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蘑菇棒在家怎麼養
想要在家裡養蘑菇菌棒,就要在菌棒處理、種植環境、收割手法以及養護工作等方面用心。菌棒要剝掉外層塑料膜,注水或打孔浸水至吸足水分,放置在潮濕陰暗通風處,一般能夠收割3次成熟菌菇,注意避光和適當的溫差。
蘑菇菌棒家養方法
1、處理菌棒
蘑菇菌棒放在家裡怎麼養
在家中養殖蘑菇菌棒的時候,先要將購買到的蘑菇菌棒的外皮塑料膜剝掉,這樣菌棒才能吸收足夠的水分來發育,但注意不要剝掉裡面的塑料層以免菌棒鬆散,然後用針管注射或是在菌棒上打孔浸水,讓菌棒吸足水分。
2、種植環境
等到菌棒吸飽了水分之後,就可以進行種植了。一般來說種植蘑菇菌棒只需要將其放置在一個消毒過的無菌容器里即可,盤子或是盒子都可以,再將其放置在陰暗弱光或無光的潮濕地方,保持其有足夠的通風即可長出蘑菇。
3、收割方法
在第一茬的蘑菇長到一定的大小之後就可以進行採收了,一般來說蘑菇的菌棒在採收完成之後是需要放置在濕度適中但不算過大的地方進行恢復的,等到其中的菌種恢復之後就可以進行第二次的種植了,可以再度長出菌菇,一般能長3次。
4、養護工作
在栽種菌菇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不能讓其接受到光照直射或是過長時間的散射光照射,一定 要保證環境的陰暗,且環境濕度要有一定的保證,不能過干,香菇的生長需要較大的溫差,因此在夜間的時候可以將其放到室外增加溫差。
B. 香菇菌棒出菇後中含有哪些細菌和病毒
香菇培養料棒式栽培
香菇培養料棒式栽培
香菇培養料棒式栽培,其栽培原料、培養料的配方及配製方法與香菇木屑菌磚栽培(詳見本欄目中有關內容與之相同,讀者可參照去做)。
在遼寧省各地進行香菇培養料棒式栽培,其栽培季節最好在8月下旬開始陸續製作菌棒,立冬以後至翌年"五一"前出菇。理想的栽培場所是塑料日光溫室。有關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一、菌棒製作
1.制棒 一般用裝袋機制棒,日產2000棒,需一台裝袋機。塑料筒袋規格可採用55厘米×15厘米×4忽米的低壓聚乙烯塑料筒膜(適於常壓蒸汽滅菌),每袋裝乾料近1公斤。裝完袋,用大號試管刷刷凈粘在袋口的培養料,同時用撕裂膜雙道反折扎封。制棒過程盡可能松緊適宜,菌棒太緊,氧氣不足,菌絲生長緩慢或停滯:菌棒太松,菌棒易收縮,斷裂。菌棒的松緊度一般以五指抓著料袋,中等用力有微凹陷為宜。手拿料袋明顯凹陷,兩端下垂,說明太松。手指用力捏,感覺過分硬實,說明太緊。
2.滅菌 滅菌方法有高壓蒸汽滅菌和常壓蒸汽滅菌,目前農村一般採用常壓蒸汽滅菌灶滅菌。常壓蒸汽滅菌灶可用磚砌成,一般用ll0厘米口徑的鐵鍋(或稱70印)。鍋筒方形,規格按需要設計,一般鍋筒內容積為2立方米左右。鍋筒內外要用水泥抹光滑。鍋筒內菌棒的擺放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在鍋筒內用隔板將菌棒分層擺放,層距50厘米,每層隔板上疊放4層菌棒,四周留5厘米的空隙,以利於蒸汽流動和冷凝水迴流到鍋中。另一種是先用周轉筐裝菌棒,然後把周轉筐堆放在鍋筒內,這種方式進出方便,菌棒搬動次數少,可減少破損。
滅菌開始時火力要猛,要求在短時間內將鍋燒開,以免造成培養料變酸。開鍋後要從排氣管排出冷氣,再開鍋時開始計時,要滅菌10小時以上。鍋內要經常補加熱水,以防燒干鍋。
滅菌後,待鍋內溫度降至60℃以下時出鍋,將菌棒放在經過消毒、干凈、通風、寬敞的場所,井字形排列,使之冷卻,同時晾乾料袋錶面的水分。
二、菌棒的接種
1.接種室的消毒為減少接種過程的雜菌感染,接種室要在接種前一個星期進行消毒滅菌。首先,地面撒白灰(水泥地面可不撤),然後用3%的"來蘇兒"進行噴霧消毒。 接種前,把所有接種工具及菌種、待接種的菌棒放入室內, 用高錳酸鉀、甲醛密閉熏蒸2小時以上,用量為每立方米空間5克高錳酸鉀、10毫升甲醛。 為減輕甲醛對身體的影響, 熏蒸後可噴霧25%~30%的氨水 (每立方米空間50毫升)。現在已有許多高效低毒的消毒劑代替甲醛進行空間消毒,如氣霧消毒劑等。
2.無菌操作接種時必須嚴格按無菌操作規程進行。接種者必須衣著清潔,用70%~75%的酒精消毒雙手。開始接種時先用75%的酒精塗擦菌棒接種面,而後用直徑15厘米左右的鐵或木製的實心鑽在菌棒上等距離打4~5個穴。打穴後迅速用接種器或手工將菌種緊緊擠入接種孔內;讓菌穴與菌種密切吻合,不留間隙,菌種於穴面微凸起。這樣香菇菌絲一萌發,就可將接種口封住,防止雜菌危害。接種後用3.25×3.25厘米的專用膠布或醫用膠布封穴口。 如果不是高溫季節接種,接種後可不用膠布封穴口。一般每袋菌種可接20~25棒。接種時動作要迅速,接種量要足,接種室盡量避免人員走動及相互交談,以免妨礙接種效果。
三、發菌管理
接種後,菌棒要放人發菌室。發菌室也要選在防暑降溫條件好,易於通風換氣,干凈清潔之處。地面易回潮的地方不宜採用。發菌室在使用前也要進行消毒滅菌,其方法與上述接種室消毒滅菌方法相同。
目前,有些菇農將接種室與發菌室合為一體,即接種後,菌棒就在接種室內發菌,這樣可減少因搬動造成的雜菌感染。接種後菌棒以"井"字或"⊿"形排列,每層4或3棒,疊放8~10層, 每堆間留有一定距離。接種後10天內菌棒一般不要搬動,以免影響菌絲的萌發和造成感染。
發菌室對環境條件的要求;第一,發菌室溫度最好控制在20~25℃,菌棒內溫度不得超過25℃。第二,發菌室空間的相對濕度要控制在55%~65%之間,過干、過濕對發菌不利。第三,發菌室始終要保持通風良好,以便進行氣體交換。第四,發菌室光線要暗,要在無光或微光的環境中進行發菌培養。
發菌10天後,如果發現菌棒內有污染或菌棒內溫度超過25℃以上時,要進行翻堆,輕輕拿出污染菌棒,盡快與培養室隔離,以減少污染源。翻堆後菌棒的擺放高度要適當低些·,以利於降溫散熱。
在整個發菌過程中只要沒發現污染、菌棒內溫度不高,就不要翻堆,越翻堆污染機會就越多。在這里還應指出的是香菇生產從裝袋開始,到滅菌、接種、發菌過程,都要輕拿輕放菌棒,小心搬運,不拖不磨,避免人為弄破菌棒塑料袋,造成污染。
在正常情況下,菌棒20天左右,菌棒上菌穴的菌落直徑可達8~10厘米。此時菌棒內的氧氣大量減少,菌絲生長速度逐漸變慢,或停止生長。為了增加氧氣,必須"皺折"膠布(即撕開膠布折留一小洞),促進菌絲加快生長。
四、菌棒的開袋與排場
當菌棒在室內發菌40~50天後,菌絲基本上已長滿菌棒,這時就要逐漸增加通光量。到60天左右時,菌棒上有隆起出現,且逐漸分泌出褐色色素,這時菌絲完全成熟,可以脫袋排場。
脫袋最好選無風的陰天進行,主要是防止菌棒失水。脫袋時用刀片輕輕地將塑料袋劃破撕下。脫袋後,把菌棒排放於大棚的床架上,棒距3厘米,與床面成70~80度的傾斜角。並要求將脫袋後的菌棒用薄膜罩上,以利保濕。
五、轉色管理及催蕾
香菇菌棒開袋排場後,由於光線增強,氧氣充足,濕度增大,幾天以後菌棒表面逐漸長出白色絨毛狀菌絲,這時每天要掀膜2次,增大膜內濕度差,讓菌棒與乾燥空氣接觸,迫使絨毛菌絲倒伏,形成菌膜。同時菌絲分泌出一種褐色色素,使菌膜逐漸由淡變深,稱為"轉色"。這是菌絲生長發育與菌絲成熟的正常標志。轉色的好壞對香菇菌棒出菇的遲早,菇的潮次,產量的高低,質量的好壞有著密切的關系。
在轉色階段棚內溫度要控制在20~25℃之間。濕度應控制在85%左右,手摸菌棒不粘手。濕度太小,菌棒表面乾燥不易轉色,同時要求棚內通風良好,有比較強的散射光。
在進行轉色管理的同時,如果環境條件適合,子實體原基會在轉色管理時同步發生。
經正常轉色的菌棒,要進行催蕾促菇。香菇是變溫結實性菇類,在恆溫條件下,香菇原基始終不能形成,這是由香菇的生物學特性決定的。只有通過變溫刺激,才能進行生殖生長。所以冷冷暖暖、乾乾濕濕、暗暗光光是促成子實體形成的重要手段。
在催蕾促菇階段要想方設法拉大棚內的溫度差,晝夜最好有10℃以上的溫差。濕度保持在85%~90%為好。用手背觸其菌棒表面,以感覺柔軟不刺手為宜。棚內仍然要求通風良好並給予充足的散射光。
六、子實體發生後的管理
子實體發生後的管理,要圍繞著溫、濕、光、氣這四個因子進行。
夏季出菇時要盡可能的降低棚內溫度、秋季出菇自然溫度比較適宜,冬季出菇棚內要設法保溫,總之香菇生長的溫度范圍應控制在15~25℃之間,溫度過高或過低均不利於香菇生長。
在香菇子實體生長初期,棚內空間的相對濕度以90%為宜,香菇蓋直徑大於菌柄直徑後,濕度以80%~85%為宜,這對提高香菇的品質,特別是對菌蓋的加厚意義很大。
增加通風可減少畸形菇的發生,如果棚內通風不良,菇蓋不能很好的展開,菇柄變得肥大畸形,失去商品價值。通風與保濕是一對矛盾,栽培者可根據具體情況,處理好通風與保濕的關系。
香菇生長發育需要一定的散射光,光線不足、菇蓋顏色淺褐色乃至黃灰色,還會導致菇柄拉長,降低商品價值。一般棚內能順利閱讀報紙的光照強度就足夠了。
通過上述的溫度、濕度的控制。通風量的調節及散射光的誘導,原基就能順利的長大,從原基發生至第一潮菇成熟採收一般需要4~7天。
第一潮菇採收後菌棒含水量減少,要注意保濕又要通風,促使菌絲恢復,積累營養。經一周後,當采菇痕跡菌絲開始發白時,菌棒可進行噴水或浸水或注水處理,拉大棚內的溫差,誘導第二潮子實體的形成。每潮菇採收後,都要讓菌棒恢復菌絲生長,積累養分後,再進行摧蕾促菇和子實體生長發育的管理。
生產中常用的菌棒浸水方法與注水方法分別是:
1.浸水方法 選擇晴天,將菌棒擺入水池內,壓實,防止飄浮。浸水時要用干凈的冷水,當菌棒的含水量達到60%~65%時將其撈出,重新在培養架上排場進行出菇管理。
2. 注水方法 將噴霧器噴頭改裝為4個小噴管,分別接上塑料管,另-端對接注射棒(徑4毫米,長35厘米空心棒,鑽有20個細孔)。將4根注射棒分別插入菌棒內,利用噴霧器的壓力注水,該法目前已被廣泛採用。
C. 平菇生料菌棒走菌要陽光嗎
我們今天來說說平菇地下室栽培技術,目前利用地下室栽培平菇的愈來愈多,產量不斷提高,但也有不少地方因場地不加選擇管理不善,而減產停工,浪費了人力物力,所以對人防道栽培平菇必須認真對待,只有努力提高技術,才能栽培成功。所以要選擇空氣流通,空間面積大,便於密閉、保溫、保濕的通道,最好是弧形的光滑水泥地面,有水源,易於排除污水。若在易淹水的地道栽培,需要有抽水機裝置。地下室場地的選擇,應以主幹為主,風速太大和完全不流通的地方不宜栽培平菇。
因風速太大容易造成培養料乾燥,而地道盡頭(死窩頭)則氧氣不足。平菇菌絲體階段,不需陽光,而子實體的形成,則需要定的散射光刺激。為了解決入防地道的光照問題,可隔2~3米安裝一隻60~100瓦的燈泡。地下室整理和消毒:地下室應行打掃,徹底消毒。100平方米用硫磺100~150克,敵敵畏、福爾馬林各50毫升,適當加入鋸末:摻合燃料熏蒸24小時後,通風排氣,再用石灰水、樂果、漂白粉等噴灑洞道四周一次。
進出口設置紗窗,防止鼠、蠍及其它害蟲侵入。洞口洞中及近處掛上溫度計干濕球計,以便測量溫度和濕度。培養料和菌種選擇:培養料有棉籽殼、玉米軸、玉米稈、麥草粉、花生殼、稻草、鋸屑、甘蔗渣子殼、各種食品下腳料等,不受任何培養料,都不要受潮、霉爛變質。使用前要曝曬2~3天,篩去雜質。加入的輔料,如米糠、麥麩、豆面、玉米面,也不要變質霉爛,以新鮮為好」石膏過磷酸鈣等無機物,如有結塊砸碎即可。
菌種的好壞直接影響產量,種要色澤鮮明、菌絲健壯,發黑、發黃、感染雜菌或已經老化的菌種均應淘汰,堅決不能播種。播種:播種量:播種時菌種的用量,各地不一,一般培養料與菌種的比例以10:1左右為宜,如加大播種量(如加至為培養料的15~20%),則可提早出菇和增加產量。播種方法:穴播、撤播、層播、混合播、包圍播等。可幾種方法同時使用。一般大床栽培可用層播、撒播結合法,壓塊栽培可用層播、包圍播結合法。
培養料厚度:冬季應播厚些,培養料可加至20厘米溫度高時應薄一些,以10厘米左右為宜。栽培方法:低溫季節可採用大床栽培法,溫度較高時以壓塊栽培為好,並且壓塊用模以3×33×10厘米為合適。注意事項:地下室的環境條件四季也有變化,因此在播種時必須注意:9月初到第二年3月底,地下室內溫度濕度偏低,雜菌和害蟲也少,但是發慢,所以在播種時米糠和麥麩等有機物可從20%增至40%,磷肥、石膏各3%,料水比以1:2為宜。增厚菌床或壓塊,同時還應注意保溫保濕。4~8月底,一般地下室內相對濕度達90~96%,病蟲害谷易生蔓延,給栽培平菇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為了周年生產鮮菇,除採用機械通風控制濕度外,要做到拌料時不宜過混,料水比以1:0.9為宜。不能使用有機添加物如米糠、麥麩等,無機添加物則可使用。如可用硫酸銨1.5%,硫酸鎂0.05%,磷酸二氫鉀0.2%。也可用硝酸銨0.5%,石膏3%,鈣鎂磷肥3,高錳酸鉀0.05%。同時要把用種量加到15~20%,或更大些。地下室不管是水泥地面,或者是磚鋪地面,都應該下墊薄膜,播種後蓋上薄膜。管理:播種後料溫要控制在30℃以下,如超過30℃,要加強通風換氣,揭膜通風。
播種後10~15天,二氧化碳、硫化氫等有害氣體不斷增加,其濃度達8~10ppm時菌絲便萎縮,加強換水通風換氣即可解決這一問題。菌絲發好後,如果料溫過高,應加強通風,使菌進入生殖生長階段,或者揭去厚白菌皮,劃格打線,促使出蕾長菇。有時菌床和菌塊(磚)已布滿菌絲但不出菇,可採取冷水、低溫刺激、光刺激、壓面刺激、破塊刺激等辦法催菇。
如子實體枯萎,是培養料過干,應補足水分,若菌蓋薄小,生長遲緩,說明空氣濕度低,應噴霧加蓋薄膜。菌蕾發黃祐死,說明溫度過高或者接種不當,如有水腫、發黃桔死的菇蕾,應立即清除室外,以免雜菌傳染蔓延。地下室黑暗會延長現蕾期,如菌柄細長分叉,不形成菌蓋,說明光線不足,應及時增加光照。平菇地下室栽培平菇技術,我們今天就說到這里了,謝謝大家的觀看!
429閱讀
搜索
平菇新奇特高產配方
室內養蘑菇全過程
負二層儲藏間種蘑菇
平菇兩頭鑽眼接種方法
地下室能種植什麼菌類
在家裡種蘑菇的害處
D. 香菇栽培,如何給菌棒科學注水
在香菇的栽培過程中,給菌棒補水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管理環節。然而注水量的多少,注水時間的早晚,很多菇農往往是憑經驗注水,導致問題頻發。時機把握不好,就會影響香菇的產量和質量;注水過多,菇的產量低、品質差,甚至會直接把菌絲淹死,造成爛棒。今天給菇農朋友分享香菇科學注水的方法,希望能對菇農朋友生產高產、高品質的香菇能有所幫助。
以上就是在香菇栽培中注水方法的一些經驗總結,在實際的生產中,重要的是菇農朋友在應用時要活學活用,除了這些因素外,還要看溫度、看濕度、看重量、看氣候條件,將這些因素都考慮進去後,才能制定出合理的注水方案,進而生產出高產量、高品質的香菇。
E. 怎樣管理秋裁出菇菌棒不爛棒
在種植香菇的過程中,菌棒的注水問題是一大難題。菌棒注水太早,會不出菇;太遲了,菌棒又會缺水,菌絲活力減弱,出來的菇會偏小偏少。注水太重又會爛棒,太輕又不太會出菇。那麼如何去把握菌棒注水的早慢、輕重問題呢?
一是,注水的早慢。菌棒在出田排棒之後,有兩種管理模式。一種是脫袋之後,先出一批菇,然後再注水。另一種是先注水,然後再脫袋出菇。這兩種方式的運用是由菌棒的輕重來決定的。菌棒如果還重,一般來說15-55的袋子,水分在3斤以上時,宜脫袋出菇後,再注水。菌棒如果輕,一般來說15-55的袋子,水分在2.8斤以下時,宜注水後,再脫袋出菇。菌棒要注水,首先是菌棒要成熟。只有判斷菌棒成熟後,才能開袋或注水出菇。如果菌棒不成熟就注水出菇,那就會增加管理的難度,菌棒會爛棒、爛心。最終導致很大的損失。菌棒如果在出菇,特別是頭潮菇,菌棒的水分都不高,菌棒容易缺水。當菌棒出菇很多時,菌棒中僅有的水分被所出的菇拔出,菌棒的水分就會隨所出的香菇蒸發,菌棒就會缺水非常嚴重。此時如果不注水,菌棒中的菌絲就會因為嚴重缺水,導致菌絲變細變弱,活力減退。這樣菌棒就會因為菌絲細小,而變得柔軟不硬,容易散掉。出來的菇也是個頭小,菇肉薄。菌棒的產量也會很低。所以,當菌棒在大量出菇時(往往發生在第一潮菇),菌棒在這潮菇還沒出完時 (快要結束時),就要及時注水補水,否則菌絲就會失去活力,菌棒就一下子恢復不過來。不好好管理就會沒有產量,導致種菇失敗。
二是注水的輕重。在種菇過程,注水的輕重是很關鍵的。太輕了不出菇,太重了又會爛棒。特別是第一次注水時,秋栽的往往正好是十月小陽春,溫度很暖和,最容易爛棒、爛心。而菌棒在第一次和第二次注水時,最容易吸水,不小心菌棒就會一下子太重了,很難控制注水量。那這么辦呢?在第一次和第二次注水時,最好用一枚或兩枚注水針注水。同時所注的水不要太沖,這樣好控制水量。菌棒注完水後的重量,應該在3.2-3.5斤之間為最好(15-55的袋子)。菌棒在第三次注水時,你就無論這么注水,都沒關系了。切忌第一次和第二次注水時,圖省力、圖快,而用多枚注水針注水。
三是注水的次數。菌棒注水的次數,我們通過多年的實驗。一個菌棒從出菇到結束,只需注三次水,泡一次水為最好。菌棒的補水總共四次。合理安排注水,菌棒的產量會很高,菌棒的營養也基本耗盡。有些地方菌棒的注水次數四次或五次,甚至更多。這樣是不科學的。這樣很費工費時,人會很累,而且產量不一定會高,是得不償失的。我們講的三次注水和一次泡水,是這樣的:每次注水,菌
F. 平菇菌種如何使用(製造成菌棒),是把菌種弄碎和料一起裝袋,還是把菌種分成小塊放在菌棒兩頭
出菇用的菌棒分生料、發酵料、熟料等。
菌種要掰成小塊,不要弄得太碎,太碎了容易損傷菌絲,還容易污染雜菌。
生料和發酵料一般採用分層接種,就是一層菌種一層料,兩頭封口處也要接種,共接4--5層菌種,生料和發酵料菌種用量比較大。
熟料一般採取兩頭接種的方法,現在有很多規模化的種植戶都採用短菌代、一頭接種的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G. 蘑菇菌種自己怎麼培養
蘑菇菌種的培養方法:
1、地溝覆土法:
選地勢平坦的場地,挖深30厘米、寬1米、長不限的畦床,床底略呈龜背狀,床與床之間相隔80厘米以上,並留好排水溝。畦床先用1000倍敵敵畏噴灑殺蟲,用5%石灰水消毒殺菌。將發好菌的菌袋塑料膜包去,把菌棒橫卧於床內,菌棒間相隔2~3厘米,排滿畦床。把事先消毒過的覆土材料覆於菌棒上,澆一遍透水。
這時泥土必然會沉入菌棒之間,再次用土添鋪,再澆水,一直到菌棒之間全都是稀泥為止。再在菌棒上鋪一層4~5厘米厚的覆土,用水均勻的澆灌,直到覆土層全部吃透水,覆土工作結束。如果是在室外修建的畦床,要架設小拱棚,覆蓋塑料膜或草蓮等遮陰物。一般7~10天就可出菇了。
2、雙排菌牆法:
把長好的菌棒塑料膜脫去,平擺成相距30厘米左右的雙排菌牆,每層菌棒之間覆一層3厘米厚的土,每層菌棒都向內縮進,形成上窄下寬的塔形。中間的空隙用土填滿。7~10天左右出菇後,從堆頂部澆水,使其自然補水。
(7)小菌棒的正確使用方法擴展閱讀:
蘑菇菌種的生長條件:
1、溫度:蘑菇屬變溫結實性菇類,也就是說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所需溫度不同。菌絲生長的溫度范圍為5~32度,最適宜的溫度為24~28度。子實體形成的最適宜溫度為13~20度,低於10度生長緩慢,高於25度不易出菇。
蘑菇菌絲耐低溫能力強,成品菌棒在零下 30 多度也不會被凍死,溫度回升後菌絲可繼續生長,並且不會影響後期子實體的形成和產量。在出菇溫度范圍內,溫度越高,蘑菇生長得越快,但菌蓋薄、質量差、顏色淺;溫度低,蘑菇生長慢,但菌蓋厚,質量好,顏色深。
2、濕度:蘑菇含水量達 90% 以上,水是主要含量。水是平菇分解吸收培養料基質中各類營養的必須的代謝環境,只有能溶解於水的物質才能進入平菇的菌絲細胞內,被吸收和利用。
3、光線:蘑菇在菌絲生長階段平菇不需要光線,在完全黑暗溫度恆定的條件下菌絲生長得最好最快。這主要是因為光波中的藍紫光對平菇菌絲有抑製作用。在出菇階段,環境需要一定的散射光,以在出菇場所內能正常看報紙為度。
光線的作用是誘導出菇和使菌蓋發育,研究表明:完全黑暗不能形成菇蕾;光線不足,容易長出柄長蓋小的畸型菇;在適宜的光照下菇蕾才能形成和正常的生長。但是強光會妨礙平菇的正常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