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先天性食管閉鎖,是先天性畸形,這個需要手術治療。
㈡ 先天性食管閉鎖的治療
先天性食管閉鎖病例未經治療,出生後數日即死亡。因此明確診斷後即應盡早施行手術,糾治畸形。術前應注意適量補液,糾正脫水和電解質失衡;防治吸入性肺炎;給予抗生素葯物;保持正常體溫。置病兒於半坐位,可減少胃液溢流入呼吸道的危險。於上段食管腔內放入細導管,持續負壓吸引,或經常吸除口腔分泌物,以預防或減少口腔分泌物被吸入肺內。肺部炎症或肺不張病例,需維持通氣功能和給予氧吸入。
㈢ 食道狹窄怎麼治療
食管狹窄的手術方法:
(1)食管擴張術,食管擴張術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近年用的氣囊擴張替代了硬性擴張條。適用於膜狀蹼較薄者的治療。
(2)膜狀蹼切除術,若膜狀蹼厚而堅韌,擴張無效,可切開食管,切除環形黏膜,再將食管黏膜對攏吻合。亦有在內鏡下成功切除先天性食管蹼的報道。必要時術後繼續擴張。
(3)食管部分切除術,對繼發於氣管、支氣管組織殘存物的先天性食管狹窄和纖維肌肉肥厚型狹窄可行食管部分切除。
具體治療方式還要根據你的具體情況,所以還是先選擇專業的醫院看診後再由醫生決定。
㈣ 你好!先天性新生兒食道閉鎖可以完全治癒嗎
先天性食道閉鎖是新生兒消化道的一種畸形發育病症。寶寶不能哺乳,或者乳汁出現返流去氣管。不僅吸收不了乳汁中的營養,還容易導致吸入式肺炎。 對於食道閉鎖,盡早手術是唯一的解決措施。但能否完全治癒,要結合寶寶的B超結果,以及第一次第二次手術結果才能有效判斷。
㈤ 先天性食管閉鎖怎麼治療
您好,體重不及2kg的早產兒信任一般情況上次欠佳或並有其他很多器官本來嚴重先天性畸形的病例需分期施行矯治術第一期手術信服時切斷縫合食管氣管瘺另經腹部切口作胃造瘺術以供應營養於上段食管內放入導管作持續負壓吸引或作頸段食管造瘺術以防止發生吸入性肺炎數周後待體重增加到3kg左右正常再施行第二期手術由於對端吻合上下段食管
㈥ 急!小兒先天食道狹窄在哪兒治
先天性食管狹窄 可到 山東省立醫院 小兒外科 治療病歷 先天性食管狹窄( congenital esophageal stenosis CES ) 少見,病理類型及臨床表現復雜,尚無一致的治療方法。1975年至1999年,我院手術治療小兒先天性食管狹窄16例,報告如下。 臨 床 資 料 本組先天性食管狹窄16例,年齡:2月-8歲,男10例,女6例。 表現為:生後在母乳喂養期間症狀不明顯,偶有或時常有溢乳,增加輔食後症狀逐漸明顯,嘔吐所進食物並吞咽困難,營養不良,4例有食物嵌塞病史,2例表現為反復呼吸道感染,喘鳴。多存在生長發育滯後。術前均行X線鋇餐檢查:發現食管上段狹窄2例,食管中段狹窄6例,下段狹窄8例,近端食管擴張,局部狹窄如"鼠尾狀"。術前食管測壓2例,排除賁門失弛緩症。 本組均經手術治療,手術最小年齡為2月,最大年齡8歲,病變段食管切除端端吻合9例,縱切橫縫3例,行胃食管吻合4例。術中同時行食管裂孔修補一例,行Nissen胃底折疊術4例,術中發現食管遠端兩處狹窄1例。 病理證實先天性食管狹窄。氣管迷入型(食管壁內有軟骨和粘液腺體 )8例,蹼型( 膜狀狹窄) 3例,管壁增厚型(粘膜下和肌層先天性肥厚)5例。 並發畸形:食管膜狀狹窄同時合並十二指腸膜狀狹窄和小腸閉鎖各一例。氣管迷入型食管狹窄合並食管裂孔疝一例,合並雞胸一例 ,合並法四和痴呆一例。管壁增厚型伴食管閉鎖一例,該患兒生後曾行食管閉鎖手術,8個月時吞咽困難,檢查食管吻合口無狹窄,吻合口遠端4cm狹窄,擴張治療無效,行胃食管吻合術。 獲訪12例中吻合口狹窄3例,經氣囊擴張治癒;胃食管反流2例,生長發育障礙1例。術後食管測壓4例,3例行胃底折疊手術者測到食管下端高壓區,壓力3.9-6.6kpa(30-50mmHg),高壓區長度為2-4cm,食管咽部括約肌在正常范圍,食管蠕動功能基本正常。 討 論 先天性食管狹窄(CES)的發生率為1/25000~50000。先天性食管狹窄是指食管壁本身的發育異常產生不完全性梗阻。分類方法較多。本組治療16例,分為三種類型:氣管迷入型,蹼型,管壁增厚型。氣管迷入型和管壁增厚型多發生在食管的中下端,蹼型多發生在食管中上端。氣管迷入型系食管壁內有異位的氣管軟骨和粘液腺體 ,發生原因是在氣管和食管分離過程中食管壁內迷入氣管支氣管軟骨等組織;蹼型即食管膜狀狹窄,又稱腔內瓣膜或隔膜,是胚胎期空泡融合不全殘留隔膜所致;管壁增厚型表現為粘膜下和肌層先天性肥厚,是由於食管粘膜空泡形成期中胚葉成分異常增生所致。 CES病理改變不同,出現症狀時間與臨床表現有很大差異。本組患兒大多數在新生兒哺乳期表現不明顯,可有不同程度的溢乳。有二例患兒術前反復呼吸道感染,並喘鳴,在小兒呼吸科反復住院治療,延誤診斷。隨年齡增長,增添副食後,表現吞咽困難,進食速度慢,有時食物嵌塞,嘔吐所進食物,患兒出現營養不良,生長發育滯後。 診斷和鑒別診斷:先天性食管下段狹窄與賁門失弛緩症鑒別困難。賁門失弛緩症又稱巨食管,賁門痙攣或食管痙攣,可以發生在新生兒、嬰兒,臨床表現為陣發性嗆咳,肺炎,哮喘,甚至窒息,流質和固體食物均不易通過,x-線:食管蠕動差或無 ,食管下端呈「鳥啄狀」。 近年來我們應用食管測壓檢查排除賁門失弛緩症。食管測壓顯示:吞咽時食管下段括約肌(LES)無鬆弛,且 LESP升高 。食管測壓是排除賁門失弛症最有價值的檢查。也有兩種疾病同時存在的報告。先天性食管下段狹窄與胃食管反流疾病(GERD)的關系有較大爭論。有學者認為小兒食管狹窄主要是GER所致。本組病例經術中注及術後病理排除了GERD引起的食管瘢痕性狹窄。但術前診斷較困難,需仔細詢問病史,配合X-線、食管鏡、測壓及24小時pH檢測。另外,CES診治中要注意其他原因導致的食管狹窄:如 :Barrett食管,迷走血管或神經壓迫,化學性燒傷瘢痕性狹窄等疾病的鑒別。 本病常合並其它畸形:注意是否存在其他消化道畸形,如幽門狹窄,十二指腸狹窄,小腸閉鎖,食管裂孔疝。本組有一例CES合並十二指腸膜狀狹窄,第二次手術治癒。一例食管兩處狹窄,相距3cm,一次手術切除。有報告1/3食管閉鎖伴有先天性食管狹窄,本組一例食管閉鎖術後8月,行食管遠端CES切除術。 治療:CES臨床病理類型復雜,有時鑒別診斷困難,需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我們認為,應採用以手術為主的治療方法。CES患兒術前營養情況差,且多並發肺炎,需充分准備。手術注意吻合技巧,防止泄漏發生,術中吻合口有張力,術後吻合狹窄發生率高,近年來我們應用氣囊食管擴張治療術後吻合口狹窄,效果滿意。 手術的方式:CES上段狹窄多為膜狀,狹窄長度小於2cm,可行切除吻合或縱切橫縫。近年來,有報告採用氣囊擴張效果滿意,或者配合應用內窺鏡激光介入治療。但是,CES病變段不僅累及食管粘膜,食管壁結構也改變,彈性減弱,所以文獻報告多需反復擴張,並且有胸痛、食管撕裂出血、穿孔等並發症的危險。CES 中下段病變,多為氣管支氣管迷入型,應首選切除病變段,病變短於3cm者行切除吻合,大於3cm 常需行食管替代手術同時行防反流手術。 CES術後密切觀察隨訪非常重要。一方面及時處理手術並發症,吻合口狹窄和胃食管反流的發生率較高;本組隨訪中有一例術後25年患者,嚴重的胃食管反流症狀,生長發育受限,生活質量極差。另一方面CES合並症較常見,有文獻報告可高達33%。及時處理CES合並症,糾正同時存在的其他畸形,對保證長期效果至關重要。本組病例尚少,先天性食管狹窄手術前後食管功能狀態的評價需進一步研究。
㈦ 食管狹窄的治療方案
1.手術方法
(1)食管擴張術食管擴張術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近年用的氣囊擴張替代了硬性擴張條。適用於膜狀蹼較薄者的治療。
(2)膜狀蹼切除術若膜狀蹼厚而堅韌,擴張無效,可切開食管,切除環形黏膜,再將食管黏膜對攏吻合。亦有在內鏡下成功切除先天性食管蹼的報道。必要時術後繼續擴張。
(3)食管部分切除術對繼發於氣管、支氣管組織殘存物的先天性食管狹窄和纖維肌肉肥厚型狹窄可行食管部分切除。狹窄段<3cm者,可於狹窄部分切除後,給予食管端端吻合,術中注意保護迷走神經與會咽神經。對於長段纖維肌肉肥厚引起的先天性食管狹窄,經擴張術無效可作代食管手術。如狹窄靠近胃食管連結部,可推薦作節段性切除後食管吻合術,並加作抗反流手術;後者常用的有改良Hill胃壁固定術、Nissen胃底折疊術等預防反流。Collis胃成形術也曾被報道是一種有效的處理食管縮短和術後胃食管反流。
2.手術定位與路徑選擇手術關鍵是明確狹窄部位與手術途徑,右側經胸途徑最為常用,但左側經胸路往往對中段狹窄有助。如果下端狹窄也可以經腹徑路。手術時食管內置入氣囊擴張條有利於正確定位。
並發症狀
由於餵奶或進食後發生食物反流,反流食物和唾液可進入氣管,引起吸入性氣管炎或肺炎。
㈧ 先天性食管閉鎖如何治療
你好,先天性食管閉鎖的症狀主要表現為小孩兒初次餵奶後,立刻吐出來,並可能伴有劇烈的嗆咳。對於其它液體,也不能很好的下咽,嘴唇邊經常有液體溢出。因此先天性食管閉鎖應該盡早的進行手術治療。手術前應該注意要補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