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麼是消渴症
消渴症主要是根據症狀來命名的,因渴而消瘦。有一些病的症狀也是"因渴而消",比如甲亢、尿崩症等。因此,消渴症並不能特指糖尿病。唐朝醫家甄立言把消渴症稱為"消渴病",其主要依據是"尿甜",也就是現在說的"尿糖"。但臨床上很少會觀察尿是否甜,而且,這對治療也沒有多大意義。更為重要的是,出現"三多一少"(多飲、多食、多尿和消瘦乏力),即消渴的病人,在糖尿病人中只佔少部分,將近80%的病人在臨床上並不出現"三多一少"。如果根據尿糖或是出現"三多一少"來診斷,會延誤大多數糖尿病人的病情。
現在所講的糖尿病,無論是內涵還是外延,都與消渴症有了很大的不同。糖尿病除了血糖的升高,主要並發症如眼底病變、腎臟病變及糖尿病足等,都是對微小血管的損害。
消渴症的護理要點如下:
1.發現"三多一少"症狀時,應及時到醫院就醫,明確診斷。已確定為消渴症時,需住院治療者,即住院治療,以免延誤病情。老年人症狀常不明顯,應定期檢查尿糖、血糖(半年或一年檢查一次)。
2.調整生活規律。糖尿病屬慢性病,生活規律非常重要,在身體情況允許的情況下,按時起居,有利於糖代謝。每周按時測量體重,作為計算飲食和觀察療效的依據。
3.合理飲食調配。少進糖食、根莖類蔬菜如:土豆、白薯、山葯。要適當限制水果。應增進粗纖維的食物如:糙米、玉米、豆類、綠葉蔬菜、白菜、綠豆芽、黃瓜、芹菜、西紅柿等。多食用精蛋白如:瘦肉、蛋、奶、魚類。選用植物油,少進動物內臟類食物等。
4.堅持適當的活動。適當規律的活動是治療糖尿病的一種重要手段,可採取多種活動方式,如散步,做健美操,打太極拳,跳老年迪斯科舞、打乒乓球、游泳、跑步。可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相愛好,選擇活動方式。要持之以恆
『貳』 中醫說的消渴是什麼意思
對糖尿病的思考,糖代謝與木土的關系。《思考中醫》
談到消渴,大家會很自然地想到一個現代的病名,就是糖尿病。從文獻記載來看,實際早在隋末的時候就已經把消渴病當作糖尿病了。那麼,厥陰提綱條文中提到的這個消渴與隋唐以後的消渴病,亦即與現代的糖尿病有什麼聯系呢?記得上大學的時候,在講到厥陰提綱證時,老師還會專門強調不要將厥陰的消渴當成現代的消渴(糖尿病),教材的釋義也這樣明文規定。厥陰病很主要的一個證是消渴,而現代糖尿病很主要的一個證也是消渴。雖然厥陰提綱證的消渴不一定就是糖尿病,但是,糖尿病與厥陰病會不會就沒有關系呢?這個問題縈繞心頭,久久難去。
我們知道,糖尿病很直觀的一個情況就是血糖升高,當血糖升高到一定時,超過了腎的糖閥值,這時就會連帶出現尿糖。所以,古人對糖尿病的診斷就主要通過對尿糖的觀察。尿糖怎麼觀察呢?那個時候又沒有尿糖試紙,這就要靠螞蟻幫忙。螞蟻嗅覺很靈,尤其對於糖更是靈敏,一般的尿拉到地上是不招螞蟻的,螞蟻也怕這個臊味,可是糖尿病人的尿拉到地上,很快就會招來許多螞蟻。古人就通過這個方法來診斷糖尿病。
糖在身體的作用主要是為身體的組織器官提供能量,那麼,現在血糖為什麼會升高呢?現代的說法主要是胰島素的不足,所以,過去治療糖尿病的惟一方法,便是設法補充胰島素,或是設法刺激胰島細胞的分泌。但是,最新的研究表明,胰島素的不足僅僅是一個方面,而更主要的原因是機體組織細胞對糖的利用發生障礙。所以,看起來好像是血糖很高,好像是糖多了。而真實的情況是什麼呢?真實的情況卻是機體組織細胞內處於缺糖的狀態。正是因為機體組織內處於這樣一種糖缺乏的狀態,所以,你不足我就得補足你。怎麼補足呢?當然就需要機體啟動各式各樣的方法,其中一個我們能夠直接感受到的方法就是易飢,就是多食。糖尿病人的易飢多食其實就是由此而來。而在生化上的一個集中表現,便是血糖升高。因此,對於糖尿病我們應該有這樣一個宏觀的認識。它不是糖太多,而是糖不足。因而,糖尿病的關鍵問題是要沒法解決糖的利用問題。掃除了糖利用過程中的障礙,糖尿病的諸多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以上我們從現代的角度對糖尿病作了一個大致剖析,那麼,從中醫的角度,尤其是從傷寒六經的角度,我們怎樣去看待這個問題呢?血糖升高是不是土跑到水裡面去了?糖尿病屬於糖的代謝利用障礙,糖在中醫它屬於哪一類的東西呢?糖是甘味的東西,而甘味於五行屬土,所以,很顯然,糖應歸到土這一類。因此,糖的代謝、利用障礙,從中醫的角度來說,就應該是土系統的障礙。土系統怎麼障礙呢?從上述直觀的角度我們知道,糖尿病就是血中的糖太多了,糖太多當然也就是土太多,而血於中醫、於自然它可以與什麼類比呢?它可以與江河類比。故古人雲:人之有血脈,如大地之有江河。所以,把血中的糖分過多的這樣一個病理情況放到自然里,實際就是水中的土太多了,江河中的土太多了。
過去,我們沿著長江往西走,江中的水是碧綠碧綠的,再加上兩岸青山的依襯,真是青山綠水,美不勝收。可是現在我們再去長江看一看,原來的青山不在了,綠水也變得黃濁。綠水為什麼會黃濁呢?水中的土太多了。土本來應該呆在它的本位上,不應該到河流里,可現在為什麼會跑到河流里來呢?根子在木。這個原因我們在太陰篇里已經討論過,就是土的流失。由於樹木砍伐,植被減少,所以,土就很難安住在本位上,幾度風雨就把它帶到河流里了。由此可見,水中的土太多,使河流變得渾濁,其根本的原因還是木少了,植被少了。看上去好像是土的問題,土不安分,跑到水裡來滋事,使我們看不到從前的綠水,可是追溯它的根子,卻是在木上面。
我們遵循老子的「道法自然」,將上述糖尿病的過程放到自然里,就知道糖尿病雖然是土系統的毛病,可是它的病根卻在木系統上,卻在厥陰上。厥陰的提綱證為什麼首言消渴呢?這里的消渴與後世的消渴病(糖尿病)是不是沒有關系呢?這個問題就很清楚了。很顯然,我們將糖尿病放到厥陰病里來思考,這便從根本上突破了原有的三消學說,使我們得以從真正的源頭上來設立對治的方法。這便將糖尿病的論治,糖尿病的研究提升到了一個很高的自然境界。迄今為止,現代醫學還是認為糖尿病是不可治癒性疾病,必須終身服葯。而我們從厥陰的角度,能不能找到一個治癒的方法呢?對此我是滿懷信心的。用中醫的思想武裝中醫。我們通過思考,利用中醫的方法治癒了現代醫學認為不能治癒的疾病,這個算不算現代化呢?這個不但是現代化,而且應該是超現代化。作為人類,我想他更希望中醫以這樣的方式來出奇制勝地為現代提供服務。用現代的儀器設備將中醫武裝起來,甚至武裝到牙齒,不是沒有用處,但,我們應該清楚地意識到這不是惟一的方法。我們應該更多地開動腦筋,用中醫的思想來武裝中醫,只有這樣,中醫的路才可能走得長遠。
中醫的消渴症根本就不是西醫的糖尿病《中醫之鑰》
常聽說:西醫的糖尿病,就是中醫的消渴(三消)症,事實上,中醫的消渴(三消)症,根本就不是西醫的糖尿病!西醫的糖尿病只是發明了血糖、尿糖的檢查,而在糖上做文章,玩糖的數字游戲,結果沒法向病患者交代,反而牽強附會地拿中醫的消渴(三消)症,來自圓其說,掩其醫學的不是,做為欺騙病患的掩耳盜鈴之學說。
中醫學的消渴症根本就與糖、胰島素無關,西醫的糖尿病以糖與胰島素的作用而為醫學的標的。
糖尿病是多吃、多喝、多尿的三多證狀,試問今日被檢查到糖尿病的一百個病患中,有幾個會有多吃、多喝、多尿的證狀呢?事實上,今日被檢查到有一點糖尿病的病患,有三多證狀者,不到百分之一呢!
從來不曾聽到糖尿病的醫學報導,為什麼會多喝?為什麼會多吃?為什麼會多尿呢?
讓我們從中醫的醫學來揭穿這幕糖尿病的醫療騙局吧!
三消病因肺燥、胃熱、腎虛之別。
醫宗金鑒:消渴篇。
上消:屬肺,飲水多而小便如常。
中消:屬胃,飲水多而小便短赤,且多食。
下消:屬腎,飲水多而小便渾濁,量多。
三消皆屬燥,熱病也,然觀年老好飲茶者,夜必多溺,則非三消皆燥熱也,亦有寒者矣!
今日許多醫學報導勸人多喝開水,亦為造成老人多飲、多尿之病源。
飲水多,小便少而渾赤者屬熱,是火盛耗水而渾也。
飲水少,小便多而清白者屬寒,是火虛不能耗水也。
內經:靈樞五變第四十六篇,黃帝問於少俞曰:善病消癉(能吃能喝而瘦為癉)者,何以候之?少俞答曰:五臟皆柔弱者,善病消癉,黃帝曰:何以知五臟之柔弱也?少俞答曰:夫柔弱者,必有剛強,剛則多怒,柔者易傷也。黃帝曰:何以候(診斷)柔弱之與剛強?少俞答曰:此人皮膚薄而目堅固以深者,長沖直揚其心剛,剛則多怒,怒則氣上逆,胸中蓄積,血氣逆留,臗皮充肌,血脈不行,轉而為熱,熱則消肌膚,故為消癉——是為情志不調之病。素問生氣通天論:大怒則形氣絕而血死於上,氣為之留,皮膚肌肉為之充塞,而血脈不能通,所以蒸而為熱,熱則消肌膚而消癉之病成矣!
高士宗曰:按平脈篇雲:腎氣微,少精血,奔氣上入胸膈,蓋精血少,則氣逆往上奔,故曰柔弱者必有剛強,謂五臟之精質柔弱而氣反剛強,是柔者愈弱,而剛者愈剛強,剛柔之不和也。
朱永年曰:有五臟之消癉,有肌肉之消癉。五臟之消癉,津液內消而消渴也。肌肉之消癉也,肌肉外消而消瘦也,蓋因內者必及於外,因於外者必及於內也,形體為五臟外內之相合也。
消渴的原因在於燥、熱之氣,影響虛弱的身體所造成,而此燥熱之氣有三:
1、天氣:如夏天,天氣熱,令人口渴,曬太陽,令人口渴,中暑、中暍令人口渴。
2、食物:煎、炒、炸、辛辣………等燥性食物令人口渴,如花生用煮,不使人口渴,用炒、炸很香,但容易使人口渴,如豬肉用煮、用蒸不使人口渴,用炸則使人口渴,食物因料理之不同,易產生對身體不同的影響令人口渴。
3、情緒:諸氣憤郁,氣血不順,蓄積逆流,血脈不行,轉而為熱令人口渴。
身體虛,熱(火)、燥在上焦(上消)耗水,則多飲,在中焦(中消)耗食則多吃,在下焦(下消)因腎虛則多尿。
身體為何會虛呢?熱(火)燥是如何進入體內的呢?
4、感冒:感冒分為風暑寒濕燥火,卻被消炎傷心腎,致心腎虛,風寒內侵,又吃燥性食物(如油炸食物,炒花生、餅干、辣椒………等),致食物之燥與風寒相結合致口乾、口渴。
5、房事過度:房事傷腎、風寒乘虛進入心腎,致口渴又吃冰涼食物而口淡,再食燥性食物致腎陰受傷。
三消為體虛,風寒與燥氣食物結合在上焦為上消,在中焦為中消,在下焦因行房事或消炎傷腎致腎虛而成下消。
消渴雖有上、中、下消之分,肺燥、胃熱、腎虛之別。實際上三消證狀,往往同時存在,僅表現程度上有輕重的不同。或有明顯的多飲,而其它二者不甚顯著,或以多食為主,而其它二者為次,或以多尿為重,而其它二者較輕,故上中下三消之治療,當辨證以論治。
經雲:心傳熱於肺,傳為鬲消,治療上消者,宜清熱潤肺,兼清其胃以生津止渴,治中消以清胃養陰,兼滋其腎,治下消者宜滋陰補腎,兼補其肺,使金能生水,為治消渴之基本原則。
金匱要略: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飲食一斗,小便一斗,腎氣丸主之。又曰:渴飲水乾燥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景岳全書:三消之病,三焦受病也,上消者,渴證也,大渴引飲,隨飲隨渴,以上焦之津液枯涸,古雲其病在肺,而不知心脾陽明之火,皆能熏炙而然,故又謂之膈消也。中消者,中焦病也,多食善飢,不為肌肉,而日加消瘦,其病在脾胃,又謂之消中也。下消者,下焦病也,小便黃赤,為淋為濁,如膏如脂,面黑耳焦,日漸消瘦,其病在腎,故又名腎消也。此三消者,古人悉認為火證,然有實火者,以邪熱有餘也。有虛火者,以真陰不足也。治消證而不辨虛實,則未有不誤者矣!
醫學心悟:三消之證,皆燥熱結聚也,大法治上消者,宜潤其肺,兼清其胃,二冬湯主之,治中消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腎,生地八物湯主之,治下消者,宜滋其腎兼補其肺,地黃湯,生脈散並主之。夫上消清胃者,使胃火不得傷肺也。中消滋腎者,使相火不得攻胃也,下消清肺者,滋上源以生水也,三消之治,不必專執本經,但滋其化源,則病易痊矣!
消渴症發生,小便泡沫多,如膏如脂,如麥麩片,如濃油………等許多營養的流失,不止糖份——尿糖,而今日醫學只發明了對糖份的檢查,卻不明各種營養流失的真正原因,而以糖份的多寡做為治療的依據,致殺人如麻的醫療科學產生——糖尿病。
糖尿病為何會一個病人都治不好呢?糖尿病的病患都是被餓死的、醫死的。《中醫之鑰》
火熱、燥與腎虛造成多吃、多喝、多尿的消渴症,是為三種疾病,並非糖與胰島素的問題所造成。
常聽到口好渴,泡碗糖水來解渴,喝碗糖水口渴的問題就解決了。
為什麼喝碗糖水就能解決口喝的問題呢?
人體為一小天地,人體的作用與天地的變化作用相同,流汗太多喝碗鹽水,補充鹽份,口渴,喝碗糖水,補充糖份,如土之得雨水滋潤,糖(味甘)——甘味入脾,脾(味甘),脾屬土,土能生養萬物,土生金,土潤而金旺以生水,天氣下降為雨水,水氣上升為雲霧。天氣下降為雨水,能降氣溫,大家都看得見,體會得到,水氣上升為雲、霧時,除廿四節氣時,大家都不易看見。
土得甘(糖水)而生金,脾主肌肉,土旺則飲食甘美而肌肉強。小孩喜歡吃糖之主因,乃為供給迅速生長發育的肌肉。甘津之氣布溢,全身得以潤澤,肌肉強能使皮膚具彈性、光澤,皮膚與肺的呼吸作用得以發揮。
缺少糖份則皮膚枯萎乾燥,皮膚的呼吸作用衰退,即無力氣,故感覺疲倦無力。
肺強(金盛),則小便通利,大便順暢——肺與大腸相為表裡,水能氣化上升為汗,乃土得水潤之涵養,得甘滋而使氣升潤肺金之燥,而解口渴,故喝糖水能解決口渴的問題。
容易飢餓多吃的原因,亦因火熱燥,火熱能消食,而心脾腎之功能衰退,吸收功能差,故常見小便混濁,有脂似麩片者,有色如膿油者,上有浮膜,是以排出的並不止糖分,今日醫學只發明了糖份的檢查,而忽略了其它更重要的成份之檢查。
糖份的檢查更犯了數據的錯誤,如吃十公克的糖,身體能分解利用的有八公克,而排出兩公克的糖,檢查為正常。即身體每天所須的糖份為八公克。
如吃十公克的糖,身體能分解利用的只有兩公克,而排出了八公克,即須加強補充,以供身體所須,是身體起自然的反應而多吃,即須服用四、五十公克的糖分,身體能利用的才有八公克或十公克的糖,乃有足夠的食物、糖份以維持身體所需。雖排出四十公克的糖,乃為多吃的原因,多吃以維持身體所需。而不致造成身體能源不足的無力感,是身體調理之自然現象也,多吃自然就會多排,其檢查數據自然增高,今日醫學卻以降低此增高數據為依據。
今日醫學不明醫理,盲目的從數據做為醫療的標的,研究發明了胰島素的剋制、消滅此超高數據糖份的救命仙丹,更限制病患不準吃飯、不準吃糖,結果呢?
今日的病患者不為健康,只為了達到檢查的數據標准而過日子,甚至為了數據而掛急診。
我們常看到許多糖尿病的患者,並沒有幾個是有多吃、多喝、多尿的證狀,全都是怕自己有病會不知道,而去做健康檢查,結果是醫生告訴他們高血壓有一點!糖尿病有一點!的病患。
就像狗被拴上鏈子,一輩子被醫生拉著走,成天在害怕高血壓、糖尿病所造成的後遺症而提心吊膽,心想事成,因而有許多人不敢吃飯、不敢吃糖的自虐病患,只吃青菜、冬粉,致餓得手軟、腳軟,其(甚)至昏迷或死亡。
身是鐵、飯是鋼,多吃的原因是營養流失太多,消耗太大,身體需要加強補充營養的自然反應,俗謂一餐能吃兩、三碗飯,則什麼病也沒,有一餐、兩餐沒吃飯則手軟、腳軟、頭昏眼花,幾個月不吃飯呢???
身體的疲倦虛弱無力,因營養食物的未能獲得充分、適當的補充,未獲補充營養,而營養照樣流失。最後檢查,雖未見營養的流失,乃身體營養補充的彈盡援絕——禁吃飯、禁吃糖,而不是身體機能的恢復。
心屬火、腎屬水,因心腎的衰弱,又被禁吃飯少吃、禁吃糖,脾屬土,土不得甘不能生養萬物,脾主肌肉,肌肉因而消瘦。致肌肉失去了彈性,心臟無法獲得充分氧氣的供應,致心腎的衰弱(引起頭痛、頭暈、嘔吐、出汗、全身震顫、呼吸困難、思睡等等),乃心脾衰弱無力,餓得發慌的證狀,甚至昏迷,皆因被限制吃飯、吃糖,又用胰島素消滅身上的糖份所造成。此時用十四味建中湯加棗仁、遠志、或歸脾湯、或參苓白術散救急有良好的效果。嘔吐甚者加鹿茸,被檢查尿毒者亦加鹿茸,皆可痊癒。
為了血糖、膽固醇的數據而只吃青菜、冬粉,不吃飯、不吃糖而掛急診,或不能工作的病患,是否應該醒醒呢?
糖尿病所生惡疽與消渴症的癰疽不同《中醫之鑰》
千金要方:消渴之人,愈與未愈,常須慮有大癰。
素問奇病論:此肥美之所發也,此人必數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溢,轉為消渴。
萬病回春:消渴者,口常渴也,小便不利而渴者,知內有濕也,濕宜瀉之,小便自利而渴者,知內有燥也,燥宜潤之,大抵三消者,俱屬內虛有熱也。
消渴口渴的原因在於燥熱、火氣與虛,體虛而燥熱之氣內蓄,久而成癰疽,是濕熱內縕而成,不因於糖。
今日糖尿病之頭痛,瘡癤收口慢,易疲倦,乃長期使用胰島素致胰島素之葯物在肝中毒,故其所造成之病皆在肝經經絡,癤瘡發作皆始於肝經之大敦穴——即腳之大趾,陰部騷癢糜爛皆因肝經經絡絡於陰器,尤以婦女為甚,視網膜障礙皆在肝經經絡。如肝經流注圖:
糖尿病所發之病皆在肝經經絡,而不在胰臟,是為肝中胰島素之毒所造成,並非糖份蓄積造成,騷癢、潰爛與視障若是糖的問題,注射胰島素應該可以消除其糖份的蓄積,而不會單獨蓄積於肝經經絡,長期使用胰島素所造成中毒的結果也。
男性因肝蓄毒,而腎又衰弱,致肝無力運作其經絡而陽痿,肝氣無力通於目,而產生視覺障礙。
腎臟衰弱,糖份無法排出,肝又中胰島素之毒,無力使糖分從小便排出致糖份迴流血液中,引起血糖增高,或皮膚騷癢皆肝中毒所造成,故要消除血糖,當以清除肝中毒素——胰島素,使肝有力解毒,更補腎水以生肝木而不是用胰島素降血糖。
西醫的糖尿病中,或許有些病患具有中醫的消渴症病人,但中醫的消渴症不等於西醫的糖尿病,西醫的糖尿病根本不是中醫的消渴症。要使疾病痊癒當認清這點。否則永遠困於醫療的科學,怨得了誰?
消渴症的「病因」在於燥火、熱,在於內虛,故治療時清熱、潤燥、滋陰補腎,病可以治療痊癒,不禁吃飯、吃糖,而禁吃燥性食物、辛辣酒之類食物。
糖尿病的病因在於糖的數據、在胰島素,一個病人也不能治療痊癒,病人都因被禁吃飯、禁吃糖而被餓死,或被打胰島素中毒而成全身都是並發症——引發心臟病腎損傷及眼疾病,整篇似是而全非的醫學理論,媒體強制灌輸給大眾,科學數據講得多正確、多標准,從頭到尾卻沒有治好一個人,不知殘害了多少人的健康之科學,是否應重新修正,以正視聽呢!
膽固醇、血脂高,皆因肝腎的衰弱,無力排除,迴流血液中,與血液中的糖份——血糖相同,不求肝、腎的恢復作用,而在降血糖、膽固醇、血脂高之檢驗,是否在慢性謀殺人類的健康呢?
中醫治療糖尿病有希望嗎?
中醫葯治療糖尿病有著悠久的歷史,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有許多行之有效的方葯。糖尿病類似於中醫的「消渴病」,中醫認為其病機為「陰虛燥熱」,多採用滋陰清熱、活血化瘀法進行治療。近年來,廣大中醫葯學家開展了中醫葯防治糖尿病及其並發症的實驗研究,尤其在慢性並發症的預防和早期治療上,中醫葯的辨證施治有著比西醫不可比擬的優勢,應當進一步深入研究,尋找行之有效的方葯,為糖尿病的防治研究開辟了新的途經。因此,中醫治療糖尿病及其並發症大有希望。
以上是從網上摘來的,供你參考。
『叄』 《黃帝內經》上對於消渴病病因是怎麼解釋的呢
消渴之名首見於《素問•奇病論》中,雲:「脾癉……此人必數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溢,轉為消渴」。《內經》不同的篇章中有「消癉」、「消渴」、「肺消」、「鬲消」、「脾癉」、「腎熱病」、「漏風」、「風消」、「消中」、「食亦」等10個名稱,其中用得最多的是「消癉」。「消」按《素問•陰陽別論》的解釋是:「二陽結,謂之消」。消有三個含義:一指善消水谷而善飢多飲,二指消灼津液而致津液失養,陰不勝陽,火熱內生,三指肌膚消瘦。究「消渴」之含義,包括「病」、「症」與病理機制等三個方面,散見於十四篇之中。其中,「病」指具有典型症狀的消渴病,如消中、消癉、肺消、風消、食亦等病名; 「症」指渴飲、善食易飢的症狀,即消渴候,病理機制指胃腸結熱、津液消耗,即以火烹燒之意。《靈樞•五變》雲:「百疾之始期也,必生於風雨寒暑,循毫毛而入腠理,……或為消癉」,指出了消渴的產生可因風雨寒暑所致。《素問•氣交變大論》也說:「歲水太過,寒氣流行,邪害心火,民病身熱煩心躁悸,陰厥上下中寒,譫妄心痛…上應辰星。甚則腹大脛腫,喘咳…上應鎮星。上臨太陽,則雨冰雪,霜不時降……渴而妄冒。」《素問•風論》:「風者,善行而數變,……其熱也則消肌肉」,又說:「飲酒中風,則為漏風,……漏風之狀,或多汗,常不可單衣,食則汗出,甚則身汗,喘息惡風,衣常濡,口乾善渴,不能勞事」。《素問•皮部論》:「邪之始入於皮也……熱多則筋弛骨消……」《素問•痹論》:「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肝痹者,夜卧則驚,多飲數小便」。從上述經文可知, 外感六淫,寒熱失調,可致消渴。
『肆』 消渴症狀
消渴症是中醫里的一種疾病名稱,常採用上、中、下三消進行辨證,以多飲、多尿、多食及體重減輕、疲乏為主要臨床症狀,如果做化驗檢查,其主要特徵為高血糖及尿糖。消渴症常指西醫中的糖尿病,但不特指糖尿病,一些疾病的症狀也屬於消渴症,如甲狀腺功能亢進、尿崩症等。
1、上消:上消常屬於肺熱津傷,患者特別容易出現煩渴多飲、口乾舌燥、尿頻量多,診斷時會發現患者舌質紅、少津、苔薄黃、脈洪數;
2、中消:中消常屬於胃熱熾盛,患者經常吃完東西沒多久就會產生餓的感覺,出現多食易飢、形體消瘦、大便干結,診斷時發現患者舌苔黃、干,脈滑數;
3、下消:下消常屬於腎虛精虧,患者主要症狀是尿頻、尿量多、尿甜、口乾、頭暈、腰腿酸痛等,診斷時發現患者舌質紅、少津、脈細數。
當發現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狀時,即多尿、多飲、多食、體重減輕時,應及時到醫院就診,明確診斷,通常提示可能為消渴症,如已確診,應及時進行治療,以免延誤病情。生活中應注意定期檢查尿糖、血糖,保持合理的生活方式,如多運動、控制總熱量、高纖維飲食、口味清淡、保持愉快心情,對於預防消渴症都有很好的臨床意義。
『伍』 消渴病的辨證是什麼
(1)上消(註:病位在心肺,心肺居於上焦所以稱為上消。),肺熱津傷
症狀表現為口乾舌燥,煩渴多飲,尿頻量多,多食易飢。舌邊尖紅,苔黃燥,脈洪數(註:脈洪數就是洪脈與數脈相並存。凡比正常脈本體大的「脈形」,即稱為洪脈。洪脈之象,浮大有力,以大為主要特徵。洪脈古稱曰鉤,後世以洪脈相稱,鉤脈逐漸被洪脈所取代。為什麼古代將洪脈稱為鉤關於鉤的含義是什麼洪脈盛大,來時如洪波湧起。波濤奔涌之時,浪頭前曲,其狀如鉤,故古人將洪脈以鉤相喻,亦即以洪波喻洪脈。醫家多以來盛去衰描述洪脈。來盛,指血脈搏起之時,其勢如洪波湧起,滿指滔滔,浮大有力。去衰,卻難體會。當脈回落之時,脈勢皆衰,非獨洪脈,所以,去衰並非洪脈獨有之特徵。脈來去疾速急迫,就是數脈。)或弦數(註:弦脈是脈搏像弓弦般緊張而有力。出現此脈象多為肝火旺而腎虛,數是指每一呼一吸六至或條六次以上的我們稱之為數脈,數脈多為發燒的代名詞,如果一個人的脈象弦而數的話這個人會出現視力模糊人覺得疲勞而且伴有低熱)。
(2)中消(註:病位在胃部,胃屬中消,中焦」指腹腔上部,包括脾、胃、膽(含胰)及其聯屬組織和功能(肝本位居中焦,以多食善飢為主症。),胃熱熾盛
症狀表現為多食易飢,大便乾燥,形體消瘦,多尿且甜,口渴多飲,或見口臭,口苦,牙齦腫痛。舌紅,苔黃燥,脈滑實有力(註:滑脈往來流利圓滑,如珠走盤。由軟脈、實脈復合而成。軟者,為血管柔軟;實脈為充盈度好,脈流利如珠。)。
(3)下消(註:病位主要在肺、胃(脾)、腎,尤與腎的關系最為密切,以多尿如脂的症狀為主。),尿頻量多。
下消之中,有腎陰虧損、腎陰陽兩虛兩種證候。
腎陰虧虛:症狀表現為尿頻量多、混濁如脂膏,或尿甜,口乾舌燥,渴而多飲,形體消瘦,消谷善飢不甚明顯。舌紅瘦薄,少苔,脈細數(註:脈細數指細脈與數脈相兼。數脈,脈來急促,一息(即吸氣呼氣各一次)五至以上而不滿七至,細脈,脈細如線。)。
陰陽兩虛:症狀表現為小便頻數量多,混濁如脂膏,甚至飲一溲一(註:喝多少水立即排泄多少,絲毫沒有消化吸收。),或夜尿頻多;面色黧黑,耳輪焦干,腰膝酸軟,畏寒肢冷,陽痿不舉。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註:沉脈是指手指要重按才能感覺脈搏跳動,此脈屬於沉脈中的弱脈。)。
『陸』 消渴名詞解釋
消渴泛指以多飲、多食、多尿、形體消瘦,或尿有甜味為特徵的疾病。本病在《內經》中稱為「消癉」。口渴引飲為上消;善食易飢為中消;飲一漫一為下消,統稱消渴(三消)。
病因
稟賦不足,飲食失節,恣食肥甘,情志過極、房事不節、熱病之後,勞欲過度等原因均可導致消渴症。其基本病機為陰津虧損,燥熱偏盛,而以陰虛為本,燥熱為標,兩者互為因果,陰愈虛則燥熱愈盛,燥熱愈盛則陰愈虛。消渴病變的臟腑主要在肺、胃、腎,三臟之中,雖可有所偏重,但往往又互相影響。其中,尤以腎最為重要。
『柒』 消渴病有哪些常見證試述其形成的機制
根據臨床表現,中國傳統醫學的消渴病與現代醫學的糖尿病基本一致。
消渴是由於陰虧燥熱,五臟虛損所導致的以多飲、多食、多尿、形體消瘦為特徵的病證。
該病是一種常見病,近年來其發病率有增高的趨勢。中醫葯在改善症狀、防治並發症、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等方面有很好的效果。
中醫古籍對消渴有較多記述。消渴病名,最早出自《內經》。如《素問·奇病論》說:"此人必數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溢,轉為消渴。"《內經》中約有十四篇,分別對消渴的命名、病因、病機、症狀、治則、預後等方面進行了論述。
在病名方面,根據病機及症狀的不同,消渴還有消癉、肺消、膈消、消中等名謂。在病因方面,《內經》認為五臟不足、情志失調、過食肥甘是消渴的病因,強調了體質因素在消渴發病中的重要作用。
而胃腸熱結,耗傷津液是其主要病機。《金匱要略》有專篇對消渴的證治進行闡述,立有白虎加人參湯、腎氣丸等有效方劑,至今為臨床醫家所推崇。
在《內經》和《金匱要略》的基礎上,後世對消渴的病因病機、臨床表現、並發症以及治療都有補充和發展。《諸病源候論·消渴候》主張"先行一百二百步,多者千步,然後食之",初步認識到體育療法對治療消渴的意義。並對本病的並發症有所記述,認為"其病變多發癰疽"。《外台秘要·消渴消中門》錄《古今錄驗方》說:"渴而飲水多,小便數,無脂似麩片甜者,皆是消渴病也"。又引祠部李郎中雲:"消渴者,……每發即小便至甜"。對消渴病的臨床特點有更深的認識。《太平聖惠方·三痟論》說:"夫三痟者,一名痟渴,二名痟中,三名痟腎"。明確提出"三痟"之說。
『捌』 消渴病怎麼治
消渴和糖尿病一樣它只是糖尿病在中醫里的叫法,消渴分上中下三消,治上消者滋其肺必兼其胃,治中消者 滋其胃必兼其腎,治下消者滋其腎必兼其肺。所以肺胃腎互有聯系都要治療,如過上消嚴重就喝補肺湯,中消嚴重就喝玉女煎或白虎加人參湯,下消嚴重者喝六味地黃丸。
『玖』 消渴病的中醫辨證分型是怎樣的
消渴病中醫辨證分型方法很多,可按「三消」辯證分為上消、中消、下消三型。上消以煩渴引飲,中消以消谷易飢,下消以小便如膏為主症。全身表現消瘦,即所謂三多一少(吃的多、喝的多、尿的多、身體消瘦)。其他可伴有皮膚瘙癢,女性陰部瘙癢,視物不清,四肢酸痛或麻木等症。
另外,可按陰陽辯證分為陰虛型、陽虛型、陰陽兩虛型;或按臟腑辯證分為肺胃燥熱型、肺腎陰虛型、脾氣虛型、脾陰不足型、腎陰虛型、腎氣虛型、肝陰不足型、肝陽上擾型、胃陰不足型、肝腎陰虛型;或按氣血津液辯證分為氣虛型、氣陰兩虛型、血淤型、氣滯血淤型、氣虛血淤型、濕熱型、痰濕型。
消渴病的中醫辨證,一般按「三消」辯證。即首先要辨明病位之上、中、下,有無實熱虛火,有無變證,變證與本證孰輕孰重。其病變臟腑主次的判斷,是根據三多症狀的輕重主次來判斷的,多飲突出者為上消,多食突出者為中消,多尿突出者為下消。上、中、下既明,則治法誠如《醫學心悟》雲:「治上消者宜潤其肺,兼清其胃」;「治中消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腎」;「治下焦者,宜滋其腎,兼補其肺」。可見治療中既要強調重點,又要兼顧他臟。
辨證論治時,又要辨別實熱虛火(註:實熱因熱邪入侵,里熱熾盛,或痰瘀,宿食阻滯所致。實熱盛則是屬於內傷造成的,一般有脾胃實熱、肝膽實熱等很多。火就是熱,虛火多因內傷勞損所致,如久病精氣耗損、勞傷過度,可導致臟腑失調、虛弱而生內熱、內熱進而化虛火。)的有無。本證初起,多有燥熱邪氣,且可以燥熱為主,中期多燥熱陰虛並重,後期則幾無燥熱,而以陰虛火旺為主。燥熱者,多見口苦、心煩、口臭、便秘,或咳吐黃痰、舌紅(註:舌象特徵:較正常舌色紅,甚至呈鮮紅色,稱為紅舌),苔黃(註:有淡黃、嫩黃、深黃、焦黃等不同。一般說,黃苔的顏色越深,則熱邪越重。淡黃為微熱;嫩黃熱較重;深黃熱更重;焦黃則為熱結;黃而干為熱傷津;黃而膩則為濕熱)燥、脈弦滑數或沉數(脈沉數是「沉脈」與、數脈「相兼,沉脈是指手指要重按才能感覺脈搏跳動,數脈指脈搏跳動迅速。)。而陰虛火旺,則見症不同於上,多為五心煩熱、失眠、耳鳴、目眩、盜汗、遺精、舌紅少苔、脈細數。實熱虛火治法迥異,實熱當以清熱瀉火之法,而虛火則當滋腎陰以退虛火。凡病屬中後期者,當細辨變證之有無,若有變證,則當分清緩急輕重。變證可見瘀血、氣郁、脾虛、濕熱、水飲、熱毒、血虛等證候,但其基礎仍是陰虛燥熱,故當辨本病與變證的輕重。治療上,要二者兼顧。若變證一除,又當治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