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治療方法 > 前方漂移路段正確方法

前方漂移路段正確方法

發布時間:2022-09-09 23:06:07

A. 漂移的方法,怎麼做到很好的漂移

他們說哪么一大堆
我送你四個字
內到飄逸
在靠近內道的大概看其一分米的局開始飄

B. 漂移的方法及汽車改裝的注意事項

有人提到多種漂移方式,實際上都在上面五種之內。

甩尾中的控制:

如果是用手剎產生漂移的,那麼當車旋轉到你所希望的角度後,就應該放開手剎了。

漂移的中途的任務就是要調整車身姿勢。因為路面凹凸、路線彎曲程度、汽車的過彎特性等因素是會經常變化的。所以車手經常要控制方向盤、油門、剎車、甚至離合器(不推薦),以讓汽車按照車手所希望的路線行駛。

先說明一點原理:要讓車輪滑動距離長,就應盡量減小車輪與地面間的摩擦力;要讓車輪少滑動,就應盡量增大摩擦力。減小摩擦力的方法前面說過,一個是讓車輪太快或太慢地轉動,一個是減小車輪與地面間正壓力;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就是相反了。

其中,讓車輪太慢轉動的方法即是踩腳剎或者拉手剎了(再強調一次:腳剎是作用於四個車輪,手剎是作用於後輪的。不管是否有手剎作用於其他車輪的車,我所知道的有手剎的賽車全都是我所說的情況)

踩腳剎:四個車輪都會減速,最終是前輪失去較多摩擦力還是後輪失去較多摩擦力不能一概而論。

拉手剎:前輪不會失去摩擦力而後輪就失去大量摩擦力,所以就容易產生轉向過度了。因為無論腳剎、手剎都有減速的作用,所以車很快就會停止側滑。

汽車產生漂移的原理
歸咎到底就是一種:後輪失去大部分(或者全部)抓地力,同時前輪要能保持抓地力(最多隻能失去小部分,最好當然是獲得額外的抓地力了),這時只要前輪有一定的橫向力,車就甩尾,便會產生漂移。

令後輪失去抓地力的方法:

1.行駛中使後輪與地面間有負速度差(後輪速度相對低)

2.任何情況下使後輪與地面間有正速度差(後輪速度相對高)

3.行駛中減小後輪與地面之間的正壓力。

這三項裡面只要滿足一項就夠

實際上1,2都是減小摩擦系數的方法,將它們分開,是因為應用方法不同。

保持前輪抓地力的方法:

1.行駛中不使前輪與地面間有很大的速度差

2.行駛中不使前輪與地面間正壓力減少太多,最好就是可以增大正壓力。這兩項要同時滿足才行。

實際操作裡面,拉手剎就一定同時滿足行駛中使後輪與地面間有負速度差(後輪速度相對低) 行駛中不使前輪與地面間有很大的速度差 ;

漂移初狀態的簡單操作:

產生漂移的方法有:

1.直路行駛中拉起手剎之後打方向

2. 轉彎中拉手剎

3. 直路行駛中猛踩剎車後打方向

4. 轉彎中猛踩剎車

5.功率足夠大的後驅車(或前後輪驅動力分配比例趨向於後驅車的四驅車)在速度不很高時猛踩油門並且打方向

其中3,4是利用重量轉移(後輪重量轉移到前輪上),是最少傷車的方法。

1,2隻用於前驅車和拉力比賽用的四驅車,而且可免則免,除非你不怕弄壞車。

注意1和2,3和4分開,

是因為車的運動路線會有很大的不同。重要說明:漂移過彎和普通過彎一樣,都有速度極限,而且漂移過彎的速度極限最多隻可能比普通過彎高一點,在硬地上漂移過彎的速度極限比普通過彎還低!

至於最終能不能甩尾,跟輪胎與路面間的摩擦系數、車的速度、剎車力度、油門大小、前輪角度大小、車重分配、輪距軸距、懸掛軟硬等多個因素有關。例如雨天、雪地上行車想甩尾很容易,想不甩尾反而難些;行車速度越高越容易甩尾(所以安全駕駛第一條就是不要開快車哦);打方向快,也容易甩尾(教我駕駛的師傅就叫我打方向盤不要太快哦);輪距軸距越小、車身越高,重量轉移越厲害,越容易甩尾(也容易翻車!);前懸掛系統的防傾作用越弱,越容易甩尾。

有人提到多種漂移方式,實際上都在上面五種之內。

甩尾中的控制:

如果是用手剎產生漂移的,那麼當車旋轉到你所希望的角度後,就應該放開手剎了。

漂移的中途的任務就是要調整車身姿勢。因為路面凹凸、路線彎曲程度、汽車的過彎特性等因素是會經常變化的。所以車手經常要控制方向盤、油門、剎車、甚至離合器(不推薦),以讓汽車按照車手所希望的路線行駛。

先說明一點原理:要讓車輪滑動距離長,就應盡量減小車輪與地面間的摩擦力;要讓車輪少滑動,就應盡量增大摩擦力。減小摩擦力的方法前面說過,一個是讓車輪太快或太慢地轉動,一個是減小車輪與地面間正壓力;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就是相反了。

其中,讓車輪太慢轉動的方法即是踩腳剎或者拉手剎了(再強調一次:腳剎是作用於四個車輪,手剎是作用於後輪的。不管是否有手剎作用於其他車輪的車,我所知道的有手剎的賽車全都是我所說的情況)

踩腳剎:四個車輪都會減速,最終是前輪失去較多摩擦力還是後輪失去較多摩擦力不能一概而論。

拉手剎:前輪不會失去摩擦力而後輪就失去大量摩擦力,所以就容易產生轉向過度了。因為無論腳剎、手剎都有減速的作用,所以車很快就會停止側滑。

真正的漂移:

而如果想車輪長距離側滑,唯一的方法就是讓驅動輪高速空轉,必須要裝有LSD的、功率足夠大的車才可以這樣做。為什麼要有LSD呢?因為車漂移時車身會傾斜,外側車輪對地面的壓力大,內側的車輪壓力小。沒有LSD的車會出現內側驅動輪空轉,外側驅動輪轉得很慢的情況。這個轉得慢的車輪與地面間摩擦力大,車的側滑就會很快停止。

車分為前驅、後驅、四驅,沒有驅動力的車輪是不可能高速空轉的。那麼前驅車的後輪就不能做長距離的側滑,如果驅動輪(即是前輪)高速空轉,側滑比後輪多,漂移角度就減小,所以前驅車是不能做長距離漂移的。四驅的車很顯然是可以的。後驅車呢?後驅車前輪沒有驅動力,但前輪可以向車身滑動的方向擺一個角度,所以後驅車也可以作長距離漂移。

側滑距離與側滑開始前的速度有關,通常會越滑越慢,最後還是停下來,但如果場地允許、控製得好,理論上可以做無限長的側滑。因為打滑的車輪仍有一定的加速所用,而側滑的輪胎也受到地面的阻力,當這兩個作用平衡時,車的速度就不會降低了。例如 Doughnut(原地轉圈)就是無限長漂移中的一種,當然也可以做出轉彎半徑較大的無限長漂移。

上面說的都是控制驅動輪側滑長度的方法。知道這些原理之後,再說--

調整車身姿勢用到的方法:

1.控制前輪的角度,不能太大或太小,特別是對於後驅車

2.調節油門、剎車,令車有加速或減速的趨勢,就產生重量轉移,通過重量轉移控制車頭向外滑更多還是車尾向外滑更多

3.利用手剎再次產生轉向過度。

注意:2中,後驅車(或動力分配比趨向於後驅的四驅車)加油所產生的效果不一定是加速,如果加油太猛,就有可能因為後輪轉速太高而減小摩擦力,車尾向外滑得更多。

重要講解:

最大漂移角度 :

最大漂移角度--在漂移中途,車頭指向與車身運動方向之間夾角如果大於這個角度,就必須要停車(不停的話就撞出去)。注意不包括漂移產生時。

後輪驅動車來說,因為前輪沒有驅動力,不能產生高速空轉向外滑,只是*地面對前輪的側向力控制車頭運動。所以車頭指向與車身運動方向之間的夾角最多隻能和前輪最大擺角相等(不同的車前輪擺角不同,一般轎車的前輪擺角可以有30度左右),再大一點的話,除了停車再起步之外就沒有任何方法恢復正確行駛。注意平常人提到的「大角度漂移」不是指車頭指向與車身運動方向之間的夾角,而是附圖紅色標志出的角度,彎越急,顯得角度越大。

後驅車也有前輪抓地力不夠、轉向不足的情況。在這樣的情況下,車頭指向與車身運動方向之間的夾角同樣不能超越最大漂移角度,否則也必須停車才能恢復正常行駛。

前驅車因為可以保持後輪的抓地力而加大油門讓前輪向外滑,所以前驅車的最大漂移角度很大,可以接近90度。

四驅車因為前後輪都可以高速空轉,加油時有前輪向外滑得更多的可能性(為什麼?因為加油時重量轉移到後輪,前輪與地面間摩擦力小)再加上前輪可以向外擺,那麼四驅車的最大漂移角度就比後驅車大。( DRIIFT : 反對意見出現,後驅車在完整的車架SET UP 下漂移角度比4WD大.)

比較三種驅動形式的車,前驅車是最容易駕駛、最安全的。(DRIIFT: 反對意見出現 ,呵呵我覺得FR最好開,停車的時候真是"感覺好極了")

漂移的出彎:

出彎的時候就應該結束漂移了,結束方法與漂移過程中減小漂移角度的方法一樣。

對於前驅車,

1.加油使車頭向外滑動(因為除了漂移產生的時候,前驅車基本上是轉向不足的)

2.通過前輪向外擺修正車頭角度

3.也可以前輪向外擺之後放一點油門。

對於四驅車,2通常是必要的,3也很有效,1則不一定奏效。

對於後驅車,最主要*2。視具體情況而定,車的重量分配、驅動力分配、之前漂移角度、路面狀況等多種因素都有影響。

注意整個漂移過程中(包括產生、中途、結束)車身都是在向外滑的,所以准備出彎的時候不要把車頭指向路外側,而是應該指向內一點,讓車滑到路最外側時橫向速度剛好為零,這就是完美的出彎。

後記:

開不同的車做漂移都要有一段適應過程,了解車的特性;在不同路面上也要有適應過程。在拉力賽中,因為每個彎的具體情況都是不知道的,即使在上一賽季已經跑過這賽段,路面也不會與以前相同。所以拉力賽中過彎都崇尚「慢進快出」的原則--進彎前速度慢一點,看清楚彎道之後就可以加大油門出彎。用這個原則過彎不但不會慢很多,而且安全性大大提高。

C. 現實駕駛中怎樣飄移

漂移秘笈 在日本有100萬的車迷在研究漂移技術,而國內也有不少朋友為之蠢蠢欲動。想漂移還得從最基本的開始。早已勁吹港台、內地的日本人氣漫畫《頭文字D》您都未曾看過?真Out Date,趕緊去"改過自新"再來看這里吧。如果您已知道"漂移"就是利用車輪打滑實現側滑過彎的玩車技術,想知道現實中神乎奇技的"漂移"動作怎樣完成的嗎? 在日本有100萬的車迷在研究漂移技術,而國內也有不少朋友為之蠢蠢欲動。想漂移還得從最基本的開始。早已勁吹港台、內地的日本人氣漫畫《頭文字D》您都未曾看過?真Out Date,趕緊去"改過自新"再來看這里吧。如果您已知道"漂移"就是利用車輪打滑實現側滑過彎的玩車技術,想知道現實中神乎奇技的"漂移"動作怎樣完成的嗎? 向大家介紹現時最流行漂移的車款: 本田NSX 是中置後驅即MR車型,早在十年已出,到現時也沒落伍的超級靚車。280匹有TYPY-R版。它與過往的MR車有所不同,居然可自由自在地橫轉。開起來最不用動腦筋,急速轉彎時後輪象粘在地上一樣,但後部還是有點重了。 本田型格Integra Type-R 在上月的澳門賽車的死人事件,"兇手"就是本田型格Integra Type-R。 唯一的前置前驅車型,漂移難度大,發動機力量很好,但作漂移就非常辛苦。但駕駛它的感覺象是要把它開到最快,把它蒸發掉似的。它融入了越野車的概念,在坡道時速度最快,是一部可以成功完成各項技術動作的好車。 馬自達RX-7 馬自達頂級跑車,轉子引擎,280匹,拿過許多國際大獎!(頭文字D里涼介的新款!)漂移能力中等,側滑起來有點難度但又帶點神經質,容易突然側滑。在操縱上有很大的改善,但仍然保留了真我本色酷。 日產Silver S15 俗稱"飛雞"(前置後驅)250匹,所以側滑非常容易,只要踩一下剎車轉動方向盤就能輕易的轉彎。6速手排很有賽車感;四條輪胎抓地力一致,因此超越極限時車身仍然穩定;後輪驅動極富樂趣,而配有LSD使S15有良好的高速過彎性能。 日產Skyline GT-R R34 隆重向大家介紹:這就是舉世聞名的戰神SKYLINE!保持現時全世界街車(有批量生產)最快的記錄--時速347KM/H,漂移能力還行(四輪驅動),因為車體較重,側滑時勉強還可保持安穩。與後驅車復雜的操縱相比,此車較鎮定自若。 上回介紹了一些日本車型漂移能力的區別,本回就為蠢蠢欲動的您開始飄移課程! 姿勢調整 即使是普通的駕駛,坐姿調整也很首要,更何況是激烈的漂移。坐姿的原則是身體要緊,手壓緊的同時能放鬆手臂。座位周圍是車手工作的場所,這是最不能忽略的地方。一般街上的飛車一族喜歡隨心所欲,要知道不按要求隨便亂坐很容易出事。如果您想擁有正規的賽車手法,那首先得從坐姿開始。 座椅前後的調整當然是按腳能完全踩盡離合及剎車踏板為准,但要盡量使腳得到休息而張開雙腳。而座椅靠背要與肩膀緊緊貼起來,靠背大約與水平成45度的傾斜比較合適。這時候肘部才有足夠的伸展空間。相對地,手往方向盤方向壓、在保持手腕不彎曲的情況下,調整方向盤。 跑車座椅與一般汽車上的不同在於即使轉急彎,身體也能得到座椅緊緊的擁抱而不會左右亂擺。 側滑弊 文芙艚艫囟プ〖綈蚴親羆訓淖聳疲 饈焙蛑獠坎揮寐彝淝 舷呂 淖雜啥紉脖淶媒轄簦 饈潛冉俠硐氳摹H綣 硤宀荒芙秈 危 筒荒苷 犯惺艿匠底擁囊瘓僖歡 盒 液妥聳頻謀浠 ⒙痔サ淖純齙取K淙荒 枷肓私猓 硤謇鮮腔味 簿筒荒苷 紛鞽讎卸稀?#160; 握把時不能用指尖用力,正確的應該是用指尖下部與手掌的一段手指用力。 方向盤的轉動方法 1.直線行駛時手的位置是這樣:自然放鬆地握住方向盤,半壓半拉地控制方向盤。 2.在轉彎時右手向下一個拳頭的位置轉動方向盤,左手則自然地跟著往上切。 3.在左手的位置差不多到達這個位置時後輪也開始滑動,此時方向盤立刻反饋給左手一個反作用力。 4.反作用力越來越大時,左右手的位置應進行調整。原本左手不應放在這個部位,但這樣可以利用右手握緊方向盤,反作用力也就能被壓住。 5.這以後的一瞬間反作用力突然消失,方向盤打反舵,在側滑的狀態下車子安穩以後會有點上揚,正式開始漂移。 踏板的奧秘 車子是通過操縱方向盤實現轉彎的,不過如果能嫻熟地掌握油門和剎車踏板的技術,那麼就可以更輕而易舉地轉彎。 剎車是為了減速,在直道上全速前進,在進入彎道時必須能在最短的距離內減速使車子安定下來。為了使車子轉彎,所以必須保持剎車,而為了使車的重心向前轉移,剎車時腳務必不能離開踏板,這是為了轉彎而動用的剎車方法,俗稱跟趾動作。由此可見,剎車其實分兩種用途。 同樣道理加速也有這樣的效果,在加速的同時,車子後座、後部會顯得沉重,相反不加速時車子的重心會前移。在高速行駛踩踏油門時如果踏板有絲毫放鬆,整個車子馬上"陣腳大亂",所以如果能有效地利用油門也同樣能有效利用重心轉移。 無論油門還是剎車都是簡單而又微妙的動作,有時下腳需要快而強,有時卻需輕描淡寫地慢慢進行。這絕不象是開關那樣操作簡單。加速時腳後跟一定要緊貼地板,腳板用力。剎車也大致相同。現在的汽車許多都有ABS,初級學者只靠ABS的幫助就能充分地進行駕駛,要有意識地練習熟記自己腳步動作所帶來的各項車子反應。 由於剎車與油門之間經常會交*進行,所以鞋子要有厚厚的質感,否則極有可能因為鞋子的問題使控制失靈。 跟趾動作的基本要素中最重要的是鞋跟和腳尖。這兩者與踏板的關系是指在汽車剎車的狀態下進行換擋的技巧:剎車要保持一定的力度但不要拚命晃動,腳尖均勻用力踩著剎車的同時將後腳跟移到油門位。與此同時左腳踩下離合器踏板,沒有發生激烈震動的情況下均勻地將速度減下來。這個動作的要點是注意對剎車的切換和輕重力量的控制。 在賽車中希望車子能調校好,就需要將自己的意思向機械師表達清楚。雖然玩飄移不能有這么高要求,但是與負責您汽車調整的改車師傅有充分的溝通,不論對您還是汽車都是有益的。 在日本有許多環形跑道可供飄移練習,但在國內條件就沒那麼好了!不過重要的是要練習飄移,必須找寬闊的無人路段,千萬不要危及他人。 上路前要檢查 上路練習前必須要注意什麼呢?如果您具有"我已經檢修過汽車,萬無一失!"的自信的話就OK了。但是如果有人覺得"要擺弄千斤頂去檢修太麻煩了!"這種人就要小心了,因為飄移動作對剎車、輪胎造成的負擔很重,如果沒有充分檢修,是很容易出差錯的。 首先要檢查機油及機油濾清器,差不多到定期更換時一定要更換(其它潤滑油也一樣)。其次是冷卻水,要確認水是加滿的。而剎車油應更換成DOT4,這樣在激烈操駕下不易造成剎車失效,而在正式上路前應放空空氣,以免氣阻影響剎車。如果是後輪驅動的汽車,那麼就特別要注意對後輪的檢查,並帶上備胎。因為有時會發生著地後輪飛皮的情況(警告:飄移將極度摧殘輪胎,請做好心理和錢財的准備!),那就需要重新認真地檢查並安裝。 檢查是否已經萬無一失 1.要用千斤頂弄太麻煩了! 但如果不這樣檢查,後果不堪設想。 2.首先要更換好的油類物質 剎車油也一樣 太臟的冷卻水也換掉 3.其次是散熱器,對液量和水溫都要檢查 4.最後後輪驅動車要帶備胎,否則就只有推回去了 日落西山紅霞飛,戰士背車把家歸最初的工作是熱身 熱身運動包括了您自己、剎車、輪胎和方向。當然要將不必要的東西放在車外以免影響100%的注意力,否則一分心就容易造成錯誤。不少剛玩飄移的人頭腦是一片空白,看到的只是眼前的東西。而在進入玩飄移狀態時千萬不能全速行駛!應該打開警示燈,先讓輪胎等"熱熱身",並熟記要飄移路面的彎道及路況。如果剛換上新的剎車部件,尤其要注意先磨合一下(如新剎車皮要開膠),否則將影響剎車系統的正常發揮。接著要注意感覺剎車與油門的大致情況,然後再練習進擋,做好"賽前"的熱身。如果您用的是普通的街道用輪胎,那麼必須注意,無論夏天還是別的什麼時候,冷車和駐車後都不能一踏油門就走,特別是後胎較難加熱(弄暖)的前驅車,更應先兜2-3圈讓輪子充分熱起來才行。(因為普通輪胎在未充分預熱時就激烈進行飄移,因受熱不均隨時可能整塊胎面飛掉,相當危險)總之輪胎及一些零部件如沒有充分預熱容易造成打滑乃至剎不住車造成危險,為安全起見,土屋也是先慢慢兜圈子的。 飄移前一定要熱身 1.車子檢查好了,全力加速! 2.沒有充分進行熱身就玩飄移簡直跟自殺沒兩樣! 3.熱身過程中可順便觀察路面狀況,如是否有水、油等 要確認水溫、油溫、油壓都正常才行路上有油又有水太恐怖了! 4.沒有熱身就跑,我的輪胎爆掉 充分熱身後就可以全力加速攻彎了! 切線與剎車技術的掌握 在充分預熱後車子可以開足馬力"沖"了。別忘了周圍車輛的情況可用後視鏡留意。許多習慣跑高速路段的傢伙會開得非常快,初學者可慢行,沒必要去與他們爭強斗勝!因為無論是誰都有成長的階段。 在彎道高速飛奔讓您有一種恐懼感,橫向轉90度彎、轉U形彎都是不可思議的事,這與卡通漫畫里了解到的是完全不同的。駕駛時盡量挑選路面平整、彎度空間大的道路,這樣在駕駛時只要用眼就能很快看清飄忽不定的線路,只要放鬆一下,將拐角當作是一種機械性熟練地去操作,就會有無窮無盡的樂趣。在拐過車身時讓發動機空轉,在接近下一彎道時一直踩剎車,朝一直線將車子靠近外彎道時進入。而當中別忘了一個重要的是要記住彎角大概的位置距離等。在條件成熟後,也經過好幾圈的嘗試後,可以鎮定自若地駕駛後,就可以挑戰飄移側滑了。

D. 汽車漂移的操作方式!要詳細點,最好帶視頻!

絕對經典——汽車漂移的原理、技術和方法,漂移技術不完全解析!!
一. Inertia-Drift
松油門並利用慣性使車尾甩出的過彎方式(適用於FR車種,適用於120度以上的大彎角).操作程序如下:
1.入彎前加速,入彎時松油門並同時猛切方向盤.
2.車子開始滑行後,降檔並加油門,讓車輛一邊打滑一邊出彎.
3.若只想小甩一下,可以不降檔.
二.Breaking-Drift
踩剎車並利用車身重心轉移,使車尾甩出的過彎方式(適用於FR車種,適用於90度以上的彎角).操作程序如下:
1.入彎時重踩剎車並降檔,讓車重心前移.
2.猛切方向盤使車尾甩出.
3.反打方向盤修正進彎角度.
4.保持車速以滑行到可出彎的角度.
5.配合方向盤,瞬時重踩油門出彎.
三.Sidebreak-Drift
拉手剎車使車尾甩出的過彎方式(適用於FF車種)操作程序如下:
1.尚未到一般的入彎點處,提早切方向盤,然後拉手剎車使車輛側滑.
2.滑行時立即降檔,並保持滑行狀態到過彎頂點.
3.到達彎頂點時,幾即大腳油門出彎.
四.Straight-Drift
入彎前的直線處,就開始甩尾的過彎方式(適用於FR車種,適用於狹窄之90度彎).操作程序如下:
1.入彎前的直線上就開始切方向盤.
2.車子開始滑行時,同時降檔並保持油門深度.
3.滑行入彎點後,方向盤同時反向修正.
4.車頭以朝向出彎口的姿勢進入彎道.
5.車頭對到出彎口時,即大腳油門直進出彎.
五.Power-Drift
利用改裝後驅車的大馬力,大扭力,使車尾甩出的過彎方式(適用於FR,RR車種).操作程序如下:
1.進彎前減速並降檔,放油門並小切方向盤.
2.進彎後大腳油門,驅動輪會應馬力抬大而抓不住地面,而讓車尾甩出.
3.此時用油門控制轉向程度,油門愈重,轉向角度愈多,車頭對到出彎點後,再順順地出彎.
六.Shift-Drift
利用降檔使車身重心轉移,並讓車尾甩出的過窪方式.操作程序如下:
1.進彎前略微提升車速,進彎時切方向盤,然後踩剎車並同時降檔.
2.此時車輛重心前移,車尾會突然向外甩出.
3.松開剎車並大腳油門出彎.
七.Feint Motion
利用左右重心移動使車尾甩出的過彎方式,也就是一般俗稱的慣性滑移(假右甩真左甩,適用於FR,RR車種).操作程序如下:
1.進彎前不切到外側,反而保持在中線附近.
2.方向盤在一瞬間往彎外方向切,瞬時剎車使車身重心往前移.
3.此時方向盤往前進方向用力猛切,車子會以Breaking-Drift的原理甩出.
4.滑行時退檔放剎車,再大腳油門出彎.
八.4WD-Drift
四驅車過彎時稍微滑行甩尾的過彎方式.操作程序如下:
1.入彎前加速,入彎時對准彎頂點,用力切方向盤並剎車降檔.
2.車子略呈Straight-Drift的方式滑行進彎.
3.過彎頂點時,大腳油門直線出彎.

漂移技術入門(10項)
彈離合(初學級):能夠比較理想的直接破壞掉輪胎的抓地力。通過對離合踏板的踩擊導致扭力在傳動系統的不均勻傳遞來使後輪失去牽引力。所謂的踩擊的意思就是說:迅速而有力的將離合踏板踹到底,然後再迅速的抬起。一般運用在比較窄,沒有足夠的空間利用重心轉移造成甩尾的入彎處。在低速時進行強力的彈離合,是最直接有效能夠在瞬間使節流閥完全開啟的辦法。而在有一定的速度的基礎下或這是正在側滑的過程中,則要輕而柔和的彈離合。只可能運用在後驅車。
手剎(初學級):最早是在拉力賽中被運用。在拉起手剎鎖住後輪的同時,導致了整個後車身的側滑開始。因為需要使車尾發生側滑而剛好甩到一個正確的入彎角度,所以一個很流暢,力度和時間剛好的手剎使用過程是很難掌握的。拉手剎時不要太緊張,不用太狠,也不用太高,足夠就好,任何時候都不要松開手剎扣,因為拉手剎的過程並不長,要保證在適當的時候,手剎能夠順暢而快速的放掉。這個基礎的技術能夠運用在任何速度,任何彎角,任何車,即便是專業的漂移車手也經常會運用手剎在側滑的過程中來糾正車身側滑的角度。

作者:熵 2005-11-11 19:36 回復此發言

2 絕對經典——汽車漂移的原理、技術和方法,漂移技術不完全解析!!
鎖檔(中級):這是一個在減速過程中的彈離合。以適當的引擎轉速接近彎道,迅速的踩擊離合器,並且降檔,利用引擎的出力來使後輪急劇的減速以致發生側滑。當然,這對你車子的傳動系統來說會比較辛苦。而車子具體的動作,反映和程度,完全取決於車子的種類以及引擎的不同。因為需要有較好的技術控制引擎轉速的掉落以及動力回升來達到使車身滑行,所以相對於手剎來說更難於使用。同彈離合一樣,只能運用在後驅車!
重剎車(中級):一般運用於較窄的彎位和中速彎。在重踩煞車的情況下沖入彎道,使車子大絕大部分重力拋到前面,而使後輪不受重力而失去抓地力。這項技術經常被運用在賽車場上以來提高入彎的回頭性,尤其是四驅(Evo和STI)。在柏油路面練習時如果發現你的車子在合適的入彎速度下嚴重的出現轉向過度的話,那你可能在避震的設定或輪胎的選擇上沒有搞好,或者你應該換一台更適合的車子。
Lift off 轉向過度(上級):被廣泛地運用在高速彎的滑行。利用重力轉移使車子從擁有抓地里的狀態轉變到漂移狀態。和重剎車是同樣的物理原理—重量轉移,但不同的是這項技術被運用在非常高速的情況下,這就需要車手對車子在高速的平衡有著很好地掌握。頂級的D1車手會在漂移的過程中運用具有進攻性的lift off 轉向過度來削減動力輸出。
鍾擺效應(上級):對頭文字D熟悉的朋友應該對「鍾擺」這個詞有所了解了,這也是一項由拉力技術而衍生出來的。顧名思義,鍾擺的意思就是說在入彎之前先將車子向彎的外側擺動,然後再大幅度轉向內側,在重力轉移的作用下破壞輪胎地抓地力而使車身發生側拋,一般使用在入口的弧度比較小的彎位。配合lift off 轉向過度,可以增強彼此的效果。在拉力過程中,鍾擺是為了在沒有摩擦力的路面上盡可能的增強抓地力,而漂移比賽中使用鍾擺則完全因為相反的原因--讓車身發生側拋。鍾擺的價值和實用性在於既可以在入彎的時候有效的減速,同時還能保證整個過程的高速狀態!
擺動漂移(上級):鍾擺的最終形態。速度並不快,在道路的兩邊進行來回的側擺,是一種直線上的飄移,也叫做「魚擺尾」(神龍擺尾?),但是這種擺動最難的部分不只是能將車身在高速狀態下的重力裝移掌握得爐火純青,還要能夠讓車身的擺動角度剛好在入彎的時候處於正確的入彎角度和速度。而這一動作的熟練運用也標志著車手技術的全面以及高水準。
打滑(專業):頂級車手的伎倆,這個技術是指將車子的後輪使入賽道外的土地或者是草地上面,使之在瞬間喪失原有的抓地力,以獲得更大的角度。這種特殊而有效的方法一般被運用在那些無法依靠本身引擎馬力和速度來破壞抓地力的車子和情況下,或者在入彎時做出更具有攻擊性的角度。更多地被運用在後驅車上面。
跳動側滑(專業):和前一個技術一樣,這個都是充分利用路面的狀況而使車子側滑。這次是讓後輪壓到路旁的波浪帶(賽道彎位周圍紅白色相間的石帶),通過後輪壓到波浪帶而產生的跳動來使車子脫離原有的抓地力,也或者利用前輪壓到波浪帶產生的轉向過度而產生漂移。因為在運用這項技術的時候會產生相當強烈的震動和搖擺,所以不論對於車手還使車子都十分辛苦的。
長距離漂移(專業):用於頂級的競賽中,其實質就是在離入彎還有一段距離的直線上使用手剎,提前使車子貼著邊線沖入彎道。直到最近才發展成為一種獨立的技術,目的是讓車子在攻入彎線就已經發生漂移。與擺動漂移配合來使用,能夠幫助車手一氣呵成式的攻下整條線路。
最後再向大家講一下漂移的線路,時機,位置的關系問題。上面這張圖能夠清楚地告訴大家基本的線路和所用到的技術,圖示中,車身上的數字與前面的10種技術是相對應的,而車頭的箭頭表示前輪的指向,紅色是減速,綠色是加速,藍色是調節節流閥的開啟。
一般來說,在學習漂移攻彎的過程中,有兩點是十分值得注意的:第一點,越早的開始發生側滑,就越容易產生更好,更大的入彎時的車身角度;第二點,越是上級的車手,比如說土屋圭市,越是會在利用入彎的前半部分用來削減速度,在車身運動到切點的時候運用馬力在後半段漂移出彎,尤其是在大於90度的彎角。所以大部分技術都是讓車子在減速的狀態下發生漂移。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習慣,判斷力來決定使用如何的技術攻彎,不過越好的車手,就越是能將多種技術混合在一起使用。也許你能使用各種技術來漂移過彎,但通過彎道的速度也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熵 2005-11-11 19:36 回復此發言

3 絕對經典——汽車漂移的原理、技術和方法,漂移技術不完全解析!!
技術這種東西,越是高級就越是融合了更多的基本技術在其中,而且越是坐在這里看就越糊塗,應該將要領記在腦中然後進行實踐練習,就會更有發現。如果對一些技術的概念模糊不清的話,可以去找一些漂移的視頻來看,日本的《Option》,《甩尾天國》都是不錯的選擇,這兩個系列的DVD在很多國家都是超級受歡迎的,裡面有D1最前線的日本傳來的最新的漂移咨詢,從改裝,技術,比賽應有盡有。

汽車產生漂移的原理
歸咎到底就是一種:後輪失去大部分(或者全部)抓地力,同時前輪要能保持抓地力(最多隻能失去小部分,最好當然是獲得額外的抓地力了),這時只要前輪有一定的橫向力,車就甩尾,便會產生漂移。
令後輪失去抓地力的方法:
1.行駛中使後輪與地面間有負速度差(後輪速度相對低)
2.任何情況下使後輪與地面間有正速度差(後輪速度相對高)
3.行駛中減小後輪與地面之間的正壓力。
這三項裡面只要滿足一項就夠
實際上1,2都是減小摩擦系數的方法,將它們分開,是因為應用方法不同。
保持前輪抓地力的方法:
1.行駛中不使前輪與地面間有很大的速度差
2.行駛中不使前輪與地面間正壓力減少太多,最好就是可以增大正壓力。這兩項要同時滿足才行。
實際操作裡面,拉手剎就一定同時滿足行駛中使後輪與地面間有負速度差(後輪速度相對低) 行駛中不使前輪與地面間有很大的速度差 ;
漂移初狀態的簡單操作:
產生漂移的方法有:
1.直路行駛中拉起手剎之後打方向
2. 轉彎中拉手剎
3. 直路行駛中猛踩剎車後打方向
4. 轉彎中猛踩剎車
5.功率足夠大的後驅車(或前後輪驅動力分配比例趨向於後驅車的四驅車)在速度不很高時猛踩油門並且打方向
其中3,4是利用重量轉移(後輪重量轉移到前輪上),是最少傷車的方法。
1,2隻用於前驅車和拉力比賽用的四驅車,而且可免則免,除非你不怕弄壞車。
注意1和2,3和4分開,
是因為車的運動路線會有很大的不同。重要說明:漂移過彎和普通過彎一樣,都有速度極限,而且漂移過彎的速度極限最多隻可能比普通過彎高一點,在硬地上漂移過彎的速度極限比普通過彎還低!
至於最終能不能甩尾,跟輪胎與路面間的摩擦系數、車的速度、剎車力度、油門大小、前輪角度大小、車重分配、輪距軸距、懸掛軟硬等多個因素有關。例如雨天、雪地上行車想甩尾很容易,想不甩尾反而難些;行車速度越高越容易甩尾(所以安全駕駛第一條就是不要開快車哦);打方向快,也容易甩尾(教我駕駛的師傅就叫我打方向盤不要太快哦);輪距軸距越小、車身越高,重量轉移越厲害,越容易甩尾(也容易翻車!);前懸掛系統的防傾作用越弱,越容易甩尾。
有人提到多種漂移方式,實際上都在上面五種之內。
甩尾中的控制:
如果是用手剎產生漂移的,那麼當車旋轉到你所希望的角度後,就應該放開手剎了。
漂移的中途的任務就是要調整車身姿勢。因為路面凹凸、路線彎曲程度、汽車的過彎特性等因素是會經常變化的。所以車手經常要控制方向盤、油門、剎車、甚至離合器(不推薦),以讓汽車按照車手所希望的路線行駛。
先說明一點原理:要讓車輪滑動距離長,就應盡量減小車輪與地面間的摩擦力;要讓車輪少滑動,就應盡量增大摩擦力。減小摩擦力的方法前面說過,一個是讓車輪太快或太慢地轉動,一個是減小車輪與地面間正壓力;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就是相反了。
其中,讓車輪太慢轉動的方法即是踩腳剎或者拉手剎了(再強調一次:腳剎是作用於四個車輪,手剎是作用於後輪的。不管是否有手剎作用於其他車輪的車,我所知道的有手剎的賽車全都是我所說的情況)
踩腳剎:四個車輪都會減速,最終是前輪失去較多摩擦力還是後輪失去較多摩擦力不能一概而論。
拉手剎:前輪不會失去摩擦力而後輪就失去大量摩擦力,所以就容易產生轉向過度了。因為無論腳剎、手剎都有減速的作用,所以車很快就會停止側滑。

作者:熵 2005-11-11 19:36 回復此發言

4 絕對經典——汽車漂移的原理、技術和方法,漂移技術不完全解析!!
真正的漂移:
而如果想車輪長距離側滑,唯一的方法就是讓驅動輪高速空轉,必須要裝有LSD的、功率足夠大的車才可以這樣做。為什麼要有LSD呢?因為車漂移時車身會傾斜,外側車輪對地面的壓力大,內側的車輪壓力小。沒有LSD的車會出現內側驅動輪空轉,外側驅動輪轉得很慢的情況。這個轉得慢的車輪與地面間摩擦力大,車的側滑就會很快停止。
車分為前驅、後驅、四驅,沒有驅動力的車輪是不可能高速空轉的。那麼前驅車的後輪就不能做長距離的側滑,如果驅動輪(即是前輪)高速空轉,側滑比後輪多,漂移角度就減小,所以前驅車是不能做長距離漂移的。四驅的車很顯然是可以的。後驅車呢?後驅車前輪沒有驅動力,但前輪可以向車身滑動的方向擺一個角度,所以後驅車也可以作長距離漂移。
側滑距離與側滑開始前的速度有關,通常會越滑越慢,最後還是停下來,但如果場地允許、控製得好,理論上可以做無限長的側滑。因為打滑的車輪仍有一定的加速所用,而側滑的輪胎也受到地面的阻力,當這兩個作用平衡時,車的速度就不會降低了。例如 Doughnut(原地轉圈)就是無限長漂移中的一種,當然也可以做出轉彎半徑較大的無限長漂移。
上面說的都是控制驅動輪側滑長度的方法。知道這些原理之後,再說—
調整車身姿勢用到的方法:
1.控制前輪的角度,不能太大或太小,特別是對於後驅車
2.調節油門、剎車,令車有加速或減速的趨勢,就產生重量轉移,通過重量轉移控制車頭向外滑更多還是車尾向外滑更多
3.利用手剎再次產生轉向過度。
注意:2中,後驅車(或動力分配比趨向於後驅的四驅車)加油所產生的效果不一定是加速,如果加油太猛,就有可能因為後輪轉速太高而減小摩擦力,車尾向外滑得更多。
重要講解:
最大漂移角度 :
最大漂移角度--在漂移中途,車頭指向與車身運動方向之間夾角如果大於這個角度,就必須要停車(不停的話就撞出去)。注意不包括漂移產生時。
後輪驅動車來說,因為前輪沒有驅動力,不能產生高速空轉向外滑,只是*地面對前輪的側向力控制車頭運動。所以車頭指向與車身運動方向之間的夾角最多隻能和前輪最大擺角相等(不同的車前輪擺角不同,一般轎車的前輪擺角可以有30度左右),再大一點的話,除了停車再起步之外就沒有任何方法恢復正確行駛。注意平常人提到的「大角度漂移」不是指車頭指向與車身運動方向之間的夾角,而是附圖紅色標志出的角度,彎越急,顯得角度越大。
後驅車也有前輪抓地力不夠、轉向不足的情況。在這樣的情況下,車頭指向與車身運動方向之間的夾角同樣不能超越最大漂移角度,否則也必須停車才能恢復正常行駛。
前驅車因為可以保持後輪的抓地力而加大油門讓前輪向外滑,所以前驅車的最大漂移角度很大,可以接近90度。
四驅車因為前後輪都可以高速空轉,加油時有前輪向外滑得更多的可能性(為什麼?因為加油時重量轉移到後輪,前輪與地面間摩擦力小)再加上前輪可以向外擺,那麼四驅車的最大漂移角度就比後驅車大。( DRIIFT : 反對意見出現,後驅車在完整的車架SET UP 下漂移角度比4WD大.)
比較三種驅動形式的車,前驅車是最容易駕駛、最安全的。(DRIIFT: 反對意見出現 ,呵呵我覺得FR最好開,停車的時候真是"感覺好極了")
漂移的出彎:
出彎的時候就應該結束漂移了,結束方法與漂移過程中減小漂移角度的方法一樣。
對於前驅車,
1.加油使車頭向外滑動(因為除了漂移產生的時候,前驅車基本上是轉向不足的)
2.通過前輪向外擺修正車頭角度
3.也可以前輪向外擺之後放一點油門。
對於四驅車,2通常是必要的,3也很有效,1則不一定奏效。
對於後驅車,最主要*2。視具體情況而定,車的重量分配、驅動力分配、之前漂移角度、路面狀況等多種因素都有影響。
注意整個漂移過程中(包括產生、中途、結束)車身都是在向外滑的,所以准備出彎的時候不要把車頭指向路外側,而是應該指向內一點,讓車滑到路最外側時橫向速度剛好為零,這就是完美的出彎。

作者:熵 2005-11-11 19:36 回復此發言

5 絕對經典——汽車漂移的原理、技術和方法,漂移技術不完全解析!!
後記:
開不同的車做漂移都要有一段適應過程,了解車的特性;在不同路面上也要有適應過程。在拉力賽中,因為每個彎的具體情況都是不知道的,即使在上一賽季已經跑過這賽段,路面也不會與以前相同。所以拉力賽中過彎都崇尚「慢進快出」的原則--進彎前速度慢一點,看清楚彎道之後就可以加大油門出彎。用這個原則過彎不但不會慢很多,而且安全性大大提高。
踏板的奧秘
車子是通過操縱方向盤實現轉彎的,不過如果能嫻熟地掌握油門和剎車踏板的技術,那麼就可以更輕而易舉地轉彎。
剎車是為了減速,在直道上全速前進,在進入彎道時必須能在最短的距離內減速使車子安定下來。為了使車子轉彎,所以必須保持剎車,而為了使車的重心向前轉移,剎車時腳務必不能離開踏板,這是為了轉彎而動用的剎車方法,俗稱跟趾動作。由此可見,剎車其實分兩種用途。
同樣道理加速也有這樣的效果,在加速的同時,車子後座、後部會顯得沉重,相反不加速時車子的重心會前移。在高速行駛踩踏油門時如果踏板有絲毫放鬆,整個車子馬上「陣腳大亂」,所以如果能有效地利用油門也同樣能有效利用重心轉移。
無論油門還是剎車都是簡單而又微妙的動作,有時下腳需要快而強,有時卻需輕描淡寫地慢慢進行。這絕不象是開關那樣操作簡單。加速時腳後跟一定要緊貼地板,腳板用力。剎車也大致相同。現在的汽車許多都有ABS,初級學者只靠ABS的幫助就能充分地進行駕駛,要有意識地練習熟記自己腳步動作所帶來的各項車子反應。
由於剎車與油門之間經常會交叉進行,所以鞋子要有厚厚的質感,否則極有可能因為鞋子的問題使控制失靈。
跟趾動作的基本要素中最重要的是鞋跟和腳尖。這兩者與踏板的關系是指在汽車剎車的狀態下進行換擋的技巧:剎車要保持一定的力度但不要拚命晃動,腳尖均勻用力踩著剎車的同時將後腳跟移到油門位。與此同時左腳踩下離合器踏板,沒有發生激烈震動的情況下均勻地將速度減下來。這個動作的要點是注意對剎車的切換和輕重力量的控制。

飄移秘笈3
在賽車中希望車子能調校好,就需要將自己的意思向機械師表達清楚。雖然玩飄移不能有這么高要求,但是與負責您汽車調整的改車師傅有充分的溝通,不論對您還是汽車都是有益的。
在日本有許多環形跑道可供飄移練習,但在國內條件就沒那麼好了!不過重要的是要練習飄移,必須找寬闊的無人路段,千萬不要危及他人。
上路前要檢查
上路練習前必須要注意什麼呢?如果您具有「我已經檢修過汽車,萬無一失!」的自信的話就OK了。但是如果有人覺得「要擺弄千斤頂去檢修太麻煩了!」這種人就要小心了,因為飄移動作對剎車、輪胎造成的負擔很重,如果沒有充分檢修,是很容易出差錯的。
首先要檢查機油及機油濾清器,差不多到定期更換時一定要更換(其它潤滑油也一樣)。其次是冷卻水,要確認水是加滿的。而剎車油應更換成DOT4,這樣在激烈操駕下不易造成剎車失效,而在正式上路前應放空空氣,以免氣阻影響剎車。如果是後輪驅動的汽車,那麼就特別要注意對後輪的檢查,並帶上備胎。因為有時會發生著地後輪飛皮的情況(警告:飄移將極度摧殘輪胎,請做好心理和錢財的准備!),那就需要重新認真地檢查並安裝。
檢查是否已經萬無一失
1.要用千斤頂弄太麻煩了! 但如果不這樣檢查,後果不堪設想。
2.首先要更換好的油類物質 剎車油也一樣 太臟的冷卻水也換掉
3.其次是散熱器,對液量和水溫都要檢查
4.最後後輪驅動車要帶備胎,否則就只有推回去了!! 日落西山紅霞飛,戰士背車把家歸……
最初的工作是熱身
熱身運動包括了您自己、剎車、輪胎和方向。當然要將不必要的東西放在車外以免影響100%的注意力,否則一分心就容易造成錯誤。不少剛玩飄移的人頭腦是一片空白,看到的只是眼前的東西。而在進入玩飄移狀態時千萬不能全速行駛!應該打開警示燈,先讓輪胎等「熱熱身」,並熟記要飄移路面的彎道及路況。如果剛換上新的剎車部件,尤其要注意先磨合一下(如新剎車皮要開膠),否則將影響剎車系統的正常發揮。接著要注意感覺剎車與油門的大致情況,然後再練習進擋,做好「賽前」的熱身。如果您用的是普通的街道用輪胎,那麼必須注意,無論夏天還是別的什麼時候,冷車和駐車後都不能一踏油門就走,特別是後胎較難加熱(弄暖)的前驅車,更應先兜2-3圈讓輪子充分熱起來才行。(因為普通輪胎在未充分預熱時就激烈進行飄移,因受熱不均隨時可能整塊胎面飛掉,相當危險)總之輪胎及一些零部件如沒有充分預熱容易造成打滑乃至剎不住車造成危險,為安全起見,土屋也是先慢慢兜圈子的。
飄移前一定要熱身
1.車子檢查好了,全力加速!
2.沒有充分進行熱身就玩飄移簡直跟自殺沒兩樣!
3.熱身過程中可順便觀察路面狀況,如是否有水、油等 要確認水溫、油溫、油壓都正常才行路上有油又有水太恐怖了!
4.沒有熱身就跑,我的輪胎爆掉了—— 充分熱身後就可以全力加速攻彎了!!
切線與剎車技術的掌握
在充分預熱後車子可以開足馬力「沖」了。別忘了周圍車輛的情況可用後視鏡留意。許多習慣跑高速路段的傢伙會開得非常快,初學者可慢行,沒必要去與他們爭強斗勝!因為無論是誰都有成長的階段。
在彎道高速飛奔讓您有一種恐懼感,橫向轉90度彎、轉U形彎都是不可思議的事,這與卡通漫畫里了解到的是完全不同的。駕駛時盡量挑選路面平整、彎度空間大的道路,這樣在駕駛時只要用眼就能很快看清飄忽不定的線路,只要放鬆一下,將拐角當作是一種機械性熟練地去操作,就會有無窮無盡的樂趣。在拐過車身時讓發動機空轉,在接近下一彎道時一直踩剎車,朝一直線將車子靠近外彎道時進入。而當中別忘了一個重要的是要記住彎角大概的位置距離等。在條件成熟後,也經過好幾圈的嘗試後,可以鎮定自若地駕駛後,就可以挑戰飄移側滑了。

E. 前驅車漂移教程

想做到盡善盡美完美無比的漂移,除了要有勝人一籌的技術之外,車輛的選擇以及改裝都是很重要的,現在就車輛改裝在理論的層面上給大家一些建議,對那些條件有限的地區,很多要求是不容易辦到的,改裝技術以及零件的入手都是問題,這就更需要大家首先了解大致的方向,然後能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創造性的改裝。
而在整個過程中,希望大家能夠遵循一種優先對待的順序,那就是:最優先的是自己本身的駕駛技術,然後是車輛改裝的耐久性,最後才是發揮車子的全部性能。而理想的改裝是可以讓車子的性能加強而最小程度的傷害車子本身,而且能夠幫助車手理解漂移本身和自己的技術,而且改裝最好是一步一步來,在自己能夠完全操控住現有的性能以後再進行下一步的改裝。不要改裝一台自己控制不住的怪物,在技術達到一定水平之前車就先掛掉!記住,不要做勉強的事!

其次,漂移車的改裝費用也是不小的,因為即便車子沒有經過改裝,必要的輪胎更換,離合器更換,剎車系統的保養,等等已經是一筆很高的花銷了,再加上偶爾會幹掉撥箱,經常性的扳金噴漆,頭,尾,角燈的撞毀,所以這就變成一項很昂貴的愛好!在練習的消耗,保養,維修,改裝,調教的正規化,完全可以比擬半職業的環狀跑道車手及車隊,這絕對的,遠遠的超越了普通的街頭賽車,所以對這一點,希望大家要有足夠的心理,時間,組織計劃,以及經濟上的完全准備,因為半途放棄的話,那以前所投入的一切都可能是無用功了!而且也希望大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給自己做一個計劃,不要做超出計劃的事,這樣才能走得更遠。

那麼,你會先改裝什麼呢?D1GP的車手植尾勝浩明確地指出:基本的改裝當然包括了防滑差速器,剎車系統,避震,但是還有相當重要的就是排氣系統(改裝品),「排氣系統是很基本的,從最一開始的時候,已就需要更夠聽到引擎運作情況!」—植尾勝浩

應該說車子改裝的宗旨就是:讓車運行的更順暢,更能適合車手技術,性能發揮穩定,一切都要以這些為原則的!

改裝引擎篇:

不需要多大的馬力,反而更重要的是引擎運轉的順暢程度,敏捷的反應,均勻的最大馬立值輸出的區域,中轉區域豐富的扭力,這要比超級馬力來的重要。對於初學者和大多數練習者來說,在學習和聯系階段,200KW的S13, S14, S15 就很足夠了,更多的馬力反而會讓車子變得很難控制。大多數D1車輛,大概只有300KW左右的馬力,但是扭力卻能夠達到470NM的扭力充裕平均的發揮在2500RPM到6500RPM。

頻繁,迅速的節流閥動作,以及經常性的高轉速運作會影響到引擎的壽命。其實絕大部分漂移用的引擎在長期的高壓運轉下,都會有一些小問題。最好能夠最受原廠的轉速上限,這樣可以在長期高壓運轉下最小限度的減少對引擎的傷害。

如果深究引擎的內部構造的話,更換強度更高的曲軸,活塞鏈,活塞,螺絲,更好的軸承,以及改裝用的凸輪軸,可以達到增強引擎耐久性的目的,同時,更強的扭力,更高的進氣效率,以及更寬廣的力量(馬力和扭力)區域。再加上通過一些比較有經驗的行車電腦(ECU)調教師,對ECU的調教還可以讓你從經常的練習和行車節省一大筆錢!

空氣測流計也可以更換更大的,如果能夠配合改裝的行車電腦是最好不過的了,當然這要經過適當的調教。或者可以將原廠的ECU重寫,這樣的話會更經濟,但是這就需要足夠改裝技術的支持!

多噴一些油對引擎並沒有壞處,況且如果其他部件已經升級的話,供油系統的改裝也是十分必要的了,油泵,噴油嘴,油壓調節器,都可以保證在任何情況下都能提供足夠的供油運作!

接下來就是TURBO,一般來說,最好採用一些小型的,反應靈敏,可以照顧到整個力量區域的為最理想。一般排量比較大的引擎(比如說MAZDA 13B, TOYOTA 1JZ, NISSAN RB 等等)都可以使用稍為大一點點地TURBO,那些對於4缸引擎來說比較正好的TURBO都是可以加裝的,這樣可以達到預期的效果。千萬不要瘋狂的追求高增壓值,大概維持在1.0到1.3就完全足夠了。

一般來說,冷卻液溫度在低移動速度行車的時候會減弱進氣量,所以一個大容量的水箱也是很必要的,所以,換一個更大的改裝水箱吧!還有油冷也是一個不錯的改裝,因為一般來講,漂移用的引擎是在謀殺一般的使用著機油。
其實INTERCOOLER(中央致冷器)被撞壞的幾率相當大,可以事先為日後的更換作出預算,或者將INTERCOOLER的上下幅度收窄,而增加橫幅度,厚度,增加散熱網的密度,將INTERCOOLER裝在較高的位置等等,來保持散熱效果,或者動用任何可行的辦法來減少碰撞帶來的經濟消耗。

保養小訣竅:利用油冷路線來將油濾和引擎分開擺置。還有就是勤做常規保養。
漂移的產生

漂移的產生的原理歸咎到底就是一種:後愛貓撲.愛生活部分(或者全部)抓地力,同時前輪要能保持抓地力(最多隻能失去小部分,最好當然是獲得額外的抓地力了),這時只要前輪有一定的橫向力,車就甩尾,即產生漂移。

令後輪失去抓地力的方法:A1、行駛中使後輪與地面間有負速度差(後輪速度相對低);A2、任何情況下使後輪與地面間有正速度差(後輪速度相對高);A3、行駛中減小後輪與地面之間的正壓力。這三項裡面只要滿足一項就夠。實際上A1、A2都是減小摩擦系數的方法,將它們分開,是因為應用方法不同。

保持前輪抓地力的方法:B1、行駛中不使前輪與地面間有很大的速度差;B2、行駛中不使前輪與地面間正壓力減少太多,最好就是可以增大正壓力。這兩項要同時滿足才行。
實際操作裡面,拉手剎就一定同時滿足A1、B;猛踩剎車,就滿足A1、A3、B2,不一定滿足B1;功率足夠大的後驅車在速度不很高時猛踩油門就可能滿足A2、B。

說到最白了,產生漂移的方法有:C1、直路行駛中拉起手剎之後打方向;C2、轉彎中拉手剎;C3、直路行駛中猛踩剎車後打方向;C4、轉彎中猛踩剎車;C5、功率足夠大的後驅車(或前後輪驅動力分配比例趨向於後驅車的四驅車)在速度不很高時猛踩油門並且打方向。

其中C3、C4是利用重量轉移(後輪重量轉移到前輪上),是最少傷車的方法。C1、C2隻用於前驅車和拉力比賽用的四驅車,而且可免則免,除非你不怕弄壞車。

注意C1和C2,C3和C4分開,是因為車的運動路線

會有很大的不同。重要說明:漂移過彎和普通過彎一樣,都有速度極限,而且漂移過彎的速度極限最多隻可能比普通過彎高一點,在硬地上漂移過彎的速度極限比普通過彎還低!千萬不要相信《頭文字D》裡面的漂移過彎可以更快的神話.下圖是一個以太高速度漂移的例子。

至於最終能不能甩尾,跟輪胎與路面間的摩擦系數、車的速度、剎車力度、油門大小、前愛貓撲.愛生活小、車重分配、輪距軸距、懸掛軟硬等多個因素有關。例如雨天、雪地上行車想甩尾很容易,想不甩尾反而難些;行車速度越高越容易甩尾(所以安全駕駛第一條就是不要開快車哦);打方向快,也容易甩尾(教我駕駛的師傅就叫我打方向盤不要太快哦);輪距軸距越小、車身越高,重量轉移越厲害,越容易甩尾(也容易翻車!)

有人提到多種漂移方式,實際上都在上面五種之內。包括《頭文字D》裡面描述的先向右拐,再猛向左轉的漂移方式。這是一種增加重量轉移的方法,例如在他的情況里是為了進一步增加右前輪正壓力。為什麼這樣能進一步增加右前輪壓力?去復習一下重量轉移啦。而又為什麼要增加右前輪壓力呢?因為利用C3或C4方式產生漂移時外側前輪的壓力是四個車愛貓撲.愛生活的,扮演最重要的角色,進一步增大它的壓力,就可以使車身旋轉得更快。

最高級的漂移產生方法 Scandinavian Flick

是一種WRC拉力賽裡面用到的特殊動作,也有人稱其為Penlum Turn。如果我沒記錯,那是由拉力車手 Carlo Sainz 創始的。

假設將要進入一個比較急的右彎。D1、如果從之前的彎出來後你的位置就在左側,那麼就直行,如果位置不是在左側,那麼不要馬上靠向左,而是方向偏左一點行駛。D2、保證車行駛方向穩定、正確,把剎車踩到底,四個車輪很快就被抱死,車就會按原來的方向一直滑下去。D3、在將要進彎的地方,方向盤向右打一定角度。抱死的前輪的導向作用是很小的,車頭不會很快向右偏。D4、到了該進彎的地方,迅速放開剎車。這樣車頭就會猛向右拉,車身旋轉速度極快。
前面說的D1、D2是化簡了的准備動作,做起來容易得多。完整的准備動作看起來不可思議——要讓車身向前滑行的時候車頭是指向左的!要產生這樣的滑行,方法是先向右打一點方向,再向左打一點方向。因為車的運動從向右變為向左,中間必然有一個向前的時刻,就是在這個時刻馬上把剎車踩到底,車身就向前滑了。又因為這個時刻到來時車頭的指向一定是向左了,所以就產生了車身向前滑行、車頭指向左的動作。

這個起始過程只在不足一秒的時間內完成,因為路面是很窄的,不容許大的左右偏移,所以這樣的動作是一個危險的高難度動作。注意這里又是一個漂移哦!即是說完整的Scandinavian Flick是兩個漂移的組合。這個完整動作不推薦在現實中嘗試!
Scandinavian Flick在拉力賽裡面泥土、砂石、雪地上使用時具有很好的減少轉向不足(即是前輪向外滑)的作用。比起普通的方法,這方法有兩點優勢:一、進彎之前,前輪向右擺了一定角度,那麼兩個前輪的左前方積聚起更多的泥土砂石或雪,增大了前輪的向右推力;二、進彎前前輪已經擺了一個角度,與進彎時才打方向盤讓前輪慢慢擺方向相比較,可更快地產生大的向右推力,這時候車身仍然處於路面最外側——最理想的進彎位置(還記得out-in-out的過彎路線嗎?)。其中第二點優勢也適用於硬地上產生甩尾。

F. 如何漂移漂移過彎真的快么山路是選擇漂移快還是減速快

"漂移"

"漂移"一詞一般是指汽車打側車身過彎的動作,但其實漂移的方法是因車而異的,以下就是一些常見的漂移方法:手掣旋轉,這是池谷曾經苦練的招式,其原理就是以Hand Brake煞車,鎖死後輪使之失去抓地力而作圓周運動,由於車輛是在一瞬間急 煞,因此車身擺動幅度很大,所以這種漂移是很好看的,不過只是僅此而已...因車輛在出彎時需要重新加速,往往得不償失...不過這種初級的漂移總比拓海的漂移易控制和安全.

Power Drift

Power Drift是指轉彎時踏盡油門,以強大的動力強迫驅動輪空 轉,使其失去抓地力,而以離心力做出漂移的動作,在出彎時松油門就可使輪胎回復抓地力. 要做到Power Drift必須要有強大的驅動力,因此4WD是最適合做Power Drift的. (須藤京一和岩城清次所用的過彎方法便是Power Drift),FR也可以做Power Drift,但必須要有足夠的馬力,像86這些車就不行了.

Brake Drift

Brake Drift就是拓海常用的煞車漂移技術,原理其實和Power Drift差不多,就是以煞車使重心移前,同時鎖死後輪使其失去抓地力,但Brake Drift的 掌握則比較難,因為煞車的控制要掌握得很好,否則會導致轉向不足而出意外...其實若漂移掌握得好,在多彎的山路是有可能比較快,但只限於閣下有拓海般的技術及 高橋涼介般有錢,因為漂移得太多隻會造成輪胎的損耗,不但減 慢車速,也要經常換胎...

UNDER

即Understeering或Understeer,簡稱Under,中文譯作 "轉向不足".意思即是指前輪先於後輪失卻循跡性, 結果前輪的弧度比後輪大.感覺上車頭好像被推向 外,如果轉向不足時再踏油門,會令重心移向車尾,加 深轉向不足的程度.要糾正轉向不足,可透過調節油 門和煞車,令重心移向車頭,加強前輪的循跡性.影響 轉向特性的最大因素是車身重量分布,驅動方式和 懸掛系統的設計.此外,改動前後避震的硬度和車胎 氣壓也能將特性調節.

ABS

ABS,全寫Anti-skid Braking System.沒有裝置ABS的舊款汽車,煞車時 車胎會立即被鎖緊,汽車便會因此而減速.可是汽車在高速行駛時,即 使煞車,汽車也不會立刻停下來.當踏下煞車掣的一剎那,車胎會被鎖 死,不能轉動,但過剩的沖力會令汽車滑行,車胎失卻循跡性,汽車便會 失控,容易造成意外.裝置了ABS煞車系統的汽車,煞車時車胎不會一 下子被鎖死,相反,煞車碟會一下接著一下的,有節奏地鉗著車胎,因此, 車胎在煞車時也仍維持轉動,逐漸減速,這樣,雖然煞車距離 (Braking Distance)會較長,但好處是汽車容易控制,減低發生意外的機會。拓海的86是舊款車,沒有裝設ABS系統,在 Act.10里,拓海用腳連踏煞車掣,其目的就是要模仿出ABS煞車的效果. (這可是高難度動作啊!)

LSD

LSD,中文譯作"限滑差速器".LSD會使兩輪之間的轉速差限定在一定的程度內, 使汽車不會像傳統差速器般造成動力的中斷,但缺點是車子會變得比較難開,當 作大幅度轉彎時,回轉半徑會加大不少.
由於85車款太舊,所以並未有裝置LSD,但自 86開始,LSD已經成為了基本配備.

VTEC引擎

VTEC全寫為Variable valve Timing and lift Electronic Control (電子監控可變氣閥呼吸時間及開辟幅度),由於中文的意譯 太長,所以一般人都只叫其英文縮寫,VTEC.引擎的動力來自燃料混合空氣的爆炸.跑車和賽車的高性能 引擎會用較長的氣閥呼吸時間及開關幅度,讓更多的空氣高 速進入引擎,產生更大動力.但此種引擎設計在低轉數時便會 缺乏扭力;相反,家用車需要的正是引擎在低轉數時提供足夠 扭力,使耗油量保持在低水平.VTEC引擎在低速時只全開一個吸氣氣閥,另一個保持關閉或 只開少許,引擎遂能以低耗油量提供足夠扭力,應付日常行車 需要;當汽車需要高速行駛時,加大油門,電子監察控制系統偵 測到引擎轉數上升,便會加開另一氣閥,並加長開放時間,使引 擎得到額外動力.這種集兩項優點於一身的設計就是VTEC引擎的成功之處,使 它廣受歡迎,也使本田汽車創下銷售紀錄.

NA,Turbo

NA: NA,即是自然吸氣,NA的引擎是利用汽缸內活塞下降的負壓來吸入混合氣,其原理和我們肺部呼吸的原理一樣(有讀過生物科嗎?).由於是靠氣壓吸氣,因此被給入汽缸的壓力也大約只有一個大氣壓力(atm)(這次是物理科的,是壓力的單位,讀理科的網友應該懂得,不懂的便算了吧...),而且引擎的出力受氣壓影響,氣壓高,引擎出力就高;氣壓低,出力就低.雖然如此,但Turbo車在引擎轉速不足,未有足夠的壓力推動渦輪時,其表現可能比NA車更差,因此買車用來代步的人,很多也會選擇NA車.

Turbo: Turbo,即渦輪增壓,是以汽車排出廢氣的壓力推動渦輪,渦輪的轉動再帶動同軸的空氣壓縮葉片,藉此將壓縮的混合氣吸入汽缸.由於渦輪增壓不受大氣壓力影響,所以即使在低氣壓的情況下,Turbo引擎也能維持高出力,其實"渦輪增壓"的技術本身就是為解決飛機在高空(低氣壓)的地方飛行時,引擎出力降低的情況而開發的.由於渦輪增壓是利用高溫,高壓的廢氣來推動渦輪葉片,所產生出來的壓力比 NA(自然吸氣)車還要大,當Turbo全力運作時,引擎的出力可提升30至40%.

Misfiring System

Misfiring System,中文譯作"偏時點火系統".比賽車輛所用的渦輪,由於要增強馬力的關系,因此比街車所用的大得多.由於渦輪重量增加的關系,造成引擎加速反應變得遲鈍,因為較重的渦輪葉需要更多的時間與能量來推動葉片的加速以及增壓,這就是所謂的"渦輪遲滯".
開發Misfiring System就是要減少渦輪遲滯的現象,這系統會在電腦上造手腳,在松油門時,如轉彎或減速的時候,電腦會命令汽車的供油系統將大量的汽油 射入引擎,但不會點火,直接讓這些霧狀汽油在未經燃燒的情況下經過引擎直接進入溫度極高的排氣系統.當霧狀的汽油進入之後會因碰到高溫而自動引爆,產生出來的壓力會沖向唯一的出口,推動渦輪增壓器的葉片持續加速,讓車子即使在減速 的情況下也能維持渦輪葉片的轉速(大約14000-20000rpm),使渦輪遲滯的現象消失, 讓車子同時擁有渦輪增壓的馬力及自然吸氣的反應,另外高揮發性的汽油進入引擎 及排氣系統的時後能有效降低引擎和渦輪增壓器的溫度.

DOHC,SOHC

DOHC全寫為Double overhead camshaft(雙凸輪軸),SOHC全寫為 Single overhead camshaft(單凸輪軸).單凸輪軸引擎是指進,排氣控 制都用同一支凸輪軸,而雙凸輪軸則是兩者分開.凸輪軸的主要功用是推動進, 排氣門,控制氣門開啟時間,角度等,這些都與汽車的動力有密切影響的.順帶一 提,85是SOHC ,而86則是DOHC.

山路的話如果熟練還是漂移快,當賽道別太長,不然輪胎受不了``很容易車毀人亡

G. 怎樣飄移

是自行車嗎?
先提速沖快點。
籠頭向左轉,邊轉邊剎車。(左剎,即剎後輪)
左腳脫離踏板,伸直朝地面。
後輪滑出印子,車子停了。
左腳踩地支撐。
右漂相反。

H. 漂移,到底怎麼操作

要看你的車的配製適不適合用來做漂移,如果不適合我勸你還是不要做的好,這樣要出危險的!

車最好要四輪驅動的,重心一定要低(不然會翻車的!!)輪胎一定要好(防止在飄的時候輪胎與地面摩擦發生暴胎)

在入彎的時候先把方向打向彎道方向,要控制好速度,在打方向的同時踩下剎車(這時會出現甩尾現象)馬上松開剎車,把方向打向反方向,給油,在車體方向對准出彎方向時把方向打向前方
完成漂移!!

閱讀全文

與前方漂移路段正確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方管的流速檢測方法 瀏覽:595
直租平台安裝方法如下 瀏覽:750
多功能燙畫機使用方法 瀏覽:259
測量比重兩種常用方法 瀏覽:557
三星手機內存設置方法 瀏覽:744
有什麼方法能提高電腦性能 瀏覽:240
魚兒的培養方法和技巧 瀏覽:54
多肉冬天養護方法有哪些 瀏覽:495
人力管理的正確方法 瀏覽:944
贊揚孩子的方法圖片大全 瀏覽:286
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是交流 瀏覽:71
己肝小三陽治療方法 瀏覽:58
風水尺使用方法 瀏覽:608
韭菜治痔瘡的方法如何 瀏覽:119
洛伐他汀的化學鑒別方法 瀏覽:356
配電網故障定位方法綜合分析實例 瀏覽:749
吸錫器的使用方法 瀏覽:831
怎麼做豆腐的方法和步驟 瀏覽:268
壓縮空氣與乾燥機的連接方法 瀏覽:338
有哪些方法可以識別客戶需求 瀏覽:530