一級分支或上下肢近端的大動脈狹窄或閉塞,病變常為局灶或節段性,且不是由動脈硬化、纖維肌發育不良或類似原因引起。
符合上述6項中的3項者可診斷本病。主要與先天性主動脈狹窄、動脈粥樣硬化、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白塞病、結節性多動脈炎等疾病鑒別。
3.鑒別診斷
(1)先天性主動脈縮窄多見於男性,血管雜音位置較高,限於心前區及背部,全身無炎症活動表現,胸主動脈見特定部位(嬰兒在主動脈峽部,成人型位於動脈導管相接處)狹窄
(2)動脈粥樣硬化常在50歲後發病,伴動脈硬化的其他臨床表現,數字及血管造影有助於鑒別。
(3)腎動脈纖維肌結構不良多見於女性,腎動脈造影顯示其遠端2/3及分支狹窄,無大動脈炎的表現。
(4)血栓閉塞性脈管炎(Buerger病)好發於吸煙史的年輕男性,為周圍慢性血管閉塞性炎症。主要累及四肢中小動脈和靜脈,下肢較常見。表現為肢體缺血、劇痛、間歇性跛行,足背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遊走性表淺動脈炎,重症可有肢端潰瘍或壞死等,與大動脈炎鑒別一般並不困難。
(5)結節性多動脈炎主要累及內臟中小動脈。與大動脈炎表現不同。
(6)胸廓出口綜合征可有橈動脈搏動減弱,隨頭頸及上肢活動其搏動有變化,並常可有上肢靜脈血流滯留現象及臂叢神經受壓引起的神經病,頸部X線相示頸肋骨畸型。
【治療方案及原則】
1、約20%是自限性的,在發現時疾病已穩定,對這類病人如無合並症可隨訪觀察。對發病早期有上呼吸道、肺部或其他臟器感染因素存在,應有效地控制感染,對防止病情的發展可能有一定的意義。高度懷疑有結核菌感染者,應同時抗結核治療。
2、腎上腺皮質激素
激素對本病活動仍是主要的治療葯物,及時用葯可有效改善症狀,緩解病情。一般口服潑尼松每日1mg/kg,早晨頓服或分次服用,維持3~4周後逐漸減量,每10~15天減總量的5%~10%,以血沉和C-反應蛋白下降趨於正常為減量的指標,劑量減至每日5mg~10mg時,應長期維持一段時間。如用常規劑量潑尼松無效,可改用其他劑型,危重者甚至可大劑量靜脈沖擊治療,但要注意激素引起的庫欣綜合征、易感染、繼發高血壓、糖尿病、精神症狀和胃腸道出血等不良反應,長期使用要防止骨質疏鬆。
3、免疫抑制劑
單純腎上腺皮質激素療效欠佳、或為增加療效和減少激素用量可用免疫抑制劑,最常用的葯物為:環磷醯胺、硫唑嘌呤和甲氨喋呤。危重患者環磷醯胺和硫唑嘌呤每日2mg~3mg/Kg,環磷醯胺可沖擊治療,每4周0.5~1.0g/M2體表面積。每周甲氨喋呤5mg~25mg,靜脈、肌肉注射和口服均可。新一代的免疫抑制劑,如:環孢黴素A、驍悉、來氟米特等尚無臨床大樣本報道,療效有待證實。嚴重病例會危機生命和造成健康的重大危害,現多認為大動脈炎一經診斷,應積極早日開始免疫抑制劑與激素的聯合治療法。即使臨床緩解,免疫抑制劑維持使用仍應持續較長時間,要注意葯物不良反應。
4、擴血管抗凝改善血循環
使用擴血管、抗凝葯物支持治療,能部分改善因血管狹窄較明顯病人的一些臨床症狀,如:地巴唑20mg,每日3次;妥拉唑林25mg~50mg、阿司匹林75mg~100mg,每日1次,雙嘧達莫(潘生丁)25mg,每日3次等。對血壓高的病人應積極控制血壓。
5、經皮腔內血管成形術
為大動脈炎的治療開辟了一條新的途徑,目前已應用治療腎動脈狹窄及腹主動脈、鎖骨下動脈狹窄等,獲得較好的療效。
6、外科手術治療
手術目的主要是解決腎血管性高血壓及腦缺血。
(1)單側或雙側頸動脈狹窄引起的腦部嚴重缺血或視力明顯障礙者,可行主動脈及頸動脈人工血管重建術、內膜血栓摘除術或頸部交感神經切除術。
(2)胸或腹主動脈嚴重狹窄者,可行人工血管重建術。
(3)單側或雙側腎動脈狹窄者,可行腎臟自身移植術或血管重建術,患側腎臟明顯萎縮者可行腎切除術。
(4)頸動脈竇反射亢進引起反復暈厥發作者,可行頸動脈體摘除術及頸動脈竇神經切除術。
(5)冠狀動脈狹窄可行冠狀動脈搭橋術或支架置入術。
【預後】
本病慢性進行性血管病變,受累後的動脈由於側支循環形成豐富,故大多數患者預後好,可參加輕工作。預後主要取決於高血壓的程度及腦供血情況。其並發症有腦出血、腦血栓、心力衰竭、腎功能衰竭、心肌梗死,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失明等。
這是我在網上搜到的,我只是告訴您需要檢查主動脈關閉不全的原因,並不是說肯定就是這個疾病,您最好是到北京阜外`協和醫院等做詳細檢查,看心內科.
9. 顆動脈炎該怎麼治療
動脈炎是指主動脈及其主要的分支和肺動脈的慢性非特異性的炎症性疾病。治療方法主要是以內科治療為主要的治療原則。比如說,要控制感染,就要用抗炎的方法進行治村,甚至對一些早期或者活動期的患者要用激素進行治療,還要考慮免疫治療以及科學館的葯物等等。在病變穩定後也可以採取手術治療。建議你選擇正規公立醫院血管外科,經過規范的檢查以後,選擇規范的治療。
“血管造影正常血管就沒有病變”這一認識誤區的存在,致使不少患者採取了不恰當的治療方法、喪失了最佳治療時機、導致了不可逆的重要臟器損害。例如在血管造影中,發現一側腎動脈狹窄時,也應該想到另一側腎動脈雖在血管造影上並無明顯狹窄,但90%也已經有炎症的存在。這是因為,在大動脈炎早期階段,由於動脈內膜沒有明顯改變,但中膜有淋巴細胞、單核細胞為主的炎細胞浸潤,而血管外膜也已發生了炎症反應,因此炎症浸潤就會繼續向血管內膜蔓延,所以,在血管造影中發現某一部位的病變後,一定要警惕其他部位病變的存在。
10. 大動脈炎
你好 多發性大動脈炎常侵犯主動脈及其主要分支,其中以腹主動脈,降主動脈、雙側腎動脈、左鎖骨下動脈及升主動脈等。累及動脈全層,受累動脈各層均有大量的淋巴細胞及漿細胞浸潤及彌漫性纖維組織增生斷裂,導致管腔有不同程度的狹窄和繼發性血栓形成而閉塞。 凡青少年,尤其女性,具有以下一種以上表現者,應懷疑本病 ①單側或雙側上肢出現缺血症狀,伴有脈搏減弱或消失,上肢血壓降低或測不出。②腦缺血症狀伴有單側或雙側頸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以及頸部血管雜音者。③按期發生高血壓或頑固性高血壓伴上腹部二級以上高調收縮期血管雜音者。④原因不明低熱,伴有血管雜音及四肢脈搏或上下肢血壓差有異常改變者。⑤無脈病有眼底改變者。有懷疑者需進一步作有關檢查,選擇主動脈造影可明確動脈的狹窄部位、程度及范圍。 多發性大動脈炎治療 活動期以內科治療為主①抗炎治療,②激素,③免疫抑制劑,④血管擴張劑,⑤降壓葯物。靜止期(血管狹窄或閉塞)以介入治療及外科手術治療為主,(1)介入治療,經皮腔內血管成形術具有痛苦小,恢復快,可重復性強,是治療多了性大動脈炎血管閉塞期的首選治療方法。大動脈炎的首次治療成功率在74-100%。大動脈炎,動脈狹窄在經球囊擴張治療一個月後可能會出現更好的效果。(2)外科手術治療,施行血管重建術。包括血管旁路移植術、頸總動脈一鎖骨下動脈吻合術、動脈血栓內膜剝脫術加自體大隱靜脈片增補術等。對單側腎動脈受累而腎動脈較細無法施行腎動脈重建手術者,如患側腎臟萎縮不明顯,可考慮自體腎臟移植術。 你好 多發性大動脈炎常侵犯主動脈及其主要分支,其中以腹主動脈,降主動脈、雙側腎動脈、左鎖骨下動脈及升主動脈等。累及動脈全層,受累動脈各層均有大量的淋巴細胞及漿細胞浸潤及彌漫性纖維組織增生斷裂,導致管腔有不同程度的狹窄和繼發性血栓形成而閉塞。 凡青少年,尤其女性,具有以下一種以上表現者,應懷疑本病 ①單側或雙側上肢出現缺血症狀,伴有脈搏減弱或消失,上肢血壓降低或測不出。②腦缺血症狀伴有單側或雙側頸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以及頸部血管雜音者。③按期發生高血壓或頑固性高血壓伴上腹部二級以上高調收縮期血管雜音者。④原因不明低熱,伴有血管雜音及四肢脈搏或上下肢血壓差有異常改變者。⑤無脈病有眼底改變者。有懷疑者需進一步作有關檢查,選擇主動脈造影可明確動脈的狹窄部位、程度及范圍。 多發性大動脈炎治療 活動期以內科治療為主①抗炎治療,②激素,③免疫抑制劑,④血管擴張劑,⑤降壓葯物。靜止期(血管狹窄或閉塞)以介入治療及外科手術治療為主,(1)介入治療,經皮腔內血管成形術具有痛苦小,恢復快,可重復性強,是治療多了性大動脈炎血管閉塞期的首選治療方法。大動脈炎的首次治療成功率在74-100%。大動脈炎,動脈狹窄在經球囊擴張治療一個月後可能會出現更好的效果。(2)外科手術治療,施行血管重建術。包括血管旁路移植術、頸總動脈一鎖骨下動脈吻合術、動脈血栓內膜剝脫術加自體大隱靜脈片增補術等。對單側腎動脈受累而腎動脈較細無法施行腎動脈重建手術者,如患側腎臟萎縮不明顯,可考慮自體腎臟移植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