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治療方法 > 腦干反射區鍛煉方法

腦干反射區鍛煉方法

發布時間:2022-09-20 12:38:27

⑴ 按摩穴位的作用及各穴位說明

按胃的反射區感覺胃痛說明你胃有點毛病。
足底匯集了人體的六條經脈,六十六個穴位
足穴按摩法是在足部的一些特定穴位上採用推拿手法,用以治療全身疾病的方法。本法以經絡學說為基礎,通過足與經脈、臟腑、氣血的密切關系,刺激足部的穴位,激發人體經氣,以調整臟腑和各部組織、器官的聯系,達到扶正祛邪,治療疾病的目的。
由於足穴按摩法是在足部取穴按摩,減少了患者脫、穿衣服等環節,較為省時、省事,且安全,操作簡便。不僅對慢性胃腸炎、神志病等有效,對急性疼痛、外感、心悸、眩暈等病證也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1.足穴的定位與主治:為了定準穴位,以提高療效,必須掌握好定位方法。
(1)骨度分寸折量法.
①足跟後緣至中趾根部為 10寸。
②足內、外踝高點至足底為圖63 足底部骨度分寸折量圖3寸。
③足掌面第1跖趾關節內側赤白肉際至第5跖趾關節外側赤白肉際為5寸,足背部亦相同。
④足跟部最寬處距離為3寸。
(2)自然標志定位法。該法即是根據人體足部的自然標志而定取穴位的方法。如趾橫紋、趾尖端、跖趾關節、跖骨小頭、趾縫端、內踝高點、外踝高點、舟骨粗隆等。
(3)足部穴位定位與主治
2.選穴原則
(1)依據疾病症狀選穴。臨床可以根據各種疾病的主要症狀作為選穴的依據。選取對主證有治療作用的穴位,例如頭痛可選頭痛點,失眠選用安眠點等。主治作用相似的穴位可以配合應用,如坐骨神經痛可同時按摩坐骨1、2穴進行治療,也可將具有主治作用的穴位和對症選用的穴位配合選用,如失眠伴有頭痛者,可選用安眠點配合頭痛點治療。
(2)依據疾病部位選穴。依據疾病的發病部位選擇相應的穴位按摩,如胃痛可取胃點,尿閉取膀胱點、腎點。
3.常用處方
頭痛:取頭面、腎、頭痛點、眩暈點、臀。
失眠:取安眠、心、胃、脾、癲癇點。
眩暈:取腎、肝、眩暈點。
中風昏迷:取趾端,
面癱:取面、頭面。
三叉神經痛:取面、頭面。
扁桃體炎:取心,扁桃1、2,眩暈點。
目疾:取肝、頭面。
耳疾:取腎、肝。
鼻炎:取頭面。
牙痛:取牙痛1、2。
腮腺炎:取扁桃1、2,眩暈點。
癲狂、癔病:取安眠、腎、癲癇點。
癲癇:取癲癇點、肝、腎、安眠。
尿閉:取脾、腎、膀胱、子宮。
遺尿:取膀胱、腎、遺尿。
痛經:取子宮,痛經1、2。
落枕:取落枕。
胃痛:取胃、胃腸點、肝。
嘔吐:取胃、大腸、胃腸點。
腹痛:取小腸、大腸、胃腸點、臀。
痢疾:取小腸、大腸、胃腸點。
消化不良:取胃、脾、胃腸點。
腹瀉:取大腸、小腸、脾。
脅痛:取肝。
肋部神經痛:取胸、肝。
腰痛:取腎、坐骨l、2,腰痛點、腰腿點
急性腰扭傷:取腰痛點、腰腿點。
坐骨神經痛:取坐骨1、2,腰腿點、腰痛點、臀。
心悸:取心、心痛.點;腎。
哮喘:取肺、胸、心痛點。
胸痛:取胸、肺。
末梢神經炎:取趾端。
腫瘤疼痛:取癌根1、2。
4.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項
(1)對症選穴後,患者仰卧,採用指尖點按,或食、中指拿、捏、揉動等手法,連續操作,每穴35分鍾。
(2)操作前可囑患者洗腳,患者如有足癬等疾患,操作者可戴乳膠手套操作,力量需柔和,不可撕裂拉傷患者足趾等薄弱部位。
足底按摩常用簡單的方法
單食指扣拳法
食指關節彎曲其餘四指握拳
拇指固定在中指上頂住彎曲的食指
雙指鉗法
食指、中指彎曲成鉗狀
鉗住腳趾間穴位壓在穴位上
雙指拳法
用手握拳中指食指彎曲關節凸出
以凸出的關節著力以手腕施力
拇指握推法
拇指與四指分開
用拇指指腹為著力點以手腕手掌施力
扣指法
拇指與四指分開呈圓弧狀
四指為固定點拇指指尖施力
反射區
1、腎上腺反射區:位於雙足足底第2、3跖骨體之間,距跖骨頭近心端一拇指寬處。
2、腎臟反射區:位於雙足足底第2、3跖骨體之間,近跖骨底處。
3、尿管反射區:位於雙足足底自腎臟反射區斜向內方,至舟狀骨內下方,呈弧形帶狀區。
4、胱反射區:位於雙足內踝前方,舟狀骨下方,拇展肌內緣旁。
5、額竇反射區:位於雙足十個腳趾趾端。右邊額竇反射 ace=Verdana1、腎上腺反射區:位於雙足足底第 2、3跖骨體之間,距跖骨頭近心端一拇指寬處。
6、垂體反射區:位於雙足拇趾趾腹中央部位。
7、小腦及腦干反射區:位於雙腳拇趾根部靠近第二趾骨處。右半小腦及腦干反射區在左腳,左半小腦及腦干反射區在右腳。
8、三叉神經反射區:位於雙腳拇趾近第二趾的一側。右側三叉神經反射區在左腳,左側三叉神經反射區在右腳。
10、頭部(大腦)反射區:位於雙腳拇趾趾腹全部。右半大腦反射區在左腳,左半大腦反射區在右腳。
11、頸項反射區:位於雙腳拇趾趾腹根部橫紋處。右側頸項反射區在左腳,左側頸項反射區在右腳。
14、甲狀腺反射區:位於雙腳腳底拇趾與第二趾蹼處沿第一跖骨頭向內呈「L」形帶狀。
15、眼睛反射區:位於雙腳腳底第2趾第3趾額竇反射區至中節趾骨根部。右側眼睛反射區在左腳,左側眼睛反射區在右腳。
16、耳反射區:位於雙腳腳底第4、5趾額竇反射區至中節趾骨根部。右側耳反射區在左腳,左側耳反射區在右腳。
17、斜方肌反射區 :位於雙腳腳底眼睛、耳反射區的近心端,自甲狀腺反
射區至肩反射區之間,約一拇指寬的橫帶狀。
18、肺及支氣管反射區:位於雙腳斜方肌反射區下方一拇指寬處。支氣管敏感帶自肺反射區的中部向第3腳趾延伸。
19、心反射區:位於左腳底第4跖骨與第5跖骨間,在肺臟反射區後方(向腳跟反向)。
20、脾反射區:位於左腳底第4跖骨與第5跖骨間,心臟反射區下一拇指處。
21、胃反射區:位於雙腳腳底第1跖骨底遠心端。
22、胰反射區:位於雙腳腳底胃反射區與十二指腸反射區之間。
23、十二指腸反射區:位於雙腳腳底第1跖骨與楔骨關節前方(向腳趾方向),胃及胰反射區的後方(向腳跟方向)。
24、小腸反射區:位於雙腳腳底中部凹入區域。第1、2、3楔骨、骰骨至跟骨前緣所形成的凹入區域,被大腸反射區所包圍。
25、橫結腸反射區:位於雙腳腳底第1至3楔骨、骰骨交界處,橫越腳底中部的帶狀區。
26、降結腸反射區:位於左腳腳底第5跖骨沿骰骨外緣至跟骨前緣,與腳外側平行的豎條狀區。
27、乙狀結腸及直腸反射區:位於左腳腳底跟骨前緣呈一橫帶。
28、肛門反射區:位於左腳腳底跟骨前緣 乙狀結腸及直腸反射區的末端,拇展肌外側緣。
29、肝反射區:位於右腳腳底第4跖骨與第5跖骨間。
30、膽囊反射區:位於位於右腳腳底第4跖骨與第5跖骨間,肝臟反射區的內下方
31盲腸(及闌尾)反射區:位於右腳腳底跟骨前緣,第4、5趾間的垂直線上。
32、回盲瓣反射區:位於右腳腳底盲腸(及闌尾)反射區的遠心端。
33、升結腸反射區:位於右腳腳底從跟骨前緣,沿骰骨外側至第5跖骨底,在小腸反射區外側與腳外側平行的帶狀區
34、腹腔神經叢反射區:位於雙腳腳底第1至4跖骨體處,分布在腎臟反射區附近的橢圓形區域。
35、生殖腺反射區:位於雙腳腳底腳後跟跟骨中央。
(二)足內側反射區
9、鼻反射區:位於雙腳拇趾遠節趾骨內側,自拇趾趾腹邊緣延伸到拇趾趾甲根部呈L形。左鼻反射區在右腳,右鼻反射區在左腳。
12、頸椎反射區:位於雙腳拇趾趾關趾根橫紋內側盡頭。
13、甲狀旁腺反射區:位於雙腳第1跖趾關節內側。
36、胸椎反射區:位於雙腳足弓內側緣,第1跖骨頭下方到第1楔骨前。
37、腰椎反射區:位於雙腳足弓內側緣第1楔骨至舟骨、上接胸椎反射區下連低骶骨反射區。
38、骶骨反射區:位於雙腳足弓內側緣,起於舟狀骨後方經距骨下方到跟骨前緣。
39、尾骨內側反射區:位於雙腳跟骨內側,沿跟骨結節後內側呈L形區域。
40、前列腺或子宮反射區:位於雙腳跟骨內側,內踝後下方的近似三角形區域。
41、尿道及陰道反射區:位於雙腳內側,自膀胱反射區斜向後上方延伸經距骨至於內踝後下方。
42、內側髖關節反射區:位於雙腳內踝下緣呈弧形區域。
43、直腸及肛門反射區:位於雙腳脛骨內側,踝後溝內,從內踝後方向上延伸四橫指的帶狀區域。
44、腹股溝反射區:位於雙腳內踝上方凹陷處。
45、內側坐骨神經反射區:位於雙腿內踝關節後上方起,沿脛骨後緣上行至脛骨內側髁下。
(三) 足外側反射區
35、生殖腺反射區:位於雙腳外踝後下方跟腱前方的似三角形區域。與內踝下前列腺、子宮反射區位置相對稱。
42、外側髖關節反射區:位於雙腳外踝下緣呈弧形區域,與內踝下的內側髖關節反射區相對稱。
45、外側坐骨神經反射區:位於雙腿外踝前緣沿腓骨前側上至腓骨小頭處。
46、尾骨外側反射區:位於雙腳跟骨外側,沿跟骨結節後外側呈L形區域。
47、下腹部反射區:位於雙腳腓骨外後方,自外踝向上延伸四橫指的帶狀區域,與腳內側的直腸及肛門反射區相對應。
48、膝反射區:位於雙腳外側跟骨前緣,骰骨、距骨下方形成的半園形凹陷處。
49、肘反射區:位於雙腳外側第5跖骨粗隆前後凹陷處。
50、肩反射區:位於雙腳外側第5跖趾關節後方凹陷處。
(四) 足背反射區
51、肩胛骨反射區:位於雙腳腳背第4、5跖骨間延伸到骰骨處稍向兩側分開的帶狀區域。
52、上頜反射區:位於雙腳腳背拇趾趾關節橫紋下的帶狀區域。
53、下頜反射區:位於雙腳腳背拇趾趾關節橫紋上的帶狀區域。
54、扁桃腺反射區:位於雙腳腳背拇趾近節趾骨,拇長伸肌的左右兩側。
55、喉與氣管及食管反射區:喉反射區位於雙腳腳背第1跖趾關節的內側;氣管及食管反射區位於雙腳腳背第1跖骨體內側。
56、胸部淋巴腺反射區:位於雙腳腳背第1、2跖骨底間,延伸至第1、2趾蹼處。
57、內耳迷路反射區:位於雙腳腳背第4、5趾蹼至第4、5跖趾關節間。
58、胸反射區:位於雙腳腳背第2、3、4趾蹼至第2、3、4跖骨底的似園形區域。
59、橫膈膜反射區:位於雙腳腳背第2、3、4跖骨底部,與楔骨、骰骨之間,橫跨腳背的帶狀區域。
60、肋骨反射區:內側肋骨位於腳背第1、2楔骨與舟骨之間;外側肋骨位於骰骨、舟骨與距骨之間。
61、上身淋巴腺反射區:位於雙腳外踝與腓骨、距骨間形成的凹陷部位。
62、下身淋巴腺反射區:位於雙腳內踝與脛骨前肌肌腱形成的凹陷部位。

⑵ 激發反射區潛能的療法是什麼

一般來說,全息反射區的手法與我們的經絡按摩類似,只不過比它更簡便一些,共分為按、揉、推、刮4種手法。我們知道,反射區不像穴位那麼小,也不像經絡那麼長,它是一小塊,比如子宮的反射區,就是內踝里側一片梨形的區域。不過,也有特別的,如小腦腦干反射區,就是大腳趾內側的一個點,跟穴位差不多。那麼,在具體治療的時候,區域比較大的,比如足底或者面部的反射區,我們就可以用大拇指去按揉,或者用手掌去推刮。然而,如果是區域比較小的,如手部的反射區,用手掌和大拇指按揉可能就不太方便,那就直接用手指的指肚來點按。而如果是更加小的,如耳部反射區,它總共就那麼一塊,那麼就可以藉助米粒來按揉,如果條件允許的話,也可以採用傳統中醫使用的王不留行籽。
那麼,我們怎麼來判斷身體是不是有問題呢?其實很簡單,用以上4種按摩手法就可以判斷出反射區是不是酸痛或有疙瘩,從而可以判斷其所對應的器官是不是有毛病。一般作為平時的保健或者針對比較輕的病,都可以用這個四位一體基礎法來做,不要太死板,怎麼方便怎麼快就怎麼來。這個方法非常有效,也比較容易堅持下來。
值得注意的是,上面的手法都是起到一個以指代針的作用,即用按摩來代替針灸,雖然針沒有進去,但是那個力度進去了,或者說那種治療效果進去了。可以說是殊途同歸,都達到了一個調節的目的。
不過,雖然以指代針非常方便,但時間長了就會感覺非常累,不信你看那些按摩師傅的手指大部分都是變形的。這時候,我們可以選擇使用按摩棒,相對來說它比手指頭更省力,還更准確。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以石代針」,也就是用砭石作為工具。
砭石是中醫的兩大醫療器械之一。中醫認為,砭石有安神、調理氣血、疏通經絡的作用。用現代醫學手段檢測,砭石可以發出許多對人體有益的遠紅外射線和超聲波脈沖,促進微循環、調理新陳代謝,相當於遠紅外治療儀加對聲波治療儀。
當然,我們這里說的只是4種反射區按摩的最基本的手法,而對於不同部位的反射區按摩,還應相應地採用一些其他手法,下文將會詳細介紹這些方法。手到病自除,了解手部反射區全息圖手是人體一個相對獨立的部分,顯示著人體氣血的枯榮、正邪交爭的消長、疾病演變過程中的預後判斷等。在中醫理論中,對雙手非常重視,並做了深入的研究與探討。
手部是獨立的全息胚,人體的各臟腑器官、四肢孔竅在手部均有其對應的部位。當臟腑器官出現病理改變時,手部的同名全息穴區也會出現氣色形態的相應改變。手部全息按摩法,是通過對手部的臟腑器官全息穴區,施以特定的、有效的按摩刺激以疏通局部氣血,調整臟腑虛實,達到治病防病、養生、健體目的的方法。
下面,就為大家介紹手部相對應人體各個器官的反射區分別在什麼部位:
(1)心臟區:在拇指根橫紋下部。主治各種心血管疾病等。
(2)肝臟區:在掌側拇指與掌相交的上部。主治肝膽疾病。
(3)脾臟區:在小魚際中上部。主治皮膚病、脾胃疾病。
(4)肺臟區:在環指(無名指)近指關節內側,環指下橫紋下為左胸肺部,小指根下橫紋下為右胸肺部。主治肺部疾病,如肺炎、氣管炎、支氣管炎。
(5)腎臟區:位於中指橫紋至腕部橫紋連線之下部。主治腎病、生殖系統疾病。
(6)胃區:位於中指橫紋至腕橫紋連線之中部,掌心位置。主治胃炎、胃神經官能症。
(7)食道區:位於中指橫紋至腕橫紋連線之中部,胃反射區之下。主治食道炎等。
(8)膈肌區:位於中指橫紋至腕橫紋連線之中部,食道之下。主治膈肌疾病。
(9)膽囊區:位於次指橫紋至腕橫紋連線之中部,掌心偏右。主治膽囊炎、膽結石。
(10)胰腺區:位於中指橫紋至腕橫紋連線之中部偏下。主治胰腺炎。
(11)腎上腺區:位於中指橫紋至腕橫紋連線之中偏下部。主治風濕性關節炎、心律不齊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全等。
(12)十二指腸區:位於胃部位置之下方。主治十二指腸潰瘍及小腸疾病。
(13)小腸大腸區:在中指下橫紋至腕橫紋連線中下部腎區之上。主治便秘、腹瀉等消化道疾病。
(14)闌尾區:位於腕橫紋尺側之上方。主治闌尾炎。
(15)升結腸區:位於手背側,腕橫紋尺側上部。主治消化系統疾患,如腹瀉,腹痛、腸炎、便秘等。
(16)橫結腸區:位於手背側,腕橫紋尺側上部,接升結腸的上部。主治消化系統疾患,如腹瀉、腹痛、腸炎、便秘等。
(17)降結腸區:位於手掌側,腕橫紋尺側上部,接橫結腸的下部。主治便秘、腹瀉、腹痛、腸炎等。
(18)乙狀結腸區:位於手掌側,腕橫紋尺側上部,接降結腸的下部。主治乙狀結腸及直腸疾患,如炎症、息肉、腹瀉和便秘等。
(19)膀胱區:位於手掌心腎區橈側部。主治膀胱炎、尿道炎和泌尿系結石等。
(20)生殖器區:位於手腕關節橫紋之中央上方。主治生殖系統疾病。
(21)頭區:位於中指指關節腹部,左為頭左部,右為頭右部。主治頭部疾病。
(22)眼區:位於中指根橫紋下,左為左眼,右為右眼。主治近視、遠視、花眼等眼部疾病。
(23)鼻區:在頭部反射區之下即為鼻部。主治急慢性鼻炎、鼻竇炎等上呼吸道疾病。
(24)耳區:在鼻部反射區位置之兩側,左為左耳,右為右耳。主治耳鳴、耳聾等耳部疾病。
(25)腦區:位於中指末節橫紋下,頭部反射區兩側。主治腦部疾病。
(26)口腔區:鼻部反射區位置之下部位。主治口角炎等。
(27)支氣管區:在兩肺部位之間。主治肺部及支氣管疾患,如肺炎、支氣管炎、哮喘等。
(28)頸椎區:位於大拇指末節赤白肉際內側處。主治落枕、頸項強硬酸痛、頸椎骨質增生以及因頸椎病引起的手麻、臂痛等。
(29)胸椎區:在大拇指指間關節與掌指關節之間赤白肉際內側處,頸椎位置之下。主治肩背酸痛、胸椎骨刺和其他胸椎疾患及胸腹腔內臟病症等。
(30)腰椎區:在大拇指掌指關節與腕關節橈側之間赤白肉際內側處,胸椎之下。主治枕背酸痛、腰椎間盤突出、腰椎骨質增生和腰椎其他疾患及腹腔臟器病等。
(31)骶骨區:在大拇指掌指關節與腕關節橈側之間赤白肉際內側處,腰椎之下。主治骶骨骨質增生、骶骨受傷、骶髂關節傷痛、坐骨神經痛、盆腔臟器疾患等。
(32)尾骨區:在骶骨部位之下。主治坐骨神經痛、尾骨受傷後遺症和生殖系統疾患等。
(33)肩部區:在食指掌指關節橫紋橈側為左肩,小指掌指關節橫紋尺側為右肩。主治肩部疾病。
(34)肘區:位於食指第二指間關節橫紋橈側及小指第二指間關節橫紋尺側。主治肘關節受傷、酸痛、肘關節炎和網球肘等。
(35)腕區:位於食指末節橫紋橈側及小指末節橫紋尺側。主治腕部疾病。

⑶ 小腦的反射區在哪

對於小腦腦干反射區,你提到小腦腦干反射區為你解答如下.小腦萎縮又稱脊髓小腦萎縮,是由多種原因引起腦組織體積縮小的一種精神衰退性疾病,這種病是一種顯性家族遺傳史,如果父母得了,子女得此病的概率是百分之五十,目前針對這方面的治療還沒有更好的辦法,只能在食物上注意和多增加腦部鍛煉,還有目前許多專家都認為腦供血不足是引起本病的最重要的原因,所以日常的保健是延緩和改善小腦萎縮的重要方法,飲食方面;1喝豆漿,可以防治高血壓,動脈硬化等,改善腦血流,豆漿中的卵磷脂可以減少腦細胞死亡,提高腦功能,2,吃魚油,增加腦細胞活化,3,多吃生的杏仁,核桃,花生等,保健:1做腳部按摩,在大腳趾和二腳趾之間,也就是大腳趾的根部,小腦萎縮嚴重的會有一條棱,這是小腦反射區,從腳趾縫順著往外推,每天100下,2個月就把小腦反射區激活了,(如果不明白,就到書店買一本楊奕的書,也不用買,看一下就會了,現在書店裡都有,上冊),2多增加手部鍛煉(買2個球),有意識的記憶一些東西,3用手或是砭石多做腦後部梳理或是按

⑷ 大腦反射區的位置在

1.大腦皮層運動區:主要在大腦的中央前回,是運動控制的最高層次結構,大腦皮層運動區包括:初級運動皮層、前運動皮層、輔助運動皮層
2. 腦干:下行通路分成兩個主要的系統:內側下行通路:與姿勢控制有關;外側下行通路:在目標定向性運動,特別是在上肢和手的目標定向性運動中發揮重要作用。
3. 基底神經節和小腦則向那些上運動神經元提供某種感覺、認知或感性的信息,使運動更加精確和協調。
4. 脊髓:是運動控制等級系統中層次最低的一個結構。感覺神經元、中間神經元和運動神經元構成了脊髓的神經環路,可以介導一些基本反射活動。

⑸ 為什麼說萬事始於足下——足部反射區全知道

人的雙腳是離心臟最遠的人體器官,血液供應少,血流緩慢,表層脂肪薄,因而新陳代謝所產生的有害物質容易在腳底積聚。這些有害物質包括鈣鹽、鈣酸、乳酸、尿酸結晶體,等等,長期積聚於腳底會侵犯反射區,並間接危害到各反射區所對應的其他組織器官。久而久之,人體就會產生各種疾病。可以對腳底進行按摩,以揉碎腳底累聚的有害物質,加快血液循環,使廢物排出體外,使人體恢復健康。
下面,就為大家介紹足部相對應人體各個器官的反射區分別在什麼部位:
(1)腎臟區:位於雙腳腳掌距腳趾約1/3中央凹處。在通常情況下,此區不參與腳部的運動。按摩此部位能加快腎臟的血液循環,提高其工作效率。按摩後,在1~6周內尿液顏色變成黃、黃褐或紅褐色,並帶明顯惡臭味。
(2)心區:在左腳掌第四跖骨與第五跖骨間,在肺反射區下方。
(3)腦(頭部)區:位於雙腳拇指,頭的右半球反射區在左腳,頭的左半球反射區在右腳。
(4)肺、支氣管區:在腳底前部,右側的在左腳,左側的在右腳。
(5)眼區:位於腳底肉球處至第二、三腳趾的腰部,右眼反射區在左腳,左眼反射區在右腳。
(6)耳區:位於腳底肉球上部至第四、第五腳趾的腰部,右耳反射區在左腳,左耳反射區在右腳。
(7)小腦和腦干區:位於兩腳大腳趾趾腹根部,左半側小腦及腦干反射區在左腳,右邊反射區在右腳。
(8)喉區:在腳背大腳趾根部和第二腳趾連接處。
(9)胃區:位於足弓的前部,相當於拇趾大小。雙腳均有,胃的一半反射區在右腳,另一半在左腳。
(10)肝臟和膽囊區:肝的反射區位於右腳掌第四跖骨與第五跖骨區,在肺反射區的下方。膽囊的反射區在右腳,在肝的反射區內。
(11)腎上腺區:在腎臟反射區之上,位於腳掌部所形成的人字形交叉點下方,右腎上腺反射區在左腳,右側則在左腳。
(12)腦垂體區:位於左、右腳大腳趾趾底正中。
(13)甲狀旁腺區:在腳內側,接近大腳趾關節的根部、腳底和腳側之間。
(14)胸(乳房)區:在腳背第二、三、四跖骨之間。
(15)子宮(或前列腺)區:在兩腳跟內側。
(16)卵巢(或睾丸)區:在腳跟外側,右側的卵巢(或睾丸)反射區在左腳,左側的在右腳。
(17)膀胱和尿道區:膀胱反射區位於腳的內側,正好在腳跟前內側下部。尿道反射區位於膀胱反射區向上並向後,正好位於腳跟的內側。
(18)輸尿管區:位於兩腳掌自腎臟、膀胱的反射區至膀胱之間的線狀區域。
(19)胰臟區:位於兩腳掌胃與十二指腸反射區的交接處,如扁豆狀。
(20)小腸區:位於兩腳掌心凹陷區域。
(21)盲腸區:位於右腳掌跟骨前緣靠近外側,與小腸上行結腸連接。
(22)直腸和肛門區:直腸反射區位於左腳掌跟骨前緣,呈帶狀。肛門反射區位於左腳掌跟骨前緣直腸反射區的末端。
(23)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區:右腳的反射區是升結腸和橫結腸的前半段,左腳的反射區是橫結腸的後半段以及降結腸和乙狀結腸。
(24)淋巴腺區:上身淋巴腺的反射區在雙腳外側踝骨前略凹陷處;下身淋巴腺反射區在雙腳內側踝骨前略凹的區域;胸淋巴腺反射區位於雙腳的第一和第二跖骨之間。
(25)脾臟區:在左腳,位於心區之下。
(26)脊椎區:在腳弓內側,只要記得腳上最像脊椎形狀的部位即可。
(27)肩關節區:在腳底緊靠第五趾根,第四與第五跖骨間的肉球部。
(28)髖關節區:位於內外踝的下部。
(29)膝關節區:在兩腳外側的凹陷處。
(30)肘關節區:位於兩腳外側第五跖骨與楔骨的關節凸處。
(31)內耳迷路區:位於兩腳背第四與第五趾骨間。
(32)腹腔神經叢區:在兩腳掌中心,分布在胃的反射區附近。
(33)額竇區:在10個腳趾的趾端,右邊額竇在左腳,左邊的在右腳。
(34)甲狀腺區:在腳底第一和第二跖骨之間。
(35)上齶和下頜區:上齶反射區位於腳跟處第一關節向前0.5厘米處。下頜反射區位於拇指第一關節與第二關節間0.5厘米處。注意,頭部的反射區是左右互換的,右齶在左腳拇指,左齶在右腳拇指。
(36)頸椎區:在大腳趾與腳連接處底面內側。
(37)扁桃體區:在大腳趾上面腰部,肌腱的左、右兩邊。
(38)橫膈膜區:位於兩腳背中央部位,是橫跨腳背處的帶狀區域。
(39)三叉神經區:在兩大腳趾邊一側的上角,左側三又神經在右腳,右側在左腳。

⑹ 常見病足部反射區自愈處方是什麼

上文為大家介紹了進行足部反射區治療的一般常識,下面再為大家介紹幾種常見病的足部反射區的按摩方法。其實,足療非常簡單,相信大家都能很快掌握,並通過這種方法給自己和家人帶來健康。
1.感冒的足部反射區自愈處方(1)用食指關節刮壓基本反射區(指腎、輸尿管、膀胱3個反射區,下同)各1~2分鍾。
(2)用拇指推壓或按揉前額、大腦、鼻、三又神經等反射區各30次。
(3)對伴有頭痛者,前額頭痛加強按揉前額反射區;偏頭痛者加強按揉三叉神經反射區;全頭痛者,加強按揉大腦反射區;對伴有鼻塞流涕者,加強推壓鼻反射區。
(4)對伴有發熱者加強按揉脾、頭頸淋巴結、胸部淋巴結、上下身淋巴結、扁桃體、前額等反射區。
(5)用拇指按揉咽喉、氣管、甲狀旁腺等反射區各50次,並用食指關節刮壓肺、支氣管反射區各50次。
(6)推壓脊椎反射區1~2分鍾。
(7)重復刮壓5個基本反射區各1~2分鍾。
2.失眠的足部反射區自愈處方(1)用食指關節刮壓基本反射區3~5分鍾。重點刮壓腎、腹腔神經叢等反射區。
(2)用拇指指腹按揉前額、大腦反射區各2~3分鍾。
(3)用食指關節點按或按揉垂體、小腦、腦干、甲狀旁腺、甲狀腺等反射區各30~50次。
(4)用拇指腹推壓胃腸道、子宮(男性為前列腺)、生殖器、脊椎、膈反射區各30~50次。
(5)用食指關節點按心、脾、肝、膽、各淋巴結反射區各30~50次。
(6)用食指關節按揉失眠點2~3分鍾。
(7)重復刮壓5個基本反射區各1~2分鍾。
3.頭痛的足部反射區自愈處方(1)用食指關節刮壓基本反射區各1~2分鍾。
(2)用拇指按揉前額、大腦、垂體、小腦、腦干、三叉神經、頭頸淋巴結各1分鍾。
(3)用拇指按揉頸項、頸椎各30次。
(4)用拇指按揉胸部淋巴結、上下身淋巴結各1分鍾。
(5)前頭痛者應加強按揉前額、胃、胰、十二指腸、小腸等反射區和足三里穴;偏頭痛、三又神經痛者重點加強按揉三又神經反射區和足竅陰、太沖穴;頭頂痛者應重點按揉前額、肝、膽、胸部淋巴結等反射區和太沖穴;後頭痛者應重點按揉小腦、腦干、頸項、頸椎等反射區和至陰穴;全頭痛者應重點按揉腎、大腦、前額等反射區和湧泉穴。
(6)重復刮壓基本反射區各1~2分鍾。
4.疲勞的足部反射區自愈處方(1)用食指關節刮壓基本反射區各1~2分鍾。
(2)用拇指腹按揉大腦、前額、小腦、腦干、垂體、眼、耳、頸項、甲狀腺、甲狀旁腺反射區各30次。
(3)用食指關節刮壓斜方肌、肺、腹腔神經、小腸反射區各30~50次。
(4)用食指關節點按心、脾、肝、膽反射區各30次。
(5)用拇指指腹按揉生殖腺反射區30次,拇指指腹推壓脊椎反射區共約2~3分鍾。
(6)用拇指指腹推壓坐骨神經、肩、肘、膝、肩胛部、髖關節、膈、肋反射區各30次。
(7)用食指關節按揉各淋巴結反射區各20~30次。
(8)重復刮壓5個基本反射區各1分鍾。
5.心臟病的足部反射區自愈處方(1)用食指關節刮壓基本反射區各1分鍾。
(2)用食指關節按揉或推壓大腦、小腦、腦干、垂體、血壓點、甲狀腺、肺、胃、胰、十二指腸、小腸、肝、膽等反射區各30次。
(3)重點用拇指按揉心反射區3~5分鍾、胸部淋巴結反射區2~3分鍾。心律過緩者加按腎上腺反射區1~2分鍾。
(4)用拇指按揉脾、各淋巴結、生殖腺、胸、胸椎反射區各30次。
(5)重復刮壓5個基本反射區各1分鍾。
6.糖尿病的足部反射區自愈處方(1)用食指關節刮壓5個基本反射區各1~2分鍾。
(2)用拇指按揉或刮壓前額、大腦、小腦、腦干、三叉神經、眼、耳、頸項、血壓點、甲狀腺、甲狀旁腺等反射區各30~50次。
(3)用拇指按揉胰腺、血糖代謝等反射區各5~7分鍾。
(4)用拇指點按垂體反射區1~2分鍾。
(5)用拇指點按心、肺、脾、肝、膽等反射區各30~50次。
(6)用食指關節刮壓或拇指推壓胃、十二指腸、大腸、小腸、各淋巴結、子宮(前列腺)、生殖腺、膈等反射區各30~50次。
耳部反射區全知道(7)重復刮壓5個基本反射區各1~2分鍾。
我們的耳朵就像一個頭朝下、臀向上倒縮在母體子宮中的「胎兒縮影」,其分布規律:是頭面部相對應的全息反射區在耳垂及其鄰近,與上肢對應的全息穴區在耳舟;與軀干或下肢相對應的全息反射區在對耳輪和對耳輪上、下腳;與內臟相對應的穴位集中在耳甲艇與耳甲腔,消化系統在耳輪腳周圍環形排列。
下面,就為大家詳細介紹耳部相對應人體各個器官的主要反射區分別在什麼部位:
(1)輸尿管區:腎、前列腺連線的中外1/3交界處。主治輸尿管結石。
(2)闌尾穴區:大、小腸穴之間。主治急、慢性闌尾炎。
(3)艇中區:耳甲艇中央。主治臍周疼痛。
(4)胰膽區:肝、腎兩穴之間。主治胰腺炎、糖尿病、膽道疾病。
(5)十二指腸區:耳輪腳上方外1/3處。主治十二指腸潰瘍。
(6)賁門區:耳輪腳下方外1/3處。主治惡心、嘔吐、胸痛。陽性反應多為惡心、嘔吐。
(7)頸區:頸椎內側緣,近耳甲腔緣。主治落枕、頸部扭傷、單純性甲狀腺腫。
(8)緣中區:對耳屏外上方上緣中點。主治遺尿、崩漏。月經不調、陽痿。
(9)腦干區:在輪屏切跡處。主治精神分裂症、神經官能症、支氣管炎、發熱、癲癇。
(10)額區:對耳屏外側面前下方下緣中點。主治頭痛、頭暈、嗜睡、記憶力減退。
(11)枕區:對耳屏外側面的後下方。主治咳嗽、頭暈、頭痛。
(12)內耳區:在額區下面。主治耳聾、耳鳴、失眠、眩暈。
(13)皮質下:對耳屏內側面。主治神經、心血管、消化系統等疾病。可協助診斷消化、神經、心血管系統疾病。
(14)內生殖器點區:三角窩凹陷處前緣。主治月經不調、痛經、閉經、功能性子宮出血、性功能減退等。如盆腔、前列腺、內生殖器區呈陽性,則提示前列腺炎。
(15)交感區:對耳輪下腳內1/3的內上方。主治循環、消化系統功能失調,哮喘、痛乏等。
(16)屏尖區:耳屏外側面上1/2隆起平面的中點。主治炎症、疼痛性疾病。
(17)腎上腺區:在耳屏側面下1/2隆起的中點。主治低血壓、無脈症、咳嗽、感冒、乳腺炎。
(18)三焦區:外耳道孔後下方與耳屏下1/2連線中點。主治泌尿、生殖、消化系統疾病。
(19)內分泌區:耳甲腔底部,屏間切跡內0.5厘米處。主治泌尿、生殖、消化、內分泌系統疾病。
(20)垂前區:在耳垂中央。主治失眠。
(21)大腸區:耳輪腳上方的內1/3處。主治痢疾、泄瀉、便秘、咽痛等。
(22)神經衰弱區:頸椎與枕頂穴之間。主治神經衰弱。
(23)睾丸(卵巢)區:對耳屏內側前下方。腮腺穴向下0.2厘米處。主治生殖系統疾病、頭痛。陽性反應多提示睾丸病變,如伴有盆腔、腎、內分泌反應陽性提示陽瘙。
(24)心臟點區:渴點、外耳連線中點。主治心臟病。該穴和皮質下均呈陽性反應則提示心動過速。
(25)咽喉區:耳屏內面上1/2中點。主治咽喉腫痛、扁桃體炎。
(26)外耳區:在屏上切跡前凹陷中。主治眩暈、耳聾、耳鳴。
(27)脊柱區:從輪屏切跡至對耳輪下、上腳分又處。共分5份,自上而下依次為:上1/5為骶椎,上2/5為腰椎,下2/5及中3/5處為胸椎,上1/5為頸椎。主治相應部位疾病,亦可診斷相應部位疾病。
(28)胸區:胸椎內側緣、近耳甲腔緣。主治胸痛、肋間神經痛、帶狀皰疹。
(29)腹區:腰骶椎內側緣、近耳腔緣。主治腹痛、腹瀉等腹部疾病及消化系統、婦科疾病。
(30)乳腺區:胸與胸椎連線中點為對側乳腺;胸椎與肋脅連線中點為同側乳腺。主治乳腺炎、乳腺增生、少乳。
(31)臀區:對耳輪下腳外1/3處。主治坐骨神經痛。
(32)食道區:耳輪腳下方中1/3處。主治食道炎、梅核氣、呼吸不暢、惡心、嘔吐。強陽性伴觸痛提示食道腫物。
(33)胃區:耳輪腳消失處。主治惡心、嘔吐、胃痛、消化不良等。診斷胃部疾病。
(34)小腸區:耳輪腳上方中1/3處。主治消化不良,腹瀉、腹脹、口舌生瘡。
(35)腎區:對耳輪上、下腳分又處下方。主治腎炎、腰膝酸軟、神經衰弱、耳鳴、眼疾、浮腫。腎、內分泌、腎炎點呈陽性反應提示腎小球腎炎。腎、尿道陽性反應則提示腎盂腎炎。
(36)前列腺區:耳甲艇內上角。主治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性功能障礙。
(37)膀胱區:腎、前列腺連線的中內1/3處交界處。主治膀胱炎、尿閉、遺尿、腰腿痛。
(38)肝區:耳甲艇外下方。主治眩暈、眼疾、肋痛、痛經。
(39)心區:耳甲腔中心凹陷部。主治心血管系統疾病,中暑、驚風。
(40)肺區:心區的上、下方。主治呼吸系統疾病、皮膚病、水腫等。肺、內鼻、咽喉呈陽性提示感冒;肺、支氣管平喘穴、過敏區呈陽性反應揭示哮喘。
(41)氣管區:口、心穴之間。主治咳喘、急慢性咽炎。診斷咽炎、支氣管炎參考穴。
(42)卵巢區:屏間切跡外緣與對耳屏內側緣之間。主治不孕症。

如何正確選配反射區

基本反射區逐一排泄系統腎、輸尿管和膀胱三個反射區被稱為基本反射區。因為它們代表排泄系統,負擔排出體內有毒物質和代謝廢物的重任,對其進行按摩是防治一切疾病和調整全身各器官生理功能不可缺少的步驟。

足部按摩時,首先應檢查心臟反射區,了解心臟功能的狀態和承受刺激的能力,它是足部按摩的「安全門」。在檢查心臟以後,常規先按摩基本反射區,並且一隻腳按摩結束時,還要重復按摩基本反射區,以加強排泄系統功能,這是配區的一個重要步驟。

徵候部位(直接)反射區機體發生病理變化時,與疾病的症狀有直接關聯的反射區,稱之為病症部位反射,也叫直接反射區。這是配區的第二個步驟。

比如:

胃部疾患逐一胃反射區;膽囊不適逐一肝、膽反射區;頭痛逐一額竇、三叉神經、大腦和小腦反射區;耳病逐一耳、內耳迷路反射區;咽喉痛逐一咽喉、扁桃腺反射區;痔瘡逐一肛門反射區。

徵候相關反射區足療時,除對症反射區有壓痛外,通常其他組織器官相對應的反射區也會有壓痛和組織變異,這些反射區稱為關聯反射區。

比如,胃反射區是胃痛症狀的「對症反射區」,倘若按摩胃反射區時發現胰、十二指腸、肝、膽等反射區也有壓痛,雖然它們與胃痛症狀沒有直接關系,但若不加以按摩治療,只能緩解胃痛而無法根治。

因為,疾病的形成通常是復雜的,且常常與其他器官和系統發生不同程度的聯系。因此選擇與徵候器官和系統相關的反射區是個較為復雜的問題,需要從不同的角度考慮。這是配區的第三個步驟。

怎樣選擇和組合這類反射區,與疾病的治療關系密切,配組合理准確,其治療效果就好。常見的有以下幾種關聯反射區配組方法。

徵候關聯性選擇1.疼痛。

比如牙痛,對症反射區是牙區、上頜和下頜。關聯反射區可選擇小腦、腦乾和大腦。因為小腦、腦干中的網狀結構能感知疼痛的傳入,按摩刺激能阻斷痛覺的傳入。按摩大腦反射區,可促進內啡肽的分泌,具有明顯的鎮痛效果。

2.神經症狀。

比如失眠、神經衰弱,其對症反射區是大腦、垂體。關聯反射區可選擇腹腔神經叢,因為腹腔神經叢是副交感神經激活閥,副交感神經興奮可使人心平氣和,神經症狀易於消除。

病理關聯性選擇1.感染性疾病。

應著重刺激與提高人體抵抗力有關的免疫系統反射區,如脾、上下身淋巴腺、胸部淋巴腺、扁桃腺、闌尾等。

2.癌症和慢性消耗性疾病。

選配反射區時,應突出免疫系統反射區,還應加強神經、內分泌系統和消化系統的反射區。

3.過敏性疾病。

應加強對腎上腺和甲狀旁腺反射區的按摩,以加強抗過敏的能力,減輕過敏症狀。

4.內分泌疾病。

如糖尿病、月經不調、生長發育遲緩等,應加強內分泌系統各反射區的按摩治療,以調節內分泌系統的功能。

生理解剖關聯性選擇根據人體解剖學原理,選擇與對症反射區關系密切的反射區作為關聯反射區進行按摩。

胃病逐一選擇上消化系統、小腸、橫膈膜、腹腔神經叢反射區;膽囊炎逐一選擇肝、十二指腸反射區;肝病逐一選擇膽、胰、眼反射區;耳病逐一選擇扁桃腺反射區;鼻病逐一選擇上呼吸系統對應的反射區;心臟病逐一選擇肺、甲狀腺、胸椎、橫膈膜等反射區;腎病逐一選擇輸尿管、膀胱反射區;甲狀腺病逐一選擇垂體、腎上腺反射區;子宮疾病逐一選擇生殖腺、盆腔、尾骨、骶骨、輸卵管、下腹部等反射區。

倘若有興趣,還可以按西醫基礎知識和足部反射區作用原理為依據,進一步拓寬思路選擇相關反射區,在實踐中一定會摸索出更佳的方案。

因此,足部按摩治療疾病時,應根據症狀選配好上述三種反射區,並加以按摩,才算是一套完整的治療方案,方能獲得較好的療效。

臟腑辨證先配法臟腑辨證是根據臟腑的生理功能、病理表現,對疾徵候狀進行分析歸納,用來判斷病位、病因、病性及正邪盛衰等情況的辨證方法,從而為臨床治療提供依據。中醫學將人體分為五臟六腑,按中醫學辨證論治方法,確定病變的臟腑後,即可選取該臟腑在手部的反射區(穴)作為治療用區。

心痛辨證心的主要功能表現在主血脈與神明兩方面。心主血脈,即心具有推動血液在脈道中運行不息的作用;心主神明,即心為人體精神和意識思維活動的主宰者。

因此,心病常見的症狀有心悸、怔忡、心痛、心煩、失眠多夢、健忘、嬉笑沒有常、譫語發狂、表情淡漠、昏迷、面色蒼白沒有華、唇甲紫暗。當辨證為心病時,可選用手部「心」區和「心」穴。

肝病辨證肝主疏泄,主藏血,主筋,即肝具有調暢全身氣機、調節情志及貯藏血液、調節血量的生理功能,其病變主要表現為情志異常和氣機不暢。

因此,當出現精神抑鬱、急躁易怒、胸脅疼痛脹滿、眩暈、頭痛眼花、肢體震顫、關節不利、痙攣拘急、月經不調、乳房脹痛、睾丸疼痛等症狀時,應辨為肝病,可選用手部「肝」區。

脾病辨證脾主運化水谷(即消化吸收),輸布精微至全身,為氣血生化之源,故有「後天之本」之稱。另外,牌還能統攝血液,升清陽,以防血液溢出血管外,並使內臟維持在一定的空間位置。

倘若出現腹滿或脹痛、食少便溏、黃疸、四肢倦怠、水腫乏力,或見胃下垂、脫肛、子宮脫垂等內臟下垂,或有便血、崩漏、紫癜等徵候時,當辨為脾病,可選用手部「脾」區。

肺病辨證肺主氣、司呼吸,故稱肺為「氣之主」。肺又主宣發肅降、通調水道,參與津液在人體內的輸布。其病變主要表現為呼吸功能活動減退與水液代謝輸布失常等。

當出現咳嗽、喘促、胸悶、胸痛、咯血、音啞、自汗等症狀時,應辨為肺病,可選用手部「肺」區和「肺」穴。

腎病辨證腎主骨、生髓,主藏精與生殖,為人體水液代謝的主要臟器,有「先天之本」之稱。腎病主要表現在人體生長發育和生殖機能障礙、水液代謝失常等方面。

腎病臨床症狀,主要表現為腰膝酸軟、陽痿遺精、女子經少、經閉不孕、耳鳴耳聾、齒搖發脫、健忘、頭暈、水腫、小便不利、尿頻、尿急、遺尿等。

小腸病辨證小腸主要生理功能為受盛化物和泌別清濁,其病變主要表現為消化與吸收功能的異常。常見症狀為腹痛腹瀉或嘔吐(受盛失常)、食後腹脹(化物無法)、上吐下瀉(泌別清濁失司)等。當辨為小腸病時,可選用手部「小腸」區和「小腸」穴。

膽病辨證膽主要生理功能是貯藏與排泄膽汁和主決斷。

膽汁有助於食物的消化,若膽汁分泌排泄受阻,則會導致消化功能障礙,出現厭食、腹脹、腹瀉等症狀。若濕熱蘊結肝膽,肝失疏泄,膽汁外溢,浸漬肌膚,則發為黃疸。

膽主決斷,在判斷事物、做出決定中起著重要作用,對防禦和消除某些精神因素的不良刺激有重要意義。故而膽氣虛怯之人,易出現膽怯易驚、失眠多夢等症狀。

胃病辨證胃主受納、腐熟水谷,為「水谷之海」,胃氣以降為順,喜潤惡燥。胃病多以胃失和降等消化功能障礙為主,表現為食少、脘脹或痛、嘔惡、呃逆、噯氣等。

大腸病辨證大腸有傳化糟粕與主津的生理功能。主要是對食物殘渣中的水液進行吸收,形成糞塊並排出體外。其病變主要表現為排便的異常,如大便干結,排出不暢,或大便次數增多,瀉如水樣,甚至下利膿血,並伴有里急後重等。

膀胱病辨證膀胱是貯存和排泄尿液的器官,故而膀胱的功能失常主要表現在尿液的排泄異常,如尿頻、尿急、尿痛、尿濁、遺尿、小便失禁等。

臟腑表裡病辨證中醫學認為,臟腑之間有相互表裡、相互絡屬關系,臟屬里(如心、脾、肺、肝、腎),腑屬表(如胃、大小腸等)。其具體的表裡關系為,肺與大腸相表裡,心與小腸相表裡,肝與膽相表裡,脾與胃相表裡,腎與膀胱相表裡。

相表裡的臟腑之間有經氣相通,可互相影響。因而在治療時亦可選取相表裡的臟腑反射區。如辨證為肺病,可選取手部「大腸」區。若辨證為大腸病,可選取手部「肺」區。

⑻ 《人體反射區使用圖冊》txt全集下載

人體反射區使用圖冊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第三節 足趾部位反射區
1前額反射區
前額指眼睛以上的面部。
位置:雙足底,各個腳趾的趾端。
手法:用拇指指端或食指的指間關節,沿趾端做橫向按壓,也可以自趾端向趾根方向按壓。
作用:調治頭痛、頭暈、失眠,腦部及眼、鼻、耳、口等部位疾患。
2垂體反射區
垂體位於大腦下方,是最重要的內分泌腺,能分泌生長激素、促甲狀腺激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等,對人體的生長及其他內分泌腺活動有重要的影響。
位置:雙足底,拇趾趾腹的中央。
手法:用拇指指端或食指的指間關節按揉。
作用:調治侏儒症、肥胖症、尿崩症、溢乳症、閉經溢乳綜合征等腦垂體功能失調造成的疾患,以及兒童發育不良、智力低下及更年期綜合征等內分泌系統疾患。
3小腦及腦干反射區
小腦有維持身體平衡、協調肌肉運動的功能;腦干可以傳到神經沖動,並有心血管中樞、呼吸中樞、嘔吐中樞等重要的中神經中樞。
位置:雙足底,拇趾趾腹根部外側。
手法:用拇指指端或食指的指間關節按揉。……

⑼ 腦干出血3年了,可以自己走,但是不穩,患腿不好打彎,有點重,會倒,除了鍛煉還有別的方法嗎針灸還有

針灸有用,還可按摩腳底腦干反射區。

閱讀全文

與腦干反射區鍛煉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玉石鏡面拋光正確方法怎麼洗膠水 瀏覽:698
掛床沿的鍛煉方法圖解 瀏覽:844
交叉反應率計算方法 瀏覽:566
替代手機套餐的方法 瀏覽:501
不銹鋼水缸安裝方法視頻 瀏覽:516
正確繪制電導滴定曲線的方法 瀏覽:666
富鋰錳正極材料主體含量檢測方法 瀏覽:1002
青松形體組合訓練方法 瀏覽:977
心衰怎麼治療方法 瀏覽:265
裝修公司用什麼方法代理 瀏覽:997
土鱉蟲怎麼養殖方法 瀏覽:847
快速取雞內金的方法 瀏覽:997
五個回歸分析方法 瀏覽:953
污水的檢測方法標准 瀏覽:317
才買的三角梅快速服盆方法 瀏覽:146
系統需求分析方法 瀏覽:896
龍眼快速熟的方法 瀏覽:987
熱源檢測方法優缺點 瀏覽:631
試劑檢測方法性能首先驗證什麼 瀏覽:201
案例分析科學的激勵方法造就成功 瀏覽: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