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正確的跑步方法是什麼
1、首先要前腳掌先著地。
B. 正確的跑步方法正確
下面對正確跑姿作出講解,使大家跑步時體能利用更高效,同時降低對身體的沖擊,規避受傷的風險。
注意手臂擺動的方向、腳尖朝向、頭部視線方向。
希望以上6點可以幫助大家糾正跑姿,實現科學跑步。
C. 跑步的正確方法視頻教程
1、落地緩沖:如果你有仔細觀察過他人跑步,你會發現,很多人都是全腳掌著地,落地時的聲音也比較大。正確的動作是在跑步時,騰空腳落地時要中位腳先著地,腳掌就不要著地。這是對於腳踝、膝蓋的一種保護,防止骨膜炎的發生。
2、擺臂:擺臂是在跑步過程當中,保持身體的平衡性和協調性,使身體更自然的擺動,更符合人體運動的韻律。擺臂時,只要記住前不露肘,後不露手,自然的隨著腳步而擺動。
3、抬頭挺胸:跑步是保持抬頭挺胸有助於改善人體的呼吸循環系統以及建立正常的記住狀態。因為你在跑步過程中,人體在不斷的消耗能量,易出現疲勞狀況,這時如果你能用你的意志挺起你的脊樑,那麼你要改善駝背狀況其實就很簡單了。
4、呼吸:跑步時的呼吸是深遠而悠長的,一般採用鼻吸嘴呼,體力下降較為嚴重時可以採用嘴吸嘴呼方式。
5、心率:慢跑作為一種養生的有氧運動,就要和快速跑區分開來。一般來說,最適合身體鍛煉的心率律動次數是:(220-年齡)×60%左右。大家跑步的時候可以適當的測量以下。
6、頭與肩:頭與肩都要保持穩定。頭要目視前方,下顎微收但不要低頭。跑步時,肩先放鬆下垂,然後盡可能上聳,停留一下,恢復原來的姿勢再重復。
7、臂和手:手要微微握住,大小臂屈成約90度,前後自然擺動。要注意向前的手臂不要露肘,向後的手臂不要露出手來。
8、腿:用大腿帶動小腿,膝關節要朝向腳尖方向,抬到合理的高度後放下再重復。
9、雙腳:雙腳要放鬆,不要緊縮腳趾,腳抬高到離地10厘米就可放下重復。腳掌落地時前腳掌不要太用力蹬地。
D. 跑步的方法
跑步的種類與區分
放鬆跑
放鬆跑是跑步最基本訓練方法。體現在所有的跑步之中。無論哪種跑步,都必須放鬆。自然放鬆,除了蹬地一霎那,其餘都放鬆,這樣可以省力,跑起來協調,流暢,敏捷,輕盈。給人們一種十分舒服的感覺。
沙灘跑
在海邊沙灘上跑。這種訓練法曾盛行一時,在沙灘上跑得距離長,易造成局部肌肉交替疲勞,而難以繼續訓練,提高成績緩慢。沙灘跑是基礎素質訓練。因為沙灘有深有淺,跑步時腿部力量使用不均勻,所以跑步距離不超過2公里。可以反復跑幾次。一定注意恢復,所以一周訓練一次即可。在沙灘上可以赤腳跑,但不能超過20分鍾。起到按摩作用。
台階跑
這是常用的提高腿部力量訓練法。跑友們都嘗試過,請跑友們注意,重心要高,向前上。防止疲勞,訓練強度自己掌握,應該在訓練准備期訓練,賽前調整期盡量不要練。
E. 跑步的正確方式有哪些
正確的跑姿由上肢擺臂、軀干穩定以及下肢擺腿等幾個部分組成,同時它們有機的構成一個整體,因為跑步是一項全身的運動,需要上肢、軀干以及下肢協調配合。此外,跑步時頭部需要正直,軀干需要挺胸收腹並略微前傾。改善跑步姿勢能幫助我們達到更好的成績並預防傷病,理由如下:
1.放鬆在跑步動作中不活躍的肌肉:對跑者來說,緩解對跑步動作毫無裨益的肌肉緊張非常重要,因為這些肌肉的進展會產生反作用。同時,我們必須讓主要的運動肌肉保持高水平的收縮張力。
3.讓擺臂和邁步方向與身體的前進方向一致:為了保持身體平衡並抵消旋轉力,手臂動作應該與步伐保持協調。當跑者的右腿膝蓋抬到身體前方的時候,臀部會自然地從右向左旋轉。為了抵消因抬高右膝導致的臀部旋轉動作,左臂需要前擺,讓上身保持穩定。當左臂與右腿保持同步的時候,跑者就能保持平衡,反之亦然。
F. 正確跑步方法
1.
腳掌著地的位置:跑步時腳掌著地的方式分為腳尖著地和腳跟著地兩種,腳尖著地的跑步方式適合快跑沖刺,腳跟著地的方式則適合慢跑。
2.
手臂擺動幅度:跑步時放鬆肩部,自然的前後擺動雙臂,這樣可以保持平衡。
3.
膝蓋抬起高度:慢跑時自然抬起膝蓋,短跑和上坡時把膝蓋抬高。
4.
腳步邁動距離:跑步時可以把步子邁小,把邁步的頻率加快,同時保持速度,小步快跑。
5.
呼吸的間隔:保證每一次都是深呼吸,不用刻意去保持呼吸的頻率,使用口鼻同時呼吸,保持供氧量。
6.
溫馨提示:跑步前要做好熱身運動,防止跑步時受傷
G. 怎樣跑步才健身 正確的跑步方式
相關跑步的知識如下:最適宜跑步的時間理論最佳時間14:00~19:00,人體活動受生物鍾的控制,按生物鍾規律來安排運動時間,對健康更有利。冬季健身在下午的14:00~19:00之間比較理想。此外,室外溫度比較高時,人體自身溫度也比較高,體力也比較充沛,這個時候很容易興奮,比較容易進入運動狀態。下午(14:00~16:00):是強化體力的好時機,肌肉承受能力較其他時間高出50%。黃昏(17:00~19:00):特別是太陽西落時,人體運動能力達到最高峰,視、聽等感覺較為敏感,心跳頻率和血壓也上升。
青少年跑步最佳時間青少年跑步的時間最好安排在下午,早晨跑步容易導致學生疲勞犯困,影響聽課。同時需要尊重青少年自身意願,根據學生自身情況來選擇,否則容易在青少年中造成逆反心理。
跑步減肥最佳時間晨跑是跑步減肥最佳時間。早上進行長時間跑步,在沒有足夠糖源補充的情況下,能夠調動更多脂肪給身體功能,從而達到減肥的效果。為什麼晚上不是跑步減肥的最佳時間呢?因為人體經過一天食物補充後,能夠通過補充的食物給減肥者提供能量,這樣對於調動脂肪分解功能就相對較少,所以夜跑減肥相對於晨跑的減肥效果差一點,不是跑步減肥的最佳時間。上述原因只是普遍規律,具體到個人身上則另當別論。因此,最佳的跑步鍛煉時間應該是自己最有鍛煉慾望的時間,而不必拘泥於理論建議。
H. 跑步的正確方式是什麼
一、跑姿的要領
1. 小腿與雙腳:
你也許有這樣的經驗:和別人同跑時步伐特別大聲、跑完步小腿又酸又緊、或腳背與小腿骨前側有些酸痛、甚至不管換了什麼鞋子,跑完腳底總是感到十分緊綳,這些其實都和小腿與雙腳不夠放鬆、步伐轉換不夠流暢有關。
先忘掉你的小腿與雙腳吧!想像膝蓋以下空空如也(集中!),如此可以幫助你把意念專注於更重要的擺臂、核心與腿後肌群;而不是越跑重心越低、小腿越緊綳、整個人都垮了,變成用小腿和雙腳拉著身體前進。
接下來,想像你的腳落地時如羽毛般輕柔,就像汽車的輪胎一般,雙腳交替畫著優美的圓弧,而不是有稜有角地重重觸地,我想你應該沒看過輪胎是正方形或三角形的吧?
2. 骨盆:
骨盆的穩定與靈活度,和跑步表現息息相關。想像骨盆是一個大碗,裡面裝著九分滿的水,跑步時你要設法不讓這碗水濺出來,也就是保持骨盆穩定,並讓核心成為發力中心,由核心肌群來穩定與引導腿部擺動。
如果你核心無力、腹部與下背肌力不足、或總是靠雙腿費力地跑步,那你的碗一定左搖右晃、前翻後倒,水灑得滿地都是,這個時候建議平時跑步之餘可以加入核心肌群的訓練。
穩定之餘,也要讓骨盆有足夠的靈活度、隨著身體而水平律動著;讓我們把場景轉換一下,你有著一個正在拉胚中的碗,快速流暢的水平轉動著,你要控制轉動的速度和力道,幅度太大、前傾後倒,都會歪七扭八。
穩定而靈活的骨盆,能讓你充分運用核心肌群來跑步,雙腿的活動范圍也會更廣,碰到路面的沖擊時,也能更流暢地將沖擊力分散,而不會由下半身全然吸收,造成常見的膝蓋、腿骨、與髖關節不適,若要打個比方,從骨盆、膝蓋、到小腿與腳掌,就像汽車的懸吊系統一樣,各環節穩固相連,又能隨著路面的起伏將沖擊分散。
3. 大腿與膝蓋:
如果你有膝蓋不適的問題,那很可能是由於你跑步時習慣跨大步,讓腳在身體重心前方落地,進而讓膝蓋吸收大量沖擊;另一個原因是由於雙腳在落地後,腿後肌群和臀部肌力不足,將腿後擺、收起雙腿的動作不夠流暢,所以來自路面的沖擊力無法有效地轉化為前進的力量,反而讓身體成為吸收沖擊的媒介,跑久了身體不出問題也難。
要避免跨大步,你必須善用上半身,以擺臂帶動雙腿、讓手腳成為相互搭配的夥伴,手臂往後擺的同時,由大腿後側肌群將小腿與雙腳提起,另一隻腿則順著前述律動的骨盆而往後擺,讓路面的力量往後分散、而不是被身體吸收。
4. 上半身:
跑步可不光只是用雙腿在跑,上半身的穩定與協調、以及上下半身的連貫性,對跑步效益與跑姿可是有關鍵的影響。跑步時上半身應保持直立,而非彎腰駝背,直立並不是要你有如憲兵立定般地刻意挺直;身體與四肢都是放鬆的,想像你的脊椎從背後往上、直到頭頂、往天空延伸而撐起身體,就像一隻穿過棉花的針,中心強而有力,四肢與軀干則柔軟靈活。
5. 擺臂:
擺臂的時候應該要往後擺,讓前傾而跑的身體得以平衡,而不是向前打拳;想像你的手臂是一個鍾擺,肩膀是支點、上臂是擺臂、手肘是末端的錘,以手肘為中心左右交替往後擺動,你會發現一邊後擺的同時另一邊會順勢前擺,掌握這個律動,讓雙腿配合這樣的節奏跑動,會更為省力輕松,雙腿得到雙臂的支持,不再孤軍奮戰。
此外,記得上半身提到的脊椎,這是貫穿身體的中心線,擺臂時盡量保持前後擺動,不要超過中心線,過大的橫向擺臂也會讓身體產生不必要的側向扭轉,浪費力氣。
二、腳掌落地還是腳跟先落地好呢?
事情恐怕不只是腳落地點這么單純,你可以試試看,走路時用腳跟走會是什麼樣的情形? 你會發現充滿阻力,腳好像在剎車一樣。如果用腳尖呢? 身體好像會往前傾、就要向前倒了,步伐變得小而短促。
上述兩個現象就是腳掌與腳跟落地的主要差別,越偏腳尖,身體重心會越往前,越靠腳跟,身體重心會越往後。而在跑步時, 還要考慮抬腿的動作, 當你的腿往上抬, 身體的重心相對而言是在腿的後面, 這時如果腳落地點又放在腳跟, 等於是從抬腿到腳落地都是身體重心落在雙腿之後,造成了剎車效應。
跑者膝蓋不適除了肌力不夠,常見的原因就是剎車效應,造成跑步過程中膝蓋不斷吸收 「迎腳而來」 的沖擊力,同時又要支撐 「從後跟進」 的體重,前後夾擊、負擔過重,久了就容易受傷。
如果以中或前腳掌落地,身體重心會和腳成一直線,再配合腳掌順勢扒地 (paw back) 以及臀部與腿後肌群向後帶的動作,把地面的阻力轉換為推進的力量,帶動身體前進。這時來自地面的沖擊一方面被轉換,另一方面被小腿肌肉吸收,所以初期嘗試中前足著地的跑友,常會出現小腿僵硬酸痛的情形,就是因為不習慣這樣的跑法,小腿肌肉還不適應的關系。
或許你會問:「咦?看那些世界頂尖選手的照片,很多人似乎都是腳跟著地啊?為什麼他們不用腳掌呢?」
而決定跑得快與慢有兩大因素:步頻與步幅。
雙腿轉換得快,前進次數多;每一步大,前進距離長,要跑得快,當然是又多又長最好,頂尖選手的步頻與核心肌群都已訓練的相當完備,所以如果邁開步幅,每一步多前進幾十公分,配上每分鍾大約180左右的高步頻,對速度的提升將會有很大的影響。
所以在姿勢與肌力完備的基礎下,要跑快勢必得加大步幅,不過正如文章前面所提到的,腳著地點只是跑姿的一項元素,世界長跑好手看似是以腳跟著地,不過他們的扒地動作做得很好,腳落地瞬間腳掌很流暢地向後滑動,把力量水平快速地引向後方,配合強健的腿後肌群,整條腿往後帶,讓沖擊力道降到最小,再加上穩定的核心肌群與足夠的雙腿肌力,這些條件綜合下來,讓他們能以這樣的跑步方式在賽場上賓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