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妙手回春的神醫華佗的一生是怎樣的
華佗字元化,安徽人,出生於公元二世紀,東漢末年沛國譙縣人。華佗是東漢末年的著名醫學家、養生家,外科技術尤其精湛,首次將麻醉劑應用於外科手術,大大推進了外科手術的發展。
華佗很小的時候,母親就患急症病死了。華佗從此立志要當醫生,為窮人治病,替他們解除痛苦。
他聽說「瓊林寺」的長老醫道高明,就不辭辛勞,跋山涉水,前去拜師。瓊林寺的長老見他遠道而來,誠心拜師,便收下了這個徒弟。
在寺中,白天幹完雜活,一有空,華佗就去看師傅為人診病,晚上讀醫書直到深夜。他的勤奮,受到了師傅的誇獎。
有一次,長老突然發病昏倒,師兄們都驚慌失措,華佗卻十分沉著鎮靜。他主動為師傅把脈,用心思考,過了片刻,他對師兄們說:「不要緊,師傅的脈象平和有力,沒有什麼大的毛病,只是勞累所致,很快就會好的,請放心吧。」
大家聽了也就踏實了。誰知大家剛剛安靜下來,師傅卻笑了起來:「哈哈,你們這些人只有華佗及格!」原來師傅並沒有真的生病,只是有意識地在考大家。回到屋子裡,華佗發現剛才因為離開得急,碰倒了燭台,桌上的醫書被燒了。他沒聲張,悄悄地又把書默寫了出來。師傅得知這件事後,對華佗贊不絕口。
遠在東漢時期,華佗就已經可以給病人做手術了。但是當時沒有麻醉葯,做手術的時候,因劇烈疼痛,病人經常是四肢亂動。無奈,華佗只好將病人捆綁起來。可是這樣還是不行,病人只要看見華佗手中的刀,就嚇得大嚷大叫。看到病人痛苦的樣子,華佗很是心疼。
一天,幾個人抬著一個受傷的青年來求醫。華佗一看,這個人的腿摔斷了,因疼痛已經昏迷,於是立即給他動手術。因為傷勢嚴重,失血過多,華佗來不及像往常一樣捆綁病人,就開始了手術。開始時,華佗怕病人亂動,叫護送的人使勁按住病人的四肢,可是病人毫無掙扎的意思。手術進展得十分順利。華佗十分納悶:「這是怎麼回事呢?病人為什麼沒有任何的反應?」
他仔細觀察,聞出了一股酒味。華佗恍然大悟:人喝了酒,到了醉的程度,就會失去知覺,當然就不知道疼痛了!華佗從中受到了很大的啟示:發明一種葯,手術前讓病人吃下去,就可以減輕痛苦了。
此後,華佗走遍山山水水,和很多精通醫學的人探討,還親自上山採集了許多草葯,配成了各種葯方,煎熬後,自己先進行嘗試,反復試驗許多次,終於發明了中葯的麻醉劑——麻沸散。此後,人們動手術再也不用為疼痛而擔心了。
華佗的診斷技術極為高超。有一天華佗在路上遇到一個躺在車上呻吟的病人,這人因喉嚨阻塞想吃飯卻吃不下去。華佗聽了他的聲音,看了他的神色之後對其家人說:「你到路旁賣餅人家要三兩蒜齏(大蒜末),加上半碗酸醋,調和了吃下去就可以治癒。」病人按他的指點服了葯,吐出一條長蟲,果然病好了。當這個人帶蟲去拜謝華佗時,看到華佗家的牆壁上掛有同樣的長蟲十餘條。
又有一次,在鹽讀一家酒店幾個人正在飲酒,華佗看一個叫嚴聽的人的臉色不正常,便問:「你身體好嗎?」嚴聽感到奇怪,回答說:「很好,很正常。」華佗說:「你有急病,最好不要多飲酒。」但嚴聽並沒有在意,結果在回家的路上感到頭暈目眩,從車上跌下,被人扶回家後不久便死去了。
一生救死扶傷的華佗,最後卻屈死於封建專制制度之下。位居丞相,權重一時的曹操患有頭風眩(可能是三叉神經痛),屢治不效。聞得華佗醫術超群,便召請華佗治療。華佗來到許昌只給他扎了一針,便止住了疼痛,但不能斷根。於是曹操為能夠隨時給自己治病和達到籠絡方士的目的,強留華佗做他的侍醫。不為名利所動亦不願受此拘束的華佗不久即托辭妻子有病請假歸鄉,並一再延期不返。曹勃然大怒,多次書信催促並敕郡縣官吏督行,仍不見華佗回來,盛怒之下,差人查訪說,若華佗妻果真有病則賜以小豆四十斛,並再寬假數日。若是欺騙,便收華佗入監。後華佗被捕入獄,終遭曹操殺害。在臨終之前,曾把他一生行醫的經驗總結寫成一部書稿交付給獄吏,告知他這是可以救人活命的書,獄吏卻因怕受牽連而不敢接受。失望而無奈的華佗於悲涼之中索火焚毀了書稿,一生心血的結晶,頃刻之間,化為灰燼。
華佗在醫學史上首先採用了以麻沸散進行全身麻醉對患者進行手術治療的方法,將外科手術的范圍空前地擴大,同時也為醫學的發展開辟了新的道路。他還是體育療法的創始者,創造了「五禽戲」,通過模仿虎、熊、鹿、猿、鳥的動作而保證血脈通暢,使消化能力加強,從而達到鍛煉身心的目的。華佗對後世的中國醫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不但在當時被稱為「神醫」,而且被歷來的醫家推崇為「外科鼻祖」。
Ⅱ 孟余堂三寶回春五方是什麼九香平祛濕氣是什麼
孟余堂是唐代著名醫葯學家,被後世尊稱為「食療鼻祖」的孟詵開創的中醫食療養生堂號。孟余堂與孟詵的食療理念一脈相承,提倡「守中致和」,始終堅持以溫良的膳食茶膏和現代科技萃取產品為主,甄選源頭道地葯材,組方溫和,穩中求效,在降低葯物對身體不良影響的同時,提高治療效率∞
孟余堂始終致力於中醫葯膳食療養傳承與現代科技和人文環境的融合,堅持古法驗方與現代科技結合,踐行中醫葯現代化的發展理念,以孟余堂「三寶」和「回春五方」為核心的系列產品,成為孟詵(shēn)余澤千年的饋贈∞
其中,孟余堂「三寶」是指孟余堂的產品形態:茶方、膏方和道地葯材,而孟余堂的「回春五方」,則是指產品對應的功效:眠方、顏方、清方、補方和調養方。九香平就是孟余堂回春五方中的清方。屬於葯食同源的食療產品,不是葯物,也不是保健品∞
Ⅲ 懸壺濟世,妙手回春,古代都有哪些神醫,他們又都因何而死
古代都的神醫有黃帝、扁鵲、華佗、孫思邈等,他們生活中不同朝代,不同時期,個人的經歷和最後的結果都不同,黃帝正常駕崩,扁鵲被殺害,華佗被拷問至死,孫思邈在隱居地仙逝。
孫思邈,京兆華原人,唐朝的醫葯學家,被後人尊稱為「葯王」。他精通內科、婦科、兒科、外科、五官科。孫思邈不僅重視對古典醫學的研究,而且還十分重視民間驗方,他提出的醫德是現代醫生醫德的參考。孫思邈晚年隱居於故里京兆華原,公元682年去世,享年142歲。
Ⅳ 中醫的鼻祖是誰
1、針灸之祖——黃帝
黃帝:姓:姬、公孫,氏:有熊、軒轅。黃帝是傳說中中原各族的共同領袖。現存《內經》即系託名黃帝與歧伯、雷公等討論醫學的著作。此書治療方法多用針刺,故對針刺的記載和論述亦特別詳細,對俞穴和刺闔、刺禁等記錄較詳。
2、外科之祖——華佗
又名敷,字元化,後漢末沛國(今安徽亳州)人。精內、外、婦、兒、針灸各科,對外科尤為擅長。對「腸胃積聚」等病,飲麻沸散,須臾便如醉腸洗滌,縫腹摩膏,施行腹部手術。
3、兒科之祖——錢乙
字仲陽,北宋鄆州(今山東東平)人。著《小兒葯證直訣》共三卷。以臟腑病理學說立論,根據其虛實寒熱而立法處方,比較系統地作出了辯證證治的範例。
4、法醫之祖——宋慈
宋朝福建人。1247年總結宋代前法醫方面的經驗及他本人四任法官的心得,寫成《洗冤集錄》,是世界上最早的法醫文著。
5、中醫「易水學派」鼻祖——張無素
張元素,字潔古,金之易州(河北省易縣軍士村,今水口村)人,中醫易水學派創始人,生卒之年無以確切考證而不詳。其所處時代略晚於與其同時期的醫家劉完素。著有《醫學啟源》、《臟腑標本寒熱虛實用葯式》、《葯注難經》、《醫方》、《潔古本草》、《潔古家珍》以及《珍珠囊》等。其中《醫學啟源》與《臟腑標本寒熱虛實用葯式》最能反映其學術觀點。
6、中醫寒涼派鼻祖——劉完素
劉完素(約1110~1200年),字守真,別號守真子,自號通玄處士,金代河間(今河北河間)人。因長年居於河間(今河北省河間縣),故人稱「河間先生」或「劉河間」。
劉完素自幼聰慧,耽嗜醫書,因母病,三次延醫不至,不幸病逝,遂使之立志學醫,終成當時名聲顯赫的醫家。劉完素是中醫歷史上著名的「金元四大家」之一,中醫「寒涼派」的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