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治療方法 > 牽拉手足經脈鍛煉方法

牽拉手足經脈鍛煉方法

發布時間:2022-09-19 01:09:20

㈠ 四肢、手足的保健應該怎麼

四肢、手足是人體運動的重要器官,機體生命力的強盛與否,與四肢手足的功能強弱密切相關。一般而言,四肢發達,手腳靈活,則人體的生命力旺盛;若四肢羸弱,手足行動遲緩,說明生命力低下。故強身保健應重視四肢手足的攝養。

一、上肢和手的保健法

人類在勞動、學習、生活和娛樂中,幾乎樣樣事情都離不開上肢和手的功能。在人的感覺器官中,雙手與外界直接接觸的機會也最多,被污染的機會也最多;手又是手三陰經脈與手三陽經脈交接之處。因此,做好上肢和手的健康保護和衛生保健,對於防病健體是非常有意義的。

(一)上肢以動為養

上肢經常運動,就是最好的保健方法。運動的方法比較多,如搖肩轉背、左右開弓、托肘摸背、提手摸頭等。平常我們所進行的運動保健,大多都須有上肢的運動才能完成。這里介紹一種甩動法:雙手輕輕握拳,由前而後,甩動上肢,先向左側甩動,再向右側甩動,然後兩肢垂於身體兩側甩動。各24次。本法有舒展筋骨關節、流通經絡氣血、強健上肢的作用,可預防肩、肘、腕關節疾病,還可調節氣血,防治高血壓。

(二)按摩保健

手部按摩和上臂按摩結合在一起做。具體作法:雙手合掌互相摩擦至熱,一手五指掌面放在另一手五指背面,從指端至手腕來往摩擦,以局部有熱感為度,雙手交替。然後用手掌沿上肢內側,從腕部向腋窩摩擦,再從肩部沿上肢外側向下摩擦至腕部,一上一下為1次,可做24次;另一上肢同法。按摩時間可安排在晚上睡前和早晨醒後,本法可以促進肌膚的血液循環,增進新陳代謝及營養的吸收,使肌肉強健,除皺悅澤,柔潤健手防治凍瘡。

(三)梅花針護手

取梅花件輕叩手背部皮膚,由指尖沿著手指直線向手腕處叩擊,每日1次。手法不宜太重,每次叩擊以手背皮膚達到溫熱即可。叩完後最好塗擦潤手膏。此法潤滑防皺,活絡行血,保持手部健美。

(四)葯物潤手嫩膚

採用葯物方法,保護手部皮膚,使其滋潤滑嫩、潔白紅潤。下舉二方:

千金手膏方(《千金翼方》)桃仁20g,杏仁10g(去皮尖),橘核20g,赤芍20g,辛夷仁、川芎、當歸各30g,大棗60g,牛腦、羊腦、狗腦各60g。諸葯加工製成膏,洗手後,塗在手上擦勻,忌火炙手。本品有光潤皮膚、護手防皺之效。

太平手膏方(《太平聖惠方》)瓜蔞瓤60g,杏仁30g,蜂蜜適量。製作成膏,每夜睡前塗手。本品防止手部皸裂,使皮膚白凈柔嫩,富有彈性。

(五)手部衛生

保持手部清潔衛生,一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有健手美手之用;二是預防疾病,是把好「病從口入」的主要環節。俗話說:「飯前便後洗洗手,細茵病毒難入口」。洗手時應使用肥皂或香皂,不但去油泥污垢,還可殺菌。但切忌不可用汽油清洗手上的油垢,因汽油對皮膚有侵蝕作用,使手變得粗糙,被引起一些皮膚病,冬季手指取暖,古人主張用暖水器,或用熱水泡手,不可以爐火烘手。《老老恆言雜器》說:「冬寒頻以爐火拱手,必致十指燥裂」,值得我們生活中加以注意。另外,要勤剪指甲。《養生書》說:「甲為筋之餘,甲不敷截筋不替」。經常修剪指甲,可消除細菌,又可加強新陳代謝,促使筋氣更新,有利於指甲的榮澤,筋膜的強健。

二、下肢和腳的保健法

腿腳乃全身的支柱,擔負全身的行動的重擔。中醫學認為雙腳是運行氣血、聯絡臟腑、溝通內外、貫穿上下的十二經絡的重要起止部位。足三陰經和足三陽經相交接在腳上。因此,腿腳保健關繫到整體,對人的健康長壽至為重要。歷代養生家特別強調下肢和腳的調攝,總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保健措施,如運動、按摩、保暖、泡足、葯療等。

(一)下肢宜勤動

步態穩健,行走如飛,被視為健康的標志,步履蹣跚,行動遲緩,則食衰老的表現,故俗話說:「人老腿先老」。為此人們把煉「腳勁」和「腿勁」作為健康長壽的方法。下肢運動的方法比較多,如跑步跳躍、長途跋涉、爬山、散步等均可採用。這里介紹幾種原地鍛煉方法

站立甩腿法一手扶牆或扶樹,一腳站立,一腳甩動先向前甩動右腿,腳尖向上翹起,然後向後甩,腳面綳直,腿亦伸直,如此前後甩動,左右腿各甩動20次。

平坐蹬腿法平坐,上身保持正直,先提起左腳向前上方緩伸,腳尖向上,當要伸直時,皎跟稍用力向前下方蹬出,再換右腳做,雙腿各做20次。

扭膝運動法兩腳平行靠攏,屈膝做向下蹲,雙手掌置於膝上,膝部向前後左右做圓周運動,先左轉,後右轉,各20次。

上述功法可增強下肢功能,關節運動靈活,防治下肢乏力、關節疼痛、小腿抽筋、半身不遂等。

(二)腿足常按摩

下肢按摩可分干浴腿法和擦腳心法。

干浴腿法:平坐,兩手先抱一側大腿根,自上而下摩擦至足踝,然後再往回摩擦至大腿根,一上一下為1次,做20次,依同法再摩擦另一腿。其作用是:腿力增強,關節靈活,預防肌肉萎縮、下肢靜脈曲張等病。

擦腳心法:每夜洗腳後臨睡之前,一手握腳趾,另一手摩擦足心100次,以熱為度,兩腳輪流摩擦。本法具有固真元、暖腎氣、交通心腎、強足健步、防治足疾等作用。現代研究認為,五臟六腑在腳上都有相應投影。腳上又有大量神經末梢,經常按摩可使神經更加活潑,神經和內分泌活動更加協調,大腦和心臟功能增強,記憶力提高,解除疲勞,還可防治局部和全身性很多疾病。

(三)足膝宜保暖

腳下為陰脈所聚,陰氣常盛,膝為筋之府,寒則易於攣急,所以足膝部要特別注意保暖,以護其陽氣。現代研究認為,腳遠離心臟,血液供應少,表面脂肪薄,保溫力差,且與呼吸道,尤其是鼻粘膜有著密切的神經聯系。因此,腳對寒冷非常敏感。當氣溫降到7以下時,就開始發涼,進而反射性地引起鼻粘膜血管收縮。試驗證明,將雙足放在4冷水中,三分鍾後就會出現流涕和噴嚏。所謂「寒從腳下起」即此意。研究又表明,人的雙腳皮表溫度為28?33時,感覺最舒服。若降到22以下時,則易患感冒等疾病。在寒冷的天氣要保持足膝部良好的血液循環和溫度。鞋襪宜保暖、寬大柔軟舒服,鞋子要防水,透氣性能好,並要及時更換。腳部保暖對於預防感冒、鼻炎、哮喘、心絞痛等有一定的益處。

(四)足宜勤泡洗

用溫水泡腳,促進血液循環,對心臟、腎臟及睡眠都有益處。《瑣碎錄雜說》說:「足是人之底,一夜一次洗」,說明人們早就把「睡前一盆湯」看作養生保健的措施之一。古今中外許多長壽老人和學者,都認為常洗腳非常有利於健康長壽。如民間歌謠說:「春天洗腳,升陽固脫;夏天洗腳,暑濕可祛;秋天洗腳,肺潤腸濡;冬天洗腳,丹田溫灼;睡前洗腳,睡眠香甜;遠行洗腳,解除疲勞」。如果洗腳和按摩合在一起做,效果更好。

(五)葯物護足

秋冬季節,足部常因經脈阻滯,肌膚失養,皮膚枯燥,而出現皸裂。用散寒活血,潤燥養膚的中葯,外塗足部,可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下舉二方,以作參考。

初虞世方(《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生薑汁、酒精、白鹽、臘月豬膏。研爛炒熱,擦於腳部,有散寒溫經、潤膚治裂之功效。

冬月潤手(足)防裂方(《外科大成》)豬脂油12g,黃臘60g,白芷、升麻、豬牙皂莢各3g,丁香1.5g,麝香0.6g。制備成膏,洗腳後塗上。本方法祛邪通絡,祛風消腫,防裂防凍。

㈡ 手足按摩的手足按摩祛病原理

手足按摩是中醫按摩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因其具有簡單、有效、實用的特點而成為大眾保健祛病的獨立的治療手段,職業手足按摩師也自然產生。
手足部是人體全身經絡反應之所在,手足按摩以其實用,便於按摩師、本人和家庭操作和良好的祛病保健效果,受到大眾的認可和喜歡。
手足按摩操作是指按摩師或本人,通過對手足部一些特定的與人體五臟六腑、機體組織有特異聯系的反射區或穴位進行一定力度、一定方式的刺激,通過經絡對相應的臟器產生影響,改善該器官的功能,達到治療和保健效果的一種中醫外治法。
中醫學認為手足按摩祛病保健的原理為:
1.經絡學原理 中醫經絡學認為,雙手、雙足通過經絡系統與臟腑有著密切的聯系。經絡系統就是以經脈、絡脈為氣血運行散布的通道,在體內同有關臟腑連屬,在體表與筋肉、皮膚等聯系,內外交通,縱橫交錯,把人體內臟和肢體各部緊密連接起來,組成統一的不可分割的整體。
人體十二經脈中,有六條經脈到達手部,即手太陽小腸經、手少陽三焦經、手陽明大腸經、手太陰肺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陰心經。這六條經脈均與手部有直接聯系,手三陽經起於手指端,分布於上肢外側而到達頭面:手三陰經起於胸部,分布於上肢內側而到手部。十二經脈中有六條經脈到達足部,即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陰腎經、足少陽膽經、足厥陰肝經。中醫學認為腎藏元陰元陽,當腎陰、腎陽不足時會對機體其他臟腑的功能產生影響。肝主藏血,脾主統血,二者對氣血的運行具有重要的調整作用。肝主疏瀉,可調理全身的氣血運行。肝、脾、腎三藏對推動全身的氣血運行、維持陰陽平衡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足部按摩所產生的刺激可通過經絡系統傳遍周身,起到疏通經絡、調和氣血、平衡陰陽、協調臟腑功能的作用,達到有病治病、無病強身的效果。
2.生物全息論原理 20世紀80年代我國中醫研究工作者發現了人體全息反應區,提出了人體的生物全息診療法,認為人體上的每一獨立的解剖節段都包含著與全身部位全息對應的穴位,即人體每一個小的局部都含有包含其自身在內的整體的全部信息。其中示指下第2掌骨側的穴位首先被發現,一般常取用12個穴位,稱為全息穴。手部對應信息點見圖1—1。
實踐研究表明,手、足部存在著許多與人體內部組織器官相對應的全息區,按摩對於人體的調整作用是很顯著的。克隆技術表明,人體每一個活細胞都全面記錄著人某一階段的全部健康檔案,人體存在著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整體調節機制。手、足位於神經末梢,肌肉較為豐厚,毛細血管密集,遠離心臟,是血液循環最薄弱的部位,特別是足部包含的人體信息量較大,是一個理想的全息胚,選擇足部進行按摩優於其他器官。人體各組織器官的信息在足部的集中區即是反射區。
3.神經反射原理 人體是一個復雜的有機整體,全身各部位和五臟六腑在手、足部都有相應的反射區。按摩手、足部某一反射區時,通過神經反射作用與某一相關部位或器官發生聯系,這種聯系是通過人體內神經傳導完成的。按摩時所產生的強烈刺激傳入神經中樞,阻斷了相應器官原有的病理沖動,使病理信號被人為信號所遮蓋或代替。推拿反射區對相應器官有雙向調節作用,在該器官功能低下時,可以提高其功能,在功能異常興奮時,可以使其得到抑制。

㈢ 疏通經絡什麼方法好

一些簡單的疏通經絡方法比較容易掌握,自己在家可以選擇的刮痧、拔罐等療法,或做瑜伽等鍛煉的方式來疏通經絡。
(1)刮痧、拔罐:准備刮痧板、刮痧油、火罐、95%的酒精、點火棒,這些東西價格低廉,容易購買。在適宜溫度的室內,洗澡後身體晾乾平躺,在背上塗抹刮痧油少許,持刮痧板與皮膚成45°角從上到下輕輕刮,稍微出痧即止。干毛巾擦拭刮痧油後,拔上火罐,留罐10~15分鍾。刮痧拔罐可以疏通經絡,祛濕散寒。刮痧拔罐後三天內不要洗澡,以免寒濕侵襲。
(2)做瑜伽:瑜伽動作豐富,只需要一個墊子,現在網路發達,可以在權威網站上下載瑜伽視頻跟著學習,長期堅持,亦有舒經活絡之效。
(3)拉筋:俗話常說「筋長一寸,壽長一年」,雖然沒有那麼誇張,但是有一定的道理。拉筋主要可以舒展四肢手足部位的筋,通過壓腿、反鉤手等動作,使身體氣血運行流暢,也可以達到通經絡的效果。

㈣ 人人都會的經絡養生技巧是什麼

經絡是人體的總控制系統,也是人體的秘密武器,多鍛煉經絡,能醫治百病,只要自覺地用幾分鍾的時間,通過鍛煉經絡,便可達到青春常駐、精力充沛的效果。經絡養生理論告訴我們:「人活百歲不是夢」。

經絡是什麼?打個很簡單的比方,我們經常說「條條道路通羅馬」,不知道你是否觀察到,現在的馬路都四通八達,基本上每一條主幹道都有很多分支,馬路暢通,交通才可以運行。我們人體的經絡就像這些四通八達的馬路,分布在人體的各個部位。人體要健康,各個器官要正常運轉,首先就是要經絡暢通。經絡在中醫中有養生治病的玄妙之處,經絡是人體臟腑氣血運行的通路,我們通過刺激體表經絡或穴位,就能調理體內的臟腑系統。比如說,我們中國有一句成語叫「捶胸頓足」。人在悲痛的時候,都是哭天喊地、捶胸頓足,為什麼呢?因為胸口有一個穴位叫膻中穴,人悲痛的時候,氣就郁結在此,敲打膻中穴,就可以把郁氣震出來,心情就會改善。所以悲痛時捶胸是人體的一種本能反應,是對身體機能的自我調節。你不妨試一試,生氣的時候拍一會,心情就會變得舒暢,為什麼要頓足呢?因為我們的腳底有湧泉穴。頓足可以打開湧泉穴,令腎的的精氣充沛,腎精氣振奮升起,人就會從郁悶之氣中解脫出來。

在人體臟腑里,哪怕是極微小的疾患,都能從經絡上窺出端倪。我們只要察看一下是哪條經的鈴鐺在響,就可以知道是哪個臟腑器官出了問題。這在中醫里有句術語,叫「諸病於內,必形於外」。比如:對於急性胃痛或慢性胃痛的發作,馬上點按梁丘穴有立時止痛的療效;如果疼痛的位置偏於胃脘,要再多揉足三里。偏於小腸部位則多揉下巨虛。若屬於慢性胃腸病的治療,豐隆穴則效果最好。

很多人可能會問,像我們工作繁忙的上班族,需要掌握哪些經絡養生技能呢?我們先來介紹簡單的手足經絡養生。

經絡在我們的手和腳分布得非常多,我們很多心和腦的疾病都能在經絡上反映出來,我們可以通過按摩十個手指,其實就是我們的十個穴位,來保護我們的大腦和心臟。我們可以經常按摩勞宮穴,位於手掌心橫紋中,此穴可以養生,還可以治嘔吐、口臭。按摩少府穴可以治療心痛、心煩、心悸、、小便不利等。

還有我們的腳,也有六條經脈。其中三條經脈,是從腳走到人體內部的。所以我們的腳不能受寒,尤其是起源於湧泉穴(位於足底,在足掌的前三分之一處,屈趾時凹陷處)的腎經。腎里邊是藏火的,藏著我們生命的火種。我們有一句話說:「人老腳不老」,如果有一個人年紀雖然很大,但是他行走如飛,我們就可以確定他的身體肯定好,換句話說,如果一個人還沒老,走路已經是步履蹣跚了,那說明他身體不好,這里給你一個按摩穴位的巧妙方法,因為按摩穴位,就可以打通經絡,平時你可以經常脫了鞋走石子路,讓小石頭刺激你腳底板的穴位。我們看腳底板其實就是一個躺著的人,為什麼這樣說?因為我們的五臟六腑都可以在腳底板當中反映出來,如果我們通過腳底板走石頭運動,對我們五臟是個良性刺激。

關於經絡,醫學上還有一種「312」疏通經絡的說法,很多人嘗試過,得到的效果也非常的顯著。

一個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和失眠症的患者,大約在練了「312」三周以後,他的安眠葯很少服了,兜里的速效救心丸也很少動了,心臟頻發的期外收縮不見了。又經過一個多月的「312」經絡鍛煉,他的空腹血糖恢復了正常,尿糖不見了,血壓也趨平穩。過去上街買菜、購物常常得在半路上休息一會兒,現在能一口氣走到家。他還感悟到,所有這些變化可能是「312」的功勞,是經絡的作用使身體恢復了平衡。

為什麼這樣一個簡單的方法能有如此明顯的效果?首先要承認老祖先傳下來的經絡學說是科學的,用現代的科學方法證明是客觀存在的,而且在身體上標出的經絡走向是十分准確的。

「312」經絡鍛煉法是運用三種中醫醫療健身的方法,即穴位按摩、腹式呼吸和以兩條腿為主的下蹲運動來激發經絡的經氣,使失控的經絡系統恢復正常,達到防病治病的效果。

「3」就是每天按摩合谷、內關、足三里3個穴位。合谷穴(位於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間,近第二掌骨之中點處)是手陽明大腸經上的重要穴位,按壓合谷穴對大腸經循行之處(如頭、面部和上肢)組織器官的不適與疾病(如頭痛、牙痛、肩周炎等)有一定療效;內關穴(位於前臂屈側,腕橫紋上2寸處)屬手厥陰心包經,按壓內關穴對其循行之處組織器官的不適與疾病(頭痛、牙痛、頸椎病、乳腺疾病、腰痛、中風等)有一定療效;足三里穴(位於小腿前外側外膝眼下3寸,脛骨前嵴外側一橫指處)屬足陽明胃經,按摩足三里穴,除對胃、腸消化系統疾病有療效外,對全身的疾病都有療效,故足三里有「長壽穴」的美稱。

「1」是做一次腹式呼吸。腹式呼吸是通過慢而深的呼吸方式,加大了肺的通氣量,最大限度地增加氧氣的供應和二氧化碳的排出,同時激發循行於腹部的9條經脈與氣血運行,促進人體健康。

「2」是指做一次從鍛煉兩條腿到全身經脈的蹲起運動。生命在於運動,當進行下蹲運動時,通過全身骨骼肌的活動帶動全身經絡活躍起來,實現全身的全面經絡鍛煉。

㈤ 道家煉氣是用經脈運行的嗎又是哪些經脈呢

中華道家築基煉氣法——吐納法
功理偏
吐納者,呼吸也。莊子雲:「吹噓呼吸,吐故納新。。。。為壽而已矣。」意即吐出濁氣,納入人體所需之清氣,以幫助培蓄人體內部之真氣,達到修真養性、延年益壽之目的。
中華道家修煉,重視「氣」對人體的作用。認為「氣聚則生,氣亡則死。」天地萬物無不需氣以生之。東晉道士葛洪在《抱朴子》中說:「服葯雖為長生之本,若能兼行氣者,其益甚速。若不能得葯,但行氣而盡其,亦得數百歲。」中華道家吐納,就是一種行氣之法,至簡至易,常年堅持,自可終身受益。
中華道家認為,人在受生之初,胞胎之內,以臍帶隨生母呼吸受氣。胎兒之氣通生母之氣,生母之氣通太空之氣,太空之氣通太和之氣。那時並無口鼻呼吸,任督二脈息息相通,無有隔閡,謂之「胎息」。及至十月胎圓,裂胞而出,剪斷臍帶,其竅閉矣。其呼吸即上段於口鼻,下段於尾閭,變成常人呼吸。常人呼吸隨咽喉而下,至肺部退回,即莊子所雲「眾人之息以候」是也。其氣粗而浮,呼長而吸短。從此太空太和之氣不能下行於腹,而腹內所蓄之先天祖氣,謂之先天元氣,「動而愈出」(老子語),反失於太空。久而久之,先天氣喪失過多,腎部脈虛,根源不固,百病皆生,而走向死亡。
蓋人生稟天地之數有限,要知保氣即保生也。故常人慾求長生之術,亦應求延年之法。中華道家修煉,就是要返本還源,回到嬰兒先天狀態,以增益壽算。吐納之法,使呼吸歸根,保住先天之氣,氣足則百病可治,固住生命之本,始可再言上層修煉。丹經謂「欲點長明燈,須用添油法」是也。
功法偏
須則空氣清新之地,或山林、公園、湖邊、田野皆可,室內可以打開窗戶。時間可以在子、午、卯、酉四正時,且此時一般工作較少,也便於自我安排。

身法
練功之時,最好不要穿過緊的衣服,腰帶可以松一松,以立氣血流通。姿勢不限,行、立、坐、卧均可。
行,咳緩步徐行,神態自若,安然行氣。
立,自然站立,腳同肩寬,雙膝微屈。雙手自然下垂,放在體側,或雙手相疊,放在臍下。
坐,最好盤坐,雙手相疊,放在肚臍,或掐訣最好。亦可平坐凳上,手扶兩膝。
卧,可以平躺,手心向上,置於體側,或雙手相疊,置於臍上。或者側身卧最佳,一手置於頭側或枕肱,另外一手放於肚臍,與手相反。先轉動頭部,使脊椎正直,然後做功。
以上四種姿勢,可以自由選擇。但求其自然安適,以利入靜。
練功時要求舌頂上鄂,即舌反卷以舌尖底面頂住。因人之上鄂有兩個窩,叫做「天池穴」,上通泥丸,最易漏神漏氣。故練功時必須堵住,如嬰兒埔乳之狀。
兩耳須屏卻外界一切干擾,如萬籟俱寂之境,仍舊按照前面靜功所講的方法,凝韻聽息。《莊子》雲:「無聽之於耳,而聽之於心,而聽之於氣。」此即「莊子聽息法」。要求兩耳返聽於內,聽其呼吸出入。呼吸本求無聲,所以聽息者,是求其絕利一源,專心養氣。
練功時雙目微閉,含光內視。所以微閉者,睜開容易滋生雜念,全閉容易昏沉入睡,皆於養氣不利。微閉時眼皮自然下垂,以看到眼前之物而又不能辨清為度。
這時可用前面靜功「觀光」煉就的「性光」,迴光返照。即眼光觀鼻,鼻下觀心,心觀丹田。觀丹田者,觀丹田之氣是也。


行功前必須排除雜念,念想不除,無法馭氣。
《太上老君說常靜經》曰:「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就是要人常用止念功夫,有念即止,使前念消除,後念不生,日久自然心底清靜無物。如《老子》所言:「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如此方可言行氣之法。
《青華秘文》論述止念之法時說:「但於一念之際,思平日不得靜者,此為梗耳,急舌之,久久純熟。父王念莫大於喜怒,怒里回思則不怒,喜里知抑則不喜,種種皆然,久而自靜。」又說:「心求靜必先治眼,眼者神遊之主也,神遊之言而役於心,故抑之於眼,而使之歸於心。」即言內觀返照,亦可止念。
入靜功夫,主要還在自己悟解。
息法(命功有為之法,復歸無為)
首先開口,緩緩吐出體內濁氣,再自鼻中吸入清氣,用意念咽入下丹田(臍下一寸三分,同身皴),以補充呼出之氣。呼必呼盡,吸必吸滿。吸時小腹園起,呼時小腹收回,叫做混呼吸。初學吐納必須如此,這樣口呼鼻息三次。
然後抿口合齒,舌頂上鄂,收視返聽。鼻息鼻呼,一呼一吸,皆令出入於丹田。務必做到以心領氣,以氣隨心,吸氣時隨意念下注丹田,呼氣時以意念出竅外,謂之心息相依。
開始人的呼吸之氣,並不能直達丹田。人之心窩正中,原有一管,上系於肺,下同丹田,乃是虛空一管,無中生有。原來在胞胎時是相通的,下生之後變為肺呼吸,這根管就逐漸迷塞了。《老子》天地之間豈有橐龠乎,虛而不屈。」就是指的這根管。有人初學氣功為什麼會發生胸悶胸痛呢》這就是由於行氣不當,把橐龠管沖壞的緣故。所以行氣之時,不可強迫壓氣,也不可強制憋氣。勿執著,勿勉強。只要不痛就往下一點,發悶就往上一點,時間長了,慢慢沖開,自己是有感覺的。
吐納還有一個重要的口訣,謂之吸長呼短。吸氣進入丹田,略存一存,然後才能收腹呼氣。作用在於吸入空中太和之氣,注潤丹田積蓄下來,坤腹先天元氣不得外流通,才能達到吐納的真正目的。
人身如一小天地,心為天,腎為地,隨著行氣,心性漸漸伏下,與腎氣交合。《老子》約:「天地相合,以降甘露。」口中自然生出甘涼津液。此津液乃練氣所生,比起平日唾液,大有補益之效。待至滿口,送至咽喉,引頸吞之,滔滔有聲,亦可幫助入靜。津液為人養生之寶,蓋津液可化氣,潤澤周身,謂之「煉津化氣」,肺主氣屬金,金能生水,水為腎主精,亦為造精捷法也。隨著修煉功夫的長進,津液愈加甘美無比,若非修真之士誰能知之。呂祖喻為「長生酒」,曰:「自飲長生酒,逍遙誰能知?」
行氣既久,成為自然,即使不用意領,氣息自匯丹田之內,彷彿有力吸引,橐龠已通矣。這時只將微意守於丹田,仍是丹田呼吸。吐惟細細,納維綿綿,若存若亡,似有似無,方為真息。此時逐漸將有為之法,歸於無為,先存後忘,知而不守。丹經雲:「真意往來不間斷,知而不守是功夫。」積久純熟,有心化為無心,有意化為無意,則可使心神得到極大休歇,達致無念無欲之境,心神清定方可致無夢,《莊子》曰:「古之真人,其寢不夢,其覺無憂。」其中效驗不可思議。
最後神意合為一體,不知不覺打成一片,心入氣中,氣包神外,混沌交合,橐龠不散。津液愈生愈望,香甜滿口,丹田溫暖,周身融融,呼吸開合,周身毛竅皆與之相應。靜到極處,但覺氣如根根銀絲,透入毛孔,空洞暢快,妙不可言。鼻無出入之氣,臍有噓吸之能,好似嬰兒在胞胎之中,是為胎息。《老子》說:「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真正存神達化之功,即在此也。到此地步,仙道不遠矣。
但是達到如此境界,隨個人秉賦有早有晚。要在慎終如始,勿懶勿怠。《太上老君內觀經》說「信道易,行道難;行道易,得到難;得到易,守道難。守道不失,身長存也。」

兩個詞語解釋:
1、 心息相依,是築基功夫的下手口訣。心。乃為有念之人心(後天之神);息,乃為口鼻呼吸之外息(後天之氣)。所謂「心息相依」,就是將自己的意念於呼吸合在一起。吸氣則意念隨之俱入,呼氣則意念隨之俱出。此時有作有為之法,尚在後天。
2、 神氣合一,是築基功夫之後的景象。神,乃為無念之道心(先天元神);氣,乃為丹田呼吸之內息(先天之氣)。所謂「神氣合一」,即是先天元神與先天之氣打成一片。心在氣中而不知,氣包心外而不曉。此是自然出現之內景,已入先天層次。

附 先天與後天並不矛盾,後天功法原不可廢,修煉要從後天返先天,只有做好後天的功夫,才能進入先天之境界,使後天變為先天,從而恢復先天之性命,以奪造化。
功夫從「心息相依」入手,逐漸內外俱通,後天之氣與先天之氣相接,有念之心化為無念之神,口鼻呼吸化為丹田胎息,自無所謂心與神、息與氣之分別。

㈥ 少林易筋經的練法教學

《易筋經》是中華武學中的瑰寶,歷來被各門各派所重視。下面是我專門為您整理好的:少林易筋經的練法教學。

《易筋經》系統修煉法要總則

《易筋經》是中華武學中的瑰寶,歷來被各門各派所重視。然而易筋經內在的練功原理卻一直隱而未明於世,致使易筋經的練功方法眾說紛紜,出現了很大的混亂。我從事中醫經絡學和中醫練功學的教學工作,其中中醫練功學的主要內容就是易筋經,經過十餘年的教學和研究,終於發現:《易筋經》修煉的是人體十二經筋,進而達到修煉十二經脈的目的。

中醫學認為,人體的十二經脈運行氣血,十二經脈通暢則氣血調和,身體健康。反之,十二經脈不通則氣血瘀阻,百病始生。人體周身肌肉,按十二經筋循行路線劃分為十二經筋。十二經脈循行於十二經筋之中,對十二經筋起著營養和主導作用。所謂的《易筋經》之筋,指的就是十二經筋。“易”是改變、改善,“易筋”就是改善十二經脈。《易筋經》就是改善十二經筋的方法(經典),而根本目的是修煉十二經脈。具體分析,站樁時整條經筋處於激發狀態,從而加強了循行於經筋之中的經脈的傳導性。這里的關鍵是站樁時要姿勢准確,因為每一勢樁的姿勢都是針對所練經筋而設定的,若有的動作姿勢做不到位,也要清楚標准姿勢,盡量去做。易筋經區別於一般的肢體活動,一般的肢體活動也鍛煉十二經筋,但不是系統對某一條經筋進行修煉,所以很難啟動十二經脈。而易筋經的玄妙之處,就是通過特定的姿勢,使整條經筋處於激發態,從而刺激了所對應的整條經脈,使整條經脈處於有序的狀態,加強了經脈的通導性,使氣血通暢,增強人體的內動力——真力(內勁內力)。

少林易筋經的練功總則

1、《易筋經》每勢皆為樁功,不可理解為動功,現今流行的各種版本的錯誤,就是把很多姿勢當作動功來練,喜愛易筋經的朋友可以通過站樁的體會得到印證。

2、每一樁勢皆分為左勢與右勢,以足為准,左足在前練的是右側經筋,為右勢。即使正立的各樁勢也分為左勢與右勢。

3、《易筋經》各樁勢的共同要點是頭領身松。頭領,用頭領周身,站樁時,意念不用身體各部位的支撐力支撐周身,而是用頭之領勁把全身領起,領勁要達足跟。所以站樁時要反復檢查身體各部,看是否有用支撐力的地方,要及時放鬆下來。頭領時膈肌最容易緊張,放鬆心口窩使膈肌放鬆,周身也容易放鬆,重心自然下降。總之,頭領使精神提起,身松使重心下墜,二者一上一下的對立統一,使經筋處於激發狀態。加強經脈通導性。

4、心要寧靜而深邃,無思無為,寂然不動。多讀《老子道德經》能提高自己的心境,此為易筋經之心法。

少林易筋經的練法教學第一節 手三陽樁勢

手三陽經皆循行於上肢外側,其中手陽明經在上,手太陽經在下,手少陽經在中間。

手陽明經生向前之真力,手術陽經生向左右開之真力,手少陽經生向下之真力。

韋馱獻杵第一勢——手陽明經筋(經脈)

樁勢要領:左勢雙足立定外八字,夾角成90度,左足在右足前方三寸許,雙肘與肩同高,雙手心斜向相對,約成60度角,左手比右手向前三寸許。站樁時背要裹圓,內腰脊要直。頭鄰身松,目視前方。左勢反之。

經筋(經脈)循行;手陽明經筋(經脈)分布於食指、臂的外側前緣、肩前肩胛及面頰。初站此樁,首先是肩前和上臂前緣酸麻熱脹,常練自然消失,漸會感到手陽明經筋(經脈)循行部位有通暢之感,並且掌上生出向前之真力。

韋馱獻杵第二勢——手術陽經筋(經脈)

樁勢要領:雙足並攏成外八字,右足比左足向前三寸許。上身前傾30度左右,頭正,目平視、雙臂側平舉,掌心向上。注意:身體傾時不可彎腰凸背,腰脊要直,是以髖關節為軸前傾上身的。

經筋(經脈)循行:手太陽經筋分布於手小指、臂的外側後緣、耳周圍及面頰。初站此樁,肩後側、上臂後側會出現酸麻熱脹等現象,久站自然消失,隨後出現通暢輕快之感,雙掌生出向左右開的真力。

韋馱獻杵第三勢——手少陽經筋(經脈)

樁勢要點:右勢丁八步,右足比左足前三寸許,雙臂前平伸,雙手心向內(向自己的頸部),指尖向上,注意腰背要直。

經筋(經脈)循行:手少陽經筋分布於無名指、臂的外側中間(介於手陽明和手太陽經筋之間)、肩上頸側與面頰兩側。初站樁,肩上端易酸脹,久之自然消失勁到一定程度,手少陽經筋循行部會出現通暢輕快之感,隨之掌上生出向下之真力。

少林易筋經的練法教學第二節 手三陰樁勢

手三陰經循行在上肢內側,其中手太陰經循行於上肢上緣,手少陰經循行於上肢下緣,手厥陰經生向上之真力。

九鬼拔馬刀勢——手太陰經筋(經脈)

樁勢要點;此為左勢,左足在右足前三寸許,右手置於頭後,掌心向後,拇指側在上;左手置於背後,拇指側在下,掌心向前(向自身),腰脊要直,頭面向左上方。注意:雙肘向後背,不可鬆懈向前。

經筋循行:手太陰經筋分布於大拇指、上肢內側前緣及肋間。初站此樁,臂前肩下發酸發脹,久之自然消失。若常練此樁,手太陰經筋循行部位會有麻熱的感覺,進而暢通輕快,隨之掌上生出向後之真力。

摘星換斗勢——手少陰經筋(經脈)

樁勢要點;此為左勢,左足向前三寸許,左手置於臂後,掌心向下,臂要伸直;右手置於頭頂,掌心向上,臂要伸直。頭面向右側,下頦微抬起。右勢反之。

經筋循行:手少陰經筋分布於小指、臂的內側後緣及胸肋部位。初站此樁,小魚際會有酸脹感,久之手少陰經循行部位則生通暢感,掌上生出向內相合之真力。

出爪亮翅勢——手厥陰經筋(經脈)

樁勢要領:此為右勢,右足在前三寸許。雙手置於頭頂,掌心向上,手指相對,右掌比右掌略在前寸許,腰脊要直,頭要領,身要松。注意:雙肩不可端,要沉肩。

經筋(經脈)循行:手厥陰經筋(經脈)分布於中指、臂內側中間(介於手太陰與手少陰之間)、腋下及胸肋間。初站此樁,掌根手腕內側酸脹,長煉側手厥陰循行部位有通暢感,掌上生出向上之真力。

少林易筋經的練法教學第三節 足三陰樁勢

足三陰經主要分布在下肢內側,其中足太陰經分布在下肢內側前緣,足少陰經分布在內側後緣,足厥陰經分布在中間。

足太陰經筋(經脈)生向後之真力,足少陰經筋(經脈)生向下之真力,足厥陰經筋(經脈)生向內相合之真力。

倒拽九牛尾勢——足太陰經筋(經脈)

樁勢要領:此為左勢,左足為虛步,足尖點地,足趾向左側,足跟提起,重心在右足;右手拇指、食指指向自己的印堂,其餘三指自然握拳,右手距頭約一尺,右肘與肩同高。左手置於左胯後,小指、食指伸直,指向身後,中指、無名指回勾,拇指扣在食指指端,掌心向右。

經筋(經脈)循行:足太陰經脈分布在足大趾、下肢內側前緣及胸腹部。常練此樁,足太陰經筋所循行部位生暢感,並且足下生出向後之真力。

三盤落地勢——足少陰經筋(經脈)

樁勢要領:此為右勢,右足在左足前三寸許,雙足之間相距約一足,雙足成外八字。屈膝下蹲,收臂,腰脊要直,頭要領起。雙手置於兩胯旁,五指自然張開,虎口向前,手心向下,雙肘由後向外、向前翻擰,與雙膝向後翻擰相對。右手比左手略向前寸許。

經筋(經脈)循行:足少陰經筋循行於足小趾、足心、下肢內側後緣及脊柱前側。常練此樁,可以強脊柱,經筋(經脈)循行處有通暢感,足下生出向下之真力。

吊尾勢——足厥陰經筋(經脈)

樁勢要點:此為左勢,左足略在前三寸許,雙足外分成180度角,雙足尖向外,足跟向里,雙足跟相距約一足,彎腰,抬頭,雙手十指交於對側掌心而非掌背,掌心向下。注意:膝不可彎屈,頭不可低下。右勢反之。

經筋循行:足厥陰經筋循行於足大趾、下肢內側中間,介於足太陰與足少陰之間。常練此樁,可使經筋所過之處生通暢之感,足下生出向內相合之真力。

少林易筋經的練法教學第四節 足三陽樁勢

足三陽經筋主要分布於下肢外側,其中足陽明經分布在外側前緣,足太陽經分布在外緣,足少陽經分布在中間。

足陽明經生向前之真力,足太陽經生向上之真力,足少陽經生向外開之真力。

卧虎撲食勢——足陽明經筋

樁勢要領:此為左勢,左足為虛步,重心在右足,雙手十指並攏支地,雙手與肩同寬,腰脊要直,頭要抬,要有領起全身之意。注意:腰背要平,右膝不可過屈。

經筋循行:足陽明經筋分布於足二趾、三趾、四趾、下肢外側前緣、胸腹、面頰等部。常練此樁,足陽明經筋循行部有通暢感,足下生出向前之真力。

打躬勢——足太陽經筋

樁勢要領:此為右勢,右足略前,重心在左足,雙足相距約一橫足寬。俯身下腰,雙手十指交叉,手指交於對側手的手背,置於頭後,掌心向上。注意:雙肘不要夾,要展開,前臂成一直線,腰脊要直,不可凸背,頸不可彎。

經筋循行:足太陽經筋分布於足小趾、下肢外側後緣、腰背及頭頂等處。常站此樁,足太陽經筋循行部位會有通暢之感,足下生向上之真力。

青龍探爪勢——足少陽經筋

樁勢要領:此為左勢,左足在前,右足外擺,雙足成90度角,右掌推向左側;左手半握拳,置於左胯旁,頭歪向左側。注意:頭要領,雖然是頭歪的姿勢,但意領要強。

經筋循行:足少陽經筋分布於第四趾、足背、下肢外側中間、身體的左右兩側及頭的側部。常站此樁,足少陽經筋循行部位有酸麻脹熱及通暢感,足下生出外開之真力。

少林易筋經的練法教學結束語

通過站易筋經樁勢,可生出一種內在的真力,此力外柔內鍘,具有極強的穿透力。此力生於命門(第二腰椎棘突下的凹陷中),通過十二經筋(經脈)而從手足發出,對應如下:

手陽明向前

手三陽 手少陽向下

手太陽向外開

手太陰向後

手三陰 手厥陰向上

手少陰向里合

足陽明向前

足三陽 足少陰向下

足少陽外開

足太陰向後

足三陰 足少陰向下

足厥陽里合

十二經脈中,陽明經脈相表裡對應,而二者生出之真力的方向正相反。掌上真力上下、左右、前後共三維六向,足下真力亦是上下、左右、前後三維六向,如此手足相合,正如著名武術家王薌齋所雲“三勁成體,六力錯綜”。

十二經脈:手陽明之脈 手太陽之脈 手少陽之脈 手太陰之脈 手少陰之脈 手厥陰之脈 手太陰之脈 足少陰之脈 足厥陰之脈 足陽明之脈 足太陽之脈 足少陽之脈

十二經筋:手陽明經筋 手太陽經筋 手少陽經筋 手太陰經筋 手少陰經筋 手厥陰經筋 足太陰經筋 足少陰經筋 足厥陰經筋 足陽明經筋 足太陽經筋 足少陽經筋

易筋經十二勢:韋馱獻杵第一勢 韋馱獻杵第二勢 韋馱獻杵第三勢 九鬼拔馬刀勢 摘星換斗勢 出爪亮翅勢 倒拽九牛尾勢 三盤落地勢 吊尾勢 卧虎撲食勢 打躬勢 青龍探爪勢

㈦ 中醫經絡養生拍打

拍打經絡,可以幫助我們排毒養顏,起到保健養生的功效,那麼,我們該怎麼拍打經絡呢?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中醫經絡養生拍打法,希望對你有用!

中醫經絡養生拍打的 方法

一、拍兩肘窩,拍散心肺邪氣病氣

肘窩部位,剛好是心經、心包經、肺經三條陰經通過的地方,還藏著兩個穴位,肺經的尺澤穴和心包經的曲澤穴。

1、心肺疾病

常常能在其肘窩部位摸到一個壓痛點,輕輕一點患者就能痛得叫起來,找到痛點拍打它,使淤邪散開,則正氣自復,邪氣自然無從所留。

早晨起床後,在肘窩處捏一捏拍一拍,找找是否有硬結或者痛點,如果有比較強烈的反應,就說明身體需要及時調理了,那就要有意識地增加一些拍打的次數,將痛點或者硬結拍散開。

2、拍肘窩可治皮膚騷癢:

肺主皮毛,拍打肘窩排解濕毒,就能止癢。由於濕熱長痘痘,或皮膚到了冬天很容易癢癢的人,可以試試這個方法。

肘窩的拍打方法:

把左手臂伸直,用右手找到左手臂的肘橫紋正中,用右手大拇指點住它定位,找到後,可用右手的四指並攏輕輕拍打。每次八十一下即可,力量可由輕到重。一般心肺有熱的人,拍打後就可看到肘窩局部發紅,甚至能拍出痧來。

拍痧:五指並攏成勺狀,在肌肉豐滿或關節部位適度有力扣拍,使深層不易刮出的毒素排出來。

不過,重症或久病身體羸弱的患者,最好不要過重刺激,在肘窩部位輕輕地推擦即可,推擦之後的微熱感,能溫熏心肺,這是丹道醫家的“少火生氣”之法,相當於中醫治療中的補法。

二、拍兩腋,治療肝病、心臟病

兩腋主要走四條經脈:肺經、心包經、膽經和心經。

肺經出了毛病,比如肺氣被壅滯的話,會出現煩心胸滿的現象。腋窩腫脹就是心包經出了問題。腋下還走膽經,膽經出現毛病以後,有的人會出現嚴重心臟病的感覺,叫心脅痛不能轉側,還伴有口苦,且喜歡長吁短嘆。腋下長了一堆東西,也是膽經被郁的象。心經會造成整個手臂的麻痹,手臂冰涼,活動不便,同時感覺咽喉特別乾燥,想喝水。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常有掌中熱的毛病,這一般是跟肺經、心包經或者心經有關。

1、解郁悶

人只要一生氣,經脈肯定就會堵塞。輕拍兩腋後可以治療人發怒後氣滯血瘀,運行不腸引起的胸悶、氣短、心悸心悲欲哭、多疑、手臂漲麻等症狀。(婦女更年期也可以舒緩)。如果人經常郁悶的話,就有可能在腋窩下長出一個包來,這是心氣被郁滯的象。

拍心包經首先要掐住腋窩下心經上的極泉穴(解郁大穴)。治療手法就是彈撥和拍打,用四指在腋窩正中輕輕地彈撥。我們在彈撥的時候,能明顯地感覺到有一條經筋,這條筋的正中就是極泉穴(出現無名指和小指發麻的情況,就是彈撥對了)。然後在這里多彈撥幾下,同時用空拳沿著手臂的中線慢慢地拍下來,就能夠化解心郁。極泉穴位於我們的腋下,我們平時在哄小孩兒時,用手一撓胳肢窩,孩子就會笑個不停。其實這正好刺激到了他有癢癢肉的極泉穴,動了心氣,而心主喜,所以孩子會開心地笑起來。

膻中也是解郁的大穴。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們被氣著了,經常會不自覺地拍打自己的胸膛,實際上這就是在拍打膻中穴。中醫里認為心包主“喜樂出焉”。敲打膻中穴(胸腺)還能提高免疫力。

2、治肝病、心臟病

平時我們所說的“氣急攻心”實際上是肝火滯留於兩腋,阻礙了心經氣血運行,不僅傷肝,也傷心臟。人因氣急攻心產生昏厥時可以彈撥極泉穴,極泉穴不僅具有寬胸理氣的作用,還可以快速回陽,引血上行,使頭腦快速清醒。使人快速平靜下來。

日常保健時,我們用不著在極泉穴那兒費那麼大力氣去彈撥,只需要輕輕地拍打即可。平時彈撥拍打兩腋下,還可以預防和緩解冠心病、心絞痛等心臟疾病,這相當於我們隨身攜帶的速效救心丸。

3、緩解手心汗

緩解手心汗,這相當於心包經不收斂,因為人的心包為厥陰經,是主收的,不收斂就會手心出汗。我們常有人只要一緊張就愛拚命地搓手,這種下意識動作其實也是一種自救,一種自我的幫助,搓手心就是在刺激心包經。

三、拍兩髀治療一切婦科病。

兩髀(大腿內側與小腹交接處的腹股溝部位)治療一切婦科病。

拍打兩髀不僅能加速氣血運行健脾胃,拍兩髀胖人能拍瘦,瘦人能拍胖。還能刺激兩個對治療婦科病非常有效的兩穴,氣沖--沖門,具有治療月經不調、不孕、痛經、雙腳冰涼的作用和治療奔潰帶下婦科炎症的功效,還能治療男科和血脈不暢導致的血瘀痰濕。

具體方法就是直立,用雙手輕輕拍打兩腹股溝,逐漸加力,直至兩髀微微發熱為止。每天拍打兩到三次,每次3~5分鍾。

四、拍兩腘,治療一切腰腿痛

腎有邪---留於兩腘每天堅持5分鍾,不但能治療腰背疼及坐骨神經痛,同時還可以起到補腎養腎的作用。

中醫經絡養生理論

一、五臟六腑

五臟:心、肝、脾、肺、腎

六腑:膽、小腸、胃、大腸、膀胱、三焦

1、五主:肝主筋,主顏色;心主臭,主血脈;脾主味,主肌肉;腎主液,亦主骨;肺主聲,主皮毛。此五主,各有條。

2、五竅:肝竅目,心竅舌,腎竅耳,肺竅鼻,脾之竅,上下唇。此五竅,各有門。

3、五藏:肝藏魂,亦藏血;肺藏氣,兼藏魄;脾統血,藏意津;心生血,主藏神;腎藏志,亦藏精。

4、五色:肝色青,肺色白,脾色黃,腎色黑,心色赤,此五色,觀部位,論生克。

5、五味:心味苦,肝味酸,腎味咸,脾味甘,肺味辛,見口間,此五味,脾所關。

6、五志:心誌喜,肺志悲,肝志怒,脾志思,腎志恐,意自知,此五志,腎所司。

7、五行:肝屬木,心屬火,脾屬土,肺屬金,腎屬水,五行生。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何能?水生木,木乃榮,木生火。火克金,金制木,木不橫,木製土,土平敦,土製水,水不淫,水制火,火不焚。子母辨,主從分。

8、五液:心液汗,肺液涕,脾液涎,肝液淚,腎液唾。此五液,谷之生,腎之澤。

9、五聲:呼屬肝,笑屬心,肺聲哭,腎聲呻,脾聲歌,此五聲,司之肺,參五音。

10、五臭:肺臭腥,肝臭臊,腎臭腐,心臭焦,脾臭香,鼻自招,此五臭,心所操。

11、 五發:須屬腎,發屬心,皮毛肺,脾腋陰,眉屬肝,五臟生。此五者,各當分。

12、表裡:小腸心,大腸肺,膽連肝,脾連胃,腎膀胱,表裡配,胞與焦,十二味。

二、經絡系統

1、定義:經絡即人體氣血運行的通道。

2、經絡的基本作用:

1)、經絡具有聯系臟腑和肢體的作用。如《靈樞·海論》中所說:“夫十二經脈者,內屬於臟腑,外絡於肢節”。

2)、經絡具有運行氣血,濡養周身,抗禦外邪,保衛機體的作用。如《靈樞·本藏》中所說:“經脈者,所以行血氣而營陰陽,濡筋骨,利關節也”。

《靈樞·經脈》中言:經脈者,所以能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

3、經絡的組成:

經絡,經脈和絡脈的總稱。

經脈:分別由十二經脈、奇經八脈、十二經別、十二經筋、十二皮部組成。

絡脈:絡脈分為十五絡、孫絡和浮絡。

十二正經:由手三陰經、手三陽經、足三陰經、足三陽經組成。

臟與腑,外屬經,手與足,二六均。足太陽,屬膀胱,足陽明,胃腑當,足少陽,屬膽腑;足太陰,脾所主,足少陰,內屬腎,足厥陰,肝之本。手太陽,為小腸,手陽明,是大腸,手少陽,三焦強,手太陰,即肺金,手少陰,內屬心,手厥陰,胞絡經。

任督二脈:

有任督,百脈王,前與後,分兩行,前行短,後行長,滯則病,通則常。

4、十二經絡分布規律:

十二經絡中,互為表裡關系的陰經與陽經,在手足末端相接;同名的陽經與陽經,在頭面部相接;同名的陰經與陰經,在腹胸部相接。

六陰經:分布於四肢內側和胸腹。

六陽經:分布於四肢外側和頭面軀干。

三陰經:上肢為手太陰肺經在前,手厥陰包絡在中,手少陰心經在後;下肢在足內踝下,為足厥陰肝經在前,足太陰脾經在中,足少陰腎經在後,過內踝上8寸後,太陰交出於厥陰之前。

三陽經:上肢為手陽明大腸經在前,手少陽三焦經在中,手太陽小腸經在後;下肢為足陽明胃經在前,足少陽膽經在中,足太陽膀胱經在後。

足少陰腎經:胸中線旁開2寸,腹中線旁開0.5寸。

足太陰脾經:胸中線旁開6寸,腹中線旁開4寸。

足陽明胃經:胸中線旁開4寸,腹中線旁開2寸。

足太陽膀胱經:背部正中線旁開3寸和1.5寸。

足少陽膽經:體側。

㈧ 手腳供血不足不要怕,每天2分鍾通經絡,應該怎麼做

手腳供血不足不要怕,每天2分鍾通經絡,每天按一按三陰交,足三里,穴池,中脘穴,陽池穴都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手腳冷調理主要是促進血液循環和淤塞,疏通經絡,改善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如果你經常按摩穴位,你會有很好的療效。陽池穴是一個重要的穴位,它支配全身血液循環和激素分泌。讓這個穴位受到刺激的話,它就能迅速地打開血液循環,溫暖身體。按摩該穴位,對治療頭痛、腕痛、滑鼠手、口乾也有效果。

最好是每周打一次,通常3-5次後反應物將顯著減少,毒素將幾乎被清除。如怕疼痛,輕輕拍拍至發紅也可通經絡,促進氣血的運作。用堅實的手掌垂直拍打皮膚,拍手自然放鬆時,不要刻意舒展;拍打要有一定的力量,在自己可以逐步接受逐漸用力的范圍內,不能突然用力使勁拍打;最好是拍打一個部位10分鍾以上,然後依次拍打一處,然後依次換位,最好按順序拍拍刮擦。拍完後,喝一杯溫水,加速解毒。那天不要洗澡。

閱讀全文

與牽拉手足經脈鍛煉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怎樣消滅蒼蠅簡單方法 瀏覽:904
廚房洗手消毒方法標志圖片 瀏覽:479
社會研究學簡答題普查的方法 瀏覽:468
耳機唱歌的正確方法 瀏覽:520
華為榮耀圓圈怎麼設置方法 瀏覽:488
副駕駛玻璃安裝方法 瀏覽:216
幹細胞治療腎結石的最佳方法 瀏覽:676
牛皮癬白癜風最佳治療方法 瀏覽:645
吃狗肉的正確方法圖解 瀏覽:910
P35靶向治療方法 瀏覽:10
部隊體重測量方法 瀏覽:945
培養優秀學生的方法和步驟 瀏覽:145
芥末食用方法 瀏覽:958
瞄準鏡距離測量方法 瀏覽:660
滑膜炎的治療方法鍛煉 瀏覽:985
私域有哪些引流方法 瀏覽:736
輸入法中的點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184
關閉省電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98
房顫解決辦法調理方法 瀏覽:95
蛋白質粉使用方法 瀏覽: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