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樣治療十二指腸潰瘍
(1)
一般治療:生活要有規律,工作宜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和精神緊張,進餐要定時,防止飢飽過度,避免辛辣生冷、過鹹食物及濃茶、咖啡等刺激性飲食物,戒除煙酒等不良習慣。
(2)葯物治療
①H2受體拮抗劑:常用的葯物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和法莫替丁,西咪替丁作用最弱,法莫替丁最強,雷尼替丁則介於兩者之間。這些葯物對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應適當減量或慎用。一般情況下,可把一日量在夜間一次服用,劑量為西咪替丁 800mg,雷尼替丁300mg,法莫替丁40mg。
②質子泵阻滯劑:常用葯物是奧美拉唑,常用劑量為20~40mg/d,該葯優於 H 2受體拮抗劑的優點是能抑制幽門螺桿菌的生長。
③制酸劑:是歷史悠久的抗潰瘍葯物,現仍被應用的有膠體鋁鎂合劑(氫氧化鋁和鎂乳合劑),餐間服用可中和胃酸 3~ 4小時,一般採用小劑量給葯,15~30ml,3次 /天。
④增強黏膜防禦力的葯物:膠體次枸櫞酸鉍 120mg,4次 /天,餐前服,8周為 1個療程。此葯所含鉍的吸收量雖小,但有積蓄作用,故應避免長期服用以防中毒。硫糖鋁,由於鋁能被少量吸收,故對腎功能不全者不宜長期服用。
⑤殺滅幽門螺桿菌的葯物:臨床常用葯物有羥氨苄青黴素、四環素、甲硝唑、慶大黴素等。
(3)
手術治療:由於近年來內科治療的進展,目前僅限少數有並發症者考慮手術治療。手術適應證為:①大量出血經內科緊急處理無效者;②急性穿孔;③內科治療無效的頑固性潰瘍。
⑵ 十二指腸潰瘍,應該怎麼辦
我們所生活的環境每時每刻都會發生著各種各樣的變化,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及及科技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們的生活習慣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我們的生活習慣以及飲食習慣都發生了各種各樣的改變 ,我們受教育的程度也提高了,所以說我們對於預防各種疾病以及相應的醫療知識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那麼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比較常見的疾病就叫做十二指腸潰瘍 ,那麼對於這種疾病來說,我們應該怎樣治療呢 。十二指腸潰瘍應該進行相應得葯物治療,如果穿孔則需要進行手術治療。
⑶ 十二指腸炎應該怎樣治療能調理好嗎
十二指腸炎可以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類型,不同類型的十二指腸炎,治療方法也不同。繼發於某些疾病的十二指腸炎,需要先將原發病控制後才能完全治癒。原發性的十二指腸炎,可以通過飲食調理、葯物治療、改善生活習慣等方法來幫助康復。
1.飲食治療
十二指腸炎的患者腸道粘膜比較脆弱,為了促進腸粘膜的盡快修復,患者要積極調整飲食結構,進行飲食治療。在日常生活中多吃清淡、柔軟、易消化的飲食,比如米粥、菜湯、麵食等,不要攝入辛辣、刺激、生冷的食物,嚴格戒煙戒酒,以免刺激腸粘膜,對十二指腸炎的恢復造成不良影響。
2.葯物治療
十二指腸炎的治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除了飲食調理外,還需要根據導致十二指腸炎發作的原因,進行有針對性的葯物治療。比如病菌感染導致的十二指腸炎,需要服用抑酸葯物、H2受體拮抗劑、粘膜保護葯物以及抗菌葯物等來進行治療。
3.規律作息和運動鍛煉
不規律的作息會嚴重影響胃腸道的正常功能,導致胃腸道出現分泌和運動異常,保持規律作息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幫助脆弱的十二指腸粘膜更快修復。同時,患者也可以進行適當的運動鍛煉,增強身體素質,提高免疫力,促進病情康復。
⑷ 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的最佳治療方法
我的朋友是吃利特靈好的,但最好還是聽醫生的。
⑸ 十二指腸球炎怎麼治療
十二指腸球炎主要的治療措施是葯物治療,患者可以通過服食消炎葯、抗感染葯、止痛葯來治療病情,同時患者在生活中要注意飲食清淡易消化,不能夠吃辛辣刺激、油膩、不易吸收的食物。疾病的治療方法有很多,但是由於患者病情不同所以採取的醫治方法也就不一樣,因此需要患者盡快去專業一樣進行詳細檢測,才能對症下葯。
⑹ 十二指腸球炎應該怎麼治療
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的發展,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情況,尤其是針對12指腸球炎,應該怎麼治療,也是讓很多朋友對此表示非常疑惑的,實際上根據相關專家的介紹,12指腸球炎治療的方式和方法,其實和慢性胃炎的治療方法是基本的相同的。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明顯的知道十二指腸球炎,我們在治療的時候,大部分都是使用葯物去治療,因為針對這種疾病,實際上並沒有過多的手術方式能夠去解決,而是需要通過葯物的方式促進人體的恢復。
⑺ 十二指腸潰瘍該如何用葯
治療十二指腸潰瘍病的目的在於:緩解症狀;促進潰瘍癒合;預防並發症;預防復發。所有無並發症的十二指腸潰瘍病患者均應首先採用內科治療,只有在內科治療無效的頑固性潰瘍患者或發生並發症,如穿孔和梗阻的患者,才考慮外科手術治療。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關於十二指腸潰瘍該如何用葯的知識,歡迎閱讀。
十二指腸潰瘍該如何用葯
內科治療包括:葯物治療,包括應用降低胃內酸度的葯物、增強黏膜抵抗力的葯物和根除Hp(幽門螺桿菌)的葯物;消除有害的環境因素,特別是避免應用水楊酸鹽和停止吸煙;減少精神應激;休息。
今天我們來說說十二指腸潰瘍如何用葯。
(1)降低胃內酸度的葯物:
包括抗酸葯和抗分泌葯。抗分泌葯有組胺H2受體拮抗葯、抗胃泌素葯、抗毒蕈鹼葯和質子泵抑制葯四大類。各類抗分泌葯的作用部位不同。
①抗酸葯:
可以降低胃酸,葯物種類繁多。可以按照它具有系統性效應或非系統性效應而分為系統性抗酸葯和非系統性抗酸葯兩大類。
系統性抗酸葯由於它的陽離子部分在腸內不形成不溶性鹼性化合物而致代謝性鹼中毒(如碳酸氫鈉);非系統性抗酸葯由於它的陽離子部分在腸內形成不溶性鹼性化合物而相對不溶解和難吸收,因此不引起體液的鹼化。
非系統性抗酸葯按其性質的不同又分為中和劑(如碳酸鈣、氧化鎂)及物理吸附劑(如氫氧化鋁、三硅酸鎂)兩類。
碳酸氫鈉(小蘇打),是系統性抗酸葯中唯一具有重要意義的葯物。它作用快,口服後能迅速中和胃酸。
常用的一次治療劑量是0.5~1.0g。對人體有副作用,對腎臟有嚴重的負荷,可出現胃脹和噯氣,並有使瀕臨穿孔的潰瘍發生穿孔的危險。由於以上種種原因,不宜應用碳酸氫鈉做為潰瘍病的長期治療葯物,除了在應用其它措施不能緩解的病例才短期應用。
現多用其復方制劑:如胃得樂(胃速樂)、樂得胃、胃必治、胃必妥等。
碳酸鈣:被許多人認為是作用最強的抗酸葯。常用的一次治療劑量是2.0~4.0g。它的價格最便宜,是一個有效的非系統性抗酸葯。它在腸內產生的滲透效應極小,因此不能致瀉,相反在老年人還可引起便秘。
大量應用可以產生高鈣血症,伴血清磷酸鹽、肌酸和碳酸氫鹽增高。腎臟病患者,應禁用碳酸鈣。碳酸鈣還可以引起胃酸分泌過多,這可能部分是血清胃泌素增加的結果。
氧化鎂:有重質和輕質兩種。輕質氧化鎂和重質氧化鎂的區別是物理性質的不同,前者較輕,體積較後者大3~5倍。一般所指的氧化鎂是指重質氧化鎂而言。
氧化鎂的作用速度不如碳酸氫鈉,但作用持續時間較長。碳酸鎂不易被吸收,因而可以通過滲透作用使腸內保有大量水分,導致腹瀉。在腎臟受損的患者,少量吸收的鎂離子可以瀦留在體內,對中樞神經系統和心臟產生毒性效應。
通常重質氧化鎂的一次治療劑量是0.6g。一般一天如不超過4個劑量不致引起顯著腹瀉。常與其它抗酸葯混合或交替使用以維持糞便正常。
氫氧化鋁:除具有強大的中和胃酸的能力以外,還可增加胃黏液的分泌,從而可以保護胃黏膜,以免進一步遭到損傷。
長期服用氫氧化鋁可以使血清磷酸鹽和體內磷酸鹽總量減少。因此,它適用於慢性腎功能不全和高磷酸鹽血症的患者。氫氧化鋁的另一缺點就是它的致便秘效應,因此不宜用於既往有部分性腸梗阻發作的患者。氫氧化鋁還具有吸附性能,從而可以影響一些物質和葯物的吸收。所有鋁制劑均含有相當量的鈉,因此不宜用於在膳食中嚴格限鈉的患者。
氫氧化鋁片劑不如凝膠效果好。氫氧化鋁凝膠約含氫氧化鋁4%,常用一次劑量是10ml。胃舒平就是以氫氧化鋁為主要成分的成葯,每片含乾燥氫氧化鋁凝膠0.245g及三硅酸鎂0.105g,顛茄浸膏0.0026g。常用一次劑量是2~4片。
磷酸鋁:是一種中性物質,具有真正的緩沖效果,而不像其它鹼性抗酸葯,只具有短暫的酸鹼中和作用。臨床上多用其凝膠制劑。常用一次劑量是20g。
磷酸鋁具有強大的黏膜被覆作用,保護胃壁不受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襲。它還有促進黏液分泌和直接拮抗胃蛋白酶的作用。它並有促進血液凝固的效應,因此特別適用於合並出血的消化性潰瘍病。
鋁碳酸鎂(hydrotalcite):常用的一次劑量是500~1000mg(1片或5ml混懸液含鋁碳酸鎂500mg)。
鋁碳酸鎂除具有強大的緩沖能力和抗酸活性外,尚具有以下性能:直接抑制胃蛋白酶活性、保護胃粘膜及胃黏膜屏障、刺激內源性前列腺素E2的合成而有黏膜保護作用。因此,鋁碳酸鎂既能削弱攻擊因子,又能加強防禦因子,從而有利於潰瘍癒合。
三硅酸鎂:既是一個中和劑,也是一個有效的吸附劑。一般認為它中和胃酸作用的持續時間長於大多數抗酸葯。三硅酸鎂和其它的鎂鹽一樣,也有輕微的致瀉效應。
常用的一次劑量是1.0g。許多葯廠常將氫氧化鋁和三硅酸鎂或氫氧化鎂混合在一起製成商品葯銷售。胃舒平即屬這一類葯品。
●抗酸葯的臨床應用:
自從強大的抗分泌葯,如組胺H2受體拮抗葯和質子泵抑制葯出現以後,抗酸葯有被取代的趨勢。但是,近年來證實某些抗酸葯,特別是含鋁抗酸葯可以刺激內源性前列腺素E2的合成,從而表明這些抗酸葯的作用不僅僅是中和胃酸,而且還可以增強和維持黏膜屏障。這就使得應用抗酸葯治療消化性潰瘍病這一古老方法得到新生,並且為抗酸治療在非甾類抗炎葯引起的潰瘍的治療上占重要地位提出了依據,因為這種潰瘍的發生是前列腺素合成受到抑制的結果。此外,由於抗酸葯可以迅速緩解潰瘍疼痛,在用組胺H2受體拮抗葯等抗分泌葯治療時有時需輔以抗酸葯治療。
●理想的抗酸葯應具備以下特點:
A.中和胃酸的作用強大而持久,使胃內容物的pH維持在3.5以上,此時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大部停止。
B.與胃酸作用不產生二氧化碳。
C.不引起便秘和腹瀉。
D.沒有系統性效應。抗酸葯種類雖多,但如以這個標准去衡量,沒有一個臻於理想。
這就需要我們在選擇抗酸葯時除了考慮其價格和是否適口以外,更重要的是要考慮其副作用。例如碳酸鈣和氫氧化鋁可致便秘,特別是在老年人。常常需要加用含鎂的化合物來克服其致便秘效應。
長期服用含三硅酸鎂的抗酸葯可以發生二氧化硅的尿石。各種含鋁化合物可以吸附有機和無機物質,如四環素族抗生素。
應用氫氧化鋁可使血中四環素族抗生素水平顯著降低。它還可以吸附某些抗膽鹼能葯,包括阿托品。氫氧化鋁在腸腔內和無機磷酸鹽結合,致使糞便中磷酸鹽增多和血清磷酸鹽濃度降低。
可利用氫氧化鋁的這一特性來治療尿毒症。尿毒症患者應禁用含鎂抗酸葯,以免發生高鎂血症。由於氫氧化鋁在腸內與磷酸鹽結合,長期服用可以導致骨代謝異常和骨質軟化。氫氧化鋁凝膠尚含一定量的鈉,在水腫患者應用抗酸葯時,這也是一個應當考慮的重要因素。碳酸鈣雖然是最便宜和作用最強的抗酸葯,但是偶然發生的高鈣血症限制了它的應用。應用放射性示蹤物的研究表明,碳酸鈣中鈣的吸收和可溶性鹽-葡萄糖酸鈣中鈣的吸收程度相同,為9%~37%,因此在腎臟病患者應避免應用。
劑型:一般液態或粉劑抗酸葯較片劑有效,這可能是分散更快的結果。活體外的實驗表明同一抗酸葯的片劑較液態制劑的中和效能低。如果應用片劑,應該在咽下前嚼碎。
抗酸治療的持續時間:抗酸治療的目的在於使潰瘍完全癒合。潰瘍完全癒合的時間一般需要8周。如果出現明顯的纖維化,需要的時間就更長。在潰瘍完全癒合以前,症狀往往早已消失。因此,絕對不應以症狀消失來做為停止抗酸治療的標准。
如果在潰瘍完全癒合以前過早停葯,症狀會重新出現,這實際上是原有潰瘍的惡化而不是疾病的復發。實驗證明,一個完全癒合的十二指腸潰瘍較其周圍未受損的黏膜不易再形成潰瘍。為了使潰瘍完全癒合,減少復發,抗酸治療的時間不應少於3個月。如條件許可,最好在停止治療前進行內鏡檢查來評定潰瘍是否癒合。
②組胺H2受體拮抗葯:
組胺的效應系經H1和H2受體介導。H1受體位於支氣管和小腸平滑肌內,與組胺的致支氣管痙攣和小腸平滑肌收縮有關;H2受體位於壁細胞上和子宮內,與組胺的致胃酸分泌和子宮收縮作用有關。傳統的抗組胺葯如苯海拉明,能阻斷H1受體,而H2受體只能被特異性H2受體阻斷葯所阻斷。
西咪替丁(cimetidine),是第一個大規模應用的組胺H2受體拮抗葯,可降低胃酸,但其作用持續時間較短(6min),因而最初的標准治療方案是一天用葯4次,即每次進餐時服200mg,睡前服400mg,一天總量1000mg。後來證明一天兩個劑量(400mg,早晚各一次)與一天四個劑量的治療效果完全相同。用葯四周可以使約80%的十二指腸潰瘍癒合。
長期西咪替丁治療可以出現副作用,可以產生男子乳腺發育和陽痿,也有精子數量輕度減少和垂體-睾丸功能紊亂的報道。西咪替丁常導致血肌酸輕度升高。一些患者可以出現一過性血清氨基轉移酶水平的升高,但很少發生葯物性肝炎。尚有發生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和粒細胞缺乏,甚至致命性骨髓增生低下的報道。
腎臟是西咪替丁代謝的重要部位。西咪替丁的代謝清除隨年齡的增長而減少,腎功能衰竭患者的清除也減少。因此,在這些患者應減少劑量以防中毒性精神錯亂狀態的發生。
雷尼替丁(ranitidine),即鹽酸雷尼替丁,是第二個廣泛應用的組胺H2受體拮抗葯。它的抗分泌效能比西咪替丁強5~10倍,且作用時間長。因而用葯劑量和頻度均較西咪替丁少。副作用亦少。它不具有抗雄性激素的作用,不影響腎功能。它通過血腦屏障的量小,從而不導致精神錯亂。它雖對細胞色素P-450系統影響小,但也可影響葯物代謝。雷尼替丁對十二指腸潰瘍病的治療效果與西咪替丁相似。
法莫替丁(famotidine),是第三個應用於臨床的組胺H2受體拮抗葯法莫替丁抑制酸分泌的效能較雷尼替丁強7倍多,較西咪替丁強30倍以上。因此,其用量更小。副作用輕微,包括頭痛、頭暈、便秘、腹瀉、口乾、惡心、嘔吐、腹脹和腹部不適等。
尼扎替丁(nizatidine),是一個新型組胺H2受體拮抗葯。葯代動力學資料顯示其血漿半存留期為1.4~1.5h,口服後的生物利用度>90%,遠遠超過雷尼替丁和法莫替丁,前者約為50%,後者僅為40%~45%。大部分以葯物原形經腎排出。沒有嚴重副作用,與內分泌系統無相互作用,亦不改變性功能。
羅沙替丁(roxatidine),是另一個新型組胺H2受體拮抗葯。該葯對組胺誘導的胃酸分泌的抑制能力大於西咪替丁,而和雷尼替丁大致相同。口服後幾乎自胃腸道完全吸收(>95%)。它的生物利用度不受進食影響,因此不需空腹用葯。其生物利用度亦不受抗酸葯影響,因此為了盡快緩解疼痛,同時應用抗酸葯亦無顧慮。
長期維持治療的副反應輕微,包括便秘和腹瀉,實驗室參數無明顯變化。
關於用法,傳統上多根據組胺H2受體拮抗葯的血漿半存留期採用一天多個劑量的投葯法,例如西咪替丁200mg,一天4次或400mg,一天2次;雷尼替丁150mg,一天2次;法莫替丁20mg,一天2次;尼扎替丁150mg,一天2次;羅沙替丁75mg,一天2次。
1988年英國葛蘭素(Glaxo)公司合成了一種新的雷尼替丁化合物,即枸櫞酸鉍雷尼替丁(ranitidine bismuth cirate,RBC)。RBC(800mg)含有與300mg鹽酸雷尼替丁相等的雷尼替丁量和240mg三鉀二枸櫞酸鉍(tripotassion dicitrato bismuthate,TDB)相似的鉍量。
體外研究表明,RBC對Hp具有抑菌和殺菌雙重活性。RBC對Hp的抑菌活性與TDB相似。臨床研究結果表明,RBC單獨應用並不能根除十二指腸潰瘍病患者的Hp。但與某些抗生素(例如克拉黴素和阿莫西林)並用,不但能使潰瘍癒合,而且還能根除Hp。常用的劑量是400mg,每天2次。
③質子泵抑制葯:
取代的苯並咪唑化合物是已知的胃酸分泌最強大的抑制劑。這類葯物可以抑制壁細胞上的質子泵,又稱酸泵,即H K ATP酶。此酶位於壁細胞的分泌面,介導氫離子最後進入胃腔(通過與鉀交換)。
奧美拉唑(omeprazole)。是這類葯物中的代表。它是一個鹼性化合物,其pH為3.97。胃酸可使之滅活,因此必須服用具有腸溶衣的片劑。在壁細胞中可存留達24h。因而其作用持久,近年來發現奧美普拉唑還有抑制Hp的作用。它對十二指腸潰瘍病的治療效果優於組胺H2受體拮抗葯。
奧美拉唑還可使應用其他方法不能癒合的潰瘍得到癒合。它是一個比較安全的葯物,患者均能很好耐受。然而,用奧美拉唑做長期治療時,仍有必要提高警惕。已經證明奧美拉唑可以延長地西泮(安定)、苯妥英鈉等一些經細胞色素P-450酶系統代謝葯物的葯效,但尚未發現它與茶鹼類之間有相互作用。
蘭索拉唑(lansoprazole),是繼奧美拉唑後研製出的另一個質子泵抑制葯。其作用機制和臨床效能與奧美拉唑相同。我國的一個以奧美拉唑為對照的多中心雙盲雙模擬研究表明,蘭索拉唑(一天30mg)和奧美拉唑(一天20mg)治療胃潰瘍的4周癒合率分別是90.7%和100%,十二指腸潰瘍2周癒合率分別為91.2%和84.3%。
無論是胃潰瘍病,還是十二指腸潰瘍病,蘭索拉唑和奧美拉唑的潰瘍癒合率均無統計學上的差別。沒有發生嚴重的副作用。另一研究顯示蘭索拉唑15mg/d和30mg/d的潰瘍癒合率相同。這表明。我國人一天口服15mg即可達到治療目的,與國外每次劑量需要30mg有所不同。
潘妥拉唑(pantoprazole),是最近開發出的一個質子泵抑制葯。最適宜的治療劑量是一天40mg,清晨服。
(2)增強黏膜抵抗力的葯物:
增強黏膜抵抗力的葯物可能主要是影響胃的黏液分泌碳酸氫鹽分泌以及黏膜血流三方面。
①硫糖鋁(sucralfate):它可刺激局部前列腺素的合成。硫糖鋁不宜與食物、抗酸葯或其他葯物同服。它可與食物或抗酸葯結合,從而影響其治療效果,與其他葯物結合可以影響這些葯物的吸收。常用劑量是1.0g,一天3次。硫糖鋁不自胃腸道吸收,因而不產生系統性副作用,但可致便秘。
②膠體鉍:膠體次枸櫞酸鉍(colloidal bismuth subcitrate)或三鉀二枸櫞酸鉍(tripotassium dicitrato bismuthate),國外商品名De-No1,是一種復合性鉍鹽。已經證明它能促進十二指腸潰瘍和胃潰瘍的癒合,它還可減少胃蛋白酶的排出和活性,並能促進前列腺素的合成。近年來還發現它有抗Hp的作用。副作用是黑舌和黑糞。
有液劑和片劑兩種劑型。液體劑型每5ml內含三鉀二枸櫞酸鉍120mg(以Bi2O3計算)。片劑一片含三鉀二枸櫞酸鉍與5ml液體劑型的含量相同。常用劑量是一天480mg,分2次服,即每天早餐前半h及晚餐前半h各2片或10ml。一療程為4周,必要時可進行第二療程。
③前列腺素:前列腺素對胃細胞的保護作用的機制不明,可能與刺激黏液分泌(與硫糖鋁相似,形成黏膜保護膜),刺激胃碳酸氫鹽分泌(一種非壁細胞的分泌,可起內源性抗酸作用)或直接保護胃上皮細胞的完整性有關。小劑量前列腺素的副作用較為輕微(輕度腹瀉)。現常用的前列腺素制劑有米索前列醇,米索前列醇可有效地治療和預防非甾類抗炎葯引起的胃病。
④甘草提取物:生胃酮(carbenoxolone)是自甘草中提取的甘草酸經水解衍化而來。生胃酮對胃潰瘍病有顯著的治療價值,也應用於治療十二指腸潰瘍病,但它對十二指腸潰瘍的癒合不如對胃潰瘍有效。這主要是由於生胃酮主要在胃內吸收,只有極少量到達十二指腸。
生胃酮促使潰瘍癒合的可能機制是:
A.增加胃黏液的生成、分泌和黏度。
B.抑制胃蛋白酶的活性。
C.延長胃黏膜細胞的壽命。
D.保護胃黏膜免受膽汁反流的傷害,從而防止氫離子的反向彌散。
生胃酮的劑量和用法是l00mg,一天3次,2~3周後減至50mg,一天4次,4~8周後改為50mg,一天2或3次做維持治療。在餐前半小時用葯。可應用噻嗪類和氯化鉀以對抗其副作用。抗毒蕈鹼葯和結構上相似的醛固酮阻斷葯(如螺內酯)能降低生胃酮的效能,不宜合用。
生胃酮的主要副作用是它的鹽皮質素類作用,加強醛固酮的作用和抗利尿作用所致。約有5%~20%患者出現頭痛、高血壓、水腫、鈉瀦留和低鉀血症。這些效應於停止治療後仍可持續數周。因此,生胃酮應慎用於高血壓、腎臟病、肝臟病和心臟病患者。也正是由於生胃酮具有這些重要的副作用,它不是消化性潰瘍病的理想治療葯物。
為了避免甘草提取物和生胃酮引起的鈉和水的瀦留,已經製成去甘草酸甘草制劑(deglycyrrhizinated licorice)。這種制劑含甘草酸不足3%,保留治療效能而無副作用。一些報道認為它可促進十二指腸潰瘍癒合,而另一些報道指出不能證實其價值。有的學者認為去甘草酸甘草制劑對十二指腸潰瘍病患者的治療效果不優於安慰劑。
⑤醋氨己酸鋅(zinc acexamate):是有機鋅類抗潰瘍葯,屬於刺激胃十二指腸黏膜保護機制的葯物。
作用機制:
A.顯著刺激黏液成分(多糖和糖蛋白)的合成。
B.防止阿司匹林對黏膜屏障的破壞。
C.增進胃壁微循環。
D.作為一個強大的細胞保護劑抵禦各種致壞死物質引起的潰瘍。它並能減少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從而可以同時削弱攻擊因子的作用。
醋氨己酸鋅無嚴重的副作用,僅少數患者發生頭暈、頭痛、惡心、嘔吐等。常用劑量:口服,3次/d,一次300mg。
⑥替普瑞酮(teprenone):是萜烯的衍化物。它可促進胃黏液的分泌,促進黏膜表面上皮細胞的再生,從而減輕胃黏膜的受損,並可使已受損的胃黏膜甚至潰瘍得以修復。主要適用於胃炎和胃潰瘍。用法和用量:口服,一天3次,一次50mg,飯後30min內服用。
⑦麥滋林-S顆粒:為復方制劑。屬於胃黏膜保護葯,適用於治療胃炎,並可做為消化性潰瘍病傳統療法的輔助治療。用法和用量:口服,一天1.5~2.0g,分3~4次,餐後服。
⑧抗胃泌素葯:丙谷胺(proglumide)是異谷氨酸的衍化物,有降低胃酸分泌的作用。常用劑量為400mg,一天3次。副反應有輕度失眠、乏力、口乾、頭暈等。
(3)根除Hp(幽門螺桿菌)的葯物:主要是抗微生物葯物、鉍鹽和質子泵抑制葯。
目前絕大多數人贊成對所有具有Hp感染的消化性潰瘍病患者進行根除Hp的治療,根除Hp可減少潰瘍復發及防止潰瘍加重。
⑻ 十二指腸潰瘍怎樣治療
有內科療法和外科療法兩種,一般進行內科療法。
不伴有合並症的十二指腸潰瘍,由於即使放任不管也大都自然痊癒,故只要門診治療也就可以。不過,對潰瘍的治療,保持身心安靜是第一要旨。另外,因為要進行飲食療法和輸液療法有時甚至還要採取輸血等措施,如能住院治療當然是最理想的。
當十二指腸潰瘍有所發展而引起合並症時,以及懷疑有復發和癌變時,因為要進行手術,當然要住院治療。
內科療法是在保持身心安靜的同時,進行飲食療法和葯物療法。內科療法與外科療法不同,由於復發的比率相當高,所以即使恢復了,也要十分注意。
潰瘍的發生與精神緊張有很大的關系,因此在治療時,要保持身心的安靜,解除日常生活中的精神緊張很重要。
對潰瘍病的治療,通過控制胃液中的鹽酸和胃蛋白酶的作用,以及加強胃和十二指腸粘膜的抵抗力是有效的療法。從這個意義上,可使用中和胃酸的制酸劑(鹼、氧化鎂、氧化鋁)和抑制胃液分泌的胃液分泌抑制劑(副交感神經阻滯劑、抗膽鹼劑)。為了加強粘膜的防禦能力,可使用各種氨基酸制劑、粘膜保護劑等。除此之外,已經開發和使用了抗胃蛋白酶劑、抗促胃泌素劑等。在這些葯物中,很早就開始使用的制酸劑和副交感神經阻滯劑,如果長期持續使用,有時會出現副作用,所以要注意。
十二指腸潰瘍的治療非常重視飲食療法。對飲食進行嚴格的控制,但通過不降低熱量的攝取量,使營養狀態良好則可增強抵抗力以促進潰瘍的治療。不過,像酒、咖啡、煙等嗜好品和刺激性較大的香辣調料能促進胃液的分泌,應盡量避免。
十二指腸潰瘍患者中,需要手術的是長時間大量出血、穿孔、幽門狹窄、懷疑有癌變者、經內科治療2~3個月以後仍無好轉以及復發等時。也可切除部分十二指腸。
十二指腸潰瘍的手術很安全,其治癒率基本上可達100%,也可以說不再復發。
手術後的2~3天期間要禁食,然後逐漸由流食開始,到10天以後,就可恢復普通的飲食。
因各種原因不能住院治療時,就要在家庭里治療。在保持安靜、葯物療法、飲食療法等方面同住院治療是一樣的,但容易出現不徹底的情況而使治療時間拖長。所以,一定不要麻痹大意,生活一定要有規律,家屬也要給予充分的注意。同時要定期去醫院檢查,請專科醫生觀察病情。
在休養中,要避免激烈的運動,不外出旅行,為解除精神緊張,可散散步等。不必限制洗澡。
病情恢復以後,對參加工作、結婚、妊娠都沒有任何妨礙。不過,由於潰瘍是極易復發的疾病,所以一定要努力避免精神緊張,不注意飲食,飲酒、吸煙以及過多地攝取香辣調料飲食等,對潰瘍病的復發均有影響。
⑼ 十二指腸潰瘍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十二指腸潰瘍和胃潰瘍同屬於消化性潰瘍,之所以被稱為消化性潰瘍,也是因為考慮其發生與胃酸的消化作用相關,而十二指腸潰瘍是消化性潰瘍最常見的類型,由此可見,關於治療方面主要在於抑制胃酸的分泌或者保護粘膜;此外,自從幽門螺旋桿菌的揭露,其與消化性潰瘍的關系便十分曖昧了,因此治療上也需要考慮抗幽門螺旋桿菌的治療。綜上所述,十二指腸潰瘍的治療主要考慮抑制胃酸和抗幽門螺旋桿菌,此外也可以通過手術治療。
步驟/方法:
十二指腸潰瘍多見與中青年男性,主要表現是空腹痛,即餐後3~4小時疼痛或者夜間疼痛,其發生的最直接因素是胃酸的消化侵蝕作用,此外,幽門螺旋桿菌在其發生發展中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治療上,主要是抑制胃酸分泌以及抗幽門螺旋桿菌治療。前者包括西米替丁、奧美拉唑等,也可採取硫糖鋁等胃粘膜保護劑;後者主要是奧美拉唑類葯物或者膠體鉍加上兩種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黴素。
如果十二指腸潰瘍症狀嚴重較為頑固,也可採取手術治療,如胃大部切除或者迷走神經切斷術。此外。部分人出現十二指腸潰瘍是由於服用阿司匹林等損害胃粘膜的葯物,此時需要盡量停服葯物。
⑽ 十二指腸損傷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一)治療
十二指腸損傷的治療,無論是何種類型的穿孔破裂,均應早期診斷,早期手術處理。十二指腸壁血腫,經2~3周非手術治療無效,或十二指腸梗阻症狀不能緩解者,也應即時手術治療。延遲手術時間,可使死亡率明顯增加。
1.一般處理可疑十二指腸損傷者,應立即給予:①禁食、胃腸減壓;②靜脈補液;③應用有效抗生素;④血尿常規、澱粉酶檢查,配血;⑤監測血流動力學及其他生命體征變化,必要時監測中心靜脈壓;⑥如有休克應積極抗休克治療,並留置導尿管;⑦穿透性損傷者,應引流、收集腸道流出物,清創包紮傷口,內臟脫出者予以適當保護;⑧診斷有困難者,可行腹穿、腹腔灌洗等;⑨做好術前准備。
2.手術處理原則近年來,隨著對腹部復雜、嚴重的或多臟器損傷的處理以及重症感染的控制和腹室綜合征概念的認識,臨床上對嚴重十二指腸損傷患者剖腹探查的理解和要求已有更新。對呈現死亡三聯征患者,即:低體溫(<35>15mmol/L),凝血機制障礙(血小板<75109=""l=""pt="">15秒)等,臨床不要求手術一次完成損傷的治療。
(1)血流動力學穩定者:原則上一期處理病灶和行胃腸重建術。方法:①如為單純十二指腸損傷可行修補術,十二指腸空腸吻合術或帶蒂的空腸管修補術或幽門隔外術或十二指腸憩室化術;②如合並胰腺損傷可行十二指腸修補或切除吻合術、幽門隔外術或憩室化手術或損傷的胰腺遠側端切除術,少數行胰頭十二指腸切除術(慎用)。
(2)血流動力學不穩定者:原則上以治療損傷,控制污染源為主。方法:①紗墊壓迫止血,迅速關閉消化道破口,暫時關閉皮膚切口;②繼續置ICU復甦搶救,穩定循環,糾正低體溫及酸中毒和凝血機制紊亂等,一般需36~48h;③等待「死亡三聯征」參數基本正常後,再行胃腸道重建術。十二指腸外傷基本手術原則。
3.手術方法手術方法的選擇取決於病人全身情況,外傷的時間、十二指腸損傷部位、類型、程度以及是否有合並傷,尤其是胰腺損傷等。大多數十二指腸損傷可行修補術治癒,但伴胰、膽道、大血管等復合傷,尤其是診斷延遲時,則不僅傷情復雜,而且在處理上十分困難,需全面考慮確定。
剖腹探查時,發現十二指腸周圍腹膜後血腫,腹膜後十二指腸側緣有空氣並觸及捻發音時,結腸系膜瘀斑、水腫、呈玻璃樣腫脹,脂肪壞死、出現皂化斑,後腹膜組織變色(膽汁樣液體變其綠色、出血變暗黑色等)等情況之一,又有十二指腸外傷史者應做Kocher切口,切開後腹膜,廣泛遊離十二指腸及胰頭部,則可能發現損傷病灶所在。然後根據全身情況和局部情況而定手術方案。
(1)單純修補術:適用於裂口不大、血運良好、縫合後無張力者。但應有十二指腸內、外減壓措施,預防十二指腸瘺。十二指腸減壓有如下方法:①將胃腸減壓管置入十二指腸腔內,持續吸引;②十二指腸造瘺,持續吸引。造瘺管應從十二指腸壁另戳孔引出,而不宜從破裂縫合處直接引出,後者容易形成十二指腸瘺。經十二指腸造瘺,持續吸引減壓的方法最直接可靠,臨床中應用較多且效果滿意;③胃造瘺持續吸引,同時行空腸上段造瘺;將導管逆行送入十二指腸,持續吸引,又稱逆行十二指腸減壓術,可單獨應用。上述十二指腸減壓常要求配合應用腸腔外引流,進一步預防十二指腸瘺。另外,進行十二指腸減壓後,為維持術後營養可同時安置空腸造瘺管。
(2)修補加空腸襻漿膜層覆蓋或帶蒂漿肌層瓣覆蓋:對缺損較大,但尚可拉攏縫合者,可採用橫向縫合以防止腸腔狹窄。為預防損傷腸壁修補術後癒合不良可加以上術式。在修補縫合時應盡可能清除無生機的腸壁組織,覆蓋時應完全遮蓋修補處並盡可能縫合於正常腸壁上,以確保損傷部位癒合。皮執民等在做十二指腸曠置術胃竇切除時,保留胃竇製成漿肌層帶蒂瓣;或不做十二指腸曠置術時,採用空腸漿肌層帶蒂瓣修補十二指腸較大缺損30餘例,僅1例因感染發生腸瘺。值得注意的是,盡管採用了有效的覆蓋加固,仍需進行有效的十二指腸腔內減壓和外引流。
(3)十二指腸吻合術:適用於十二指腸完全橫斷或部分橫斷或穿孔較大者,因單純修補易發生狹窄,故在局部清創後作對端或側側吻合。對端吻合前必須充分游離十二指腸,以免吻合後張力過大,而致吻合口崩裂形成高位腸瘺。側側吻合口要夠大,以免狹窄、梗阻。
(4)十二指腸空腸Roux-en-Y吻合術:適用於缺損較大、不適合於做吻合術或直接做修補術者,可行十二指腸空腸Roux-en-Y型吻合。將空腸距屈氏韌帶約15cm左右切斷,遠端空腸從結腸後式結腸前上提至十二指腸做Roux-en-Y端側或側側吻合術。
(5)十二指腸段切除吻合術:多用於損傷不能修補時,可將其切除後,行端端吻合術,尤其是第4段損傷,要盡量地切除受損部分。若張力過大無法吻合,可將遠端關閉,利用近端與空腸行端側吻合術;或關閉兩端,行十二指腸空腸側側吻合術,但均需加行空腸端側Y形吻合術。
(6)十二指腸憩室化手術或幽門隔外術:十二指腸憩室化手術又稱十二指腸曠置術。其主要目的是使修補好的十二指腸不再接觸來自胃的內容物,爭取盡早良好的癒合。
幽門隔外術(pyloricexclusion),最早由Summers於1930年介紹。但Jordan於20世紀70年代初首先應用於臨床。Vanghan於1983年報告128例的經驗,其十二指腸瘺的發生率為5.5%。該手術包括:①修補十二指腸損傷;②幽門環縫閉(經胃切口,用不吸收縫線或縫合器,或用7號絲線交鎖胃全層縫閉);③胃空腸吻合。
完整的十二指腸憩室化手術主要應用於嚴重的十二指腸損傷或合並胰腺損傷,但無主胰管損傷者。1968年由Beme介紹於世。該手術較復雜,包括:①修復十二指腸損傷;②BillrothⅡ式胃切除術(胃竇部切除術);③膽總管造口術;④十二指腸置管減壓和腹腔引流術;⑤迷走神經切除術。與胰十二指腸切除術相比,此術式較安全,手術死亡率低(16%),術後十二指腸瘺、胰瘺發生率低(14%),許多作者推崇應用。筆者認為該術式雖創傷稍大,但療效好,若配合其他手術一並進行,更能提高療效,筆者在臨床上多次使用該術式,術後未見腸瘺發生。
(7)胰頭十二指腸切除術:該術式創傷大,在急診情況下施行,故術後並發症多,病死率高,只適用於少數十二指腸第2段嚴重碎裂並傷及胰頭,又無法修補,而血流動力學穩定者,故筆者認為採用該術式應慎之又慎。
(8)漿膜切開血腫清除止血術:適用於十二指腸壁間血腫,出現腹膜刺激征或持續梗阻,經保守治療無效者。通常情況其黏膜完整,僅清除血腫、止血、修補漿肌層破裂處,但應建立腸腔減壓、破損處引流,預防可能發生的十二指腸破裂。
總之,十二指腸損傷可供選擇的術式雖多,但術者應根據患者傷情、生命體征狀況以及術中、術後康復條件和術者本身對手術的熟練程度加以選擇。無論選用何種手術,有效的腸腔減壓和徹底引流是保證癒合的關鍵。
4.創傷性十二指腸瘺的治療十二指腸損傷術後可發生多種並發症,除常見的一般腹部手術並發症之外,十二指腸瘺的發生率較高(0%~13%,平均為6.6%),也是造成病人死亡的重要因素(病死率為6.5%~12.5%)。因此,為了提高十二指腸損傷的治療效果,必須預防十二指腸瘺的發生以及早期、正確地處理十二指腸瘺,故應注意以下幾點:
(1)提高警惕,及早發現:十二指腸損傷術後1~2周內,隨時都應注意和觀察病情的變化,尤其是存在發生十二指腸瘺的因素者。下列諸點為十二指腸瘺易發因素:①傷後未能即時診治,延遲手術處理長於傷後24~48h,尤其是腸壁炎症、水腫明顯者;②術中腸壁血運欠佳,縫合口有張力或對合不佳;③十二指腸後側壁損傷,因其較固定,又無漿膜,組織修復和癒合能力差;④十二指腸腔內減壓不理想,未能有效地引流胰液、膽汁等消化液;⑤術後發生十二指腸腔內高壓,如十二指腸排空障礙、腸壁組織水腫或腸腔機械性梗阻等致腸腔內消化液積聚,或同時存在胃幽門口緊閉,則十二指腸閉襻內壓力增高,可使創傷修復處或吻合口崩裂、滲漏等。
(2)十二指腸損傷術後出現下列徵象應考慮十二指腸瘺的存在:①術後腹膜炎體征加劇;②術後上腹部或膈下有局限性感染或腹腔膿腫形成;③腹腔引流量增加或含膽汁樣物,並出現水電解質及酸鹼平衡紊亂;④腹部引流口或切口裂開處周圍皮膚灼痛、糜爛,有時從傷口可見破裂的腸管或黏膜外翻和腸液流出。
(3)進一步檢查,協助診斷:對懷疑十二指腸瘺者,只要病情允許應做進一步檢查,有助於判斷是否存在十二指腸瘺或伴腹內感染和膿腫,以及是否有水、電解質及酸鹼平衡失調、營養不良、敗血症等。可酌情選用:①胸腹X線檢查,了解胸腔情況以及膈肌位置、活動度等;②B超、CT等影像檢查;③血生化、血氣分析、血培養、分泌液細菌學檢查等。
(4)了解十二指腸瘺的部位、大小、瘺的走行、瘺遠側腸道有無梗阻等,可採用:①口服炭末試驗,觀察傷口或引流排出物的改變及其出現的時間和量,有助於診斷瘺的存在,並可估計瘺的位置和大小;②瘺管造影,可在瘺出現後1周左右,採用水溶性造影劑檢查;③胃腸造影檢查,多用於瘺管形成後,擬行手術關閉瘺之前進行,有助於手術方案的選擇。
(5)設計合理的處理方案:創傷性十二指腸瘺形成後,可丟失大量的消化液,導致水電酸鹼平衡失調、營養障礙、維生素缺乏等,或伴腹腔感染、膿腫、消化道出血、腸梗阻以及腹部皮膚糜爛或切口裂開等。因此,處理上維持正常的生理平衡,積極控制感染(及時引流膿腫,灌洗膿腔,合理選用有效的抗生素),營養支持治療(早期多採用TPN,2~3周後選用EN,維持正氮平衡),抑制消化液分泌和促進蛋白質合成等措施在治療十二指腸瘺中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常採用生長抑素和重組人生長激素同時應用治療十二指腸瘺,能有效抑制十二指腸液、胃液、膽汁和胰液的分泌,從而減少漏出液,增加瘺口癒合機會,並且維持機體生理平衡;同時生長激素能促進蛋白質合成,調動機體癒合潛能,加速缺損修復。被認為採用生長抑素和重組人生長激素治療腸瘺是當前葯物治療最有效的手段,明顯提高腸瘺治癒率和減少病死率。
(6)恰當處理十二指腸瘺:可根據十二指腸瘺的變化規律,採用早期(1~2周)吸引,中期(2~3周)堵,後期補(>4周)的原則。①瘺口局部,可採用雙套管負壓吸引,瘺周圍皮膚可塗抹氧化鋅軟膏等保護。隨時根據瘺進展情況,逐漸調整導管口徑和深度,必要時可更換較細的膠管引流。②選擇醫用黏合膠或橡皮片等堵塞法,對低排出量較小的瘺口可試用。③手術時機的選擇。一般說來,經過上述處理,多數創傷十二指腸瘺可閉合。只有在高排出量(>200~500ml/d)或未行十二指腸內容物轉流術(憩室化或幽門隔外術)以及未行腸腔內減壓術並持續治療不癒合者,可考慮手術治療。手術時機的選擇:瘺管已得到適當處理,感染得到控制,同時對瘺管有所了解,瘺口的遠側腸管無梗阻,全身情況有所改善後進行。一般多在瘺形成後3~6個月行關瘺手術。④手術方法可酌情選用:瘺管切除和修復術,空腸襻漿膜貼敷和帶血管蒂空腸片修補術,Roux-en-Y空腸十二指腸瘺端側吻合術。⑤術後治療:持續胃腸減壓和十二指腸減壓,保持腹腔引流管通暢,糾正或維持生理平衡,補充營養和維生素,糾正低蛋白血症,合理應用抗生素,預防肺部並發症等措施。
(二)預後
十二指損傷預後與傷後診治時間、有否其他合並傷等密切相關,據報道,十二指腸損傷在24h之內手術,其病死率為5%~11%;超過24h手術者,病死率上升為40%~50%,更有高達65%的報道;合並其他臟器的損傷以及大血管的損傷,其預後更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