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營養吃肉的烹飪方法
1 燉煮:用文火燉煮較長時間的方法可使肉食中飽和脂肪酸減少30~50%,膽固醇含量明顯下降。
2 葷素搭配烹飪:選擇適當的蔬菜與肥肉搭配可以降低肉食中的膽固醇。比如海帶煮肉、黃豆扒肘子、辣椒炒肉。黃豆中的植物固醇及磷脂可降膽固醇,辣椒中的辣椒素和海帶中的多種成分可以減肥。這種科學搭配不但味道鮮美,還使肥肉或五花肉肥而不膩。
3 加大蒜:可使肉食肥而不膩,還可使食肉者膽固醇下降10~15%。
4 加生薑:炒、燉肉食時加生薑烹調,不但可出菜味,生薑還可大大降低血中膽固醇。
㈡ 不同肉類的科學吃法是什麼
肉類,也就是動物的肌肉和內臟,是遠古漁獵時代以來人們追求的果腹食物,也是讓現代人既愛又怕的美食。按照古人的說法,「五穀為養,五畜為益」,也就是說,主食還是要吃飯,但是吃點肉食有益身體。不少人每天都吃肉,雞鴨魚肉都愛吃,但是一吃就吃過量,不知道每天吃多少合適,一般來說2條+4條腿的動物肉一天是1兩到1兩半,吃到嘴裡也就是2-3口,魚蝦類的一天吃的量也就是1兩半-2兩。總體來說量不多,每天吃一點。不過要是一周吃2-3次肉也可以。肉類的好處,是給我們提供優質的蛋白質,豐富的B族維生素,還有最容易吸收的鐵、鋅、銅等微量元素。吃肉可預防貧血,也能有效解決蛋白質營養不良,促進生長發育。脂肪多,容易讓寶貝發胖;二是擔心肉類裡面有激素,會讓一些兒童早熟;還擔心肉裡面膽固醇高,對身體健康不利。
㈢ 如何吃肉才健康 吃肉的四大禁忌
燉煮過度的肉易致癌
無論吃什麼肉,人們都感到燉煮得越爛越好。於是,高壓鍋便應運而生,用它來燉排骨等,十幾分鍾的時間,連骨頭都變得軟綿綿的。
但是,在200℃~300℃的溫度下,肉類食物中的氨基酸、肌酸肝、糖和無害化合物會發生化學反應,形成芳族胺基,這些由食物衍生的芳族胺基含有12種化合物,其中9種有致癌作用。
當代生活中,工業污染對人體致癌影響佔50%,而飲食的影響佔35%。以前我們低估了食物中的有毒化學物致癌這一因素。在芳族胺基化合物問題沒有完全搞清之前,不要吃過度燒煮的肉。最好的方法是用微波爐燒肉,然後倒掉有許多化合物的肉湯,這樣就可以避免芳族胺基化合物對人體的危害。
腌肉煎炸產生大量亞硝酸鹽
鹹肉含硝,油炸油煎後,會產生致癌物質亞硝基砒咯烷。因此食用咸魚、鹹肉、香腸、火腿等食品時,忌煎炸。正確的食用方法是:把鹹肉、香腸、火腿等食品煮熟蒸透,使亞硝胺隨水蒸氣揮發。同時,燒制咸熏食物時最好加些米醋,因為醋有分解亞硝酸鹽的作用,而且能殺菌。
吃過多瘦肉易長斑
有些人認為吃肥肉會發胖,吃瘦肉既不會發胖又能保證營養的攝入,就大吃瘦肉。事實上,多吃瘦肉未必就好。瘦肉中的蛋氨酸含量較高,蛋氨酸在某種酶的催化下可變為同型半胱氨酸,而同型半胱氨酸過多也會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動物實驗表明,同型半胱氨酸會直接損害動物內皮細胞,形成典型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因此,吃瘦肉要適量,並非多多益善。
豬肉浸熱水損失營養
有些人常把買回來的新鮮豬肉放在熱水中浸洗,這樣做,會使豬肉失去很多營養成分。
豬肉的肌肉組織和脂肪組織內,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可分為肌溶蛋白和肌疑蛋白。肌溶蛋白的凝固點是15℃~16℃,極易溶於水。
當豬肉置於熱水中浸泡的時候,大量的肌溶蛋白就會丟失。同時,在肌溶蛋白里含有機酸、谷氨酸和谷氨酸鈉鹽等成分,丟失它們會影響豬肉的味道。因此,豬肉不要用熱水浸泡,而應用涼水快速沖洗干凈。
㈣ 怎麼吃肉最補身體
在我們每個人的日常飲食中都離不開肉類,因為肉可以提供身體所需的蛋白質。尤其是魚肉、牛肉經常吃對我們的身體非常有益,對我們的健康有很大的幫助,可是如何吃肉更補身體,一起看看吧!
牛肉,身體虛弱以及智力衰退者,都可以吃,因為牛肉蛋白質的氨基酸組成比豬肉更接近人體需要,而且對於手術之後的人,可以吃一點,但是牛肉的纖維粗糙,不易消化,因此老人和小孩都是不宜多吃的。
羊肉,有助元陽、補精血、療肺虛之功效,也是最滋補壯陽的食物,人人都可以吃,但是對於濕疹、發熱以及消化不良、關節炎的人不能吃。
雞肉,脂肪含量少,只有雞皮含有脂肪,對於月經不調、貧血、營養不良、虛弱、畏寒怕冷、乏力疲勞都可以吃。
魚蝦,最好的肉,含有的微量元素很豐富,鐵、錳、銅、鈷、鋁、鎳、鋅、鈣、碘、氯等都可以補充人體缺乏的維生素,但是水產品也存在有毒物質,因此要少吃
通過以上專家的具體介紹,你知道如何正確吃肉了嗎?如果知道了,就開始健康吃肉吧!
㈤ 怎樣科學又合理的吃肉
關於肉的負面報道在最近幾年裡越來越多,先是食品安全方面出現了口蹄疫、瘋牛病、禽流感、吃深海魚導致汞中毒等事件,接著在營養方面「吃紅肉容易得腸癌」的相關報道又出現在各大報章,營養學家們也總是警告「中國人吃肉太多」。吃肉的危害真的就如此嚴重,有沒有應變的方法呢?
魚皮魚鰓最好別吃
肉是我們在日常營養中獲得蛋白質和能量的重要來源,喜歡肉的人當然應該照吃不誤。不過,吃的時候也要多了解點和安全有關的知識,盡量減少可能的危害。
比如,瘋牛病的病原體主要出現在牛的腦部、脊髓、視網膜等神經組織,我們在吃牛的這些部位時,就要格外小心。另外,牛體內一旦感染了瘋牛病毒,要消滅極其不易,即使把牛肉煮熟,也無濟於事。所以,對於來自疫區或來路不明的牛肉千萬別吃。
禽流感的病毒就沒這麼厲害了。它就像感冒病毒一樣,主要由飛沫傳染,不論是雞肉或雞蛋,只要煮得時間長點就可以殺死病毒。所以,吃雞肉時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記得多煮一會。
吃深海魚導致汞中毒則主要與海洋污染越來越嚴重有關,因此,吃魚時有幾個部位是我們應格外注意的,最好別吃。比如魚鰓、魚皮和魚的脂肪,這些都是污染物容易堆積的部位。
畜肉不如禽肉,禽肉不如魚肉
營養學家們建議,吃肉時應遵循的一條重要原則是:吃畜肉不如吃禽肉,吃禽肉不如吃魚肉。畜肉中,豬肉的蛋白質含量最低,脂肪含量最高,即使是「瘦肉」,其中肉眼看不見的隱性脂肪也佔28%。因此,某些需要限制脂肪酸攝入量的心血管、高血脂病患者,千萬不要以為吃「瘦肉」就是安全的。
此外,吃豬肉時最好與豆類食物搭配。因為豆製品中含有大量卵磷脂,可以乳化血漿,使膽固醇與脂肪顆粒變小,懸浮於血漿中,不向血管壁沉積,能防止硬化斑塊形成。
禽肉是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特別是雞肉中賴氨酸的含量比豬肉高13%。雞肉最有營養的吃法就是熬湯,還能起到醫療效果:可振奮人的精神,消除疲勞感,治療抑鬱症;加速鼻咽部的血液循環,增強支氣管的分泌液,有利於清除侵入呼吸道的病毒,緩解感冒症狀。而鵝肉和鴨肉不僅總的脂肪含量低,所含脂肪的化學結構與豬肉也不同,更接近橄欖油,主要是不飽和脂肪酸,能起到保護心臟的作用。
魚肉是肉食中最好的一種。它的肉質細嫩,比畜肉、禽肉更易消化吸收,對兒童和老人尤為適宜。此外,魚肉的脂肪含量低,不飽和脂肪酸占總脂肪量的80%,對防治心血管疾病大有裨益。魚肉脂肪中還含有一種22碳6烯脂肪酸,對活化大腦神經細胞,改善大腦機能,增強記憶力、判斷力都極其重要。因此,人們常說吃魚有健腦的功效。
每天別超過200克
營養學家經常呼籲:目前,中國人吃肉太多。吃肉多有什麼危害呢?除了豬、牛、羊等紅肉中脂肪含量過高外,肉類中還含有嘌呤鹼,這類物質在體內的代謝中會生成尿酸。尿酸大量積聚,會破壞腎毛細血管的滲透性,引起痛風、骨發育不良等疾病。最新的研究還表明,過量吃肉會降低機體免疫力,使人體對各種疾病難以抵抗。
按照合理的飲食標准,每人每天平均需要動物蛋白44—45克。這些蛋白除了從肉中攝取外,還可以通過牛奶、蛋類等補充。因此,每天最好吃一次肉菜,而且最好在午餐時吃,肉量以200克左右為宜。再在早餐或晚餐時補充點雞蛋和牛奶,就完全可以滿足身體一天對動物蛋白的需要了。▲
㈥ 如何健康吃肉:哪種肉類的烹飪方式最健康
運動量大可以吃牛肉,也不胖
㈦ 吃肉的學問,肉該怎麼吃
適量而不過量。《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畜禽肉攝入量不要超過75克。平時我們食用的一塊大排、一個雞腿的重量都在100-150g之間,去掉骨頭後的可食部分基本上就在70-100g之間了。把動物性食物合理安排到每餐中,不集中過量食用。少外出,多在家和食堂吃飯。
不要一味地只吃畜肉。我們攝入的畜禽肉中又以畜肉為主,而在畜肉中,又以豬肉的攝入量為最高。相對於紅肉,禽肉的脂肪酸組成中飽和脂肪酸含量較低。因此,建議大家要調整畜禽肉的比例,可以選擇雞肉、鴿子肉、鴨肉等,不要一味地只吃豬牛羊肉。
合理烹調,挑瘦去肥。最好採用蒸、煮、燉、煨和炒的方法,少採用燒、煎、烤、炸等。在煎烤、油炸時,由於溫度較高,食物中的營養素不僅被破壞,而且還會產生一些致癌化合物。另外,油炸時可增加食物中脂肪含量,導致攝入的脂肪量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