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治療方法 > 靜脈放血的治療方法

靜脈放血的治療方法

發布時間:2022-09-20 03:45:39

⑴ 放血的功效和作用具體都有哪些

【少商放血】內熱引起咽喉腫痛可放血治療,效果非常快.

少商穴的功效與作用 本穴三棱針點刺出血,配伍商陽穴,合谷穴可

如發熱不退,可以少商,耳尖,大椎點刺放血,可根據情況加退六腑或水底撈


孩子出疹子發燒昏厥可十宣穴和少商穴放血


四縫穴除了治療小兒疳積、百日咳外,其治療范圍在逐漸擴大。如胃脘痛、腹痛、腹脹、咽痛、惡心嘔吐,消化不良、呃逆、中暑、發熱、感冒哮喘、小兒驚風等症均有奇效。還有人發現可治療失眠、神經衰弱、癤腫、痛風、月經不調等症。

取穴及操作療法

(1)取穴:第2、3、4、5掌面第1、2節橫紋中央點取之。

(2)消毒:穴位用安爾碘,針具高壓消毒。

(3)針具:三棱針或25 mm毫針或5、6號注射針頭。

(4)操作:為緩解疼痛,在穴位上下用繩捆緊,用安爾碘消毒後,押手扶住手指,刺手快速點刺。點刺深淺根據年齡、體質決定,刺後用雙手擠出少許血液或淋巴液即可。如遇高熱者可多擠出些血液直至血液變紅為止。一般1周2次,重者可每日1~2次。治療5~7次為一療程。

⑵ 舌下放血治療血栓到底靠不靠譜

舌下放血是中國古老的中醫治療方法,很多人對舌下放血存在一些誤解。這主要是因為舌下放血在民間有許多騙人的機構。其實,舌下放血是一個十分普通的治療方法,主要就是為了刺激舌頭底下的兩個穴位,從而促進血液循環。最為重要的是,舌下放血一定要注意尋找正規的醫療機構。

禁忌症

凝血功能異常、傳染病攜帶者、血糖過高或過低、血壓不穩定及各種病症的出血期、高血壓並發症、心衰、孕婦、發熱病人、哮喘等患者忌用,老年人、小孩禁用。

舌下靜脈放血,是中醫保健治療的一種方法,有活血化瘀,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作用。舌下靜脈放血對人體是有一定好處的,但必須在正規的醫療機構進行。要生活規律,避免煙酒刺激,清淡飲食,多吃蔬菜和水果,適當參加體育鍛煉。

⑶ 放血療法的副作用是什麼呢,放血療法的原理

中醫放血療法原理?
中醫放血療法是種缺乏臨床研究的治療方法,但是早在很久以前,世界各地就已經有放血療法存在的跡象了!
通俗來說,中醫放血療法,就是通過用消毒後的針,刺入皮膚的某些穴位或體表小靜脈而放出少量血液的治療方法,刺絡放血能治病,但主要針對的是血淤、血熱、實證、急症等,並非能治百病。
當然,任何事情都需要辯證的看待,中醫放血療法也不例外!那麼其有哪些弊端呢?
放血療法的副作用也有一些,第一個就是不衛生,很容易感染細菌。第二個副作用就是放血量控制不好,很容易引起貧血。第三個副作用就是設備儀器要經過消毒以後才可以使用,因為都是反復使用的工具,所以一定要進行消毒,否則很容易感染一些病毒。

⑷ 中醫養生有一個治療是放血的方法,聽著好恐怖,具體是怎麼操作

其實我們大家都應該見過中醫的放血療法,早些年的時候,父母會用針把酸疼的部位挑破,然後扣上燒好的玻璃瓶,這種民間的拔火罐就是在放毒血。

所以啊,這種方法不建議自己在家操作的,尤其當你暈血暈針或者凝血功能不好的情況下,很容易發生意外。而且女性在經期,孕期或者有低血壓,貧血症狀的時候也不能做哦。

⑸ "放血療法"仍被用於治病是真的嗎

近日有媒體報道,湖南一名女子因患乳腺癌,在一家中醫館進行治療。治療了一個多月,主要手段為「放血療法」,最後其因傷口潰爛被丈夫送去醫院,被診斷為重度貧血甚至一度病危。隨後,當地衛生機構查處了這家中醫館。

其實,「放血療法」一直備受爭議。相關專家指出,「放血療法」只適用於極少數病症,對於大部分病症並無療效,反而可能引起較大的副作用。

中醫典籍《黃帝內經》曾記載:「刺小絡之血脈」、「菀陳則除之,出惡血也」,認為刺絡放血能夠治療癲狂、頭痛、暴喑、熱喘、衄血等病證,「攻邪最捷」。

在西方,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認為,疾病是由體液失去平衡所致,放血和發汗、催吐一樣,都是平衡體液的方法。古羅馬名醫蓋倫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一套復雜的放血療法,影響深遠,以至於到了中世紀,放血已成為歐洲大陸包治百病、保健養生的常規療法。

從19世紀中葉起,越來越多的實驗證明了不同疾病的發病機理,因此就採用了很多不同的療法,粗暴的放血療法就逐漸淡出歷史舞台。

國內不少機構仍在使用

不過,中國的「放血療法」一直存在。

一名曾接受過放血療法的網友對南都記者回憶道,「當感冒的時候,家裡經常用針挑破皮膚,放一點血出來,出血量一般不大,就是幾毫升,但因為針是金屬的,有可能引起皮膚感染,後來葯品逐漸多起來後,才停止這種療法。「

上海一家醫院的內分泌與代謝科主治醫師張征表示,如今的放血療法並不是完全退出了歷史舞台,還可應用於真性紅細胞增多症、血色病等極少數疾病。紅細胞增多症是因為骨髓異常增生,紅細胞數量明顯增多,由於目前尚無有效抑制骨髓過度造血的治療方法,只能通過放血減少過多的紅細胞,但也已更多地採取單采紅細胞放血而不是放全血。血色病則是因為鐵代謝障礙,過多的鐵被儲存在體內導致組織器官病變,對於這樣的病人,除了盡可能減少鐵攝入量和使用鐵螯合劑,通過直接靜脈適度放血也是迅速改善病情的方法。

「需要強調的是,『放血』是有創操作,存在誘發血栓、增加感染、失血過多等潛在風險,在缺乏必要監管的情況下,容易被一些『江湖游醫』、非正規醫療機構盲目濫用。」張征說。

如何靜脈放血

1.先將針具煮沸消毒,然後操作者的雙手和患者的放血部位進行常規消毒。

2.臨床常用的放血方法有刺絡法和劃割法兩種。

(1)刺絡法:該法又分點刺、挑刺、叢刺三種刺法。點刺有速刺(對准放血處,迅速刺入1.5~3毫米,然後迅速退出,放出少量血液或粘液。該法運用較多,大多數部位都宜採用)、緩刺(緩慢的刺入靜脈1~2毫米,緩慢地退出,放出少量血液,適用於腘窩、肘窩、頭面部放血)之分;挑刺是針刺入皮膚或靜脈後,隨即針身傾斜,挑破皮膚或靜脈放出血液或粘液,適用於胸、背、耳背靜脈等處的放血;叢刺是用集束針在一定的部位作叩刺,刺數多、刺入淺,以有血珠滲出為度,適用於扭挫傷、脫發、皮膚病等。同時還經常配合拔罐療法。

(2)劃割法:多採用小眉刀等刀具,持刀法以操作方便為宜,使刀身與劃割部位大致垂直,然後進刀劃割。適用於口腔內膜、耳背靜脈等處的放血。

3.在用右手刺絡或劃割放血的同時,另一手作提、捏、推、按等輔助動作,以配合放血。

⑺ "放血"是怎樣的如何進行放血

一,介紹 ★放血療法,又稱「針刺放血療法」,是用針具或刀具刺破或劃破人體特定的穴位和一定的部位,放出少量血液,以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 ★本療法的產生可追溯至遠古的石器時代。其時,人們在勞動實踐中發現用銳利的石塊——砭石,在患部砭刺放血,可以治療某些疾病。砭刺的工具隨著科學的發展,產生了金屬針,以後又根據醫療實踐的需要,出現了專門用來作放血治療的「鋒針」。本療法最早的文字記載見於《黃帝內經》,如「刺絡者,刺小絡之血脈也」:「菀陳則除之,出惡血也」。並明確地提出刺絡放血可以治療癲狂、頭痛、暴喑、熱喘、衄血等病證。相傳扁鵲在百會穴放血治癒虢太子「屍厥」,華佗用針刺放血治療曹操的「頭風症」。唐宋時期,本療法已成為中醫大法之一。《新唐書》記載:唐代御醫用頭頂放血法,治癒了唐高宗的「頭眩不能視症」。宋代已將該法編入針灸歌訣「玉龍賦」。金元時期,張子和在《儒門事親》中的針灸醫案,幾乎全是針刺放血取效,並認為針刺放血,攻邪最捷。衍至明清,放血治病已甚為流行,針具發展也很快,三棱針已分為粗、細兩種,更適合臨床應用。楊繼洲《針灸大成》較詳細地記載了針刺放血的病案;葉天士用本療法治癒喉科疾病;趙學敏和吳尚先收集了許多放血療法編入《串雅外編》、《理瀹駢文》中。近代,尤其在民間仍廣泛地應用放血療法。其價值漸為人們認識和接受。 二,方法: 1.先將針具煮沸消毒,然後操作者的雙手和患者的放血部位進行常規消毒。 2.臨床常用的放血方法有刺絡法和劃割法兩種。 (1)刺絡法:該法又分點刺、挑刺、叢刺三種刺法。點刺有速刺(對准放血處,迅速刺入1.5~3毫米,然後迅速退出,放出少量血液或粘液。該法運用較多,大多數部位都宜採用)、緩刺(緩慢的刺入靜脈1~2毫米,緩慢地退出,放出少量血液,適用於腘窩、肘窩、頭面部放血)之分;挑刺是針刺入皮膚或靜脈後,隨即針身傾斜,挑破皮膚或靜脈放出血液或粘液,適用於胸、背、耳背靜脈等處的放血;叢刺是用集束針在一定的部位作叩刺,刺數多、刺入淺,以有血珠滲出為度,適用於扭挫傷、脫發、皮膚病等。同時還經常配合拔罐療法。 (2)劃割法:多採用小眉刀等刀具,持刀法以操作方便為宜,使刀身與劃割部位大致垂直,然後進刀劃割。適用於口腔內膜、耳背靜脈等處的放血。 3.在用右手刺絡或劃割放血的同時,另一手作提、捏、推、按等輔助動作,以配合放血。 「禁忌症」 1.患有血小板減少症、血友病等有出血傾向疾病的患者以及暈血者,血管瘤患者,一般禁止用本療法。 2.貧血、低血壓、孕期和過飢過飽、醉酒、過度疲勞者,不宜使用本療法。 「注意事項」 1.首先給患者作好解釋工作,消除不必要的顧慮。 2.放血針具必須嚴格消毒,防止感染。 3.針刺放血時應注意進針不宜過深,創口不宜過大,以免損傷其他組織。劃割血管時,宜劃破即可,切不可割斷血管。 4. 一般放血量為5滴左右,宜1日或2日1次;放血量大者,1周放血不超過2次。1~3次為一療程。如出血不易停止,要採取壓迫止血。 5. 如本療法僅為對症急救應用,待病情緩解後,要全面檢查,再進行治療。切不可濫用放血療法。 三,工具 ★三棱針是一種常見的放血工具,用來刺破人體的一定部位,放出少量血液,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三棱針刺絡放血具有通經活絡、開竅泄熱、調和氣血、消腫止痛等作用,各種實證、熱證、瘀血、疼痛等均可應用。 ★頭痛較劇者,可選太陽、陽白、中沖等穴,用小號三棱針,點刺出血少許。 ★高血壓性頭痛可選雙太陽、印堂。配穴為:脹痛以前額為劇者,加雙攢竹;疼痛以頭頂為甚者,加百會;劇痛再加四神聰;痛兼頸項強者,加雙風池;眩暈欲仆、眼花、耳鳴等症狀突出者加雙頭維穴。患者坐位,穴位常規消毒後,用三棱針點刺各穴約0.2厘米深,每穴擠血5~6滴,每日或間日1次,10次為1療程。 ★三棱針點刺太陽(雙)、魚腰(雙)及印堂穴,擠血適量,然後用棉球按壓針孔也可治療神經性頭痛。

⑻ 中醫的放血療法真的能治病嗎會不會有什麼風險

中國傳統醫學的放血療法又稱「針刺放血療法」。是用三棱針、粗毫針或小尖刀刺破或劃破人體特定的穴位淺表脈絡,放出少量血液,以外泄內蘊之熱毒,達到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具有消腫止痛,祛風止癢、開竅泄熱、鎮吐止瀉、通經活絡之功效。 針刺放血療法的產生可追溯至遠古的石器時代。其時,人們在勞動實踐中發現用銳利的石塊——砭石,在患部砭刺放血,可以治療某些疾病。砭刺的工具隨著科學的發展,產生了金屬針,以後又根據醫療實踐的需要,出現了專門用來作放血治療的「鋒針」。 中醫放血療法最早的文字記載見於《黃帝內經》,如「刺絡者,刺小絡之血脈也」;「菀陳則除之,出惡血也」。並明確地提出刺絡放血可以治療癲狂、頭痛、暴喑、熱喘、衄血等病證。 相傳扁鵲在百會穴放血治癒虢太子「屍厥」;華佗用針刺放血治療曹操的「頭風症」。 唐宋時期,針刺放血療法已成為中醫大法之一。《新唐書》記載:唐代御醫用頭頂放血法,治癒了唐高宗的「頭眩不能視症」。 宋代已將該法編入針灸歌訣「玉龍賦」。 金元時期,張子和在《儒門事親》中的針灸醫案,幾乎全是針刺放血取效,並認為針刺放血,攻邪最捷。衍至明清,放血治病已甚為流行。針具發展也很快,三棱針已分為粗、細兩種,更適合臨床應用。楊繼洲《針灸大成》較詳細地記載了針刺放血的病案;葉天士用針刺放血療法治癒喉科疾病;趙學敏和吳尚先收集了許多放血療法編入《串雅外編》、《理瀹駢文》中。近代,尤其在民間仍廣泛地應用放血療法。其價值漸為人們認識和接受。 中醫的放血療法操作方法分為:點刺(又稱速刺);挑刺(多用於胸背部及耳後部位放血);緩刺(多用於肘部、腘窩部的淺靜脈放血);圍刺(又稱散刺。用於皮膚病等病灶周圍點刺出血)等。在護理方面嚴格提示:體質虛弱、孕婦及凝血機制不良者不採用此法。特別強調手法宜穩、准、輕,而不宜過猛,且放血不可過多。可見,中醫的放血療法在護理中的應用是有嚴格規范的! (1)高熱降溫:大椎、十宣點刺放血;(2)咽喉腫痛:少商穴點刺放血;(3)頭痛:太陽穴點刺放血;(4)中暑:十宣穴點刺放血;(5)全身搔癢:耳後靜脈挑刺放血;(6)神經性皮炎、丹毒、癰癤在病灶周圍及相應部位散刺放血;(7)急性胃腸炎:曲澤、委中穴緩刺放血。【此處所列,僅作說明中醫「放血」是有講究的。請勿佯裝己知,擅自模仿!】 特別提示:中醫的放血療法操作過程中一旦出現暈針現象,應立即扶病人平卧,喝熱水,並注意觀察面色、脈象、血壓。 對症狀較重者,務必請醫生處理!非專業人員尤其不可盲目應用「放血療法」。

⑼ 什麼是中醫放血療法放血療法有什麼功效

中國傳統醫學的放血療法又稱「針刺放血療法」。是用三棱針、粗毫針或小尖刀刺破或劃破人體特定的穴位淺表脈絡,放出少量血液,以外泄內蘊之熱毒,達到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具有消腫止痛,祛風止癢、開竅泄熱、鎮吐止瀉、通經活絡之功效。 針刺放血療法的產生可追溯至遠古的石器時代。其時,人們在勞動實踐中發現用銳利的石塊——砭石,在患部砭刺放血,可以治療某些疾病。砭刺的工具隨著科學的發展,產生了金屬針,以後又根據醫療實踐的需要,出現了專門用來作放血治療的「鋒針」。 中醫放血療法最早的文字記載見於《黃帝內經》,如「刺絡者,刺小絡之血脈也」;「菀陳則除之,出惡血也」。並明確地提出刺絡放血可以治療癲狂、頭痛、暴喑、熱喘、衄血等病證。 相傳扁鵲在百會穴放血治癒虢太子「屍厥」;華佗用針刺放血治療曹操的「頭風症」。 唐宋時期,針刺放血療法已成為中醫大法之一。《新唐書》記載:唐代御醫用頭頂放血法,治癒了唐高宗的「頭眩不能視症」。 宋代已將該法編入針灸歌訣「玉龍賦」。 金元時期,張子和在《儒門事親》中的針灸醫案,幾乎全是針刺放血取效,並認為針刺放血,攻邪最捷。衍至明清,放血治病已甚為流行。針具發展也很快,三棱針已分為粗、細兩種,更適合臨床應用。楊繼洲《針灸大成》較詳細地記載了針刺放血的病案;葉天士用針刺放血療法治癒喉科疾病;趙學敏和吳尚先收集了許多放血療法編入《串雅外編》、《理瀹駢文》中。近代,尤其在民間仍廣泛地應用放血療法。其價值漸為人們認識和接受。 中醫的放血療法操作方法分為:點刺(又稱速刺);挑刺(多用於胸背部及耳後部位放血);緩刺(多用於肘部、腘窩部的淺靜脈放血);圍刺(又稱散刺。用於皮膚病等病灶周圍點刺出血)等。在護理方面嚴格提示:體質虛弱、孕婦及凝血機制不良者不採用此法。特別強調手法宜穩、准、輕,而不宜過猛,且放血不可過多。可見,中醫的放血療法在護理中的應用是有嚴格規范的! (1)高熱降溫:大椎、十宣點刺放血;(2)咽喉腫痛:少商穴點刺放血;(3)頭痛:太陽穴點刺放血;(4)中暑:十宣穴點刺放血;(5)全身搔癢:耳後靜脈挑刺放血;(6)神經性皮炎、丹毒、癰癤在病灶周圍及相應部位散刺放血;(7)急性胃腸炎:曲澤、委中穴緩刺放血。【此處所列,僅作說明中醫「放血」是有講究的。請勿佯裝己知,擅自模仿!】 特別提示:中醫的放血療法操作過程中一旦出現暈針現象,應立即扶病人平卧,喝熱水,並注意觀察面色、脈象、血壓。 對症狀較重者,務必請醫生處理!非專業人員尤其不可盲目應用「放血療法」。

⑽ 什麼是放血療法

放血療法,又稱「針刺放血療法」,是用針具或刀具刺破或劃破人體特定的穴位和一定的部位,放出少量血液,以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

★本療法的產生可追溯至遠古的石器時代。其時,人們在勞動實踐中發現用銳利的石塊——砭石,在患部砭刺放血,可以治療某些疾病。砭刺的工具隨著科學的發展,產生了金屬針,以後又根據醫療實踐的需要,出現了專門用來作放血治療的「鋒針」。本療法最早的文字記載見於《黃帝內經》,如「刺絡者,刺小絡之血脈也」:「菀陳則除之,出惡血也」。並明確地提出刺絡放血可以治療癲狂、頭痛、暴喑、熱喘、衄血等病證。相傳扁鵲在百會穴放血治癒虢太子「屍厥」,華佗用針刺放血治療曹操的「頭風症」。唐宋時期,本療法已成為中醫大法之一。《新唐書》記載:唐代御醫用頭頂放血法,治癒了唐高宗的「頭眩不能視症」。宋代已將該法編入針灸歌訣「玉龍賦」。金元時期,張子和在《儒門事親》中的針灸醫案,幾乎全是針刺放血取效,並認為針刺放血,攻邪最捷。衍至明清,放血治病已甚為流行,針具發展也很快,三棱針已分為粗、細兩種,更適合臨床應用。楊繼洲《針灸大成》較詳細地記載了針刺放血的病案;葉天士用本療法治癒喉科疾病;趙學敏和吳尚先收集了許多放血療法編入《串雅外編》、《理瀹駢文》中。近代,尤其在民間仍廣泛地應用放血療法。其價值漸為人們認識和接受。

閱讀全文

與靜脈放血的治療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和銀用什麼分析方法 瀏覽:593
基本的科學方法是什麼 瀏覽:995
腳手架與電梯連接方法 瀏覽:727
葡萄風信子種植方法 瀏覽:553
蜂蠟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701
磷鉀肥真假鑒別方法 瀏覽:269
玉石鏡面拋光正確方法怎麼洗膠水 瀏覽:702
掛床沿的鍛煉方法圖解 瀏覽:848
交叉反應率計算方法 瀏覽:570
替代手機套餐的方法 瀏覽:505
不銹鋼水缸安裝方法視頻 瀏覽:518
正確繪制電導滴定曲線的方法 瀏覽:668
富鋰錳正極材料主體含量檢測方法 瀏覽:1004
青松形體組合訓練方法 瀏覽:977
心衰怎麼治療方法 瀏覽:267
裝修公司用什麼方法代理 瀏覽:999
土鱉蟲怎麼養殖方法 瀏覽:849
快速取雞內金的方法 瀏覽:999
五個回歸分析方法 瀏覽:955
污水的檢測方法標准 瀏覽: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